CN108260301B - 一种压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0301B
CN108260301B CN201711399722.9A CN201711399722A CN108260301B CN 108260301 B CN108260301 B CN 108260301B CN 201711399722 A CN201711399722 A CN 201711399722A CN 108260301 B CN108260301 B CN 1082603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pressing
laminating
printed circui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997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60301A (zh
Inventor
李剑辉
陈曙光
吴国华
蔺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DA PHOTOELECTRIC (SUZHOU) CO Ltd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OUDA PHOTOELECTRIC (SUZHOU) CO Ltd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DA PHOTOELECTRIC (SUZHOU) CO Ltd,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YOUDA PHOTOELECTRIC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997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603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60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0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60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0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1Assembl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2Details related to mechanical or acoustic processing, e.g. drilling, punching, cutting, using ultrasound
    • H05K2203/0278Flat pressure, e.g.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with an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压合装置,压合装置包括电路板载台、承置台及第一压头,电路板载台具有相邻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印刷电路板承载固定于第一面上,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一压合区,电路板载台于第二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部,第一凹部连通至第一面且第一凹部对应于印刷电路板的第一压合区,第一压合区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不大于第一凹部于第一方向的尺寸,以使印刷电路板承载于第一面上时第一压合区悬空;承置台具有相邻的承载面与第三面,且于第三面向外突出形成第一凸部;于压合制程时,嵌合第一凸部与第一凹部,承置台承载印刷电路板的第一压合区,移动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至第一压合区与第一压头之间,第一压头下压完成压合制程。

Description

一种压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柔性电路板与窄宽度的印刷电路板压合的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中,常需要将外接的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于显示面板上。就目前而言,通常通过柔性电路板来实现显示面板与印刷电路板两者之间的连接。于上述的连接过程中,需使用压合装置来分别压接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柔性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以达到显示面板与印刷电路之间电性接合的目的。
图1为现有技术中压合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压合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2,压合装置100包括电路板载台110、承置台120、印刷电路板130、柔性电路板140及压头150。于压合时,承载固定印刷电路板130的电路板载台110向承置台120移动,使得印刷电路板130的压合区(阴影部分)位于压头150下方,再将柔性电路板140的预压合区移动至印刷电路板130的压合区与压头150之间,压头150下压后即完成印刷电路板130与柔性电路板140的压合。
但随着窄边框及其他方面(例如成本、体积)的需求,印刷电路板130的宽度变得越来越窄。而印刷电路板130必须具有一个最小的距离D1(例如2mm~3mm)来保证与电路板载台110之间的固定,如图1、图2所示,电路板载台110、承置台120均为立方体,且压合时,电路板载台110与承置台120之间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间隙,所以印刷电路板130上剩余的能够用于压合的距离D2也越来越小,已渐渐不能满足压合的需求,如此,印刷电路板130压合区内的金手指不能完全被压合。
发明内容
为改善上述固定印刷电路板的同时压合区不能完全被压合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合装置。
上述的压合装置,用于将第一柔性电路板压合至印刷电路板上的压合制程,该压合装置包括:
电路板载台,该电路板载台具有相邻的第一面与第二面,该印刷电路板承载固定于该第一面上,该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一压合区,该电路板载台于该第二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连通至该第一面且该第一凹部对应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压合区,该第一压合区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不大于该第一凹部于该第一方向的尺寸,以使该印刷电路板承载于该第一面上时该第一压合区悬空,其中,该第一方向为该印刷电路板的长边方向;
承置台,该承置台具有相邻的承载面与第三面,该承载面与该第一面位于同一水平面,该第三面平行于该第二面,该承置台于该第三面向外突出形成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对应于该第一凹部;以及
第一压头,设置于该承置台上方与该第一凸部相对应的位置;
