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6547A -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06547A
CN108206547A CN201810014739.6A CN201810014739A CN108206547A CN 108206547 A CN108206547 A CN 108206547A CN 201810014739 A CN201810014739 A CN 201810014739A CN 108206547 A CN108206547 A CN 108206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hydrogen
power
electricity
re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147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06547B (zh
Inventor
江岳文
温步瀛
王燕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0147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065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06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6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06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65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6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以风氢耦合发电系统的社会效益最大和风电外送功率平抑合格率最大为目标,建立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模型,求解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输电容量、电解槽功率、压缩机功率、氢气存储设备容量及燃料电池功率。本发明能有效平抑风电场出力的波动,促进风电友好并网,同时联合优化,有利于整个工程社会效益的提升,能全局优化各单元的容量配置。

Description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风电的间歇性导致风电场输出功率大幅度波动,将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如电压波动、闪变、频率不稳定等)、调峰和备用容量,降低调度计划的可执行性,使得电网无法接纳风电场的输出功率,导致大量弃风。为了平稳风电波动,降低弃风概率,一些风电场采用“风火打捆”、“风储联合外送”、“风氢耦合发电”等方法。目前,对“风氢耦合发电”运行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可行性及技术方面,如氢系统和燃料电池的成本、效率,风资源不确定性等对耦合发电系统经济性的影响;技术方面主要是整个系统的构成、各类设备工作原理以及合适的设备类型。另外,一些研究成果也从经济性角度涉及对氢系统和燃料电池容量的配置。众所周知,风电场一般远离负荷中心,需要建设配套的远距离输电工程,将电能输送到负荷中心消纳,如果单考虑氢系统和燃料系统的容量配置,则有效的外送输电容量规划难以实现,或者太大而降低耦合系统经济性,或者太小造成严重的弃风。因为无论从经济性角度还是风电平稳化角度来看,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输电容量、制氢系统以及燃料电池容量规划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单独规划不利于风氢系统各单元的协调,难以充分发挥系统中各“成员”的优势,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有的风氢耦合系统没有对其外送输电容量、氢系统及燃料电池功率配置联合优化,致使一个有机整体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难以达到社会效益的最优化,也不利于风电的友好并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平抑性的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输电容量、氢系统容量(电解槽功率、压缩机功率、氢气存储设备容量)及燃料电池功率配置联合优化的方法,兼顾风氢耦合系统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风电功率进行平抑,减少风电并网对电网运行的负面影响,为风电的有效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有利于能源互联网的实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风电场出力时间序列;
步骤S2:以风氢耦合发电系统的社会效益最大和风电外送功率平抑合格率为目标,建立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模型,所述最大效益目标包括输电工程输电收益、售氢收益、风电场建设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外送输电工程建设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电解槽功率配置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燃料电池功率配置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压缩机配置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和氢气存储设备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所述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包括风电并网输电容量、氢系统配置容量和燃料电池容量;
步骤S3:求解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得到最优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输电容量、电解槽功率、压缩机功率、氢气存储设备容量及燃料电池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步骤S21:用费用等年值法计算风电场建设成本cWF,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nw表示风电场的风机数量;cw,one表示风电场单台风机成本;r表示贴现率;yw表示风机寿命;
用费用等年值法计算外送输电工程建设成本、电解槽功率配置成本、燃料电池功率配置成本、压缩机配置成本和氢气存储设备配置成本,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cL1、cL2、cPEM、cFC、cCOM和cSTO分别表示单位长度单位容量输电工程成本、风电场升压变电站单位容量成本、电解槽单位功率成本、燃料电池单位功率成本、压缩机单位功率成本和氢气存储设备单位容量成本;FT表示风电场升压变电站固定成本;PL、PPEM和PFC分别表示外送输电工程容量、电解槽功率和燃料电池功率;PCOM表示压缩机功率;VSTO表示氢气存储设备的存储容量,y1,y2,...,y6分别表示输电工程、风电场升压变电站、电解槽、燃料电池、压缩机和氢气存储设备的寿命。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一年销售电能ES和弃风电能EC表述如下:
其中,Δt为采样周期,表示第k个采样点电网能接纳的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功率,T表示一年的样本数量;
第k个采样点的弃风功率用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表示第k个采样点电网能接纳的风氢耦合系统外送功率;Pw(k)表示第k个采样点风电场的实际出力,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社会效益的目标为:
maxf=ρwEShmh-[CWF+CL(PL)+CP(PPEM)+CF(PFC)+CC(PCOM)+CS(VSTO)+δ1CWF2CL(PL)+δ3CP(PPEM)+δ4CF(PFC)+δ5CC(VCOM)+δ6CS(VSTO)]其中,ρw为电能的价格,ρh为氢气的价格,mh为制氢的质量,δ1~δ6是相关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
步骤S22:利用制氢系统和燃料电池系统对风电场外送功率进行平抑,以减小风电波动对电力系统的冲击,以每10min外送功率变化量是否超过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的ζ倍作为波动合格的指标,并以此波动合格率最大为目标函数,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p表示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功率的波动合格率;Sk表示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功率在第k个采样点的值相对前一个采样点的波动量是否合格,1表示合格,0表示不合格;表示燃料电池出力在第k个采样点的值;ζ表示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功率前后采样点值允许波动率;
步骤S23: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风电转化为氢气的能耗平衡约束、氢气转化为电能的能耗平衡约束和氢气储量平衡约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3具体包括:
每个时段功率平衡约束,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Ph(k)表示第k个采样点用于制氢消耗的风电功率;
风电转化为氢气的能耗平衡约束,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ηetg表示电转气的效率;HHHV表示氢气高位热值;ηCOM表示压缩机的效率;ηPEM表示电解槽的制氢效率;Vh(k)表示储存氢气的体积;
氢气转化为电能的能耗平衡约束,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表示燃料电池消耗的氢气体积,ηgte表示气转电的效率;
氢气储量平衡约束,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表示出售氢气的体积;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风电功率不高于外送输电工程容量,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综合考虑风电场耦合氢储能发电的经济性以及制氢系统和燃料电池对风电场外送出力的平抑作用,合理配置外送输电容量、电解槽功率、压缩机功率、氢气存储设备容量及燃料电池功率配置,能有效平抑风电场出力的波动,促进风电友好并网;
(2)送出工程、制氢系统和燃料电池容量的联合优化,有利于整个工程社会效益的提升,能全局优化各单元的容量配置;
(3)通过电解水制氢储能,可减少弃风,所制氢用于化学工业及氢能汽车,进一步推动绿色环保汽车行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风电场的历史风速数据,采样频率为每10分钟采样一次。由于风资源具有年际稳定性,可以作为规划风电场未来年的风速资源。根据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以及风速和风电机组出力的关系,获得风电场出力时序数据,形成风电场出力时间序列;
步骤S2:以风氢耦合发电系统的社会效益最大和风电外送功率平抑合格率为目标,建立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模型,所述最大效益目标包括输电工程输电收益、售氢收益、风电场建设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外送输电工程建设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电解槽功率配置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燃料电池功率配置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压缩机配置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和氢气存储设备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所述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包括风电并网输电容量、氢系统配置容量和燃料电池容量;
步骤S3:求解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得到最优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输电容量、电解槽功率、压缩机功率、氢气存储设备容量及燃料电池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步骤S21:用费用等年值法计算风电场建设成本cWF,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nw表示风电场的风机数量;cw,one表示风电场单台风机成本;r表示贴现率;yw表示风机寿命;
用费用等年值法计算外送输电工程建设成本、电解槽功率配置成本、燃料电池功率配置成本、压缩机配置成本和氢气存储设备配置成本,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cL1(元/km/MW)、cL2(元/MW)、cPEM(元/MW)、cFC(元/MW)、cCOM(元/MW)和cSTO(元/m3)分别表示单位长度单位容量输电工程成本、风电场升压变电站单位容量成本、电解槽单位功率成本、燃料电池单位功率成本、压缩机单位功率成本和氢气存储设备单位容量成本;FT表示风电场升压变电站固定成本;PL、PPEM和PFC(MW)分别表示外送输电工程容量、电解槽功率和燃料电池功率;
PCOM(MW)表示压缩机功率;VSTO(m3)表示氢气存储设备的存储容量,PCOM和VSTO都依赖PPEM,y1,y2,...,y6分别表示输电工程、风电场升压变电站、电解槽、燃料电池、压缩机和氢气存储设备的寿命。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一年销售电能ES和弃风电能EC表述如下:
其中,Δt为采样周期,表示第k个采样点电网能接纳的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功率,T表示一年的样本数量;
