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41957A - 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第一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提醒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第一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提醒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41957A CN108241957A CN201611221595.9A CN201611221595A CN108241957A CN 108241957 A CN108241957 A CN 108241957A CN 201611221595 A CN201611221595 A CN 201611221595A CN 108241957 A CN108241957 A CN 1082419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arable device
- alarm clock
- user
- clock information
- alerting patte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5—Input arrangements based on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detection, e.g. brain waves [EEG] detection, electromyograms [EMG] detection, electrodermal response detec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schedules, e.g. using calendar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提醒方法,该方法包括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通信连接时,第一可穿戴设备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获取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根据第一闹钟信息和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本发明实施例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第一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提醒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智能提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第一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提醒系统。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设定闹钟,使得闹钟在设定的时间对用户进行提醒。
然而,传统的闹钟提醒方式在进行提醒时,往往会影响到他人,尤其是在待提醒对象(所设定的闹钟用于提醒的对象)与其他人同时处于安静的办公环境中,或是待提醒对象与丈夫或妻子处于睡眠场景中,若设定的闹钟以传统的提醒方式对待提醒对象进行提醒,势必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工作状态或睡眠状态。
因此,如何在对待提醒对象能够进行提醒的基础上,不影响到其他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第一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提醒系统,以实现在对待提醒对象能够进行提醒的基础上,不影响到其他人。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提醒方法,包括:
在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通信连接时,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
获取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闹钟信息和所述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其中,所述第一用户为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如上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
若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取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在预设距离内的可穿戴设备,并得到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
建立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闹钟信息包括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所述第二闹钟信息包括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二终端的闹钟信息。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闹钟信息和所述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闹钟信息和所述第二闹钟信息确定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
若所述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将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并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若所述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闹钟关闭指令,将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且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若所述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第二闹钟信息,发送第一提示消息给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提示消息用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对第二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二用户进行提醒;其中,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如上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以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
若所述以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且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停止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若所述以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大于所述预设时间,且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以第二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如上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发送第二提示消息给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提示消息用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以第三预设提醒方式提醒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如上所述的方法,当所述第一终端有通知信息或来电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声音关闭指令,将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四预设提醒方式,并按照所述第四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一种第一可穿戴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通信连接时,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闹钟信息和所述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其中,所述第一用户为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如上所述的第一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取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在预设距离内的可穿戴设备,并得到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建立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连接。
如上所述的第一可穿戴设备,所述第一闹钟信息包括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所述第二闹钟信息包括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二终端的闹钟信息。
