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22936A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22936A
CN107222936A CN201710495383.8A CN201710495383A CN107222936A CN 107222936 A CN107222936 A CN 107222936A CN 201710495383 A CN201710495383 A CN 201710495383A CN 107222936 A CN107222936 A CN 107222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erminal
direct
transmission
subscr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953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22936B (zh
Inventor
何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9538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229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22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293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2893 priority patent/WO201900142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22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29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直连通信连接;当需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户数据集合时,获取所述用户数据集合;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当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则将所述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则暂停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实施本发明,可以对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筛选,以便更好地传输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各个各样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的交互。例如,各个终端间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中,通过个人邮箱、云盘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通常来说,终端在选取目标终端后,可以在检测到发送指令时,将目标数据发送至该目标终端。在该目标终端检测到该数据时,可以接收到该目标数据,或者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操作以确定是否下载该数据。在终端之间如何更好地传输数据成为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可以更好地传输数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与第二终端建立直连通信连接;
当需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户数据集合时,获取所述用户数据集合;
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
当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则将所述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当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则暂停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需要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时,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获取待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
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描述信息进行筛选识别;
如果筛选识别结果为筛选识别通过,则基于所述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发送通知消息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间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直连通信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与第二终端建立直连通信连接;
获取模块,用于当需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户数据集合时,获取所述用户数据集合;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则将所述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需要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时,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获取待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描述信息进行筛选识别;
发送模块,用于如果筛选识别结果为筛选识别通过,则基于所述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发送通知消息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间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直连通信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了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或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一终端可以基于预设的筛选规则,对需要发送的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从而可以在确定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时,将该第一数据发送至该第二终端;在确定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时,暂停发送该第二数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传输的数据的进行筛选,可以更为方便有效地传输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传输的数据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应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等具有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功能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还可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终端(Terminal)、无线终端或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MS)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中包括第一终端10、第二终端20。
其中,第一终端10可以与第二终端20间建立直连通信连接。该直连通信连接是指该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之间直接通信而不借助于第三方设备,如图1所示。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间建立直连通信连接的方式可以包括: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间基于第二传输方式建立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并可以在该第二直连通信连接上交互第一传输方式的连接信息。该第一终端10与该第二终端20间可以基于该连接信息建立基于第一传输方式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其中,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在进行数据交互时的能耗值小于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在进行数据交互时的能耗值,或者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在进行数据交互时的能耗值小于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间交互该第一传输方式的连接信息时的能耗值。
其中,第二传输方式建立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蓝牙连接、射频连接,如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连接、超声波连接、电磁波连接,如红外线连接。第一传输方式建立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时,可以先建立第二直连通信连接,例如,可以先在该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间通过蓝牙建立蓝牙连接,可以在该蓝牙连接上交互Wi-Fi的连接信息,如Wi-Fi热点的用户名和密码。该第一终端10与该第二终端20间可以基于该连接信息建立基于Wi-Fi热点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第一终端10可以在建立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后,主动开启第一终端20的Wi-Fi热点功能,以便于建立与第二终端20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也可以通过第二直连通信连接触发第二终端20开启Wi-Fi热点功能,以便于第一终端101接入到第二终端102完成第一直连通信连接的建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0的用户在需要向第二终端102传输数据时,可以在该第一终端10上配置管理第一终端10上的传输模式(该传输模式,对应于至少一种数据传输方式)的直连通信按钮,在点击该按钮开启了第一终端10的直连通信模式之后,该第一终端10便可以自动开启蓝牙对应的第二传输功能以及Wi-Fi对应的第一传输功能。同样,该第二终端20的用户也可以开启第二终端20的直连通信按钮,并自动开启蓝牙对应的第二传输功能以及Wi-Fi对应的第一传输功能。然后,第一终端10的用户可以在第一终端10通过蓝牙扫描到的至少一个终端中确定出第二终端20,该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建立该蓝牙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需要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时,该第一终端10也可以首先检测自身的电量值,如果该电量值大于电量预设百分比(例如90%),那么该第一终端10也可以直接建立基于Wi-Fi热点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如果该电量值小于或者等于该电量预设百分比(例如20%),那么该第一终端10可以首先建立该基于蓝牙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再在蓝牙连接的基础上建立Wi-Fi连接,以完成第一直连通信连接的建立。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蓝牙连接(即第二直连通信连接)交互用于建立Wi-Fi连接(即第一直连通信连接)的连接信息,连接信息例如可以是作为Wi-Fi热点的终端的用户名和接入密码,再根据该连接信息建立Wi-Fi连接(即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终端能耗,并且该Wi-Fi连接(即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可以保证较快的传输速度,同时也提高了终端在传输数据时的传输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需要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时,还可以先在第一终端10中开启Wi-Fi热点,并通过二维码的方式携带该Wi-Fi热点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二终端20可以扫描该二维码,进而直接得到第一终端10的Wi-Fi热点的用户名和密码,接入到第一终端10建立两者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或者第二终端20开启Wi-Fi热点,并通过二维码的方式携带该Wi-Fi热点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一终端10可以扫描该二维码,进而直接得到第二终端20的Wi-Fi热点的用户名和密码,接入到第二终端20建立两者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
