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1285A - 换热结构、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换热结构、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51285A
CN108151285A CN201810134747.4A CN201810134747A CN108151285A CN 108151285 A CN108151285 A CN 108151285A CN 201810134747 A CN201810134747 A CN 201810134747A CN 108151285 A CN108151285 A CN 108151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ide wall
canyon
heat exchange
straigh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47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明珠
赵志刚
江金源
樊超
黄福豪
梁荣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1013474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512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51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12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having a single U-be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8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metal
    • F28F21/081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 F28F21/084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from aluminium or aluminium allo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8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metal
    • F28F21/081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 F28F21/085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from copper or copper allo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结构、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换热结构包括:换热室侧壁,所述换热室侧壁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形成换热室;换热管体,所述换热管体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室内并沿第一方向并行延伸的多个直管段;翅片,多个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换热室内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翅片连接于不同的所述直管段之间或连接于所述直管段和所述换热器室侧壁之间,所述换热室侧壁、所述多个直管段和所述多个翅片一体成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简化制造装配工艺、提高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换热结构、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结构、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一些换热器中,例如空调冷凝器,通过多层铝翅片穿铜管后通过胀管工艺让铝翅片与铜管过盈配合装配在一起,再通过焊接弯管完成空调冷凝器的换热管体和翅片的组装。具有该空调冷凝器的空调室外机整机通过钣金件制成的壳体与空调冷凝器、风扇、压缩机及电控装置等其他配件组装而成。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以上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不足之处:
制造装配工艺复杂、加工效率低、人工成本较高。
原材料成本较高,导致设备成本较高。
铝翅片与铜管之间存在细小的空气间隙,存在比铜管与铝翅片大的多的空气热阻,而通过增加铝翅片数量以增大换热面积来减小空气热阻的影响会增加成本,且空调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存在瓶颈,难以继续提升。
在加工及运输过程中翅片易造成变形和损伤。
不易实现标准化、通用化,一般只能专机专用,技术研发成本、运营维护成本较高。
再生资源回收时,回收拆分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结构、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旨在简化制造装配工艺,提高加工效率。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结构,包括:换热室侧壁,所述换热室侧壁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形成换热室;换热管体,所述换热管体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室内并沿第一方向并行延伸的多个直管段;和翅片,多个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换热室内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翅片连接于不同的所述直管段之间或连接于所述直管段和所述换热器室侧壁之间,所述换热室侧壁、所述多个直管段和所述多个翅片是一体成型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室侧壁、所述多个直管段和所述多个翅片是一体挤压成型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体还包括多个弯管,每个所述弯管连接两个所述直管段的上端或连接两个所述直管段的下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直管段上设置有与所述直管段同向延伸的第一散热凸条;和/或所述翅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直管段同向延伸的第二散热凸条;和/或所述换热室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直管段同向延伸的第三散热凸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直管段成排设置,每排所述直管段中的相邻直管段通过所述翅片连接,每排所述直管段中位于最外侧的直管段与所述换热室侧壁直接连接或通过所述翅片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排所述直管段的各直管段与相邻一排所述直管段的各直管段之间均不设置所述翅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室侧壁上设置有侧部进口和侧部出口,所述侧部进口和所述侧部出口通过所述换热室内的换热流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部进口包括多个第一侧部开口;所述侧部出口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部开口