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22681A - 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和归还的方法及其智能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和归还的方法及其智能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22681A
CN108222681A CN201711485772.9A CN201711485772A CN108222681A CN 108222681 A CN108222681 A CN 108222681A CN 201711485772 A CN201711485772 A CN 201711485772A CN 108222681 A CN108222681 A CN 108222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housing
lock tongue
smart lock
tong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857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22681B (zh
Inventor
秦臻
莫美茵
骆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ebr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ebr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ebr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ebr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857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226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22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2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22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26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47/0012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rotary electro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14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 E05B63/146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locks with two or more bolts, each bolt itself being a tumbl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71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interacting with a central unit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7/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07F17/004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hiring of obj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和归还的方法及其智能锁,其出借方法包括:智能锁上的远程通信模块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由扫描标识受到用户扫描触发生成,基于解锁指令生成第一驱动控制指令;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一驱动控制指令驱动所述两个以上锁舌中的第一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在所述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第二驱动控制指令;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二驱动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并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本发明锁舌采用非连动机构,用户每操作一次,锁舌可迅速反应,并依据使用动作锁具有清晰的停顿指示。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和归还的方法及其智能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和归还的方法及其智能锁。
背景技术
智能锁已广泛应用于共享经济中,智能锁可以是带有指纹密码锁、或者门禁系统、共享单车的L型智能锁等。但不同的智能锁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智能共享雨伞场景目前也有不同的智能锁上市,比如201720060429.9号专利所提供的雨伞租赁设备及其锁具装置,其通过电机驱动螺杆带动锁舌同时实现两个锁具的上锁和解锁状态,整个锁具装置采用两个锁具以互斥的工作状态实现上锁状态和解锁状态,而整个上锁和解锁都是在基于锁具装置上同步联动实现的,导致借还都是同一套锁具来完成,触发锁具中的电机驱动螺杆运动,由此可见,整个驱动控制过程都是同步完成的,没有一个时序过程。在20161112121.3和20161112166.4号专利都公开了一种共享雨伞的租借、归还等,其仅仅是从整个系统原理上介绍了一种方法,但针对智能锁如何实现相应的控制过程,并没有详细进行详细记载并披露,导致整个方法实现过程都是基于用户终端如何实现还借伞的软件处理过程,而不是智能锁如何实现整个锁控过程,而智能锁如何采用智能化的控制过程,需要结合其自身硬件结构,匹配出相应的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来实现,实现远程控制来达到共享经济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及智能锁,基于智能锁实现借还控制,方便用户基于移动终端实现相应操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所述方法基于智能锁实现共享物品出借,所述智能锁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固定有锁舌装置,所述舌锁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锁舌,以及驱动锁舌运动的驱动电机,所述两个以上的锁舌受驱动电机的驱动可凸出于壳体表面进行上锁或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所述智能锁或者承载智能锁的本体设备上设置有扫描标识,所述两个以上锁舌中的连续两个锁舌间相应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所述智能锁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远程通信模块,所述远程通信模块用于与服务器进行远程通信,所述方法包括如下:
智能锁上的远程通信模块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由扫描标识受到用户扫描触发生成,基于解锁指令生成第一驱动控制指令;
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一驱动控制指令驱动所述两个以上锁舌中的第一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
在所述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第二驱动控制指令;
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二驱动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并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
所述解锁指令由扫描标识受到用户扫描触发生成包括:
在用户基于移动终端扫描所述扫码标识后,获取智能锁的身份信息;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智能锁的身份信息服务器基于智能锁的身份信息生成解锁指令
