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6131A - 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6131A
CN108236131A CN201810095312.3A CN201810095312A CN108236131A CN 108236131 A CN108236131 A CN 108236131A CN 201810095312 A CN201810095312 A CN 201810095312A CN 108236131 A CN108236131 A CN 108236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tomizer
liquid separation
atomization core
separation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953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36131B (zh
Inventor
徐善水
王云龙
杨江涛
杨立新
曹萼
杨二果
姚发征
赵荣艳
王超
余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hu Jiyou Guangyu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yo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you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iyo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9531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61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36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6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36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6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24F47/008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设备。该雾化器包括:出气口、带有进气口的壳体、具有吸附能力的雾化芯、连接构件以及气液分离膜;壳体的内部具有盛装待雾化液体的容纳腔,雾化芯位于壳体的内部,且与容纳腔连通;壳体的底部与雾化芯的底部通过连接构件连接,进气口、容纳腔的外壁、雾化芯的外壁以及所述出气口形成气流通道;气液分离膜设置在雾化芯和出气口之间,且位于进气口下方,用于将经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该雾化器可避免待雾化液体的漏液问题,同时经由气液分离膜分离出的液体可以重新被雾化芯吸附,之后再次被雾化,因此还提高了待雾化液体的利用率以及雾化器的雾化效率。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雾化器是将液体进行雾化的一种装置,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例如:空气加湿器、医用雾化器以及电子烟等。
以电子烟中的雾化器为例,该雾化器包括:出气口、空心的壳体和雾化芯,雾化芯的表面设置有加热源,用于将雾化芯内部的烟油加热为气体,并经出气口流出到烟嘴中。
但是,传统技术中的雾化器无法将液体进行充分雾化,从而导致雾化后的气体中掺杂有液体,使得雾化器发生漏液。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雾化器无法将液体进行充分雾化,从而导致雾化后的气体中掺杂有液体,使得雾化器发生漏液的问题,提供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带有出气口和进气口的壳体、具有吸附能力的雾化芯、连接构件以及气液分离膜;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盛装待雾化液体的容纳腔,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雾化芯的底部通过所述连接构件连接,所述进气口、所述容纳腔的外壁、所述雾化芯的外壁以及所述出气口形成气流通道;
所述气液分离膜设置在所述雾化芯和所述出气口之间,且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下方,用于将经所述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
上述的雾化器,包括:带有出气口和进气口的壳体、具有吸附能力的雾化芯、连接构件以及气液分离膜;该壳体的内部具有盛装待雾化液体的容纳腔,雾化芯位于壳体的内部,且与容纳腔连通;该壳体的底部与雾化芯的底部通过连接构件连接,进气口、容纳腔的外壁、雾化芯的外壁以及出气口形成气流通道。由于上述气液分离膜设置在出气口与雾化芯之间,经过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经由气液分离膜的分离,使得从出气口流出的气体不掺杂液体,因此,其不会导致雾化器的漏液。并且,当雾化器长时间放置,待雾化液体从雾化芯渗出时,气液分离膜可阻止渗出的液体从进去口与出气口漏出,进一步避免了雾化器发生漏液。另外,经由气液分离膜分离出的液体可以重新被雾化芯吸附,之后再次被雾化,因此本实施例还提高了待雾化液体的利用率,另外也提高了雾化器的雾化效率。进一步地,由于气液分离膜设置在进气口的下方,因此,分离后的液体不会从雾化器的进气口漏出,进一步避免了雾化器的漏液问题;同时,上述气流通道的设置,使得经气液分离膜分离后的气体,可以在来自于气流通道中的气体的引流作用下从壳体的出气口中顺利散出,该气流通道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出气口的出气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膜包括:多孔结构的第一支撑层和多孔结构的阻隔层,所述第一支撑层用于承载所述阻隔层,所述阻隔层用于阻隔液体分子通过;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层朝向所述雾化芯一侧设置,所述阻隔层朝向所述出气口一侧设置。
