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49459B - 一种肥料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肥料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49459B
CN108249459B CN201810142780.1A CN201810142780A CN108249459B CN 108249459 B CN108249459 B CN 108249459B CN 201810142780 A CN201810142780 A CN 201810142780A CN 108249459 B CN108249459 B CN 1082494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union
tube seat
cas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27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49459A (zh
Inventor
乐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qing lvtaimei professional fertilizer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ZHOU NUOMIKE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ZHOU NUOMIKE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ZHOU NUOMIKE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427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494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49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9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49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9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CAMMONIA; CYANOGEN; COMPOUNDS THEREOF
    • C01C1/00Ammonia; Compounds thereof
    • C01C1/02Preparation, purification or separation of ammonia
    • C01C1/04Preparation of ammonia by synthesis in the gas phase
    • C01C1/0405Preparation of ammonia by synthesis in the gas phase from N2 and H2 in presence of a catalyst
    • C01C1/0447Apparatus other than synthesis rea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C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05C3/00Fertilisers containing other salts of ammonia or ammonia itself, e.g. gas liqu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肥料制造装置,包括搅匀箱、反应筒和集取箱,所述搅匀箱左侧的前后两端互称设置有输气装置,所述输气装置包括输气瓶,所述第一接联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气压箱,所所述气压箱的外侧设置有马达,所述保压箱内设置有腔体,所述反应筒内设置有反应腔,所述反应筒上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放管。