所述在所述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第二驱动控制指令;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二驱动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并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包括:
所述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第一锁舌的上锁指令和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一锁舌的上锁指令驱动所述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基于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或者
所述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第一锁舌的上锁指令,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一锁舌的上锁指令驱动所述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所述智能锁将芯片卡中的物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基于所述物品信息反馈的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所述智能锁解析出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后,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
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二驱动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并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所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离开时,基于离开感应生成第三驱动控制指令;或者基于智能锁所设置的时间阈值生成第三驱动控制指令;
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三驱动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第二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归还的方法,,所述方法基于智能锁实现共享物品归还,所述智能锁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固定有拔轮装置,所述拔轮装置在所述壳体内受拔轮轴心转动带动拔轮在所述壳体内运动,所述拔轮在受运动的过程中可凸出于壳体表面或缩回壳体,所述拔轮装置处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所述智能锁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远程通信模块,所述远程通信模块用于与服务器进行远程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拔轮装置处所设置的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归还指令;将所述归还指令通过远程通信模块发送至服务器。
所述基于拔轮装置处所设置的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归还指令中还包括:
基于拔轮装置处的感应器感应到拔轮转动;
触发拔轮装置处所设置的芯片识别模块进行感应识别。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锁,所述智能锁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固定有锁舌装置,所述舌锁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锁舌,以及驱动锁舌运动的驱动电机,所述两个以上的锁舌受驱动电机的驱动可凸出于壳体表面进行上锁或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所述智能锁或者承载智能锁的本体设备上设置有扫描标识,所述两个以上锁舌中的连续两个锁舌间相应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所述智能锁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远程通信模块,所述远程通信模块用于与服务器进行远程通信;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远程通信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驱动电机信号连接。
所述智能锁还包括拔轮装置,所述拔轮装置固定在所述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所述拔轮装置在所述壳体内受拔轮轴心转动带动拔轮在所述壳体内运动,所述拔轮在受运动的过程中可凸出于壳体表面或缩回壳体,所述拔轮装置处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
所述拔轮装置处还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拔轮装置处所设置的芯片识别模块采用信号连接。
所述远程通信模块为SIM模块;和/或
所述扫描标识为二维码标识;和/或
所述芯片识别模块为RFID识别模块,所述芯片卡为RFID芯片卡。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锁舌采用非连动机构,用户每操作一次,锁舌可迅速反应,并依据使用动作锁具有清晰的停顿指示。采用非关联锁结构,可以限制用户每次只能取出一件共享物品,在每个共享物品上安置唯一的芯片,智能锁上的芯片识别模块能快速识别出共享雨伞所对应的用户。智能锁借还两处有内置感应芯片的感应圈,当感应圈感应到共享物品上唯一的芯片,即刻传输该芯片对应的共享物品信息到云平台。
轻便的锁具结构里,可以针对每一个锁舌设置所对应的驱动电机,保持逻辑清晰的运作。智能锁可以同时具有锁舌装置和拔轮装置,且在拨轮靠处增加了识别感应开关,同时在拨轮处增加了红外线感应,当拨轮滑动导致遮挡红外线时,触发感应开关。当同时满足滑动拨轮及触发开关后,识别器才会开始感应共享物品ID并将数据传输到云端,使得锁具不用隔秒就传输一次数据到云端,极大节省电力和锁具的负荷。用户使用过程可以无需扫码,基于拔轮装置迅速感应用户的归还情况。基于不同端口上的结构设计,用户能简单区分出借还端口。
针对共享产品系列,借出处设置了双锁舌,当用户扫码成功,移动终端会将二维码信息发送给云平台请求解锁,云平台接收到请求解锁后,会向二维码信息所关联着的智能锁发出解锁指令。智能锁内部可以采用两个芯片识别区,两个芯片识别区进行借还动作的区分。每两个锁舌间各有一个芯片识别器。当用户扫描智能锁具关联的二维码,左方顶出的锁舌下降,右方顶出的锁舌保持不变,用户可将雨伞移至中间的芯片识别区,当锁具成功感应雨伞芯片,则左方下降的锁舌升起,右方顶出锁舌不变,此时锁具会向服务器发出解锁请求,在确认用户状态正确后,锁具根据服务器回传的解锁指令,右方顶出锁舌下降,左方顶出锁舌不变,用户可将伞取出右方顶出的锁舌下降,用户可将伞取出。如用户在芯片识别区没有取出共享物品,两个锁舌会进行复位,不会影响下一位用户扫码,和借出共享物品。借还流程设计更智能,逻辑更优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锁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共享雨伞的伞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条形智能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锁出借状态第一示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锁出借状态第二示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现共享物品归还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锁带控制电路硬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锁具,其包括:壳体,以及壳体表面具有一凹槽,在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固定有锁舌装置和拔轮装置,该舌锁装置和拔轮装置分别位于凹槽的两侧,该锁舌装置包括一个以上的锁舌,以及驱动锁舌运动的驱动电机,该一个以上的锁舌受驱动电机的驱动可凸出于壳体表面进行上锁或缩回至壳体表面进行解锁,该拔轮装置在壳体内受拔轮轴心转动带动拔轮在壳体内运动,该拔轮在受运动的过程中可凸出于壳体表面或缩回壳体;该凹槽用于供被锁物品进出,该锁舌装置和拔轮装置用于将被锁锁物品锁在壳体上。
