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97150B -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97150B
CN105697150B CN201610125233.3A CN201610125233A CN105697150B CN 105697150 B CN105697150 B CN 105697150B CN 201610125233 A CN201610125233 A CN 201610125233A CN 105697150 B CN105697150 B CN 1056971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vature
radius
center
bulge
cur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252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97150A (zh
Inventor
王李璨
李怡庆
尤延铖
周驯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1252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971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97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7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97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7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4Air intakes for gas-turbine plant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42Air intakes for gas-turbine plant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having variable geomet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涉及超声速进气道。根据乘波理论的反演设计思想给出三维激波系,激波系中间为圆弧,两边为曲线,圆弧圆心与密切曲线的曲率中心连续,且两者二次相切过渡,曲率半径沿中心向两侧递增,在给定激波曲线后将密切曲线离散成许多离散点,即得对应不同离散点的曲率中心和曲率半径;由已知圆弧得到相应的圆心和半径;由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构型获得鼓包下表面型线,圆弧对应的半径与鼓包下表面型线相交;密切曲线对应曲率半径与下表面型线相交;利用锥导与密切乘波理论进行流线追踪即得鼓包三维曲面;鼓包进气道排除附面层的作用由鼓包与进气道唇口共同作用完成,唇口位于三维激波系内且与激波系紧贴,即完成。

Description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声速进气道,尤其是涉及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超声速进气道主要依靠激波增压,靠近机体附面层产生的扰流常常会产生诱导激波,导致很大的流动损失。传统的超声速进气道通常使用附面层抽吸隔道来阻止扰流进入进气道,以提高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为了实现进气道抽吸功能,往往需要附带泄流系统、旁路系统等,不仅增加了飞机重量,而且降低了隐身性能,不能满足先进战斗机的要求。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使用鼓包(Bump)进气道。
鼓包进气道是一种新型超声速进气道设计概念,该方法在进气道入口设置一个突起鼓包作为高速来流的压缩曲面,不仅取代了传统进气道与机身之间的附面层抽吸隔道,也省去了一些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构。鼓包进气道的使用减轻了飞机重量,间接增大了飞机的推重比,同时由于前体鼓包紧贴机身,有利于机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从1990年开始探索鼓包进气道。1996年,洛马公司改装了一架F-16进行鼓包进气道验证试飞,并最终在X-35/F-35上使用了两侧进气的鼓包进气道。2001年,中国成都飞行设计研究所开始进行鼓包进气道的研究,并将该技术应用于“枭龙”04架。2004年改型后的歼-10B在机头下方也换装了鼓包进气道。(唐鑫.DSI进气道高速风洞试验技术及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传统的鼓包进气道通常根据锥导乘波理论设计。依靠乘波鼓包的锥形流动特征,构造出由中间向两侧递减的压力分布,从而实现吹除边界层的效果,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虚拟圆锥等效为一个压缩曲面,所产生的锥形激波依附在曲面边缘。(杨应凯.Bump进气道设计与试验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7,03(3):336-338.)由于锥形流动本身具有横纵向压力梯度,流场沿轴线不断扩张,因而大部分机身附面层产生的扰流会被锥形激波排除在进气道口外。然而锥导乘波理论所生成鼓包仅能产生锥形激波,导致鼓包进气道形状过于单一,因此本发明结合密切锥导乘波理论,提出了一种同时运用锥导与密切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根据三维激波系反设计出鼓包进气道,实现鼓包进气道压力分布由中间向两侧递减,加强吹除边界层效果,为超声速鼓包进气道设计提供新思路的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超声速战斗机鼓包进气道为研究对象,根据乘波理论的反演设计思想,给出三维激波系,所给激波系中间为圆弧,两边为曲率中心变化的曲线,圆弧的圆心与密切曲线的曲率中心连续,且两者二次相切过渡,曲率半径沿中心向两侧递增,在给定激波曲线后,将密切曲线离散成许多离散点,即获得对应不同离散点的曲率中心和曲率半径;由已知圆弧得到相应的圆心和半径;
