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68146A - 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68146A
CN108168146A CN201810104106.4A CN201810104106A CN108168146A CN 108168146 A CN108168146 A CN 108168146A CN 201810104106 A CN201810104106 A CN 201810104106A CN 108168146 A CN108168146 A CN 108168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superheat
temperature sensor
temperature
pump unit
refrig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41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10410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681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68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81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6Temperatures of a condenser
    • F25B2700/21162Temperatures of a condenser of the refrigerant at the inlet of the condens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排气温度传感器采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S2.测得空气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的进风口(或出液管)处温度或水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的出水温度;S3.计算环境温度修正值或水温度修正值;S4.控制器采集步骤S1、S2和S3中温度,并计算排气过热度;机组运行进入正常状态后,控制器判断该排气过热度与排气过热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若排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排气过热度阈值,则机组处于安全范围;若排气过热度小于排气过热度阈值,则报故障代码。本发明方法在不增加控制器和传感器的基础上即可计算排气过热度,保障机组安全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常见的蒸发器有空气蒸发器和水换热蒸发器。其中,空气蒸发器需要配置排风扇装置,而水换热蒸发器则需要配置水泵装置。
排气过热度通常是指排气温度与冷凝压力对应的温度之差。例如:
如果排气温度为75℃,冷凝压力对应的温度为50℃,则排气过热度为:75℃-50℃=25℃,机组处于安全范围;如果排气温度为65℃,冷凝压力对应的温度为50℃,则排气过热度为:65℃-50℃=15℃,机组处于不安全范围,说明进入制冷压缩机制冷剂液体回流超量,稀释或带走润滑油,轻者造成压缩机严重磨损,重者造成压缩机液击现象,损坏压缩机。
上述方式在计算排气过热度时需要用到排气温度和冷凝压力对应的温度两个变量,排气温度可以通过制冷与热泵机组中的排气温度传感器直接得到,而冷凝压力对应的温度则不能直接获取,需要额外增加压力传感器,通过计算的方式获取冷凝压力对应的温度。
由于压力传感器比较昂贵,因此,此种排气过热度计算方式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在无需增加控制器和传感器的基础上即可计算排气过热度,以保障机组的安全运行。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适用于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同时有两个空气换热器的情形;包括如下步骤:
s11.利用排气温度传感器采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t1;
s12.利用环境温度传感器测得其中一空气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的进风口处温度t2;
s13.计算当前换热介质温度下的环境温度修正值t3;
s14.控制器采集上述温度t1、t2和t3,并计算排气过热度t,t=t1-t2-t3;机组运行进入正常状态后,控制器判断该排气过热度t与排气过热度阈值t4的大小关系,若排气过热度t大于或等于t4,机组处于安全范围;若排气过热度t小于t4,则报故障代码;
其中,排气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为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已有部件。
当然,以上方案中的步骤s12还有一个替换技术方案,即:
将环境温度传感器替换为翅片温度传感器,利用翅片温度传感器测得其中一空气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出液管处的温度t2;其中,翅片温度传感器为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已有部件。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另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其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适用于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同时有两个水冷换热器的情形;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利用排气温度传感器采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T1;
s22.利用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测得其中一水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的出水温度T2;
s23.计算当前水温下的水温度修正值T3;
s24.控制器采集上述温度T1、T2和T3,并计算排气过热度T,T=T1-T2-T3;机组运行进入正常状态后,控制器判断排气过热度T与排气过热度阈值T4的大小关系,若排气过热度T大于或等于T4,机组处于安全范围;若排气过热度T小于T4,则报故障代码;
其中,排气温度传感器、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为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已有部件。
本发明还提出了第三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其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适用于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有一个水冷换热器和一个空气换热器的情形;包括如下步骤:
s31.利用排气温度传感器采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L1;
s32.利用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测得水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出水温度,转到步骤s33,或利用环境温度传感器测得空气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进风口处温度,转到步骤s34;
定义步骤s32中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或环境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为L2;
s33.计算当前换热介质温度下的环境温度修正值,转到步骤s35;
s34.计算当前水温下的水温度修正值,转到步骤s35;
s35.定义步骤s33中的环境温度修正值或步骤s34中的水温度修正值为L3;
控制器采集温度L1、L2和L3;并计算排气过热度L,L=L1-L2-L3;机组运行进入正常状态后,控制器判断排气过热度L与排气过热度阈值L4的大小关系,若排气过热度L大于或等于L4,机组处于安全范围;若排气过热度L小于L4,则报故障代码;排气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为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已有部件。
当然,以上步骤s32中,当空气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可替换为以下温度测量方案,即:
将环境温度传感器替换为翅片温度传感器,利用翅片温度传感器测得空气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出液管处的温度;其中,翅片温度传感器为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已有部件。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述及的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在不增加传感器的基础上,使用原有控制器、排气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翅片温度传感器和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即可计算得到排气过热度,从而实现对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的控制,以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由于省去了压力传感器,控制成本降低。本发明方法适用于空气换热的冷凝器或水换热的冷凝器、空气换热器蒸发器与水或其它液体介质换热的蒸发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第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采用两个空气换热器)的结构框图;