具体的,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锁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锁具的侧面结构示意图,该锁具包括:锁舌装置(11)、壳体(13)、凹槽(12)和拔轮装置(14),锁舌装置(11)和拔轮装置(14)安装在壳体(13)内部,在壳体(13)中部位置具有一凹槽(12),该凹槽(12)可以满足被锁物品借还,比如将共享雨伞的伞柄基于凹槽(12)结构卡扣在壳体(13),经过拔轮装置(14)完成还伞,也可以将锁在锁具上的共享雨伞,推送至凹槽(12)处完成借伞。该凹槽(12)宽度至少要大于一把雨伞的伞柄的宽度。锁舌装置(11)和拔轮装置(14)分开设置在凹槽(12)的两边,基于锁舌装置(11)来完成一个动作,基于拔轮装置(14)来完成另一个动作,比如锁舌装置(11)完成被锁物品的借出,拔轮装置(14)完成被锁物品的归还。整个锁具上的凹槽(12)成对称设计,由正常壳体对称内凹而成,这种方便制造。
整个壳体(13)上的非凹槽(12)的表面设置成锁臂功能,在被锁物品被借出时,需要沿着壳体(13)的锁臂推送至凹槽(12)才能被借出,在被锁物品被归还时,需要将被锁物品从凹槽(12)推送到锁臂上被锁住才能完成归还。
图1和图2所示的锁具相当于一个锁头,可以将被锁物品通过锁头完成被锁物品的上锁和解锁功能,锁具安装在相关的锁臂结构件上,该锁臂结构件上可以锁住多个被锁物品。针对共享雨伞一般是将伞柄设计成半环结构,这种半环结构的伞柄可以通过伞柄上的半环缺口基于凹槽(12)进入到锁具的锁臂完成上锁,或者通过伞柄上的半环缺口基于凹槽(12)脱离锁具的锁臂完成解锁。
图1和图2中所示的锁具的锁臂为弧形或者半圆形结构,当然也不限于这种形状结构,也可以设置成其他锁臂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锁舌装置(11)设置成由上壳体凸出,拔轮装置(14)设置成下壳体凸出。具体产品构造设计时,也可以将锁舌装置(11)设置成下壳体凸出,拔轮装置(14)设置成上壳体凸出。基于锁舌装置(11)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可以完成所对应的借还功能;基于拔轮装置(14)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可以完成所对应的借还功能。
由于拔轮设置是为了控制归还过程,锁舌装置是为了控制出借过程。但实际应用场景模式时,也不限于锁舌装置是控制出借过程,也可以是控制归还过程,也不限于拔轮装置是控制归还过程,也可以是控制出借过程。
图1和图2所示的锁舌装置采用了两个锁舌来控制相应功能过程,而两个锁舌之间的距离是需要满足至少一个被锁物品能够沿着锁具的锁臂通过。为了控制被锁物品进出的数量,一般按照具体数量来设置两个锁舌之间的距离,比如一次只需要进出1个被锁物品,两个锁舌之间的距离可以控制在一个被锁物品能通过而两个被锁物品不能通过的距离设置;如果一次进出要满足2个被锁物品,两个锁舌之间的距离可以控制在至少满足两个被锁物品能通过而三个被锁物品不能通过的距离设置。
具体的,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锁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由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12)可拆卸连接组成的锁体即壳体,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12)组合成一个不容易暴露内部部件的封闭壳体,将一些电子原件器、锁舌装置、拔轮装置等保护在壳体内,不容易遭受损坏。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12)组合安装后,形成了如图1至图2所示的锁臂、凹槽等等结构,满足被锁物品相关借还等功能入口。
在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固定有锁舌装置和拔轮装置,而舌锁装置和拔轮装置分别位于凹槽的两侧,这里的锁舌装置包括了两个锁舌即锁舌(103)和锁舌(115),以及驱动锁舌运动的驱动电机(107),锁舌(103)和锁舌(115)受驱动电机(107)的驱动可凸出于壳体表面或缩回至壳体内。锁舌受驱动电机驱动凸出于壳体表面时可以完成上锁状态,即被锁物品被锁在相应的锁臂上,无法通过锁舌所在的位置,锁舌受驱动电机驱动缩回至壳体时可以完成解锁状态,即被锁物品可以通过锁舌所在的位置。
每个锁舌都设置有所对应的驱动杆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107)由两个驱动电机组成,每个驱动电机驱动一个锁舌,锁舌(103)和驱动杆(104)及驱动电机(107)组成一个活动组织,即驱动电机(107)驱动驱动杆(104)沿着驱动杆压板(106)顶住所对应的锁舌(103)上下运动;锁舌(115)和驱动杆(116)及驱动电机(107)组成一个活动组织,即驱动电机(107)驱动驱动杆(116)沿着驱动杆压板(106)顶住所对应的锁舌(115)上下运动。驱动杆压板(106)上固定有驱动杆和到位开关等,驱动杆压板(106)上的每一个活动组织都涉及有所对应的锁舌、到位开关和驱动杆等。驱动杆受驱动电机驱使沿着驱动杆压板进行水平位移,驱动杆所顶住锁舌的一面为一个斜面,而通过这种斜面关系在驱动杆进行位移过程中可以改变锁舌所凸出壳体的长短,当然不仅仅可以通过斜面关系来改变锁舌所凸出壳体的长短,也可以设置成台阶下降式结构来改变锁舌所凸出壳体的长短。锁舌装置中所涉及的到位开关(107)用来限定驱动杆(104)在驱动杆压板(106)上的位移距离。驱动杆和驱动电机间采用齿轮传动来实现,即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电机上齿轮与驱动杆底部具有配合齿轮带动的传动带,齿轮受驱动电机转动带动基于齿轮传动关系带动传动带运动。
拔轮装置在壳体内受拔轮轴心转动带动拔轮在壳体内运动,包括拔轮(110)、棘爪(109)和拔轮压板(108),拔轮(110)固定在拔轮压板(109)上,棘爪(109)固定在拔轮压板(108)上,整个拔轮装置由拔轮压板(108)固定于锁具的壳体内;该棘爪(109)和拔轮(110)形成一个棘轮,该棘轮使拔轮装置进行单向运动,逆向锁死拔轮装置。拔轮装置通过带有棘爪而形成单向运动可以满足于物品的归还功能,即由壳体上的凹槽结构实现物品借助于这个凹槽所具有的通道借助拔轮装置所具有的单向运动完成物品归还,而锁在与锁具成一体的锁臂上。
具体实施过程中,拔轮装置可以采用等份拔轮来实现,比如六等份拔轮、七等份拔轮等等。
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111),该控制电路板(111)与驱动锁舌运动的驱动电机(107)间信号连接,控制电路板(111)可实现远程交互,以及产生驱动信号至驱动电机(107)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壳体内还设置有蓄电池(114)或者交流电模块,该蓄电池(114)或者交流电模块为整个锁具供电。蓄电池(114)可以设置在驱动电机(107)的下方,当用交流电时,驱动电机和控制电路板由交流电模块直接连接外部交流电直接供电,当用蓄电池供电时,驱动电机和控制电路板可以都是由蓄电池供电。
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在壳体所成型凹槽所对应的平板上设置一个发光二维码(113),该发光二维码(113)可由蓄电池(114)供给电能,也可以由由交流电模块在接入交流电时供给电能。当然也可以在蓄电池供电时不对发光二维码(113)供电,以节约蓄电池(114)的电池能量。
图1至图3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体成型的锁具,该锁具可以满足于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归还功能设置,比如一端设置成借伞操作,一端设置成还伞操作,整个锁具可以采用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共享雨伞的伞架上,这种伞具一般设置有支撑架和固定在支撑架的锁臂,锁臂安装完锁具之后,可以将共享雨伞锁在锁臂上,基于锁具的结构实现雨伞的归还或者租借功能。整个锁臂和锁具可以形成一个闭环平台,具体闭环平台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共享雨伞基于伞柄的结构设计一般卡扣在锁臂上,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共享雨伞伞架结构示意图,包括锁具(42)、锁臂(41)、支架(43)和基座(44),基座(44)可使共享雨伞伞架固定在地面上,支架(43)固定在基座(44)上并支撑住整个锁臂(41),锁具(42)采用可拆卸安装方式固定在锁臂(41)上,整个锁臂采用一个闭环结构,锁臂可以锁住一定数量的共享雨伞,归还共享雨伞时,可以由锁具(42)上的拔轮装置完成归还,租借共享雨伞时可以由锁具(42)上的锁舌装置完成出借。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条形智能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该条形锁具模块包括:锁舌装置(51)、壳体(53)和拔轮装置(54)、壳体(53)表面成型有锁臂(52),锁舌装置(51)和拔轮装置(54)安装在壳体(53)内部,舌锁装置(51)安装在壳体(53)的一端,拔轮装置(54)安装在壳体(53)的另一端,基于锁舌装置(51)来完成一个动作,基于拔轮装置(54)来完成另一个动作,比如锁舌装置(51)完成被锁物品的借出,拔轮装置(54)完成被锁物品的归还,被锁物品未借出前或者归还后是锁在锁臂(52)上,根据不同被锁物品的被锁部位的结构设计成不同锁臂(52)结构。在被锁物品被借出时,需要沿着壳体(53)的沿着锁臂(52)推送至锁舌装置(51)所在的入口才能被借出,在被锁物品被归还时,需要将被锁物品从拔轮装置(54)所在的入口推送到锁臂上被锁住才能完成归还。