其中,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后,该第一终端10可以作为发送端,第二终端20可以作为接收端通过建立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目标数据到该第二终端20。该用户数据集合包括需要发送的至少一个数据。其中,第一终端10在作为接收端时,能够实现大部分第二终端20实现的功能。在该第二终端作为发送端时,能够实现大部分第一终端10实现的功能。
其中,第一终端10在检测到需要向第二终端20发送用户数据集合时,可以获取该用户数据集合,并且可以基于预设的筛选规则,对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从而保障第二终端20接收的数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其中,该预设的筛选规则可以是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进行筛协商得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终端10遵循筛选规则还可以为第一终端10根据自身需求单独设置的。该第二终端20遵循的预设的筛选规则还可以为第一终端10根据自身需求单独设置的。其中,该协商好的筛选规则,包括但不限于对该第一数据进行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进行筛选:数据类型筛选,隐私数据筛选、病毒数据筛选、异常数据筛选。
该协商好的筛选规则可以对第一终端10发送/接收的数据进行单向约束,也可以对第二终端20发送/接收的数据进行单向约束,还可以对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在进行数据交互过程,所交互的数据进行双向约束。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0检测该用户集合中的各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是预设的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指定数据类型。若该用户集合中的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为该指定数据类型,则筛选的结果为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若该用户集合中的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不为该指定数据类型,则筛选的结果为该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指定数据类型可以为该筛选规则中经由协商的第一终端10允许发送的数据的数据类型,或者为该筛选规则中经由协商的第二终端20允许接收的数据的数据类型,或者为该筛选规则中经由协商的第二终端20中指定应用能打开的数据类型或能够识别的数据类型。其中,该第一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文档、音频、视频等文件,该数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格式,如doc、数据大小,如2M、数据类别,如音乐类、文档类等。
其中,第一终端10在向第二终端20发送数据时,可以为该发送的数据,如第一数据添加描述信息,以便第二终端20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如第一数据时,可以通过对该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来进行初步筛选识别,从而可以对该第一数据进行筛选检测。其中,该描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该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用户集合中部分数据,如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不为筛选规则中经由协商的指定数据类型时,该第一终端10还可以根据该筛选规则自适应地将该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调整为指定数据类型,以便该第二数据可以变为传输允许项。例如,若筛选规则中协商好的指定数据格式为doc格式,若该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为docx格式,则可以将该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由docx格式另存为doc格式后,发送至第二终端2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0检测该获取的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是否是筛选规则中第一终端设定的隐私数据,若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不为该隐私数据,则筛选的结果为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若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为该隐私数据,则筛选的结果为该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其中,该隐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携带有账户、银行卡信息文件、私密图片、加密音视频文件等其它文件。其中,若为隐私数据,则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第一终端10该第一数据携带有隐私数据,从而可以避免第一终端10隐私信息的泄露。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0若检测到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部分数据为筛选规则中的协商的隐私数据,除了可以限制隐私数据的传输,即不发送或者不接收相应隐私数据,还可以在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间需要进行隐私数据传输时,第一终端10根据筛选规则识别出该隐私数据,并提示第一终端10对该隐私数据加密后,传输该隐私数据。并且,该第二终端20可以将加密方式通知到第一终端1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0检测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是否是筛选规则中经由协商的异常数据。若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不为该异常数据,则筛选的结果为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若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为该异常数据,则筛选的结果为该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其中,第一终端10可以根据该筛选规则的指示,启动相应的安全监测应用来对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进行安全检测;若该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目标数据不是异常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该目标数据为传输允许项。该目标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0将该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该第一终端10和该第二终端20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该第二终端20之后,若接收到该第二终端20返回的安全反馈信息,则将所述第一数据作为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其中,第一终端10可以对该第一数据进行隔离检查或者执行删除操作。
其中,第一终端10中可以设置允许安全反馈选项。该第一终端10可以在开启该允许安全反馈选项后,用于监听并接收第二终端20根据该第一数据返回的安全反馈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第一终端10作为接收端时,可以在检测到需要接收该第二终端20发送的第三数据时,通过建立的该第一终端10和该第二终端20之间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获取待接收的该第三数据的描述信息;并且可以根据与该第二终端20协商的筛选规则,对该描述信息进行筛选识别,以完成对该第三数据的初步筛选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终端10还可以与第二终端20建立第二直连通信连接;第一终端10在接收到第二终端20发送的第三数据前,通过建立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获取该第三数据的描述信息。第一终端10可以根据该描述信息判断是否与第二终端20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以接收该第二终端20发送的第三数据。其中,该描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该第三数据的数据类型,如数据大小、格式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第二终端20检测到需要接收该第一终端10发送的第一数据时,通过建立的该第一终端10和该第二终端20之间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获取待接收的该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并且可以根据与该第一终端10协商的筛选规则,对该描述信息进行筛选识别,以完成对该第一数据的初步筛选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终端20可以基于预设的筛选规则对该描述信息进行筛选识别,以判断该描述信息是否是筛选规则中协商好的描述信息。若是,则筛选识别结果为通过,发送通知消息至第一终端10以便于该第一终端10与该第二终端20间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若不是,则筛选识别结果为筛选识别不通过/不成功,则不接收第一终端10发送的数据。其中,该协商的描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指定数据类型,如指定数据格式、指定数据大小等。
例如,若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为该第一数据为doc格式,在协商的指定描述信息为接收的数据为doc格式,则筛选识别结果为筛选识别通过/成功。否则筛选识别结果为筛选识别不通过/不成功,则不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筛选识别结果为筛选识别通过/成功,第二终端10可以发送通知消息至该第一终端10。该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一终端10可以发送该第一数据。并且,第一终端10可以与第二终端20在该第二直连通信连接上交互连接信息。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可以通过该连接信息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从而使得第二终端20可以基于该第一直连通信连接接收到该第一数据。其中,该连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终端的标识,如名称、MAC地址、IP地址、端口号等,第二终端的标识,如名称、MAC地址、IP地址、端口号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不是筛选规则中协商的描述信息时,则可以确定该第一数据为未知数据,若协商的筛选规则的指示允许接收该未知数据,则第一终端10可以接收该第一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接收到该第一数据时,该第一终端10通过协商的筛选规则的指示,启动该安全检测应用对该第一数据进行安全检测;如果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该第一数据是异常数据,则对该第一数据进行删除处理或隔离检查,并发送安全反馈信息至该第二终端20,从而可以保障传输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合法性,并且可以进一步保障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的安全。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图1所示的网络构架的基础上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201、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直连通信连接;
S202、当需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户数据集合时,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用户数据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201中,第一终端可以与该第二终端建立直连通信连接,该直连通信连接可以为第二直连通信连接。
可选地,该第一终端可以先与第二终端建立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在后面需要要交互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时,再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该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可以为Wi-Fi连接。该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蓝牙连接、射频连接,如NFC连接、电磁波连接,如红外线连接,超声波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202中,第一终端在需要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用户数据集合时,可以获取该用户数据集合。该用户数据集合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如第一数据、第二数据。该至少一个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文档、音视频文件、图片等。其中,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可以为用户通过该第一终端选取的。
