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2098B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2098B
CN108232098B CN201611131606.4A CN201611131606A CN108232098B CN 108232098 B CN108232098 B CN 108232098B CN 201611131606 A CN201611131606 A CN 201611131606A CN 108232098 B CN108232098 B CN 1082320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pole piece
conductive
secondary battery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316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32098A (zh
Inventor
王志宇
陈柏松
王鹏
蔡如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6956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29520B/zh
Priority to CN201611131606.4A priority patent/CN108232098B/zh
Priority to EP17179084.3A priority patent/EP3333929B1/en
Priority to US15/657,739 priority patent/US10529974B2/en
Publication of CN108232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2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32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20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8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7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98Guarantee lab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10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 H01M2200/108Normal re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20Pressure-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端子组件、第二端子组件、顶盖片、电极组件和电阻件,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中的一者与顶盖片通过电阻件电连接;另一者与顶盖片电绝缘;第一端子组件包括连接板与翻转片,翻转片附接于连接板;常态时,第一极片通过翻转片与连接板电连接,第二极片与第二端子组件电连接;当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片能够翻转断开翻转片与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本申请在电池穿钉试验时,第一端子组件或者第二端子组件、电阻件、壳体、钉子、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形成的外部回路中由于有电阻件,减小回路中的电流,进而降低在穿钉处的发热,防止打火的发生,使电芯得到控制。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对于EV硬壳电池,为了解决过充问题,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案是,在电芯失效之前切断电池主回路,防止电池继续充电,以保证电池安全。通常的结构为:在第一端子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的主回路设置电流切断结构,且第二端子始终与电流切断结构电绝缘,当电池过充,内部产气,使内部气压增大到一定值时激活电流切断结构,使第一端子与电极组件之间断路,防止电池继续充电。然而,电池进行穿钉试验,即通过金属钉穿入壳体或顶盖片时,造成穿钉处的发热严重,甚至打火,使得电池失去控制而发生着火、爆炸。
现有的电流切断结构中,将翻转片附接于连接板,但是翻转片是直接与顶盖片电连接,带有此种电流切断结构的电池将无法在顶盖片上额外增加电阻件,因此无法通过穿钉试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端子组件、第二端子组件、顶盖片、电极组件和电阻件,
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在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板;
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中,一者通过所述电阻件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另一者与所述顶盖片电绝缘;
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包括连接板和翻转片,所述翻转片附接于所述连接板;
常态时,所述第一极片通过所述翻转片与所述连接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电连接;
当所述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所述翻转片能够翻转断开所述翻转片与所述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组件通过所述电阻件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与所述顶盖片电绝缘。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顶盖片远离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所述顶盖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板在靠近所述顶盖片的一面设有为所述翻转片翻转提供空间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所述翻转片以及所述第一通孔顺次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组件还包括导电片,
常态时,所述翻转片通过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第一极片电连接;当所述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所述翻转片翻转使所述导电片断开,从而断开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
优选地,所述导电片插入所述第一通孔。
优选地,所述导电片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和减薄区,