图5所示的锁具模块整体既充当锁头也充当锁具,可以将被锁物品通过锁头完成被锁物品的上锁和解锁功能,锁具模块安装在相关的支撑结构件上,该锁具模块上的锁臂本身可以锁住多个被锁物品。针对共享雨伞一般是将伞柄设计成半环结构,这种半环结构的伞柄可以通过伞柄上的半环缺口基于拔轮装置(54)端的入口进入到锁具模块的锁臂完成上锁,或者通过伞柄上的半环缺口基于锁舌装置(51)脱离锁具模块的锁臂完成解锁。
图5所示的锁具的锁臂为弧形或者半圆形结构,当然也不限于这种形状结构,也可以设置成其他锁臂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锁舌装置(51)设置成由上壳体凸出,拔轮装置(54)设置成下壳体凸出。具体产品构造设计时,也可以将锁舌装置(51)设置成下壳体凸出,拔轮装置(54)设置成上壳体凸出。基于锁舌装置(51)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可以完成所对应的借还功能;基于拔轮装置(54)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可以完成所对应的借还功能。
由于拔轮设置是为了控制归还过程,锁舌装置是为了控制出借过程。但实际应用场景模式时,也不限于锁舌装置是控制出借过程,也可以是控制归还过程,也不限于拔轮装置是控制归还过程,也可以是控制出借过程。
图5所示的锁舌装置采用了两个锁舌来控制相应功能过程,而两个锁舌之间的距离是需要满足至少一个被锁物品能够沿着锁具的锁臂通过。为了控制被锁物品进出的数量,一般按照具体数量来设置两个锁舌之间的距离,比如一次只需要进出1个被锁物品,两个锁舌之间的距离可以控制在一个被锁物品能通过而两个被锁物品不能通过的距离设置;如果一次进出要满足2个被锁物品,两个锁舌之间的距离可以控制在至少满足两个被锁物品能通过而三个被锁物品不能通过的距离设置。图5所示的锁舌装置和拔轮装置可见图3所示的爆炸图,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基于图1至图5所示的智能锁结构,这里基于锁舌装置实现的智能锁可以包括:壳体,以及在该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固定有锁舌装置,该舌锁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锁舌,以及驱动锁舌运动的驱动电机,该两个以上的锁舌受驱动电机的驱动可凸出于壳体表面进行上锁或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该智能锁或者承载智能锁的本体设备上设置有扫描标识,该两个以上锁舌中的连续两个锁舌间相应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所述智能锁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远程通信模块,该远程通信模块用于与服务器进行远程通信,通过该智能锁可以实现锁舌装置出借过程如下:智能锁上的远程通信模块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解锁指令,该解锁指令由扫描标识受到用户扫描触发生成,基于解锁指令生成第一驱动控制指令;该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一驱动控制指令驱动该两个以上锁舌中的第一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在该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第二驱动控制指令;该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二驱动控制指令驱动该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并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
具体的,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流程图,结合智能锁中锁舌装置完成以下具体步骤:
具体实施过程中,智能锁具有壳体,以及在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固定有锁舌装置,该舌锁装置包括两个锁舌,以及驱动两个锁舌运动的驱动电机,这两个锁舌受驱动电机的驱动可凸出于壳体表面进行上锁或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该智能锁或者承载智能锁的本体设备上设置有扫描标识,扫描标识可以是二维码或者其他可供扫描的标识,这些扫描标识关联着智能锁或者共享物品出借端的身份识别码,这两个锁舌间相应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这里的芯片识别模块可以是RFID识别芯片,共享物品通过RFID标签标记,比如共享雨伞的伞柄上附着着RFID标签,基于智能锁识别出RFID标签能获取到伞炳上所对应的雨伞ID,以便用户辨认所出借的雨伞,而一个雨伞ID只对应唯一的一个内置RFID芯片,而RFID标签中存储有所对应共享物品的RFID信息,该智能锁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远程通信模块,该远程通信模块用于与服务器进行远程通信,控制电路板受控于云平台发送的的解锁信息来完成相应的解锁控制,比如产生驱动控制信号触发驱动电机工作,驱动电机驱动锁舌完成上锁或解锁动作,该锁舌装置结构关系具体可参阅图1至图5所示结构。
S601、用户基于移动终端扫描智能锁相关的扫描标识;
比如用户为共享雨伞AAP平台的注册用户,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APP或者扫描模块来扫描该扫描标识,即扫描智能锁所对应的二维码,这些二维码可以如图2中所示设置在智能锁上,也可以设置在如图4所示的伞架上,方便用户进行扫描。
S602、服务器生成解锁指令,并下发至智能锁;
这里的解锁指令由扫描标识受到用户扫描触发生成,比如可以在用户基于移动终端扫描所述扫码标识后,获取智能锁的身份信息;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智能锁的身份信息,服务器基于智能锁的身份信息生成解锁指令。
服务器可以是云平台或者云端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认证,在完成身份识别认证之后才对智能锁下发解锁指令,对于未注册用户或者不合法用户一般需要提醒用户进行注册或者用户非法,不下发解锁指令到智能锁完成解锁过程。
S603、智能锁上的远程通信模块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解锁指令,基于解锁智能生成第一驱动控制指令;
这里的远程通信模块为一个SIM模块,SIM模块中基于SIM卡来完成对外的信息交互,SIM(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卡也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智能卡。
智能锁上的控制电路板可以将远程通信模块所受到的解锁指令解析出来,生成一个驱动控制指令,该驱动控制指令可以使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工作。
S604、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一驱动控制指令驱动第一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一次只需要控制一个锁舌运动,即用户扫描完成之后,即驱动电机控制第一个锁舌缩回至壳体表面,使共享物品能够通过,比如共享雨伞的伞柄在第一个锁舌缩回壳体后,用户可以将伞柄推送至第一个锁舌和第二个锁舌之间,但此时第二锁舌还处于上锁状态,具体状态图可以如图7所示,智能锁中的第一锁舌(701)缩回至壳体内完成解锁状态,智能锁中的第二锁舌(702)还处于上锁状态。
S605、在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第二驱动控制指令;
在共享物品被推送至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之间时,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非关联锁结构,需要采用感应识别触发第二锁舌运动,对于共享经济一般来说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一般控制一件物品的借出,比如共享雨伞也会限制用户借出的数量,即限制用户每次只能取出一把伞,每把伞的伞柄里安置唯一的RFID芯片,锁具识别元件能一秒识别出出借伞所对应用户,即智能锁可以读取到RFID标签中的信息,从而进行物品识别过程。智能锁上的两个锁舌之间设置有感应RFID芯片的感应圈即芯片识别模块,当感应圈感应到RFID芯片,即刻传输该芯片对应的物品信息到服务器,从而可以将出借物品信息与用户信息关联起来。