可选地,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建立直连通信连接后,若检测到针对第二终端的数据发送指令,或者在该第一终端选取第二终端以发送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时,则获取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
例如,第一终端若检测到向第二终端需要发送的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包括文件A、文件B,就可以获取该用户数据集合,以便对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从而确保传输数据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S203、第一终端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筛选规则可以用于对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间传输的数据进行筛选,可以是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间经由协商确定的。该筛选规则可以基于第一终端发送/接收的数据进行约束,也可以基于第二终端发送/接收进行约束,还可以基于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间交互的数据进行约束。通过对交互的数据的单向或者双向的约束,可以保障传输数据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预设的筛选规则,对该用户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后,根据筛选的结果可以进一步判定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
若确定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则执行步骤S204。若确定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则执行步骤S205,从而可以提高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间的传输效率。
其中,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文档、图片、音视频文件等。
可选地,若该筛选规则为第一终端检测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是否为该预设的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指定数据类型,如指定数据格式。若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为该指定数据类型,则筛选的结果是该目标数据为传输允许项。若检测到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不为指定数据类型,则筛选的结果是该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可选地,若该筛选规则为第一终端检测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是否为该预设的筛选规则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定的隐私数据,如加密图片。若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不是该隐私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若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是隐私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该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举例来说,假设该筛选规则为第一终端向该第二终端传输的数据不为隐私数据,如加密图片。若该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为加密图片,那么通过该筛选规则筛选后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可选地,若该筛选规则为第一终端根据该预设的筛选规则的指示,启动安全检测应用对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进行安全检测。如果该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不是该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异常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如果该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是该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异常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该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可选地,该安全检测应用可以设置在该第一终端中。
S204、当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则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203中,第一终端可以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在步骤S204中,当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则第一终端将该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该第一终端和该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该第二终端,从而保障数据传输的有效性,节约了数据传输的时间。具体地,若该第一终端发送的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为该指定数据类型,如指定数据格式,那么通过该筛选规则筛选后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该第一终端将该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该第一终端和该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如Wi-Fi连接,发送至该第二终端
可选地,若该第一终端接收到该第二终端返回的安全反馈信息,则将该第一数据作为异常数据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删除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还可以设置是否允许接收安全反馈信息。若该第一终端设置为允许接收安全反馈信息,则在接收到该第二终端返回的安全反馈信息时,第一终端该第一数据作为异常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对该第一数据进行隔离检查或者删除该第一数据。
其中,该安全反馈信息可以是该第二终端在检测到该第一数据为异常数据生成的,如,检测到该第一数据为携带病毒的数据时生成的,以用于提示第一终端该第一数据的安全性,从而可以保障终端的安全。
可选地,第一终端在检测到需要接收该第二终端发送的第第三数据时,通过建立的该第一终端和该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获取待接收的该第三数据的描述信息;根据与该第二终端协商的筛选规则对该描述信息进行筛选识别;如果筛选识别结果为筛选识别通过,则该第一终端基于该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发送通知消息至该第二终端;该通知消息用于通知该第二终端与该第一终端间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该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可以用于传输该第三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根据与该第二终端协商的筛选规则对该描述信息进行筛选识别可以包括:第一终端检测该第三数据的描述信息是否是筛选规则中协商的描述信息,如果是,则筛选识别的结果是筛选识别通过,通过该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发送通知消息至该第二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描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该第三数据的数据类型,如数据大小、数据格式、数据分类等。该协商的描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指定数据类型,如指定数据大小、指定数据格式、指定数据分类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可以在发送通知消息后,与第二终端交互连接信息。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基于该连接信息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以获取所述第二数据。其中,该连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该连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终端的标识,如名称、MAC地址、IP地址、端口号等,第二终端的标识,如名称、MAC地址、IP地址、端口号等。
S205、当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则第一终端暂停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203中,第一终端可以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在步骤S205中,当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则该第一终端暂停发送该第二数据。
可选地,该第一终端可以在暂停发送该第二数据后,输出提示信息;并在接收到继续发送该第二数据的指令时,发送该第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提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提示框的形式呈现。该提示框可以包括是否选项。在用户点击”是“的选项时,该第一终端可以接收到继续发送该第二数据的指令。在用户点击”否“的选项时,该第一终端可以接收到不继续发该第二数据的指令。
可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与基于与第二终端协商的筛选规则,对将要发送至第二终端的第一数据进行筛选检测,若该筛选检测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时,则该第一终端通过与第二终端建立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将该第一数据发送至该第二终端,从而可以更为方便有效地传输数据,提高了交互的数据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具体地,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直连通信连接;
S302、当需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户数据集合时,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用户数据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301中,第一终端可以与该第二终端建立直连通信连接,该直连通信连接可以为第二直连通信连接。该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可以为Wi-Fi连接。该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蓝牙连接、射频连接,如NFC连接、电磁波连接,如红外线连接,超声波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302中,第一终端在需要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用户数据集合时,可以获取该用户数据集合。该用户数据集合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如第一数据。该至少一个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文档、音视频文件、图片等。其中,第一终端可以利用筛选规则对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任意数据进行筛选。
举例来说,第一终端若检测到向第二终端发送文件A,假设该第一终端处于蓝牙模式,那么就可以获取该文件A,以便对该第一数据进行筛选,从而确保传输数据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在执行完步骤S302后,可以并列执行步骤S303、步骤S304、步骤S305。
