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24671B - 通风系统、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及集体公寓 - Google Patents

通风系统、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及集体公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24671B
CN108224671B CN201810219630.6A CN201810219630A CN108224671B CN 108224671 B CN108224671 B CN 108224671B CN 201810219630 A CN201810219630 A CN 201810219630A CN 108224671 B CN108224671 B CN 1082246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inlet channel
cabin
air
sound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196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24671A (zh
Inventor
刘庆
孙难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21963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246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24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4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24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46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dwelling or office purposes; General layout, e.g. modular co-ordination or staggered storeys
    • E04H1/12Small buildings or other erections for limited occupation, erected in the open air or arranged in buildings, e.g. kiosks, waiting shelters for bus stops or for filling stations, roofs for railway platforms, watchmen's huts or dressing cubicles
    • E04H1/125Small buildings, arranged in other build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2Sound-absorbing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7Active noise-suppres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风及居住构筑物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通风系统、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及集体公寓,旨在解决如何保证密闭空间内入住人员呼吸的安全性的问题。该通风系统,包括送风设备,以及用于设置在密闭舱上的动力进风通道和自然消音出风通道;所述送风设备与动力进风通道连接;还包括自然消音进风通道,所述自然消音进风通道用于设置在密闭舱上或是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上。通过将自然消音进风通道设置在密闭舱上或是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上,其能够在送风设备突然断电或送风设备失效等情况下与自然消音出风通道进行换气,使得密闭空间内的含氧量满足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中氧含量的规定,有效保证了入住在密闭空间内的人员呼吸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通风系统、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及集体公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风及居住构筑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风系统、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及集体公寓。
背景技术
在有限的旅馆客房内,住宿更多客人、更低房费的努力,过去也是有的;如安置更多的床位,如3床、4床等,还有能提供更多人休息睡眠的大通铺,人口密度很高的日本率先推出了胶囊旅馆,在一个客房内能安放10个甚至更多的胶囊床位,高效利用客房空间;胶囊床位能提供独立的空间,胶囊床位的内部也做得精致和人性化,这些年国内也开始生产胶囊床位供快捷旅馆使用,通过这种解决方案提高了客房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了单个床位的入住费用。
但是,胶囊旅馆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在提高客房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旅客的住宿舒适度,具体来说,就是入住在高密度布局的胶囊床位中的旅客,相互间有不良的干扰,类似于火车硬卧,通风不畅,以及受胶囊结构和布局的制约。
具体问题如下:
1)胶囊舱没有封闭,不能隔绝噪音;
2)入住在高密度布局的胶囊床位中的客人,相互之间易产生干扰,私密性缺失;