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侧部开口;所述换热流道被所述直管段和所述翅片分隔为与所述第一侧部开口对应的多个子流道;各所述第一侧部开口通过对应的所述子流道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侧部开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室侧壁的具有所述侧部出口的侧面外侧的第一设备室侧壁,所述换热室侧壁和所述第一设备室侧壁形成第一设备室,所述第一设备室侧壁具有第一设备室开口,所述侧部出口和所述第一设备室开口与所述第一设备室连通;和/或,所述换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室侧壁的具有所述侧部进口的侧面外侧的第二设备室侧壁,所述换热室侧壁和所述第二设备室侧壁形成第二设备室,所述第二设备室侧壁具有第二设备室开口,所述侧部进口和所述第二设备室开口与所述第二设备室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室侧壁与所述换热室侧壁是一体成型的;和/或所述第二设备室侧壁与所述换热室侧壁是一体成型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换热室侧壁外侧的第三设备室侧壁,所述换热室侧壁和所述第三设备室侧壁形成第三设备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设备室侧壁与所述换热室侧壁是一体成型的。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热交换设备,包括:换热结构,为本发明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结构,所述换热结构的所述换热管体用于通过第一换热流体;第一端盖,连接于所述换热室侧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盖,连接于所述换热室侧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室侧壁上设置有侧部进口和侧部出口,所述侧部进口和所述侧部出口通过所述换热室内的换热流道连通,其中,所述换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室侧壁的具有所述侧部出口的侧面外侧的第一设备室侧壁,所述换热室侧壁和所述第一设备室侧壁形成第一设备室,所述第一设备室侧壁具有第一设备室开口,所述热交换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设备室内的第一流体驱动设备,所述第一流体驱动设备与所述侧部出口和所述第一设备室开口分别连通;和/或所述换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室侧壁的具有所述侧部进口的侧面外侧的第二设备室侧壁,所述换热室侧壁和所述第二设备室侧壁形成第二设备室,所述第二设备室侧壁具有第二设备室开口,所述热交换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设备室内的第二流体驱动设备,所述第二流体驱动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室开口和所述侧部进口分别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体驱动设备和/或所述第二流体驱动设备为模块化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换热室侧壁外侧的第三设备室侧壁,所述换热室侧壁和所述第三设备室侧壁形成第三设备室,所述热交换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设备室内的第三流体驱动设备,所述第三流体驱动设备与所述换热管体连通以驱动所述第一换热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流体驱动设备为模块化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设备室内的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第三流体驱动设备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装置为模块化结构,或者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第三流体驱动设备共同形成模块化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上分别设置端部进口和端部出口,所述换热室侧壁、所述直管段和所述翅片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换热流道,所述端部进口和所述端部出口分别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以使通过所述端部进口进入所述换热室的第二换热流体沿所述第一方向通过所述换热流道并由所述端部出口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设备包括:第四流体驱动设备,与所述端部出口连通以驱动所述第二换热流体流动;和/或,第五流体驱动设备,与所述端部进口连通以驱动所述第二换热流体流动。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结构或本发明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机组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外机挂架,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本发明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设备,所述空调室外机挂架用于将所述空调室外机挂接于安装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基体上,包括连接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室外机连接部。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换热结构、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由于换热室侧壁、多个直管段和多个翅片一体成型形成了换热结构的主体结构,相对于具有多层铝翅片和与铝翅片过盈配合的铜管的换热器而言,无需换热管体与翅片的装配过程,也无需换热管体与翅片的组合结构与热交换设备的壳体的组合过程,可以简化制造装配工艺、提高加工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人工成本。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热交换设备去除了第二端盖和第三设备室侧壁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热交换设备去除了第二端盖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热交换设备的换热结构(不包括弯管)从前向后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热交换设备的换热结构(不包括弯管)从后向前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热交换设备的换热结构(不包括弯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热交换设备去除了第二端盖和第三设备室侧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的热交换设备去除了第二端盖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的热交换设备的换热结构(不包括弯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所示的热交换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7所示的热交换设备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热交换设备去除了第二端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的热交换设备去除了第二端盖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4所示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的换热结构(不包括弯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4所示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4所示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与空调室外机挂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22为图21所示的空调室外机挂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如图1至图20所示,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结构包括换热室侧壁、换热管体和多个翅片。