S303、第一终端检测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是预设的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指定数据类型,如果是,则筛选检测的结果是所述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302中,第一终端可以获取到用户数据集合。在步骤S303中,该第一终端可以检测该用户集合中的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是预设的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指定数据类型,若是,则筛选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从而可以执行步骤S307。其中,通过检测该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为协商的指定数据类型,可以避免终端间无效数据的传输,只传输必要的数据,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数据传输的时间以及减少了对数据接收端的内存空间的占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指定数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指定数据格式,如音视频文件格式、文档格式、图片格式等等,还可以是指定数据大小,如音视频文件大小、文档大小、图片大小等等。
举例来说,若该第一数据为图片A,若协商的筛选规制为第一终端检测该图片A是否为指定数据格式,如jpg格式,若为jpg格式,则筛选检测的结果是图片A为传输允许项。
S304、第一终端检测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是否是预设的筛选规则中第一终端设定的隐私数据,如果不是,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302中,第一终端可以获取到该用户数据集合。在步骤S304中,第一终端可以检测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是否为预设的筛选规则中第一终端设定的隐私数据,如果不是,则筛选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从而可以执行步骤S307。其中,通过检测该第一数据是否为协商的隐私数据,可以有效避免用户由于错误操作等原因,而导致的隐私数据的发送,从而保障了终端的隐私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隐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加密文档、加密图片、加密音视频文件、携带用户账号、银行卡信息的数据等等。
举例来说,若该第一数据为图片B,若预设的筛选规制为第一终端检测该图片B是否为第一终端设定的隐私数据,若确定该图片B为加密图片,则可以确定该图片B为隐私数据,则筛选检测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若确定该图片B不为加密图片,则可以确定该图片B不为隐私数据,则筛选检测的结果是该图片B为传输允许项。
S305、第一终端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的指示,启动安全检测应用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进行安全检测;
S306、如果所述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不是异常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302中,第一终端可以用户数据集合。在步骤S305中,第一终端可以根据协商的筛选规则的指示,启动第一终端包括的安全检测应用来对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进行安全检测,例如,可以进行病毒扫描。其中,通过对第一数据进行安全检测,可以使得发送的第一数据更为安全,避免由于发送的第一数据携带病毒等原因导致第二终端出现安全问题,从而保障了第二终端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该安全检测应用可以生成关于该第一数据的检测结果。并且,第一终端可以基于该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来进一步确定该第一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306中,根据该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可以判断该第一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若不为异常数据,则筛选的结果为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其中,该异常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携带病毒信息的数据、不能被解析或识别的数据。
可选地,若确定该第一数据为异常数据,则可以输出提示信息对该第一数据进行隔离检查或者执行删除相关操作。
S307、如果所述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则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303中,若检测到该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筛选规则中的指定数据类型,则可以确定筛选的结果是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304中,若检测到该第一数据不为筛选规则中的隐私数据,则可以确定筛选的结果是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305-步骤S306中,若通过安全检测应用检测到该第一数据不为预设的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异常数据,则可以确定筛选的结果是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307中,如果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则该第一终端将该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该第一终端和该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该第二终端。
举例来说,若该第一数据为文档1,若筛选检测的结果为文档1为传输允许项,则该第一终端将文档1通过建立的该第一终端和该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该第二终端。
可见,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在获取第一数据后,通过与第二终端间预设的筛选规则,来检测该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为该筛选规则中经由协商的指定数据类型、从而可以避免无效数据的传输,节约了终端间数据传输时间。其次,第一终端还可以检测该第一数据是否为该筛选规则中第一终端设定的隐私数据,从而可以降低第一终端隐私泄露的风险。除此之外,第一终端还可以根据筛选规则的指示检测该第一数据是否为该筛选规则中经由协商的异常数据,从而可以进一步保障终端的安全。若上述针对该第一数据的筛选检测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时,将该第一数据通过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第二终端,从而保障传输数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具体地,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在检测到需要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时,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获取待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在检测到需要接收该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时,可以通过建立的该第一终端和该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来获取待接收的该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以便该第二终端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接收该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从而确保第二终端的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可以不仅仅为第一数据,在此的第一数据仅为列举的一个例子,还可以确定为传输允许项的其它数据,该描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该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如数据大小、数据格式、数据分类等。
S402、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描述信息进行筛选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筛选规则可以为第二终端检测该获取的描述信息是否是该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描述信息。如果是,则筛选的结果是筛选识别通过。如果不是,则筛选识别的结果是没通过。
其中,该协商的描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指定数据类型,如指定数据大小、指定数据格式、指定数据分类等。
例如,若第二终端获取的描述信息为该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是MP3格式,但是协商的描述信息中指定数据格式为MP3格式,则筛选识别结果为通过。
S403、如果筛选识别结果为筛选识别通过,则基于所述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发送通知消息至所述第一终端。
其中,该通知消息用于通知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间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该第一直连通信连接用于传输该第一数据。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可以为Wi-Fi连接。可选地,该通知消息可以通过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间建立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来传输。
可选地,第二终端还可以根据该预设的筛选规则的指示,启动该安全检测应用对该第一数据进行安全检测;如果该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该第一数据是异常数据,则对该第一数据进行删除处理,并发送安全反馈信息至该第一终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第一数据进行安全检测,可以使得接收到的数据更为安全,避免由于第一数据携带病毒等原因导致第二终端出现安全问题,从而保障了第二终端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可以设有安全检测应用。该安全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如,病毒扫描。该异常数据可以为携带病毒的数据,或者为第二终端不能解析或者识别的数据。
可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以对第一终端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基于预设的筛选规则进行筛选识别,在筛选识别结果为通过时,才发送通知消息至第一终端以便建立与第一终端间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从而获取该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第二终端可以根据获取的描述信息判断是否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以传输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第二终端的安全。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01、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直连通信连接;
S502、当需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户数据集合时,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用户数据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501中,第一终端可以与该第二终端建立直连通信连接,该直连通信连接可以为第二直连通信连接。该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蓝牙连接、射频连接,如NFC连接、电磁波连接,如红外线连接,超声波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502中,第一终端在需要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用户数据集合时,可以获取该用户数据集合。该用户数据集合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如第一数据、第二数据。该至少一个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文档、音视频文件、图片等。其中,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可以为用户通过该第一终端选取的。
S503、第一终端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
