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4586A - 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4586A
CN108234586A CN201611202267.4A CN201611202267A CN108234586A CN 108234586 A CN108234586 A CN 108234586A CN 201611202267 A CN201611202267 A CN 201611202267A CN 108234586 A CN108234586 A CN 108234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struction
server
user
user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22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022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458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8799 priority patent/WO201811321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234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458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加锁指令,从所述加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则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加锁指令;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加锁指令,根据所述加锁指令进行加锁控制处理。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三种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Description

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对于手机而言,由于手机上可使用的应用程序越来越丰富,使得许多人在生活中越来越依赖于手机,越来越离不开手机里面的功能。例如,不管是在家庭聚会,还是在上课、会议期间,都能发现许多低头玩手机的人。然而,这种现象有时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比如,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沉迷于手机可能将影响学习。因此,对手机的使用进行有效地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手机的关机、锁屏等操作都只能在被操作的手机上直接执行。如果手机可由第三人进行近距离或远程控制,则可实现在特定时间或场合下控制人们不能使用手机。例如,家长可以在家庭聚会期间锁定子女的手机,以使子女的手机在家庭聚会期间不能被使用,并在家庭聚会结束后再对子女的手机进行解锁以恢复使用;老师可在上课或考试期间锁定学生的手机,以使学生的手机在上课或考试期间不能被使用,并在下课或考试结束后再对学生的手机进行解锁以恢复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方法采用的是在分别作为主控手机和被控手机的两个手机上安装一个特定的应用程序,通过该特定的应用程序实现主控手机对被控手机的管控;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被控手机上安装的该特定的应用程序一旦被卸载,主控手机无法对被控手机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及系统,能够对终端进行有效地管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第一终端通过服务器将所述加锁指令解析后得到的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加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根据所述加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加锁控制处理。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对所述第二终端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第一终端通过服务器将所述解锁指令解析后得到的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解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根据所述解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解锁控制处理。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终端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生成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所述加锁指令、或所述解锁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服务器从所述加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服务器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则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加锁指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服务器从所述解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服务器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则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解锁指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存储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
上述方案中,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包括:
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获取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
服务器检测所述标识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否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若属于,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若不属于,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加锁指令进行加锁控制处理。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第二终端根据所述解锁指令进行解锁控制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发送模块、远程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远程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服务器将所述加锁指令解析后得到的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加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根据所述加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加锁控制处理。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对所述第二终端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所述远程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服务器将所述解锁指令解析后得到的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解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根据所述解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解锁控制处理。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生成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所述加锁指令、或所述解锁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一接收模块、解析模块、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解析模块,用于从所述加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匹配认证成功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加锁指令。
上述方案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所述解析模块,还用于从所述解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匹配认证成功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解锁指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获取模块、存储模块;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获取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
检测所述标识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否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若是,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若不是,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锁指令进行加锁控制处理。
上述方案中,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解锁指令进行解锁控制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的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可以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方案中的第一终端、上述任意一种方案中的服务器和上述任意一种方案中的第二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及系统,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加锁指令,从所述加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则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加锁指令;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加锁指令,根据所述加锁指令进行加锁控制处理。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加锁指令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即匹配出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为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便可使所述第二终端被加锁,从而实现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远程加锁管理,即第一终端能够对第二终端进行有效地管控;可以方便锁定手机功能,或在特定场合下控制手机的使用,也可用于手机防盗;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能够有效控制未成年人对手机的使用,达到对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有效管控,以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