如上所述的第一可穿戴设备,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闹钟信息和所述第二闹钟信息确定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将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并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闹钟关闭指令,将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且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第二闹钟信息,发送第一提示消息给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提示消息用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对第二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二用户进行提醒;其中,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如上所述的第一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以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以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且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停止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以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大于所述预设时间,且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以第二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如上所述的第一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发送第二提示消息给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提示消息用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以第三预设提醒方式提醒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如上所述的第一可穿戴设备,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有通知信息或来电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声音关闭指令,将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四预设提醒方式,并按照所述第四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一种智能提醒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第一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相同或相应特征的第二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二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和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提醒方法、第一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提醒系统,该方法包括在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通信连接时,第一可穿戴设备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获取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根据第一闹钟信息和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这样,第一可穿戴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不同的设置,进而以设置的提醒方式对待提醒用户单独进行提醒,从而在对待提醒对象能够进行提醒的基础上,不影响到其他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提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通信连接时,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
具体的,步骤101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可以由第一可穿戴设备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可穿戴设备具体形态可以为耳塞、手环、心率带、头套等设备;第一可穿戴设备、第二可穿戴设备分别用于标识两个不同的可穿戴设备;第一闹钟信息是用于标识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闹钟信息。
步骤102、获取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
具体的,步骤102获取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可以由第一可穿戴设备实现;第一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第一可穿戴设备与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连接获取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闹钟信息是用于标识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闹钟信息。
步骤103、根据第一闹钟信息和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其中,第一用户为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具体的,步骤103根据第一闹钟信息和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可以由第一可穿戴设备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所述用户指的是佩戴或穿戴第一可穿戴设备的用户。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提醒方法,在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通信连接时,第一可穿戴设备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获取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根据第一闹钟信息和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这样,第一可穿戴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不同的设置,进而以设置的提醒方式对待提醒用户单独进行提醒,从而在对待提醒对象能够进行提醒的基础上,不影响到其他人。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可穿戴设备监测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
具体的,体征信息可以包括心率,呼吸等能够表征第一用户体征的信息。
步骤202、若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一可穿戴设备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在预设距离内的可穿戴设备,并得到第二可穿戴设备。
具体的,若步骤201中的体征信息以心率表示,步骤202中若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可以表示为若第一用户的心率小于某一预设门限值,当第一用户的心率小于某一预设门限值时,第一可穿戴设备可以确定第一用户处与睡眠状态。
具体的,第一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A)可以通过内置的蓝牙功能从蓝牙列表中搜索周围的蓝牙设备,确定其中的同类设备(同类设备指的是可穿戴设备)。同类型设备的判断可以通过判断设备ID来实现,由于可穿戴设备在使用前需要按照共同的规定初始化其设备ID,因此该ID在进行蓝牙搜索时会展现给其他蓝牙设备,假设可穿戴设备的ID为WD_XX_XX的形式,其中WD为前缀,满足该前缀的设备为可以进行设置的可穿戴设备,后面分别是厂商信息以及设备唯一的数字或者字母信息。可穿戴设备A在进行蓝牙搜索时,发现ID为WD开头的蓝牙设备,就认定为同类设备。在确定该设备为同类设备后(假设该同类设备为可穿戴设备B),可穿戴设备A和可穿戴设备B通过询问和扫描功能中协议的功率控制算法,计算相互之间的距离。如果该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则可穿戴设备A确定可穿戴设备B与自己属于可互相作用的状态。
步骤203、第一可穿戴设备建立与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穿戴设备建立与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连接是为了使第一穿戴设备能够与第二可穿戴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的,通信连接可以是无线连接的方式,例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WiFi)连接方式或是蓝牙连接方式等。
步骤204、在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通信连接时,第一可穿戴设备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闹钟信息包括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以及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第一可穿戴设备与第一终端的连接可以是无线连接的方式,例如WiFi或蓝牙。
