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98606A - 一种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与一种营养健康餐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与一种营养健康餐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98606A
CN108198606A CN201711483586.1A CN201711483586A CN108198606A CN 108198606 A CN108198606 A CN 108198606A CN 201711483586 A CN201711483586 A CN 201711483586A CN 108198606 A CN108198606 A CN 108198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t
volume
vegetable
dish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835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黎明
应剑
刘婷
孟庆佳
陈然
肖杰
毛卓
董志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fco Corp
Cofco Nutrition and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fco Corp
Cofco Nutrition and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fco Corp, Cofco Nutrition and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fco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148358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986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98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986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19/00Table service
    • A47G19/02Plates, dish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食材分类成主食类、素菜类和肉类;根据以上三类食材的各项营养素含量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用通用全局优化法进行数据拟合,得到主食类、素菜类和肉类这三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菜品分类,将预设数量的多种菜品分为素菜、肉菜、副荤和主食四类菜品;测定各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测定各类菜品的每餐推荐体积。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方法可以为使用者定量取餐提供合理的科学参考,满足使用者对各类营养素的需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营养健康餐盘,该餐盘的四个容积区的容积通过该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来确定,可以指导使用者合理定量取餐,并且对餐盘使用场所的配餐原则无限制。

Description

一种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与一种营养健康餐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营养配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与一种营养健康餐盘。
背景技术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导致居民的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并存。营养失衡所造成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整个疾病谱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以致成为目前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虽然我国在1989年就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用于指导居民每日谷物、蔬菜、蔬果、肉蛋奶等的摄入量(生重),并分别于1997年、2007年和2016年分别对其进行了修订,但是营养失衡问题依然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在实际取餐时面对种类繁多的各式菜肴,对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各种食物的量很难把握,需要一种科学、便捷的工具帮助居民在就餐时轻松实现均衡膳食的目的。
中国专利CN204541555U公开了一种均衡营养定量配餐盘,盘体上设有肉菜区、素菜区、副荤区和主食区四个区域,容积分别为125~147cm3、88~103cm3、152~179cm3和127~150cm3。上述专利文献中餐盘的四个容积区体积是经过计算来帮助使用者实现均衡适量膳食的。计算方法如下:
(1)将菜品分为肉菜、副荤、素菜、凉菜4类;
(2)依据每类菜品的油、盐含量对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为:①肉菜:低油高盐组、低油低盐组和高油中盐组;②副荤:低油低盐组和高油高盐组;③素菜:中油中盐组、低油高盐组、低油低盐组;④凉菜:低油高盐组、高油高盐组和低油低盐组;
(3)然后考虑配餐原则:每餐选择3道素菜(低油低盐类最少选2道)、3道肉菜(低油类最少选2道,高油类最多选1道)、4道凉菜(低油低盐类最少选3道,高油类最多选1道)、4道副荤(低油低盐类最少选3道、高油类最多选1道);
(4)之后考虑消费者取餐习惯,制定每次取餐时选择素菜3份、肉菜3份、副荤类4份(凉菜类根据食材特点分列入上述3类中),其中,低油类菜品每份为45g,中油或高油类菜品每份35g,从而计算得到素菜、肉菜和副荤的重量(食材生重);
(5)主食取餐100g;
(6)根据生熟比和熟制菜品平均密度将以上计算的生重转化成熟菜或熟主食的体积,从而得到餐盘四个容积区的体积。
从以上计算方法的步骤(3)可以看到,上述专利文献中的餐盘容积计算是基于一定配餐原则计算得到的,这就要求使用该餐盘的场所(如食堂等)要遵循相应的配餐原则,对于不按照上述配餐原则的场所使用上述餐盘取餐,使用者能否实现均衡定量取餐的目的则无法确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可以为使用者定量取餐提供合理的科学参考,满足使用者对各类营养素的需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营养健康餐盘,该餐盘可以指导使用者合理定量取餐,并且对餐盘使用场所的配餐原则无限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食材分类,将《食物成分表》中的食材分为三类食材:主食类、素菜类和肉类,其中,主食类食材包括谷物、薯类、干豆;素菜类食材包括根菜、茎叶花菜、茄果瓜菜、薯芋类、菌藻类、鲜豆类、水果;肉类食材包括畜禽肉、内脏、水产、蛋类、乳品和豆类;
计算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将上述三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作为未知参数,根据以上三类食材的各项营养素含量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用通用全局优化法进行数据拟合,得到主食类、素菜类和肉类这三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