此外,当第一终端需要对已加锁的第二终端进行解锁时,通过对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解锁指令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便可使所述第二终端被解锁,从而实现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远程解锁管理;然而,对于手机用户的监护人远端控制的加锁操作,该手机用户在本地无法进行解锁,保证了加锁控制的有效性和专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终端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终端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第一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终端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服务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终端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第二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移动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服务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终端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终端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具体地,当第一终端需要远程控制或近距离控制第二终端的使用时,第一终端向网络侧的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以在所述服务器对所述加锁指令的匹配认证通过后、将所述加锁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从而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加锁控制处理;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这里,所述加锁指令中还可包含有锁定功能选项以及锁定时间段等信息;所述锁定功能选项用于对终端的功能的使用是否限定进行设置,可以是对所述终端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进行设置;当所述终端为手机时,所述锁定功能选项可以是关闭手机射频、或关闭手机上网功能、或锁屏等操作,若关闭手机射频,则手机不能进行移动网络相关业务,但可以进行本地媒体播放等操作;若锁定屏幕,则手机不能进行任何操作;所述锁定时间段用于对终端的加锁控制时间进行限定;例如,当锁定时间段为9:00~12:00时,则表示在9:00~12:00对终端进行加锁控制。
所述加锁指令可以通过短信、多媒体信息等方式发送至网络侧的服务器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后续处理中服务器对所述加锁指令进行的匹配认证操作,即用于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否为所述第二用户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设备;当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为手机时,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第二用户标识可以是手机号码。
进一步地,在步骤101之前,该方法还可包括:第一终端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生成所述加锁指令。
具体地,第一终端的用户根据对第二终端的控制需求,向第一终端输入相应的信息或选择已有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生成对所述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
这里,当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都为手机、且所述加锁指令是通过短信方式发送至网络侧时,若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手机号码,则所述加锁指令中可只包含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因为网络侧的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加锁指令后,能够自动获取所述第一用户标识。
步骤102: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加锁指令,从所述加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则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加锁指令;
具体地,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加锁指令后,从所述加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则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加锁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加锁处理;若匹配认证失败,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则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错误码信息,以告知所述第一终端所述加锁指令执行失败。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可包括:
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存储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
具体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绑定的、且包括所述第一标识在内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存储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以使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的可操作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之间形成绑定关系。
这里,对于手机而言,由于手机用户在网络运营商处开户时,网络运营商会保存该手机用户的基本信息到服务器中,因此,用户可请求网络运营商登记可操作用户的手机号码作为该用户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即在服务器存储的手机用户的基本信息中增加可操作用户的手机号码一项,可操作用户的手机号码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此外,手机用户也可通过拨打网络运营商客服电话或者到营业厅通知网络运营商变更客户资料,以随时变更或更新可操作用户的手机号码。
这里,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包括:
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获取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
服务器检测所述标识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否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若是,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若不是,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具体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用户标识获取到已存储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后,将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进行匹配,判断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中是否包含有所述第一用户标识,若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若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中不包含有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步骤103: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加锁指令,根据所述加锁指令进行加锁控制处理。
具体地,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且由第一终端所发出的加锁指令,解析所述加锁指令,并根据解析后的加锁指令进行加锁控制处理;如此,实现了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远程加锁控制处理。
这里,对所述加锁指令进行解析的作用是获取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的信息,比如,检测加锁指令中是否包含锁定功能选项、锁定时间段等信息,以根据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加锁操作。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对所述第二终端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解锁指令,从所述解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确定匹配认证成功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解锁指令;
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解锁指令,根据所述解锁指令进行解锁控制处理。
具体地,当第一终端需要对已加锁的第二终端进行解锁时,第一终端向网络侧的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解锁指令后,从所述解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则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解锁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解锁处理;若匹配认证失败,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则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错误码信息,以告知所述第一终端所述解锁指令执行失败;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且由第一终端所发出的解锁指令,解析所述解锁指令,并根据解析后的解锁指令进行解锁控制处理;如此,实现了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远程解锁控制处理。
