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68155B - 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68155B
CN108168155B CN201810026764.6A CN201810026764A CN108168155B CN 108168155 B CN108168155 B CN 108168155B CN 201810026764 A CN201810026764 A CN 201810026764A CN 108168155 B CN108168155 B CN 1081681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cover plate
annular
condenser body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267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68155A (zh
Inventor
姚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2676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681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68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815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1882 priority patent/WO201913693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68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8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冷凝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容纳腔;冷凝器本体,所述冷凝器本体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冷凝器本体的两端伸出所述容纳腔外以适于与所述制冷设备的压缩机和蒸发器连接,其中,所述容纳腔内储存有冷却液,用于对所述冷凝器本体进行散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通过设置带有壳体的冷凝器,通过在壳体内储存冷却液,使得散热过程中冷凝器本体首先与冷却液接触,将冷凝器本体内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冷却液内,再将冷却液内储存的热量均匀散发到外界,实现快速转移冷凝器本体的热量,同时实现均衡散热,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制冷设备,散热的随机性较强,且启动频率不确定,当制冷设备启动制冷时产生的热量比较集中,需要尽快散热;当制冷设备完成制冷后停止运行时,制冷设备内需散发的热量急剧减少,导致在某个时间段制冷设备需要大量散热,其他时间段制冷设备散热少的状态,从而需要匹配较大风量的风扇和比较复杂的散热系统,风量大的风扇噪音较大,复杂的散热系统使得制冷设备的能耗较高,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冷设备用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能耗低,噪音小。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冷凝器的制冷系统。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容纳腔;冷凝器本体,所述冷凝器本体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冷凝器本体的两端伸出所述容纳腔外以适于与所述制冷设备的压缩机和蒸发器连接,其中,所述容纳腔内储存有冷却液,用于对所述冷凝器本体进行散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通过设置带有壳体的冷凝器,通过在壳体内储存冷却液,使得散热过程中冷凝器本体首先与冷却液接触,将冷凝器本体内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冷却液内,再将冷却液内储存的热量均匀散发到外界,实现快速转移冷凝器本体的热量,同时实现均衡散热,降低能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所述容纳腔形成环形腔,所述冷凝器本体形成沿所述环形腔的周向延伸的环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所述容纳腔形成环形腔,所述冷凝器本体沿所述环形腔的周向往复延伸。
具体地,所述冷凝器本体包括:多个沿所述容纳腔的轴向排布的冷凝管,每个冷凝管形成具有缺口的环形,且多个冷凝管的缺口位于同一侧,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冷凝管的一端和与其相邻的上一个所述冷凝管的一端过渡连接,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和与其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冷凝管的一端过渡连接;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分别与位于最外端的两个冷凝管的一端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所述壳体包括:环形外壳和环形内壳,所述环形内壳设于所述环形外壳内且与所述环形外壳间隔布置;前盖板,所述前盖板密封连接在所述环形外壳与所述环形内壳的前侧;后盖板,所述后盖板密封连接在所述环形外壳与所述环形内壳的后侧,所述后盖板、所述前盖板、所述环形外壳和所述环形内壳之间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可选地,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中的一个具有第一通孔以适于所述冷凝器本体的一端伸出,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中的另一个具有第二通孔以适于所述冷凝器本体的另一端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环形内壳的背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片。