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55417A - 数据访问方法、电子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访问方法、电子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55417A CN108255417A CN201711240835.4A CN201711240835A CN108255417A CN 108255417 A CN108255417 A CN 108255417A CN 201711240835 A CN201711240835 A CN 201711240835A CN 108255417 A CN108255417 A CN 1082554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cache region
- access request
- internal memory
- physical memo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6—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访问方法、电子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的访问请求;检测预先在内存中设定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负载情况,并根据检测的负载情况,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为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的一个;其中,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均存储有预设基础数据;响应所述访问请求,从确定出的数据源中调用所述访问请求所需的数据。本发明可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访问方法、电子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客户访问系统如办公系统时,一般是直接从系统内存中取用数据,在客户需在系统中进行高速频繁地数据交互访问时,请求数据的效率较低,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访问方法、电子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数据访问系统,所述数据访问系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用户的访问请求;
检测预先在内存中设定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负载情况,并根据检测的负载情况,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为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的一个;其中,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均存储有预设基础数据;
响应所述访问请求,从确定出的数据源中调用所述访问请求所需的数据。
优选地,所述预设基础数据为不频繁变更的基础应用数据,包括公司组织、架构、岗位信息、用户信息和/或权限组数据。
优选地,所述数据访问系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实现所述根据检测的负载情况,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时,包括:
若所述内存缓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比所述物理内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少,则确定所述内存缓存区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
若所述内存缓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比所述物理内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多,则确定所述物理内存区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
优选地,所述数据访问系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步骤:
在预设应用程序启动时,将预设基础数据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
在预设应用程序运行时,若所述预设基础数据有更新,则同步更新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的预设基础数据。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访问方法,所述数据访问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的访问请求;
检测预先在内存中设定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负载情况,并根据检测的负载情况,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为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的一个;其中,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均存储有预设基础数据;
响应所述访问请求,从确定出的数据源中调用所述访问请求所需的数据。
优选地,所述预设基础数据为不频繁变更的基础应用数据,包括公司组织、架构、岗位信息、用户信息和/或权限组数据。
优选地,所述根据检测的负载情况,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包括:
若所述内存缓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比所述物理内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少,则确定所述内存缓存区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
若所述内存缓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比所述物理内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多,则确定所述物理内存区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
优选地,所述根据检测的负载情况,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包括:
若检测出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的其中一个发生异常,则将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未发生异常的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应用程序启动时,将预设基础数据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
在预设应用程序运行时,若所述预设基础数据有更新,则同步更新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的预设基础数据。
进一步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数据访问系统,所述数据访问系统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数据访问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出的数据访问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预先设置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并将用户访问时所需的基础数据分别存储至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在接收到用户的访问请求后,可根据负载情况选择内存缓存区或物理内存区来响应用户的访问请求。由于可根据负载情况来从内存缓存区或物理内存区中调取数据响应请求,在进行高速频繁地数据交互访问时,可根据负载规则灵活选择内存缓存区或物理内存区来响应高速频繁地数据访问请求,从而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数据访问系统10较佳实施例的运行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访问系统10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访问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访问系统。请参阅图1,是本发明数据访问系统10较佳实施例的运行环境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访问系统10安装并运行于电子装置1中。该电子装置1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存储器11、处理器12及显示器13。图1仅示出了具有组件11-13的电子装置1,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