3)受胶囊舱结构和布局密度的制约,导致胶囊旅馆通风不畅,其内异味难以消除。
上述问题将导致住在胶囊旅馆内的旅客的入住舒适度较常规的旅馆标准间有大幅的降低,这也是胶囊旅馆方案难以大规模被推广的原因。
若为了防止他人干扰、隔绝噪音,将胶囊舱封闭起来形成密闭空间,则必须要设置相应的空气交换系统,以满足入住旅客的呼吸需求。例如:传统的工业隔音房也有通风需求,其通风方式是“风机+送风管道”,通过管道向隔音房内送风,以满足房内工作人员的呼吸需求。但是,用于工业隔音房的空气交换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工业隔音房一般放置在有较大功率的噪声源附近,可能在厂房内,也可能在户外;由于工业隔音房室内空间较大,储藏的氧气量较多,并且其内的工作人员一般也不处于睡眠状态,所以其空气交换系统没有设置特别的安全措施以应对突发性断电引起的送气中断状况。但是,该空气交换系统对于需要有睡眠功能的密闭空间来说,一旦突然发生停电或送风设备失效等状况,导致通风换气中断,对于密闭空间内的入住人员来说存在缺氧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2)工业隔音房的进气口及排气口一般设置在其顶部,无另外的气温调节处理设备和空气净化设备,仅通过风机将未经温度调节和洁净处理的外界空气直接注入房内,导致隔音房内的温度和室外温度基本一致,且空气质量较差,不能满足民众对呼吸的舒适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风系统,旨在解决如何保证密闭空间内入住人员呼吸的安全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风系统,包括送风设备,以及用于设置在密闭舱上的动力进风通道和自然消音出风通道;所述送风设备与动力进风通道连接;还包括自然消音进风通道,所述自然消音进风通道用于设置在密闭舱上或是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自然消音进风通道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上,与自然消音进风通道相连接处的动力进风通道内的送风朝向与自然消音进风通道的出风口的送风朝向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
进一步的是,所述自然消音出风通道和自然消音进风通道内均设置有消音结构。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送风设备为风管式空调机,所述风管式空调机由中央控制器控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全性较好的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包括隔音舱壳体,还包括隔音舱内胆、隔音层和通风系统;
所述隔音舱内胆设置在隔音舱壳体内,所述隔音层设置在隔音舱壳体与隔音舱内胆之间;
所述通风系统为上述任意一种通风系统;动力进风通道和自然消音出风通道均设置在隔音舱壳体上,并分别与隔音舱内胆连通;自然消音进风通道设置在隔音舱壳体上并与隔音舱内胆连通,或者是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隔音舱壳体包括前罩、后罩及侧罩;
所述前罩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的边沿朝后延伸形成有前罩连接框,所述前罩连接框的后端上设有前罩连接台阶;
所述后罩包括后面板,所述后面板的边沿朝前延伸形成有后罩连接框,所述后罩连接框的前端上设有后罩连接台阶;所述自然消音出风通道和动力进风通道分别上下设置在后面板上,所述自然消音进风通道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上,与自然消音进风通道相连接处的动力进风通道内的送风朝向与自然消音进风通道的出风口的送风朝向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
所述侧罩为前、后两端开口的筒形布局结构,所述前罩的前罩连接台阶嵌入设置在侧罩的前端开口上并通过连接件与侧罩连接,所述后罩的后罩连接台阶嵌入设置在侧罩的后端开口上并通过连接件与侧罩连接,且前罩连接台阶与侧罩之间及后罩连接台阶与侧罩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或密封胶。
进一步的是,所述前罩的前面板上设有门开口和窗开口,所述隔音舱内胆上设有与门开口相对应的内胆开口及与窗开口相对应的内胆窗口;
所述门开口上设有台阶门框,所述台阶门框上可转动地设置有隔音门,台阶门框的前侧面上沿台阶门框框口的周向设置有密封条;
所述窗开口上设有隔音玻璃。
进一步的是,所述侧罩包括至少三块侧面板,各侧面板的侧边依次相连在一起围成筒形布局结构的侧罩,且相邻的两块侧面板彼此连接的部位处设置有密封垫或密封胶。
进一步的是,所述隔音舱内胆是由至少四块盖板围成的多面体封闭结构;任意相邻的两块盖板彼此连接处,其中一块盖板朝外延伸形成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与相邻盖板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角板,所述角板的其中一个连接面通过连接件与延伸段连接,角板的另一个连接面与相邻盖板的外表面粘接或焊接在一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体公寓,包括居住房间,还包括隔音舱和新风机;
所述隔音舱为上述任意一种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所述居住房间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隔音舱;
送风设备包括室内机及与室内机相连的室外机,所述室内机设置在居住房间内,各隔音舱上的动力进风通道的进风口分别与室内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室内机的进风口与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新风机的进风口上设置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的进风口及室外机均设置在居住房间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提供的通风系统包括有自然消音进风通道,通过将自然消音进风通道设置在密闭舱上或是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上,其能够在送风设备突然断电或送风设备失效等情况下与自然消音出风通道进行换气,使得密闭空间内的含氧量满足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中氧含量的规定,有效保证了入住在密闭空间内的人员呼吸的安全性。