菜品分类,将预设数量的多种菜品分为素菜、肉菜、副荤和主食四类菜品,分析副荤类菜品并确定其中的素菜类食材与肉类食材的比例,记为比例A;
测定各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选取目标人群进行取餐试验,测定目标人群取餐中的素菜、肉菜与副荤类菜品的比例,记为比例B,根据比例A、比例B以及上述素菜类和肉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计算得到素菜、肉菜和副荤三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主食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为上述主食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
测定各类菜品的每餐推荐体积,分别测定素菜、肉菜、副荤和主食这四类菜品的生熟比和熟菜密度,然后根据各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和熟菜密度计算得到素菜、肉菜、副荤和主食四类菜品的每餐推荐熟重和每餐推荐体积。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方法可以为使用者定量取餐提供合理的科学参考,满足使用者对各类营养素的需求。
优选地,在上述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中,所述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优选地,在上述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中,所述预设数量大于200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营养健康餐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上设有四个用于盛放食物的容积区和用于放置液体容器的放碗区,四个所述容积区分别为用于盛放素菜的素菜区、用于盛放肉菜的肉菜区、用于盛放副荤的副荤区和用于盛放主食的主食区,所述素菜区设有素菜标识,所述肉菜区设有肉菜标识,所述副荤区设有副荤标识,所述主食区设有主食标识,四个所述容积区的容积通过如上所述的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来确定。该餐盘可以指导使用者合理定量取餐,并且对餐盘使用场所的配餐原则无限制。
优选地,上述营养健康餐盘可定制为应用于3~6岁的儿童群体,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50~90cm3,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35~65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70~90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90~140cm3
优选地,上述营养健康餐盘可定制为应用于7~10岁的儿童群体,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80~130cm3,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45~85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90~140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100~160cm3
优选地,上述营养健康餐盘可定制为应用于轻体力活动水平的成人群体,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130~170cm3,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80~150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140~180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130~190cm3
优选地,在上述应用于轻体力活动水平的成人群体的营养健康餐盘中,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159cm3,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99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158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172cm3
优选地,上述营养健康餐盘可定制为应用于中体力活动水平的成人群体,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150~190cm3,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100~140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160~210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155~210cm3
优选地,上述营养健康餐盘可定制为应用于重体力活动水平的成人群体,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170~210cm3,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110~150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190~260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180~250cm3
优选地,上述营养健康餐盘可定制为应用于老年人群体,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120~160cm3,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100~120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140~190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120~160cm3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营养健康餐盘分为用于男性群体的男性用餐盘和用于女性群体的女性用餐盘,所述女性用餐盘的各个所述容积区的容积为所述男性用餐盘的对应的所述容积区的容积的80%。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营养健康餐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
1-素菜标识、2-素菜区、3-盘体、4-肉菜标识、5-肉菜区、6-放碗区、7-主食区、8-主食标识、9-副荤区、10-副荤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方法可以为使用者定量取餐提供合理的科学参考,满足使用者对各类营养素的需求。
该计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S5:
S1:食材分类,将《食物成分表》中的食材分为三类食材:主食类、素菜类和肉类,其中,主食类食材包括谷物、薯类、干豆;素菜类食材包括根菜、茎叶花菜、茄果瓜菜、薯芋类、菌藻类、鲜豆类、水果;肉类食材包括畜禽肉、内脏、水产、蛋类、乳品和豆类;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采用的《食物成分表》可以具体采用《中国食物成分表》,也可以采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食物成分表,本文不再赘述;