所述存储器11为至少一种类型的可读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器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电子装置1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电子装置1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装置1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电子装置1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电子装置1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1用于存储安装于所述电子装置1的应用软件及各类数据,例如数据访问系统10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1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1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处理数据,例如执行所述数据访问系统10等。
所述显示器1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LE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触控式液晶显示器以及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器等。所述显示器13用于显示在所述电子装置1中处理的信息以及用于显示可视化的用户界面,例如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负载情况(例如以当前使用比例或空闲比例显示)、数据处理结果等。所述电子装置1的部件11-13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
数据访问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至少一个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12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各实施例。
其中,上述数据访问系统10被所述处理器12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步骤S1,接收用户的访问请求。
本实施例中,数据访问系统接收用户发出的数据访问请求,例如,接收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自助终端设备等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如接收用户在手机、平板电脑、自助终端设备等终端中预先安装的客户端上发送来的数据访问请求,或接收用户在手机、平板电脑、自助终端设备等终端中的浏览器系统上发送来的数据访问请求。
步骤S2,检测预先在内存中设定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负载情况,并根据检测的负载情况,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为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的一个;其中,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均存储有预设基础数据。
本实施例中,预先在内存中设定内存缓存区也即内存高速缓冲区,可预先通过程序设置一块内存区域,用于缓存一些需要用到的数据,例如,从内存里面开辟一块地址空间或堆栈来做缓冲。物理内存区即内存条上提供的临时数据存储空间。
具体地,在预设应用程序如用户使用的各种办公类应用程序启动时,将预设基础数据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该预设基础数据为不频繁变更的基础应用数据,如可供多种办公类应用程序使用的基础数据,例如,该预设基础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组织、架构、岗位信息、用户信息、权限组数据等等。用户在进行数据访问请求时,一般会频繁调用该预设基础数据。本实施例中,可预先将预设基础数据预先存储至物理内存区中,在预设应用程序启动时,再将预设基础数据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中;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在预设应用程序启动时,将预设基础数据分别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在此不做限定。
此外,在预设应用程序运行时,若所述预设基础数据有更新,如公司组织、架构、岗位信息、用户信息、权限组数据等基础数据发生变更,则同步更新已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的对应预设基础数据。以保证存储在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的预设基础数据完全一致,且同步更新。这样,后续用户的数据访问请求无论是从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或物理内存区中调取数据,均能调取到最新正确无误的数据,避免出错。
在收到用户的数据访问请求后,实时检测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当前负载情况,如分别统计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并根据检测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当前负载情况,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其中,所述数据源为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的一个。例如,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内存缓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比所述物理内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少,即所述内存缓存区的负载较小,则确定所述内存缓存区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若所述内存缓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比所述物理内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多,即所述物理内存区当前较空闲,则确定所述物理内存区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这样,能根据所述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负载情况决策调用当前用户的访问请求所对应的数据源,使用户在进行高速频繁地数据交互访问时,均能从当前负载较小的数据源中调取数据,使数据访问更高效、稳定。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让当前用户的访问请求优先访问所述内存缓存区,只有在所述内存缓存区当前处理的请求数量超过预设阈值时,才使当前用户的访问请求从所述物理内存区中调取数据。由于内存缓存区的数据读取速度要远快于物理内存区的数据读取速度,因此,让用户的访问请求优先访问所述内存缓存区能极大地提高用户在进行高速频繁地数据交互访问时的数据访问速度及效率。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内存中设定内存缓存区,当需要使用一些存储在磁盘或物理内存区中的数据时,可以先判断需要使用的数据是否在设定的内存缓存区中,再进行是否要去磁盘或物理内存区中读取数据的逻辑判断,这样一来,减少了运算判断的次数,使处理器读取数据的速度大大加快。
在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检测所述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是否发生异常,若检测出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的其中一个发生异常,则将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未发生异常的作为当前用户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以保证用户的访问请求能一直有效地实时获取到数据,使数据访问更加稳定。
步骤S3,响应所述访问请求,根据当前用户的访问请求从确定出的数据源内存缓存区或物理内存区中调取所述访问请求所需的数据,实现数据交互访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通过预先设置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并将用户访问时所需的基础数据分别存储至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在接收到用户的访问请求后,可根据负载情况选择内存缓存区或物理内存区来响应用户的访问请求。由于可根据负载情况来从内存缓存区或物理内存区中调取数据响应请求,在进行高速频繁地数据交互访问时,可根据负载规则灵活选择内存缓存区或物理内存区来响应高速频繁地数据访问请求,从而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数据访问系统10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预先设置两个存储区:内存缓存区、物理内存区,在应用程序启动时,将该应用程序要用到的基础数据和不频繁变更的数据(例如公司的组织、架构、岗位信息、用户信息、权限组等数据)加载到内存缓存区中,物理内存区中本身即存储有该应用程序的基础数据和不频繁变更的数据。在该应用程序运行时,若基础数据和不频繁变更的数据(例如公司的组织、架构、岗位信息、用户信息、权限组等数据)遇到变更,即物理内存区在运行时基础数据和不频繁变更的数据有更新,则会同步更新已加载到内存缓存区中的数据,以保证存储在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的基础数据和不频繁变更的数据完全一致,且同步更新。这样,客户的访问请求无论是从内存缓存区或物理内存区中调取数据,均能调取到最新正确无误的数据,避免出错。