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外壳的背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片沿其所在的所述环形内壳的表面的法线延伸,所述第二散热片沿其所在的所述环形外壳的表面的法线延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所述壳体由导热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以及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通过采用上述制冷设备用冷凝器,散热过程中冷凝器本体首先与冷却液接触,将热量通过冷凝器本体快速地传递到冷却液内,再将冷却液内储存的热量均匀散发到外界,实现快速转移冷凝器本体的热量,从而达到长时间均衡散热,即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散热,降低了制冷系统的温度波动量,同时可以降低制冷系统对风扇的风量要求,进而减小噪音,降低能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还包括:可转动的风扇,所述风扇邻近所述冷凝器布置。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通过采用上述制冷系统,通过冷凝器本体首先与冷却液接触,将冷凝器本体内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冷却液内,再将冷却液内储存的热量均匀散发到外界,实现快速转移冷凝器本体的热量,同时长时间均衡散热,降低了制冷设备内部的温度波动量,同时可以降低制冷设备对风扇的风量要求,进而减小噪音,降低能耗。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凝器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凝器的主视图;
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凝器的侧视图;
图7是沿图6中B-B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制冷系统100,
压缩机10,蒸发器20,
冷凝器30,容纳腔301,壳体31,环形外壳311,环形内壳312,前盖板313,后盖板314,第一通孔315,第二通孔316,第一散热片317,冷凝器本体32,
风扇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30。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30,包括:壳体31和冷凝器本体32,壳体31内限定有容纳腔301,冷凝器本体32设置在容纳腔301内,且冷凝器本体32的两端伸出容纳腔301外,从而可以适于与制冷设备的压缩机10和蒸发器20连接,其中,容纳腔301内储存有冷却液,用于对冷凝器本体32进行散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30,通过设置带有壳体31的冷凝器30,通过在壳体31内储存冷却液,使得散热过程中冷凝器本体32首先与冷却液接触,将冷凝器本体32内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冷却液内,再将冷却液内储存的热量均匀散发到外界,实现快速转移冷凝器本体32的热量,同时实现均衡散热,降低能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壳体31包括:环形外壳311、环形内壳312、前盖板313和后盖板314,环形内壳312设置在环形外壳311内,且环形内壳312与环形外壳311间隔布置,前盖板313密封连接在环形外壳311与环形内壳312的前侧,后盖板314密封连接在环形外壳311与环形内壳312的后侧,后盖板314、前盖板313、环形外壳311和环形内壳311之间限定出容纳腔301。
其中,前盖板313和后盖板314中的一个具有第一通孔315,从而可以适于冷凝器本体32的一端伸出,前盖板313和后盖板314中的另一个具有第二通孔,从而可以适于冷凝器本体32的另一端伸出,环形外壳311的背向容纳腔301的一侧表面和环形内壳312背向容纳腔301的一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多个散热片,多个散热片间隔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冷凝器本体32形成环形,容纳腔301形成环形腔,容纳腔301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冷却液为比热容较大的液体,密封的容纳腔301可以便于冷却液的储存,防止冷却液泄露流出,影响制冷系统100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地,前盖板313上具有第一通孔315,后盖板314中上具有第二通孔316,冷凝器本体32的一端从第一通孔315伸出,从而与制冷系统100的蒸发器20连接,冷凝器本体32的另一端从第二通孔316伸出,从而与制冷系统100的压缩机10连接。环形内壳312内侧表面设有多个第一散热片317,环形外壳311的外侧表面设有多个第二散热片,多个第一散热片317和第二散热片分别间隔设置,增加了壳体31的换热面积,更加有利于容纳腔301内冷却液热量的散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冷却液为比热容较大的液体,例如纯水。当制冷系统100启动制冷时,冷凝器30进行放热,通过冷凝器本体32与壳体31内的冷却液进行热量交换,快速将热量从冷凝器本体32传递到冷却液内,由于冷凝器本体32内的冷媒是气态,比热容小,相比而下,冷却液比热容很大,从而冷却液的温度上升较慢。在制冷系统100的使用过程中,冷却液的温度会稳定在一个小范围,进一步提升制冷系统100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容纳腔301形成环形腔,冷凝器本体32形成沿环形腔的一圈环形,或沿周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延伸的多圈环形,由此增大冷凝器本体32的外表面积,即增大冷凝器本体32的换热面积。冷凝器本体32放置在环形腔内,冷却液储存在环形腔内,通过环形腔的内侧和外侧同步散热,提高了散热速度,从而进一步减小能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容纳腔301形成环形腔,冷凝器本体沿环形腔的周向往复延伸,冷凝器本体包括相互连通的多段冷凝管,相邻两段冷凝管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反,同样可以增大冷凝器本体32的换热面积。