上述的雾化器,由于气液分离膜中包含了多孔结构的第一支撑层,且该第一支撑层朝向雾化芯一侧设置,因此,该第一支撑层可提高阻隔层成型效果,进一步提高了阻隔层的稳定性。当雾化器工作时,可以更加稳定的进行气液分离,进一步的避免了雾化器发生漏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膜还包括:多孔结构的第一过渡层,所述第一过渡层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层与所述阻隔层之间,用于滤除大于所述第一过渡层孔径的颗粒。
上述的雾化器,由于气液分离膜中包含了多孔结构的第一过渡层,且该第一过渡层位于第一支撑层与阻隔层之间,因此,该第一过渡层将阻隔层脱落的大于第一过渡层孔径的颗粒滤除,从而避免阻隔层脱落的颗粒落入第一支撑层,将第一支撑层的孔隙阻塞,故而,本实施例进一步保证了第一支撑层的通气性,因此,经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可以畅通的进入第一支撑层,之后从第一过渡层的孔隙经由第一过渡层进入阻隔层,提高了气液分离膜的稳定性,进一步的避免了雾化器发生漏液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膜还包括:多孔结构的第二过渡层,所述第二过渡层位于所述阻隔层的上表面。
上述的雾化器,由于气液分离膜包含了第二过渡层,且第二过渡层位于第一阻隔层的上表面,因此,第二过渡层可将从出气口以及进气口进入至雾化器内部的颗粒滤除,避免了阻隔层被从出气口以及进气口进入至雾化器内部的颗粒阻塞,提高了气液分离膜的气液分离稳定性,进一步的,避免了雾化器发生漏液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膜还包括:多孔结构的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二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二过渡层的上表面。
上述的雾化器,第二支撑层设置在第二过渡层的上表面,其进一步保证了阻隔层的成型效果。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为由所述壳体的外壁和位于所述壳体内腔中的内壁形成的环形腔体,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内壁围成的内环空间的中心位置。
上述的雾化器,由于容纳腔为壳体的外壁与壳体内腔中的内壁形成,将壳体的外壁作为容纳腔的一部分,其提高了壳体的利用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膜设置在所述雾化芯的外围。
上述的雾化器,由于气液分离膜扣设在雾化芯的外围,增大了气液分离膜的面积,从而提高本实施例中雾化器的雾化效率,同时,由于设置在雾化芯外围的气液分离膜也可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得经过分离出的液体可更快的流向雾化芯再次进行重新雾化,进一步提高待雾化液体的利用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膜位于所述内环空间中并与所述内壁相连接,且所述气液分离膜位于所述雾化芯的上方。
上述的雾化器,将气液分离膜设置内环空间中并与壳体内腔中的内壁连接时,减少了气液分离膜与雾化芯之间的距离,使得被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更快的进入气液分离膜,更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中雾化器的雾化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导流构件,所述导流构件固定在所述雾化芯的外周。
上述的雾化器,由于雾化器还包括了导流构件,并将该导流构件固定在雾化芯的外周,因此,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在经过气液分离膜后,分离出的液体可顺着导流构件能够更快的流向雾化芯,即更快的被雾化芯再次重新雾化,提高了待雾化液体的利用率。此外,导流构件可引导从进气口进入的空气流向,加快了雾化后气体的流速,进一步的提高雾化器的雾化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中内嵌有加热源以及具有吸附能力的填充物。
上述的雾化器,由于雾化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中空的腔体,而该中空的腔体中内嵌有具有吸附能力的填充物以及具有吸附能力的填充物,因此,该填充物可更快的吸附待雾化液体,进一步使得内嵌的加热源更快的接触并雾化待雾化液体,从而提高了雾化器的雾化效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设备,包括:吸入构件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所述雾化器;
所述吸入构件的进气口与所述雾化器的出气口连接。
