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82516A - 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82516A
CN108182516A CN201711344002.2A CN201711344002A CN108182516A CN 108182516 A CN108182516 A CN 108182516A CN 201711344002 A CN201711344002 A CN 201711344002A CN 108182516 A CN108182516 A CN 108182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e
hazard condition
condition information
geological hazard
electri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440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宏达
赵斌滨
安宁
孙辉
程永锋
陈晓东
欧文浩
徐熙语
王百顺
费香泽
李茂华
张明皓
邓元婧
杨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7113440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825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82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25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提取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确定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上报该结果。可以快速精确地得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极大地节省了地质灾害灾情上报的时间,使上级部门和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及时了解地质灾害当前的发生发展情况,为防治方案的制定和防治工作实施提供信息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覆盖范围广,输送距离长,沿途经过很多环境条件恶劣、地质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地区,同时受到线路周边各种施工、采掘活动的影响,易引发杆塔和基础的变形破坏,威胁线路安全运行。据国土资源部对我国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6种地质灾害隐患类型统计结果,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88525处,其中崩塌占23%,滑坡占51%,泥石流占11%,其他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占14%。地质灾害类型多,发生因素及过程复杂,它的形成原因不仅仅与地区的降雨有关,还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岩体结构、植被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是防灾减灾有效途径之一。2016年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和洪涝,造成500千伏以上线路杆塔基础浸水、滑坡1619基,暴露出输电线路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存在短板。发生地质灾害后,及时收集资料并上报,对地质灾害发生后应急处置和妥善安排有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方法及系统,其目的是可以快速精确地得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极大地节省了地质灾害灾情上报的时间,使上级部门和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及时了解地质灾害当前的发生发展情况,为防治方案的制定和防治工作实施提供信息支撑。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
提取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
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确定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
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上报该结果。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确定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包括:
利用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确定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类别,若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类别相同,若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大于距离阈值,则判断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其他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上报该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的一级索引项中进行查找,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在所述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的二级索引项中进行查找;
若查找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则将所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作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若未查找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则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获取新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利用所述新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的所属类别信息新建一个一级索引项,利用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在所述一级索引项下新建一个二级索引项。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上报该结果,包括:
a.三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上报给二级用户;
b.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回,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作废;
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修,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三级用户修改并返回步骤a;
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通过,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上报给一级用户;
c.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回,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作废;
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修,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二级用户或者三级用户,若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三级用户,则三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修改完善后返回步骤a;若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二级用户,则二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修改完善后返回步骤b;
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通过,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入库并结束操作。
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提取模块,用于提取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确定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
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上报该结果。
优选的,所述分析模块,用于:
利用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确定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类别,若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类别相同,若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大于距离阈值,则判断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其他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
优选的,所述上报模块,包括:
搜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的一级索引项中进行查找,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在所述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的二级索引项中进行查找;
获取模块,用于若查找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则将所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作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若未查找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则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获取新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利用所述新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的所属类别信息新建一个一级索引项,利用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在所述一级索引项下新建一个二级索引项。
优选的,所述上报模块,包括:
三级上报模块,用于三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上报给二级用户;
二级上报模块,用于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回,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作废;
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修,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三级用户修改并返回步骤a;
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通过,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上报给一级用户;
一级上报模块,用于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回,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作废;
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修,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二级用户或者三级用户,若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三级用户,则三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修改完善后返回步骤a;若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二级用户,则二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修改完善后返回步骤b;
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通过,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入库并结束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上报该结果,可以快速精确地得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极大地节省了地质灾害灾情上报的时间,且可以对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自由扩充,使得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数据库更加详细,贴合实际,进一步的,使上级部门和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及时了解地质灾害当前的发生发展情况,为防治方案的制定和防治工作实施提供信息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地质灾害跟踪监测预警一直是国际上倡导的防灾减灾有效途径之一。输电线路杆塔所处边坡出现地质灾害隐患后,一线巡线员通过灾情上报系统按照既定的数据格式将地质灾害的基本信息(位置、类型、规模、诱因等)及时收集上报,可使上级部门和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及时了解地质灾害当前的发生发展情况,为防治方案的制定和防治工作实施提供信息支撑。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101.提取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
102.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确定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
103.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上报该结果。
其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及分类可以根据现有技术预先设定,例如,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及分类,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表1滑坡分类及特征描述