在一些示例中,冷凝器本体32包括:多个沿容纳腔301的轴向(如图3所示的前后方向)间隔排布的冷凝管、输入管和输出管。每个冷凝管形成具有缺口的环形(例如,形成图3中所示的具有缺口的“口”字形),且多个冷凝管的缺口位于同一侧。
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冷凝管的一端和与其相邻的上一个冷凝管的一端过渡连接,位于中间位置的冷凝管的另一端和与其相邻的下一个冷凝管的一端过渡连接,由此实现多个冷凝管的往复延伸。输入管和输出管分别与位于最外端的两个冷凝管的一端连接,即输入管和输出管分别与最前侧和最后侧的冷凝管的一端连接,从而使冷凝器本体32形成一体的结构,便于冷媒的传递。
如图2-图4所示,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壳体3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形成“回”字形,即环形腔形成“口”字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壳体31包括:环形外壳311、环形内壳312、前盖板313和后盖板314,环形内壳312设置在环形外壳311内,且环形内壳312与环形外壳311间隔布置,前盖板313密封连接在环形外壳311与环形内壳312的前侧,后盖板314密封连接在环形外壳311与环形内壳312的后侧,后盖板314、前盖板313、环形外壳311和环形内壳311之间限定出容纳腔301,从而使容纳腔301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便于冷却液的储存,防止冷却液泄露流出,影响制冷系统100的工作性能。
在一些示例中,环形外壳311、环形内壳312和后盖板314可以一体成型,前盖板313与其可拆卸地连接,从而便于将冷凝器本体32放入容纳腔301内,将冷凝器本体32放入容纳腔301后,在容纳腔301内灌入冷却液,再将前盖板313与壳体31的其他部分密封连接,从而组装成冷凝器30。
如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前盖板313和后盖板314中的一个具有第一通孔315,前盖板313和后盖板314中的另一个具有第二通孔316,从而使冷凝器本体32的一端可以从第一通孔315伸出,冷凝器本体32的另一端可以从第二通孔316伸出,进而使冷凝器本体32的一端与制冷系统100的压缩机10连接,使冷凝器本体32的另一端与制冷系统100的蒸发器20连接,连接方便。
在一些示例中,冷凝器本体32的两端分别与前盖板313和后盖板314密封连接,即冷凝器本体32的两端外周壁与对应位置的通孔内壁密封连接。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冷凝器30还包括两个密封环(图中未示出),两个密封环分别固定在第一通孔315和第二通孔316处,冷凝器本体3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密封环,从而实现冷凝器本体32与壳体31的密封连接,以便于壳体31内形成密封的容纳腔301,防止冷却液泄露流出。
当然,冷凝器本体32与前盖板313和后盖板314上第一通孔315和第二通孔316的密封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描述的方式,冷凝器本体32还可以通过密封防水胶等方式与前盖板313和后盖板314上的第一通孔315和第二通孔316密封连接。
如图4-图7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环形内壳312的背向容纳腔301的一侧(即环形内壳312的内侧)表面设有多个第一散热片317,多个第一散热片317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增加环形内壳312的换热面积。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散热片317沿其所在的环形内壳312的表面的法线延伸,即第一散热片317的延伸方向与环形内壳312的内表面方向垂直,有利于容纳腔301内冷却液热量的散发。
在另一些示例中,环形外壳311的背向容纳腔301的一侧(即环形外壳311的外侧)表面设有多个第二散热片(图中未示出),多个第二散热片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增加环形外壳311的换热面积。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二散热片沿其所在的环形外壳311的表面的法线延伸,即第二散热片的延伸方向与环形外壳311的外表面方向垂直,同时有利于容纳腔301内冷却液热量的散发。
在又一些示例中,环形内壳312的背向容纳腔301的一侧表面设有多个第一散热片317,环形外壳311的背向容纳腔301的一侧表面设有多个第二散热片,多个第一散热片317和第二散热片分别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增加壳体31的换热面积,更加有利于容纳腔301内冷却液热量的散发。
当然,第一散热片317和第二散热片的安装方式并不限于上述限定,即第一散热片317与第二散热片可以不与所在的壳体表面垂直,而第一散热片317和第二散热片的形状可以形成矩形、扇形、三角形、其他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壳体31由导热材料制成,壳体31内的冷却液可以持续与周围空气换热,以实现24小时不停换热,在保证散热的同时也能有效节约能源,降低制冷系统100的能耗。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蒸发器20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30。蒸发器20与压缩机10连接,冷凝器30分别与蒸发器20和压缩机10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通过设置带有壳体31的冷凝器30,通过在壳体31内储存冷却液,使得散热过程中冷凝器本体32首先与冷却液接触,将热量通过冷凝器本体32快速地传递到冷却液内,再将冷却液内储存的热量均匀散发到外界,实现快速转移冷凝器本体32的热量,从而达到长时间均衡散热,即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散热,降低了制冷系统100的温度波动量,同时可以降低制冷系统100对风扇的风量要求,进而减小噪音,降低能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制冷系统100还包括可转动的风扇40,风扇40布置在邻近冷凝器30处,从而可以对冷凝器30以及压缩机10吹风,实现降温效果。