上述的雾化设备,由于该雾化设备中雾化器包括:出气口、带有进气口的壳体、具有吸附能力的雾化芯、连接构件以及气液分离膜;壳体的内部具有盛装待雾化液体的容纳腔,雾化芯位于壳体的内部,且与容纳腔连通;壳体的底部与雾化芯的底部通过连接构件连接,进气口、容纳腔的外壁、雾化芯的外壁以及所述出气口形成气流通道;气液分离膜设置在雾化芯和出气口之间,且位于进气口以下用于将经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该雾化设备的吸入构件与雾化器的出气口连接。由于在雾化设备中的雾化器里的气液分离膜设置在出气口与雾化芯之间,经过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经由气液分离膜的分离,使得从出气口流出的气体不掺杂液体,进一步使得从出气口进入吸入构件的气体中不掺杂液体,因此,其不会导致雾化设备漏液。另外,经由气液分离膜分离出的液体可以重新被雾化芯吸附,之后再次被雾化,因此本实施例还提高了待雾化液体的利用率,另外也提高了雾化器的雾化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雾化设备的雾化效率。进一步地,由于气液分离膜设置在进气口的下方,因此,分离后的液体不会从雾化器的进气口漏出,进一步避免了雾化设备的漏液问题;同时,上述气流通道的设置,使得经气液分离膜分离后的气体,可以在来自于气流通道中的气体的引流作用下从壳体的出气口和吸入构件中顺利散出,该气流通道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吸入构件的出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气液分离膜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气液分离膜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气液分离膜剖面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气液分离膜剖面结构示意图四;
图6a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6b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一个实施例提共的雾化器的剖面结构图四;
图8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面结构图五;
图9a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9b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雾化器; 2:吸入构件; 10:壳体;
101:出气口; 102:进气口; 103:容纳腔;
1031:容纳腔的外壁; 1032:容器; 104:壳体的底部;
105:壳体的外壁; 106:壳体内腔中的内壁; 11:雾化芯;
111:雾化芯的底部; 112:雾化芯的外壁; 113:芯体;
114:加热源; 115:中空的腔体; 116:填充物;
12:连接构件; 13:气液分离膜; 131:第一支撑层;
132:阻隔层; 133:第一过渡层; 134:第二过渡层;
135:第二支撑层; 15:导流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雾化器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在使用时,雾化器将液体进行雾化,将液体无化成雾滴细小、均匀的气体。例如,在医疗领域,将液体药物进行雾化,形成让患者更好的吸收气体药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空气加湿器将水进行雾化,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进一步的使得空气变得湿润;电子烟将含有不同浓度尼古丁的液体进行雾化,达到与抽烟相似的效果,让人逐步摆除对烟的依赖。
此处以电子烟中的雾化器为例,电子烟中的雾化器包括:出气口、空心的壳体和雾化芯,但是,传统技术中的雾化器无法将液体进行充分雾化,从而导致雾化后的气体中掺杂有液体,使得雾化器发生漏液。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及雾化装置旨在解决传统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该雾化器包括:带有出气口101和进气口102的壳体10、具有吸附能力的雾化芯11、连接构件12以及气液分离膜13;所述壳体10的内部具有盛装待雾化液体的容纳腔103,所述雾化芯11位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且与所述容纳腔103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104与所述雾化芯的底部111通过所述连接构件12连接,所述进气口102、所述容纳腔的外壁1031、所述雾化芯的外壁112以及所述出气口101形成气流通道14。所述气液分离膜13设置在所述雾化芯11和所述出气口101之间,且位于所述进气口102下方,用于将经所述雾化芯11雾化后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
具体的,参见图1所示,可选的,壳体10内部可以具有一个容纳腔103,也可以具有多个容纳腔103,该容纳腔103用于盛装待雾化液体。可选的,该待雾化液体可以为水、烟油、液体药品制剂等,本实施例对待雾化液体并不做限定。上述容纳腔103可以由壳体的外壁105与壳体10内腔中的内壁构成,或者,由至少一个可嵌入壳体10内部的容器1032的内腔构成,上述图1所示的容纳腔103仅是一种示例性结构。进一步地,上述壳体的外壁105上可带有与容纳腔103数量相同的注液口,当容纳腔103中的待雾化液体不足时,可打开该注液口,并由该注液口向容纳腔103中添加液体,以实现雾化器的循环利用。可选的,该壳体10上既具有出气口101,也具有进气口102,本实施例对出气口101和进气口102的形状以及数量并不做限定。
上述雾化芯11包括芯体113和缠绕在芯体表面的加热源114,加热源114通常为加热丝。该雾化芯11为具有吸附能力的雾化芯,可选的,该雾化芯11的内部可以包含具有吸附能力的材料,例如该雾化芯11可以为多孔陶瓷。可选的,雾化芯11的内部也可内嵌加热源114,以提高雾化效率。可选的,上述连接构件12、雾化芯11、壳体的底部104为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连接构件12还可连接其他部件,例如装饰物、电池等。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该具有吸附能力的雾化芯11位于上述壳体10的内部,并与上述容纳腔103连通,用以吸附容纳腔103中的待雾化液体,进而通过加热源114对该待雾化液体进行雾化。