(2)、通过在自然消音出风通道和自然消音进风通道内分别设置消音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外界噪声通过通风传入密闭舱内。
(3)、选用风管式空调机作为送风设备,其能够为一个或多个动力进风通道送风,低成本的实现一个或多个密封空间的通风换气和温度调节,使得入住人员感觉更加舒适,且更健康;运用在居住房间时,无需设置额外的空调设备,节约成本,实用性更好。
(4)、本发明所提供的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在保证舱内入住人员呼吸安全性的同时,通过在隔音舱壳体内设置隔音舱内胆,使得隔音舱内胆与隔音舱壳体之间形成中空形态,隔断了低频噪音传递的固体介质,提高了隔音舱的总体隔音效果;同时,在隔音舱壳体与隔音舱内胆之间设置隔音层进一步隔音,两相结合能够有效隔绝外界噪音,避免他人干扰,保证入住人员的私密性,有利于提高入住人员休息和睡眠的质量。
(5)、主要由前罩、后罩及筒形布局的侧罩构成的隔音舱壳体,结构模块化且强度高,可安装在单层、双层等床架上,拆装方便,使用灵活;同时,前罩连接台阶与侧罩之间及后罩连接台阶与侧罩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或密封胶,能够有效保证隔音舱壳体的密封隔音性能,无需再安装额外的隔音设施。
(6)、主要由至少四块盖板围成的多面体封闭结构的隔音舱内胆,结构模块化且强度高,易于生产制造及装配拆卸;通过在延伸段与相邻盖板的外表面之间设置角板,进一步提高隔音舱内胆的结构强度,有效减少隔音舱内胆各阴角边的缝隙,还可减少连接、紧固的连接件的数量,有利于降低成本,改善装配工艺。
(7)、本发明所提供的集体公寓通过一个送风设备对居住房间内的多个隔音舱进行通风换气和温度调节,不仅可以提高入住人员的舒适感,而且能够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同时,通过设置新风机对送风设备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能够有效消除异味、PM2.5等,使得住宿品质得以保证、甚至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通风系统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中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的侧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中隔音舱内胆的正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集体公寓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动力进风通道101、自然消音出风通道102、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送风设备110、室内机111、室外机112、中央控制器120、隔音舱壳体200、前罩210、门开口211、台阶门框212、窗开口213、后罩220、侧罩230、侧面板231、隔音舱内胆300、角板310、隔音层400、连接件500、密封垫600、隔音门700、密封条710、隔音玻璃800、新风机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通风系统,包括送风设备110,以及用于设置在密闭舱上的动力进风通道101和自然消音出风通道102;所述送风设备110与动力进风通道101连接;还包括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所述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用于设置在密闭舱上或是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101上。
其中,送风设备110用于向动力进风通道101提供动力风,其可以为多种,例如:供单人或双人使用时,可以选择室内空调机、风机或风扇作为送风设备110;又例如:供多个独立密闭舱使用时,可以选择一拖多的风管空调机作为送风设备110,以降低使用成本。动力进风通道101和自然消音出风通道102一般设置在隔音房、隔音舱或封闭的胶囊舱等密闭舱上,可以是直线形通道,也可以是弯形通道或异形通道;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主要用于密闭舱内的自然进风,其可以设置在密闭舱上将室内空间与外界连通,也可以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101形成三通结构的进风通道,该进风通道包括一个动力进风口、一个自然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当然动力进风通道101上还可以集成多个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用以自然进风。
该通风系统主要用于对密闭的居住构筑物进行通风换气,其包括以下两种换气模式:舒适换气模式和安全换气模式;舒适换气模式是动力进风通道101和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同时送风的叠加换气,该换气模式下由送风设备110作为风源向动力进风通道101供气,同时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也在供气,动力进风通道101的送风量大于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的送风量;安全换气模式是在送风设备110突然断电或送风设备110失效等情况下,由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与自然消音出风通道102进行换气,在该换气模式下能够保证密闭舱内的含氧量满足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中氧含量的规定,保障入住人员的生命安全。