具体的,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可以表示为Alarm-a1、Alarm-a2…,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可以表示为Alarm-A1、Alarm-A2…。
步骤205、第一可穿戴设备获取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闹钟信息包括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以及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二终端的闹钟信息,第二可穿戴设备与第二终端的连接可以是无线连接的方式,例如WiFi或蓝牙。
具体的,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可以表示为Alarm-b1、Alarm-b2…,第二终端的闹钟信息可以表示为Alarm-B1、Alarm-B2…。
步骤206、第一可穿戴设备根据第一闹钟信息和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其中,第一用户为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与其它实施例中相同步骤或概念的解释可以参照其它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提醒方法,第一可穿戴设备在监测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建立与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连接;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通过所建立的通信连接获取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根据第一闹钟信息和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这样,第一可穿戴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不同的设置,进而以设置的提醒方式对待提醒用户单独进行提醒,从而在对待提醒对象能够进行提醒的基础上,不影响到其他人。
进一步,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步骤206包括:
步骤206a:第一可穿戴设备根据第一闹钟信息和第二闹钟信息确定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指的是响铃时间最早的闹钟的信息。
步骤206b:若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将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并按照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优选的,第一预设提醒方式为震动提醒方式。
具体的,若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说明时间最早的闹钟是第一用户在第一可穿戴设备上设定的,则第一可穿戴设备将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震动方法,并以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震动方式提醒第一用户。
步骤206c:若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向第一终端发送闹钟关闭指令,将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并根据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且按照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具体的,若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说明时间最早的闹钟是第一用户在第一终端上设定的,则第一可穿戴设备向该终端发送闹钟关闭指令,并将自己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并根据该终端所设定的闹钟信息在闹钟设定的时间,第一可穿戴设备以震动方式提醒第一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可穿戴设备具有与终端配套的软件,通过这些软件可以对终端的某些参数进行设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关闭第一终端的声音,当第一终端有信息通知或来电时,第一可穿戴设备以震动方式提醒第一用户。具体的,如果是信息通知,可以以较短时间的震动提醒第一用户,如果是来电,可以以较长时间的震动提醒第一用户,或是以间隔震动的方式提醒第一用户。
步骤206d:若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第二闹钟信息,发送第一提示消息给第二可穿戴设备;其中,第一提示消息用于第二可穿戴设备对第二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二用户进行提醒,第二用户为第二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具体的,第二可穿戴设备对第二可穿戴设备对第二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的过程类似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提醒方法,第一可穿戴设备在监测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建立与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连接;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通过所建立的通信连接获取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根据第一闹钟信息和第二闹钟信息设置不同的提醒方式,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这样,第一可穿戴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不同的设置,进而以设置的提醒方式对待提醒用户单独进行提醒,从而在对待提醒对象能够进行提醒的基础上,不影响到其他人。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第一可穿戴设备监测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
步骤302、若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一可穿戴设备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在预设距离内的可穿戴设备,并得到第二可穿戴设备。
步骤303、第一可穿戴设备建立与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连接。
步骤304、在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通信连接时,第一可穿戴设备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
步骤305、第一可穿戴设备获取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
步骤306、第一可穿戴设备根据第一闹钟信息和第二闹钟信息确定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
步骤307、若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将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并按照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若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向第一终端发送闹钟关闭指令,将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并根据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且按照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步骤308、第一可穿戴设备监测第一可穿戴设备以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
步骤309、若以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且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第一可穿戴设备停止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具体的,第二预设条件是第一用户清醒的条件,若体征信息以心率表示,第二预设条件为第一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的心率应达到的条件。如果在预设时间内,第一可穿戴设备监测到第一用户从睡眠状态进入清醒状态,则停止对第一用户的提醒。
步骤310、若以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且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第一可穿戴设备以第二预设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优先的,第二预设提醒方式为响铃提醒方式,或是响铃+震动的提醒方式。