第k个采样点的弃风功率用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表示第k个采样点电网能接纳的风氢耦合系统外送功率;Pw(k)表示第k个采样点风电场的实际出力,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社会效益的目标为:
maxf=ρwEShmh-[CWF+CL(PL)+CP(PPEM)+CF(PFC)+CC(PCOM)+CS(VSTO)+δ1CWF2CL(PL)+δ3CP(PPEM)+δ4CF(PFC)+δ5CC(VCOM)+δ6CS(VSTO)]其中,ρw(元/MW)为电能的价格,ρh(元/kg)为氢气的价格,mh(kg)为制氢的质量,δ1~δ6是相关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
步骤S22:利用制氢系统和燃料电池系统对风电场外送功率进行平抑,以减小风电波动对电力系统的冲击,以每10min外送功率变化量是否超过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的ζ倍作为波动合格的指标,并以此波动合格率最大为目标函数,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p表示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功率的波动合格率;Sk表示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功率在第k个采样点的值相对前一个采样点的波动量是否合格,1表示合格,0表示不合格;表示燃料电池出力在第k个采样点的值;ζ表示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功率前后采样点值允许波动率;
步骤S23: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风电转化为氢气的能耗平衡约束、氢气转化为电能的能耗平衡约束和氢气储量平衡约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3具体包括:
每个时段功率平衡约束,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Ph(k)表示第k个采样点用于制氢消耗的风电功率;
风电转化为氢气的能耗平衡约束,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ηetg表示电转气的效率;HHHV表示氢气高位热值(3044kcal/Nm3);ηCOM表示压缩机的效率;ηPEM表示电解槽的制氢效率;Vh(k)表示储存氢气的体积(Nm3);
氢气转化为电能的能耗平衡约束,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表示燃料电池消耗的氢气体积(Nm3),ηgte表示气转电的效率;
氢气储量平衡约束,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表示出售氢气的体积;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风电功率不高于外送输电工程容量,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成果进行了详尽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获取风电场出力时间序列;
步骤S2:以风氢耦合发电系统的社会效益最大和风电外送功率平抑合格率为目标,建立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模型,所述最大效益目标包括输电工程输电收益、售氢收益、风电场建设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外送输电工程建设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电解槽功率配置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燃料电池功率配置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压缩机配置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和氢气存储设备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所述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包括风电并网输电容量、氢系统配置容量和燃料电池容量;
步骤S3:求解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得到最优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输电容量、电解槽功率、压缩机功率、氢气存储设备容量及燃料电池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步骤S21:用费用等年值法计算风电场建设成本cWF,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nw表示风电场的风机数量;cw,one表示风电场单台风机成本;r表示贴现率;yw表示风机寿命;
用费用等年值法计算外送输电工程建设成本、电解槽功率配置成本、燃料电池功率配置成本、压缩机配置成本和氢气存储设备配置成本,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cL1、cL2、cPEM、cFC、cCOM和cSTO分别表示单位长度单位容量输电工程成本、风电场升压变电站单位容量成本、电解槽单位功率成本、燃料电池单位功率成本、压缩机单位功率成本和氢气存储设备单位容量成本;FT表示风电场升压变电站固定成本;PL、PPEM和PFC分别表示外送输电工程容量、电解槽功率和燃料电池功率;PCOM表示压缩机功率;VSTO表示氢气存储设备的存储容量,y1,y2,...,y6分别表示输电工程、风电场升压变电站、电解槽、燃料电池、压缩机和氢气存储设备的寿命;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一年销售电能ES和弃风电能EC表述如下:
其中,Δt为采样周期,表示第k个采样点电网能接纳的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功率,T表示一年的样本数量;
第k个采样点的弃风功率用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表示第k个采样点电网能接纳的风氢耦合系统外送功率;Pw(k)表示第k个采样点风电场的实际出力,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社会效益的目标为:
maxf=ρwEShmh-[CWF+CL(PL)+CP(PPEM)+CF(PFC)+CC(PCOM)+CS(VSTO)+δ1CWF2CL(PL)+δ3CP(PPEM)+δ4CF(PFC)+δ5CC(VCOM)+δ6CS(VSTO)]
其中,ρw为电能的价格,ρh为氢气的价格,mh为制氢的质量,δ1~δ6是相关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
步骤S22:利用制氢系统和燃料电池系统对风电场外送功率进行平抑,以减小风电波动对电力系统的冲击,以每10min外送功率变化量是否超过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的ζ倍作为波动合格的指标,并以此波动合格率最大为目标函数,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p表示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功率的波动合格率;Sk表示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功率在第k个采样点的值相对前一个采样点的波动量是否合格,1表示合格,0表示不合格;表示燃料电池出力在第k个采样点的值;ζ表示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功率前后采样点值允许波动率;
