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98240A - 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98240A CN108198240A CN201711479804.4A CN201711479804A CN108198240A CN 108198240 A CN108198240 A CN 108198240A CN 201711479804 A CN201711479804 A CN 201711479804A CN 108198240 A CN108198240 A CN 1081982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ock wave
- bulge
- dimensional
- curved surface
- molded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generation 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0/24—Fluid dynamic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涉及超声速进气道。获得所需的复杂三维激波曲面;利用逆向特征线法求得所需的三维鼓包压缩型面;形成鼓包的下表面。通过给定不同横向截面内的激波形状来进行构造,将三维鼓包的前缘曲线离散化,从每个前缘离散点出发,利用特征线法逆向求解对应的鼓包压缩型线,将所有的压缩型线进行组合,以此实现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一方面具备传统Bump进气道的优点,取消附面层隔道、泄放系统和旁路系统,使得飞行器的结构更轻,阻力更小,可靠性更高;另一方面,真正实现激波曲面的三维重构,能对每一个横向截面内的激波形状进行控制,使得三维鼓包设计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强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声速进气道,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超声速进气道作为高速吸气式飞行器推进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设计形式和工作特性直接决定着飞机的整体性能,因此受到了各航空强国的广泛关注([1]SVENSSON M.ACFD Investigation of a Generic Bump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DiverterlessSupersonic In-let[J].Department of Management&Engineering,2008)。传统超声速飞机在设计进气道时,考虑到附面层的影响,通常会设有附面层隔道与吸除/抽吸装置([2]杨应凯.进气道的设计与减重研究[C]//中国航空学会飞机总体专业分会重量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2006)。该机构将大大增加进气道重量([3]李博,梁德旺.无隔道超声速进气道/前机身一体化计算与试验[J].航空学报,2009,30(09):1597-1604),不利于飞行器的总体性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始探索一种可以替代传统进气道设计的新方法,提出了Bump进气道(又称无隔道超声速进气道,Diverterless SupersonicInlet,DSI)的概念([4]杨应凯,李玉璞.JSF X-35的一绝──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J].国际航空,2001(8):13-15)。
现阶段设计Bump进气道外压缩鼓包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锥形流理论,给定一个圆锥流场,利用锥导乘波理论进行鼓包设计;另一种则是将锥导乘波拓展至密切乘波理论,进行鼓包设计。利用锥导理论设计的锥导鼓包,由于锥形流动的基本特点,在圆锥形激波的波后会存在较大的纵向与横向压力梯度,能将大部分的附面层吹出进气道。锥导Bump进气道与传统的超音速进气道相比,取消了附面层隔道,泄放系统,旁路系统,使得飞行器在性能、机动、隐身、结构和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相比于传统的进气道,锥导Bump进气道使得飞机的阻力更小,重量更轻,可靠性更高。
锥导Bump进气道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锥导乘波理论固有的局限性即激波形状确定为圆锥激波,导致Bump进气道的外压缩鼓包设计趋于单一性,难以同复杂多变的进气道唇口形状相匹配。基于密切原理的三维鼓包设计方法,通过引入设计截面内曲率中心分布这一变量,可以控制横截面激波形状并调节外压缩鼓包的三维外型,进而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飞行状态的Bump进气道,增强了部分的设计自由度。可以看到,密切设计方法将设计激波由单个圆锥激波拓展为多个圆锥激波的耦合。但本质上,密切乘波方法只是通过改变设计截面内横向激波形状来调节三维激波曲面与三维鼓包外型,其局部流场仍为圆锥流场,可控性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为超声速Bump进气道设计提供新思路,使得三维鼓包设计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强灵活性的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获得复杂三维激波曲面;
在步骤1)中,所述获得复杂三维激波曲面的具体方法可为:将三维鼓包形成的三维复杂激波曲面按照流向离散成一系列横向截面,在每个横向截面中给出激波曲线,改变各个横向截面中激波曲线的形状便可控制复杂的三维激波曲面,在控制激波曲线形状时,指定各横向截面内的激波曲线均为抛物线。
2)利用逆向特征线法求得三维鼓包压缩型面;
在步骤2)中,所述利用逆向特征线法求得三维鼓包压缩型面的具体方法可为:将鼓包的前缘捕获型线离散成一系列点,每个点单独进行逆向设计,离散点数目越多,计算精度越高,以前缘型线离散点的法向量与自由来流方向可以确定密切面,取密切面的流向长度为ΔX,ΔX值越小,特征线法逆向求解的精度越高,密切面与复杂的三维激波曲面相交即可获得为与该密切面内的激波形状;在密切面中,给定激波形状和来流参数的情况下,利用特征线法可逆向求解得该密切面内的鼓包压缩型线和特征线,特征线点处的法向量便可确定密切面,密切面的长度与密切相同,均为ΔX;密切面与三维激波曲面相交,可获得密切面内的激波形状;利用特征线法可获得密切面内的鼓包压缩型线和特征线,如此循环,直至设计截面,便可获得过前缘离散点的一条鼓包压缩型线,将鼓包的前缘压缩型线中过各离散点的型线组合,即可得到鼓包压缩型面;
3)形成鼓包下表面。
在步骤3)中,所述形成鼓包下表面的具体方法可为:将鼓包的前缘压缩型线沿着流向追踪至设计截面即可获得鼓包的下表面。