2)由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构型获得鼓包下表面型线,圆弧对应的半径与鼓包下表面型线相交;密切曲线对应曲率半径也与下表面型线相交;
3)利用锥导与密切乘波理论进行流线追踪即可得到鼓包三维曲面;
4)鼓包进气道排除附面层的作用由鼓包与进气道唇口共同作用完成,唇口位于三维激波系内且与激波系紧贴,即完成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的设计。
本发明结合锥导与密切各自优势,设有结合锥导与密切乘波理论的进气道鼓包;所述鼓包进气道包括鼓包三维曲面、下表面型线;所述鼓包三维曲面结合锥导与密切两种方法设计,两者相切过渡;所述下表面型线由超声速飞行器机体决定。本发明可用于超声速、高超声速进气道鼓包设计,具有形状多变、总压恢复系数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锥导与密切乘波理论的鼓包三维实体示意图;
图2是基于锥导与密切乘波理论的鼓包三维型面示意图;
图3是基于锥导与密切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原理示意图;
图4是基于锥导与密切乘波理论的鼓包型面捕获示意图;
图5是鼓包进气道进口波系原理图。
图中各标记为:1表示超声速气流方向,2表示鼓包前缘点,3表示鼓包纵向截面,4表示鼓包上表面型线,5表示鼓包下表面型线,6表示激波系中间段圆弧的半径与鼓包下表面型线5的交点,7表示激波系中间段圆弧上一点,8表示鼓包三维曲面,9表示三维鼓包曲面产生的激波系,10表示激波系中间段圆弧,11表示激波系密切段上一点,12表示激波系密切曲线上一点对应的半径与鼓包下表面型线5的交点,13表示激波系密切曲线上一点对应的半径,14表示激波系密切曲线上一点对应的圆心,15表示激波系中间段圆弧的圆心,16表示激波系中间段圆弧上一点对应半径与鼓包下表面型线的交点,17表示激波系中间段圆弧上一点对应半径,18表示圆锥流场顶点,19表示圆锥流场中心线,20表示圆锥流场的激波系,21表示进气道外罩。
具体实施方式
乘波体的设计初衷是利用附体激波产生较高升力,锥导乘波体可以在给定激波系的情况下进行前缘捕获得到进气道下表面。但所得表面只能提供一种固定的压力分布,无法有效减少主流的横向溢流,降低了排移边界层的效果。而密切方法设计乘波体能够匹配压力,且具有较好的气动性能和体积率,但不能单独用于进气道设计。因而结合锥导与密切的优势进行鼓包进气道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进气道的要求,设计出高性能的进气道。本发明实施例将结合附图详述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取超声速战斗机鼓包进气道为研究对象,根据乘波理论的反设计思想,给出三维激波系。参见图3,所给激波系中间段为圆弧10,两边为曲率中心变化的密切曲线9。圆弧10的圆心与密切曲线9的曲率中心连续,且两者二次相切过渡,曲率半径沿中心向两侧递增。在给定激波曲线后,将密切曲线9离散成许多离散点11,即可获得对应不同离散点的曲率中心14和曲率半径13。同样已知圆弧10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圆心16和曲率半径17。
步骤二:参见图1,由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构型可以获得鼓包下表面型线5。结合图3,圆弧10对应的曲率半径17与鼓包下表面型线5相交于点6;密切曲线9对应曲率半径13与下表面型线5相交于点12。
步骤三:利用锥导与密切乘波理论进行流线追踪即可得到图2中的鼓包三维曲面8,详细过程如下:
1)基于锥导乘波理论的流线追踪:
参见图1,已知交点6、圆弧10上的点7以及圆锥激波角α,可知交点6与点7的距离d6,7,则d6,7=d6,7·tana,从而得到对应圆弧10的前缘点2;
参见图4,延长点7与前缘点2所构成的直线20,与圆心16的纵向延长线19相交于锥形激波流场顶点18,即获得圆弧10对应的整个锥形流场。根据锥导乘波理论可以追踪到圆弧10对应的鼓包曲面形状。
2)基于密切乘波理论的流线追踪:已知交点12与密切曲线9上的离散点11,可知d11,12,同样通过激波角可以求得相应前缘点,进而得到该离散点的流场。根据密切乘波理论可以追踪到密切曲线9对应的三维鼓包曲面。
3)将锥导与密切乘波理论所得曲面拼接即可得到图2所示三维曲面8。
步骤四:鼓包进气道排除附面层的作用由鼓包与进气道唇口共同作用完成。两者在图5中表示,唇口21位于激波系内且与激波系20紧贴。
以下给出具体实施例:
选取超声速战斗机鼓包进气道为研究对象,假设进气道随飞行器零攻角飞行,飞行马赫数为2.5,鼓包进气道中间圆弧段所对圆心角为30度,入射激波角为60度,两端曲线任意,入射激波角为α。根据图3和图4的原理,基于锥导与密切乘波理论可以设计出图2中的鼓包型面。由于进气道唇口与鼓包型面2产生的激波系内切,可以设计出图5所示的进气道。从图1可以看出,该鼓包进气道的鼓包具有中间凸起、两边平缓的特征,正好构建了从中间向两侧递减的压力分布,能够更有效地吹除附面层扰流。中间凸起部分的圆锥段使用锥导乘波理论设计,两边平缓部分及过渡段用密切乘波理论设计。

Claims (1)