这里,所述解锁指令中还可包含有解锁功能选项以及解锁时间段等信息;所述解锁功能选项可以是对所述终端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进行设置;当所述终端为手机时,所述解锁功能选项可以是开启手机射频、或开启手机上网功能、或解除锁屏等操作;所述解锁指令可以通过短信、多媒体信息等方式发送至网络侧的服务器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后续处理中服务器对所述解锁指令进行的匹配认证操作,即用于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否为所述第二用户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生成所述解锁指令。
具体地,第一终端的用户根据对第二终端的解锁需求,向第一终端输入相应的信息或选择已有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生成对所述第二终端的解锁指令。
这里,当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都为手机、且所述解锁指令是通过短信方式发送至网络侧的服务器时,若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手机号码,则所述解锁指令中可只包含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因为网络侧的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解锁指令后,能够自动获取所述第一用户标识。
这里,当所述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的加锁指令中包含锁定时间段时,所述第二终端在锁定时间结束后,会自动执行解锁操作,即所述第一终端可不用向服务器发送解锁指令;当然,如果想在锁定时间结束之前结束对第二终端的锁定,也可由所述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解锁指令,以提前使第二终端解除锁定;如果所述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的锁定指令中没有包含锁定时间段时,则第二终端需要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解锁指令,以执行对第二终端的解锁操作。
为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的控制系统,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1、服务器12、第二终端13;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11,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服务器12,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加锁指令,从所述加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则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加锁指令;
所述第二终端13,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加锁指令,根据所述加锁指令进行加锁控制处理。
所述第一终端11,具体用于:当需要远程控制或近距离控制第二终端13的使用时,第一终端11向网络侧的服务器12发送对第二终端13的加锁指令,以在所述服务器12对所述加锁指令的匹配认证通过后、将所述加锁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13,从而对所述第二终端13进行远程的加锁控制处理;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11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13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这里,所述加锁指令中还可包含有锁定功能选项以及锁定时间段等信息;所述锁定功能选项用于对终端的功能的使用是否限定进行设置,可以是对所述终端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进行设置;当所述终端为手机时,所述锁定功能选项可以是关闭手机射频、或关闭手机上网功能、或锁屏等操作,若关闭手机射频,则手机不能进行移动网络相关业务,但可以进行本地媒体播放等操作;若锁定屏幕,则手机不能进行任何操作;所述锁定时间段用于对终端的加锁控制时间进行限定;例如,当锁定时间段为9:00~12:00时,则表示在9:00~12:00对终端进行加锁控制。
所述加锁指令可以通过短信、多媒体信息等方式发送至服务器12;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后续服务器对所述加锁指令进行的匹配认证操作,即用于服务器12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否为所述第二用户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所述第一终端11、第二终端13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设备;当所述第一终端11、第二终端13为手机时,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第二用户标识可以是手机号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终端11,还用于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生成所述加锁指令。
具体地,第一终端11的用户根据对第二终端13的控制需求,向第一终端11输入相应的信息或选择已有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11生成对所述第二终端13的加锁指令。
这里,当所述第一终端11、第二终端13都为手机、且所述加锁指令是通过短信方式发送至服务器12时,若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手机号码,则所述加锁指令中可只包含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因为网络侧的服务器12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11发送的加锁指令后,能够自动获取所述第一用户标识。
所述服务器12,具体用于:接收到第一终端11发送的所述加锁指令后,从所述加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11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13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则向所述第二终端13发送所述加锁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13进行加锁处理;若匹配认证失败,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则向所述第一终端11发送错误码信息,以告知所述第一终端11所述加锁指令执行失败。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12,还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存储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
具体地,服务器12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绑定的、且包括所述第一标识在内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存储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以使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的可操作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之间形成绑定关系。
这里,对于手机而言,由于手机用户在网络运营商处开户时,网络运营商会保存该手机用户的基本信息到服务器中,因此,用户可请求网络运营商登记可操作用户的手机号码作为该用户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即在服务器存储的手机用户的基本信息中增加可操作用户的手机号码一项,可操作用户的手机号码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此外,手机用户也可通过拨打网络运营商客服电话或者到营业厅通知网络运营商变更客户资料,以随时变更或更新可操作用户的手机号码。
所述服务器1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标识获取到已存储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后,将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进行匹配,判断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中是否包含有所述第一用户标识,若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若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中不包含有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所述第二终端13,具体用于:接收服务器12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且由第一终端11所发出的加锁指令,解析所述加锁指令,并根据解析后的加锁指令进行加锁控制处理;如此,实现了第一终端11对第二终端13的远程的加锁控制处理。
这里,所述加锁指令可由服务器12通过短信、多媒体信息等方式发送至第二终端13;所述对所述加锁指令进行解析的作用是获取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的信息,比如,检测加锁指令中是否包含锁定功能选项、锁定时间段等信息,以根据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加锁操作。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终端11,还用于向服务器12发送对所述第二终端13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所述服务器12,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11发送的解锁指令,从所述解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确定匹配认证成功时,向所述第二终端13发送所述解锁指令;
所述第二终端13,还用于接收服务器12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解锁指令,根据所述解锁指令进行解锁控制处理。
具体地,当第一终端11需要对已加锁的第二终端13进行解锁时,第一终端11向网络侧的服务器12发送对第二终端13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11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13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服务器12接收到第一终端11发送的所述解锁指令后,从所述解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11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13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则向所述第二终端13发送所述解锁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13进行解锁处理;若匹配认证失败,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则向所述第一终端11发送错误码信息,以告知所述第一终端11所述解锁指令执行失败;第二终端13接收服务器12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且由第一终端11所发出的解锁指令,解析所述解锁指令,并根据解析后的解锁指令进行解锁控制处理;如此,实现了第一终端11对第二终端13的远程解锁控制处理。
