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2240A - 一种声音检测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声音检测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72240A
CN108172240A CN201711493929.2A CN201711493929A CN108172240A CN 108172240 A CN108172240 A CN 108172240A CN 201711493929 A CN201711493929 A CN 201711493929A CN 108172240 A CN108172240 A CN 108172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ong
sound
frequency range
intensity
loud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939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立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One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One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One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One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939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722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72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224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5/0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 G10L25/03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extracted paramete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5/0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 G10L25/03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extracted parameters
    • G10L25/15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extracted parameters the extracted parameters being formant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5/0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 G10L25/48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 G10L25/51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for comparison or discrim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声音检测装置,用于分频段检测声音质量,检测对人体有害的声音,包括:控制单元、声音接收模块、频段设置模块、阈值设置模块、声音解析模块、声音过强分析模块。其能够连续检测环境、录像中的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时间、比例,判断持续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时间、比例是否超过设定提醒时间,并及时提醒。能够在手机等现有的设备上,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声音检测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音检测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最敏感是1000Hz-----3000Hz之间的声音。高于1000Hz的即会引起听觉不适。
低频噪音是指频率在200赫兹(倍频程)以下的声音。我国对于低频噪音的声音频率范围订为20~200Hz,其中对人体影响较为明显之频率,主要为3-50Hz之频率范围。
在人耳范围内是在20Hz--200Hz是低频,即在一秒内震动20到200次所发出无规律的声音称之为低频噪音。频率在500Hz~2kHz为中频,而高频则2kHz~16kHz。
超低频率次声波比其他声波(10Hz以上的声波)更具对人的破坏力,一部分可引起人体血管破裂导致死亡。
有些声音播放系统,能够播放出强度较大的低频声音,导致周围的人身体不适,严重的甚至导致疾病。
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记为dB。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若以声压值表示,由于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同时声音功率由于人体听觉对声信号强弱刺激反应不是线形的,而是成对数比例关系。所以采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
声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
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
声压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值。
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它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如声压级),还与它的频率及波形有关。
人体器官的固有震动频率大约在1Hz,当人体接受到的声波在1Hz左右时,就会是人体发生共振,共振的意思就是使人体器官的震动程度加大,超过一定程度,就发生伤害。
人体各器官的固有频率为3~17Hz,头部的固有频率为8~12Hz,腹部内脏的固有频率为 4~6Hz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似(0.01~20赫),倘若外来的次声频率与体内脏的振动频率相似或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从而使人产生上面提到的头晕、烦躁、耳鸣、恶心等等一系列症状.特别是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来次声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
现有的中国专利CN03154582.3,提供了一种判断一声音信号中是否混有人声信号的方法及相关装置。在一多声道的系统中,该方法针对不同声道的声音信号,计算声音信号在单位时间内幅值过零发生的次数;若第一声道的某一声音信号过零发生的次数比第二声道另一声音信号过零发生的次数低于某一阈值,则可判断该第一声道的声音信号中已经混有人声信号。