可选地,若该筛选规则为第一终端检测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是否为该预设的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指定数据类型,如指定数据格式。若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为该指定数据类型,则筛选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若检测到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不为指定数据类型,则筛选的结果是该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可选地,若该筛选规则为第一终端检测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是否为该预设的筛选规则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定的隐私数据,如加密图片。若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不是该隐私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若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是隐私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该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可选地,若该筛选规则为第一终端根据该预设的筛选规则的指示,启动安全检测应用对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进行安全检测。如果该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不是该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异常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如果该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是该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异常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该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若确定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时,则可以确定该第一数据为第二终端待接收的数据,并执行步骤S504。
S504、在检测到需要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时,第二终端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获取待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
S505、第二终端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描述信息进行筛选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504中,第二终端可以获取描述信息。在步骤S505中,第二终端可以根据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该描述信息进行筛选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筛选规则可以为第二终端检测该获取的描述信息是否是该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描述信息。如果是,则筛选的结果是筛选识别通过。如果不是,则筛选识别的结果是没通过。
其中,该协商的描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指定数据类型,如指定数据大小、指定数据格式、指定数据分类等。
S506、如果筛选识别结果为筛选识别通过,则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发送通知消息至所述第一终端;
S507、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506中,如果筛选识别结果为筛选识别通过,则该第二终端可以基于该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如蓝牙连接,发送通知消息至该第一终端。在步骤S507中,第一终端可以将该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该第一终端和该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如Wi-Fi连接发送至该第二终端。其中,该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间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
举例来说,若该筛选识别结果为通过,则在该第一终端通过蓝牙连接接收到该二终端发送的通知消息后,该第一终端可以将第一数据,如文档1通过建立的该第一终端和该第二终端之间的Wi-Fi连接发送至该第二终端。
可见,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对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筛选,以确定该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第二终端可以对待接收的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描述信息进行筛选识别,从而确定是否接收该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间传输的数据的双向验证,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保障的数据传输的安全,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传输数据的有效性。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装置可以置于终端中。该装置可以包括连接模块601、获取模块602、筛选模块603、发送模块604、中断模块605,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606。具体地,该装置可以包括:
连接模块601,用于与第二终端建立直连通信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模块602具体可以为通信接口。
获取模块602,用于当需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户数据集合时,获取所述用户数据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模块602具体可以设置于处理器,可以通过存储器来获取该第一数据。其中,该第一数据可以存储于存储器中,包括但不限于文档、音视频文件、图片等等。
筛选模块603,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
本发明实施例中,筛选模块603可以设置于处理器。该预设的筛选规则,包括但不限于对该第一数据进行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进行筛选:数据类型筛选,隐私数据筛选、异常数据筛选。
发送模块604,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则将所述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模块604可以具体为通信接口。该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包括但不限于Wi-Fi连接。
中断模块605,用于用于当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则暂停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中断模块605,可以对应设置于处理器中。
可选地,筛选模块603,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是预设的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指定数据类型;如果所述用户集合中的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是所述指定数据类型,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如果所述用户集合中的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不是所述指定数据类型,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举例来说,若该第一数据为视频文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在筛选规则中协商的指定数据类型为MP4格式,若该视频文件的格式为WMV格式,则筛选检测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若该视频文件的格式为MP4格式,则筛选检测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
相应地,在该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不为筛选规则中协商的指定数据类型时,该第一终端可以将该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调整为指定数据类型后,以传输该第一数据。
可选地,筛选模块603,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是否是预设的筛选规则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定的隐私数据;如果所述用户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不是所述隐私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如果所述用户集合中的第二数据是所述隐私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举例来说,若该隐私数据为加密图片,在检测到该目标数据,如第一数据,图片A不为加密图片时,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图片A为传输允许项。
可选地,筛选模块603,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的指示,启动安全检测应用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进行安全检测;如果所述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不是所述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异常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如果所述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是所述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异常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需要说明的是,启动安全应用对该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进行安全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对该各数据进行病毒检测。并且,可以基于该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来确定该各数据是否为协商的异常数据,如,病毒数据,不能被解析的数据。例如,如果该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第一数据不是筛选规则中协商的异常数据,则筛选检测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
可选地,处理模块606,具体用于若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安全反馈信息,则将所述第一数据作为异常数据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删除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设置是否接收安全反馈信息。若接收,则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安全反馈信息,则将该第一数据作为异常数据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删除处理或隔离检查。其中,该安全反馈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数据存在异常,或者指示该第一数据为异常数据。
可见,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与基于与第二终端协商的筛选规则,对将要发送至第二终端的第一数据进行筛选检测,若该筛选检测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时,则该第一终端通过与第二终端建立的直连通信连接,将该第一数据发送至该第二终端,从而可以更为方便有效地传输数据,提高了交互的数据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装置可以置于终端中。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701、筛选模块702、发送模块703,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704。具体地,该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701,用于在检测到需要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时,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获取待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获取模块701可以对应于通信接口。