这里,所述解锁指令中还可包含有解锁功能选项以及解锁时间段等信息;所述解锁功能选项可以是对所述终端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进行设置;当所述终端为手机时,所述解锁功能选项可以是开启手机射频、或开启手机上网功能、或解除锁屏等操作;所述解锁指令可以通过短信、多媒体信息等方式发送至网络侧的服务器12;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后续服务器12对所述解锁指令进行的匹配认证操作,即用于服务器12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否为所述第二用户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终端11,还用于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生成所述解锁指令。
具体地,第一终端11的用户根据对第二终端13的解锁需求,向第一终端11输入相应的信息或选择已有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11生成对所述第二终端13的解锁指令。
这里,当所述第一终端11、第二终端13都为手机、且所述解锁指令是通过短信方式发送至网络侧的服务器12时,若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手机号码,则所述解锁指令中可只包含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因为网络侧的服务器12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11发送的解锁指令后,能够自动获取所述第一用户标识。
这里,当所述第一终端11向服务器12发送的加锁指令中包含锁定时间段时,所述第二终端13在锁定时间结束后,会自动执行解锁操作,即所述第一终端11可不用向服务器12发送解锁指令;当然,如果想在锁定时间结束之前结束对第二终端13的锁定,也可由所述第一终端11向服务器12发送解锁指令,以提前使第二终端13解除锁定;如果所述第一终端11向服务器12发送的锁定指令中没有包含锁定时间段时,则第二终端13需要第一终端11发送解锁指令以执行解锁操作。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终端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具体地,当第一终端需要远程控制或近距离控制第二终端的使用时,第一终端向网络侧的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其中,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这里,所述加锁指令中还可包含有锁定功能选项以及锁定时间段等信息;所述锁定功能选项用于对终端的功能的使用是否限定进行设置,可以是对所述终端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进行设置;当所述终端为手机时,所述锁定功能选项可以是关闭手机射频、或关闭手机上网功能、或锁屏等操作,若关闭手机射频,则手机不能进行移动网络相关业务,但可以进行本地媒体播放等操作;若锁定屏幕,则手机不能进行任何操作;所述锁定时间段用于对终端的加锁控制时间进行限定;例如,当锁定时间段为8:00~10:00时,则表示在8:00~10:00对终端进行加锁控制。
所述加锁指令可以通过短信、多媒体信息等方式发送至网络侧;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后续服务器对所述加锁指令进行的匹配认证操作,即用于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否为所述第二用户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设备;当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为手机时,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第二用户标识可以是手机号码。
进一步地,在步骤201之前,该方法还可包括:第一终端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生成所述加锁指令。
具体地,第一终端的用户根据对第二终端的控制需求,向第一终端输入相应的信息或选择已有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生成对所述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
这里,当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都为手机、且所述加锁指令是通过短信方式发送至网络侧时,若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手机号码,则所述加锁指令中可只包含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因为网络侧的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加锁指令后,能够自动获取所述第一用户标识。
步骤202:第一终端通过服务器将所述加锁指令解析后得到的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加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根据所述加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加锁控制处理。
具体地,第一终端在所述服务器将所述加锁指令解析后得到所述标识信息、依据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加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在匹配认证成功后,以根据所述加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加锁控制处理。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可包括:
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对所述第二终端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第一终端通过服务器将所述解锁指令解析后得到的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解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根据所述解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解锁控制处理。
具体地,当第一终端需要对已加锁的第二终端进行解锁时,第一终端向网络侧的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第一终端在所述服务器将所述解锁指令解析后得到所述标识信息、依据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解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在匹配认证成功后,以根据所述解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解锁控制处理。
进一步地,在步骤201之前,该方法还可包括:第一终端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生成所述解锁指令。
具体地,第一终端的用户根据对第二终端的解锁需求,向第一终端输入相应的信息或选择已有的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生成对所述第二终端的解锁指令。
这里,当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都为手机、且所述解锁指令是通过短信方式发送至网络侧的服务器时,若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手机号码,则所述解锁指令中可只包含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因为网络侧的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解锁指令后,能够自动获取所述第一用户标识。
这里,当所述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的加锁指令中包含锁定时间段时,所述第二终端在锁定时间结束后,会自动执行解锁操作,即所述第一终端可不用向服务器发送解锁指令;当然,如果想在锁定时间结束之前结束对第二终端的锁定,也可由所述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解锁指令,以提前使第二终端解除锁定;如果所述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的锁定指令中没有包含锁定时间段时,则第二终端需要第一终端发送解锁指令以执行解锁操作。
为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第一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该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发送模块21、远程控制模块22;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远程控制模块22,用于通过服务器将所述加锁指令解析后得到的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加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根据所述加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加锁控制处理。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具体用于:当需要远程控制或近距离控制第二终端的使用时,向网络侧的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其中,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这里,所述加锁指令中还可包含有锁定功能选项以及锁定时间段等信息;所述锁定功能选项用于对终端的功能的使用是否限定进行设置,可以是对所述终端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进行设置;当所述终端为手机时,所述锁定功能选项可以是关闭手机射频、或关闭手机上网功能、或锁屏等操作,若关闭手机射频,则手机不能进行移动网络相关业务,但可以进行本地媒体播放等操作;若锁定屏幕,则手机不能进行任何操作;所述锁定时间段用于对终端的加锁控制时间进行限定;例如,当锁定时间段为8:00~10:00时,则表示在8:00~10:00对终端进行加锁控制。
所述加锁指令可以通过短信、多媒体信息等方式发送至网络侧的服务器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后续处理中服务器对所述加锁指令进行的匹配认证操作,即用于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否为所述第二用户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设置模块23,用于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生成加锁指令。
具体地,用户根据对第二终端的控制需求,向设置模块23输入相应的信息或选择已有的信息,以使所述设置模块23生成对所述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
所述远程控制模块22,具体用于:在所述服务器将所述加锁指令解析后得到所述标识信息、依据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加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在匹配认证成功后,以根据所述加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加锁控制处理。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还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对所述第二终端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所述远程控制模块22,还用于通过服务器将所述解锁指令解析后得到的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解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根据所述解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解锁控制处理。