具体的,如果在预设时间内,第一可穿戴设备监测到第一用户仍然处于睡眠状态,则以第二预设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步骤310是在以第一预设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无效的情况下采取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与其它实施例中相同步骤或概念的解释可以参照其它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提醒方法,第一可穿戴设备在监测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建立与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连接;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通过所建立的通信连接获取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根据第一闹钟信息和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这样,第一可穿戴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不同的设置,进而以设置的提醒方式对待提醒用户单独进行提醒,从而在对待提醒对象能够进行提醒的基础上,不影响到其他人。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提醒方法还包括:
若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第一可穿戴设备发送第二提示消息给第二可穿戴设备;其中,第二提示消息用于第二可穿戴设备以第三预设提醒方式提醒第二用户。
具体的,第三预设条件是体征信息的异常情况,如果体征信息以心率表示,体征信息的异常情况则是指心率的异常情况,如心率突然增加或心率突然减低。若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体征信息的异常情况,第一可穿戴设备发送第二提示消息第二可穿戴设备,第二可穿戴设备以第三预设提醒方式提醒第二用户。第三预设提醒方式是第二可穿戴设备对紧急情况的响应方式,它是第二可穿戴设备预先设置并存储在第二可穿戴设备中的,一旦第二可穿戴设备接收到第二提示消息,便以第三预设方式提醒第二用户。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提醒方法,能够在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出现异常情况时对第二可穿戴设备发送用于提醒第二用户的第二提示消息,从而使得第一用户在身体突发不适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提醒方法还包括:当第一终端有通知信息或来电时,向第一终端发送声音关闭指令,将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四预设提醒方式,并按照第四预设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优先的,第四预设提醒方式为震动提醒方式,当第一终端有信息通知时,震动提醒方式可以为短暂震动方式,其中短暂震动可以设置为1~2秒,当第一终端有来电时,震动提醒方式可以为持续震动方式或间断震动方式,其中持续震动可以设置为10~12秒。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提醒方法,能够在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终端有通知信息或来电时,以预设方式单独提醒待提醒用户,从而在对待提醒对象能够进行提醒的基础上,不影响到其他人。
下面提供一个具体实施例以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提醒方法,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可穿戴设备和第二可穿戴设备均指的是智能手环,以下简称手环,用户的体征信息值用户的心率数据,该方法包括:
手环A的心率传感器持续采集用户心率数据,当用户心率数据小于某一门限值H时,认为用户A处于睡眠状态。此时,手环A的控制模块,进行蓝牙设备的搜索。
手环A进行蓝牙搜索,从蓝牙设备的列表中,判断其中的同类型设备,以其中一个手环—手环B为例(其他手环设备进行相同的操作),手环A和手环B通过询问和扫描功能中协议的功率控制算法,计算彼此之间距离,如果该距离小于某一门限值L,则手环A和手环B属于可互相作用的状态。
当手环A和穿戴设备B处于可相互作用的状态,穿戴设备A与穿戴设备B自动进行连接并互相交换可以产生互相作用的信息,这里的可以产生作用的信息包括闹钟时间、当前声音设置、紧急唤醒条件等。具体的,手环A传递给手环B的信息包括:手环A的用户是否已经睡着,手环A上设定的闹钟信息ala1、ala2…,手环A是否需要紧急协助以及紧急协助条件,与手环A连接的智能设备上设定的闹钟信息ALA1、ALA2…,与手环A连接的智能设备的声音状态,等等以及其他信息,其中ala1、ala2、ALA1、ALA2都称为A端闹钟信息;手环B传递给手环A的信息包括:手环B的用户是否已经睡着,手环B上设定的闹钟信息alb1、alb2…,手环B是否需要紧急协助以及紧急协助条件,与手环B连接的智能设备设定的闹钟信息ALB1、ALB2…,与手环B连接的智能设备的声音状态,等等以及其他信息,其中alb1、alb2、ALB1、ALB2都称为B端闹钟信息。
手环A将A端闹钟信息与B端闹钟信息进行对比,确定其中最早的闹钟,如果该闹钟属于A端闹钟信息,且手环B的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则将A端的闹钟设置为震动闹钟,关闭与手环A连接的智能终端的声音,当A终端有通知或者来电通知时,或A端闹钟提醒到时,手环A发出震动信息提醒用户,终端不发出声音,持续监控心率信息,监测用户是否清醒,如果用户清醒,结束提醒,如果用户没有清醒,则可以按照用户设定发出声音或者发出其他提醒;如果该闹钟属于A端闹钟信息,且手环B的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则保持手环A及终端设置不变;如果该闹钟属于B端闹钟信息,且手环B的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则维持A端闹钟设置不变,关闭与手环A连接的智能终端的声音,当A终端有通知或者来电通知时手环A发出震动信息提醒用户,终端不发出声音,持续监控心率信息,监测用户是否清醒,如果用户清醒,结束提醒,如果用户没有清醒,则可以按照用户设定发出声音或者发出其他提醒;如果该闹钟属于B端闹钟信息,且手环B的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则保持手环A及终端设置不变。
手环B将A端闹钟信息与B端闹钟信息进行对比,确定其中最早的闹钟时间,如果该闹钟属于B端闹钟信息,则将B端的闹钟设置为震动闹钟,关闭与手环B连接的智能终端的声音,当B终端有通知或者来电通知时,或B端闹钟提醒到时,手环B发出震动信息提醒用户,终端不发出声音,持续监控心率信息,监测用户是否清醒,如果用户清醒,结束提醒,如果用户没有清醒,则可以按照用户设定发出声音或者发出其他提醒;如果该闹钟属于A端闹钟信息,则维持B侧闹钟设置不变,关闭与手环B连接的智能终端的声音,当B终端有通知或者来电通知时手环B发出震动信息提醒用户,终端不发出声音,持续监控心率信息,监测用户是否清醒,如果用户清醒,结束提醒,如果用户没有清醒,则可以按照用户设定发出声音或者发出其他提醒。
当手环A监测到手环A用户的心率低于某一个门限值或者高于某一个门限值,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是,向手环B发出紧急唤醒信息,手环B发出震动,并且向与手环B连接的智能终端发出信息,智能终端发出声音或者拨打预置的紧急电话。
当手环B监测到手环B用户的心率低于某一个门限值或者高于某一个门限值,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是,向手环A发出紧急唤醒信息,手环A发出震动,并且向与手环A连接的智能终端发出信息,智能终端发出声音或者拨打预置的紧急电话。
当手环A监测到心率大于某个门限值时,认为用户已经清醒,则通知手环B,如果手环B的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则保持连接及相关设置,如果手环B的用户处于清醒状态,则断开连接,恢复手环A及其连接的智能终端、手环B及其连接的智能终端的相关设置项。
当手环A与手环B之间的距离大于某个门限值时,认为手环A与手环B不在同一空间,则断开连接,恢复手环A及其连接的智能终端、手环B及其连接的智能终端的相关设置项。
将用户由睡眠转到清醒,用户由清醒转到睡眠,两个手环距离小于某一门限值,两个手环距离大于某一门限值等情况称为相互作用转折节点,即当达到某一个相互作用转折节点时,重复本实施例提供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提醒方法,手环A在监测到用户心率数据小于某一门限值时,通过蓝牙搜索建立与手环B的数据连接;获取A端闹钟信息和B端闹钟信息,并根据A端闹钟信息与B端闹钟信息对A端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这样,能够根据多种闹钟信息对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不同的设置,进而以设置的提醒方式对待提醒用户进行提醒,从而实现了既能够对待提醒对象进行提醒,又避免影响到其他人的目的,同时,在监测到用户的心率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向手环B发出紧急唤醒信息或拨打预置的紧急电话,从而保证了用户的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可穿戴设备4包括:
获取模块41,用于在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通信连接时,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获取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
处理模块42,用于根据第一闹钟信息和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其中,第一用户为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可穿戴设备,在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通信连接时,获取与自身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获取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根据第一闹钟信息和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这样,第一可穿戴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不同的设置,进而以设置的提醒方式对待提醒用户单独进行提醒,从而在对待提醒对象能够进行提醒的基础上,不影响到其他人。