其中,于该压合制程时,嵌合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一凹部,该第一凸部至少有一部分位于该第一凹部内,该承置台承载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压合区,移动该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至该第一压合区与该第一压头之间,该第一压头下压完成该压合制程。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路板载台固定该印刷电路板的固定方式为真空吸附固定或机械卡压固定。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凹部于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压合区于该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凸部为立方体、三角形棱柱或锯齿状棱柱。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压合装置还包括活动载台,该活动载台用于承载显示面板,该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相对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固定于该显示面板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于该压合制程时,移动该活动载台以使该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该第一端移动至该第一压合区与该第一压头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于压合制程完成后,该显示面板与该印刷电路板通过该第一柔性电路板实现电性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印刷电路板还具有第二压合区,该电路板载台自该第二面还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连通至该第一面且该第二凹部对应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二压合区,该第二压合区于该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不大于该第二凹部于该第一方向的尺寸,以使该印刷电路板承载于该第一面上时该第二压合区悬空,该承置台于该第三面还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凸部,该第二凸部对应于该第二凹部,该压合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头,设置于该承置台上方与该第二凸部相对应的位置,其中,于该压合制程时,嵌合该第二凸部与该第二凹部,该承置台承载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二压合区,移动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至该第二压合区与该第二压头之间,该第二压头下压完成该压合制程。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压头与该第一压头为同一个压头,于该压合过程中,该同一个压头依次进行该第一压合区及该第二压合区的压合。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柔性电路板与该第一柔性电路板之间相互独立。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压合装置的第一压头进行压合时,印刷电路板的大部分区域都位于电路板载台上,印刷电路板被电路板载台承载固定的稳定性可得到保证。并且,承置台完全承载印刷电路板230的第一压合区,也就是说,第一压合区完全处于第一压头的可压合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之间压合不完全的现象。即本发明的压合装置借助这种凹凸嵌合的设计可在保证印刷电路板固定的同时还可保证第一压合区的完全压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压合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压合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压合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图3压合装置中电路板载台、承置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压合装置的压合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压合装置于压合时沿方向AA’的截面图;
图7为图6中压合装置于压合时沿方向BB’的截面图;
图8为图3的压合装置的变化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为本发明的压合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图3压合装置中电路板载台、承置台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3中压合装置的压合示意图,图6为图5中压合装置于压合时沿方向AA’的截面图,图7为图6中压合装置于压合时沿方向BB’的截面图。请一并参照图3至图7,压合装置200包括电路板载台210、承置台220、印刷电路板230、第一柔性电路板240及第一压头250,压合装置200用于将第一柔性电路板240压合至印刷电路板230上的压合制程。
电路板载台210具有相邻的第一面211与第二面212,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面212垂直于第一面211,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面212也可不垂直于第一面211,例如第二面212与第一面211之间的夹角可为30°、45°或60°均可。印刷电路板230承载固定于第一面211上,印刷电路板230具有第一压合区231(虚线框所示),电路板载台210于第二面212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部213,第一凹部213连通至第一面211且第一凹部213对应于印刷电路板230的第一压合区231,于第一方向F1上,第一压合区231的尺寸需不大于第一凹部213的尺寸,第一方向F1为印刷电路板230的长边方向,以使印刷电路板230承载于第一面211上时第一压合区231悬空。承置台220具有相邻的承载面221与第三面222,承载面221与第一面211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三面222平行于第二面212,承置台220于第三面222向外突出形成第一凸部223,第一凸部223对应于第一凹部213。第一压头250设置于承置台220上方与第一凸部223相对应的位置,即第一压头250设置于第一凸部223的上方。
其中,于压合制程时,嵌合第一凸部223与第一凹部213,承置台220承载印刷电路板230的第一压合区231,移动第一柔性电路板240的第一端241至第一压合区231与第一压头250之间,第一压头250下压完成压合制程。嵌合指的是第一凸部223与第一凹部213至少有一部分接触(部分嵌合或完全嵌合),第一凸部223至少有一部分位于该第一凹部213内,部分嵌合或完全嵌合并不作限定,只需保证承置台220能够完全承载印刷电路板230的第一压合区231即可。
如此,如图4、图7所示,于第一压头250进行压合时,于第一方向上(印刷电路板230的长边方向),印刷电路板230的大部分区域都位于电路板载台210上,印刷电路板230被电路板载台210承载固定的稳定性可得到保证。并且,承置台220完全承载印刷电路板230的第一压合区231,也就是说,第一压合区231完全处于第一压头250的可压合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第一柔性电路板240与印刷电路板230之间压合不完全的现象。即本发明的压合装置200借助这种凹凸嵌合的设计可在保证印刷电路板230固定的同时还可保证第一压合区231的完全压合。