具体地,当需要对已加锁的第二终端进行解锁时,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向网络侧的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所述远程控制模块22在所述服务器将所述解锁指令解析后得到所述标识信息、依据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解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在匹配认证成功后,以根据所述解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解锁控制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设置模块23,还用于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生成解锁指令。
具体地,用户根据对第二终端的解锁需求,向设置模块23输入相应的信息或选择已有的信息,以使所述设置模块23生成对所述第二终端的解锁指令。
这里,当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向服务器发送的加锁指令中包含锁定时间段时,所述第二终端在锁定时间结束后,会自动执行解锁操作,即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可不用向服务器发送解锁指令;当然,如果想在锁定时间结束之前结束对第二终端的锁定,也可由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向服务器发送解锁指令,以提前使第二终端解除锁定;如果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向服务器发送的锁定指令中没有包含锁定时间段时,则第二终端需要第一发送模块21发送解锁指令以执行解锁操作。
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远程控制模块22、设置模块23均可由位于第一终端的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实现。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终端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这里,所述加锁指令中还可包含有锁定功能选项以及锁定时间段等信息;所述锁定功能选项可以是对所述终端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进行设置;当所述终端为手机时,所述锁定功能选项可以是关闭手机射频、或关闭手机上网功能、或锁屏等操作,若关闭手机射频,则手机不能进行移动网络相关业务,但可以进行本地媒体播放等操作;若锁定屏幕,则手机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步骤302:服务器从所述加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具体地,服务器根据步骤301中接收到的所述加锁指令,从所述加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以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进行匹配认证操作。
步骤303:服务器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则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加锁指令。
具体地,服务器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则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加锁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加锁处理;若匹配认证失败,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则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错误码信息,以告知所述第一终端所述加锁指令执行失败。
进一步地,在步骤303之前,该方法还可包括:
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存储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
具体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绑定的、且包括所述第一标识在内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存储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以使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的可操作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之间形成绑定关系。
这里,对于手机而言,由于手机用户在网络运营商处开户时,网络运营商会保存该手机用户的基本信息到服务器中,因此,用户可请求网络运营商登记监护人手机号码,即在服务器存储的手机用户的基本信息中增加监护人手机号码一项,监护人手机号码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此外,手机用户也可通过拨打网络运营商客服电话或者到营业厅通知网络运营商变更客户资料,以随时变更监护人手机号码。
这里,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包括:
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获取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
服务器检测所述标识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否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若是,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若不是,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具体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用户标识获取到已存储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后,将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进行匹配,判断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中是否包含有所述第一用户标识,若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若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中不包含有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可包括:
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解锁指令,从所述解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确定匹配认证成功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解锁指令。
具体地,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解锁指令后,从所述解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则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解锁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解锁处理;若匹配认证失败,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则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错误码信息,以告知所述第一终端所述解锁指令执行失败;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且由第一终端所发出的解锁指令,解析所述解锁指令,并根据解析后的解锁指令进行解锁控制处理;如此,实现了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远程的解锁控制处理。
这里,所述解锁指令中还可包含有解锁功能选项以及解锁时间段等信息;所述解锁功能选项可以是对所述终端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进行设置;当所述终端为手机时,所述解锁功能选项可以是开启手机射频、或开启手机上网功能、或解除锁屏等操作。
为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服务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1、解析模块32、第一处理模块33、第二发送模块34;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解析模块32,用于从所述加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33,用于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34,用于当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匹配认证成功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加锁指令。
这里,所述加锁指令中还可包含有锁定功能选项以及锁定时间段等信息;所述锁定功能选项可以是对所述终端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进行设置;当所述终端为手机时,所述锁定功能选项可以是关闭手机射频、或关闭手机上网功能、或锁屏等操作,若关闭手机射频,则手机不能进行移动网络相关业务,但可以进行本地媒体播放等操作;若锁定屏幕,则手机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所述解析模块3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模块31接收到的所述加锁指令,从所述加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以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使第一处理模块33执行匹配认证操作。
进一步地,该服务器还包括获取模块35、存储模块36;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35,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所述存储模块36,用于存储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
具体地,获取模块35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绑定的、且包括所述第一标识在内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存储模块36存储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以使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的可操作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之间形成绑定关系。