所述减薄区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且其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的厚度;
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翻转片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极片连接。
优选地,所述翻转片包括翻转部与凸头,
所述翻转部为片状环面结构,其边缘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所述凸头连接于所述翻转部,且向所述电极组件所在的方向凸出,并和所述第一导电部连接;
常态时,所述连接板依次通过所述翻转部、所述凸头、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减薄区、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极片电连接;
当所述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所述翻转部翻转使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断开,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断开。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顶盖片之间还设有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为绝缘件;所述第二导电部通过所述电阻件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构件,所述导电片通过所述第二构件固定在所述顶盖片;所述电阻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电阻件设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顶盖片之间,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电阻件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为绝缘件,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设有所述第二构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顶盖片之间还设有第一构件,所述电阻件和所述第一构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板、所述电阻件与所述顶盖片层叠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阻件的阻值为1~100000欧姆。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增加电阻件,第一端子组件或者第二端子组件中的一者与顶盖片通过电阻件电连接,在电池进行穿钉试验时,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中的一者、电阻件、顶盖片钉子、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形成的外部回路中由于有电阻件,能够减小回路中的电流,进而降低在穿钉处的发热,防止打火的发生,使电池得到控制,从而提高安全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图5为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翻转片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另一局部视图;
图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导电片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导电片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又一局部视图;
图1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又一局部视图。
附图标记:
10-顶盖片;
20-连接板;
201-排气孔;
202-凹陷部;
21-第一构件;
22-第一密封件;
30-第二端子组件;
31-导电块;
32-第三构件;
33-第二密封件;
40-翻转片;
401-翻转部;
402-凸头;
403-连接部;
50-导电片;
501-第一导电部;
502-减薄区;
503-第二导电部;
504-第一通气孔;
505-第二通气孔;
60-第二构件;
70-固定件;
701-固定部;
702-卡接部;
80-第三密封件;
90-电阻件。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端子组件、第二端子组件30、顶盖片10、电极组件(图中未示出)、电阻件90,二次电池还包括与顶盖片10盖合的壳体(图中未示出)。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在第一极片与该第二极片之间的隔板。
顶盖片10密封壳体,二者围成容纳空间。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30中,一者与顶盖片10通过电阻件90电连接,另一者与顶盖片10电绝缘。具体地,第一端子组件包括连接板20与翻转片40,翻转片40附接于连接板20。常态时,第一极片通过翻转片40与连接板20电连接,第二极片与第二端子组件30电连接;当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片40能够翻转断开翻转片40与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从而断开连接板20与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第一极片可以为正极片,相应地第二极片为负极片;同样地,第一极片也可以为负极片,而第二极片为正极片。下面以第一极片为正极片(第一端子组件为正极端子)、第二极片为负极片(第二端子组件为负极端子)为例进行说明。
上述实施例的二次电池,不仅能解决电池的过充问题,而且由于增加了电阻件90,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30中的一者与顶盖片10通过电阻件90电连接,在电池穿钉试验时,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30中的一者、电阻件90、顶盖片10、钉子、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形成的外部回路中由于有电阻件90,能够减小回路中的电流,进而降低在穿钉处的发热,防止打火的发生,使电芯得到控制;且将翻转片40附接于连接板20,能够降低第一端子组件、第二端子组件30和顶盖片10的整体高度,可以留有更多的容纳空间给电极组件,从而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其中,为了更好地降低穿钉时的回路电流,电阻件90的阻值一般选为1~100000欧姆,如1欧姆、50欧姆、100欧姆、5000欧姆、10000欧姆、80000欧姆、100000欧姆等。当然,电阻件90的阻值也可以选为0.9欧姆,110000欧姆等,具体根据回路各处的电阻值的需要进行选择。