步骤S23: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风电转化为氢气的能耗平衡约束、氢气转化为电能的能耗平衡约束和氢气储量平衡约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具体包括:
每个时段功率平衡约束,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Ph(k)表示第k个采样点用于制氢消耗的风电功率;
风电转化为氢气的能耗平衡约束,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ηetg表示电转气的效率;HHHV表示氢气高位热值;ηCOM表示压缩机的效率;ηPEM表示电解槽的制氢效率;Vh(k)表示储存氢气的体积;
氢气转化为电能的能耗平衡约束,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表示燃料电池消耗的氢气体积,ηgte表示气转电的效率;
氢气储量平衡约束,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其中,表示出售氢气的体积;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外送风电功率不高于外送输电工程容量,数学函数表述如下:
CN201810014739.6A 2018-01-08 2018-01-08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065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4739.6A CN108206547B (zh) 2018-01-08 2018-01-08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4739.6A CN108206547B (zh) 2018-01-08 2018-01-08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6547A true CN108206547A (zh) 2018-06-26
CN108206547B CN108206547B (zh) 2021-01-29

Family

ID=62606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1473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06547B (zh) 2018-01-08 2018-01-08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0654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1110A (zh) * 2019-01-07 2019-05-10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风氢系统联合优化建模方法
CN112103994A (zh) * 2020-08-25 2020-12-18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mpc的风氢耦合系统分层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163780A (zh) * 2020-10-14 2021-01-01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光互补制-储氢容量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2269964A (zh) * 2020-10-30 2021-01-26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双梯级函数的氢能系统功率容量计算方法
CN112613742A (zh) * 2020-12-24 2021-04-06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风电制氢系统容量匹配方法
CN113471948A (zh) * 2021-06-23 2021-10-01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自适应管控方法
CN113629881A (zh) * 2021-07-23 2021-11-09 青海大学 具备热平衡保持能力的氢储能系统及优化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3853A (zh) * 2012-02-27 2012-07-18 东北电力大学 提高风电接纳能力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CN103580041A (zh) * 2013-11-08 2014-02-1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
CN103872694A (zh) * 2014-02-26 2014-06-18 山东大学 区域风电场群储能电站的容量优化及其辅助调峰方法
KR101706078B1 (ko) * 2016-02-18 2017-02-14 경희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핀치분석을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재생에너지 시스템의 최적화 방법
CN106684915A (zh) * 2017-01-12 2017-05-17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风氢耦合发电系统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6786764A (zh) * 2017-01-13 2017-05-31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利用制氢系统消纳风电弃风的制氢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3853A (zh) * 2012-02-27 2012-07-18 东北电力大学 提高风电接纳能力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CN103580041A (zh) * 2013-11-08 2014-02-1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
CN103872694A (zh) * 2014-02-26 2014-06-18 山东大学 区域风电场群储能电站的容量优化及其辅助调峰方法
KR101706078B1 (ko) * 2016-02-18 2017-02-14 경희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핀치분석을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재생에너지 시스템의 최적화 방법
