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57809A - 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57809A
CN108257809A CN201711481288.9A CN201711481288A CN108257809A CN 108257809 A CN108257809 A CN 108257809A CN 201711481288 A CN201711481288 A CN 201711481288A CN 108257809 A CN108257809 A CN 108257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torque arm
press
wall
axle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812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57809B (zh
Inventor
王勇智
刘家宏
谢育群
杨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812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578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57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57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57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57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于操作时提供声响的按键结构。按键结构包含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顶盖、键帽轴心、设置于键帽轴心与底座之间的回复单元以及设置于顶盖及底座之间的扭簧。当键帽轴心自初始位置向下朝转换位置移动时,键帽轴心的按压部的第二导引斜面抵接扭簧的扭臂,使扭臂朝Z轴的负方向和Y轴的正方向变形而在第二导引斜面滑动。当键帽轴心自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最低位置移动时,扭臂向上滑动越过键帽轴心的按压部的中段突出,而允许扭臂朝Z轴的正方向和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进而敲击顶盖沿着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一上部共振壁。本发明提可让使用者确定当前的按键状态,并提升按压按键时的反馈感,可改善使用者的操作体验。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时提供声响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按键为包含电子装置的各种装置中用于输入信息及指令与切换状态的常用工具。因此,击键的精确度为设计按键结构时最基本的考虑要点。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体工学概念的兴起,操作按键时用户的体验和舒适度亦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操作时的触感、反馈感、识别声响、段落感皆成为改善使用按键体验的设计方向或目标。
在此之中,为确实感受按键按下及/或回弹,部分用户期望具有可在按键按下及/或回弹时产生识别声响的按键结构。具体而言,按键按下及/或回弹时若无识别声响,则容易让用户产生未按压按键及/或按键未回弹的错觉或不踏实感,因而无法准确判断当前按键的作动状态。此外,依据部分用户的需求,在按键按下及/或回弹时亦期望具有反馈表现,藉此获得成就感或刺激感来提升心灵的满足度。因此,有必要设计可在按键按下及/或回弹时产生识别声响,以让使用者确定操作状态并进而改善操作体验的按键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以在按键按下及/或回弹时产生识别声响,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按键结构,包含:底座、顶盖、键帽轴心、回复单元以及扭簧。顶盖设置于该底座之上,且该顶盖具有沿着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一上部共振壁;键帽轴心具有按压部,该键帽轴心沿着该Z轴作上下运动,该按压部具有中段、顶端与底端,该按压部的该中段具有中段突出,该按压部的该顶端与该中段突出间具有第一导引斜面,该按压部的该底端与该中段突出间具有第二导引斜面,该中段突出朝Y轴的正方向突出,该键帽轴心上下运动于初始位置与最低位置间;回复单元设置于该键帽轴心及该底座之间,该回复单元用以提供回复力,该回复力使该键帽轴心向上运动;扭簧设置于该顶盖及该底座之间,该扭簧具有固定端与扭臂,该扭臂自该固定端沿着X轴的方向延伸或沿着自该X轴偏移小于45度的角度的方向延伸,且该扭臂更具有扭臂向下延伸段,该扭臂向下延伸段自该扭臂弯折朝向该底座延伸,该X轴、该Y轴与该Z轴彼此相互垂直;
其中:当该键帽轴心受到按压力自该初始位置向下朝转换位置移动时,该按压部的该第二导引斜面抵接该扭臂,使该扭臂朝该Z轴的负方向和该Y轴的正方向变形而在该第二导引斜面滑动;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向下延伸段抵接该底座,使该扭臂无法继续朝该Z轴的负方向变形,而提供朝该Z轴正方向力而使该扭臂向上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而允许该扭臂朝该Z轴的正方向和该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进而敲击该第一上部共振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扭臂设置于该第一上部共振壁下方,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朝该Z轴的正方向恢复原形的至少部分分力使该扭臂进而敲击该第一上部共振壁的下表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进一步包含向上延伸突出的第一下部共振壁,其中:当该按压力去除时,该回复力使该键帽轴心朝该初始位置移动,其中,当该键帽轴心自该最低位置向上朝该转换位置移动时,该按压部的该第一导引斜面抵接该扭臂,使该扭臂朝该Z轴的正方向和该Y轴的正方向变形而在该第一导引斜面滑动;且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上朝该初始位置移动时,该扭臂向下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而允许该扭臂朝该Z轴的负方向和该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进而敲击该第一下部共振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固定端与该扭臂间于未受到外力时具有原始夹角,当该扭臂组装到该按键结构中且该键帽轴心位于该初始位置时,该扭臂受到该按压部或该第一下部共振壁抵接支承而朝向该Y轴的正方向扭转为组装后夹角,该原始夹角与该组装后夹角间的角度差构成预设扭转角度,该预设扭转角度使该扭臂具有朝向该Y轴的负方向的复位扭转力。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预设扭转角度为5度至10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上部共振壁及该第一下部共振壁由受到敲击后会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材料所制成。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顶盖进一步具有沿着该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二上部共振壁,且该第二上部共振壁与该第一上部共振壁相互连接,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使该扭臂敲击该第一上部共振壁的下表面时,该第二上部共振壁与该第一上部共振壁同时震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下部共振壁与该第二上部共振壁相互契合抵接,当该扭臂敲击该第一上部共振壁的下表面或该第一下部共振壁的侧表面时,使该第一下部共振壁、该第二上部共振壁与该第一上部共振壁同时震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下部共振壁的上表面具有上壁缘,且该第二上部共振壁的下表面具有下壁缘,且该上壁缘以及该下壁缘为相互契合的表面,该表面为平坦表面、不平坦的规则形状表面或不平坦的不规则形状表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顶盖进一步具有沿着该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三上部共振壁,且该第二上部共振壁与该第三上部共振壁相互连接,该第一上部共振壁、该第二上部共振壁、该第三上部共振壁在该X轴-该Y轴平面上的投影为U字形区域。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按键结构,包含:底座、顶盖、键帽轴心、回复单元以及扭簧。底座具有沿着Z轴向上延伸突出的第一下部共振壁;顶盖设置于该底座之上;键帽轴心具有按压部,该键帽轴心沿着该Z轴作上下运动,该按压部具有中段、顶端与底端,该按压部的该中段具有中段突出,该按压部的该顶端与该中段突出间具有第一导引斜面,该按压部的该底端与该中段突出间具有第二导引斜面,该中段突出朝Y轴的正方向突出,该键帽轴心上下运动于初始位置与最低位置间;回复单元设置于该键帽轴心及该底座之间,该回复单元用以提供回复力,该回复力使该键帽轴心向上运动;扭簧设置于该顶盖及该底座之间,该扭簧具有固定端与扭臂,该扭臂自该固定端沿着X轴的方向延伸或沿着自该X轴偏移小于45度的角度的方向延伸,该X轴、该Y轴与该Z轴彼此相互垂直;