在整个信息处理完成之后,智能锁会产生第二驱动控制指令,从而使驱动电机驱动锁舌运动。S606、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二驱动控制指令驱动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并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
为了控制整个共享物品的借出数量,一般基于锁舌间距来控制借出数量,一般是一次一件物品。比如感应到共享雨伞上的RFID信息之后,触发驱动电机驱动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表面,具体状态图可以如图8所示,智能锁中的第一锁舌(801)凸出于壳体上完成上锁状态,智能锁中的第二锁舌(802)缩回至壳体内完成解锁状态。
具体实施过程中,智能锁所在的部位感应芯片后智能锁可以直接对第一锁舌上锁,然后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状态正确的情况下,服务器下发解锁指令对第二锁舌解锁,如服务器拒绝开启第二道锁,则会有语音提示“设备升级中”。因此这里的第二驱动控制指令中的第一锁舌上锁过程可以是感应芯片感应到芯片后,由智能锁直接触发对第一锁舌上锁过程,而第二锁舌的解锁过程可以是感应芯片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信息之后,将芯片信息上传至服务器请求针对第二锁舌进行解锁,由服务器根据芯片信息下发针对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智能锁收到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后,再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表面。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第二驱动控制指令;该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二驱动控制指令驱动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并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1)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第一锁舌的上锁指令和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该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一锁舌的上锁指令驱动所述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基于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2)也可以在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第一锁舌的上锁指令,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一锁舌的上锁指令驱动所述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智能锁将芯片卡中的物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基于物品信息反馈的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该智能锁解析出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后,该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
需要说明的是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都需要把芯片卡中所存储的物品信息上传至服务器,这样子服务器可以基于APP端的用户信息和物品信息建立起所对应的关联关系,即哪个用户借出了哪个共享物品。
需要说明的是,经过步骤S601至步骤S606过程,这里即可实现了共享物品的借出过程。比如基于借伞处设置了双锁舌,当用户扫码成功,锁具会向云平台请求解锁,云平台接收到扫码用户的信息后,会发出解锁指令。每两个锁舌间各有一个芯片识别器,当用户扫描智能锁上借伞二维码,左方顶出的锁舌下降,右方顶出的锁舌保持不变,用户可将雨伞移至中间的芯片识别区,当锁具成功感应雨伞芯片,则左方下降的锁舌升起,右方顶出的锁舌下降,用户可将伞取出。
S607、生成第三驱动控制指令;
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离开时,基于离开感应生成第三驱动控制指令;或者基于智能锁所设置的时间阈值生成第三驱动控制指令。
可以考虑到用户行为情况,比如用户很快速的将物品借出离开,那么芯片识别模块可以感应到共享物品离开,从而生成第三驱动控制之前,促使驱动电机完成对第二锁舌的上锁过程。而存在例外情况就是共享物品上时间滞留在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间,对此设置了一个取走时间,比如一分钟或者二分钟等等不取走情况下,主动将共享物品锁在智能锁中。比如设置为20秒内不取走,则锁舌复位,没有取伞的用户不生成订单,同时不影响下一位用户借伞。
S608、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三驱动控制指令驱动第二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
如用户在芯片识别区没有取出雨伞,两个锁舌会进行复位,下一位用户扫码,可借出雨伞。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雨伞的把手经过了特殊设计,伞架的轨道和锁具的设计结构刚好与雨伞的C型把手刚好吻合。普通的雨伞无法推入共享雨伞伞架。
除了具有借出功能,还涉及到相应的归还功能,从而实现共享物品归还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智能锁实现共享物品归还,该智能锁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固定有拔轮装置,该拔轮装置在所述壳体内受拔轮轴心转动带动拔轮在壳体内运动,拔轮在受运动的过程中可凸出于壳体表面或缩回壳体,该拔轮装置处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该智能锁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远程通信模块,该远程通信模块用于与服务器进行远程通信,该方法包括:基于拔轮装置处所设置的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归还指令;将归还指令通过远程通信模块发送至服务器。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共享物品归还的方法流程图,结合智能锁中拔轮装置完成以下具体步骤:
具体实施过程中,智能锁具有壳体,以及在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固定有拔轮装置,该拔轮装置在壳体内受拔轮轴心转动带动拔轮在壳体内运动,该拔轮在受运动的过程中可凸出于壳体表面或缩回壳体,该拔轮装置处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该智能锁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远程通信模块,该远程通信模块用于与服务器进行远程通信,该拔轮装置结构关系具体可参阅图1至图5所示结构。
S901、基于拔轮装置处的感应器感应到拔轮转动;
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在拔轮装置上设置相应的传感器或者感应器来检测拔轮是否转动,如果有转动需要唤醒或者触发芯片识别模块进行感应识别。S902、触发拔轮装置处所设置的芯片识别模块进行感应识别;
S903、基于拔轮装置处所设置的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归还指令;
S904、将归还指令通过远程通信模块发送至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拨轮处增加了红外线感应,当拨轮滑动导致遮挡红外线时,触发感应开关。当同时满足滑动拨轮及触发开关后,识别器才会开始感应雨伞ID并将数据传输到云端,使得锁具不用隔秒就传输一次数据到云端,极大节省电力和锁具的负荷。用户使用过程可以无需扫码、一步还伞,锁具迅速感应用户的借伞ID,语音提示还伞成功。本发明实施中的远程通信模块可以为SIM模块;该扫描标识可以是二维码标识;该芯片识别模块为RFID识别模块,该芯片卡为RFID芯片卡。
比如在共享雨伞伞架上设置了红外线开关,当拔轮转动,触发红外线开关,则还伞处的感应区开始工作,每个工作区间约20秒,如用户第一次还伞没有收到归还短信或者语音提示,可在20秒内重新将伞移回感应区感应,此设置解决了用户因还伞过快、信号不稳定等因素导致的第一次还伞失败。如果用户第一次还伞成功,则感应区停止工作,直至下一位用户拨动拔轮