但,上述技术未涉及实时检测各频段的声音强度、声功率、声强、声压、响度,未涉及检测识别对身体有害的声音。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声音检测方法、装置,其能够分频段检测声音质量,检测对人体有害的声音,并及时提醒人们注意。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声音检测方法,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S1.连续采集待识别的声音;所述采集为实时采集或从录音(或录像)中提取;
S2.设定待检测频段(简称设定频段)范围;以频段上下限的方式设定频段范围;
S3.设定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强度阈值(简称P);
S4.声音解析;从最近M次采集的声音数据中,分析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数据,计算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强度(记为Q);
S5.声音过强分析:如果,Q大于P,认为当前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过强,否则,不认为当前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过强;
S6.处理结束。
进一步的,接收或者采集的声音,为未经数字处理的原始声音。
进一步的,分析计算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的声功率和/或声强和/或声压和/或响度。
进一步的,检测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的声功率过强分析和/或声强过强分析和/或声压过强分析和/或响度过强分析。
进一步的,同时检测多个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此时,分别设定多个所述设定频段对应的声音强度阈值(简称P)。
进一步的,检测声音频率的范围为200Hz-20000Hz。
进一步的,检测声音频率的范围为200Hz-20000Hz的子频段,所述子频段被划分为至少 2个所述设定频段。
进一步的,至少还包括下述处理步骤之一:
S7.显示过强标记:在屏幕上,显示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标记;所述标记,至少为图标、覆盖颜色、频段声音强度、频谱图等方式之一;
S8.语音或声音提示:检测到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 或响度过强时,语音或声音提示;
S9.对比频谱显示:在屏幕上,对比正常频谱图、检测结果频谱图;两者分别位于左右或上下,或叠加显示;
S10.统计过强的时间、比例:分别统计连续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 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时间、比例:统计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 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S11.过强提醒设定:设定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持续提醒时间和/或提醒方式;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持续提醒时间到达后,以指定的提醒方式提醒;
所述提醒方式包括:语音提示和/或声音提示和/或向预先设定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和/或发短信和/或向预先设定的网络数据信息接收方发送提醒信息;所述信息接收方至少包括下述之一:网络服务器、电子邮箱、即时通讯接收方。
进一步的,至少还包括下述特征之一:
S12.所述提醒信息还包括位置信息;
S13.所述提醒信息还包括检测者的生理信息;所述生理信息包括:心跳速度和/或血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声音检测装置,用于分频段检测声音质量,检测对人体有害的声音,并及时提醒人们注意,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并与外部进行数据交互;
声音接收模块,用于连续接收或采集待识别的声音;所述采集为实时采集或从录音(或录像)中提取;
频段设置模块,设定待检测频段(简称设定频段)范围;以频段上下限的方式设定频段范围;
阈值设置模块,设定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强度阈值(简称P),P为值域的5%以上;
声音解析模块;从最近M次采集的声音数据中,分析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数据,计算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强度(记为Q);
声音过强分析模块:如果,Q大于P,认为当前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过强,否则,不认为当前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过强。
进一步的,阈值设置模块,为每个声音频段设置一个声音强度阈值P,不同声音频段的声音强度阈值P相同或不同;
声音过强分析模块:依次分析各个低频频段的声音强度是否大于相应的声音频段的声音强度阈值;如果,有任一个低频频段的声音强度大于P,则认为当前声音过强。
进一步的,所述声音检测装置,至少还包括下述之一:
显示模块,在屏幕上,显示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 或响度过强标记;所述标记,至少为图标、覆盖颜色、频段声音强度、频谱图等方式之一;对比正常频谱图、检测结果频谱图;两者分别位于左右或上下,或叠加显示;
声音报警提示模块,检测到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 或响度过强时,语音提示和/或声音提示和/或电话号码打电话和/或发短信和/或向预先设定的网络数据信息接收方发送提醒信息;
统计模块:分别统计连续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时间、比例:统计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声音过强提醒设定模块,用于设定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持续提醒时间和/或提醒方式;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持续提醒时间到达后,以指定的提醒方式提醒;
所述提醒方式包括:语音提示和/或声音提示和/或向预先设定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和/或发短信和/或向预先设定的网络数据信息接收方发送提醒信息;所述信息接收方至少包括下述之一:网络服务器、电子邮箱、即时通讯接收方。
进一步的,至少还包括下述特征之一:
所述提醒信息还包括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通过定位装置获得;所述强光检测装置包括定位装置,或者通过与具有定位功能的装置的通信获得当前的位置信息;
所述提醒信息还包括检测者的生理信息;所述生理信息包括:心跳速度和/或血压;所述生理信息通过生理信息监测装置获得,如:通过具有生理监测功能的手表获得;所述强光检测装置包括生理信息监测装置,或者通过与具有生理信息监测功能的装置的通信获得当前的生理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声音检测装置为便携式和/或穿戴式。
进一步的,所述声音检测装置为手机。