筛选模块702,用于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描述信息进行筛选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筛选模块702可以检测该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是否是筛选规则中经由协商的指定描述信息,如果是,则筛选识别结果为筛选识别通过。其中,该第一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第二终端发送的文档、音视频文件、图片等数据。该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该指定描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指定数据类型,如指定数据大小、指定数据格式等。其中,该筛选模块702可以设置于处理器中。
发送模块703,用于如果筛选识别结果为筛选识别通过,则基于所述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发送通知消息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间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直连通信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发送模块703还可以与第二终端交互连接信息,以便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
可选地,处理模块704,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的筛选规则的指示,启动所述安全检测应用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安全检测;如果所述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是所述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异常数据,则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删除处理,并发送安全反馈信息至所述第一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模块704可以对应设置在处理器中。该异常数据可以为含有病毒的数据,或者不能被第二终端解析或识别的数据。
可见,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以对第一终端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基于预设的筛选规则进行筛选识别,在筛选识别结果为通过时,才发送通知消息至第一终端以便建立与第一终端间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从而获取该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第二终端可以根据获取的描述信息确定是否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以传输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第二终端的安全。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用于执行如本申请图2或图3实施例中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地,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0、至少一个通信接口2000、存储器3000等组件。其中,这些组件通过一条或多条总线4000进行通信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终端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它既可以是总线形结构,也可以是星型结构,还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其中:
处理器1000为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00内的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00内的数据以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处理器1000可以由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简称IC)组成,例如可以由单颗封装的IC所组成,也可以由连接多颗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封装IC而组成。举例来说,处理器1000可以仅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也可以是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简称GPU)及各种控制芯片的组合。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CPU可以是单运算核心,也可以包括多运算核心。
通信接口2000可以包括多个无线通信模块,如射频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超声波模块等,可以用于建立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连通信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第二直连通信连接。
存储器3000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000、通信接口2000通过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00中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终端的各项功能应用以及实现数据处理。存储器3000主要包括程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其中,程序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数据存储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操作系统可以是Android系统、iOS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等。
具体地,当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用于执行如本申请图2或图3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时,处理器1000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00中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通信接口2000与第二终端建立直连通信连接;
当需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户数据集合时,获取所述用户数据集合;
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
当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则通过通信接口2000将所述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当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则暂停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可选地,处理器1000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00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检测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是预设的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指定数据类型;
如果所述用户集合中的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是所述指定数据类型,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
如果所述用户集合中的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不是所述指定数据类型,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可选地,处理器1000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00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检测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是否是预设的筛选规则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定的隐私数据;
如果所述用户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不是所述隐私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
可选地,处理器1000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00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的指示,启动安全检测应用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进行安全检测;
如果所述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不是所述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异常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
如果所述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是所述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异常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可选地,处理器1000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00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之后,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若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安全反馈信息,则将所述第一数据作为异常数据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删除处理。
可选地,处理器1000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00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所述暂停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后,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输出提示消息;所述提示消息用于提示是否继续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若接收到继续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指令,则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可见,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与基于与第二终端协商的筛选规则,对将要发送至第二终端的第一数据进行筛选检测,若该筛选检测的结果是该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时,则该第一终端通过与第二终端建立的直连通信连接,将该第一数据发送至该第二终端,从而可以更为方便有效地传输数据,提高了交互的数据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用于执行如本申请图4实施例中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地,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2001、存储器3001等组件。其中,这些组件通过一条或多条总线4001进行通信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终端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它既可以是总线形结构,也可以是星型结构,还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其中:
处理器1001为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01内的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01内的数据以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处理器1001可以由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简称IC)组成,例如可以由单颗封装的IC所组成,也可以由连接多颗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封装IC而组成。举例来说,处理器1001可以仅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也可以是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简称GPU)及各种控制芯片的组合。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CPU可以是单运算核心,也可以包括多运算核心。