可选的,上述气液分离膜13一般为TiO2、Al2O3、SiO2或者ZrO2等多孔金属陶瓷膜过滤膜。该气液分离膜13设置在上述雾化芯11和出气口101之间。可选的,该气液分离膜13可包裹在雾化芯11的周围,或者该气液分离膜13还可以粘贴在雾化芯11的出口处,用于封隔雾化芯11的出口,当然,此处的“封隔”指的是能够让气体通过的封隔,本实施例中,只要气液分离膜13能够位于雾化芯11和壳体10的出气口101之间,能够将雾化芯11雾化后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即可。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经过雾化后的气体中不掺杂液体,因此,其不会导致雾化器的漏液。并且,当雾化器长时间放置,待雾化液体从雾化芯11渗出时,气液分离膜13可阻止渗出的液体从进气口102与出气口101漏出,进一步避免了雾化器发生漏液。另外,经由气液分离膜13分离出的液体可以重新被雾化芯11吸附,之后再次被雾化,因此本实施例提高了待雾化液体的利用率,另外也提高了雾化器的雾化效率。
另外,由于气液分离膜13设置在壳体的进气口102的下方,分离的液体也不会经由进气口102流出,进一步避免了雾化器的漏液问题,改善了雾化器的使用效果。
经气液分离膜13分离后的气体,可以在来自于气流通道14中的气体的引流作用下从壳体10的出气口101中顺利散出,该气流通道14的设置也提高了出气口的出气速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包括:带有出气口和进气口的壳体、具有吸附能力的雾化芯、连接构件以及气液分离膜;该壳体的内部具有盛装待雾化液体的容纳腔,雾化芯位于壳体的内部,且与容纳腔连通;该壳体的底部与雾化芯的底部通过连接构件连接,进气口、容纳腔的外壁、雾化芯的外壁以及出气口形成气流通道。本实施例中,由于上述气液分离膜设置在出气口与雾化芯之间,经过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经由气液分离膜的分离,使得从出气口流出的气体不掺杂液体,因此,其不会导致雾化器的漏液。并且,当雾化器长时间放置,待雾化液体从雾化芯渗出时,气液分离膜可阻止渗出的液体从进去口与出气口漏出,进一步避免了雾化器发生漏液。另外,经由气液分离膜分离出的液体可以重新被雾化芯吸附,之后再次被雾化,因此本实施例还提高了待雾化液体的利用率,另外也提高了雾化器的雾化效率。进一步地,由于气液分离膜设置在进气口的下方,因此,分离后的液体不会从雾化器的进气口漏出,进一步避免了雾化器的漏液问题;同时,上述气流通道的设置,使得经气液分离膜分离后的气体,可以在来自于气流通道中的气体的引流作用下从壳体的出气口中顺利散出,该气流通道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出气口的出气速度。
图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气液分离膜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上述雾化器中气液分离膜13可以包括:多孔结构的第一支撑层131与多孔结构的阻隔层132,所述第一支撑层131用于承载所述阻隔层132,所述阻隔层132用于阻隔液体分子通过;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层131朝向所述雾化芯11一侧设置,所述阻隔层132朝向所述出气口101一侧设置。
具体的,第一支撑层131用于提高阻隔层132的成型效果。可选的,第一支撑层131一般为结构稳定的多孔金属等,例如多孔不锈钢,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支撑层131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实现第一支撑层131的功能即可。阻隔层132用于流通气体分子,阻隔液体分子,一般为TiO2、Al2O3、SiO2或者ZrO2等多孔金属陶瓷膜过滤膜。上述的第一支撑层131与阻隔层132的连接可以为直接粘贴在一起,也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本发明在此并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层131朝向雾化芯11一侧,相当于设置在阻隔层132的下方,由于第一支撑层131为多孔结构,所以经雾化芯11雾化后的气体仍可畅通的通过第一支撑层131到达阻隔层132,进而经由阻隔层132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体经由出气口101散出。并且,结构稳定的第一支撑层131承载阻隔层132时,使得阻隔层132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提高气液分离膜13的工作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由于气液分离膜中包含了多孔结构的第一支撑层,且该第一支撑层朝向雾化芯一侧设置,因此,该第一支撑层可提高阻隔层成型效果,进一步提高了阻隔层的稳定性。当雾化器工作时,可以更加稳定的进行气液分离,进一步的避免了雾化器发生漏液。
图3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气液分离膜剖面结构示意图二。在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可选的,上述气液分离膜还可以包括:多孔结构的第一过渡层133,所述第一过渡层13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层131与所述阻隔层132之间,用于滤除大于所述第一过渡层133孔径的颗粒。
具体的,本实施例在第一支撑层131与阻隔层132之间设置多孔结构的第一过渡层133,第一过渡层133的作用为实现孔径过渡,也就是将大于第一过渡层133孔径的颗粒滤除。基于该设置,当阻隔层132有颗粒脱离时,该第一过渡层133可以将阻隔层132脱落的颗粒进行滤除,以避免阻隔层132脱落的颗粒将第一支撑层131的孔隙阻塞,因此其可以保证第一支撑层131的通气性。同时,第一过渡层133可以更好的结合第一支撑层131与阻隔层132,保证了图3所示实施例中气液分离膜13的完整性。