其中:当该键帽轴心受到按压力自该初始位置经转换位置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向上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当该按压力去除时,该回复力使该键帽轴心朝该初始位置移动,其中,当该键帽轴心自该最低位置向上朝该转换位置移动时,该按压部的该第一导引斜面抵接该扭臂,使该扭臂朝该Z轴的正方向和该Y轴的正方向变形而在该第一导引斜面滑动;且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上朝该初始位置移动时,该扭臂向下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而允许该扭臂朝该Z轴的负方向和该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进而敲击该第一下部共振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固定端与该扭臂间于未受到外力时具有原始夹角,当该扭臂组装到该按键结构中且该键帽轴心位于该初始位置时,该扭臂受到该按压部或该第一下部共振壁抵接支承而朝向该Y轴的正方向扭转为组装后夹角,该原始夹角与该组装后夹角间的角度差构成预设扭转角度,该预设扭转角度使该扭臂具有朝向该Y轴的负方向的复位扭转力。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预设扭转角度为5度至10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顶盖进一步包含沿着该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一上部共振壁,且该扭臂更具有扭臂向下延伸段自该扭臂弯折朝向该底座延伸,且,当该键帽轴心受到该按压力自该初始位置向下朝该转换位置移动时,该按压部的该第二导引斜面抵接该扭臂,使该扭臂朝该Z轴的负方向和该Y轴的正方向变形而在该第二导引斜面滑动;且,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向下延伸段抵接该底座,使该扭臂无法继续朝该Z轴的负方向变形,而提供朝该Z轴正方向力而使该扭臂向上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而允许该扭臂朝该Z轴的正方向和该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进而敲击该第一上部共振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扭臂设置于该第一上部共振壁下方,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朝该Z轴的正方向恢复原形的至少部分分力使该扭臂进而敲击该第一上部共振壁的下表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导引斜面具有大于该第二导引斜面的斜率。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扭簧的该固定端更具有螺旋本体,且该扭臂延伸自该螺旋本体,该螺旋本体具有螺旋中心轴,该螺旋中心轴沿着该Y轴延伸,当该扭臂沿着该Z轴上下移动变形时,该螺旋本体绕着该螺旋中心轴扭曲变形。
此外,本发明还一种按键结构,包含:底座、顶盖、键帽轴心、回复单元以及扭簧。底座具有沿着Z轴向上延伸突出的基座部;顶盖设置于该底座之上;键帽轴心具有按压部,该键帽轴心沿着该Z轴作上下运动,该按压部具有中段、顶端与底端,该按压部的该中段具有中段突出,该按压部的该顶端与该中段突出间具有第一导引斜面,该按压部的该底端与该中段突出间具有第二导引斜面,该中段突出朝Y轴的正方向突出,该键帽轴心上下运动于初始位置与最低位置间;回复单元设置于该键帽轴心及该底座之间,该回复单元用以提供回复力,该回复力使该键帽轴心向上运动;扭簧设置于该顶盖及该底座之间,该扭簧具有固定端与扭臂,该扭臂自该固定端沿着X轴的方向延伸或沿着自该X轴偏移小于45度的角度的方向延伸,该X轴、该Y轴与该Z轴彼此相互垂直;
其中:当该键帽轴心受到按压力自该初始位置向下朝转换位置移动时,该按压部的该第二导引斜面抵接该扭臂,使该扭臂朝该Z轴的负方向和该Y轴的正方向变形而在该第二导引斜面滑动;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相对位于该基座部上的至少一段抵接该基座部,使该扭臂无法继续朝该Z轴的负方向变形,而提供朝该Z轴正方向力而使该扭臂向上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而允许该扭臂朝该Z轴的正方向和该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进而敲击该顶盖或该底座的至少一部分。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顶盖更具有沿着该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一上部共振壁,且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向上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进而敲击该第一上部共振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更具有沿着该Z轴向上延伸突出的垂直支持部以及自该垂直支持部突出而位于该扭臂上的水平延伸部,且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向上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进而敲击该水平延伸部。
本发明提供的按键结构,可在按键按下及/或回弹时产生识别声响,从而可让使用者确定当前的按键状态,并提升按压按键时的反馈感。因此,可改善使用者的操作体验。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俯视的爆炸示意图。
图1B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仰视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3至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按键结构的剖视图。
图8A为按键结构于其键帽轴心位于初始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8B为按键结构于其键帽轴心自初始位置被按压朝转换位置的剖视图。
图8C为按键结构于其键帽轴心在转换位置移动朝最低位置的剖视图。
图8D为按键结构于其键帽轴心自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最低位置移动时扭臂向上滑动越过中段突出的剖视图。
图8E为按键结构于其键帽轴心自最低位置向上朝转换位置移动时,按压部的第一导引斜面抵接扭臂的局部示意图。
图8F为按键结构于其键帽轴心自转换位置继续向上朝初始位置移动时扭臂向下滑动越过中段突出的局部示意图。
图8G为按键结构于其键帽轴心继续向上朝初始位置移动时的剖视图。
图8H为按键结构于其键帽轴心重新回复至初始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9A及图9B为依据各实施例的第二上部共振壁的下壁缘与第一下部共振壁的上壁缘相互契合的示意图。
图10A及图10B为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配置及作动的剖视图。
图11A及图11B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12为按键结构中扭簧的扭臂依默认扭转角度配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3A为按键结构中按压部的第一导引斜面及第二导引斜面的侧视示意图。
图13B为按键结构中按压部设置固定凹槽的斜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图中,相同部分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下文中,将参照图1A及图1B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其中,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俯视的爆炸示意图,且图1B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仰视的爆炸示意图。于图式中,如图所示,X轴箭头所指方向定义为X轴的正方向;Y轴箭头所指方向定义为Y轴的正方向;Z轴箭头所指方向定义为Z轴的正方向;且相反于X轴、Y轴及Z轴箭头所指方向分别定义为X轴、Y轴及Z轴的负方向。此外,于本说明书中,图式所示的X轴、Y轴与Z轴彼此相互垂直。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X轴、Y轴与Z轴可非相互垂直。
承上,参照图1A及图1B,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0包含顶盖100、键帽轴心200、回复单元300、扭簧400以及底座500。顶盖100沿Z轴设置于底座500之上,且键帽轴心200、回复单元300、扭簧400可设置于顶盖100与底座500之间。
详细而言,键帽轴心200可设置于顶盖100之下,且其至少一部分可穿过顶盖100的开口105而突出于顶盖100。设置于顶盖100之下的键帽轴心200可具有按压部210。按压部210具有较为靠近顶盖100的顶端202、较为靠近底座500的底端206以及顶端202与底端206之间的中段。具体而言,按压部210的中段具有中段突出214,且中段突出214朝Y轴的正方向突出。亦即,相对于键帽轴心200,中段突出214可向外突出。承上,按压部210的顶端202与中段突出214间可具有第一导引斜面212,且按压部210的底端206与中段突出214间可具有第二导引斜面216。
回复单元300可设置于键帽轴心200与底座500之间,并用以提供回复力使键帽轴心200得以向上运动。由于键帽轴心200可随着按压向下运动,并藉由回复单元300所提供的回复力而向上运动,键帽轴心200可从而沿着Z轴作上下运动。具体而言,依据可移动的空间限制,键帽轴心200可藉由按压及回复单元300所提供的回复力而沿着Z轴上下运动于初始位置与最低位置(或称按压位置,下同)间,且此将于后文中详述。
于此,为了对键帽轴心200提供向上运动的回复力,回复单元300可为简单藉由弹性来向上推动的弹簧或其他弹性部件,或可为藉由其他动力向上推动的部件,且本发明不特别局限于在此所绘示的弹簧样式。