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声音检测方法、装置,其能够连续检测环境、录像中的声音过强和/ 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时间、比例,判断持续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时间、比例是否超过设定提醒时间,并及时提醒;能够向向预先设定的网络数据信息接收方发送提醒信息,所述提醒信息包括当前检测数据、检测结果、位置信息、生理信息;能够在手机等现有的设备上,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一种声音检测方法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声音检测方法的可选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一种声音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1.控制单元,12.声音接收模块,13.频段设置模块,14.阈值设置模块,15.声音解析模块, 16.声音过强分析模块。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一种声音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
11.控制单元,12.声音接收模块,13.频段设置模块,14.阈值设置模块,15.声音解析模块, 16.声音过强分析模块,17.显示模块,18.声音报警提示模块,19.统计模块,20.声音过强提醒设定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方案一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一种声音检测方法的处理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下述处理步骤:
S1.连续采集待检测区域的声音;所述采集为实时采集或从录音(或录像)中提取;优选的,实时采集,为未经数字处理的原始声音;
S2.设定待检测频段(简称设定频段)范围;以频段上下限的方式设定频段范围;优选的,设定频段范围为500-600;
S3.设定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强度阈值(简称P);P为值域的5%以上,优选的为20%,当声音强度取值范围为0-255时,P=51;
S4.声音解析;从最近M次采集的声音数据中,分析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数据,计算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强度(记为Q);优选的,M=100;
从最近M次采集的声音数据中,分析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数据的方法为,使用傅里叶变换等方式进行分析,为现有技术;
S5.声音过强分析:依次分析各个低频频段的声音强度是否大于P;如果,有任一个低频频段的声音强度大于P,则认为当前声音过强;
S6.处理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频段的声音强度,通过对最近M次采集的声音数据的分析获得;其分析方式还有频谱分析技术,为现有技术。
可选的,采集的声音为中频(200-20000Hz)敏感拾音器采集的。优选的,使用中频(200-20000Hz)敏感拾音器。
可选的,分析计算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的声功率和/或声强和/或声压和/或响度。
可选的,检测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的声功率过强分析和/或声强过强分析和/或声压过强分析和/或响度过强分析。
优选的,分析计算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的声功率和/或声强和/或声压和/或响度;检测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的声功率过强分析和/或声强过强分析和/或声压过强分析和/或响度过强分析。
可选的,同时检测多个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此时,分别设定多个所述设定频段对应的声音强度阈值(简称P);优选的,同时检测多个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
可选的,检测声音频率的范围为200Hz-20000Hz。
可选的,检测声音频率的范围为200Hz-20000Hz的子频段;所述子频段被划分为至少2 个所述设定频段;比如,所述设定频段为200~3000Hz,划分为20个所述设定频段,或者,所述子频段为200~5000Hz,划分为60个所述设定频段。优选的,所述子频段为200~5000 Hz,划分为60个所述设定频段。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接收或者采集的声音,为未经数字处理的原始声音。
实施方案二
图2是图1所示的声音检测方法的可选处理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至少还包括下述处理步骤之一,优选的,全部包含:
S7.显示过强标记:在屏幕上,显示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标记;所述标记,至少为图标、覆盖颜色、频段声音强度、频谱图等方式之一;优选的为频谱图;
S8.语音或声音提示:检测到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 或响度过强时,语音或声音提示;优选的,语音提示;
S9.对比频谱显示:在屏幕上,对比正常频谱图、检测结果频谱图;两者分别位于左右或上下,或叠加显示,优选的叠加显示;
S10.统计过强的时间、比例:分别统计连续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 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时间、比例:统计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 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优选的,全部统计;
S11.声音过强提醒设定;设定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 /或响度过强的持续提醒时间和/或提醒方式;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 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持续提醒时间到达后,以指定的提醒方式提醒;
所述提醒方式包括:语音提示和/或声音提示和/或向预先设定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和/或发短信和/或向预先设定的网络数据信息接收方发送提醒信息;所述信息接收方至少包括下述之一:网络服务器、电子邮箱、即时通讯接收方;
优选的,全部设定,持续提醒时间2秒;提醒方式为语音电话,并向网络服务器发送提醒信息。
进一步的,至少还包括下述特征之一,优选的,都包括:
S13.所述提醒信息还包括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通过定位装置获得;
S14.所述提醒信息还包括检测者的生理信息;所述生理信息包括:心跳速度和/或血压;所述生理信息通过生理信息监测装置获得,如:通过具有生理监测功能的手表获得。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端接收到提醒信息后,记录,并向相关人员发出通知;尤其是,根据车牌号查找车主的联系方式,自动通知车主;当找到车主的手机号时,自动拨打联系车主及时解决。