可选的,第一过渡层133的下表面可直接粘贴在第一支撑层131的上表面,第一过渡层133的上表面可直接粘贴在阻隔层132的下表面,也可以在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将阻隔层132、第一过渡层133以及第一支撑层131固定为一体。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阻隔层132、第一过渡层133以及第一支撑层131之间的固定方式和第一过渡层133的材质等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气液分离膜中包含了多孔结构的第一过渡层,且该第一过渡层位于第一支撑层与阻隔层之间,因此,该第一过渡层将阻隔层脱落的大于第一过渡层孔径的颗粒滤除,从而避免阻隔层脱落的颗粒落入第一支撑层,将第一支撑层的孔隙阻塞,故而,本实施例进一步保证了第一支撑层的通气性,因此,经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可以畅通的进入第一支撑层,之后从第一过渡层的孔隙经由第一过渡层进入阻隔层,提高了气液分离膜的稳定性,进一步的避免了雾化器发生漏液的问题。
图4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气液分离膜剖面结构示意图三。在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气液分离膜13还包括:多孔结构的第二过渡层134,所述第二过渡层134位于所述阻隔层132的上表面。
具体的,上述的第二过渡层134的作用为实现孔径过渡,用于将大于第二过渡层134孔径的颗粒进行滤除。第二过渡层位于阻隔层132的上表面,也就是说,第二过渡层134用于将从出气口101以及进气口102进入至雾化器内部的颗粒滤除,以避免阻隔层132的孔隙被从出气口101以及进气口102进入至雾化器内部的颗粒阻塞,保证了阻隔层132的气液分离效果。
可选的,该第二过渡层134与上述第一过渡层133的材质、孔径以及厚度等可相同,也可不相同。第二过渡层134可直接粘贴在阻隔层132的上表面,也可以在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将第二过渡层134与阻隔层132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第二过渡层134与阻隔层132之间的固定方式和第二过渡层134的材质等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由于气液分离膜包含了第二过渡层,且第二过渡层位于第一阻隔层的上表面,因此,第二过渡层可将从出气口以及进气口进入至雾化器内部的颗粒滤除,避免了阻隔层被从出气口以及进气口进入至雾化器内部的颗粒阻塞,提高了气液分离膜的气液分离稳定性,进一步的,避免了雾化器发生漏液的问题。
图5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气液分离膜剖面结构示意图四。在上述图4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上述的气液分离膜13还包括:多孔结构的第二支撑层135,所述第二支撑层135位于所述第二过渡层134的上表面。
具体的,第二支撑层135与第一支撑层131的材质可相同,也可不相同。本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膜13包括:第二支撑层135、第二过渡层134、阻隔层132、第一过渡层133以及第一支撑层131组成,其进一步保证了阻隔层的成型效果。
图6a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图6b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容纳腔103可以为由壳体的外壁105和位于壳体内腔中的内壁106形成的环形腔体,雾化芯11位于壳体内腔中的内壁106围成的内环空间的中心位置。参见上述的图6a或图6b,上述由壳体的外壁105与壳体内腔中的内壁106形成的环形容纳腔,将壳体内腔中的内壁106作为容纳腔103的一部分,其提高了壳体10的利用率。
可选的,图6a中,上述气液分离膜13可以扣设在所述雾化芯11的外围。可选的,图6b中,该气液分离膜13可以位于内环空间中并与所述壳体内腔中的内壁106相连接,且所述气液分离膜13位于所述雾化芯11的上方。
可选的,参见图6a所示,上述的气液分离膜13可以为上述图1-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任一个气液分离膜13。一方面,将气液分离膜13扣设在雾化芯11的外围,其可以增大气液分离膜13的面积,从而提高本实施例中雾化器的雾化效率。另一方面,设置在雾化芯11外围的气液分离膜13也可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得经过分离出的液体可更快的流向雾化芯11再次进行重新雾化,进一步提高待雾化液体的利用率。
可选的,参见图6b所示,上述的气液分离膜13可以为上述图1-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任一个气液分离膜13。将气液分离膜13设置内环空间中并与壳体内腔中的内壁106连接,减少了气液分离膜13与雾化芯11之间的距离,使得被雾化芯11雾化后的气体更快的进入气液分离膜13,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中雾化器的雾化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容纳腔为壳体的外壁与壳体内腔中的内壁形成,将壳体的外壁作为容纳腔的一部分,其提高了壳体的利用率。并且,上述气液分离膜扣设在雾化芯的外围时,增大了气液分离膜的面积,从而提高本实施例中雾化器的雾化效率,同时,由于设置在雾化芯外围的气液分离膜也可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得经过分离出的液体可更快的流向雾化芯再次进行重新雾化,进一步提高待雾化液体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将气液分离膜设置内环空间中并与壳体内腔中的内壁连接时,减少了气液分离膜与雾化芯之间的距离,使得被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更快的进入气液分离膜,更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中雾化器的雾化效率。