另一方面,扭簧400可设置于回复单元300的侧边,且扭簧400可具有固定端410与扭臂420。其中,扭臂420可为藉由一端固定于固定端410而于相反的另一端形成为条状的部件。扭臂420自固定端410可沿着X轴的方向延伸或沿着自X轴偏移小于45度的角度的方向延伸。例如,扭臂420可大致沿着X轴的方向且另外朝Z轴及/或朝Y轴的正负方向偏移一角度来延伸,且所述角度较佳小于45度。
此外,固定端410可为单纯扭臂420固定于底座500的突出延伸部分上的端点,亦或是固定端410如图1A及图1B所示般更具有螺旋本体,且扭臂420自螺旋本体的螺旋旋转的切线方向延伸而出。具体而言,螺旋本体具有螺旋中心轴,且螺旋中心轴沿着Y轴延伸。于此配置下,当扭臂420沿着Z轴上下移动变形时,螺旋本体绕着螺旋中心轴扭曲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文参照图1A及图1B所述的顶盖100可具有沿着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参照图1B)。其中,第一上部共振壁110与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彼此壁面相对且相互平行,且第二上部共振壁120位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与第三上部共振壁130之间并于侧壁缘连接第一上部共振壁110与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具体而言,第二上部共振壁120连接第一上部共振壁110与第三上部共振壁130朝向Y轴的负方向上的侧壁缘(亦即,向内的侧壁缘)。与此相对,底座500可具有沿着Z轴向上延伸突出的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参照图1A)。其中,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可与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平行,且在按键结构10组装完成的状态下位于第二上部共振壁120之下并毗邻第二上部共振壁120。
应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按键结构亦可仅具有第一上部共振壁110或第一下部共振壁510,且可选择性地包含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且此将于后文中进一步详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图1A及图1B所示的按键结构10可进一步外包含用于导电或传输电性信息的金属导片600以及用于支持定位回复单元300且可进一步设置其他功能构件的支持单元70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且按键结构10可依需求另外设置不同构件。
承上所述,图2可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20组装完成的侧视立体图。组装好的按键结构20中,顶盖100与底座500相互组装契合,且键帽轴心200、回复单元300及扭簧400等在内的其他构件设置容纳于由顶盖100与底座500所圈围定义的空间内。举例而言,键帽轴心200及回复单元300可设置于由顶盖100与底座500所圈围定义的空间的中心。其中,如上所述,键帽轴心200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设置于顶盖100上面的开口105而突出于顶盖100之上。另外,扭簧400可设置于回复单元300旁由底座500的结构所构成的容纳空间,并藉由一突出部穿过底座500而固定。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用于导电或传导电性信息的金属导片600亦可于组装的按键结构20的默认部分伸出,以便与预期电性连接的其他组件接触。
接下来,将参照图3至图7进一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态样。其中,图3至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按键结构的剖视图。具体而言,图3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可选择性地包含上述参照图1A及图1B所述的第一上部共振壁、第二上部共振壁、第三上部共振壁及第一下部共振壁的一个或多个。
首先,参照图3,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化实施例,按键结构30可仅具有第一上部共振壁110。详细而言,在按键结构30中,顶盖100可具有沿着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一上部共振壁110,且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壁面可设置于Y轴-Z轴平面上。承上,大致沿着X轴延伸的扭簧400的扭臂420可交错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下壁缘(下表面),且扭臂420在向上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下壁缘时可产生声响(将于图8A至图8H中详述)。
接着,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变化实施例,按键结构40可仅具有第一下部共振壁510。详细而言,在按键结构40中,底座500可具有沿着Z轴向上延伸突出的第一下部共振壁510,且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壁面可设置于X轴-Z轴平面上。承上,大致沿着X轴延伸的扭簧400的扭臂420可平行于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壁面或沿着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壁面延伸,且扭臂420在沿着Y轴的负方向横向水平敲击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壁面时可产生声响(将于图8A至图8H中详述)。
进一步,参照图5,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变化实施例,按键结构50可同时具有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第一下部共振壁510,且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可相同或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配置。承上,大致沿着X轴延伸的扭簧400的扭臂420可交错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下表面(下壁缘)且平行于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壁面或沿着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壁面延伸,且扭臂420在向上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下壁缘及在侧向敲击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壁面时可产生声响(将于图8A至图8H中详述)。
如上各实施例所述,按键结构可包含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或第一下部共振壁510,且扭臂420在向上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下壁缘及/或在侧向敲击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壁面时可产生声响。
除了如上所述设置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或第一下部共振壁510之外,按键结构亦可选择性地进一步设置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或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相连或相邻的其他共振壁。因此,可进一步藉由共振作用来加强或改变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或第一下部共振壁510所产生的声响。
举例而言,参照图6,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变化实施例,按键结构60可同时具有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第一下部共振壁510,且可选择性地进一步设置第二上部共振壁120。详细而言,在按键结构60中,顶盖100可进一步具有沿着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二上部共振壁120,且第二上部共振壁120的壁面可设置于X轴-Z轴平面上。亦即,按键结构60可进一步设置第二上部共振壁120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于侧壁缘相连且与第一下部共振壁510于下壁缘相邻。其中,第二上部共振壁120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可相互垂直地设置,且第二上部共振壁120与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可对齐而相互平行地设置。因此,在扭臂420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下壁缘或敲击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壁面而产生声响时,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可随着第一上部共振壁110或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振动而共振,进而加强或改变敲击时所产生的声响。