S2:计算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将上述三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作为未知参数,根据以上三类食材的各项营养素含量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用通用全局优化法进行数据拟合,得到主食类、素菜类和肉类这三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此处的三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为食材生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中,步骤S2中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各项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标准,本方法就是根据上述三类食材的各项营养素含量和该标准中的各项营养素含量进行数据拟合,以得到三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具体的,上述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可以采用多种标准,优选地,本方案中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中所记载的各项营养素摄入量,本文中列举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中适用于轻体力活动水平的成人群体的参考摄入量,如表1所示:
表1《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成人,轻体力活动水平)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不仅规定了轻体力活动水平的成人群体的营养素需求量,而且规定了成人中体力活动水平、成人重体力活动水平、老年人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每日营养素需求水平。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推荐的不同人群营养素需求水平。
通用全局优化法介绍:1stOpt软件中的通用全局优化算法是用于模型未知参数求解的一种方法,该算法最大特点是克服了当今世界上在优化计算领域中使用迭代法必须给出合适初始值的难题,即,用户勿需给出参数初始值,而由1stOpt随机给出,通过其独特的全局优化算法,最终找出最优解。
在本具体实施例方案中,针对轻体力活动水平的成人群体,主食类、素菜类和肉类这三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生重)分别为115g、225g和180g。
S3:菜品分类,将预设数量的多种菜品分为素菜、肉菜、副荤和主食四类菜品,分析副荤类菜品并确定其中的素菜类食材与肉类食材的比例,记为比例A。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3中,可以从从企业、学校、医院、机关单位等途径收集整理预设数量的多种菜品,每种菜品均为加工后的可以直接食用的成品菜品,记录每种菜品的菜品名称和食材配比信息。对其中的若干种副荤类菜品统计分析,确定副荤类菜品中的素菜类食材与肉类食材的比例,记为比例A,本具体方案中的比例A为3:2。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法中收集的菜品数量越多,统计和分析结果就越好,优选地,本方案中的预设数量大于2000。
S4:测定各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选取目标人群进行取餐试验,测定目标人群取餐中的素菜、肉菜与副荤类菜品的比例,记为比例B,根据比例A、比例B以及上述素菜类和肉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计算得到素菜、肉菜和副荤三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主食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为上述主食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
下面举例介绍步骤S4的具体过程:
考虑消费者取餐习惯,随机选取50名在食堂就餐的员工,分别称量各员工午餐中盛取素菜、副荤、肉菜的量,结果发现盛取的素菜、副荤、肉菜的比例(即比例B)约为9:10:8。根据步骤S3中确定的副荤类菜品中素菜类食材和肉类食材的比例A为3:2,以及步骤S2中计算得到的每餐摄入素菜食材和肉类食材的总量分别为225g和180g,计算得到每餐素菜取餐量约为135g,肉菜取餐量约120g,副荤为150g,以上重量为三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主食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为上述主食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即115g。
素菜、肉菜和副荤三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设副荤取餐量为x;
由于副荤中素菜食材和肉类食材的比例为3:2,所以通过副荤盛取的素菜食材重量为x*3/5,通过副荤盛取的肉类食材重量为x*2/5;
由于每餐盛取的素菜、副荤、肉菜的比例约为9:10:8,所以每餐摄入的素菜重量为x*9/10;
由于每餐摄入素菜食材总量为225g,所以(x*3/5)+(x*9/10)=225g;
解方程,计算得到:
副荤类菜品的每餐推荐摄取量x=150g;
素菜类菜品的每餐推荐摄取量=150g*9/10=135g;
肉菜类菜品的每餐推荐摄取量=150g*8/10=120g。
S5:测定各类菜品的每餐推荐体积,分别测定素菜、肉菜、副荤和主食这四类菜品的生熟比和熟菜密度,然后根据各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和熟菜密度计算得到素菜、肉菜、副荤和主食四类菜品的每餐推荐熟重和每餐推荐体积。
下面举例介绍步骤S5的过程:
从2000余种菜品中随机选取素菜、肉菜、副荤和主食各20种,试验测定各菜品的生熟比和熟菜密度,然后根据各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和熟菜密度计算得到素菜、肉菜、副荤和主食四类菜品的每餐推荐熟重和每餐推荐体积,本具体实施例方案中的素菜、肉菜、副荤和主食四类菜品的每餐推荐体积分别为素菜159cm3、肉菜99cm3、副荤158cm3、主食172cm3
生熟比:是指生的食材种类与食材做成熟的菜品后重量的比值,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得到。实验测定方法如下:从2000余种菜品种随机选取主食、素菜、肉菜、副荤各20种,先称量每道菜品所需要的食材的生重→将食材做熟后称取菜品熟重→生熟比=食材生重÷菜品熟重。经过测定,素菜、肉菜、副荤、主食的生熟比见表2:
表2四类菜品的生熟比
菜品种类 素菜 肉菜 副荤 主食
生熟比 0.94 1.29 0.99 0.7
熟菜密度:是指熟菜的重量与体积的比值,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得到。随机抽样分别测定素菜(熟)、肉菜(熟)、副荤(熟)和主食(熟)的重量和体积,计算四类食物的平均密度即为熟菜密度,四类菜品的熟菜密度分别为:素菜0.94、肉菜0.91、副荤0.97和主食1。
请参见表3,表3中列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方法获得的针对六种不同人群的四种菜品的每餐推荐摄入量(食物生重和食物熟重)以及每餐推荐体积(食物体积),表3中不仅列举了各种菜品的每餐推荐摄入量的范围值和每餐推荐体积的范围值,还列举了优选值。
表3不同人群的四种食物的每餐推荐摄入量(食物生重和食物熟重)及