安全换气模式下进行自然消音换气,使得密闭舱内和舱外空气能够自然交换,换气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1)温差对流,即密闭舱内、外温度差导致的空气对流;2)自然扩散,即密闭舱内、外氧气浓度差导致的空气扩散。安全换气模式下,换气量是以温差对流为主,自然扩散为辅;正常人体的发热功率是80~150w,人体的发热量一部分由舱内外对流换气导出,另一部分由密闭舱的舱壁传导至舱外,温差越大空气对流交换也越快。安全换气模式相对于舒适换气模式的换气特点是:1)换气量较小;2)不会出现任何机械故障导致通道堵塞,安全可靠。
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的尺寸一般根据密闭舱内的空间大小而定,其在进行结构尺寸设计时,需要满足安全换气模式下密闭舱内的氧气量能够满足人体所需的基本供氧量,从而保证入住人员呼吸的安全性。其相关设计依据如下:
大气中的氧含量为21%,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规定:呼吸空气中,氧气含量最低值是18%;另外,空气氧含量为18%~19%时,人会感觉到烦闷;考虑到呼吸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密闭舱内的氧含量需要留有余地,在本发明中确定氧含量不小于19%的密闭空间才能够满足人体所需的基本供氧量。
成年人安静时的需氧量是大约250ml/min,典型的供单人入住的密闭舱的内部空间尺寸一般是:长200cm×宽120cm×高110cm,除去人占用的空间,其容积大约是2.4m3;由此可计算出,密闭舱如果停止动力换气,即在送风设备110断电或失效等情况下,上述尺寸的密闭舱内氧含量由21%降低至19%,需耗时约:(21%-19%)×2.4(m3)×106÷250(ml/min)=192min,即1.5小时后密闭内含氧量降低至20%左右,3小时后密闭内含氧量降低至19%左右,192min之后呆在该密闭舱内的人会感觉到烦闷。
密闭舱有一定的保温能力,送风设备110一旦停止向舱内送气,舱内气温会逐渐升高,形成舱内、外温差,舱内温度高于舱外温度,舱内热空气通过隔音舱上方的自然消音出风通道102将热空气排出,冷空气从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补充进入舱内;通常将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设置在自然消音出风通道102的下侧,易于形成烟囱效应。经试验验证,舱内尺寸为长200cm×宽120cm×高110cm的隔音舱在室温19℃时,舱内实验者为一处于非睡眠状态的成年男子,送风设备110停止向舱内送风,同时封闭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1.5小时后,舱内温度上升至24℃,3小时后上升至25.5℃,该男子开始感觉烦闷,舱内含氧量和以上理论计算基本相符,这时打开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0.5小时后,温度降至23℃,该男子的呼吸感觉良好,再过1小时后,舱内温度和男子呼吸舒适感无大的改变。
试验表明:一旦送风设备110停止向舱内送风,舱内含氧量逐步下降、温度升高,通过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自然消音换气,换气量随即加大,保证了舱内含氧量保持在20%左右,足以保证舱内入住人员安全呼吸。人在舱内的耗氧量和发热量基本成正比,体衰的老年人发热少,温差对流也会少一些,耗氧量低,空气扩散完成的空气交换占比会多一些,总体的呼吸安全性更好。
为了避免外界噪声随通风传入密闭空间内,在自然消音出风通道102和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内均设置有消音结构。消音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设置在通道内壁上的多孔吸声材料或吸音棉等、以及异形通道的消音结构。
优选的,再如图1所示,该通风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器120;所述送风设备110为风管式空调机,所述风管式空调机由中央控制器120控制。风管式空调机具有多个出风口,可以用于对多个动力进风通道101供气。送风设备110优选为高静压风管式空调机,其产生的风压力大、噪音小。
通过中央控制器120可根据季节和舱内温度对风管式空调机进行调控,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控制状态:1)制冷送风状态;2)制热送风状态;3)常温送风状态。在动力进风通道101的出风口上通常还设置有换气量调节阀,入住人员可进一步通过将换气量调节阀调至不同的档位,以对密闭舱内的进气量微调,实现对密闭舱内温度的微调,换气量调节阀的最小档位的进气量也可充分满足舱内供氧量。
作为本发明中通风系统的再一种优选方案,其将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101上,与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相连接处的动力进风通道101内的送风朝向与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的出风口的送风朝向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其中,α表示角度参数,不是附图标记;α为0时,即与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相连接处的动力进风通道101内的送风朝向与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的出风口的送风朝向同相平行。按照上述方式设置的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其自然进风易于与动力进风通道101的动力进风汇流,不会产生对冲,利用保证通风的顺畅性,提升该通风系统的效率;而且,动力进风的速度较快,动力进风通道101内压强较小,因此利于带动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101上的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进风。