Description

一种肥料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加工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肥料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业种植中经常使用氨肥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液态氨是氨肥的主要化学成分,而传统中对于液态氨的制备是利用氢气和氮气催化反应后合成,而液态氨在液相状态下反应,反应产生大量热量,传统中一般都是采用列管式反应器或者反应物料外循环冷却的筒式反应器,其设备复杂,投资大,耗能高,因此,传统的液态氨制备装置存在较大弊端,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肥料制造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肥料制造装置,包括搅匀箱、反应筒和集取箱,所述搅匀箱左侧的前后两端互称设置有输气装置,所述输气装置包括输气瓶,所述输气瓶内设置有输气腔,所述输气瓶右端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联管,所述第一接联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气压箱,所述气压箱内部设置有气压腔,所述第一接联管内部设置有第一管槽,所述第一管槽通联输气腔和气压腔,所述第一管槽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气压箱的外侧设置有马达,所述气压箱挨近马达的一端面中心位置设置有转向孔,所述转向孔内通过一密合圈连接马达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远离马达的一端位于气压腔内且固定连接有突轮,所述气压箱的右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接联管,所述第二接联管的右端固定连接在保压箱的左端面上,所述保压箱内设置有腔体,所述第二接联管内设置有第二管槽,所述第二管槽通联气压腔和腔体,所述第二管槽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保压箱的侧面设置有管控箱,所述管控箱内部设置有管控腔,所述管控箱前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三接联管,所述第三接联管内部设置有第三管槽,所述第三管槽通联管控腔和腔体,所述管控腔的内部设置有推压板,所述管控箱左端面的前端设置有第四接联管,所述第四接联管的左端固定连接在输气瓶右端面的上侧,且所述第四接联管内部设置有第四管槽,所述第四管槽通联输气腔和管控腔,所述管控箱的后端设置有第五接联管,所述第五接联管内设置有第五管槽,所述第五管槽通联管控腔和外部,所述第五管槽内设置有保压阀,所述管控箱的右端设置有第六接联管,所述第六接联管远离管控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搅匀箱外端面的上侧,所述搅匀箱内设置有搅匀腔,所述第六接联管内部设置一第六管槽,所述第六管槽通联搅匀腔和腔体,所述第六管槽内设置有压力阀,所述搅匀箱右端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七接联管,所述第七接联管的右端固定连接在反应筒外端面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七接联管内设置有第七管槽,所述反应筒内设置有反应腔,所述第七管槽通联搅匀腔和反应腔,所述反应筒下方设置有机座,所述机座内底部设有配重槽,所述配重槽中固定设有配重块,所述机座上端面的左右两端互称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上端分别与反应筒下端面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反应腔的中间部位固定设置有催化模组,所述催化模组上下两端的反应腔内都设置有多个冷凝板,所述反应筒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集取管,所述集取管的下端向前延展并与集取箱固定连接,所述集取箱内部设置有集取腔,所述集取管内设置有集取孔,所述集取孔通联集取腔和反应腔,所述反应筒上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内部设置有排放孔,所述排放孔通联反应腔。
作为优选,所述推压板侧面的前端设置有密合槽,所述密合槽内装有密合片,所述推压板侧面的后端左右互称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均装有卡接块。
作为优选,所述推压板的宽度大于第四管槽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搅匀腔内部设置有搅匀轴,所述搅匀腔的上下端壁的中心位置处互称设置有安置孔,所述安置孔内部均设置有轴承,所述搅匀轴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上下两端的安置孔内且与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搅匀轴上设置有搅匀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作中,在两个输气腔内分别充入氢气和氮气,并根据两种气体的流速要求,在对应的管控腔内充入适量的气压,在气压的作用下,推压板移动至前端,从而堵住第四管槽和第三管槽,工作中,马达通过输出轴带动突轮转动,在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配合工作的情况下,输气腔内的气体增压后输送至腔体,当腔体内的气体压力值达到一定要求时,气体通过第六管槽进入搅匀腔,在气体流速超标,气压超大时,腔体内的气压大于管控腔内的气压,气体会推动推压板后移,多余的气体会通过第四管槽流回输气腔,从而保证气体的混合比例,其中,密合片保证了管控腔的密封性和气压值的稳定性,卡接块防止推压板旋转,从而更好的实现精度控制,氢气和氮气通过第六管槽进入搅匀腔,加压的气体吹动搅匀叶,带动搅匀轴旋转,而搅匀叶转动的过程中搅拌搅匀腔内的气体,使氢气和氮气混合均匀,混合完成的气体通过第七管槽进入反应腔,在催化模组的作用下,氢气和氮气混合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汽化后的气体通过冷凝板留下比重大的液态氨,部分气体混合物通过排放孔排出,排出的气体在收集、萃取后可以再次使用,同时,排出的气体带走大量的热量,防止反应腔内的温度过高烧坏设备,其中液态氨通过下端的集取孔进入集取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肥料制造装置整体全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肥料制造装置反应筒内部全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肥料制造装置中气压箱内部全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肥料制造装置中推压板全剖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肥料制造装置中搅匀箱内部全剖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肥料制造装置中机座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肥料制造装置,包括搅匀箱1、反应筒2和集取箱3,所述搅匀箱1左侧的前后两端互称设置有输气装置4,所述输气装置4包括输气瓶5,所述输气瓶5内设置有输气腔6,所述输气瓶5右端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联管7,所述第一接联管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气压箱8,所述气压箱8内部设置有气压腔9,所述第一接联管内部设置有第一管槽10,所述第一管槽10通联输气腔6和气压腔9,所述第一管槽10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1,所述气压箱8的外侧设置有马达12,所述气压箱8挨近马达12的一端面中心位置设置有转向孔13,所述转向孔13内通过一密合圈14连接马达12的输出轴15,所述输出轴15远离马达12的一端位于气压腔9内且固定连接有突轮16,所述气压箱8的右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接联管17,所述第二接联管17的右端固定连接在保压箱18的左端面上,所述保压箱18内设置有腔体19,所述第二接联管17内设置有第二管槽20,所述第二管槽20通联气压腔9和腔体19,所述第二管槽20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1,所述保压箱18的侧面设置有管控箱22,所述管控箱22内部设置有管控腔23,所述管控箱22前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三接联管24,所述第三接联管24内部设置有第三管槽25,所述第三管槽25通联管控腔23和腔体19,所述管控腔23的内部设置有推压板26,所述管控箱22左端面的前端设置有第四接联管27,所述第四接联管27的左端固定连接在输气瓶5右端面的上侧,且所述第四接联管27内部设置有第四管槽28,所述第四管槽28通联输气腔6和管控腔23,所述管控箱22的后端设置有第五接联管29,所述第五接联管29内设置有第五管槽30,所述第五管槽30通联管控腔23和外部,所述第五管槽30内设置有保压阀31,所述管控箱22的右端设置有第六接联管32,所述第六接联管32远离管控箱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搅匀箱1外端面的上侧,所述搅匀箱1内设置有搅匀腔34,所述第六接联管32内部设置一第六管槽33,所述第六管槽33通联搅匀腔34和腔体19,所述第六管槽33内设置有压力阀35,所述搅匀箱1右端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七接联管36,所述第七接联管36的右端固定连接在反应筒2外端面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七接联管36内设置有第七管槽37,所述反应筒2内设置有反应腔38,所述第七管槽37通联搅匀腔34和反应腔38,所述反应筒2下方设置有机座41,所述机座41内底部设有配重槽410,所述配重槽410中固定设有配重块411,通过所述配重块411可增加所述机座41的底重,从而可增加支撑时的稳定性,所述机座41上端面的左右两端互称设置有支柱42,所述支柱42的上端分别与反应筒2下端面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反应腔38的中间部位固定设置有催化模组39,所述催化模组39上下两端的反应腔38内都设置有多个冷凝板40,所述反应筒2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集取管43,所述集取管43的下端向前延展并与集取箱3固定连接,所述集取箱3内部设置有集取腔44,所述集取管43内设置有集取孔45,所述集取孔45通联集取腔44和反应腔38,所述反应筒2上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放管46,所述排放管46内部设置有排放孔47,所述排放孔47通联反应腔38。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推压板26侧面的前端设置有密合槽261,所述密合槽261内装有密合片262,所述推压板26侧面的后端左右互称设置有卡接槽263,所述卡接槽263内均装有卡接块264。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密合片262是保证管控腔23的密封性,保证气压值的稳定性,卡接块264防止推压板26旋转,从而更好的实现精度的控制。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推压板26的宽度大于第四管槽28的直径,从而保证在管控腔23内充入一定气体时,管控腔23内的气体不会通过第四管槽28进入输气腔6。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搅匀腔34内部设置有搅匀轴341,所述搅匀腔34的上下端壁的中心位置处互称设置有安置孔342,所述安置孔342内部均设置有轴承343,所述搅匀轴341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上下两端的安置孔342内且与轴承343转动连接,所述搅匀轴341上设置有搅匀叶344。其作用是,氢气和氮气通过第六管槽33进入搅匀腔34,加压的气体吹动搅匀叶344,带动搅匀轴341旋转,而搅匀叶344转动的过程中搅拌搅匀腔34内的气体,使氢气和氮气混合均匀。
具体使用方式:本发明工作中,在两个输气腔6内分别充入氢气和氮气,并根据两种气体的流速要求,在对应的管控腔23内充入适量的气压,在气压的作用下,推压板26移动至前端,从而堵住第四管槽28和第三管槽25,工作中,马达12通过输出轴15带动突轮13转动,在第一单向阀11和第二单向阀21配合工作的情况下,输气腔6内的气体增压后输送至腔体19,当腔体19内的气体压力值达到一定要求时,气体通过第六管槽33进入搅匀腔34,在气体流速超标,气压超大时,腔体内的19气压大于管控腔23内的气压,气体会推动推压板26后移,多余的气体会通过第四管槽28流回输气腔6,从而保证气体的混合比例,其中,密合片262保证了管控腔23的密封性和气压值的稳定性,卡接块264防止推压板26旋转,从而更好的实现精度控制,氢气和氮气通过第六管槽33进入搅匀腔34,加压的气体吹动搅匀叶344,带动搅匀轴341旋转,而搅匀叶344转动的过程中搅拌搅匀腔34内的气体,使氢气和氮气混合均匀,混合完成的气体通过第七管槽37进入反应腔38,在催化模组39的作用下,氢气和氮气混合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汽化后的气体通过冷凝板留下比重大的液态氨,部分气体混合物通过排放孔47排出,排出的气体在收集、萃取后可以再次使用,同时,排出的气体带走大量的热量,防止反应腔38内的温度过高烧坏设备,其中液态氨通过下端的集取孔45进入集取腔44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4)