每餐推荐体积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营养健康餐盘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营养健康餐盘,包括盘体3,盘体3上设有四个用于盛放食物的容积区和用于放置液体容器的放碗区6,四个容积区分别为用于盛放素菜的素菜区2、用于盛放肉菜的肉菜区5、用于盛放副荤的副荤区9和用于盛放主食的主食区7,素菜区2设有素菜标识1(用于标识盛放素菜),肉菜区5设有肉菜标识4(用于标识盛放肉菜),副荤区9设有副荤标识10(用于标识盛放副荤),主食区7设有主食标识8(用于标识盛放主食),四个容积区的容积通过如上所述的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来确定。该餐盘可以指导使用者合理定量取餐,并且对餐盘使用场所的配餐原则无限制。
该餐盘的各个容积区的容积可以指导使用者合理定量取餐,即,使用者取餐时,按照餐盘上的各类食物标识在相应容积区盛满对应的食物,即可满足使用者的营养素需求,并且对餐盘使用场所的配餐原则无限制,使得该餐盘的适用范围更广。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的餐盘的容积区可设计为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凹槽状结构、杯状结构、盒状结构等,优选地,在上述营养健康餐盘中,各个容积区设计为凹槽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盘体3设计为椭圆形结构,各个容积区也设计为椭圆形凹槽结构。放碗区6设计为圆形凹槽结构。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营养健康餐盘分为用于男性群体的男性用餐盘和用于女性群体的女性用餐盘,由上述表1可知,女性所需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水平约为男性的80%,因此,女性用餐盘的各个容积区的容积为男性用餐盘的对应的容积区的容积的80%。对于轻体力活动水平的成年女性群体,各容积区的容积如下:素菜区2的容积为127cm3、肉菜区5的容积为79cm3、副荤区9的容积为127cm3、主食区7的容积为138cm3。使用时,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分别选择相应的餐盘,将各个菜品盛满容积区即可满足营养素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餐盘还可以在盘体3上设计性别标识,或者将用于不同性别的餐盘设计成不同颜色,例如将男性用餐盘设计成蓝色,将女性用餐盘设计成红色等。
本发明提供的营养健康餐盘可定制为应用于3~6岁的儿童群体,素菜区的容积为50~90cm3,肉菜区的容积为35~65cm3,副荤区的容积为70~90cm3,主食区的容积为90~140cm3
本发明提供的营养健康餐盘可定制为应用于7~10岁的儿童群体,素菜区的容积为80~130cm3,肉菜区的容积为45~85cm3,副荤区的容积为90~140cm3,主食区的容积为100~160cm3
本发明提供的营养健康餐盘可定制为应用于轻体力活动水平的成人群体,素菜区的容积为130~170cm3,肉菜区的容积为80~150cm3,副荤区的容积为140~180cm3,主食区的容积为130~190cm3
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应用于轻体力活动水平的成人群体的营养健康餐盘中,素菜区的容积为159cm3,肉菜区的容积为99cm3,副荤区的容积为158cm3,主食区的容积为172cm3
本发明提供的营养健康餐盘可定制为应用于中体力活动水平的成人群体,素菜区的容积为150~190cm3,肉菜区的容积为100~140cm3,副荤区的容积为160~210cm3,主食区的容积为155~210cm3
本发明提供的营养健康餐盘可定制为应用于重体力活动水平的成人群体,素菜区的容积为170~210cm3,肉菜区的容积为110~150cm3,副荤区的容积为190~260cm3,主食区的容积为180~250cm3
本发明提供的营养健康餐盘可定制为应用于老年人群体,素菜区的容积为120~160cm3,肉菜区的容积为100~120cm3,副荤区的容积为140~190cm3,主食区的容积为120~160cm3
下面通过试验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营养健康餐盘所带来的有益效果,该试验中的餐盘为应用于轻体力活动水平的成人群体的餐盘(包括男性用餐盘和女性用餐盘),其中,男性用餐盘的素菜区的容积为159cm3,设计取餐量为144g;肉菜区的容积为99cm3,设计取餐量为93g;副荤区的容积为158cm3,设计取餐量为152g;主食区的容积为172cm3,设计取餐量为164g。用该餐盘进行取餐试验,测试餐盘的设计取餐量与使用者实际取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实际取餐量与设计取餐量基本相吻合,能达到帮助使用者定量取餐的目的。试验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餐盘(男性)取餐试验结果
表5餐盘(女性)取餐试验结果
用本发明提供的餐盘与背景技术中的中国专利CN204541555U公开的餐盘同时进行取餐试验,然后测量各自所取各类食物的重量,并分别计算营养素。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餐盘实际取餐的营养素水平与推荐摄入量之间的相关性更高,定量效果更好。两种餐盘的取餐营养素计算对比结果请参见表6:
表6两种餐盘的取餐营养素计算对比结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食材分类,将《食物成分表》中的食材分为三类食材:主食类、素菜类和肉类,其中,主食类食材包括谷物、薯类、干豆;素菜类食材包括根菜、茎叶花菜、茄果瓜菜、薯芋类、菌藻类、鲜豆类、水果;肉类食材包括畜禽肉、内脏、水产、蛋类、乳品和豆类;
计算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将上述三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作为未知参数,根据以上三类食材的各项营养素含量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用通用全局优化法进行数据拟合,得到主食类、素菜类和肉类这三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
菜品分类,将预设数量的多种菜品分为素菜、肉菜、副荤和主食四类菜品,分析副荤类菜品并确定其中的素菜类食材与肉类食材的比例,记为比例A;
测定各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选取目标人群进行取餐试验,测定目标人群取餐中的素菜、肉菜与副荤类菜品的比例,记为比例B,根据比例A、比例B以及上述素菜类和肉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计算得到素菜、肉菜和副荤三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主食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为上述主食类食材的每餐推荐摄入量;
测定各类菜品的每餐推荐体积,分别测定素菜、肉菜、副荤和主食这四类菜品的生熟比和熟菜密度,然后根据各类菜品的每餐推荐食材生重和熟菜密度计算得到素菜、肉菜、副荤和主食四类菜品的每餐推荐熟重和每餐推荐体积。