表2崩塌分类及特征描述
表3泥石流分类及特征描述
进一步的,在提取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之后,所述步骤102,包括:
利用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确定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类别,若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类别相同,若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大于距离阈值,则判断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其他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
在确定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后,所述步骤103,包括:
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的一级索引项中进行查找,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在所述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的二级索引项中进行查找;
若查找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则将所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作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若未查找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则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获取新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利用所述新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的所属类别信息新建一个一级索引项,利用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在所述一级索引项下新建一个二级索引项。
进一步的,在获取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之后,所述步骤103,还包括:
a.三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上报给二级用户;
b.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回,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作废;
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修,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三级用户修改并返回步骤a;
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通过,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上报给一级用户;
c.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回,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作废;
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修,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二级用户或者三级用户,若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三级用户,则三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修改完善后返回步骤a;若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二级用户,则二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修改完善后返回步骤b;
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通过,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入库并结束操作。
例如,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的上报状态,如表4所示;
表4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的上报状态表
序号 状态名 状态类名 状态类型
1 三级用户起草 CityStart Start
2 二级用户起草 ProvinceStart Start
3 二级用户审批通过 ProvincePass Process
4 一级用户审批通过 CenterPass Process
5 二级用户待审批 ProvinceApprove Process
6 一级用户待审批 CenterApprove Process
7 二级用户退修 ProvinceBack End
8 一级用户退回 CenterDataSuspend End
9 一级用户退修 CenterBack End
10 待入库 DataPreserve End
其中,状态名即状态的名称,状态类名为该状态在编码中的实际类名称,状态类型为Start状态、Process状态和End状态。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的上报状态信息可以自由扩充,为其他自定义的流程提供方便。
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的上报流程,如表5所示;
表5基础流程定义
基于基础流程设计,在创建新流程时即赋予正常流程信息。每次工作流更改状态后,先根据当前状态、下一状态、前一状态及当前流程ID判定流程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在基础流程状态中查找新流程ID并继续,如未变化则继续沿用原流程并更改当前状态。
灾情信息在包含常规地质灾害信息同时,我们针对输电线路的地灾要求,设计了额外的字段:线路名称、电压等级、杆塔号等,可以将灾害信息和相应的输电线路杆塔关联,调研资料、图片、视频等文件,还可以通过灾情附件进行添加,上传,资料更加详实,直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提取模块,用于提取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确定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
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上报该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分析模块,用于:
利用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确定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类别,若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类别相同,若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大于距离阈值,则判断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其他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上报模块,包括:
搜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的一级索引项中进行查找,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在所述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的二级索引项中进行查找;
获取模块,用于若查找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则将所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作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若未查找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则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获取新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利用所述新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的所属类别信息新建一个一级索引项,利用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在所述一级索引项下新建一个二级索引项。
进一步的,所述上报模块,包括:
三级上报模块,用于三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上报给二级用户;
二级上报模块,用于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回,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作废;
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修,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三级用户修改并返回步骤a;
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通过,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上报给一级用户;
一级上报模块,用于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回,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作废;
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修,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二级用户或者三级用户,若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三级用户,则三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修改完善后返回步骤a;若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二级用户,则二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修改完善后返回步骤b;
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通过,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入库并结束操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取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
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确定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
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上报该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确定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包括:
利用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确定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类别,若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类别相同,若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大于距离阈值,则判断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其他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上报该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的一级索引项中进行查找,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在所述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的二级索引项中进行查找;
若查找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则将所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作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若未查找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则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获取新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利用所述新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的所属类别信息新建一个一级索引项,利用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在所述一级索引项下新建一个二级索引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上报该结果,包括:
a.三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上报给二级用户;
b.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回,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作废;
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修,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三级用户修改并返回步骤a;
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通过,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上报给一级用户;
c.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回,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作废;
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修,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二级用户或者三级用户,若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三级用户,则三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修改完善后返回步骤a;若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二级用户,则二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修改完善后返回步骤b;
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通过,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入库并结束操作。