图5为第二种制冷与热泵机组(采用两个水冷换热器)的结构框图;
图6为第三种制冷与热泵机组(采用水冷换热器+空气换热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述及了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同时有两个空气换热器的情形,如图4所示。
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利用排气温度传感器2采集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t1。
其中,排气温度传感器2设置于距离压缩机排气口50-300mm的位置,例如可以是50mm处,100mm处,150mm处,200mm处以及250mm处等等。
s12.利用环境温度传感器3测得其中一空气换热器5作为冷凝器时进风口处的温度t2。其中,环境温度传感器3设置于该空气换热器的进风口处或空气环境中。
当然,还可以将环境温度传感器3替换为翅片温度传感器,利用翅片温度传感器测量上述空气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的出液管温度,并将该出液管温度作为温度t2。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利用上述两种手段测得的温度t2均适应于本发明排气过热度控制。
s13.计算当前换热介质温度下的环境温度修正值t3,其计算公式如下:
另一空气换热器5作为蒸发器使用,定义当前换热介质温度下的吸热量为p1,压缩机在当前换热介质温度下的输入功率为p2,蒸发器的传热面积为s,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为k。
其中,p1、p2、s和k均为常数值,且有:t3=(p1+p2)/(s×k)。
例如:在15℃的环境下,蒸发器的吸热量为p1为17.5KW,压缩机的输入功率p2为7.0KW,则制冷与热泵机组总的放热量为p1+p2=24.5KW。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为s=70m2,传热系数k=70W/℃.m2
则当前温度下的环境温度修正值t3=24500/(70×70)=5℃。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蒸发器的吸热量p1和压缩机的输入功率p2均会发生变化。因此,不同环境温度对应的环境温度修正值也不相同。
且当环境空气温度降低时,蒸发器的吸热负荷降低,环境温度修正值减小。
s14.控制器采集上述温度t1、t2和t3,并计算排气过热度t,t=t1-t2-t3。
机组运行进入正常状态后,控制器判断该排气过热度t与排气过热度阈值t4的大小关系,若排气过热度t大于或等于t4,机组处于安全范围;若排气过热度t小于t4,则报故障代码。
其中,排气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翅片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为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已有部件。本实施例1利用已有控制器和传感器即可测量排气过热度。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2也述及了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同时有两个水冷换热器的情形,如图5所示。
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利用排气温度传感器采集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T1。
其中,排气温度传感器2设置于距离压缩机排气口50-300mm的位置,例如可以是50mm处,100mm处,150mm处,200mm处以及250mm处等等。
s22.利用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4测得其中一水冷换热器6作为冷凝器时的出水温度T2。
其中,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该水冷换热器的出水口处。当然,还可以利用冷却回水温度传感器进行采集,只是采集的温度需加上回、出水温度差,以得到出水温度T2。
s23.计算当前水温下的水温度修正值T3,其计算公式如下:
另一水冷换热器6作为蒸发器使用,定义蒸发器在当前水温下的吸热量为P1,压缩机在当前水温下的输入功率为P2,蒸发器的传热面积为S,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为K。
其中,P1、P2、S和K均为常数值,且有:T3=(P1+P2)/(S×K)。
具体实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1,通过实例得出,冷却出水温度不同,水温度修正值也不相同,且当冷却出水温度降低时,蒸发器的吸热负荷降低,水温度修正值减小。
s24.控制器采集上述温度T1、T2和T3,并计算排气过热度T,T=T1-T2-T3。机组运行进入正常状态后,控制器判断该排气过热度T与排气过热度阈值T4的大小关系,若排气过热度T大于或等于T4,机组处于安全范围;若排气过热度T小于T4,则报故障代码。
其中,排气温度传感器、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为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已有部件。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3也述及了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有一个水冷换热器和一个空气换热器的情形,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3中的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有两种情形:
第一种是空气换热器5作为冷凝器,水冷换热器6作为蒸发器;第二种是水冷换热器6作为冷凝器,空气换热器5作为蒸发器。其中:
第一种情形的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s31.利用排气温度传感器2采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L1。
其中,排气温度传感器2设置于距离压缩机排气口50-300mm的位置,例如可以是50mm处,100mm处,150mm处,200mm处以及250mm处等等。
s32.利用环境温度传感器测得空气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进风口处温度L2,转到步骤s34。
该环境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该空气换热器的进风口处或空气环境中。
当然,还可以将环境温度传感器3替换为翅片温度传感器,利用翅片温度传感器测量上述空气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的出液管温度,并将该出液管温度作为温度L2。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利用上述两种手段测得的温度L2均适应于本发明排气过热度控制。
s34.计算当前水温下的水温度修正值L3,转到步骤s35。
该步骤s34中的水温度修正值求解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2中的求解方法。
s35.控制器采集上述温度L1、L2和L3;并计算排气过热度L,L=L1-L2-L3;机组运行进入正常状态后,控制器判断排气过热度L与排气过热度阈值L4的大小关系,若排气过热度L大于或等于L4,机组处于安全范围;若排气过热度L小于L4,则报故障代码。
第二种情形的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s31.利用排气温度传感器2采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L1。
其中,排气温度传感器2设置于距离压缩机排气口50-300mm的位置,例如可以是50mm处,100mm处,150mm处,200mm处以及250mm处等等。
s32.利用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测得水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出水温度L2,转到步骤s33。
s33.计算当前换热介质温度下的环境温度修正值L3,转到步骤s35。
该步骤s33中的环境温度修正值求解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1中的求解方法。
s35.控制器采集上述温度L1、L2和L3;并计算排气过热度L,L=L1-L2-L3;机组运行进入正常状态后,控制器判断排气过热度L与排气过热度阈值L4的大小关系,若排气过热度L大于或等于L4,机组处于安全范围;若排气过热度L小于L4,则报故障代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3中的排气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翅片温度传感器、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为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已有部件。
上述实施例1、2、3分别针对了制冷与机组中有两个空气换热器、两个水冷换热器以及一个空气换热器和一个水冷换热器时提出的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