2.一种营养健康餐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盘体,所述盘体上设有四个用于盛放食物的容积区和用于放置液体容器的放碗区,四个所述容积区分别为用于盛放素菜的素菜区、用于盛放肉菜的肉菜区、用于盛放副荤的副荤区和用于盛放主食的主食区,所述素菜区设有素菜标识,所述肉菜区设有肉菜标识,所述副荤区设有副荤标识,所述主食区设有主食标识,四个所述容积区的容积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来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营养健康餐盘,其特征在于,应用于3~6岁的儿童群体,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50~90cm3,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35~65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70~90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90~140cm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营养健康餐盘,其特征在于,应用于7~10岁的儿童群体,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80~130cm3,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45~85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90~140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100~160cm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营养健康餐盘,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轻体力活动水平的成人群体,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130~170cm3,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80~150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140~180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130~190cm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营养健康餐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159cm3,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99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158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172cm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营养健康餐盘,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中体力活动水平的成人群体,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150~190cm3,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100~140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160~210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155~210cm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营养健康餐盘,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重体力活动水平的成人群体,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170~210cm3,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110~150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190~260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180~250cm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营养健康餐盘,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老年人群体,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120~160cm3,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100~120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140~190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120~160cm3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营养健康餐盘,其特征在于,分为用于男性群体的男性用餐盘和用于女性群体的女性用餐盘,所述女性用餐盘的各个所述容积区的容积为所述男性用餐盘的对应的所述容积区的容积的80%。
CN201711483586.1A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与一种营养健康餐盘 Pending CN1081986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3586.1A CN108198606A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与一种营养健康餐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3586.1A CN108198606A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与一种营养健康餐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98606A true CN108198606A (zh) 2018-06-22

Family

ID=62587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83586.1A Pending CN108198606A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与一种营养健康餐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9860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3579A (zh) * 2018-10-10 2019-01-18 无锡市睿健时代贸易有限公司 熟食营养数据的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1028918A (zh) * 2019-12-25 2020-04-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菜谱推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厨房电器
CN112184203A (zh) * 2020-09-28 2021-01-05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云端自动智能营养健康就餐系统与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3714A (zh) * 2008-07-04 2008-11-12 李树忠 营养配餐系统及其实现营养配餐的方法
CN204541555U (zh) * 2015-02-16 2015-08-12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一种均衡营养定量配餐盘
CN104866954A (zh) * 2015-04-27 2015-08-26 天津师范大学 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终端居民膳食均衡量化分析方法及系统
TWM541794U (zh) * 2016-11-01 2017-05-21 正修學校財團法人正修科技大學 膳食管理餐具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3714A (zh) * 2008-07-04 2008-11-12 李树忠 营养配餐系统及其实现营养配餐的方法