一般地,连接板20、第二端子组件30分别安装于顶盖片10。为了便于二次电池与外界的电连接,连接板20、第二端子组件30可以均伸出顶盖片10。当第一端子组件与顶盖片10电绝缘时,连接板20与顶盖片10电绝缘,连接板20位于顶盖片10上方,连接板20与顶盖片10之间设置第一构件21,第一构件21为绝缘件。当第二端子组件30与顶盖片10电绝缘时,如图10中,第二端子组件30伸出顶盖片10,为了保证第二端子组件30与顶盖片10的密封性,通常通过密封件或者密封胶密封,第二端子组件30通过第二密封件33与顶盖片10密封,第二密封件33可以为密封圈,密封垫等;同理,为了保证连接板20与顶盖片10之间的密封性,也可以通过密封件或者密封胶密封,如图11所示的第一密封件22。绝缘的一端与顶盖片10的绝缘可以通过绝缘结构、绝缘胶或者绝缘漆实现,绝缘结构可以为如图10中的第三构件32,此时第三构件32为绝缘件,第二端子组件30通过第三构件32与顶盖片10绝缘。
通常,为了第二端子组件30与外界的电连接更方便且固定第二端子组件30,二次电池还包括导电块31,导电块31与第二端子组件30接触电连接,第二端子组件30通过导电块31与外界电连接。
第一实施例,翻转片40与电阻件90均设于同一端子,即第一端子组件通过电阻件90与顶盖片10电连接,第二端子组件30与顶盖片10电绝缘,如图3所示。
具体地,顶盖片10设有第一通孔;翻转片40与第一通孔相对,连接板20与顶盖片10之间,或者翻转片40与顶盖片10之间,在第一通孔的外周向密封,可选地,在连接板20与顶盖片10之间设置第一密封件22,如图11所示,第一密封件22沿第一通孔的外周向设置。
通常,连接板20位于顶盖片10远离电极组件的一侧,连接板20和顶盖片10之间彼此不直接接触,连接板20与顶盖片10之间设置第一构件21,第一构件21可以是绝缘件,也可以是导电件,由于金属的电阻值太小,因此,在为导电件时,第一构件21的材质一般为非金属材质,如导电塑胶。连接板20在靠近顶盖片10的一面设有为翻转片40翻转提供空间的凹陷部202,如图3-4所示,凹陷部202、翻转片40以及第一通孔顺次相对。通过增加凹陷部202能够为翻转片40提供翻转空间,使连接板20不会影响翻转片40的翻转,从而保证翻转片40翻转的可靠性,进而在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标准压力时,能够及时断开与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一般地,在翻转片40的翻转方向上,翻转片40的投影在凹陷部202的投影内。
凹陷部202可以自连接板20靠近顶盖片10的一面向其远离顶盖片10的方向凹陷形成,沿翻转片40的翻转方向,凹陷部202可以贯通连接板20,也可以在远离顶盖片10的底部封闭。在凹陷部202的底部封闭时,由于当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推动翻转片40翻转时,随着翻转片40的翻转,凹陷部202内的气体被挤压,压力增大,会阻止翻转片40的翻转,甚至使翻转片40翻转不彻底,无法保证与第一极片的断开,为了解决此问题,连接板20设有排气孔201,排气孔201沿翻转片的翻转方向贯通连接板20,且排气孔201与翻转片40相对。
为了连接的方便性,第一端子组件还包括导电片50,常态时,翻转片40通过导电片50与第一极片电连接;当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片40翻转使导电片50断开,从而断开连接板20与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
具体地,如图4所示,导电片50插入第一通孔,以进一步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导电片50和顶盖片10之间彼此不直接接触,可选地,导电片50和顶盖片10之间设置第二构件60,第二构件60可以是绝缘件,也可以是导电件。由于金属的电阻值太小,因此,在为导电件时,第二构件21的材质一般为非金属材质,如导电塑胶。
导电片50的具体结构如图8所示,包括第一导电部501、第二导电部503和减薄区502,减薄区502位于第一导电部501与第二导电部503之间,且其厚度小于第一导电部501的厚度与第二导电部503的厚度。第一导电部501与翻转片40连接;第二导电部503与第一极片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在导电片50插入第一通孔时通常通过第二导电部503插入第一通孔。通过设置减薄区502,同时将第一导电部501与翻转片40连接,第二导电部503与第一极片连接,在翻转片40翻转时,能够快速将导电片50在减薄区502处拉断,从而快速实现断开连接板20与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
通常,导电片50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在翻转片40的翻转方向上贯通导电片50,通气孔与翻转片40相对,如图8-9所示,设置第一通气孔504或者第二通气孔505,也可以同时设置第一通气孔504和第二通气孔505。该结构使二次电池内的气体能够流通到翻转片40,进而使翻转片40翻转。在设有翻转部401时,为了保证内短路产气时,气体快速地抵达翻转部401,第二通气孔405与翻转部401相对。
进一步地,导电片50在靠近电极组件的一面向内凹陷形成空腔,第一导电部501、减薄区502通常设于空腔的底部,以使导电片50在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更易断开。此时,通气孔也设于空腔的底部。
为了在较小的拉力下能够将导电片50拉断,减薄区502可以设有压痕和断开部,或者仅设有压痕和断开部中的一种,其中,在设有断开部时,第一导电部501与第二导电部503在断开部断开。
翻转片40的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翻转部401与凸头402,翻转部401为片状环面结构,其边缘与连接板20连接;凸头402连接于翻转部401,通常凸头402连接于翻转部401的中心区域,且向电极组件所在的方向凸出,且与第一极片连接。在设有第一导电部501时,凸头402与第一导电部501连接,一般地,凸头402和第一通孔相对。以在常态时,连接板20通过翻转部401、凸头402与第一极片电连接,当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部401翻转使凸头402与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断开;在设有第一导电部501、减薄区502和第二导电部503时,常态时,连接板20通过翻转部401、凸头402、第一导电部501、减薄区502、第二导电部503与第一极片电连接,当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部401翻转使第一导电部501与第二导电部503断开,从而使连接板20与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断开。上述结构,通过增加凸头402,能够减小翻转片40与第一极片的距离,保证二者在常态时的电连接状态。
由于第一极片或者第一导电部501为平面结构,因此,相应地凸头402的端面也为平面结构,以增加翻转片40与第一极片或者第一导电部501的接触面积,保证常态时二者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翻转片40与连接板20连接的可靠性,翻转部401的边缘还设有连接部403,连接部403的厚度大于翻转部401的厚度,厚度指沿翻转片40的翻转方向的尺寸,翻转部401通过连接部403连接于连接板20。