这里,对于手机而言,由于手机用户在网络运营商处开户时,网络运营商会保存该手机用户的基本信息到存储模块36中,因此,用户可请求网络运营商登记监护人手机号码,即在存储模块36存储的手机用户的基本信息中增加监护人手机号码一项,监护人手机号码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此外,手机用户也可通过拨打网络运营商客服电话或者到营业厅通知网络运营商变更客户资料,以随时变更监护人手机号码,然后更新存储模块36。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3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从存储模块36中获取到已存储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后,将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进行匹配,判断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中是否包含有所述第一用户标识,若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若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集中不包含有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34,具体用于:当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匹配认证成功,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则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加锁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加锁处理;当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匹配认证失败,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则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错误码信息,以告知所述第一终端所述加锁指令执行失败。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31,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解锁指令;
所述解析模块32,还用于从所述解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33,还用于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34,还用于当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匹配认证成功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解锁指令。
具体地,第一接收模块31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解锁指令后,解析模块32从所述解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第一处理模块33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第二发送模块34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解锁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解锁处理;若匹配认证失败,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则第二发送模块34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错误码信息,以告知所述第一终端所述解锁指令执行失败。
这里,所述解锁指令中还可包含有解锁功能选项以及解锁时间段等信息;所述解锁功能选项可以是对所述终端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进行设置;当所述终端为手机时,所述解锁功能选项可以是开启手机射频、或开启手机上网功能、或解除锁屏等操作。
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接收模块31、解析模块32、第一处理模块33、第二发送模块34、获取模块35、存储模块36均可由位于服务器的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实现。
实施例四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终端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具体地,当第一终端需要远程控制或近距离控制第二终端的使用时,第一终端向网络侧的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加锁指令的匹配认证通过后,将所述加锁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则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加锁指令。
这里,所述加锁指令可以由服务器通过短信、多媒体信息等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加锁指令中还可包含有锁定功能选项以及锁定时间段等信息;所述锁定功能选项用于对所述第二终端的功能的使用是否限定进行设置,可以是对所述第二终端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进行设置;当所述终端为手机时,所述锁定功能选项可以是关闭手机射频、或关闭手机上网功能、或锁屏等操作,若关闭手机射频,则手机不能进行移动网络相关业务,但可以进行本地媒体播放等操作;若锁定屏幕,则手机不能进行任何操作;所述锁定时间段用于对所述第二终端的加锁控制时间进行限定;例如,当锁定时间段为9:00~12:00时,则表示在9:00~12:00对第二终端进行加锁控制。
步骤402: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加锁指令进行加锁控制处理。
具体地,第二终端解析接收到服务器所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且由第一终端所发出的加锁指令,并根据解析后的加锁指令进行加锁控制处理。
这里,对所述加锁指令进行解析的作用是获取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的信息,比如,检测是否包含锁定功能选项、锁定时间段等信息,以根据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加锁操作。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可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第二终端根据所述解锁指令进行解锁控制处理。
具体地,当第一终端需要对已加锁的第二终端进行解锁时,第一终端向网络侧的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解锁指令;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解锁指令的匹配认证通过后,将所述解锁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则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解锁指令;第二终端解析接收到服务器所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且由第一终端所发出的解锁指令,并根据解析后的解锁指令进行解锁控制处理。
这里,所述解锁指令可以由服务器通过短信、多媒体信息等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解锁指令中还可包含有解锁功能选项以及解锁时间段等信息;所述解锁功能选项可以是对所述终端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进行设置;当所述终端为手机时,所述解锁功能选项可以是开启手机射频、或开启手机上网功能、或解除锁屏等操作。
为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第二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该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接收模块41、第二处理模块42;其中,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加锁指令进行加锁控制处理。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41,具体用于:当第一终端需要远程控制或近距离控制第二终端的使用时,第一终端向网络侧的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加锁指令的匹配认证通过后,将所述加锁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则所述第二接收模块41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加锁指令。
这里,所述加锁指令可以由服务器通过短信、多媒体信息等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加锁指令中还可包含有锁定功能选项以及锁定时间段等信息;所述锁定功能选项用于对所述第二终端的功能的使用是否限定进行设置,可以是对所述第二终端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进行设置;当所述终端为手机时,所述锁定功能选项可以是关闭手机射频、或关闭手机上网功能、或锁屏等操作,若关闭手机射频,则手机不能进行移动网络相关业务,但可以进行本地媒体播放等操作;若锁定屏幕,则手机不能进行任何操作;所述锁定时间段用于对所述第二终端的加锁控制时间进行限定;例如,当锁定时间段为9:00~12:00时,则表示在9:00~12:00对第二终端进行加锁控制。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42,具体用于:解析接收到服务器所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且由第一终端所发出的加锁指令,并根据解析后的加锁指令进行加锁控制处理。
这里,对所述加锁指令进行解析的作用是获取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的信息,比如,检测是否包含锁定功能选项、锁定时间段等信息,以根据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加锁操作。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41,还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42,还用于根据所述解锁指令进行解锁控制处理。
具体地,当第一终端需要对已加锁的第二终端进行解锁时,第一终端向网络侧的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解锁指令;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解锁指令的匹配认证通过后,将所述解锁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则所述第二接收模块41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解锁指令;第二处理模块42解析接收到服务器所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且由第一终端所发出的解锁指令,并根据解析后的解锁指令进行解锁控制处理。
这里,所述解锁指令可以由服务器通过短信、多媒体信息等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二接收模块41;所述解锁指令中还可包含有解锁功能选项以及解锁时间段等信息;所述解锁功能选项可以是对所述终端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进行设置;当所述终端为手机时,所述解锁功能选项可以是开启手机射频、或开启手机上网功能、或解除锁屏等操作。
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二接收模块41、第二处理模块42均可由位于第二终端的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实现。
实施例五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属于移动终端的第一手机和第二手机、以及位于移动网络中的服务器;其中,
移动终端,用于编辑加锁和解锁的指令信息,并将编辑好的加锁和解锁的指令信息发送到服务器;同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加锁和解锁指令,解析指令信息,并根据解析出的指令信息执行相应的加锁或解锁操作;
服务器,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来的加锁和解锁指令信息,解析所述指令信息;通过检索用户信息系统,判断所述指令信息是否为监护人发送给被监护人的合法信息,如果是,则将所述指令信息转发给被监护人。