结合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包括隔音舱壳体200、隔音舱内胆300和隔音层400,还包括任意一种上述的通风系统;
所述隔音舱内胆300设置在隔音舱壳体200内,所述隔音层400设置在隔音舱壳体200与隔音舱内胆300之间;
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送风设备110、动力进风通道101、自然消音出风通道102和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动力进风通道101和自然消音出风通道102均设置在隔音舱壳体200上,并分别与隔音舱内胆300连通;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设置在隔音舱壳体200上并与隔音舱内胆300连通,或者是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101上;所述送风设备110的出风口与动力进风通道101的进风口连接。
其中,隔音舱壳体200作为该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的重要部件之一,主要起防护和隔音作用,其往往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安全性,优选采用阻燃性非金属材料制作隔音舱壳体200的组件,例如:玻璃钢。隔音舱内胆300优选采用阻燃性ABS等工程塑料板材制作,其设置在隔音舱壳体200内与隔音舱壳体200之间保持一定间隙,以形成中空形态,隔断噪音传递的固体介质,提高隔音舱的总体隔音效果;安装隔音舱内胆300时,仅使隔音舱壳体200通过连接件500与隔音舱内胆300的外壁相连进行固定,能够保证隔音舱内胆300的内部没有装配痕迹,提升舱内的美感和舒适感。隔音层400由隔音材料制成,优选采用隔音毡进行制作;其一般粘贴设置用以进一步隔音,通常可根据隔音需求在隔音舱壳体200的内表面上或是在隔音舱内胆300的外表面上设置一层或多层隔音层400,或是在隔音舱壳体200的内表面上和隔音舱内胆300的外表面上同时设置至少一层隔音层400。通常将自然消音出风通道102和动力进风通道101分别上下设置,这样更符合空气流动原理,利于保证良好的通风换气效果。
为了使隔音舱壳体200形成模块化结构,方便隔音舱与隔音舱旅馆的其它附属设施配套安装,以及现场的装配拆卸,结合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将隔音舱壳体200设置为如下结构,即隔音舱壳体200包括前罩210、后罩220及侧罩230;
所述前罩210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的边沿朝后延伸形成有前罩连接框,所述前罩连接框的后端上设有前罩连接台阶;
所述后罩220包括后面板,所述后面板的边沿朝前延伸形成有后罩连接框,所述后罩连接框的前端上设有后罩连接台阶;所述自然消音出风通道102和动力进风通道101分别上下设置在后面板上,所述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101上,与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相连接处的动力进风通道101内的送风朝向与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的出风口的送风朝向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
所述侧罩230为前、后两端开口的筒形布局结构,所述前罩210的前罩连接台阶嵌入设置在侧罩230的前端开口上并通过连接件500与侧罩230连接,所述后罩220的后罩连接台阶嵌入设置在侧罩230的后端开口上并通过连接件500与侧罩230连接,且前罩连接台阶与侧罩230之间及后罩连接台阶与侧罩230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600或密封胶。
一般,前罩210和后罩220为采用模具制作的基础件,而侧罩230为多块侧面板231连接围成的连接件;前罩210和后罩220分别通过前罩连接台阶和后罩连接台阶与侧罩230嵌入连接,仅在侧罩230上开设连接件500安装用沉孔,一方面能够减小连接缝隙,提高连接紧密性,保证隔音舱的外观效果,另一方面框形连接部位可以提高隔音舱壳体200的强度;此外,上述的隔音舱壳体200为模块化结构,利于生产制造及安装拆卸。在前罩连接台阶与侧罩230之间及后罩连接台阶与侧罩230之间均设置密封垫600或密封胶,能够有效保证隔音舱壳体200的隔音性能;密封垫600通常采用橡胶等材料制作。
具体的,再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前罩210的前面板上设有门开口211和窗开口213,所述隔音舱内胆300上设有与门开口211相对应的内胆开口及与窗开口213相对应的内胆窗口;
所述门开口211上设有台阶门框212,所述台阶门框212上可转动地设置有隔音门700,台阶门框212的前侧面上沿台阶门框212框口的周向设置有密封条710;
所述窗开口213上设有隔音玻璃800。
门开口211通常为矩形开口,在门开口211与内胆开口之间一般设置有过渡框架进行衔接;台阶门框212一般包括第一框形侧面、设置在第一框形侧面后端的框形台阶面以及设置在框形台阶面后侧面上的第二框形侧面,框形台阶面的前侧面即为台阶门框212的前侧面;隔音门700通常采用轻质复合多层材料制作,以保证其隔音性能,优选采用铝塑板制作;隔音门700可以通过转轴、合页等可转动地设置在台阶门框212上,在隔音门700上一般还设置有用以开启或关闭其的门把手。密封条710为闭环形结构,隔音门700关闭时压紧在密封条710上,保证隔音门700在关闭时无缝隙,以确保隔音舱壳体200的隔音效果。
窗开口213能够方便入住人员向外观察及室内采光,隔音玻璃700优选采用多层复合夹层玻璃,其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一般隔音玻璃700不可开启,被压紧固定在窗开口113上与内胆窗口之间。优选的,所述窗开口213为两个,两个窗开口213对称设置在门开口211的左右两侧。