通信接口2001可以包括多个无线通信模块,如射频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超声波模块等,可以用于建立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直连通信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第二直连通信连接。
存储器3001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001、通信接口2001通过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01中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终端的各项功能应用以及实现数据处理。存储器3001主要包括程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其中,程序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数据存储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操作系统可以是Android系统、iOS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等。
具体地,当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用于执行如本申请图2或图3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时,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01中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可选地,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01中的计算机程序,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在检测到需要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时,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获取待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
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描述信息进行筛选识别;
如果筛选识别结果为筛选识别通过,则通过通信接口2001基于所述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发送通知消息至所述第一终端。
其中,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间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直连通信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可选地,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01中的计算机程序,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预设的筛选规则的指示,启动所述安全检测应用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安全检测;
如果所述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是所述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异常数据,则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删除处理,并发送安全反馈信息至所述第一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图2-图3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或者实现如图4实施例所描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再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了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图2-图3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或者实现如图4实施例所描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可见,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以对第一终端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基于预设的筛选规则进行筛选识别,在筛选识别结果为通过时,才发送通知消息至第一终端以便建立与第一终端间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从而获取该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第二终端可以根据获取的描述信息确定是否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以传输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第二终端的安全,以及传输数据的有效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该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模块,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模块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与第二终端建立直连通信连接;
当需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户数据集合时,获取所述用户数据集合;
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
当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则将所述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当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则暂停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包括:
检测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是预设的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指定数据类型;
如果所述用户集合中的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是所述指定数据类型,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
如果所述用户集合中的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不是所述指定数据类型,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包括:
检测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是否是预设的筛选规则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定的隐私数据;
如果所述用户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不是所述隐私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
如果所述用户集合中的第二数据是所述隐私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包括:
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的指示,启动安全检测应用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进行安全检测;
如果所述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不是所述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异常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
如果所述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是所述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异常数据,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之后,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安全反馈信息,则将所述第一数据作为异常数据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删除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停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提示消息;所述提示消息用于提示是否继续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若接收到响应所述提示消息产生的继续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指令,则继续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7.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需要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时,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获取待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
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描述信息进行筛选识别;
如果筛选识别结果为筛选识别通过,则基于所述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发送通知消息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间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直连通信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的筛选规则的指示,启动所述安全检测应用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安全检测;
如果所述安全检测应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是所述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异常数据,则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删除处理,并发送安全反馈信息至所述第一终端。
9.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与第二终端建立直连通信连接;
获取模块,用于当需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户数据集合时,获取所述用户数据集合;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筛选以判断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数据是否为传输允许项;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则将所述第一数据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直连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中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则暂停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模块,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用户数据集合中的各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是预设的筛选规则中经过协商的指定数据类型;如果所述用户集合中的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是所述指定数据类型,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一数据为传输允许项;如果所述用户集合中的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不是所述指定数据类型,则筛选的结果是所述第二数据不为传输允许项。
11.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需要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时,通过建立的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二直连通信连接获取待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描述信息;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筛选规则对所述描述信息进行筛选识别;