在客户访问请求数据时(如在启动的应用程序上进行数据操作),智能请求均衡器来确定当前客户的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具体地,智能请求均衡器实时检测当前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负载情况,如果内存缓存区目前处理的请求较少即内存缓存区的负载较小,则确定当前客户的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为内存缓存区,即当前客户的访问请求优先使用内存缓存区中缓存的数据;如果内存缓存区目前处理的请求较多,物理内存区目前的请求处理较空闲,则确定当前客户的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为物理内存区,即当前客户的访问请求优先使用物理内存区中的数据。这样,能根据数据源的负载情况决策调用对应的存储区(内存缓存区/物理内存区),使得客户在系统中进行高速频繁地数据交互访问时,均能从当前负载较小的数据源中调取数据,使访问更高效、稳定。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数据访问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访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接收用户的访问请求。
本实施例中,数据访问系统接收用户发出的数据访问请求,例如,接收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自助终端设备等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如接收用户在手机、平板电脑、自助终端设备等终端中预先安装的客户端上发送来的数据访问请求,或接收用户在手机、平板电脑、自助终端设备等终端中的浏览器系统上发送来的数据访问请求。
步骤S20,检测预先在内存中设定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负载情况,并根据检测的负载情况,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为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的一个;其中,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均存储有预设基础数据。
本实施例中,预先在内存中设定内存缓存区也即内存高速缓冲区,可预先通过程序设置一块内存区域,用于缓存一些需要用到的数据,例如,从内存里面开辟一块地址空间或堆栈来做缓冲。物理内存区即内存条上提供的临时数据存储空间。
具体地,在预设应用程序如用户使用的各种办公类应用程序启动时,将预设基础数据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该预设基础数据为不频繁变更的基础应用数据,如可供多种办公类应用程序使用的基础数据,例如,该预设基础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组织、架构、岗位信息、用户信息、权限组数据等等。用户在进行数据访问请求时,一般会频繁调用该预设基础数据。本实施例中,可预先将预设基础数据预先存储至物理内存区中,在预设应用程序启动时,再将预设基础数据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中;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在预设应用程序启动时,将预设基础数据分别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在此不做限定。
此外,在预设应用程序运行时,若所述预设基础数据有更新,如公司组织、架构、岗位信息、用户信息、权限组数据等基础数据发生变更,则同步更新已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的对应预设基础数据。以保证存储在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的预设基础数据完全一致,且同步更新。这样,后续用户的数据访问请求无论是从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或物理内存区中调取数据,均能调取到最新正确无误的数据,避免出错。
在收到用户的数据访问请求后,实时检测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当前负载情况,如分别统计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并根据检测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当前负载情况,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其中,所述数据源为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的一个。例如,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内存缓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比所述物理内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少,即所述内存缓存区的负载较小,则确定所述内存缓存区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若所述内存缓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比所述物理内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多,即所述物理内存区当前较空闲,则确定所述物理内存区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这样,能根据所述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负载情况决策调用当前用户的访问请求所对应的数据源,使用户在进行高速频繁地数据交互访问时,均能从当前负载较小的数据源中调取数据,使数据访问更高效、稳定。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让当前用户的访问请求优先访问所述内存缓存区,只有在所述内存缓存区当前处理的请求数量超过预设阈值时,才使当前用户的访问请求从所述物理内存区中调取数据。由于内存缓存区的数据读取速度要远快于物理内存区的数据读取速度,因此,让用户的访问请求优先访问所述内存缓存区能极大地提高用户在进行高速频繁地数据交互访问时的数据访问速度及效率。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内存中设定内存缓存区,当需要使用一些存储在磁盘或物理内存区中的数据时,可以先判断需要使用的数据是否在设定的内存缓存区中,再进行是否要去磁盘或物理内存区中读取数据的逻辑判断,这样一来,减少了运算判断的次数,使处理器读取数据的速度大大加快。
在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检测所述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是否发生异常,若检测出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的其中一个发生异常,则将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未发生异常的作为当前用户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以保证用户的访问请求能一直有效地实时获取到数据,使数据访问更加稳定。
步骤S30,响应所述访问请求,根据当前用户的访问请求从确定出的数据源内存缓存区或物理内存区中调取所述访问请求所需的数据,实现数据交互访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通过预先设置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并将用户访问时所需的基础数据分别存储至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在接收到用户的访问请求后,可根据负载情况选择内存缓存区或物理内存区来响应用户的访问请求。由于可根据负载情况来从内存缓存区或物理内存区中调取数据响应请求,在进行高速频繁地数据交互访问时,可根据负载规则灵活选择内存缓存区或物理内存区来响应高速频繁地数据访问请求,从而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预先设置两个存储区:内存缓存区、物理内存区,在应用程序启动时,将该应用程序要用到的基础数据和不频繁变更的数据(例如公司的组织、架构、岗位信息、用户信息、权限组等数据)加载到内存缓存区中,物理内存区中本身即存储有该应用程序的基础数据和不频繁变更的数据。在该应用程序运行时,若基础数据和不频繁变更的数据(例如公司的组织、架构、岗位信息、用户信息、权限组等数据)遇到变更,即物理内存区在运行时基础数据和不频繁变更的数据有更新,则会同步更新已加载到内存缓存区中的数据,以保证存储在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的基础数据和不频繁变更的数据完全一致,且同步更新。这样,客户的访问请求无论是从内存缓存区或物理内存区中调取数据,均能调取到最新正确无误的数据,避免出错。