换热室侧壁形成换热室。换热管体包括设置于换热室内并沿第一方向并行延伸的多个直管段。多个翅片设置于换热室内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翅片连接于不同的直管段之间或连接于直管段和换热器室侧壁之间。其中,换热室侧壁、多个直管段和多个翅片是一体成型。
本发明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主要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结构。第一端盖连接于换热室侧壁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第二端盖连接于换热室侧壁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组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结构或热交换设备。
由于换热室侧壁、多个直管段和多个翅片一体成型形成了换热结构的主体结构,相对于具有多层铝翅片和与铝翅片过盈配合的铜管的换热器而言,无需换热管体与翅片的装配过程,也无需换热管体与翅片的组合结构与热交换设备的壳体的组合过程,可以简化制造装配工艺、提高加工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人工成本。
由于现有技术中,铝翅片与铜管之间的装配方式即便是通过胀管工艺将铝翅片与铜管的间隙减小到极小值,依然会存在细小的空气间隙,此空气间隙在换热过程中存在比铜管与铝翅片大的多的空气热阻,为了减少空气热阻带来的不利影响,一般会不断增加铝翅片数量以增大换热面积,而铝翅片数量的增加也增加了成本,并且当铝翅片数量增加到极致情况下,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也就达到了瓶颈,无法继续提升。因此,现有技术的原材料成本较高,导致设备成本较高。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翅片与直管段一体成型,则在翅片和直管段之间不再存在间隙,因而不存在空气热阻,可以减少翅片的数量,降低原材料成本,从而可以降低热交换设备的整体成本。
由于翅片和直管段设置于换热室内,在加工及运输过程中翅片和直管段始终受到换热室侧壁的保护,不易造成翅片损伤和变形,利于保证热交换设备的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利于实现空调外机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直至DIY化,可根据需求进行模块化拼装出货。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热交换设备整机再生资源回收时,由于铜管与铝翅片需要分开回收,拆解困难,因此回收拆分成本高。直管段、翅片和换热室侧壁一体成型,利于采用同种材料进行加工,从而在热交换设备回收时,无需换热管体、翅片和换热室侧壁的拆分过程,降低回收成本。
以下结合图1至图20对本发明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均以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为例进行说明。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为下端,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为上端。
如图1至图6所示,热交换设备100的换热结构包括换热室侧壁102、换热管体和多个翅片114。换热室侧壁102形成换热室C11。换热管体包括设置于换热室C11内并沿上下方向并行延伸的多个直管段112。多个翅片114设置于换热室C11内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翅片114连接于不同的直管段112之间或连接于直管段112和换热器室侧壁102之间。其中,换热室侧壁102、多个直管段112和多个翅片114一体成型。换热管体用于通过第一换热流体。
热交换设备100主要包括第一端盖104、第二端盖101和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结构。第一端盖104连接于换热室侧壁102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第二端盖101连接于换热室侧壁102的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直管段112、换热室侧壁102和多个翅片114一体挤压成型。采用挤压成型技术实现多个直管段112、换热室侧壁102和多个翅片114一体成型,加工方便,大批量生产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地,多个直管段112、换热室侧壁102和多个翅片114采用金属材料一体挤压成型。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铝及铝合金材料、铜及铜合金材料和钢材料。
如图2和图3所示,换热管体还包括设置于换热室C11内的多个弯管106,每个弯管106连接两个直管段112的上端或连接两个直管段112的下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弯管106可以将各直管段112顺次连接形成单个流道。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多个直管段从左至右成排设置。从与进口管108连接的位于多根直管段112组成的阵列的左前角的第一排的第一根直管段112开始,从左向右依次连接各排直管段的第一个直管段112,连接至最右侧的最后一排直管段的第一个直管段112。之后,再连接最后一排直管段的第二个直管段112,然后从右至左依次连接各排直管段112的第二个直管段112,连接至第一排直管段112的第二个直管段112。再连接第一排的第三个直管段112,之后从左向右依次连接各排直管段112的第三个直管段112,依此类推,直至连接至多根直管段112组成的阵列的位于左后角的第一排最后一个直管段112(与出口管107连接)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弯管106与多个直管段112的连接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弯管106也可以将各直管段112连接为多个并行的流道。
在弯管106与直管段112均由铝或铝合金材料制成时,可通过大功率激光焊接方式连接弯管106与直管段112,实现换热管体的快速拼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换热效率,除了翅片114外,还可以在直管段112上设置与直管段112同向延伸的第一散热凸条。也可以在翅片114上设置与直管段112同向延伸的第二散热凸条。还可以在换热室侧壁102上设置与直管段112同向延伸的第三散热凸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室侧壁102上设置有侧部进口118和侧部出口119,侧部进口118和侧部出口119通过换热室C11内的换热流道113连通。