实施方案三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一种声音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分频段检测声音质量,检测对人体有害的声音,并及时提醒人们注意,包括:控制单元11、声音接收模块12、频段设置模块13、阈值设置模块14、声音解析模块15、声音过强分析模块16。
控制单元11,用于控制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并与外部进行数据交互;为计算机控制器,包括主机板和微处理器(CPU)等,优选的为手机控制器;
声音接收模块12,用于连续接收或采集待识别的声音;所述采集为实时采集或从录音(或录像)中提取;优选的,实时采集,为未经数字处理的原始声音;
频段设置模块13,设定待检测频段(简称设定频段)范围;以频段上下限的方式设定频段范围;优选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200Hz;
阈值设置模块14,设定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强度阈值(简称P),P为值域的5%以上,优选的为20%,当声音强度取值范围为0-255时,P=51;
声音解析模块15;从最近M次采集的声音数据中,分析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数据,计算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强度(记为Q);优选的,M=100,设定频段为300-500Hz;
从最近M次采集的声音数据中,分析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数据的方法为,使用滤波模块、傅里叶变换等方式进行分析,优选的使用滤波模块,为现有技术;
声音过强分析模块16:如果,Q大于P,认为当前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过强,否则,不认为当前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过强。
进一步的,阈值设置模块13,为每个声音频段设置一个声音强度阈值P,不同声音频段的声音强度阈值P相同或不同;
声音过强分析模块15:依次分析各个声音频段的声音强度是否大于相应的声音频段的声音强度阈值P;如果,有任一个声音频段的声音强度大于P,则认为当前声音过强。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频段的声音强度,通过对最近M次采集的声音数据的分析获得;其分析方式包括频谱分析,为现有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声音检测装置为便携式和/或穿戴式,优选的是便携式;优选的为手机等现有的具有录音功能、显示功能的便携式装置。
可选的,分析计算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的声功率和/或声强和/或声压和/或响度。
可选的,检测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的声功率过强分析和/或声强过强分析和/或声压过强分析和/或响度过强分析。
优选的,分析计算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的声功率和/或声强和/或声压和/或响度;检测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的声功率过强分析和/或声强过强分析和/或声压过强分析和/或响度过强分析。
可选的,同时检测多个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此时,分别设定多个所述设定频段对应的声音强度阈值(简称P);优选的,同时检测多个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
可选的,当同时检测多个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时,检测声音频率的范围为200Hz-20000Hz 的子频段;所述子频段被划分为至少2个所述设定频段;比如,所述设定频段为200~3000Hz,划分为20个所述设定频段,或者,所述子频段为200~5000Hz,划分为60个所述设定频段。优选的,所述子频段为200~5000Hz,划分为60个所述设定频段。
实施方案四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一种声音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用于检测环境中的亮度不足,并及时提醒人们注意,如图4所示,包括:控制单元11、声音接收模块12、频段设置模块13、阈值设置模块14、声音解析模块15、声音过强分析模块16、显示模块17、声音报警提示模块18、统计模块19、声音过强提醒设定模块20。
实施方案四与实施方案三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方案四至少还包括下述之一:显示模块 17、声音报警提示模块18、统计模块19、声音过强提醒设定模块20;优选的,全部包含。
显示模块17,在屏幕上,显示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标记;所述标记,至少为图标、覆盖颜色、频段声音强度、频谱图等方式之一;对比正常频谱图、检测结果频谱图;两者分别位于左右或上下,或叠加显示;优选的为叠加显示频谱图;
声音报警提示模块18,检测到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时,语音提示和/或声音提示和/或电话号码打电话和/或发短信和/或向预先设定的网络数据信息接收方发送提醒信息;优选的,全部检测、语音提示;
统计模块19:分别统计连续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 或响度过强的时间、比例:统计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 或响度过强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优选的,全部统计;
声音过强提醒设定模块18,用于设定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持续提醒时间和/或提醒方式;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持续提醒时间到达后,以指定的提醒方式提醒;持续提醒时间大于等于1秒;
所述提醒方式包括:语音提示和/或声音提示和/或向预先设定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和/或发短信和/或向预先设定的网络数据信息接收方发送提醒信息;所述信息接收方至少包括下述之一:网络服务器、电子邮箱、即时通讯接收方;
优选的,全部设定,持续提醒时间2秒;提醒方式为语音电话,并向网络服务器发送提醒信息。
可选的,至少还包括下述特征之一,优选的,都包括:
所述提醒信息还包括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通过定位装置获得;所述强光检测装置包括定位装置,或者通过与具有定位功能的装置的通信获得当前的位置信息,优选的,所述强光检测装置包括定位装置;
所述提醒信息还包括检测者的生理信息;所述生理信息包括:心跳速度和/或血压;所述生理信息通过生理信息监测装置获得,如:通过具有生理监测功能的手表获得;所述强光检测装置包括生理信息监测装置,或者通过与具有生理信息监测功能的装置的通信获得当前的生理信息;优选的,所述强光检测装置通过与具有生理信息监测功能的装置的通信获得当前的生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端接收到提醒信息后,记录,并向相关人员发出通知;尤其是,根据车牌号查找车主的联系方式,自动通知车主;当找到车主的手机号时,自动拨打联系车主及时解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案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规范内,对本发明的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声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S1.连续采集待识别的声音;所述采集为实时采集或从录音(或录像)中提取;