这里,所述移动终端用于代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移动终端;其中,每个移动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命令编辑模块110、第三发送模块120、第三接收模块130、解析处理模块140、执行锁模块150;其中,
所述命令编辑模块110,用于编辑控制命令信息;
所述第三发送模块120,用于将所述命令编辑模块110中编辑完成的控制命令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发送给网络中的服务器;
所述第三接收模块130,用于接收网络中的服务器发送来的控制命令信息;
所述解析处理模块140,用于解析所述接收模块130接收到的控制命令信息,获取解析结果;
所述执行锁模块150,用于根据所述解析处理模块140的解析结果,进行锁定或解锁操作。
所述命令编辑模块110,具体用于:将用户输入的监护人号码和被监护人号码、操作符、锁定功能选项、锁定时间段等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编码成待发送的控制命令信息。
这里,所述操作符可以是加锁或解锁;所述锁定功能选项可以是关闭手机射频、或关闭手机上网功能、或锁屏等操作;锁定功能可以是手机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如关闭手机射频,则手机不能进行移动网络相关业务,但可以进行本地媒体播放等操作;锁定屏幕,则手机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这里,若服务器通过检索发现控制命令信息中的发送方不是接收方的监护人,则发送错误码信息给发送方;因此,所述第三接收模块130也用于接收错误码信息;若所述第三接收模块130接收到错误码信息,所述解析处理模块140也将解析所述错误码信息;如果所述解析处理模块140解析的是错误码信息,则所述执行锁模块150将通过界面提示用户远端控制加锁或解锁操作失败。
所述服务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服务器包括:用户信息系统210和控制指令执行系统220;
所述用户信息系统210,用于记录和维护用户的基本信息;
所述控制指令执行系统220,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指令信息,解析指令信息,判断出所述指令信息是控制指令信息时,提取所述指令信息中的发送方号码和接收方号码,通过检索用户信息系统210,判断两者是否是监护人和被监护人关系,如果是将所述指令信息转发给接收方,如果不是发送错误码信息给发送方。
这里,所述控制指令信息为加锁指令信息或解锁指令信息;所述用户信息系统210,具体用于记录用户的监护人号码;其中,一个用户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监护人,即一个用户的监护人号码可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控制系统,只要在运营商维护的用户信息系统中增加监护人一项,监护人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发送控制信息来达到控制被监护人手机锁的目的,能够达到对被监护人手机的有效管控;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实际应用中,所述命令编辑模块110、第三发送模块120、第三接收模块130、解析处理模块140、执行锁模块150均可由位于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实现;所述用户信息系统210和控制指令执行系统220均可由位于服务器的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实现。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终端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终端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网络运营商登记监护人手机号码;
由于手机用户在网络运营商处开户时,网络运营商会保存该手机用户的基本信息到服务器中的用户信息系统,因此,用户可请求网络运营商登记监护人手机号码,即在手机用户的基本信息中增加监护人手机号码一项,监护人手机号码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此外,手机用户也可通过拨打网络运营商客服电话或者到营业厅通知网络运营商变更客户资料,以随时变更监护人手机号码。
这里,所述监护人指可对用户的手机进行管控的人;所述用户可请求网络运营商登记监护人手机号码,可以是手机用户的监护人向网络运营商登记该手机用户的监护人手机号码,也可以是手机用户向网络运营商登记该手机用户的监护人手机号码,即被监护人向网络运营商登记监护人手机号码。
步骤502:监护人编辑控制指令;
具体地,当监护人需要对被监护人的手机进行控制时,监护人可通过自己的手机编辑对应的控制指令;比如,当需要对被监护人的手机进行加锁时,则编辑加锁指令;当被监护人的手机已被加锁而需要对被监护人的手机进行解锁时,则编辑解锁指令。
这里,所述控制指令可以包含监护人手机号码和被监护人手机号码、操作符、锁定功能选项以及锁定时间段等信息;所述操作符可以是加锁或解锁;所述锁定功能选项可以是关闭手机射频、或关闭手机上网功能、或锁屏等操作;如果在锁定指令中设置了锁定时间段,则被监护人的手机在锁定时间结束后,会自动执行解锁操作;如果在锁定指令中没有设置锁定时间段,则被监护人的手机需要通过监护人的手机发送解锁指令以执行解锁操作。
步骤503:监护人的手机将编辑好的控制指令发送到服务器;
具体地,监护人的手机将已编辑好的控制指令以短信或IP数据等方式发送到网络中的服务器。
步骤504:服务器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后,提取发送方手机号码和接收方手机号码,并检索用户信息系统;
具体地,网络中的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监护人的手机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信息后,提取所述控制指令信息中包含的发送方手机号码和接收方手机号码,并检索用户信息系统,以判断所述发送方手机号码是否为所述接收方手机号码的监护人手机号码。
这里,所述发送方手机号码是发送所述控制指令信息的手机的号码;所述接收方手机号码是所述控制指令信息包含的需要被控制的手机的号码。
步骤505:服务器根据检索结果确定所述发送方手机号码为所述接收方手机号码的监护人手机号码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被监护人的手机;
具体地,服务器检索用户信息系统后,如果发现所述发送方手机号码是所述接收方手机号码的监护人手机号码时,则服务器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与所述接收方手机号码对应的手机即被监护人的手机;如果发现所述发送方手机号码不是所述接收方手机号码的监护人手机号码,则服务器可以发送错误码信息给所述发送方手机号码对应的手机即监护人的手机,以在监护人的手机收到错误码信息后,提示用户所述控制指令执行失败。
步骤506:被监护人的手机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后,解析所述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的加锁或解锁操作。
具体地,被监护人的手机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后,对所述控制指令进行解析,若解析出所述控制指令为加锁指令,则进行加锁处理操作;若解析出所述控制指令为解锁指令,则进行解锁处理操作。
这里,当所述控制指令为加锁指令、且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锁定时间段时,被监护人的手机在锁定时间结束后,会自动执行解锁操作;当所述控制指令为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锁定功能选项、且所述锁定功能选项中包含有关闭手机射频选项时,被监护人的手机将关闭手机射频。
本实施例中,监护人能够对与该监护人对应的被监护人的手机进行远程控制,以实现对被监护人的手机的有效管控;对于手机用户的监护人远端控制的加锁操作,该手机用户在本地无法进行解锁;比如,监护人发送加锁命令信息而关闭被监护人手机的射频后,被监护人在本机上无法打开射频,必须由远端控制进行解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第一终端通过服务器将所述加锁指令解析后得到的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加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根据所述加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加锁控制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对所述第二终端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第一终端通过服务器将所述解锁指令解析后得到的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解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根据所述解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解锁控制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终端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生成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所述加锁指令、或所述解锁指令。
4.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服务器从所述加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服务器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则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加锁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服务器从所述解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服务器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若匹配认证成功,则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解锁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存储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包括:
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获取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
服务器检测所述标识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否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若属于,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若不属于,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8.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加锁指令进行加锁控制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第二终端根据所述解锁指令进行解锁控制处理。
10.一种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发送模块、远程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远程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服务器将所述加锁指令解析后得到的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加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根据所述加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加锁控制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对所述第二终端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所述远程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服务器将所述解锁指令解析后得到的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解锁指令所指定的第二终端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根据所述解锁指令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远程的解锁控制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生成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所述加锁指令、或所述解锁指令。