通过上述方法步骤不难看出,无论哪种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均可利用已有的部件即可实现排气过热度的计算,以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由于省去了压力传感器,控制成本降低。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发明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适用于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同时有两个空气换热器的情形;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1.利用排气温度传感器采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t1;
s12.利用环境温度传感器测得其中一空气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的进风口处温度t2;
s13.计算当前换热介质温度下的环境温度修正值t3;
s14.控制器采集上述温度t1、t2和t3,并计算排气过热度t,t=t1-t2-t3;机组运行进入正常状态后,控制器判断该排气过热度t与排气过热度阈值t4的大小关系,若排气过热度t大于或等于t4,机组处于安全范围;若排气过热度t小于t4,则报故障代码;
其中,排气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为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已有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距离压缩机排气口50-300mm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空气换热器的进风口处或空气环境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替换为如下步骤,即:
将环境温度传感器替换为翅片温度传感器,利用翅片温度传感器测得其中一空气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出液管处的温度t2;其中,翅片温度传感器为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已有部件。
5.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适用于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同时有两个水冷换热器的情形;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21.利用排气温度传感器采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T1;
s22.利用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测得其中一水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的出水温度T2;
s23.计算当前水温下的水温度修正值T3;
s24.控制器采集上述温度T1、T2和T3,并计算排气过热度T,T=T1-T2-T3;机组运行进入正常状态后,控制器判断排气过热度T与排气过热度阈值T4的大小关系,若排气过热度T大于或等于T4,机组处于安全范围;若排气过热度T小于T4,则报故障代码;
其中,排气温度传感器、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为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已有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距离压缩机排气口50-300mm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水冷换热器的出水口处。
8.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适用于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有一个水冷换热器和一个空气换热器的情形;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31.利用排气温度传感器采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L1;
s32.利用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测得水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出水温度,转到步骤s33,或利用环境温度传感器测得空气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进风口处温度,转到步骤s34;
定义步骤s32中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或环境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为L2;
s33.计算当前换热介质温度下的环境温度修正值,转到步骤s35;
s34.计算当前水温下的水温度修正值,转到步骤s35;
s35.定义步骤s33中的环境温度修正值或步骤s34中的水温度修正值为L3;
控制器采集温度L1、L2和L3;并计算排气过热度L,L=L1-L2-L3;机组运行进入正常状态后,控制器判断排气过热度L与排气过热度阈值L4的大小关系,若排气过热度L大于或等于L4,机组处于安全范围;若排气过热度L小于L4,则报故障代码;排气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为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已有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距离压缩机排气口50-300mm的位置;
所述冷却出水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水冷换热器的出水口处;
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空气换热器的进风口处或空气环境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中,当空气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替换为以下温度测量方案,即:
将环境温度传感器替换为翅片温度传感器,利用翅片温度传感器测得空气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出液管处的温度;其中,翅片温度传感器为制冷与热泵机组中已有部件。
CN201810104106.4A 2018-02-02 2018-02-02 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81681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4106.4A CN108168146A (zh) 2018-02-02 2018-02-02 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4106.4A CN108168146A (zh) 2018-02-02 2018-02-02 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8146A true CN108168146A (zh) 2018-06-15

Family

ID=62513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4106.4A Pending CN108168146A (zh) 2018-02-02 2018-02-02 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6814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096A (zh) * 2018-10-25 2019-02-15 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故障监测方法及其监测装置
CN112594972A (zh) * 2020-12-16 2021-04-02 南京平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热泵机组及其中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CN113432336A (zh) * 2021-04-26 2021-09-24 深圳市深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动态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92954U (zh) * 2012-01-09 2012-08-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3196202A (zh) * 2012-01-09 2013-07-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5312613B2 (ja) * 2010-01-29 2013-10-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2014190632A (ja) * 2013-03-27 2014-10-06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運転方法