S2.设定待检测频段(简称设定频段)范围;以频段上下限的方式设定频段范围;
S3.设定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强度阈值(简称P);
S4.声音解析;从最近M次采集的声音数据中,分析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数据,计算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强度(记为Q);
S5.声音过强分析:如果,Q大于P,认为当前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过强,否则,不认为当前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过强;
S6.处理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或者采集的声音,为未经数字处理的原始声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下述特征之一:
(1).分析计算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的声功率和/或声强和/或声压和/或响度;
(2).检测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的声功率过强分析和/或声强过强分析和/或声压过强分析和/或响度过强分析;
(3).同时检测多个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此时,分别设定多个所述设定频段对应的声音强度阈值(简称P);
(4).检测声音频率的范围为200Hz-20000Hz;
(5).检测声音频率的范围为200Hz-20000Hz的子频段,所述子频段被划分为至少2个所述设定频段。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声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下述处理步骤之一:
S7.显示过强标记:在屏幕上,显示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标记;所述标记,至少为图标、覆盖颜色、频段声音强度、频谱图等方式之一;
S8.语音或声音提示:检测到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时,语音或声音提示;
S9.对比频谱显示:在屏幕上,对比正常频谱图、检测结果频谱图;两者分别位于左右或上下,或叠加显示;
S10.统计过强的时间、比例:分别统计连续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时间、比例:统计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S11.过强提醒设定:设定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持续提醒时间和/或提醒方式;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持续提醒时间到达后,以指定的提醒方式提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特征:
语音提示和/或声音提示和/或向预先设定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和/或发短信和/或向预先设定的网络数据信息接收方发送提醒信息;所述信息接收方至少包括下述之一:网络服务器、电子邮箱、即时通讯接收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下述特征之一:
S12.所述提醒信息还包括位置信息;
S13.所述提醒信息还包括检测者的生理信息;所述生理信息包括:心跳速度和/或血压。
7.一种声音检测装置,用于分频段检测声音质量,检测对人体有害的声音,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并与外部进行数据交互;
声音接收模块,用于连续接收或采集待识别的声音;所述采集为实时采集或从录音(或录像)中提取;
频段设置模块,设定待检测频段(简称设定频段)范围;以频段上下限的方式设定频段范围;
阈值设置模块,设定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强度阈值(简称P),P为值域的5%以上;
声音解析模块;从最近M次采集的声音数据中,分析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数据,计算出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强度(记为Q);
声音过强分析模块:如果,Q大于P,认为当前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过强,否则,不认为当前所述设定频段的声音过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下述之一:
显示模块,在屏幕上,显示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标记;
声音报警提示模块,检测到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时,语音提示和/或声音提示和/或电话号码打电话和/或发短信和/或向预先设定的网络数据信息接收方发送提醒信息;
统计模块:分别统计连续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时间、比例:统计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声音过强提醒设定模块,用于设定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的持续提醒时间和/或提醒方式;声音过强和/或声功率过强和/或声强过强和/或声压过强和/或响度过强持续提醒时间到达后,以指定的提醒方式提醒。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声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下述之一:
(1).阈值设置模块,为每个声音频段设置一个声音强度阈值P,不同声音频段的声音强度阈值P相同或不同;
(2).声音过强分析模块:依次分析各个低频频段的声音强度是否大于相应的声音频段的声音强度阈值;如果,有任一个低频频段的声音强度大于P,则认为当前声音过强。
(3).所述标记,至少为图标、覆盖颜色、频段声音强度、频谱图等方式之一;对比正常频谱图、检测结果频谱图;两者分别位于左右或上下,或叠加显示;
(4).所述提醒方式包括:语音提示和/或声音提示和/或向预先设定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和/或发短信和/或向预先设定的网络数据信息接收方发送提醒信息;所述信息接收方至少包括下述之一:网络服务器、电子邮箱、即时通讯接收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声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下述特征之一:
(a).所述提醒信息还包括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通过定位装置获得;所述强光检测装置包括定位装置,或者通过与具有定位功能的装置的通信获得当前的位置信息;