进一步,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可穿戴设备4还包括:
监测模块43,用于监测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
获取模块41,还用于若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在预设距离内的可穿戴设备,并得到第二可穿戴设备。
处理模块42,还用于建立与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连接。
具体的,第一闹钟信息包括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以及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第二闹钟信息包括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以及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二终端的闹钟信息。
进一步,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处理模块42包括:
确定单元421,用于根据第一闹钟信息和第二闹钟信息确定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422,用于若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将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并按照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第二处理单元423,用于若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向第一终端发送闹钟关闭指令,将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并根据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且按照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第三处理单元424,用于若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第二闹钟信息,发送第一提示消息给第二可穿戴设备;其中,第一提示消息用于第二可穿戴设备对第二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二用户进行提醒,第二用户为第二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进一步,监测模块43,还用于监测第一可穿戴设备以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
处理模块42,还用于若以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且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停止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若以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且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以第二预设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进一步,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可穿戴设备4还包括:
发送模块44,用于若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发送第二提示消息给第二可穿戴设备;其中,第二提示消息用于第二可穿戴设备以第三预设提醒方式提醒第二用户。
进一步,发送模块44,还用于当第一终端有通知信息或来电时,向第一终端发送声音关闭指令,将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四预设提醒方式,并按照第四预设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可穿戴设备,在监测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建立与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连接;获取与自身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通过所建立的通信连接获取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根据第一闹钟信息和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这样,第一可穿戴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不同的设置,进而以设置的提醒方式对待提醒用户单独进行提醒,从而在对待提醒对象能够进行提醒的基础上,不影响到其他人。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获取模块41、处理模块42、确定单元421、第一处理单元422、第二处理单元423、第三处理单元424、监测模块43、发送模块44、均可由位于第一可穿戴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 Unit,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实现。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可穿戴设备5包括:
控制模块51,用于完成信息的采集、分析、控制其他硬件以及软件模块。
无线连接模块52,用于进行无线连接,该模块可以为蓝牙或其他可以进行无线蓝牙连接的芯片。
睡眠状态采集模块53,用于采集表征睡眠状态的数据,该模块可以采用心率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运动传感器、血氧传感器以及其他可以直接监测或者通过采集其他身体特征计算而间接监测用户睡眠状态的传感器构成。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控制模块51、无线连接模块52、睡眠状态采集模块53均可由位于可穿戴设备中的CPU、MPU、DSP或FPGA等实现。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提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智能提醒系统6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可穿戴设备61,与第一可穿戴设备61具有相同或相应特征的第二可穿戴设备62,与第一可穿戴设备61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一终端63,与第二可穿戴设备62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二终端63;其中,第一可穿戴设备与第二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智能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通信连接时,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
获取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闹钟信息和所述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其中,所述第一用户为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
若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取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在预设距离内的可穿戴设备,并得到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
建立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闹钟信息包括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所述第二闹钟信息包括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二终端的闹钟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闹钟信息和所述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闹钟信息和所述第二闹钟信息确定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
若所述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将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并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若所述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闹钟关闭指令,将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且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若所述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第二闹钟信息,发送第一提示消息给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提示消息用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对第二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二用户进行提醒;其中,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以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