图7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面结构图四。在上述图6b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参见图7所示,上述雾化器还包括:导流构件15,所述导流构件15固定在所述雾化芯11的外周。
具体的,该导流构件15可与壳体内腔的内壁106连接,也可与壳体10的出气口101连接,也可与气液分离膜13连接等等,从而实现将该导流构件15固定在雾化芯11的外围。可选的,这里的连接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本发明对导流构件15固定在雾化芯11的外围的固定方式以及固定位置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雾化器还包括了导流构件,并将该导流构件固定在雾化芯的外周,因此,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在经过气液分离膜后,分离出的液体可顺着导流构件能够更快的流向雾化芯,即更快的被雾化芯再次重新雾化,提高了待雾化液体的利用率。此外,导流构件可引导从进气口进入的空气流向,加快了雾化后气体的流速,进一步的提高雾化器的雾化效率。
图8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面结构图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参见图8所示,上述的雾化芯11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中空的腔体115,所述中空的腔体115中内嵌有加热源114以及具有吸附能力的填充物116。需要说明的是,图8是基于图6b的基础上进行示例性示出的。
具体的,参见图8所示,上述具有吸附能力的填充物116的吸附能力可以与雾化芯的吸附能力不同,可选的,该填充物的吸附能力可以大于雾化芯11的吸附能力。因此,中空的腔体115中填充物116可更快的将容纳腔103中的待雾化的液体吸附。此外,由于中空的腔体115中内嵌有加热源114,因此,内嵌的加热源114可更快的接触到待雾化液体,即更快的将待雾化气体进行雾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加热源114的嵌入方式并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雾化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中空的腔体,而该中空的腔体中内嵌有具有吸附能力的填充物以及具有吸附能力的填充物,因此,该填充物可更快的吸附待雾化液体,进一步使得内嵌的加热源更快的接触并雾化待雾化液体,从而提高了雾化器的雾化效率。
图9a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b为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9a或者图9b所示,该雾化设备包括:吸入构件2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所述吸入构件2与所述雾化器1的出气口10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雾化设备可以为医用雾化器、电子烟、空气加湿器等等,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在一种示例中,当雾化设备为电子烟时,吸入构件2通常为烟嘴。可选的,上述吸入构件2与雾化器1为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对此本发明并不做限定。
以雾化设备是电子烟为例,参见图9a与图1所示,或图9b与图1所示,雾化器1安装在电子烟中,此时容纳腔103中为待雾化的烟油。具体雾化过程中,雾化芯11从雾化芯的底部111将容纳腔103中的待雾化的烟油吸附,并雾化形成烟雾;烟雾在进气口102、容纳腔的外壁1031、雾化芯的外壁112以及出气口101形成气流通道14中气体的引流作用下,经过设置在雾化器1的出气口101与雾化芯11之间的气液分离膜13,不掺杂烟油的烟雾经由出气口101从吸入构件2散出。由于从吸入构件2散出的的烟雾不掺杂烟油,因此,对于电子烟来说,包含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雾化器的电子烟,避免了发生炸油(即烟油进入使用者嘴中)的问题。
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雾化设备一般通过电源构件进行驱动。可选的,可将电源构件与雾化器1中的连接构件12相连接,当然,对于电源构件与连接构件12连接的方式,本发明在此并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设备,包括:吸入构件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吸入构件与雾化器的出气口连接。由于在雾化设备中的雾化器里的气液分离膜设置在出气口与雾化芯之间,经过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经由气液分离膜的分离,使得从出气口流出的气体不掺杂液体,进一步使得从出气口进入吸入构件的气体中不掺杂液体,因此,其不会导致雾化设备漏液。另外,经由气液分离膜分离出的液体可以重新被雾化芯吸附,之后再次被雾化,因此本实施例还提高了待雾化液体的利用率,另外也提高了雾化器的雾化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雾化设备的雾化效率。进一步地,由于气液分离膜设置在进气口的下方,因此,分离后的液体不会从雾化器的进气口漏出,进一步避免了雾化设备的漏液问题;同时,上述气流通道的设置,使得经气液分离膜分离后的气体,可以在来自于气流通道中的气体的引流作用下从壳体的出气口和吸入构件中顺利散出,该气流通道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吸入构件的出气速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出气口和进气口的壳体、具有吸附能力的雾化芯、连接构件以及气液分离膜;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盛装待雾化液体的容纳腔,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雾化芯的底部通过所述连接构件连接,所述进气口、所述容纳腔的外壁、所述雾化芯的外壁以及所述出气口形成气流通道;