为了方便侧罩230的生产制造,将其设置为如下结构,即侧罩230包括至少三块侧面板231,各侧面板231的侧边依次相连在一起围成筒形布局结构的侧罩230,且相邻的两块侧面板231彼此连接的部位处设置有密封垫600或密封胶。侧罩230主要起连接和封盖作用,侧面板231通常采用标准板材制作,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侧面板231尺寸制造隔音舱。连接部位处设置密封垫600或密封胶是为了保证隔音舱壳体200的隔音效果。
优选的,结合图3和图5所示,侧罩230为主要由四块侧面板231围成的矩形筒结构。该结构的侧罩230与前罩210和后罩220装配后所构成的隔音舱壳体200为六面一体化封闭结构,整体结构强度较高,拆装更为方便,可灵活安装在单层、双层等床架上。而且,通过改变侧面板231宽度,无需对前罩210和后罩220作任何改变,即可改变隔音舱的宽度,以满足单人或双人的入住需求,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利于产品的系列化。
为了使隔音舱内胆300形成模块化结构,以方便隔音舱内胆300的生产制造及安装拆卸,并利于保证其隔音性能,结合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隔音舱内胆300是由至少四块盖板围成的多面体封闭结构;任意相邻的两块盖板彼此连接处,其中一块盖板朝外延伸形成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与相邻盖板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角板310,所述角板310的其中一个连接面通过连接件500与延伸段连接,角板310的另一个连接面与相邻盖板的外表面粘接或焊接在一起。通过在延伸段与相邻盖板的外表面之间设置角板310进行连接,一方面能够提高隔音舱内胆300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减少隔音舱内胆300各阴角边的缝隙,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盖板周边的刚性,增大连接件500之间的间距,减少连接、紧固用的连接件500的数量,有利于降低成本,改善装配工艺。
在上述基础上,为了使隔音舱内胆300形成六面一体化封闭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简化装配工艺,如图7所示,所述隔音舱内胆300呈长方体形,其包括内胆前盖板、内胆后盖板、内胆上盖板、内胆下盖板、内胆左侧盖板和内胆右侧盖板;
所述内胆上盖板、内胆下盖板、内胆左侧盖板和内胆右侧盖板各自的前端朝外延伸超出内胆前盖板形成延伸段,所述内胆上盖板、内胆下盖板、内胆左侧盖板和内胆右侧盖板各自的后端朝外延伸超出内胆后盖板形成延伸段,所述内胆上盖板和内胆下盖板各自的左端朝外延伸超出内胆左侧盖板形成延伸段,所述内胆上盖板和内胆下盖板各自的右端朝外延伸超出内胆右侧盖板形成延伸段。
以上结构的隔音舱内胆300装配过程中,先采用预制粘接件分别在内胆前盖板和内胆后盖板外表面的四条边沿处粘接上角板310,并通过预制粘接件分别在内胆左侧盖板和内胆右侧盖板各自外表面的上下边沿处粘接上角板310,各角板310为进行粘接的连接面上设有连接孔,最后在通过连接件500穿过连接孔与相邻的盖板的延伸段进行连接固定,这样就能使隔音舱内胆300的装配在外侧实现,使隔音舱内胆300内侧没有装配痕迹。
为了进一步改善隔音舱的室内声学环境,通常还在隔音舱内胆300的内顶面上设置至少一层吸音棉进行降噪。
如图8所示,集体公寓,包括居住房间、隔音舱和新风机900;
所述隔音舱为任意一种上述的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所述居住房间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隔音舱;
送风设备110包括室内机111及与室内机111相连的室外机112,所述室内机111设置在居住房间内,各隔音舱上的动力进风通道101的进风口分别与室内机111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室内机111的进风口与新风机900的出风口连接,所述新风机900的进风口上设置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的进风口及室外机112均设置在居住房间外。
该集体公寓通过送风设备110对居住房间内的多个隔音舱进行通风换气和温度调节,不仅可以提供入住人员的舒适感,而且能够有效降低使用成本,产品更具竞争力;同时,通过设置新风机900对送风设备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能够有效消除异味、PM2.5等,使得住宿品质得以保证、甚至更高。
本发明所提供的集体公寓不仅能够保证隔音舱内隔音达25~30dB,而且确保了隔音舱内在任何情况下的舱内含氧量大于19%,既安全又舒适,符合新应用领域的需求;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居住场合,特别适用于快捷旅馆、学生公寓、嘈杂居住环境等等。

Claims (9)

1.集体公寓,包括居住房间,居住房间内设置至少两个隔音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音舱和新风机(900),隔音舱包括隔音舱壳体(200)、隔音舱内胆(300)、隔音层(400)和通风系统,隔音舱内胆(300)设置在隔音舱壳体(200)内,隔音层(400)设置在隔音舱壳体(200)与隔音舱内胆(300)之间;