若所述以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且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停止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若所述以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大于所述预设时间,且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以第二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发送第二提示消息给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提示消息用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以第三预设提醒方式提醒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终端有通知信息或来电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声音关闭指令,将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四预设提醒方式,并按照所述第四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8.一种第一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与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通信连接时,获取与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闹钟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闹钟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闹钟信息和所述第二闹钟信息对第一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一用户进行提醒;其中,所述第一用户为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取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在预设距离内的可穿戴设备,并得到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建立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闹钟信息包括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所述第二闹钟信息包括第二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二终端的闹钟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闹钟信息和所述第二闹钟信息确定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闹钟信息,将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并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闹钟关闭指令,将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信息,且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时间最早的闹钟信息属于第二闹钟信息,发送第一提示消息给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提示消息用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对第二闹钟的提醒方式进行设置,并按设置的提醒方式对第二用户进行提醒;其中,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以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以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且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停止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以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方式进行提醒的时间大于所述预设时间,且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以第二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用户的体征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发送第二提示消息给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提示消息用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以第三预设提醒方式提醒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的所属用户。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有通知信息或来电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声音关闭指令,将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的提醒方式设置为第四预设提醒方式,并按照所述第四预设提醒方式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提醒。
15.一种智能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权利要求8~14任一项所述的第一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相同或相应特征的第二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二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和所述第二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21595.9A CN108241957B (zh) | 2016-12-26 | 2016-12-26 | 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第一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提醒系统 |
PCT/CN2017/098608 WO2018120863A1 (zh) | 2016-12-26 | 2017-08-23 | 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第一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提醒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21595.9A CN108241957B (zh) | 2016-12-26 | 2016-12-26 | 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第一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提醒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41957A true CN108241957A (zh) | 2018-07-03 |
CN108241957B CN108241957B (zh) | 2023-05-16 |
Family
ID=62702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21595.9A Active CN108241957B (zh) | 2016-12-26 | 2016-12-26 | 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第一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提醒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41957B (zh) |
WO (1) | WO2018120863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30490A (zh) * | 2019-03-04 | 2019-05-10 | 上海海事大学 | 一种安全便携式智能婴儿床 |
CN109769062A (zh) * | 2018-12-11 | 2019-05-17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闹铃备份的方法、智能终端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
CN110209281A (zh) * | 2019-06-06 | 2019-09-06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对运动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