本发明通过给定不同横向截面内的激波形状来进行构造,将三维鼓包的前缘曲线离散化,从每个前缘离散点出发,利用特征线法逆向求解对应的鼓包压缩型线,将所有的压缩型线进行组合,以此实现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
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一方面具备了传统Bump进气道的优点,取消了附面层隔道、泄放系统和旁路系统,使得飞行器的结构更轻,阻力更小,可靠性更高;另一方面,此方法真正实现了激波曲面的三维重构,能对每一个横向截面内的激波形状进行控制,使得三维鼓包设计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强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三维复杂激波曲面示意图;
图2是三维鼓包逆向求解示意图;
图3是三维鼓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获得所需的复杂三维激波曲面:将三维鼓包形成的三维复杂激波曲面按照流向离散成一系列横向截面,在每个横向截面中给出激波曲线形状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仅仅以3个不同横向截面(距离该鼓包最前端1/3处的横向截面2、位于该鼓包中端处的横向截面3、与Bump进气道唇口相接触的横向截面即设计截面4)为例,截面内的激波曲线分别为位于横向截面2中的激波曲线形状5、位于横向截面3中的激波曲线形状6、位于横向截面4中的激波曲线形状7。改变各个横向截面中激波曲线的形状便可控制复杂的三维激波曲面8。在控制激波曲线形状时,本发明指定各横向截面内的激波曲线均为抛物线。
2)利用逆向特征线法求得所需的三维鼓包压缩型面:将鼓包的三维鼓包的前缘捕获型线FCT(Flow Capture Tube)1离散成一系列点,每个点单独进行逆向设计,离散点数目越多,计算精度越高。本发明仅以其中一个前缘型线离散点a为例,如图2所示。由a点处的法向量与自由来流方向可以确定由a点的法向量及来流方向组成的密切面10,由a点的法向量及来流方向组成的密切面10的流向长度为ΔX,ΔX值越小,特征线法逆向求解的精度越高。由a点的法向量及来流方向组成的密切面10与鼓包产生的复杂三维激波曲面8相交即可获得为与该密切面内的激波形状ab。在由a点的法向量及来流方向组成的密切面10中,给定激波形状和来流参数的情况下,利用特征线法可逆向求解得该密切面内的鼓包压缩型线ad和特征线bd。特征线bd和b点处的法向量便可确定由特征线bd及b点的法向量组成的密切面11,由特征线bd及b点的法向量组成的密切面11的长度与密切10相同,均为ΔX。同样的,由特征线bd及b点的法向量组成的密切面11与鼓包产生的复杂三维激波曲面8相交,可获得该密切面内的激波形状bc。利用特征线法可获得b点的法向量组成的密切面11内的鼓包压缩型线de和特征线ce。如此循环下去,直至设计与Bump进气道唇口相接触的横向截面即设计截面4,便可获得过前缘离散点a的一条鼓包压缩型线。将三维鼓包的前缘捕获型线FCT 1中过各离散点的型线组合,即可得到三维鼓包压缩型面9(如图3所示)。
3)形成鼓包的下表面:将三维鼓包的前缘捕获型线FCT1沿着流向追踪至设计截面即可获得鼓包的下表面。
Claims (4)
1.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获得复杂三维激波曲面;
2)利用逆向特征线法求得三维鼓包压缩型面;
3)形成鼓包的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获得所需的复杂三维激波曲面的具体方法为:将三维鼓包形成的三维复杂激波曲面按照流向离散成一系列横向截面,在每个横向截面中给出激波曲线,改变各个横向截面中激波曲线的形状控制复杂的三维激波曲面,在控制激波曲线形状时,指定各横向截面内的激波曲线均为抛物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利用逆向特征线法求得所需的三维鼓包压缩型面的具体方法为:将鼓包的前缘捕获型线离散成一系列点,每个点单独进行逆向设计,离散点数目越多,计算精度越高,以前缘型线离散点的法向量与自由来流方向确定密切面,取密切面的流向长度为ΔX,ΔX值越小,特征线法逆向求解的精度越高,密切面与复杂的三维激波曲面相交获得为与该密切面内的激波形状;在密切面中,给定激波形状和来流参数的情况下,利用特征线法可逆向求解得该密切面内的鼓包压缩型线和特征线,特征线点处的法向量确定密切面,密切面的长度与密切相同,均为ΔX;密切面与三维激波曲面相交,获得密切面内的激波形状;利用特征线法获得密切面内的鼓包压缩型线和特征线,如此循环,直至设计截面,获得过前缘离散点的一条鼓包压缩型线,将鼓包的前缘压缩型线中过各离散点的型线组合,即得到鼓包压缩型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形成鼓包的下表面的具体方法为:将鼓包的前缘压缩型线沿着流向追踪至设计截面获得鼓包的下表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79804.4A CN108198240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79804.4A CN108198240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98240A true CN108198240A (zh) | 2018-06-22 |
CN108198240B CN108198240B (zh) | 2021-03-26 |
Family
ID=62586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79804.4A Active CN108198240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9824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95794A (zh) * | 2019-10-31 | 2020-02-14 | 厦门大学 | 一种抑制直升机旋翼高速脉冲噪声的鼓包设计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18517A (zh) * | 2011-12-08 | 2012-06-2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双稳态进气道及其作为飞机进气道的应用和双稳态进气道设计方法 |
CN105221264A (zh) * | 2014-07-01 | 2016-01-06 | 厦门翔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
CN105649779A (zh) * | 2016-01-29 | 2016-06-08 | 厦门大学 | 横向压力梯度可控的鼓包设计方法 |
CN205311919U (zh) * | 2016-01-29 | 2016-06-15 | 厦门大学 | 横向压力梯度可控的鼓包进气道 |
CN105697150A (zh) * | 2016-03-07 | 2016-06-22 | 厦门大学 |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