这里的归还指令一般包括归还物品的物品信息,通过远程通信模块发送至服务器之后,服务器会基于归还指令解析出所对应的物品信息,然后在系统端更新用户状态和物品状态,即一个共享物品归还以后,用户端可以基于APP看到之前归还的物品已经处于归还,未处于租借状态;系统端将共享物品登记在相应的负载物体上,实现相关物品信息登记管理等。
针对以上所示的智能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锁带有控制电路硬件原理图,即智能锁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固定有锁舌装置,舌锁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锁舌,以及驱动锁舌运动的驱动电机,两个以上的锁舌受驱动电机的驱动可凸出于壳体表面进行上锁或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所述智能锁或者承载智能锁的本体设备上设置有扫描标识,该两个以上锁舌中的连续两个锁舌间相应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该智能锁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远程通信模块,该远程通信模块用于与服务器进行远程通信;其中:该控制电路板与该远程通信模块信号连接;该控制电路板与所述驱动电机信号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智能锁还包括拔轮装置,该拔轮装置固定在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该拔轮装置在所述壳体内受拔轮轴心转动带动拔轮在所述壳体内运动,该拔轮在受运动的过程中可凸出于壳体表面或缩回壳体,该拔轮装置处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
该拔轮装置处还设置有感应器,该感应器与拔轮装置处所设置的芯片识别模块采用信号连接。
具体的,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锁带控制电路硬件原理图,其省去了具体结构关系,该智能锁包括:第一锁舌、第二锁舌、驱动电机、控制电路板、锁舌处的芯片识别模块、远程通信模块、拔轮处的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器和拔轮等等,其整个智能锁具有的控制过程可以详细参阅图6至图9所示的内容,其智能锁所具有的结构关系可详细参阅图1至图5所示的内容,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涉及的智能锁包括:壳体,以及在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固定有锁舌装置,该舌锁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锁舌,以及驱动锁舌运动的驱动电机,该两个以上的锁舌受驱动电机的驱动可凸出于壳体表面进行上锁或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该智能锁或者承载智能锁的本体设备上设置有扫描标识,该两个以上锁舌中的连续两个锁舌间相应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该智能锁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远程通信模块,该远程通信模块用于与服务器进行远程通信;其中:该控制电路板与远程通信模块信号连接;控制电路板与驱动电机信号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智能锁还包括拔轮装置,所述拔轮装置固定在所述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该拔轮装置在所述壳体内受拔轮轴心转动带动拔轮在该述壳体内运动,该拔轮在受运动的过程中可凸出于壳体表面或缩回壳体,该拔轮装置处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在拔轮装置处还设置有感应器,该感应器与拔轮装置处所设置的芯片识别模块采用信号连接这里的远程通信模块可以是SIM模块;该扫描标识可以为二维码标识;该芯片识别模块可以为RFID识别模块,该芯片卡为RFID芯片卡。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的智能锁实现出借和归还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锁舌采用非连动机构,用户每操作一次,锁舌可迅速反应,并依据使用动作锁具有清晰的停顿指示。采用非关联锁结构,限制用户每次只能取出一把伞,每把伞里安置唯一的RFID芯片,智能锁识别元件能一秒识别出共享雨伞所对应的用户。智能锁借还两处有内置感应RFID芯片的感应圈,当感应圈感应到唯一的芯片,即刻传输该芯片对应的用户信息到云平台。
整个共享雨伞伞架可以只设置一个出入口。为避免用户混淆,借还雨伞均使用同一个入口,用户还伞后,雨伞从还端进入伞架轨道,通过下一位用户在借端扫码借伞,雨伞会沿着轨道逆时针运动,直至被借出伞架。
轻便的锁具结构里,可以针对每一个锁舌设置所对应的驱动电机,保持逻辑清晰的运作;智能锁内置蓄电池,在断电情景下仍然可以让用户还伞。智能锁可以同时具有锁舌装置和拔轮装置,且在拨轮靠处增加了雨伞识别感应开关,同时在拨轮处增加了红外线感应,当拨轮滑动导致遮挡红外线时,触发感应开关。当同时满足滑动拨轮及触发开关后,识别器才会开始感应雨伞ID并将数据传输到云端,使得锁具不用隔秒就传输一次数据到云端,极大节省电力和锁具的负荷。用户使用过程可以无需扫码、一步还伞,锁具迅速感应用户的借伞ID,语音提示还伞成功。拔轮的设计刚好能保证用户迅速将伞推入伞架,还伞成功,且不能再从还伞处取出雨伞。用户能简单区分出还伞和借伞端口。当下一位用户想要借伞,则直接从借伞处扫码,从借伞处取出伞即可。还伞无需扫码,直接借助于拔轮装置将伞推入锁具轨道。基于智能锁上的指示灯根据借伞状态和锁具状态呈现。锁具出伞口放置发光的二维码,让用户在白天黑夜室内室外都可以轻松扫码,且不像外置二维码会被破坏。采用一体成型可拆卸安装的锁具或者锁具模块,一键安装,整个产品配送极轻便。
针对共享雨伞产品系列,借伞处设置了双锁舌,当用户扫码成功,锁具会向云平台请求解锁,云平台接收到扫码用户的信息后,会发出解锁指令。还伞处设置了拨轮结构,每次只能归还一把雨伞,且已归还的雨伞不能再在还伞处取出。智能锁与架子可分离,当锁损坏时,单独更换锁。
锁内部可以采用两个芯片识别区,两个芯片识别区进行雨伞借还动作的区分。每两个锁舌间各有一个芯片识别器。当用户扫描锁上借伞二维码,左方顶出的锁舌下降,右方顶出的锁舌保持不变,用户可将雨伞移至中间的芯片识别区,当锁具成功感应雨伞芯片,则左方下降的锁舌升起,智能锁可以先向服务器发送解锁请求,服务器同意后右方锁舌才会下降,右方顶出的锁舌下降,用户可将伞取出。如用户在芯片识别区没有取出雨伞,两个锁舌会进行复位,下一位用户扫码,可借出雨伞。借还流程设计更智能,逻辑更优良。雨伞的把手经过了特殊设计,伞架的轨道和锁具的设计结构刚好与雨伞的C型把手刚好吻合。当锁舌在右方,则用户可以把雨伞移至中间的芯片识别器,芯片识别到雨伞后,则会传递数据给服务器,通过齿轮和滑件,再次改变锁舌状态,使其成功借还。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和归还的方法及其智能锁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Claims (10)

1.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智能锁实现共享物品出借,所述智能锁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固定有锁舌装置,所述舌锁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锁舌,以及驱动锁舌运动的驱动电机,所述两个以上的锁舌受驱动电机的驱动可凸出于壳体表面进行上锁或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所述智能锁或者承载智能锁的本体设备上设置有扫描标识,所述两个以上锁舌中的连续两个锁舌间相应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所述智能锁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远程通信模块,所述远程通信模块用于与服务器进行远程通信,所述方法包括如下:
智能锁上的远程通信模块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解锁指令,所述解锁指令由扫描标识受到用户扫描触发生成,基于解锁指令生成第一驱动控制指令;
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一驱动控制指令驱动所述两个以上锁舌中的第一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
在所述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第二驱动控制指令;
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二驱动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并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指令由扫描标识受到用户扫描触发生成包括:
在用户基于移动终端扫描所述扫码标识后,获取智能锁的身份信息;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智能锁的身份信息服务器基于智能锁的身份信息生成解锁指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第二驱动控制指令;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二驱动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并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包括:
所述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第一锁舌的上锁指令和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一锁舌的上锁指令驱动所述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基于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或者
所述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第一锁舌的上锁指令,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一锁舌的上锁指令驱动所述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所述智能锁将芯片卡中的物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基于所述物品信息反馈的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所述智能锁解析出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后,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二锁舌的解锁指令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二驱动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第一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并驱动第二锁舌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所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离开时,基于离开感应生成第三驱动控制指令;或者基于智能锁所设置的时间阈值生成第三驱动控制指令;
所述智能锁上的驱动电机基于第三驱动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第二锁舌凸出于壳体进行上锁。
5.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归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智能锁实现共享物品归还,所述智能锁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固定有拔轮装置,所述拔轮装置在所述壳体内受拔轮轴心转动带动拔轮在所述壳体内运动,所述拔轮在受运动的过程中可凸出于壳体表面或缩回壳体,所述拔轮装置处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所述智能锁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远程通信模块,所述远程通信模块用于与服务器进行远程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拔轮装置处所设置的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归还指令;将所述归还指令通过远程通信模块发送至服务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拔轮装置处所设置的芯片识别模块感应到共享物品上的芯片卡时,基于感应信号生成归还指令中还包括:
基于拔轮装置处的感应器感应到拔轮转动;
触发拔轮装置处所设置的芯片识别模块进行感应识别。
7.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固定有锁舌装置,所述舌锁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锁舌,以及驱动锁舌运动的驱动电机,所述两个以上的锁舌受驱动电机的驱动可凸出于壳体表面进行上锁或缩回至壳体进行解锁,所述智能锁或者承载智能锁的本体设备上设置有扫描标识,所述两个以上锁舌中的连续两个锁舌间相应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所述智能锁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远程通信模块,所述远程通信模块用于与服务器进行远程通信;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远程通信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驱动电机信号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还包括拔轮装置,所述拔轮装置固定在所述壳体所形成的壳体空间内,所述拔轮装置在所述壳体内受拔轮轴心转动带动拔轮在所述壳体内运动,所述拔轮在受运动的过程中可凸出于壳体表面或缩回壳体,所述拔轮装置处设置有芯片识别模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拔轮装置处还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拔轮装置处所设置的芯片识别模块采用信号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通信模块为SIM模块;和/或
所述扫描标识为二维码标识;和/或
所述芯片识别模块为RFID识别模块,所述芯片卡为RFID芯片卡。
CN201711485772.9A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和归还的方法及其智能锁 Active CN1082226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5772.9A CN108222681B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和归还的方法及其智能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5772.9A CN108222681B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和归还的方法及其智能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2681A true CN108222681A (zh) 2018-06-29
CN108222681B CN108222681B (zh) 2023-09-08

Family

ID=62646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85772.9A Active CN108222681B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和归还的方法及其智能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22681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7092A (zh) * 2018-08-08 2018-11-30 艾伽盾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清氧媒空气净化器及控制方法
CN109098565A (zh) * 2018-08-03 2018-12-28 东南大学 共享物品锁
CN109113456A (zh) * 2018-10-12 2019-01-01 福建秒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共享锁及系统
CN109345670A (zh) * 2018-09-30 2019-02-15 河南三克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锁及其共享方法