在此,图6显示同时具有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并选择性地设置第二上部共振壁120的按键结构的态样。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亦可仅设置第一上部共振壁110或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再选择性地设置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因此,当扭臂420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下壁缘或敲击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壁面而产生声响时,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可随着第一上部共振壁110或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振动而共振,进而加强或改变敲击时所产生的声响。
进一步,参照图7,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变化实施例,按键结构70可同时具有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第一下部共振壁510,且可选择性地进一步设置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亦即,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相对,图7所示的第五变化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了第三上部共振壁130。
详细而言,在按键结构70中,顶盖100可进一步具有沿着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且第二上部共振壁120的壁面可设置于X轴-Z轴平面而第三上部共振壁130的壁面可设置于Y轴-Z轴平面上。亦即,与第四变化实施例相较,按键结构70可进一步设置第三上部共振壁130与第二上部共振壁120于侧壁缘相连。其中,第三上部共振壁130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壁面可相互面对且可相互平行地设置。此外,第三上部共振壁130与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可相互垂直地设置。在此配置下,第二上部共振壁120与第三上部共振壁130相互连接,且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与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在X轴-Y轴平面上的投影为U字形区域。
承上所述,在扭臂420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下壁缘而产生声响时,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相互连接的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可随着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振动而共振,进而加强或改变敲击时所产生的声响。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由于第二上部共振壁120位于第一下部共振壁510上且沿着Z轴的方向平行对齐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的振动可连带使得相邻的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共振,进而加强或改变敲击时所产生的声响。
类似地,在扭臂420敲击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壁面而产生声响时,与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相邻且平行对齐的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可随着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振动而共振,进而加强或改变敲击时所产生的声响。另外,由于第二上部共振壁120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相连,第二上部共振壁120的振动可连带使得相连的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共振,进而加强或改变敲击时所产生的声响。
如上各实施例所述,进一步选择性设置的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可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或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受到敲击所产生的震动共振,进而藉由共振作用来加强或改变所发出的声响。
下文中,参照图8A至图8H,将以图7所示的按键结构70的实施例的态样为例,详细地说明扭臂420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敲击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过程。然而,应注意的是,虽然在此以同时包含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及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态样为示例进行说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自下列说明中理解及推导仅包含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及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一个或多个的其他态样的按键结构中的作动,且此些态样亦应落于由本发明所界定的范畴中。
承上,首先,参照图8A,根据按键结构70的组装配置,在键帽轴心200未经受任何按压力下(回复单元300亦未受压),键帽轴心200于最高的初始位置P1上,且键帽轴心200的按压部210并不会按压扭臂420。在此情况下,参照图8A所示的按键结构70,扭臂420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可相隔一段间距。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根据其他实施例,扭臂420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第一下部共振壁510亦可为相互抵接。
接着,参照图8B,当键帽轴心200受到向下的按压力F1(例如,人的手指所施加的按压力)而自初始位置P1向下朝转换位置P2移动时,按压部210的第二导引斜面216将抵接扭臂420。承上,由于突出的中段突出214相对卡住了扭臂420使其无法向上,向下的按压力F1使扭臂420沿着中段突出214下方的第二导引斜面216朝Z轴的负方向和Y轴的正方向变形而在第二导引斜面216上滑动。
接着,一并参照图8C及图8D,当键帽轴心200持续受到向下的按压力F1而移至转换位置P2(图8C),并自转换位置P2继续向下朝最低位置P3移动时(图8D),扭臂420于第二导引斜面216上滑动至第二导引斜面216与中段突出214间的交界,并向上滑动越过中段突出214而回弹。亦即,转换位置P2即为扭臂420得以转换越过中段突出214的临界位置。
此时,由于不再被中段突出214卡住而受到第二导引斜面216抵压,扭臂420朝Z轴的正方向和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进而以此回弹力向上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下壁缘(图8D)。详细而言,由于在如图8C所示键帽轴心200向下移动至转换位置P2时,扭臂420设置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下方,故当如图8D所示键帽轴心200自转换位置P2继续向下朝最低位置P3移动时,扭臂420朝Z轴的正方向恢复原形的部分分力可使扭臂420进而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下表面。
因此,可在键帽轴心200向下按压至转换位置P2时藉由使扭臂420回弹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下壁缘而产生声响,且受到敲击而振动的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可进而与其他相连或相邻的共振壁共振。具体而言,当键帽轴心200自转换位置P2继续向下朝最低位置P3移动,而使扭臂420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下表面时,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或甚至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将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同时震动从而加强或改变所产生的声响。
详细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参照图8C,为了加强并确保扭臂420朝Z轴的正方向和Y轴的负方向回弹恢复原形的能力,扭簧400可进一步设置扭臂向下延伸段423自扭臂420弯折以大致朝Z轴的负方向(亦即,朝底座500)延伸。因此,当键帽轴心200自转换位置P2继续向下朝最低位置P3移动时,朝着Z轴的负方向延伸的扭臂向下延伸段423会抵接底座500,使扭臂420无法继续朝Z轴的负方向变形,从而提供朝Z轴正方向力而使扭臂420向上滑动越过中段突出214。