所述气液分离膜设置在所述雾化芯和所述出气口之间,且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下方,用于将经所述雾化芯雾化后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膜包括:多孔结构的第一支撑层和多孔结构的阻隔层,所述第一支撑层用于承载所述阻隔层,所述阻隔层用于阻隔液体分子通过;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层朝向所述雾化芯一侧设置,所述阻隔层朝向所述出气口一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膜还包括:多孔结构的第一过渡层,所述第一过渡层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层与所述阻隔层之间,用于滤除大于所述第一过渡层孔径的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膜还包括:多孔结构的第二过渡层,所述第二过渡层位于所述阻隔层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为由所述壳体的外壁和位于所述壳体内腔中的内壁形成的环形腔体,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内壁围成的内环空间的中心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膜扣设在所述雾化芯的外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膜位于所述内环空间中并与所述内壁相连接,且所述气液分离膜位于所述雾化芯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导流构件,所述导流构件固定在所述雾化芯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中内嵌有加热源以及具有吸附能力的填充物。
10.一种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入构件和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所述吸入构件的进气口与所述雾化器的出气口连接。
CN201810095312.3A 2018-01-31 2018-01-31 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Active CN108236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5312.3A CN108236131B (zh) 2018-01-31 2018-01-31 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5312.3A CN108236131B (zh) 2018-01-31 2018-01-31 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6131A true CN108236131A (zh) 2018-07-03
CN108236131B CN108236131B (zh) 2020-10-30

Family

ID=62699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5312.3A Active CN108236131B (zh) 2018-01-31 2018-01-31 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3613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8424A (zh) * 2019-11-11 2020-02-21 宁波伏尔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式医用雾化器用多孔碳化硅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73600A (zh) * 2020-01-31 2021-10-29 韩国烟草人参公社 汽化器与包括该汽化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5268A (en) * 1997-07-23 2000-12-05 Japan Tobacco Inc. Flavor-generating device
CN2719043Y (zh) * 2004-04-14 2005-08-24 韩力 雾化电子烟
CN201067079Y (zh) * 2006-05-16 2008-06-04 韩力 仿真气溶胶吸入器
CN202496403U (zh) * 2011-12-23 2012-10-24 刘秋明 电子烟吸嘴
US20150090279A1 (en) * 2013-09-29 2015-04-02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05394816A (zh) * 2015-10-22 2016-03-16 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烟及其雾化组件和雾化元件
CN205456063U (zh) * 2016-01-29 2016-08-17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雾化器和电子烟
CN106820272A (zh) * 2017-03-07 2017-06-13 昂纳自动化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烟防漏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5268A (en) * 1997-07-23 2000-12-05 Japan Tobacco Inc. Flavor-generating device