在设有凹陷部时,翻转部401可以整个位于凹陷部内,也可以连接于凹陷部的开口处,优选翻转部401的边缘连接于凹陷部的内壁,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可选地,凹陷部的开口处设有第一阶梯面,如图4所示,连接部403贴合连接于第一阶梯面,在仅设有翻转部401时,也可以翻转部401贴合连接于第一阶梯面,以防止常态时,翻转片40与连接板20的连接松动造成与第一极片电连接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中电阻件90可以为柱状结构,也可以为片状结构。具体地,电阻件90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方式,电阻件90设于顶盖片10与连接板20之间,此时,连接板20与顶盖片10不直接接触,连接板20是通过电阻件90与顶盖片10电连接。其中,在设有第一构件21时,电阻件90与第一构件21可以为一体结构,即一体加工成型。在第一构件21为绝缘件时,电阻件90穿过第一构件21,其两端分别与顶盖片10与连接板20连接,一般地,此处的电阻件90为柱状结构;可选地,在第一构件21为导电件时,第一构件21与电阻件90采用相同材料形成,此时第一构件21即为电阻件90,一体结构优选采用片状结构,其材质可选用导电塑胶,即电阻件90为片状结构,连接板20、电阻件90与顶盖片10层叠设置,以增加连接的可靠性。
在设有第一构件21时,第一构件21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且在翻转片40的翻转方向上的投影,翻转片40的投影位于第二通孔的投影内,以防止第一构件21对翻转片40的翻转发生干涉。
进一步地,连接板20可以设有第一凹槽,电阻件90远离顶盖片10的一端插入第一凹槽;顶盖片10设有第二凹槽,电阻件90靠近顶盖片10的一端插入第二凹槽。通过设置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结构,能够防止电阻件90与顶盖片10、连接板20之间发生位移,提高三者电连接的可靠性。也可以仅连接板20设有第一凹槽,或者仅顶盖片10设有第二凹槽。
在设有导电片50时,导电片50与顶盖片10之间不接触,或者二者之间绝缘,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设置第二构件60绝缘,此时第二构件60为绝缘件。
其中,在设有凹陷部及第一阶梯面时,为了防止第一构件21与翻转片40的干涉,凹陷部的开口处还设有第二阶梯面,第二阶梯面较第一阶梯面靠近电极组件,且为了方便加工,在翻转片40的翻转方向上,第一阶梯面的投影位于第二阶梯面的投影内。
第二种方式,在设有导电片50时,电阻件90设于导电片50与顶盖片10之间,即导电片50通过电阻件90与顶盖片10电连接,在设有第二导电部503时,第二导电部503通过电阻件90与顶盖片10电连接,即连接板20依次通过翻转片40、导电片50(在设有第二导电部503时为第一导电部501、减薄区502、第二导电部503)、电阻件90与顶盖片10电连接。在该种方式中,连接板20与顶盖片10不直接导通,因此,连接板20与顶盖片10之间需要绝缘,可以通过第一种方式中的第一构件21,此时第一构件21为绝缘件;也可以为绝缘胶或者绝缘漆。
可选地,电阻件90为柱状结构,在导电片50插入第一通孔时,电阻件90设置于第一通孔的内壁与导电片50之间;电阻件90也可以设置于顶盖片10靠近电极组件的一侧。其中,第二构件60与电阻件9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即二者一体加工成型。在第二构件60为绝缘件时,电阻件90穿过第二构件60,且两端分别与导电片50、顶盖片10连接;在第二构件60为导电件时,第二构件60与电阻件90可以为采用同一种材料形成,例如采用导电塑胶形成,此时第二构件60即为电阻件90。
此时,为了更好地保证导电片50与第一极片的电连接,导电片50(在设有第二导电部503时为第二导电部503)设有凸起,凸起凸向第一极片,且在翻转片40的翻转方向上凸起较第二构件60距离第一极片近。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在第二构件60为绝缘件时,若导电片50松动,在第一通孔内滑动,会造成翻转片40翻转后无法断开连接板20与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为了更好地固定导电片50,导电片50通过第二构件60固定。导电片50与第二构件60可以通过卡接、粘接或者螺钉连接实现固定,优选卡接,方便装配,如图7所示,其中,第二构件60与导电片50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第二构件60连接于顶盖片10。
第二构件60与顶盖片10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粘接、卡接等,由于第二构件60为绝缘件时通常为非金属材质,顶盖片10为金属材质,为了方便二者的连接,二次电池还包括固定件70,固定件70可以为铆钉,如图11所示,通过铆钉依次穿过连接板20、第一构件21、顶盖片10以及第二构件60,为了保证铆钉与顶盖片10之间的密封,还设有第三密封件80,第三密封件80设于铆钉靠近电极组件的一端与顶盖片10之间;固定件70也可以为图7所示的结构,这种方式中,第二构件60设有固定件配合部,固定件70与固定件配合部配合连接,第二构件60通过固定件70固定在顶盖片10,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铆接或者螺钉连接。
具体地,如图7所示,固定件70包括连接于顶盖片10的固定部701,和自固定部701弯折且向远离顶盖片10的方向延伸的卡接部702,卡接部702卡入固定件配合部。通过卡接结构实现固定件70与第二构件60的连接,方便安装。
为了方便固定件70与顶盖片10的固定操作,第二构件60还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沿顶盖片10指向第二构件60的方向贯通第二构件60,且第三通孔与固定件70相对。
卡接部702可以设有一个或者两个,设有两个时,两个卡接部702分别自固定部701相对的两端延伸,各卡接部702分别卡入固定件配合部相对的两侧。
固定件70与固定件配合部可以仅设有一组,也可以设有多组,如两组,三组或者更多组,一般地,固定件70与固定件配合部设有两组,相对于第一通孔的轴线,两组固定件70与固定件配合部分别位于第一通孔的两侧。
第二实施例,翻转片40与电阻件90设于不同端子,即第二端子组件通过电阻件90与顶盖片10电连接;第一端子组件与顶盖片10电绝缘。其中,连接板20可以通过第一构件21与顶盖片10电绝缘,导电片50可以通过第二构件60与顶盖片10电绝缘,此时的第一构件21、第二构件60均为绝缘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组件、第二端子组件、顶盖片、电极组件和电阻件,所述电阻件的阻值为1~100000欧姆;
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在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板;
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中,一者通过所述电阻件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另一者与所述顶盖片电绝缘;所述第一端子组件通过所述电阻件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与所述顶盖片电绝缘;
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包括连接板和翻转片,所述翻转片附接于所述连接板;
常态时,所述第一极片通过所述翻转片与所述连接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电连接;