5.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提取模块,用于提取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确定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
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上报该结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用于:
利用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确定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类别,若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类别相同,若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大于距离阈值,则判断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与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中其他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间的欧氏距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模块,包括:
搜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类别在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的一级索引项中进行查找,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在所述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的二级索引项中进行查找;
获取模块,用于若查找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则将所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作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若未查找到相应的历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及评论记录,则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获取新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并利用所述新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的所属类别信息新建一个一级索引项,利用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特征描述在所述一级索引项下新建一个二级索引项。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模块,包括:
三级上报模块,用于三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上报给二级用户;
二级上报模块,用于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回,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作废;
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修,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三级用户修改并返回步骤a;
若二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通过,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上报给一级用户;
一级上报模块,用于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回,则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作废;
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退修,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二级用户或者三级用户,若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三级用户,则三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修改完善后返回步骤a;若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返给二级用户,则二级用户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修改完善后返回步骤b;
若一级用户的审核结果为通过,则将所述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评论结果入库并结束操作。
CN201711344002.2A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81825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44002.2A CN108182516A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44002.2A CN108182516A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82516A true CN108182516A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46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44002.2A Pending CN108182516A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82516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0218A (zh) * 2013-07-17 2013-11-13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突发事件“三链耦合”一体化应急保障系统及方法
CN103678712A (zh) * 2013-12-31 2014-03-26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灾害信息时空数据库
CN105184668A (zh) * 2015-08-24 2015-12-2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输电线路山火风险区域划分方法
CN105260603A (zh) * 2015-10-14 2016-01-20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气候事件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5761155A (zh) * 2015-08-26 2016-07-13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历史案例的农业旱灾灾情快速评估方法
CN106327407A (zh) * 2016-09-28 2017-01-11 北京远通信德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综合应急平台
CN106600501A (zh) * 2015-10-15 2017-04-2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平台
CN106780050A (zh) * 2016-12-12 2017-05-31 国信优易数据有限公司 受灾程度评估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7220279A (zh) * 2017-04-19 2017-09-29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灾害事件的动态跟踪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0218A (zh) * 2013-07-17 2013-11-13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突发事件“三链耦合”一体化应急保障系统及方法
CN103678712A (zh) * 2013-12-31 2014-03-26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灾害信息时空数据库
CN105184668A (zh) * 2015-08-24 2015-12-2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输电线路山火风险区域划分方法
CN105761155A (zh) * 2015-08-26 2016-07-13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历史案例的农业旱灾灾情快速评估方法
CN105260603A (zh) * 2015-10-14 2016-01-20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气候事件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6600501A (zh) * 2015-10-15 2017-04-2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平台
CN106327407A (zh) * 2016-09-28 2017-01-11 北京远通信德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综合应急平台
CN106780050A (zh) * 2016-12-12 2017-05-31 国信优易数据有限公司 受灾程度评估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7220279A (zh) * 2017-04-19 2017-09-29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灾害事件的动态跟踪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eblen et al. Climatic and human influences on fire regimes in ponderosa pine forests in the Colorado Front Range
Townsend et al. Changes in the extent of surface mining and reclamation in the Central Appalachians detected using a 1976–2006 Landsat time series
Li et al. Rainfall and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using GI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N110415488A (zh) 一种山洪灾害预警的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182830A (zh) 一种基于多维分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薄弱环节挖掘方法
Liu et al.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h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research (1999–2021)
Edgar et al. Interpreting effects of multiple, large-scale disturbances using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data: A case study of standing dead trees in east Texas, USA
CN109460902A (zh) 基于类比法的输电杆塔滑坡灾害的分析方法及系统
Wijaya et a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social vulnerability for landslide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using gis approach (case study: Cilacap regency, province of central Java, Indonesia)
Madawala et al. Novel machine learning ensemble approach for landslide prediction
KR101742373B1 (ko) 산사태 gis 데이터베이스 및 그 운영 방법
FENG et al. Habitat assessment for giant pandas in the Qinling Mountain Region of China
WO2023193824A1 (zh) 基于决策树的山体滑坡与崩塌灾害分类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08182516A (zh) 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灾情的评论上报方法及系统
Huang et 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using RS and GIS: a case study of Huangshan mountain, China
Huang et al.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eadly geohazard events in China, 2013–2019
Yue et al. Spa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landslid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ver Guizhou Karst Plateau, China
Taylor et al. Validation of spruce budworm outbreak history developed from aerial sketch mapping of defoliation in New Brunswick
Di Stéfano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automated reference toolset as a method to select reference plots for oil and gas reclamation on Colorado Plateau rangelands
Mornya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landfill sites by using GIS and multi-criteria method in Batam, Indonesia
Leoni et al. Heuristic method for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in the Messina municipality
Torahi Forest mapping and change analysis, using satellite imagery in Zagros mountain Iran
Haryono et al. Managing and assessing landslide risk including the consequences
Li et al. Study on road damage assessment based on RS and GIS
Bisson et al. A map for volcaniclastic debris flow hazards in Apennine areas surrounding the Vesuvius volcano (Ita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