1.一种肥料制造装置,包括搅匀箱、反应筒和集取箱,所述搅匀箱左侧的前后两端互称设置有输气装置,所述输气装置包括输气瓶,所述输气瓶内设置有输气腔,所述输气瓶右端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联管,所述第一接联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气压箱,所述气压箱内部设置有气压腔,所述第一接联管内部设置有第一管槽,所述第一管槽通联输气腔和气压腔,所述第一管槽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气压箱的外侧设置有马达,所述气压箱挨近马达的一端面中心位置设置有转向孔,所述转向孔内通过一密合圈连接马达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远离马达的一端位于气压腔内且固定连接有突轮,所述气压箱的右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接联管,所述第二接联管的右端固定连接在保压箱的左端面上,所述保压箱内设置有腔体,所述第二接联管内设置有第二管槽,所述第二管槽通联气压腔和腔体,所述第二管槽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保压箱的侧面设置有管控箱,所述管控箱内部设置有管控腔,所述管控箱前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三接联管,所述第三接联管内部设置有第三管槽,所述第三管槽通联管控腔和腔体,所述管控腔的内部设置有推压板,所述管控箱左端面的前端设置有第四接联管,所述第四接联管的左端固定连接在输气瓶右端面的上侧,且所述第四接联管内部设置有第四管槽,所述第四管槽通联输气腔和管控腔,所述管控箱的后端设置有第五接联管,所述第五接联管内设置有第五管槽,所述第五管槽通联管控腔和外部,所述第五管槽内设置有保压阀,所述管控箱的右端设置有第六接联管,所述第六接联管远离管控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搅匀箱外端面的上侧,所述搅匀箱内设置有搅匀腔,所述第六接联管内部设置一第六管槽,所述第六管槽通联搅匀腔和腔体,所述第六管槽内设置有压力阀,所述搅匀箱右端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七接联管,所述第七接联管的右端固定连接在反应筒外端面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七接联管内设置有第七管槽,所述反应筒内设置有反应腔,所述第七管槽通联搅匀腔和反应腔,所述反应筒下方设置有机座,所述机座内底部设有配重槽,所述配重槽中固定设有配重块,所述机座上端面的左右两端互称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上端分别与反应筒下端面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反应腔的中间部位固定设置有催化模组,所述催化模组上下两端的反应腔内都设置有多个冷凝板,所述反应筒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集取管,所述集取管的下端向前延展并与集取箱固定连接,所述集取箱内部设置有集取腔,所述集取管内设置有集取孔,所述集取孔通联集取腔和反应腔,所述反应筒上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内部设置有排放孔,所述排放孔通联反应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板侧面的前端设置有密合槽,所述密合槽内装有密合片,所述推压板侧面的后端左右互称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均装有卡接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板的宽度大于第四管槽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匀腔内部设置有搅匀轴,所述搅匀腔的上下端壁的中心位置处互称设置有安置孔,所述安置孔内部均设置有轴承,所述搅匀轴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上下两端的安置孔内且与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搅匀轴上设置有搅匀叶。
CN201810142780.1A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肥料制造装置 Active CN1082494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2780.1A CN108249459B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肥料制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2780.1A CN108249459B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肥料制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9459A CN108249459A (zh) 2018-07-06
CN108249459B true CN108249459B (zh) 2018-11-23