CN109408720A (zh) * 2018-09-16 2019-03-01 苏州云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基于电子锁屏幕的信息推荐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09881987A (zh) * 2019-01-14 2019-06-14 成都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分发装置、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538736A (zh) * 2020-03-31 2021-10-22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配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05263A (zh) * 2021-09-06 2021-11-26 广州市远景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二维码读头扫描模组
CN115131902A (zh) * 2022-07-27 2022-09-30 大庆科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式售货机用锁定系统及其上锁和解锁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7752A (ja) * 1994-03-04 1995-09-26 Clover:Kk 物体保持装置
JPH08184240A (ja) * 1994-12-28 1996-07-16 Rhythm Watch Co Ltd 保管装置の錠システム
CN2550459Y (zh) * 2002-07-19 2003-05-14 赵明桥 多扇门窗防撬锁
CN206340108U (zh) * 2016-11-01 2017-07-18 上海飞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滚落式自动借伞机
CN107313666A (zh) * 2017-07-10 2017-11-03 东莞东晟磁电磁控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
CN107316364A (zh) * 2017-08-05 2017-11-03 深圳市世纪泰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雨伞智能电子锁及共享雨伞租借方法
CN208168571U (zh) * 2017-12-29 2018-11-30 广州斑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7752A (ja) * 1994-03-04 1995-09-26 Clover:Kk 物体保持装置
JPH08184240A (ja) * 1994-12-28 1996-07-16 Rhythm Watch Co Ltd 保管装置の錠システム
CN2550459Y (zh) * 2002-07-19 2003-05-14 赵明桥 多扇门窗防撬锁
CN206340108U (zh) * 2016-11-01 2017-07-18 上海飞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滚落式自动借伞机
CN107313666A (zh) * 2017-07-10 2017-11-03 东莞东晟磁电磁控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
CN107316364A (zh) * 2017-08-05 2017-11-03 深圳市世纪泰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雨伞智能电子锁及共享雨伞租借方法
CN208168571U (zh) * 2017-12-29 2018-11-30 广州斑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锁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8565A (zh) * 2018-08-03 2018-12-28 东南大学 共享物品锁
CN108917092A (zh) * 2018-08-08 2018-11-30 艾伽盾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清氧媒空气净化器及控制方法
CN109408720A (zh) * 2018-09-16 2019-03-01 苏州云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基于电子锁屏幕的信息推荐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09345670B (zh) * 2018-09-30 2024-03-26 河南三克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锁及其共享方法
CN109345670A (zh) * 2018-09-30 2019-02-15 河南三克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锁及其共享方法
CN109113456A (zh) * 2018-10-12 2019-01-01 福建秒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共享锁及系统
CN109881987A (zh) * 2019-01-14 2019-06-14 成都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分发装置、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881987B (zh) * 2019-01-14 2024-04-12 成都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分发装置、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538736A (zh) * 2020-03-31 2021-10-22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配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05263B (zh) * 2021-09-06 2024-04-12 广州市远景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二维码读头扫描模组
CN113705263A (zh) * 2021-09-06 2021-11-26 广州市远景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二维码读头扫描模组
CN115131902B (zh) * 2022-07-27 2023-09-22 大庆科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式售货机用锁定系统及其上锁和解锁方法
CN115131902A (zh) * 2022-07-27 2022-09-30 大庆科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式售货机用锁定系统及其上锁和解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2681B (zh)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2681A (zh) 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和归还的方法及其智能锁
CN107492204A (zh) 一种共享载体租用管理系统
CN107393202B (zh) 一种共享容器的自动出租装置
CN108399689A (zh) 一种智能终端共享移动电源系统
JP2000512354A (ja) 電子錠装置
CN207946884U (zh) 一种储物柜管理系统
CN106204946A (zh) 一种基于宝盒柜的宝盒投取件系统及其投取件方法
CN108596809A (zh) 一种车辆停放管理系统
CN109113456A (zh) 一种新型共享锁及系统
CN108986274A (zh) 一种人脸识别型家居门禁控制装置
CN208168571U (zh) 一种智能锁
CN109034971A (zh) 一种基于超市会员卡式的购物车管理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7545655A (zh) 固定点的智能锁具自助使用方法及系统
CN109911498A (zh) 一种智能元件储物柜
CN206805690U (zh) 一种实现物品租赁及归还锁定自动充电的装置
CN211787240U (zh) 智能钥匙箱
CN206441273U (zh) 一种公益智能型自助式救助站
CN107450399A (zh) 一种用于收纳共享晴雨伞的智能伞架
CN209908166U (zh) 智能挂锁
CN213182941U (zh) 一种共享vr装置
CN109712321A (zh) 一种物品存取装置
CN206271037U (zh) 一种基于无电桩位的自行车租还系统
CN207974663U (zh) 一种锁具及共享雨伞伞架
CN212556447U (zh) 一种基于移动支付的超市手推车锁
CN113223244A (zh) 共享充电设备及其移动电源入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