CN107016199A (zh) * | 2017-04-13 | 2017-08-04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无激波边界层排移鼓包的设计方法 |
-
2017
- 2017-12-29 CN CN201711479804.4A patent/CN1081982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18517A (zh) * | 2011-12-08 | 2012-06-2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双稳态进气道及其作为飞机进气道的应用和双稳态进气道设计方法 |
CN105221264A (zh) * | 2014-07-01 | 2016-01-06 | 厦门翔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
CN105649779A (zh) * | 2016-01-29 | 2016-06-08 | 厦门大学 | 横向压力梯度可控的鼓包设计方法 |
CN205311919U (zh) * | 2016-01-29 | 2016-06-15 | 厦门大学 | 横向压力梯度可控的鼓包进气道 |
CN105697150A (zh) * | 2016-03-07 | 2016-06-22 | 厦门大学 |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
CN107016199A (zh) * | 2017-04-13 | 2017-08-04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无激波边界层排移鼓包的设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LI Y, ZHENG X, TENG J, ET AL.: "Dual waverider concept for inlet-airframe integration with controllable wall pressure distribution", 《21ST AIAA INTERNATIONAL SPACE PLANES AND HYPERSONICS TECHNOLOGIES CONFERENCE》 * |
SAHEBY E B, HUANG G, QIAO W, ET AL.: "A novel compression surface for integration design of high speed aircraft forebody and inlet", 《20TH AIAA INTERNATIONAL SPACE PLANES AND HYPERSONIC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CONFERENCE》 * |
朱呈祥; 陈荣钱; 尤延铖: "低韦伯数非牛顿射流撞击破碎直接数值模拟", 《航空学报》 * |
黄玥; 尤延铖; 欧阳智贤: "Ma1.8 时BUMP 进气道激波振荡特性的脱体涡模拟", 《2016海峡两岸流体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95794A (zh) * | 2019-10-31 | 2020-02-14 | 厦门大学 | 一种抑制直升机旋翼高速脉冲噪声的鼓包设计方法 |
CN110795794B (zh) * | 2019-10-31 | 2022-02-18 | 厦门大学 | 一种抑制直升机旋翼高速脉冲噪声的鼓包设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98240B (zh) | 2021-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37549B (zh) | 内并联式高超声速双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 |
CN105697150B (zh) |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 |
CN112340014B (zh) | 内外流解耦的双乘波高速吸气式飞行器及其生成方法 | |
US20070181743A1 (en) | Method for streamline traced external compression inlet | |
CN104481700B (zh) | 组合动力轴对称变几何进气道、发动机及进气道控制方法 | |
CN105221264A (zh) |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 |
CN101384486A (zh) | 用于超音速飞行器的等熵压缩入口 | |
CN102953825B (zh) | 前体自循环的气动式超声速/高超声速可调进气道 | |
CN109250144A (zh) | 后掠角及上/下反角直接可控的吻切锥乘波体设计方法 | |
CN108001669B (zh) | 一种基于零质量射流控制的前缘缝翼噪声抑制方法 | |
CN207923408U (zh) | 一种低扰动宽马赫数风洞层流双喷管 | |
CN106021831A (zh) | 自适应连通逆向回流槽进气道设计方法 | |
CN110159434A (zh) | 一种进气道可调装置和方法 | |
CN110304267A (zh) | 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方法及系统 | |
CN112722249B (zh) | 气动式涡流发生器和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组合控制的飞行器 | |
CN105539863B (zh) | 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及支板一体化气动布局方法 | |
CN208024465U (zh) | 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Bump进气道 | |
CN109455309A (zh) | 基于圆锥前体激波的前掠内乘波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 | |
CN108038295A (zh) | 一种高超声速进气道与隔离段一体化设计方法 | |
CN108198240A (zh) | 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 | |
CN101392686A (zh) | 可兼顾内外流性能的内乘波式进气道及其设计方法 | |
CN103029830B (zh) | 一种双乘波体对拼吸气式高超飞行器前体及其设计方法 | |
CN106873647A (zh) | 一种基于零质量射流的阵列可变参数喷流流动控制方法 | |
CN104859844A (zh) | 襟翼零质量流/射流流动控制系统 | |
CN105649779A (zh) | 横向压力梯度可控的鼓包设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