CN104266855A (zh) * 2013-08-20 2015-01-07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热水机询诊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059373A1 (en) * 2013-09-05 2015-03-05 Beckett Performance Products, Llc Superheat and sub-cooling control of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4976839A (zh) * 2015-06-26 2015-10-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水源侧节能运行模式切换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与方法
CN103884140B (zh) * 2014-02-21 2016-04-2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压缩机排气过热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509387A (zh) * 2014-10-09 2016-04-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风冷热泵机组及其中的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方法、空调
CN105987549A (zh) * 2015-02-04 2016-10-05 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自动添加防冻溶液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7178944A (zh) * 2017-07-13 2017-09-19 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空调器排气过热度过小的方法及空调器控制系统
US20170343260A1 (en) * 2016-05-24 2017-11-30 Carrier Corporation Perturbation of expansion valve in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CN107621102A (zh) * 2017-09-14 2018-01-23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过热度控制电子膨胀阀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2613B2 (ja) * 2010-01-29 2013-10-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03196202A (zh) * 2012-01-09 2013-07-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92954U (zh) * 2012-01-09 2012-08-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JP2014190632A (ja) * 2013-03-27 2014-10-06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運転方法
CN104266855A (zh) * 2013-08-20 2015-01-07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热水机询诊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059373A1 (en) * 2013-09-05 2015-03-05 Beckett Performance Products, Llc Superheat and sub-cooling control of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3884140B (zh) * 2014-02-21 2016-04-2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压缩机排气过热度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509387A (zh) * 2014-10-09 2016-04-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风冷热泵机组及其中的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方法、空调
CN105987549A (zh) * 2015-02-04 2016-10-05 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自动添加防冻溶液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4976839A (zh) * 2015-06-26 2015-10-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水源侧节能运行模式切换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与方法
US20170343260A1 (en) * 2016-05-24 2017-11-30 Carrier Corporation Perturbation of expansion valve in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CN107178944A (zh) * 2017-07-13 2017-09-19 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空调器排气过热度过小的方法及空调器控制系统
CN107621102A (zh) * 2017-09-14 2018-01-23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过热度控制电子膨胀阀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石文星: "《小型空调热泵装置设计》", 31 December 2013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096A (zh) * 2018-10-25 2019-02-15 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故障监测方法及其监测装置
CN112594972A (zh) * 2020-12-16 2021-04-02 南京平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热泵机组及其中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CN113432336A (zh) * 2021-04-26 2021-09-24 深圳市深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动态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07733B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JP5642448B2 (ja) 流量推定装置、熱源機、及び流量推定方法
CN101842646B (zh) 基于排放时制冷剂状况的吸入过热控制
EP1856458B1 (en) Control of a refrigeration circuit with an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CN108168146A (zh) 一种制冷与热泵机组中排气过热度控制方法
US10174986B2 (en) Heat source mach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EP2647926A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04969014B (zh) 冷冻循环装置和冷冻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884382A (zh) 热源侧热交换器用风扇的控制方法及空调装置
KR20160089505A (ko) 냉동기 제어 장치, 냉동기, 및 냉동기의 진단 방법
JP2010060179A (ja) 制御装置、空気調和機及び冷凍装置
CN102467135A (zh) 满液式蒸发器冷媒液位控制方法
CN108731163A (zh) 宽温全新风无级调节制冷装置
WO2017086343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冷凍サイクル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車両
JP592767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7906811B (zh) 热泵机组防冷冻控制方法
CN110987240B (zh) 外机感温包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EP253904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ol drying a gas
CN109764490A (zh) 空调冷媒供给状态检测方法、装置以及空调与存储介质
CN111160739B (zh) 多联机舒适性评价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CN104279789B (zh) 一种三联供空调系统
CN113613459A (zh) 一种冷却系统、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H06159869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530794B (zh) 一种高温区压缩机过热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197784U (zh) 一种热交换系统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