Family

ID=62744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2780.1A Active CN108249459B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肥料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4945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04368A1 (de) * 1985-02-08 1986-08-14 Hitachi, Ltd., Tokio/Toky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gewinnen von inertgas
CN104926619B (zh) * 2015-05-21 2016-08-24 石家庄鼎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化工产品甲基叔丁基醚的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9459A (zh) 2018-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7822A (zh) 一种控温式混凝土搅拌装置
CN108246137A (zh) 一种循环式石油管道生产用油漆混合装置
CN207856768U (zh) 一种肥料预混合搅拌装置
CN211586210U (zh) 一种用于沥青配料皂液混合的控温加水搅拌罐
CN108249459B (zh) 一种肥料制造装置
CN113601714A (zh) 一种用于公路桥梁施工的高性能抗裂型混凝土制备方法
CN205687530U (zh) 呼吸内科用液体药物装瓶器
CN219194639U (zh) 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
CN220176808U (zh) 反应釜滴加器
CN112374591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循环紊流混药装置
CN108325491A (zh) 一种新型肥料制造装置
CN215313531U (zh) 一种灯具灌胶机
CN206045873U (zh) 一种用于农药制造的气液搅拌机
CN210332680U (zh) 一种高效的反应中和池
CN211026016U (zh) 一种利用搅拌轴进行均匀加液的石油大容器
CN206951203U (zh) 一种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反应釜
CN207324626U (zh) 一种密封式防水涂料专用不锈钢搅拌器
CN219151487U (zh) 一种封箱砂生产用球形混砂机
CN218077511U (zh) 药剂的搅拌设备
CN115945114B (zh) 一种阳离子黏土稳定剂的制备设备
CN201161982Y (zh) 化肥熔体料浆与粉体物料的混合装置
CN219502546U (zh) 一种配药装置
CN218047875U (zh) 一种有机硅油反应釜
CN219580553U (zh) 一种制备中高粘度水凝胶的新型装置
CN210694925U (zh) 一种能够减少水分蒸发流失的土壤滴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9

Address after: 423, floor 4, block a, Xinhua future city building, No. 175, Lita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00

Patentee after: Li Qiannan

Address before: Sanjiang street She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2400 Shaoxing City Tong Community Sanjiang Street No. 186 yuan

Patentee before: SHENGZHOU NUOMIKE IMPORT AND EXPOR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2

Address after: 526100 community A4, the third village, Jindu village, Jindu Town, Gaoyao District,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lant on the north side of Dongsheng Road)

Patentee after: Zhaoqing lvtaimei professional fertilize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423, 4 / F, block a, Xinhua future city building, 175 Lita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Li Qi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