(b).所述提醒信息还包括检测者的生理信息;所述生理信息包括:心跳速度和/或血压;所述生理信息通过生理信息监测装置获得,如:通过具有生理监测功能的手表获得;所述强光检测装置包括生理信息监测装置,或者通过与具有生理信息监测功能的装置的通信获得当前的生理信息;
(c).为便携式和/或穿戴式;
(d).为手机。
CN201711493929.2A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声音检测方法、装置 Withdrawn CN1081722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93929.2A CN108172240A (zh)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声音检测方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93929.2A CN108172240A (zh)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声音检测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2240A true CN108172240A (zh) 2018-06-15

Family

ID=62516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93929.2A Withdrawn CN108172240A (zh)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声音检测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7224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0723A (zh) * 2018-12-13 2019-04-09 杭州旭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社区的智能噪声检测系统
CN113744745A (zh) * 2021-09-08 2021-12-03 无锡清耳话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音频频谱检测设备
CN113744765A (zh) * 2021-08-19 2021-12-03 深圳市新国都股份有限公司 Pos机语音播报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0723A (zh) * 2018-12-13 2019-04-09 杭州旭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社区的智能噪声检测系统
CN109600723B (zh) * 2018-12-13 2021-08-13 杭州旭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社区的智能噪声检测系统
CN113744765A (zh) * 2021-08-19 2021-12-03 深圳市新国都股份有限公司 Pos机语音播报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744765B (zh) * 2021-08-19 2023-12-29 深圳市新国都股份有限公司 Pos机语音播报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744745A (zh) * 2021-09-08 2021-12-03 无锡清耳话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音频频谱检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erstein et al. The underwater audiogram of the West Indian manatee (Trichechus manatus)
Southall et al. Masking in three pinnipeds: Underwater, low-frequency critical ratios
US11665488B2 (en) Auditory device assembly
KR101600080B1 (ko) 청력 검사 방법 및 장치
CN108172240A (zh) 一种声音检测方法、装置
US1029262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ducting a pure tone audiometry sceening
Summers et al. Identifying dead regions in the cochlea: psychophysical tuning curves and tone detection in threshold-equalizing noise
JP2010506206A (ja) 声に応じて人のストレス状態を測定する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を実行する装置
CN107374644A (zh) 一种听力测试装置
Au et al. Insights into dolphin sonar discrimination capabilities from human listening experiments
Owren et al. Absolute auditory thresholds in three Old World monkey species (Cercopithecus aethiops, C. neglectus, Macaca fuscata) and humans (Homo sapiens).
CN107357549B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Kastelein et al. Hearing thresholds of a harbor porpoise (Phocoena phocoena) for sweeps (1–2 kHz and 6–7 kHz bands) mimicking naval sonar signals
CN107205204A (zh) 耳机故障检测方法及考试专用耳机
Pollack The atonal interval
CN108158605A (zh) 一种内脏共振声音检测方法、装置
CN107919135A (zh) 一种低频声音检测方法、装置
Wagner et al. Noise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o risk for sensorineural function but increased amplitude variability of otoacoustic emissions
Cooper et al. Subjective perception of wind turbine noise-The stereo approach
Holt et al. Temporal summation of airborne tones in a California sea lion (Zalophus californianus)
JP2019039901A (ja) 背景騒音下における対象音の近似官能評価方法および背景騒音下における対象音の近似官能評価システム
CN107111921A (zh) 用于有效的可听警报设置的方法和设备
JP4344262B2 (ja) 音響情報呈示装置及び方法
Auburn et al. Arousal and the Bakan vigilance task: the effects of noise intensity and the presence of others
Le Prell et al. Macaque thresholds for detecting increases in intensity: Effects of formant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