通风系统包括送风设备(110)、设置在隔音舱上的动力进风通道(101)和自然消音出风通道(102),送风设备(110)与动力进风通道(101)连接,动力进风通道(101)的出风口设置有换气量调节阀;通风系统还包括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设置在隔音舱上或者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101)上;送风设备(110)包括室内机(111)以及与室内机(111)相连的室外机(112),室内机(111)设置在居住房间内,各隔音舱上的动力进风通道(101)的进风口分别与室内机(111)的出风口连接,室内机(111)的进风口与新风机(900)的出风口连接,新风机(900)的进风口上设置有进风管道,进风管道的进风口及室外机(112)均设置在居住房间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体公寓,其特征在于: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101)上,动力进风通道(101)在与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连接处的送风朝向与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的出风口的送风朝向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体公寓,其特征在于:自然消音出风通道(102)和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内均设置有消音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体公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央控制器(120),送风设备(110)为风管式空调机,风管式空调机由中央控制器(120)控制。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集体公寓,其特征在于:动力进风通道(101)和自然消音出风通道(102)均设置在隔音舱壳体(200)上,并分别与隔音舱内胆(300)连通;自然消音进风通道(103)设置在隔音舱壳体(200)上并与隔音舱内胆(300)连通,或者集成在动力进风通道(101)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体公寓,其特征在于:隔音舱壳体(200)包括前罩(210)、后罩(220)及侧罩(230);
前罩(210)包括前面板,前面板的边沿朝后延伸形成前罩连接框,前罩连接框的后端设有前罩连接台阶;
后罩(220)包括后面板,后面板的边沿朝前延伸形成有后罩连接框,后罩连接框的前端设有后罩连接台阶;自然消音出风通道(102)和动力进风通道(101)分别上下设置在后面板上;
侧罩(230)为前、后两端开口的筒形布局结构,前罩(210)的前罩连接台阶嵌入设置在侧罩(230)的前端开口上并通过连接件(500)与侧罩(230)连接,后罩(220)的后罩连接台阶嵌入设置在侧罩(230)的后端开口上并通过连接件(500)与侧罩(230)连接,且前罩连接台阶与侧罩(230)之间及后罩连接台阶与侧罩(230)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600)或密封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体公寓,其特征在于:前罩(210)的前面板上设有门开口(211)和窗开口(213),隔音舱内胆(300)上设有与门开口(211)相对应的内胆开口及与窗开口(213)相对应的内胆窗口;
门开口(211)上设有台阶门框(212),台阶门框(212)上可转动地设置有隔音门(700),台阶门框(212)的前侧面上沿台阶门框(212)框口的周向设置有密封条(710);
窗开口(213)上设有隔音玻璃(800)。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体公寓,其特征在于:侧罩(230)包括至少三块侧面板(231),各侧面板(231)的侧边依次相连在一起围成筒形布局结构的侧罩(230),且相邻的两块侧面板(231)彼此连接的部位处设置有密封垫(600)或密封胶。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体公寓,其特征在于:隔音舱内胆(300)是由至少四块盖板围成的多面体封闭结构;任意相邻的两块盖板彼此连接处,其中一块盖板朝外延伸形成有延伸段,延伸段与相邻盖板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角板(310),角板(310)的其中一个连接面通过连接件(500)与延伸段连接,角板(310)的另一个连接面与相邻盖板的外表面粘接或焊接在一起。
CN201810219630.6A 2018-03-16 2018-03-16 通风系统、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及集体公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24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9630.6A CN108224671B (zh) 2018-03-16 2018-03-16 通风系统、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及集体公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9630.6A CN108224671B (zh) 2018-03-16 2018-03-16 通风系统、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及集体公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4671A CN108224671A (zh) 2018-06-29
CN108224671B true CN108224671B (zh) 2023-12-19

Family

ID=62658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1963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24671B (zh) 2018-03-16 2018-03-16 通风系统、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及集体公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246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1328B (zh) * 2021-09-27 2022-11-01 哈尔滨交研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智能收费亭的温度智能化控制系统