具体而言,扭臂向下延伸段423可为自扭臂420一体成型地延伸而弯折朝向底座500的部件,且扭臂向下延伸段423于靠近顶盖100的顶端连接扭臂420。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扭臂向下延伸段423可为向下延伸的条状部件,或亦可为于靠近底座500的底端进一步具有勾环的条状部件。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扭臂向下延伸段423包含勾环的情况下,所述勾环的开口朝上。因此,当按压部210按压扭臂420而使扭臂420向底座500移动时,在键帽轴心200抵达转换位置P2时,扭臂向下延伸段423的底端或勾环部分会抵接底座500。接着,因底座500抵接而无法再向下移动的扭臂向下延伸段423随着继续按压而变形,进而回弹恢复原形,并提供扭臂420朝Z轴的正方向回弹的回弹力。藉此,扭臂420可回弹越过中段突出214而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然而,在扭臂420可具有足够能力越过中段突出214而回弹的情况下,本发明亦可无须设置扭臂向下延伸段423,且在此示出的扭臂向下延伸段423的配置及态样皆仅为示例。
接着,将参照图8E至图8G说明当按压力F1去除时,按键结构70的作动情形。其中,图8E为按键结构70于其键帽轴心200自最低位置P3向上朝转换位置P2移动时,按压部210的第一导引斜面212抵接扭臂420的局部示意图;而图8F为按键结构70于其键帽轴心200自转换位置P2继续向上朝初始位置P1移动时扭臂420向下滑动越过中段突出214的局部示意图,且图8G为扭臂420向下滑动越过中段突出214的按键结构70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由于按压力F1的按压,按键结构70中的键帽轴心200可向下移动,并进而使得扭臂420被按压而回弹敲击由顶盖100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一上部共振壁110。
接着,当所述按压力F1去除时,由回复单元300所提供的回复力(例如弹力)使键帽轴心200朝其初始位置P1移动。其中,首先参照显示按键结构70的按压部210、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及扭臂420的侧视局部示意图的图8E,当键帽轴心200自最低位置P3向上朝转换位置P2移动时,按压部210的第一导引斜面212向上移动而抵接此时设置于按压部210之上的扭臂420,使扭臂420随着第一导引斜面212的往上移动而朝Z轴的正方向和Y轴的正方向变形而在第一导引斜面212上滑动。因此,扭臂420可在第一导引斜面212上滑动而朝向第一导引斜面212与中段突出214的交界。
接着,参照显示按键结构70的按压部210、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及扭臂420的侧视局部示意图的图8F,当键帽轴心200自转换位置P2继续向上朝初始位置P1移动时,扭臂420向下滑动越过中段突出214,而允许扭臂420朝Z轴的负方向和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亦即,转换位置P2即为扭臂420得以转换越过中段突出214的临界位置。
详细而言,由于扭簧400的扭臂420设置于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水平侧方向,故当键帽轴心200自转换位置P2继续向上朝初始位置P1移动时,扭臂420朝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的水平方向的部分分力,使扭臂420进而于水平侧上敲击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侧表面(亦即,第一下部共振壁510朝向Y轴的正方向的壁面)。因此,可在键帽轴心200向上回复至转换位置P2过后藉由使扭臂420敲击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壁面而产生声响,且受到敲击而振动的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可进而与其他相连或相邻的共振壁共振。具体而言,当键帽轴心200自转换位置P2继续向上朝初始位置P1移动,使扭臂420敲击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侧表面(亦即壁面)时,相邻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可与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同时震动从而加强或改变所产生的声响为预期的声响。此外,由于第一下部共振壁510与第二上部共振壁120相互契合抵接,且第二上部共振壁120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相连,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可同时震动。
亦即,参照扭臂420越过中段突出214而敲击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按键结构70的剖视图的图8G,当去除按压力F1而使键帽轴心200由于回复单元300所提供的回复力F2而往上移动时,原先位于按压部210的中段突出214之上的扭臂420受到向上移动的第一导引斜面212推挤而变形,并在向下越过中段突出214后朝Z轴的负方向和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进而敲击第一下部共振壁510朝向Y轴的正方向的壁面。
因此,如上参照图8A至图8G所述,可实现向下按压键帽轴心200时产生声响,且在按压结束使键帽轴心200向上回弹时产生另一声响的按键结构70。另外,虽然在此绘示键帽轴心200向下及向上的转换位置P2位于同一点,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键帽轴心200向下及向上的转换位置P2亦可位于不同位置,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最后,参照图8H,受到回复力F2的推动,键帽轴心200可再度回复至未按压前的初始位置P1。此时,按压部210位于扭臂420之上,且扭臂420回复至未受按压部210按压及未相应按压而变形的状态。因此,若另一按压发生时,可再重新反复地进行如图8A至图8H所述的过程。
在此,虽然参照了图8A至图8H说明了扭臂420分别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第一下部共振壁510产生声响,并使得相连及相邻的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共振的态样。然而,如上参照图3至图7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亦可仅包含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其中之一,且因此可仅于键帽轴心200按压时(具有第一上部共振壁110时)或回复时(具有第一下部共振壁510时)产生声响。另外,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亦可视所需共振的幅度及预期变化来选择性地设置。因此,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参照上述由图8A至图8H所示的说明时,应可轻易理解例如图3至图7所述的包含一部分共振壁时的态样的按键结构的作动及产生声响情形,且其作动和产生声响的过程将不再于此赘述。
此外,在上述参照图1A至图8H的各实施例中,第一上部共振壁110及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可由受到敲击后会产生相同或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材料所制成。进一步,在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皆为顶盖100沿着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一部分时,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可皆以相同的材料所制成。
举例而言,由顶盖100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可由经敲击会发出较高频率的材料所制成,而由底座500向上延伸突出的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可由经敲击会发出较低频率的材料所制成。藉此,可使按键结构于按压按键及放开按键时分别发出相对高音及相对低音的识别声响,从而增进辨识按键作动状态的效果。例如,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可由聚碳酸酯(PC)所制成,而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可由耐纶所制成。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本发明的各共振壁的材料不限于此。此外,由顶盖100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与由底座500向上延伸突出的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材质亦可相互调换。
因此,如上参照图8A至图8H所说明的过程,按压并回复键帽轴心200的过程中,可以经由不同频率或性质的声响很明确地分辨按压及回复的不同阶段的状态。承上所述,当使用者操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按键结构时,可在使用按键时得到反馈感,并清楚明了按键的按压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由顶盖100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与由底座500向上延伸突出的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材质亦可为相同。