于本实施例中,于第二方向F2上,第一凹部213的尺寸不小于印刷电路板230的第一压合区231的尺寸,如此,印刷电路板230的第一压合区231完全被承置台220的第一凸部223所承载,从而保证第一压合区231完全位于第一压头250的压合范围之内。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印刷电路板230位于电路板载台210上的位置也可向第二面212所在一侧有所偏移,即第一凹部213的尺寸也可略小于印刷电路板230的第一压合区231的尺寸,但以满足印刷电路板230的固定需求为前提,如此,印刷电路板230的第一压合区231即被第一凸部223与承置台220的其他一部所共同承载,总体而言,第一压合区231仍被承置台220所承载,仍可在保证印刷电路板230固定的同时还可保证第一压合区231的完全压合。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部223为立方体,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部223也可为其他形状的结构,例如为三角形棱柱或锯齿状棱柱,只需满足承载台220能够完全承载第一压合区231的需求即可。
于本实施例中,电路板载台210通过真空吸附来固定印刷电路板230,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其他的固定方式来实现印刷电路板230的固定,例如:机械卡压固定。
如图6、图7所示,压合装置200还包括活动载台260。活动载台260用于承载显示面板270,第一柔性电路板240的相对于第一端241的第二端242固定于显示面板270上。于压合制程时,移动活动载台260以使第一柔性电路板240的第一端241移动至第一压合区231与第一压头250之间。于压合制程完成后,显示面板270与印刷电路板230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240实现电性连接。
于上述实施例中,以印刷电路板230具有一个压合区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印刷电路板230也可具有多个压合区。
图8为图3的压合装置的变化例的示意图。请参照图8,压合装置200’具有电路板载台210’、承置台220’及印刷电路板230’。与压合装置200的差异在于,印刷电路板230’还具有第二压合区232,电路板载台210’自第二面212还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部214,第二凹部214连通至第一面211且第二凹部214对应于印刷电路板230’的第二压合区232,于第一方向F1上,第二压合区232的尺寸要不大于第二凹部214的尺寸,以使印刷电路板230’承载于第一面211上时第二压合区232悬空,承置台220’于第三面222还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凸部224,第二凸部224对应于第二凹部214,压合装置200’还包括第二压头(未示出),第二压头设置于承置台220’上方与第二凸部224相对应的位置,其中,于压合制程时,嵌合第二凸部224与第二凹部214,承置台220’承载印刷电路板230’的第二压合区232,移动第二柔性电路板(未示出)的第一端至第二压合区232与第二压头之间,第二压头下压完成压合制程。而为简易说明,与压合装置200相同的标号及内容便不再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压头与第一压头250可为同一个压头,于压合过程中,前述压头依次进行第一压合区231及第二压合区232的压合。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压头与第一压头250也可为不同的压头,于压合过程中,第二压头与第一压头250分别对各自的压合区进行压合。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电路板(未示出)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40之间相互独立,即第二柔性电路板(未示出)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40为分开的两条柔性电路板,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电路板(未示出)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40也可为自同一柔性电路板主体延伸而出的两条柔性电路板支体,端视欲压合的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而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压合装置的第一压头进行压合时,印刷电路板的大部分区域都位于电路板载台上,印刷电路板被电路板载台承载固定的稳定性可得到保证。并且,承置台完全承载印刷电路板230的第一压合区,也就是说,第一压合区完全处于第一压头的可压合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之间压合不完全的现象。即本发明的压合装置借助这种凹凸嵌合的设计可在保证印刷电路板固定的同时还可保证第一压合区的完全压合。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压合装置,用于将第一柔性电路板压合至印刷电路板上的压合制程,其特征在于,该压合装置包括:
电路板载台,该电路板载台具有相邻的第一面与第二面,该印刷电路板承载固定于该第一面上,该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一压合区,该电路板载台于该第二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连通至该第一面且该第一凹部对应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压合区,该第一压合区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不大于该第一凹部于该第一方向的尺寸,以使该印刷电路板承载于该第一面上时该第一压合区悬空,其中,该第一方向于该第一面上与该第一凹部的凹陷方向垂直;
承置台,该承置台具有相邻的承载面与第三面,该承载面与该第一面位于同一水平面,该第三面平行于该第二面,该承置台于该第三面向外突出形成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对应于该第一凹部;以及
第一压头,设置于该承置台上方与该第一凸部相对应的位置;