1.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超声速战斗机鼓包进气道为研究对象,根据乘波理论的反演设计思想,给出三维激波系,所给激波系中间为圆弧,两边为曲率中心变化的曲线,圆弧的圆心与密切曲线的曲率中心连续,且两者二次相切过渡,曲率半径沿中心向两侧递增,在给定激波曲线后,将密切曲线离散成许多离散点,即获得对应不同离散点的曲率中心和曲率半径;由已知圆弧得到相应的圆心和半径;
2)由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构型获得鼓包下表面型线,圆弧对应的半径与鼓包下表面型线相交;密切曲线对应曲率半径也与下表面型线相交;
3)利用锥导与密切乘波理论进行流线追踪即可得到鼓包三维曲面;
4)鼓包进气道排除附面层的作用由鼓包与进气道唇口共同作用完成,唇口位于三维激波系内且与激波系紧贴,即完成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的设计。
CN201610125233.3A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Active CN1056971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5233.3A CN105697150B (zh)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5233.3A CN105697150B (zh)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7150A CN105697150A (zh) 2016-06-22
CN105697150B true CN105697150B (zh) 2017-09-19

Family

ID=56220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25233.3A Active CN105697150B (zh)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971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9340B (zh) * 2017-06-05 2018-07-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与前体一体化的下颔式超声速或高超声速进气道及设计方法
CN107963236B (zh) * 2017-11-09 2020-11-10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基于密切锥理论的定平面乘波体设计方法
CN108198240B (zh) * 2017-12-29 2021-03-26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
CN109595076B (zh) * 2019-01-14 2020-03-17 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一种进气道保护罩
CN110795794B (zh) * 2019-10-31 2022-02-18 厦门大学 一种抑制直升机旋翼高速脉冲噪声的鼓包设计方法
CN111553119B (zh) * 2020-03-24 2024-02-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非均匀来流下高超声速飞行器三维曲面激波反设计方法
CN112347555A (zh) * 2020-10-19 2021-02-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锥导乘波理论的角区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12298598B (zh) * 2020-11-02 2022-05-03 厦门大学 基于曲锥前体的高超声速鼓包压缩型面反设计方法
CN112298599B (zh) * 2020-11-02 2022-05-03 厦门大学 基于弯曲激波理论的全三维乘波体反设计方法
CN113062802B (zh) * 2021-04-09 2022-04-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分离边界层的抽吸式进气道及其造型方法
CN113279860B (zh) * 2021-06-07 2022-03-2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中间控制截面的内鼓包s弯进气道及方法
CN113665836B (zh) * 2021-09-23 2023-03-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后缘线等激波强度尖头冯卡门曲线舵机鼓包设计方法
CN113665835B (zh) * 2021-09-23 2023-03-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前缘线等激波强度楔导乘波舵机鼓包设计方法
CN113665837B (zh) * 2021-09-23 2023-03-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前缘线等激波强度尖头冯卡门曲线舵机鼓包设计方法
CN113682491B (zh) * 2021-09-23 2023-03-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后缘线等激波强度楔导乘波舵机鼓包设计方法
CN114379812B (zh) * 2021-12-28 2023-04-2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展向压力分布可控的高速前体/压缩面气动设计方法