在上述的例子中,为了使敲击第一下部共振壁510时,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可相应共振,或当第二上部共振壁120振动时,第一下部共振壁510可相应共振,较佳为使第一下部共振壁510与第二上部共振壁120相互契合。具体而言,参照图9A及图9B,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上表面可具有上壁缘511,且第二上部共振壁120的下表面可具有下壁缘121,且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上壁缘511与第二上部共振壁120的下壁缘121为相互契合的平坦表面、或不平坦的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表面。因此,如上参照图8A至图8H所述,由于第一下部共振壁510与第二上部共振壁120相互契合抵接,当扭臂420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的下表面或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侧表面时,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与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甚至第三上部共振壁130皆可同时震动。此外,如上所述,当按键结构具有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时,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在X轴-Y轴平面上的投影可围成U字形区域。亦即,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及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可共同围出一空腔。藉此,可藉由腔体共振效应来进一步地加强所产生声响的幅度。
如上所述,说明了以扭臂向下延伸段423接触底座500而使扭臂420反弹向上的按键结构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可毋须配置扭臂向下延伸段而类似地藉由触抵来实现扭臂反弹向上的作动。举例而言,参照图10A,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按键结构80不具有扭臂向下延伸段,且相较于上述参照图8A至图8H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具有自底座500沿着Z轴向上延伸突出的基座部520。其中,基座部520于X轴-Y轴平面上的投影与按压部210于X轴-Y轴平面上的投影可错开,以使基座部520不会干涉或妨碍按压部210沿着Z轴的上下运动。
参照图10B,当类似于上述过程将按键结构80的按压部210下压而使得第二导引斜面216抵接扭臂420时,扭臂420朝Z轴的负方向和Y轴的正方向变形而在第二导引斜面216滑动。当按压直到键帽轴心200自转换位置P2继续向下朝最低位置P3移动时,扭臂420未被第二导引斜面216抵接且相对位于基座部520上的至少一段向下抵接基座部520而无法继续向下。因此,扭臂420无法继续朝Z轴的负方向变形,而提供朝Z轴正方向力而使扭臂420向上滑动越过中段突出214。藉此,扭臂420朝Z轴的正方向和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进而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基座部520可为上壁缘与扭臂420交叉的壁状结构。然而,在基座部520可抵接干涉使得扭臂420无法继续向下移动下,基座部520亦可为任何其他形状或结构。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如图10A及图10B所示,为了提供扭臂420较大的反弹力,基座部520可相对按压部210靠近固定端410。然而,在藉由触抵基座部520可得到足够反弹力使扭臂420越过中段突出214下,基座部520亦可相对按压部210远离固定端410。
进一步,为达到上述作动,基座部520、按压部210、扭臂420的高度及相对高度可对应地配置调整,以使得当按压部210按压扭臂420直到转换位置P2后,扭臂420可抵接基座部520而反弹,进而可朝Z轴的正方向及Y轴的负方向恢复。因此,图10A及图10B所示的各结构的高度及相对高度皆仅为示例,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此,除了扭臂向下延伸段423与基座部520相关的差异及作动以外,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的按键结构80的结构配置及作动实质上与上述参照图8A至图8H所述的实施例相同或类似,且其细节将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扭臂的至少一部分抵接底座的至少一部分以提供反弹的分力的结构可具有各种态样,且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详细说明及绘示的示例态样。
另外,参照图11A及图11B,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按键结构80’可不具有第一上部共振壁110、第二上部共振壁120、第三上部共振壁130及第一下部共振壁510。承上,为了清楚显示及说明方便,图11A及图11B仅显示按键结构80’的底座500。具体而言,相较于图10A及图10B所示的按键结构80,按键结构80’可另外具有自底座500延伸的发声结构530。发声结构530可包含自底座500沿着Z轴向上延伸突出的垂直支持部532以及自垂直支持部532突出而位于扭臂420上的水平延伸部534。因此,类似于上述参照图10A及图10B所述的实施例,当按压部按压扭臂越过转换位置使得扭臂抵接基座部520时,扭臂会向上反弹进而敲击水平延伸部534的底面或底端,进而发出声响。进一步,当移除按压力道而使扭臂越过中段突出而往Z轴的负方向及Y轴的负方向移动时,扭臂亦可敲击垂直支持部532而发出声响。其中,发声结构530的材质可如上述以相同或类似于顶盖或底座的材质所制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且发声结构530的材质可依据预期发出的声响来配置。此外,垂直支持部532以及水平延伸部534的型态、大小、高度及相对高度亦可依据扭臂反弹时预期敲击的位置、面积、高度等因素进行配置,且本发明不限于由图11A及图11B所示的态样。
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参照图11B,沿着X轴的方向,较佳为使按压部按压扭臂的位置L1、扭臂触抵基座部520的位置L2以及扭臂反弹敲击发声结构530的位置L3错开以避免结构或作动干涉。举例而言,朝着X轴的正方向可依序配置位置L1、位置L2、及位置L3。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且在可达成相同或类似作动下,位置L1、位置L2及位置L3的顺序可自由地相应交换或调整。
另外,虽未特别示出,于上述参照图10A至图11B所示的实施例中,基座部520的顶端或顶面亦可设置具有朝着Y轴的正方向下降的斜坡,藉此可辅助导引扭臂的移动方向以使扭臂得以越过中段突出。
进一步,参照为按键结构90的俯视剖面示意图的图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90,扭簧400的固定端410与扭臂420间于未受到外力时具有原始夹角θ1。举例而言,如图12所示,在固定端410具有螺旋本体的情况下,螺旋本体具有螺旋中心轴15,螺旋中心轴15沿着Y轴延伸。扭臂420则自螺旋本体(亦即固定端410)的螺旋旋转的切线方向25(亦即,沿着X轴方向)延伸而出,且自切线方向25例如向Y轴的负方向偏移。因此,举例而言,扭簧400的固定端410与扭臂420间可具有原始夹角θ1。例如相对于平行于螺旋中心轴15的轴线15’,扭簧400的固定端410与扭臂420间于未受到外力时可具有原始夹角θ1。然而,当扭臂420组装到按键结构90中且键帽轴心200位于初始位置时,相对于轴线15’,扭臂420受到按压部或第一下部共振壁抵接支承而朝向Y轴的正方向扭转,使扭簧400的固定端410与扭臂420间具有组装后夹角θ2。其中,原始夹角θ1与组装后夹角θ2间的角度差构成预设扭转角度θ3。
亦即,当扭臂420自未组装状态S1藉由安装定位至按键结构90中成为组装后状态S2时,会使得扭臂420由其自然延伸状态朝向Y轴的正方向扭转所述预设扭转角度θ3。因此,所述预设扭转角度θ3可使扭臂420具有朝向Y轴的负方向的复位扭转力,从而可使扭臂420在越过按压部的中段突出时,可更轻易地朝向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藉此,在设置有第一下部共振壁的状况下,扭臂420可在键帽轴心自转换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时确实朝向Y轴的负方向敲击第一下部共振壁而产生声响。
在此,该预设扭转角度θ3较佳为5度至10度。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上述以螺旋中心轴15或轴线15’为基准仅为示例,且扭臂420的原始夹角θ1与组装后夹角θ2亦可以例如切线方向25为基准计算。在此情况下,原始夹角θ1与组装后夹角θ2间的角度差仍然为相同的预设扭转角度θ3。
下文中,将进一步参照图13A及图13B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中按压部的具体结构。
首先,参照图13A,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按压部210’包含第一导引斜面212’、中段突出214以及第二导引斜面216’。其中,如图13A所示,以X轴-Y轴平面为水平面,第一导引斜面212’具有大于第二导引斜面216’的斜率。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依据较强的按压力使得键帽轴心向下移动时,可较为稳定地藉由坡度较缓的第二导引斜面216’按压扭臂向下直到转换位置,而不会使扭臂在未抵至转换位置时即向上回弹越过中段突出214。进一步,由于坡度较陡的第一导引斜面212’,当藉由相对于按压力力道较小的回复单元的回复力而使按压部210’向上回复至初始位置时,扭臂可更加顺畅地沿着第一导引斜面212’被引导至中段突出214,而减少或避免由于向上力道较小而使扭臂卡在第一导引斜面212’的情况。藉此,可使得越过中段突出214敲击第一上部共振壁110或第一下部共振壁510的作动更加稳定及顺利。
再者,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参照图13B所示的按压部210”的斜视图,用于按键结构中的按压部210”可进一步在第二导引斜面216的表面设置固定凹槽218。承上,固定凹槽218可相对于第二导引斜面216凹陷,且提供固定表面217抵接扭臂。藉此,可在扭臂抵接第二导引斜面216时容置扭臂,使得扭臂被按压部210”按压向下的过程更为稳定及确实,进而可避免扭臂在按压向下的过程中过早回弹或偏移第二导引斜面216。