CN116260904A (zh) * | 2023-03-08 | 2023-06-1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闹铃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6758684A (zh) * | 2023-06-15 | 2023-09-15 | 西安航空学院 | 一种光叫醒系统及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3130972C (en) | 2021-09-16 | 2024-04-09 | Cameron Mackenzie Clark | Wearable device that provides spaced retrieval alerts to assist the wearer to remember desired information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29835A (zh) * | 2014-03-28 | 2014-07-16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闹钟振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468990A (zh) * | 2014-11-22 | 2015-03-2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闹钟设定方法及终端 |
CN104580730A (zh) * | 2015-01-13 | 2015-04-29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闹钟提醒方法及装置 |
CN105450872A (zh) * | 2015-11-27 | 2016-03-30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闹钟提醒方法及装置 |
US20160163181A1 (en) * | 2014-12-08 | 2016-06-09 | Intel Corporation | Wearable alram clock |
CN105991824A (zh) * | 2015-02-04 | 2016-10-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闹钟提醒装置及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136875B1 (ko) * | 2005-03-31 | 2012-04-20 | 주식회사 팬택 | 홈 네트워크를 이용한 가전기기의 일괄 알람 설정 기능을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하여일괄 알람 설정을 하는 방법 |
CN104572104A (zh) * | 2015-01-08 | 2015-04-29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监控闹钟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
2016
- 2016-12-26 CN CN201611221595.9A patent/CN108241957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8-23 WO PCT/CN2017/098608 patent/WO201812086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29835A (zh) * | 2014-03-28 | 2014-07-16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闹钟振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468990A (zh) * | 2014-11-22 | 2015-03-2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闹钟设定方法及终端 |
US20160163181A1 (en) * | 2014-12-08 | 2016-06-09 | Intel Corporation | Wearable alram clock |
CN104580730A (zh) * | 2015-01-13 | 2015-04-29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闹钟提醒方法及装置 |
CN105991824A (zh) * | 2015-02-04 | 2016-10-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闹钟提醒装置及其方法 |
CN105450872A (zh) * | 2015-11-27 | 2016-03-30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闹钟提醒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69062A (zh) * | 2018-12-11 | 2019-05-17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闹铃备份的方法、智能终端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
CN109730490A (zh) * | 2019-03-04 | 2019-05-10 | 上海海事大学 | 一种安全便携式智能婴儿床 |
CN110209281A (zh) * | 2019-06-06 | 2019-09-06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对运动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
WO2020244638A1 (en) * | 2019-06-06 | 2020-12-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processing motion signal,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dium |
CN110209281B (zh) * | 2019-06-06 | 2022-03-1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对运动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
CN116260904A (zh) * | 2023-03-08 | 2023-06-1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闹铃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6758684A (zh) * | 2023-06-15 | 2023-09-15 | 西安航空学院 | 一种光叫醒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20863A1 (zh) | 2018-07-05 |
CN108241957B (zh) | 2023-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41957A (zh) | 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第一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提醒系统 | |
CN104935727B (zh) |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接听电话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05027554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erform remote monitoring | |
WO2015150547A1 (en) | Wearable apparatus and network for communication therewith | |
KR101602033B1 (ko) |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뇌전증환자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방법 | |
EP3230826B1 (en) | Configure smartphone based on user sleep status | |
CN112087685A (zh) | 一种助眠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5433529B (zh) | 一种智能手环 | |
CN107453779A (zh) | 一种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8370481A (zh) | 电源管理特征 | |
CN108416989A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穿戴提示方法、可穿戴设备及系统 | |
CN106533483B (zh) | 一种基于智能手表监控用户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6603839A (zh) | 一种移动终端根据用户的睡眠状态拒接来电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6023490B (zh) | 门铃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门铃 | |
CN109330574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护系统 | |
CN108577061A (zh) | 一种智能手环、手环智能交互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5964035U (zh) | 一种智能心率监测装置及包括其的手环 | |
JP6664919B2 (ja) | 携帯監視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 |
WO2019090613A1 (zh) | 一种智能终端的闹钟的响铃方法及响铃系统 | |
CN211183995U (zh) | 消息提醒系统及智能穿戴设备 | |
JP7338312B2 (ja) | 端末装置及び状態遷移制御プログラム | |
CN107995371A (zh) | 一种基于用户状态的闹钟二次提醒系统 | |
CN104994228B (zh) | 一种智能切换来电提醒方式的方法和智能终端 | |
US20240284085A1 (en) | Context-based user availability for notifications | |
EP4250760A1 (en) | Hea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ring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