具体地,在制冷系统100散热过程中,冷凝器本体32首先与冷却液接触,将冷凝器本体32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冷却液内,风扇40转动同时对冷却液和冷凝器本体32降温,使得冷却液内储存的热量均匀散发到外界,实现均匀散热,其中,由于冷凝器30的容纳腔301内的冷却液可以相当于一个蓄冷装置,从而不需要快速散热,可以使用较小的风扇40进行散热,有效地降低了制冷系统100的噪音。
在一些示例中,当制冷系统100停止运行,风扇40停转,由于壳体3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得冷却液可以持续与周围空气换热,实现24小时不停换热,从而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降低制冷系统100的能耗。
进一步地,风扇40的运转还可以与容纳腔301内冷却液的温度建立关联,即通过容纳腔301内的温度控制风扇40运转。例如,当冷却液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再启动风扇40,进一步地降低制冷系统100的噪音和能耗。
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设备(图中未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通过采用上述制冷系统100,通过冷凝器本体32首先与冷却液接触,将冷凝器本体32内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冷却液内,再将冷却液内储存的热量均匀散发到外界,实现快速转移冷凝器本体32的热量,同时长时间均衡散热,降低了制冷设备内部的温度波动量,同时可以降低制冷设备对风扇40的风量要求,进而减小噪音,降低能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制冷设备以及制冷设备用冷凝器3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容纳腔;
冷凝器本体,所述冷凝器本体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冷凝器本体的两端伸出所述容纳腔外以适于与所述制冷设备的压缩机和蒸发器连接,其中,所述容纳腔内储存有冷却液,用于对所述冷凝器本体进行散热,所述冷凝器本体首先与冷却液接触,将所述冷凝器本体内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所述冷却液内,所述冷却液内储存的热量均匀散发到外界,以快速转移所述冷凝器本体的热量,
其中,所述冷凝器本体包括:多个沿所述容纳腔的轴向排布的冷凝管,每个冷凝管形成具有缺口的环形,且多个冷凝管的缺口位于同一侧,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冷凝管的一端和与其相邻的上一个所述冷凝管的一端过渡连接,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和与其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冷凝管的一端过渡连接;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分别与位于最外端的两个冷凝管的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形成环形腔,所述冷凝器本体形成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形成环形腔,所述冷凝器本体沿所述环形腔的周向往复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环形外壳和环形内壳,所述环形内壳设于所述环形外壳内且与所述环形外壳间隔布置;
前盖板,所述前盖板密封连接在所述环形外壳与所述环形内壳的前侧;
后盖板,所述后盖板密封连接在所述环形外壳与所述环形内壳的后侧,所述后盖板、所述前盖板、所述环形外壳和所述环形内壳之间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中的一个具有第一通孔以适于所述冷凝器本体的一端伸出,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中的另一个具有第二通孔以适于所述冷凝器本体的另一端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内壳的背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壳的背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沿其所在的所述环形内壳的表面的法线延伸,所述第二散热片沿其所在的所述环形外壳的表面的法线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导热材料制成。
1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用冷凝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转动的风扇,所述风扇邻近所述冷凝器布置。
13.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冷系统。
CN201810026764.6A 2018-01-11 2018-01-11 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Active CN1081681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6764.6A CN108168155B (zh) 2018-01-11 2018-01-11 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PCT/CN2018/091882 WO2019136931A1 (zh) 2018-01-11 2018-06-19 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6764.6A CN108168155B (zh) 2018-01-11 2018-01-11 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8155A CN108168155A (zh) 2018-06-15