发送模块,用于如果筛选识别结果为筛选识别通过,则基于所述第二直连通信连接发送通知消息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间建立第一直连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直连通信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
CN201710495383.8A 2017-06-26 2017-06-26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Active CN1072229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5383.8A CN107222936B (zh) 2017-06-26 2017-06-26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PCT/CN2018/092893 WO2019001426A1 (zh) 2017-06-26 2018-06-26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5383.8A CN107222936B (zh) 2017-06-26 2017-06-26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22936A true CN107222936A (zh) 2017-09-29
CN107222936B CN107222936B (zh) 2020-05-05

Family

ID=59950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95383.8A Active CN107222936B (zh) 2017-06-26 2017-06-26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22936B (zh)
WO (1) WO2019001426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1426A1 (zh) * 2017-06-26 2019-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861900A (zh) * 2017-11-30 2019-06-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实时通信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19083A (zh) * 2019-08-19 2019-12-27 深圳市鹏海运电子数据交换有限公司 数据过滤方法及装置
CN111666055A (zh) * 2020-04-24 2020-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596806A (zh) * 2020-12-04 2021-04-02 光大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湖数据加载脚本生成方法和系统
WO2021212922A1 (zh) * 2020-04-24 2021-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象拖拽方法及设备
WO2023065957A1 (zh) * 2021-10-18 2023-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设备拖拽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40603A (zh) * 2023-11-10 2023-12-15 紫光恒越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947998B2 (en) 2020-09-02 2024-04-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lay method and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76314A1 (en) * 2009-07-16 2011-01-19 Vodafone Holding GmbH Method, system and adapter for connecting a plurality of devices
CN103402014A (zh) * 2013-07-30 2013-11-20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数据处理方法
EP2773128A2 (en) * 2013-02-27 2014-09-03 Google, Inc. Content streaming between devices
CN104581993A (zh) * 2014-12-15 2015-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连接建立的方法、数据传输的方法以及终端
CN105722244A (zh) * 2014-12-02 2016-06-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791043A (zh) * 2016-12-02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1366A (zh) * 2014-08-21 2016-03-30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tdls链路的方法、装置和一种近场通信系统
US10110713B2 (en) * 2014-09-12 2018-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andling different protocol data unit types in a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060815A (zh) * 2016-05-18 2016-10-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移动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
CN107222936B (zh) * 2017-06-26 2020-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76314A1 (en) * 2009-07-16 2011-01-19 Vodafone Holding GmbH Method, system and adapter for connecting a plurality of devices
EP2773128A2 (en) * 2013-02-27 2014-09-03 Google, Inc. Content streaming between devices
CN103402014A (zh) * 2013-07-30 2013-11-20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数据处理方法
CN105722244A (zh) * 2014-12-02 2016-06-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581993A (zh) * 2014-12-15 2015-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连接建立的方法、数据传输的方法以及终端
CN106791043A (zh) * 2016-12-02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1426A1 (zh) * 2017-06-26 2019-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861900A (zh) * 2017-11-30 2019-06-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实时通信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19083A (zh) * 2019-08-19 2019-12-27 深圳市鹏海运电子数据交换有限公司 数据过滤方法及装置
CN110619083B (zh) * 2019-08-19 2022-04-19 深圳市鹏海运电子数据交换有限公司 数据过滤方法及装置
CN111666055B (zh) * 2020-04-24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212922A1 (zh) * 2020-04-24 2021-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象拖拽方法及设备
CN114356197A (zh) * 2020-04-24 2022-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666055A (zh) * 2020-04-24 2020-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947998B2 (en) 2020-09-02 2024-04-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lay method and device
CN112596806A (zh) * 2020-12-04 2021-04-02 光大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湖数据加载脚本生成方法和系统
WO2023065957A1 (zh) * 2021-10-18 2023-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设备拖拽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40603A (zh) * 2023-11-10 2023-12-15 紫光恒越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40603B (zh) * 2023-11-10 2024-02-06 紫光恒越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01426A1 (zh) 2019-01-03
CN107222936B (zh) 202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22936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967595B (zh) 将设备在物联网平台进行注册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39768B (zh) 基于生物特征信息验证的个人账户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2209326B (zh) 基于智能手机无线电接口层的恶意行为检测方法及系统
US10944765B2 (en) Security system for machine to machine cyber attack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US1089302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remote control of a medical device
CN106960148A (zh) 一种设备标识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6789909A (zh) 应用程序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72447A (zh) 电子装置、服务器、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3780620B (zh) 一种网络安全方法和网络安全系统
CN103780457A (zh) 一种基于边界检测的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检测方法
CN106559783A (zh) 一种对wifi网络的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270250A (zh) 基于非对称全程加密的WiFi互联网上网连接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10336788A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与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交互方法
JP2018533864A (ja) 遠隔制御方法、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CN106790291A (zh) 一种入侵检测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4025551B (zh) 用于以安全方式传送数据的方法和通信终端
CN104065648B (zh) 一种语音通话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10278083A (zh) 身份认证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重置方法和装置
CN108400953A (zh) 控制终端上网及终端上网的方法,路由器设备及终端
CN109729000A (zh)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5898749A (zh) 便携式接入端设备及WiFi接入鉴权方法、装置
CN106454778A (zh) 一种短消息处理方法、短消息中心及通信系统
EP3254223A1 (en) Security system for machine to machine cyber attack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CN106375265A (zh) 家庭网关及其通信管理方法、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sha Haibin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