13.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一接收模块、解析模块、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解析模块,用于从所述加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认证;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匹配认证成功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加锁指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所述解析模块,还用于从所述解锁指令中解析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进行匹配;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绑定关系匹配认证成功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解锁指令。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获取模块、存储模块;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可操作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获取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
检测所述标识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是否属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集,若是,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若不是,则表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不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绑定的可操作用户标识。
17.一种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加锁指令;所述加锁指令中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标识构成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锁指令进行加锁控制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进行匹配认证成功后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中包含有所述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解锁指令进行解锁控制处理。
19.一种终端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终端、如权利要求13至16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器、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第二终端。
CN201611202267.4A 2016-12-22 2016-12-22 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Withdrawn CN1082345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2267.4A CN108234586A (zh) 2016-12-22 2016-12-22 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PCT/CN2017/088799 WO2018113215A1 (zh) 2016-12-22 2017-06-16 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2267.4A CN108234586A (zh) 2016-12-22 2016-12-22 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4586A true CN108234586A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24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2267.4A Withdrawn CN108234586A (zh) 2016-12-22 2016-12-22 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34586A (zh)
WO (1) WO201811321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0919A (zh) * 2018-07-17 2018-11-3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互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922147A (zh) * 2019-03-04 2019-06-21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8255A (zh) * 2013-05-22 2013-08-28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触发终端执行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458396A (zh) * 2012-05-29 2013-12-18 盛乐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终端锁定方法、终端解锁方法、终端锁定和解锁方法及系统
CN103905492A (zh) * 2012-12-27 2014-07-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远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334970A (zh) * 2014-08-13 2016-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定终端应用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5592146A (zh) * 2015-12-16 2016-05-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161385A (zh) * 2015-04-15 2016-11-23 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的远程控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8396A (zh) * 2012-05-29 2013-12-18 盛乐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终端锁定方法、终端解锁方法、终端锁定和解锁方法及系统
CN103905492A (zh) * 2012-12-27 2014-07-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远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268255A (zh) * 2013-05-22 2013-08-28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触发终端执行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334970A (zh) * 2014-08-13 2016-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定终端应用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6161385A (zh) * 2015-04-15 2016-11-23 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的远程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592146A (zh) * 2015-12-16 2016-05-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0919A (zh) * 2018-07-17 2018-11-3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互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922147A (zh) * 2019-03-04 2019-06-21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13215A1 (zh) 2018-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75836B (zh) 一种展示锁屏窗口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66409B (zh) 一种手持设备锁定、解锁方法和装置
CN105554037B (zh) 身份认证处理方法及服务平台
CN104361076B (zh) 浏览器的异常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107974B (zh) 一种用户注册和登录方法和移动终端
CN203149724U (zh) 智能自助取件系统
CN106101136A (zh) 一种生物特征对比的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3929411B (zh) 信息显示方法、终端、安全服务器及系统
CN109389727A (zh) 开锁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312519B (zh) 一种动态口令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104640174B (zh) 无线网络接入点提示方法和装置
CN106850392A (zh)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消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1163290A (zh) 一种通过机卡相互认证限制移动终端使用的方法
CN104184653B (zh) 一种消息过滤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22936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3117914A (zh) 基于即时通信工具的好友推荐方法及系统
WO2017059679A1 (zh) 一种帐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778386B (zh) 一种产品的注册方法及系统
CN102722427A (zh) 数据信息备份方法及数据信息备份系统
CN108234586A (zh) 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04065681A (zh) 对附件中的加密压缩包进行预览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61063B (zh) 一种登录机顶盒的方法及终端
CN105868621A (zh) 一种密码重置方法和装置
CN106934949A (zh) 一种储物柜的双重加密方法及装置
CN106778392A (zh) 一种移动终端安全保护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