如上述,总结而论,根据本发明由图1A至图13B所示的各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在按键按下及/或回弹时产生识别声响的按键结构。因此,可让使用者在操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按键结构时了解当前按键作动的状态,并藉由识别声响提升用户操作按键结构时的反馈感和段落感,进而改善使用按键结构的体验。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Claims (20)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座;
顶盖,设置于该底座之上,且该顶盖具有沿着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一上部共振壁;
键帽轴心,具有按压部,该键帽轴心沿着该Z轴作上下运动,该按压部具有中段、顶端与底端,该按压部的该中段具有中段突出,该按压部的该顶端与该中段突出间具有第一导引斜面,该按压部的该底端与该中段突出间具有第二导引斜面,该中段突出朝Y轴的正方向突出,该键帽轴心上下运动于初始位置与最低位置间;
回复单元,设置于该键帽轴心及该底座之间,该回复单元用以提供回复力,该回复力使该键帽轴心向上运动;以及
扭簧,设置于该顶盖及该底座之间,该扭簧具有固定端与扭臂,该扭臂自该固定端沿着X轴的方向延伸或沿着自该X轴偏移小于45度的角度的方向延伸,且该扭臂更具有扭臂向下延伸段,该扭臂向下延伸段自该扭臂弯折朝向该底座延伸,该X轴、该Y轴与该Z轴彼此相互垂直;
其中:
当该键帽轴心受到按压力自该初始位置向下朝转换位置移动时,该按压部的该第二导引斜面抵接该扭臂,使该扭臂朝该Z轴的负方向和该Y轴的正方向变形而在该第二导引斜面滑动;
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向下延伸段抵接该底座,使该扭臂无法继续朝该Z轴的负方向变形,而提供朝该Z轴正方向力而使该扭臂向上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而允许该扭臂朝该Z轴的正方向和该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进而敲击该第一上部共振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扭臂设置于该第一上部共振壁下方,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朝该Z轴的正方向恢复原形的至少部分分力使该扭臂进而敲击该第一上部共振壁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进一步包含向上延伸突出的第一下部共振壁,其中:
当该按压力去除时,该回复力使该键帽轴心朝该初始位置移动,其中
当该键帽轴心自该最低位置向上朝该转换位置移动时,该按压部的该第一导引斜面抵接该扭臂,使该扭臂朝该Z轴的正方向和该Y轴的正方向变形而在该第一导引斜面滑动;且
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上朝该初始位置移动时,该扭臂向下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而允许该扭臂朝该Z轴的负方向和该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进而敲击该第一下部共振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端与该扭臂间于未受到外力时具有原始夹角,当该扭臂组装到该按键结构中且该键帽轴心位于该初始位置时,该扭臂受到该按压部或该第一下部共振壁抵接支承而朝向该Y轴的正方向扭转为组装后夹角,该原始夹角与该组装后夹角间的角度差构成预设扭转角度,该预设扭转角度使该扭臂具有朝向该Y轴的负方向的复位扭转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预设扭转角度为5度至10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上部共振壁及该第一下部共振壁由受到敲击后会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材料所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顶盖进一步具有沿着该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二上部共振壁,且该第二上部共振壁与该第一上部共振壁相互连接,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使该扭臂敲击该第一上部共振壁的下表面时,该第二上部共振壁与该第一上部共振壁同时震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下部共振壁与该第二上部共振壁相互契合抵接,当该扭臂敲击该第一上部共振壁的下表面或该第一下部共振壁的侧表面时,使该第一下部共振壁、该第二上部共振壁与该第一上部共振壁同时震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下部共振壁的上表面具有上壁缘,且该第二上部共振壁的下表面具有下壁缘,且该上壁缘以及该下壁缘为相互契合的表面,该表面为平坦表面、不平坦的规则形状表面或不平坦的不规则形状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顶盖进一步具有沿着该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三上部共振壁,且该第二上部共振壁与该第三上部共振壁相互连接,该第一上部共振壁、该第二上部共振壁、该第三上部共振壁在该X轴-该Y轴平面上的投影为U字形区域。
1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座,具有沿着Z轴向上延伸突出的第一下部共振壁;
顶盖,设置于该底座之上;
键帽轴心,具有按压部,该键帽轴心沿着该Z轴作上下运动,该按压部具有中段、顶端与底端,该按压部的该中段具有中段突出,该按压部的该顶端与该中段突出间具有第一导引斜面,该按压部的该底端与该中段突出间具有第二导引斜面,该中段突出朝Y轴的正方向突出,该键帽轴心上下运动于初始位置与最低位置间;
回复单元,设置于该键帽轴心及该底座之间,该回复单元用以提供回复力,该回复力使该键帽轴心向上运动;以及
扭簧,设置于该顶盖及该底座之间,该扭簧具有固定端与扭臂,该扭臂自该固定端沿着X轴的方向延伸或沿着自该X轴偏移小于45度的角度的方向延伸,该X轴、该Y轴与该Z轴彼此相互垂直;
其中:
当该键帽轴心受到按压力自该初始位置经转换位置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向上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
当该按压力去除时,该回复力使该键帽轴心朝该初始位置移动,其中
当该键帽轴心自该最低位置向上朝该转换位置移动时,该按压部的该第一导引斜面抵接该扭臂,使该扭臂朝该Z轴的正方向和该Y轴的正方向变形而在该第一导引斜面滑动;且
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上朝该初始位置移动时,该扭臂向下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而允许该扭臂朝该Z轴的负方向和该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进而敲击该第一下部共振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端与该扭臂间于未受到外力时具有原始夹角,当该扭臂组装到该按键结构中且该键帽轴心位于该初始位置时,该扭臂受到该按压部或该第一下部共振壁抵接支承而朝向该Y轴的正方向扭转为组装后夹角,该原始夹角与该组装后夹角间的角度差构成预设扭转角度,该预设扭转角度使该扭臂具有朝向该Y轴的负方向的复位扭转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预设扭转角度为5度至10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顶盖进一步包含沿着该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一上部共振壁,且该扭臂更具有扭臂向下延伸段自该扭臂弯折朝向该底座延伸,且
当该键帽轴心受到该按压力自该初始位置向下朝该转换位置移动时,该按压部的该第二导引斜面抵接该扭臂,使该扭臂朝该Z轴的负方向和该Y轴的正方向变形而在该第二导引斜面滑动;且
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向下延伸段抵接该底座,使该扭臂无法继续朝该Z轴的负方向变形,而提供朝该Z轴正方向力而使该扭臂向上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而允许该扭臂朝该Z轴的正方向和该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进而敲击该第一上部共振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扭臂设置于该第一上部共振壁下方,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朝该Z轴的正方向恢复原形的至少部分分力使该扭臂进而敲击该第一上部共振壁的下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斜面具有大于该第二导引斜面的斜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扭簧的该固定端更具有螺旋本体,且该扭臂延伸自该螺旋本体,该螺旋本体具有螺旋中心轴,该螺旋中心轴沿着该Y轴延伸,当该扭臂沿着该Z轴上下移动变形时,该螺旋本体绕着该螺旋中心轴扭曲变形。
18.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座,具有沿着Z轴向上延伸突出的基座部;
顶盖,设置于该底座之上;
键帽轴心,具有按压部,该键帽轴心沿着该Z轴作上下运动,该按压部具有中段、顶端与底端,该按压部的该中段具有中段突出,该按压部的该顶端与该中段突出间具有第一导引斜面,该按压部的该底端与该中段突出间具有第二导引斜面,该中段突出朝Y轴的正方向突出,该键帽轴心上下运动于初始位置与最低位置间;
回复单元,设置于该键帽轴心及该底座之间,该回复单元用以提供回复力,该回复力使该键帽轴心向上运动;以及