当所述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所述翻转片能够翻转断开所述翻转片与所述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顶盖片远离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所述顶盖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板在靠近所述顶盖片的一面设有为所述翻转片翻转提供空间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所述翻转片以及所述第一通孔顺次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还包括导电片,
常态时,所述翻转片通过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第一极片电连接;当所述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所述翻转片翻转使所述导电片断开,从而断开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插入所述第一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和减薄区,
所述减薄区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且其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的厚度;
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翻转片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极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片包括翻转部与凸头,
所述翻转部为片状环面结构,其边缘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所述凸头连接于所述翻转部,且向所述电极组件所在的方向凸出,并和所述第一导电部连接;
常态时,所述连接板依次通过所述翻转部、所述凸头、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减薄区、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极片电连接;
当所述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所述翻转部翻转使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断开,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顶盖片之间还设有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为绝缘件;所述第二导电部通过所述电阻件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构件,所述导电片通过所述第二构件固定在所述顶盖片;所述电阻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为一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件设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顶盖片之间,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电阻件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为绝缘件,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设有所述第二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顶盖片之间还设有第一构件,所述电阻件和所述第一构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板、所述电阻件与所述顶盖片层叠设置。
CN201611131606.4A 2016-12-09 2016-12-09 二次电池 Active CN108232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69569.XA CN111029520B (zh) 2016-12-09 2016-12-09 二次电池
CN201611131606.4A CN108232098B (zh) 2016-12-09 2016-12-09 二次电池
EP17179084.3A EP3333929B1 (en) 2016-12-09 2017-06-30 Secondary battery
US15/657,739 US10529974B2 (en) 2016-12-09 2017-07-24 Secondary batter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31606.4A CN108232098B (zh) 2016-12-09 2016-12-09 二次电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69569.XA Division CN111029520B (zh) 2016-12-09 2016-12-09 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2098A CN108232098A (zh) 2018-06-29
CN108232098B true CN108232098B (zh) 2021-04-27

Family

ID=592699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31606.4A Active CN108232098B (zh) 2016-12-09 2016-12-09 二次电池
CN201911169569.XA Active CN111029520B (zh) 2016-12-09 2016-12-09 二次电池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69569.XA Active CN111029520B (zh) 2016-12-09 2016-12-09 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9974B2 (zh)
EP (1) EP3333929B1 (zh)
CN (2) CN1082320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8189B (zh) * 2018-12-17 2021-11-02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盖板
CN113054330A (zh) * 2019-12-26 2021-06-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动力电池包、电动汽车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33907U (zh) * 2013-12-31 2014-07-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装置
CN104577029A (zh) * 2014-12-25 2015-04-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装置