CN106684915A (zh) * 2017-01-12 2017-05-17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风氢耦合发电系统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6786764A (zh) * 2017-01-13 2017-05-31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利用制氢系统消纳风电弃风的制氢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金刚: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优化运行策略与效益分析", 《电力建设》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1110A (zh) * 2019-01-07 2019-05-10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风氢系统联合优化建模方法
CN112103994A (zh) * 2020-08-25 2020-12-18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mpc的风氢耦合系统分层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2042216A1 (zh) * 2020-08-25 2022-03-03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mpc的风氢耦合系统分层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103994B (zh) * 2020-08-25 2022-04-01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mpc的风氢耦合系统分层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163780A (zh) * 2020-10-14 2021-01-01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光互补制-储氢容量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2269964A (zh) * 2020-10-30 2021-01-26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双梯级函数的氢能系统功率容量计算方法
CN112269964B (zh) * 2020-10-30 2023-07-25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双梯级函数的氢能系统功率容量计算方法
CN112613742A (zh) * 2020-12-24 2021-04-06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风电制氢系统容量匹配方法
CN113471948A (zh) * 2021-06-23 2021-10-01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自适应管控方法
CN113471948B (zh) * 2021-06-23 2022-11-08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自适应管控方法
CN113629881A (zh) * 2021-07-23 2021-11-09 青海大学 具备热平衡保持能力的氢储能系统及优化方法
CN113629881B (zh) * 2021-07-23 2023-10-10 青海大学 具备热平衡保持能力的氢储能系统及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6547B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06547A (zh) 风氢耦合发电系统各单元容量优化的方法
Cheng et al. China׳ s small hydropower and its dispatching management
CN108288861B (zh) 风电场群风储系统选址定容联合优化的方法
WO2019218671A1 (zh) 一种海岛微电网综合优化配置方法及装置
TWI401611B (zh) 混合能源發電系統的裝置容量配置方法
CN108879793A (zh) 一种风光蓄能水电站互补的离网式混合能源系统优化方法
CN109742796B (zh) 一种风光水火储联合系统的多时间尺度协调调度方法
CN110601260B (zh) 一种限定联络线上功率波动的光-蓄系统容量优化方法
CN105205552A (zh) 一种独立新能源混合发电系统优化规划方法
CN109741110A (zh) 一种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风氢系统联合优化建模方法
CN111181198A (zh) 一种基于网源互馈的异质能源互补发电调度方法
CN105589331A (zh) 一种风-光-抽蓄-海水淡化复合系统能量管理方法
Lepszy et al. Storage system for electricity obtained from wind power plants using underground hydrogen reservoir
CN111799821A (zh) 一种带氢储能的能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Zoss et al. Power to gas and pumped hydro storage potential in Latvia
Auer et al. State-of-the-art electricity storage systems
CN113742944A (zh) 一种考虑电制氢系统的虚拟电厂建模方法
Komorowska et al. Management of surplus electricity production from unstable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using Power to Gas technology
Sharma et al. Annual electricity cost minimization for South Australian dwellings through optimal battery sizing
Ponoum et al. Energy storage for pv power
Ferguson Wind power: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Banshwar et al.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capacity of pumped storage plant by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Castle et al. Can the UK achieve net-zer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y 2050?
Castle et al. Five sensitive intervention points to achieve climate neutrality by 2050
Zhou et al. Capacity Optimization Configuration of Wind-Solar IES Considering Hydrogen Energy Stor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9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