CN2719043Y (zh) * 2004-04-14 2005-08-24 韩力 雾化电子烟
CN201067079Y (zh) * 2006-05-16 2008-06-04 韩力 仿真气溶胶吸入器
CN202496403U (zh) * 2011-12-23 2012-10-24 刘秋明 电子烟吸嘴
US20150090279A1 (en) * 2013-09-29 2015-04-02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05394816A (zh) * 2015-10-22 2016-03-16 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烟及其雾化组件和雾化元件
CN205456063U (zh) * 2016-01-29 2016-08-17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雾化器和电子烟
CN106820272A (zh) * 2017-03-07 2017-06-13 昂纳自动化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烟防漏液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苏)尤尔琴科,(苏)库玻利亚科夫 等著: "《有色冶金再生物质资源手册 有色金属废件和废料的产生和利用》", 31 December 1989, 东北工学院出版社 *
陈勇等编著: "《气体膜分离技术与应用》", 31 December 2004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8424A (zh) * 2019-11-11 2020-02-21 宁波伏尔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式医用雾化器用多孔碳化硅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18424B (zh) * 2019-11-11 2021-10-22 宁波伏尔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式医用雾化器用多孔碳化硅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73600A (zh) * 2020-01-31 2021-10-29 韩国烟草人参公社 汽化器与包括该汽化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6131B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9319B2 (en) In-line percolator style filter attachment device
WO2015074187A1 (zh) 电子烟雾化器、电子烟及防止吸食烟油的方法
JP6765013B2 (ja) 電子タバコ用アトマイザー
CN104219973B (zh) 电子烟
CN105188793B (zh) 为医疗应用提供负压的装置的液体收纳容器,用于制造容器的方法,以及装置
FI82383B (fi) Saett att minska risken foer partikel (bakterie)kontamination av kroppsdelar eller -vaetskor och instrument foer infoerande av fluid i kroppsdelar eller -vaetskor.
CN106136331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108236131A (zh) 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CN106998812A (zh) 用于储存和蒸发液体介质的装置
JP2013519411A5 (zh)
CA2520759A1 (en) Nicotine inhalation pipe and nicotine holder
RU2007138353A (ru) Держатель фильтра, применяемый для курения, курительная трубка и комплект курительной трубки
CN103932403A (zh) 电子烟的雾化结构
CN205181937U (zh) 一种便携式雾化装置
JP2022548566A (ja) 蒸発器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そのような蒸発器カートリッジを有する吸入器
CN206482014U (zh) 雾化器
CN113198322A (zh) 一种螺旋通道吸取式光媒触废气净化仪及其净化方法
CN104001243A (zh) 自排气防气泡自动止液精密过滤输液器
CN206821979U (zh) 香烟结构及包含该香烟结构的雾化器
CN208624650U (zh) 一种电子烟烟头防渗漏结构
CN113018631B (zh) 一种安全吸氧湿化装置
CN210750707U (zh) 一种计量吸入给药器
JP3650647B2 (ja) 気体加湿器
CN202151451U (zh) 输液器自动止液排气装置
CN207385069U (zh) 一种腔镜手术烟雾导流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1

Address after: No. 149, Waihuan East Road, Jinxi Town, Taihu County, Anqi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ihu Jiyou Guangy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46445 Taihu, Anqing Provinc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outer ring road, Anhui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YOU NEW MATE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