CN108168155B true CN108168155B (zh) 2021-03-19

Family

ID=62518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26764.6A Active CN108168155B (zh) 2018-01-11 2018-01-11 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68155B (zh)
WO (1) WO20191369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8155B (zh) * 2018-01-11 2021-03-19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7881A (zh) * 2005-01-03 2008-03-05 诺伊斯利米特公司 具有气泡泵的多取向冷却系统
CN101504235A (zh) * 2009-02-26 2009-08-12 西安德瑞环保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节能环保型民用室内制冷系统
CN102313404A (zh) * 2011-09-05 2012-01-1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分液式螺旋管结构的冷凝器
CN203615652U (zh) * 2013-08-26 2014-05-28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环形冷凝器及其移动空调
CN204574847U (zh) * 2015-03-11 2015-08-19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一种新型冷凝器
CN206847133U (zh) * 2017-06-21 2018-01-05 江西高信有机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节能的冷凝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91152A1 (en) * 2005-01-14 2006-08-16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Modular refrigeration unit and process for assembling a modular refrigeration unit to a cabinet of a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CN108168155B (zh) * 2018-01-11 2021-03-19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7881A (zh) * 2005-01-03 2008-03-05 诺伊斯利米特公司 具有气泡泵的多取向冷却系统
CN101504235A (zh) * 2009-02-26 2009-08-12 西安德瑞环保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节能环保型民用室内制冷系统
CN102313404A (zh) * 2011-09-05 2012-01-1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分液式螺旋管结构的冷凝器
CN203615652U (zh) * 2013-08-26 2014-05-28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环形冷凝器及其移动空调
CN204574847U (zh) * 2015-03-11 2015-08-19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一种新型冷凝器
CN206847133U (zh) * 2017-06-21 2018-01-05 江西高信有机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节能的冷凝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8155A (zh) 2018-06-15
WO2019136931A1 (zh) 2019-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24163A (ja) 電力用半導体素子の冷却装置
CN106257212A (zh) 冰箱和冰箱的制冰机的组装方法
WO2002016835A1 (fr) Systeme de refrigeration sterling et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CN108168155B (zh) 制冷设备用冷凝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104380015B (zh) 冰箱
JP3602823B2 (ja) 脈動管冷凍機
US20090314027A1 (en) Refrigerator
CN217465041U (zh) 冰箱
CN114947575A (zh) 保温米箱
CN210866764U (zh) 激光器及其制冷装置
CN116499166A (zh) 冰箱
JP2018080876A (ja) 熱交換装置
JPH11173697A (ja) 蓄冷冷凍機
CN214276198U (zh) 冰箱
CN220243064U (zh) 车载冰箱和车辆
CN212619474U (zh) 换热装置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14276196U (zh) 冰箱
RU2273808C2 (ru) Холодильная машина с пульсационной трубой
CN220038835U (zh) 制冷设备
CN218821883U (zh) 铜铝连接装置、蒸发器及制冷设备
CN217547851U (zh) 保温米箱
CN214276197U (zh) 冰箱
CN218279338U (zh) 一种制冷装置及其饮水机
CN111829284B (zh) 制冷水箱及制冷设备
CN214039028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