CN114741779B (zh) * 2022-03-10 2023-06-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带有旁通道的涡桨飞机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16167171B (zh) * 2023-04-23 2023-07-14 清华大学 前体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3027B (zh) * 2010-03-29 2013-04-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实现不等强波系与前机身一体化Bump进气道的方法
CN103662087B (zh) * 2013-12-11 2015-07-15 厦门大学 高超声速飞行器与进气道内外乘波一体化设计方法
CN203581388U (zh) * 2013-12-11 2014-05-07 厦门大学 高超声速飞行器与进气道内外乘波一体化装置
CN105197226A (zh) * 2014-06-11 2015-12-30 厦门翔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双进气道高超声速乘波体飞行器设计方法
CN203962165U (zh) * 2014-07-01 2014-11-26 厦门翔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
CN105221264A (zh) * 2014-07-01 2016-01-06 厦门翔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04192302B (zh) * 2014-07-18 2015-08-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绕尖头冯卡门曲线回转体基准流场的乘波体设计方法
CN104973266B (zh) * 2015-07-16 2016-03-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吻切锥理论的滑翔-巡航两级乘波体设计方法
CN105059531B (zh) * 2015-09-02 2017-02-01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种后掠角可控的曲线头部密切锥乘波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7150A (zh) 201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7150B (zh)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09969374B (zh) 用于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的标模气动布局及设计方法
CN109250144B (zh) 后掠角及上/下反角直接可控的吻切锥乘波体设计方法
CN101477710B (zh) 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推进一体化外形建模方法
CN107554802B (zh) 一种适用于飞翼布局小型喷气式无人机的进气道
CN108100291B (zh) 一种给定三维前缘线的吻切乘波体设计方法
CN107672821B (zh) 基于吻切锥理论的变马赫数“并联”宽速域乘波飞行器设计方法
CN106741976B (zh) 一种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反设计方法
CN110525679B (zh) 高超声速嵌入式乘波体设计方法
CN107336842B (zh) 一种高超声速乘波鸭翼气动布局方法
CN105151316A (zh) 基于变激波角吻切锥理论的滑翔-巡航两级乘波体设计方法
CN106428620B (zh) 一种大容积高升阻比脊形吻切锥乘波体设计方法
CN105329462A (zh) 基于可变壁面压力分布规律的吻切流场乘波前体设计方法
CN105221264A (zh)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10182380B (zh) 基于典型内转进气道的高超声速内外流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06394874A (zh) 一种双后掠布局的乘波体
CN103790639A (zh) 一种叶轮机端区叶片前缘边条修型方法
CN106250607A (zh) 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的双后掠乘波体设计方法
CN105059531B (zh) 一种后掠角可控的曲线头部密切锥乘波体
CN105539863B (zh) 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及支板一体化气动布局方法
CN205370766U (zh)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
CN115221639B (zh) 适用于飞翼布局背负式半埋入进气道唇口参数化设计方法
CN108829961A (zh) 采用背撑发动机翼身融合布局的短舱-机体匹配设计方法
CN104309813A (zh) 一种直升机尾梁外形设计方法
CN115056998A (zh) 一种锥导乘波前体纵向分段分级压缩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