CN103050646B (zh) * 2012-12-19 2016-04-1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CN105932181A (zh) * 2016-07-15 2016-09-07 东莞永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使用该顶盖的动力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2146A (ja) * 2001-10-31 2003-05-16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電 池
JP2009543293A (ja) * 2006-06-27 2009-12-03 ボストン−パワ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リチウムイオンセル用一体型電流遮断デバイス
CN102142531A (zh) * 2010-01-28 2011-08-03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保护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JP5893935B2 (ja) * 2012-01-27 2016-03-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
KR101666870B1 (ko) * 2012-03-20 2016-10-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저항부재를 가지는 이차 전지
CN203644834U (zh) * 2013-11-11 2014-06-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安全顶盖
CN110165094B (zh) * 2015-01-12 2021-12-28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
CN106935740B (zh) * 2015-07-23 2019-12-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204946951U (zh) * 2015-09-21 2016-01-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
CN205657138U (zh) * 2016-02-25 2016-10-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流中断装置、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CN205488328U (zh) * 2016-02-25 2016-08-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CN205666259U (zh) * 2016-06-07 2016-10-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06025114B (zh) * 2016-06-07 2018-10-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05870366B (zh) * 2016-06-07 2019-03-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0646B (zh) * 2012-12-19 2016-04-1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CN203733907U (zh) * 2013-12-31 2014-07-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装置
CN104577029A (zh) * 2014-12-25 2015-04-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装置
CN105932181A (zh) * 2016-07-15 2016-09-07 东莞永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使用该顶盖的动力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66675A1 (en) 2018-06-14
CN108232098A (zh) 2018-06-29
CN111029520A (zh) 2020-04-17
EP3333929A1 (en) 2018-06-13
CN111029520B (zh) 2023-01-20
EP3333929B1 (en) 2020-11-04
US10529974B2 (en)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0136B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KR101217071B1 (ko) 이차 전지
US10128484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8232052B (zh) 二次电池
US10673056B2 (en) Secondary battery
US20130196179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1097220B1 (ko) 이차 전지
CN102088103A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06784566B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09792029B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US9312531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08428822A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US9570780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8999539B2 (en)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short circuit member comprising duct part and deformable part
US20140308575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2332447B1 (ko) 이차 전지
US9865864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8232098B (zh) 二次电池
CN109792022B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09844993B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09792032B (zh) 二次电池
CN109792031B (zh) 二次电池
CN109792009B (zh) 二次电池
KR20170022175A (ko) 이차전지
KR20130054310A (ko)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