其中,于该压合制程时,嵌合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一凹部,该第一凸部至少有一部分位于该第一凹部内,该承置台承载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压合区,移动该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至该第一压合区与该第一压头之间,该第一压头下压完成该压合制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载台固定该印刷电路板的固定方式为真空吸附固定或机械卡压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部于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压合区于该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为立方体、三角形棱柱或锯齿状棱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合装置还包括活动载台,该活动载台用于承载显示面板,该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相对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固定于该显示面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压合制程时,移动该活动载台以使该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该第一端移动至该第一压合区与该第一压头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压合制程完成后,该显示面板与该印刷电路板通过该第一柔性电路板实现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印刷电路板还具有第二压合区,该电路板载台自该第二面还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连通至该第一面且该第二凹部对应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二压合区,该第二压合区于该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不大于该第二凹部于该第一方向的尺寸,以使该印刷电路板承载于该第一面上时该第二压合区悬空,该承置台于该第三面还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凸部,该第二凸部对应于该第二凹部,该压合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头,设置于该承置台上方与该第二凸部相对应的位置,其中,于该压合制程时,嵌合该第二凸部与该第二凹部,该承置台承载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二压合区,移动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至该第二压合区与该第二压头之间,该第二压头下压完成该压合制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压头与该第一压头为同一个压头,于该压合过程中,该同一个压头依次进行该第一压合区及该第二压合区的压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柔性电路板与该第一柔性电路板之间相互独立。
CN201711399722.9A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压合装置 Active CN1082603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9722.9A CN108260301B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压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9722.9A CN108260301B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压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0301A CN108260301A (zh) 2018-07-06
CN108260301B true CN108260301B (zh) 2019-12-27

Family

ID=62723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99722.9A Active CN108260301B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压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6030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87122A (ja) * 2007-01-31 2008-08-14 Optrex Corp 電極接続装置および電極接続方法
CN101666929B (zh) * 2009-09-28 2011-04-20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压合装置
CN102049676B (zh) * 2009-10-30 2012-05-30 亚旭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
CN102320180A (zh) * 2011-07-27 2012-01-18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压合设备
CN202963148U (zh) * 2012-11-02 2013-06-05 深圳市中远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壳体的翻边模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0301A (zh) 2018-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51139B1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246316B (zh) 遮罩夹与通信装置
JP2000315534A (ja) スマートカードコネクタ
WO2018033105A1 (en) Fingerprint module,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102625649B (zh) 组装治具及组装方法
WO2012096413A1 (en) Board connecting terminal
JP2006019236A (ja) コネクタ
US9106006B2 (en) Connector having an 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US20110128028A1 (en) Probe card, maintenanc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8260301B (zh) 一种压合装置
CN104097323B (zh) 压合装置
CN105751661A (zh) 压合装置
CN101604082A (zh) 具面板定位功效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9705020U (zh) 一种辅助贴合治具
CN111716874A (zh) 对位贴合装置及其对位贴合方法
US10250787B2 (e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terminal
CN210132453U (zh) 一种贴合治具及贴合设备
CN109041449B (zh) 回流焊载具
CN106848652A (zh) 插卡设备及其卡托组件及卡座
CN110703473A (zh) 一种真空吸附底座及显示面板绑定用设备
CN115742529B (zh) 支撑部件和贴合装置
CN220783724U (zh) 装配夹具
KR20150016834A (ko) 리지드 플렉시블 기판 제조용 지그 및 그를 이용한 리지드 플렉시블 기판 제조방법
CN109677749B (zh) 托盘、承载设备、承载方法
US20090117757A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circuit boards, connecting method of circuit boards, and compressing tool for connecting circuit boar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