在客户访问请求数据时(如在启动的应用程序上进行数据操作),智能请求均衡器来确定当前客户的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具体地,智能请求均衡器实时检测当前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负载情况,如果内存缓存区目前处理的请求较少即内存缓存区的负载较小,则确定当前客户的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为内存缓存区,即当前客户的访问请求优先使用内存缓存区中缓存的数据;如果内存缓存区目前处理的请求较多,物理内存区目前的请求处理较空闲,则确定当前客户的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为物理内存区,即当前客户的访问请求优先使用物理内存区中的数据。这样,能根据数据源的负载情况决策调用对应的存储区(内存缓存区/物理内存区),使得客户在系统中进行高速频繁地数据交互访问时,均能从当前负载较小的数据源中调取数据,使访问更高效、稳定。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数据访问系统,所述数据访问系统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访问方法的步骤,该数据访问方法的步骤S10、S20、S30等具体实施过程如上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另外,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发明,比如作为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而得到又一实施例。凡在运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数据访问系统,所述数据访问系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用户的访问请求;
检测预先在内存中设定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负载情况,并根据检测的负载情况,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为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的一个;其中,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均存储有预设基础数据;
响应所述访问请求,从确定出的数据源中调用所述访问请求所需的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基础数据为不频繁变更的基础应用数据,包括公司组织、架构、岗位信息、用户信息和/或权限组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访问系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实现所述根据检测的负载情况,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时,包括:
若所述内存缓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比所述物理内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少,则确定所述内存缓存区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
若所述内存缓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比所述物理内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多,则确定所述物理内存区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访问系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步骤:
在预设应用程序启动时,将预设基础数据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
在预设应用程序运行时,若所述预设基础数据有更新,则同步更新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的预设基础数据。
5.一种数据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访问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的访问请求;
检测预先在内存中设定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的负载情况,并根据检测的负载情况,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为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的一个;其中,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均存储有预设基础数据;
响应所述访问请求,从确定出的数据源中调用所述访问请求所需的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基础数据为不频繁变更的基础应用数据,包括公司组织、架构、岗位信息、用户信息和/或权限组数据。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数据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的负载情况,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包括:
若所述内存缓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比所述物理内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少,则确定所述内存缓存区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
若所述内存缓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比所述物理内存区当前处理的总请求数量多,则确定所述物理内存区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数据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的负载情况,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包括:
若检测出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的其中一个发生异常,则将所述内存缓存区及所述物理内存区中未发生异常的作为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源。
9.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数据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应用程序启动时,将预设基础数据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
在预设应用程序运行时,若所述预设基础数据有更新,则同步更新加载至预先设置的内存缓存区及物理内存区中的预设基础数据。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访问系统,所述数据访问系统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访问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40835.4A CN108255417B (zh) | 2017-11-30 | 2017-11-30 | 数据访问方法、电子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PCT/CN2018/089722 WO2019104981A1 (zh) | 2017-11-30 | 2018-06-03 | 数据访问方法、电子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40835.4A CN108255417B (zh) | 2017-11-30 | 2017-11-30 | 数据访问方法、电子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55417A true CN108255417A (zh) | 2018-07-06 |
CN108255417B CN108255417B (zh) | 2020-11-24 |
Family
ID=62722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240835.4A Active CN108255417B (zh) | 2017-11-30 | 2017-11-30 | 数据访问方法、电子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55417B (zh) |
WO (1) | WO201910498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44024A (zh) * | 2020-04-13 | 2020-07-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请求响应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76918A (zh) * | 2009-06-19 | 2009-11-11 |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具备负载均衡功能的数据缓存系统 |