CN114451683A (zh) * 2022-02-10 2022-05-10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有送风装置的衣柜及使用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23106A5 (en) * 1977-09-05 1981-05-15 Diehl H & Co Ag Sound-insulating window
CN2906414Y (zh) * 2005-10-12 2007-05-30 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房间智能除尘除菌隔音呼吸换气装置
CN1979031A (zh) * 2005-12-02 2007-06-13 林江峰 空气交换机
JP2008038497A (ja) * 2006-08-08 2008-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換気システム
KR100838203B1 (ko) * 2008-02-18 2008-06-13 조덕현 밀폐공간의 차음 및 환기장치
CN201322407Y (zh) * 2008-06-13 2009-10-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正压通风防护系统
JP2010164241A (ja) * 2009-01-15 2010-07-29 Panahome Corp 住宅換気システム
CN202467263U (zh) * 2012-02-21 2012-10-03 郑州郑燃调压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调压站用降噪房
CN106288260A (zh) * 2016-10-09 2017-01-04 重庆大学 一种办公位隔断式空调送风系统
CN106473506A (zh) * 2016-10-26 2017-03-0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宿舍的隔音间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23106A5 (en) * 1977-09-05 1981-05-15 Diehl H & Co Ag Sound-insulating window
CN2906414Y (zh) * 2005-10-12 2007-05-30 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房间智能除尘除菌隔音呼吸换气装置
CN1979031A (zh) * 2005-12-02 2007-06-13 林江峰 空气交换机
JP2008038497A (ja) * 2006-08-08 2008-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換気システム
KR100838203B1 (ko) * 2008-02-18 2008-06-13 조덕현 밀폐공간의 차음 및 환기장치
CN201322407Y (zh) * 2008-06-13 2009-10-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正压通风防护系统
JP2010164241A (ja) * 2009-01-15 2010-07-29 Panahome Corp 住宅換気システム
CN202467263U (zh) * 2012-02-21 2012-10-03 郑州郑燃调压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调压站用降噪房
CN106288260A (zh) * 2016-10-09 2017-01-04 重庆大学 一种办公位隔断式空调送风系统
CN106473506A (zh) * 2016-10-26 2017-03-0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宿舍的隔音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4671A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29063Y (zh) 装配式隔离病房
CN103307696B (zh) 节能型窗台嵌入式空气换气机
CN108224671B (zh) 通风系统、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及集体公寓
CN201095874Y (zh) 一种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的房屋
JP6528018B2 (ja) シールド付き家具等とその適用部屋及び建築構造物
CN101793122A (zh) 可自然通风及调节天然采光的降噪窗
CN202117525U (zh) 自然通风隔声窗
CN207688351U (zh) 一种内部全泡沫结构的热交换空气净化新风机
CN106907798B (zh) 一种临窗空调机位降噪减震结构
CN104047447B (zh) 干冰清洗模具房
CN212130039U (zh) 一种隔音室的降噪通风结构
US12066213B2 (en) Prefabricated wall with ventilation mechanism
CN208269345U (zh) 通风系统、带通风系统的隔音舱及集体公寓
CN1804358A (zh) 多功能夹层玻璃
CN210638251U (zh) 一种中央空调通风管道
CN209121658U (zh) 隔音舱壳体
CN204571741U (zh) 强制通风消音窗
CN210483140U (zh) 一种可拆卸移动隔音室
CN210179834U (zh) 一种低噪声吸顶式房间通风器
CN201637029U (zh) 一种自动降温的房屋
CN202809925U (zh) 一种内呼吸式双层幕墙
CN108915545A (zh) 一种透气隔声内窗以及窗扇组件
CN207702034U (zh) 一种空调通风管道的保温结构
CN217763768U (zh)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铝板吊顶系统
CN206905242U (zh) 一种空调机房的隔音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12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