CN204541555U (zh) * 2015-02-16 2015-08-12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一种均衡营养定量配餐盘
CN104866954A (zh) * 2015-04-27 2015-08-26 天津师范大学 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终端居民膳食均衡量化分析方法及系统
TWM541794U (zh) * 2016-11-01 2017-05-21 正修學校財團法人正修科技大學 膳食管理餐具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曾熙媛 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3579A (zh) * 2018-10-10 2019-01-18 无锡市睿健时代贸易有限公司 熟食营养数据的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1028918A (zh) * 2019-12-25 2020-04-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菜谱推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厨房电器
CN112184203A (zh) * 2020-09-28 2021-01-05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云端自动智能营养健康就餐系统与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reenfield et al. Food composition data: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use
Song et al. A traditional Korean dietary pattern and metabolic syndrome abnormalities
Keding et al. Dietary patterns and nutritional health of women: the nutrition transition in rural Tanzania
Bonifacj et al. Comparison of dietary assessment methods in a southern French population: use of weighed records, estimated-diet records and a food-frequency questionnaire
Kennedy et al. Dietary Diversity Score Is a Useful Indicator of Micronutrient Intake in Non-Breast-Feeding Filipino Children2
Ashfield-Watt et al. Is ‘five-a-day’an effective way of increasing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s?
Samuelson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child health and nutrition in a northern Swedish county: II. Methodological study of the recall technique
Abdollahi et al. Socio-economic differences in dietary intakes: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n household food consumption pattern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IR Iran
Lee et al. Vegetable intake in Korea: Data from the Korean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1998, 2001 and 2005
Torheim et al. Validation of a quantitative food-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Western Mali
CN111261260B (zh) 一种膳食推荐系统
CN108198606A (zh) 一种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与一种营养健康餐盘
Adegun et al. Differences i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young school children from public and private owned primary schools in Ekiti state, Nigeria
Kennedy et al. Guidelines on assessing biodiverse foods in dietary intake surveys
Medina‐Albaladejo et al. Unequal access to food during the nutritional transition: evidence from Mediterranean Spain
Tan et al. Quality and validity of diet quality indices for use in Australian contexts: a systematic review
Conrad et al. Diet sustainability analyses can be improved with updates to the food commodity intake database
CN107912940A (zh) 一种营养配餐定量计算方法与一种营养健康餐盘
Wolmarans et al. Use of the South African Food Composition Database System (SAFOODS) and its products in assessing dietary intake data: part II: invited review
Matla The contribution of food access strategies to dietary diversity of farm worker households on Oranje farm in the Fouriesburg district (RSA)
Bubak et al. Nutritional Deprivation Index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Paraguayan households
Keding Linking nutrition security and agrobiodiversity: the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vegetables for nutritional health of women in rural Tanzania
Kurshed et al. Dietary intake,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adolescent girls in an urban population of Bangladesh
Ukegbu et al. Nutritional status and market activities of female traders in a major City South East, Nigeria
Singh et al. Nutritional status of tribal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 Meghalay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