CN103207841A (zh) * | 2013-03-06 | 2013-07-17 | 青岛海信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键值对缓存的数据读写方法及装置 |
CN104780190A (zh) * | 2014-01-13 | 2015-07-15 | 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数据读写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279103A (zh) * | 2015-09-29 | 2016-01-27 |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及装置 |
CN106445411A (zh) * | 2016-09-13 | 2017-02-22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读取方法、装置及分布式存储系统 |
CN106559468A (zh) * | 2015-09-30 | 2017-04-05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访问数据的方法 |
CN106991059A (zh) * | 2017-03-15 | 2017-07-28 | 湖北盛天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对数据源的访问控制方法 |
US20170300230A1 (en) * | 2016-04-15 | 2017-10-19 | Fujitsu Limited | Arithmetic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rithmetic processing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46782B (zh) * | 2011-12-28 | 2015-04-29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系统及其数据操作方法 |
CN103455283B (zh) * | 2013-08-19 | 2016-01-20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混合存储系统 |
CN105183670B (zh) * | 2015-10-27 | 2018-11-27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分布式缓存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
2017
- 2017-11-30 CN CN201711240835.4A patent/CN108255417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6-03 WO PCT/CN2018/089722 patent/WO201910498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76918A (zh) * | 2009-06-19 | 2009-11-11 |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具备负载均衡功能的数据缓存系统 |
CN103207841A (zh) * | 2013-03-06 | 2013-07-17 | 青岛海信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键值对缓存的数据读写方法及装置 |
CN104780190A (zh) * | 2014-01-13 | 2015-07-15 | 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数据读写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279103A (zh) * | 2015-09-29 | 2016-01-27 |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及装置 |
CN106559468A (zh) * | 2015-09-30 | 2017-04-05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访问数据的方法 |
US20170300230A1 (en) * | 2016-04-15 | 2017-10-19 | Fujitsu Limited | Arithmetic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rithmetic processing device |
CN106445411A (zh) * | 2016-09-13 | 2017-02-22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读取方法、装置及分布式存储系统 |
CN106991059A (zh) * | 2017-03-15 | 2017-07-28 | 湖北盛天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对数据源的访问控制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44024A (zh) * | 2020-04-13 | 2020-07-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请求响应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444024B (zh) * | 2020-04-13 | 2024-04-1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请求响应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104981A1 (zh) | 2019-06-06 |
CN108255417B (zh) | 2020-1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05014B (zh) |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和装置 | |
US9386117B2 (en) | Server side data cache system | |
CN108140021B (zh) | 管理索引的装置和方法、以及机器可读介质 | |
US968091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ing resource files of an application | |
US8677484B2 (en) | 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unauthorized network access | |
US8676741B2 (en) | Dynamic heuristic web page caching based on the user's recent page visits | |
US20150234669A1 (en) | Memory resource sharing among multiple compute nodes | |
CN108780404A (zh) | 远程访问数据的有效实时迁移 | |
CN109597915A (zh) | 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9582600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6021445A (zh) | 一种加载缓存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3010818A (zh) | 访问限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1223602B2 (en) | IP address access based on security level and access history | |
CN108183947A (zh) | 分布式缓存方法及系统 | |
CN105718280A (zh) | 一种加速虚拟机io的方法和管理平台 | |
CN115277566B (zh) | 数据访问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 |
CN103607312A (zh) | 用于服务器系统的数据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6888381A (zh) | 一种数据资源存储方法及装置 | |
CN104320448A (zh)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计算设备的缓存与预取加速方法和装置 | |
CN109842621A (zh) | 一种减少token存储数量的方法及终端 | |
EP3049940A1 (en) | Data caching policy in multiple tenant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 |
CN108429785A (zh) | 一种爬虫识别加密串的生成方法、爬虫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03399791A (zh) |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虚拟机迁移方法和装置 | |
CN107967305A (zh) | 影像文件上传方法、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614847A (zh) | 一种数据的缓存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