扭簧,设置于该顶盖及该底座之间,该扭簧具有固定端与扭臂,该扭臂自该固定端沿着X轴的方向延伸或沿着自该X轴偏移小于45度的角度的方向延伸,该X轴、该Y轴与该Z轴彼此相互垂直;
其中:
当该键帽轴心受到按压力自该初始位置向下朝转换位置移动时,该按压部的该第二导引斜面抵接该扭臂,使该扭臂朝该Z轴的负方向和该Y轴的正方向变形而在该第二导引斜面滑动;
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相对位于该基座部上的至少一段抵接该基座部,使该扭臂无法继续朝该Z轴的负方向变形,而提供朝该Z轴正方向力而使该扭臂向上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而允许该扭臂朝该Z轴的正方向和该Y轴的负方向恢复原形,进而敲击该顶盖或该底座的至少一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顶盖更具有沿着该Z轴向下延伸突出的第一上部共振壁,且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向上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进而敲击该第一上部共振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更具有沿着该Z轴向上延伸突出的垂直支持部以及自该垂直支持部突出而位于该扭臂上的水平延伸部,且当该键帽轴心自该转换位置继续向下朝该最低位置移动时,该扭臂向上滑动越过该中段突出进而敲击该水平延伸部。
CN201711481288.9A 2017-12-29 2017-12-29 按键结构 Active CN1082578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1288.9A CN108257809B (zh) 2017-12-29 2017-12-29 按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1288.9A CN108257809B (zh) 2017-12-29 2017-12-29 按键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57809A true CN108257809A (zh) 2018-07-06
CN108257809B CN108257809B (zh) 2019-11-05

Family

ID=62724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81288.9A Active CN108257809B (zh) 2017-12-29 2017-12-29 按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5780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7546A (zh) * 2019-01-18 2019-04-12 深圳市源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键盘
CN111081489A (zh) * 2018-10-18 2020-04-28 旭丽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按键、键盘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016273D0 (en) * 1990-07-25 1990-09-12 Behavior Tech Computer Corp Key assembly
CN104505289A (zh) * 2014-11-19 2015-04-08 余正明 一种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
CN106158470A (zh) * 2014-12-29 2016-11-23 余正明 键盘开关
CN205900384U (zh) * 2016-06-20 2017-01-18 浙江长风电子有限公司 易于自动化装配的防尘机械键盘开关
CN107170615A (zh) * 2017-07-11 2017-09-15 东莞市高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沉板式超薄机械键盘开关及键盘
CN206711804U (zh) * 2017-03-17 2017-12-05 李荣书 一种用于可带背光源的硅胶薄膜键盘的按键发声装置
CN107464710A (zh) * 2017-09-27 2017-12-12 东莞市高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薄型光电机械键盘开关
CN206742121U (zh) * 2017-04-21 2017-12-12 杨洪 薄膜键盘
CN107481880A (zh) * 2017-09-27 2017-12-15 东莞市高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感应机械键盘开关
CN206774427U (zh) * 2017-04-19 2017-12-19 东莞市高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扭簧式机械键盘开关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016273D0 (en) * 1990-07-25 1990-09-12 Behavior Tech Computer Corp Key assembly
CN104505289A (zh) * 2014-11-19 2015-04-08 余正明 一种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
CN106158470A (zh) * 2014-12-29 2016-11-23 余正明 键盘开关
CN205900384U (zh) * 2016-06-20 2017-01-18 浙江长风电子有限公司 易于自动化装配的防尘机械键盘开关
CN206711804U (zh) * 2017-03-17 2017-12-05 李荣书 一种用于可带背光源的硅胶薄膜键盘的按键发声装置
CN206774427U (zh) * 2017-04-19 2017-12-19 东莞市高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扭簧式机械键盘开关
CN206742121U (zh) * 2017-04-21 2017-12-12 杨洪 薄膜键盘
CN107170615A (zh) * 2017-07-11 2017-09-15 东莞市高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沉板式超薄机械键盘开关及键盘
CN107464710A (zh) * 2017-09-27 2017-12-12 东莞市高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薄型光电机械键盘开关
CN107481880A (zh) * 2017-09-27 2017-12-15 东莞市高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感应机械键盘开关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1489A (zh) * 2018-10-18 2020-04-28 旭丽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按键、键盘及电子装置
CN111081489B (zh) * 2018-10-18 2022-04-29 旭丽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按键、键盘及电子装置
CN109617546A (zh) * 2019-01-18 2019-04-12 深圳市源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键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57809B (zh)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4336B (en) Key switch device, key board, and key switch assembling jig
US9054605B2 (en) Haptic module using piezoelectric element
CN1107328C (zh) 按钮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US20150062016A1 (en) Touchsurface with level and planar translational travel responsiveness
US20210020392A1 (en) Key module
US20120187780A1 (en)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vibrations
TWI505306B (zh) 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
US20100127581A1 (en) Vibration motor for portable terminal
US8008593B2 (en) Switch for seesaw key
CN108257809B (zh) 按键结构
CN110211833A (zh) 按键结构
US10304433B2 (en) Reaction force generator and electronic keyboard instrument
CN110648873B (zh) 反作用力产生构件和键开关装置
TWI699801B (zh) 按鍵結構
JP5333661B2 (ja) 操作入力装置
CN211319988U (zh) 按键模块
CN110085471A (zh) 键盘结构
JP6730918B2 (ja) コントローラ、カバー部材
TWI650787B (zh) 按鍵結構
CN205039098U (zh) 按键结构
TWI672717B (zh) 按鍵結構
KR101713861B1 (ko) 박형 키보드 커맨드 트리거 구조체
CN206349281U (zh) 一种键帽带有触点部的薄型键盘
CN206471258U (zh) 一种使薄型键盘具有击打声音的弹性件
CN110189949A (zh) 按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