如图4和图5所示,侧部进口118和侧部出口119可以分别设置于换热室侧壁102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本实施例中,侧部进口118设置于换热室侧壁102的后侧面上,侧部出口119设置于换热室侧壁102的前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侧部进口118包括多个第一侧部开口;侧部出口119包括与第一侧部开口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侧部开口;换热流道113被直管段112和翅片114分隔为与第一侧部开口对应的多个子流道;各第一侧部开口通过对应的子流道与对应的第二侧部开口连通。换热流道113用于通过第二换热流体。
本实施例中,多个直管段112成排设置。如图2至图6所示,每排直管段112中的相邻直管段112通过一个翅片114连接。每排直管段112中位于最外侧的直管段112与换热室侧壁102通过一个翅片114连接,也可以与换热室侧壁102直接连接。每排直管段112的各直管段112与相邻一排直管段112的各直管段112之间均不设置翅片114。
换热流道113包括位于相邻两排直管段112之间的多个子流道,位于相邻两排直管段112之间的第一侧部开口和第二侧部开口通过该两排直管段112之间的子流道连通。
本实施例中,每排直管段112的各直管段112与相邻排直管段112错位布置。该设置可以使各子流道的通流面积沿第二换热流体的流动方向变化较小。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部开口和第二侧部开口均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条状缝隙。多个第一侧部开口、多个子流道和多个第二侧部开口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换热室侧壁102的具有侧部出口119的侧面外侧的第一设备室侧壁105,换热室侧壁102和第一设备室侧壁105形成第一设备室C12。第一设备室侧壁105具有第一设备室开口117。侧部出口119和第一设备室开口117与第一设备室C12连通。
其中,第一设备室侧壁105可以与换热室侧壁102一体成型,例如采用金属材料一体挤压成型。第一设备室侧壁105与换热室侧壁102也可以分体形成,再与换热室侧壁102组装在一起。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端盖104封闭第一设备室C12的底端,第二端盖101封闭第一设备室C12的顶端。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设备包括第一流体驱动设备。第一流体驱动设备位于第一设备室C12内。第一流体驱动设备的进口与侧部出口119连通,第一流体驱动设备的出口与第一设备室开口117连通。第一流体驱动设备用于驱动第二换热流体流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流体驱动设备位于侧部出口119所在的换热室侧壁102一侧,为用于从换热室C11内抽出换热后的空气的第一风机103。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室侧壁105上具有多个第一设备室开口117,每个第一设备室开口117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风机103。
优选地,第一流体驱动设备为模块化结构。例如,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风机103均为模块化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模块化结构的第一风机103具有方形外壳,各模块化结构的第一风机103置入第一设备室C12后,完成与换热结构的组装工作。
在一些未图示的实施例中,换热结构可以包括设置于换热室侧壁102的具有侧部进口118的侧面外侧的第二设备室侧壁。换热室侧壁102和第二设备室侧壁形成第二设备室。第二设备室侧壁具有第二设备室开口。侧部进口118和第二设备室开口与第二设备室连通。
其中,第二设备室侧壁可以与换热室侧壁102一体成型,例如采用金属材料一体挤压成型。第二设备室侧壁与换热室侧壁102也可以分体形成,再与换热室侧壁102组装在一起。
此时,热交换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流体驱动设备。第二流体驱动设备位于第二设备室内。第二流体驱动设备的入口与第二设备室开口连通,第二流体驱动设备的出口与侧部进口118连通。第二流体驱动设备用于驱动第二换热流体流动。
第一端盖104可以封闭第二设备室的底端,第二端盖101可以封闭第二设备室的顶端。
第二流体驱动设备例如可以为位于侧部进口118所在的换热室侧壁102一侧,用于向换热室C11内吹入未换热的空气的第二风机。第二风机也可以采用模块化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强化散热,可以同时设置第一设备室C12及其相关结构以及第二设备室及其相关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向换热室的换热流道通入液体,以使该液体与换热管体内的流体换热。此时,第一流体驱动设备和第二流体驱动设备可以为泵。
前述侧部进口118、侧部出口119和设备室连通口可在换热结构的主体结构挤压成型后通过机加工形成。
如图1、图3至图6所示,换热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换热室侧壁102外侧的第三设备室侧壁111,换热室侧壁102和第三设备室侧壁111形成第三设备室C13。第一端盖104封闭第三设备室C13的底端,第二端盖101封闭第三设备室C13的顶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设备室侧壁111与换热室侧壁102一体成型,例如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一体挤压成型。当然,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三设备室侧壁111与换热室侧壁102也可以分体形成,再与换热室侧壁102组装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设备还包括第三流体驱动设备,第三流体驱动设备设置于第三设备室C13内,第三流体驱动设备的入口或出口与换热管体连接。第三流体驱动设备用于驱动第一换热流体在换热管体内流动。
优选地,第三流体驱动设备为模块化设备,以利于热交换设备的整体组装。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三流体驱动设备为压缩机110。压缩机110的出口通过进口管108与换热管体连接。此时,热交换设备适合于在空调机组中应用。在空调机组中应用时,换热管体内流动的流体为冷媒。
其中,压缩机110可以为模块化结构。压缩机110可以包括安装底板和固定于安装底板上的压缩机本体。在与热交换设备组装时,将安装底板固定于第一端盖104上。
在未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流体驱动设备还可以为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热交换设备还包括电控装置109,电控装置109安装于第三设备室C13内。电控装置109与第三流体驱动设备连接。电控装置109用于控制第三流体驱动设备(例如压缩机110)工作。
优选地,电控装置109为模块化设备,以利于热交换设备的整体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控装置109还可以与前述的第一流体驱动设备(例如第一风机103)连接以控制第一流体驱动设备工作,或者与前述第二流体驱动设备(例如第二风机)连接以控制第二流体驱动设备工作。
本实施例中,电控装置109为模块化结构,包括安装侧板和固定于安装侧板上的电控组件。在与热交换设备组装时,将安装侧板固定于第三设备室侧壁111上。
其中前述安装底板和前述安装侧板可以是一体结构,从而可以将压缩机110和电控装置109形成整体模块化结构。
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由于同时设置第一设备室C12和第三设备室C13,第一设备室侧壁和第三设备室侧壁有一段共用侧壁。
在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部分换热室侧壁102,第一设备室侧壁105、第二设备室111、第一端盖104和第二端盖101共同形成热交换设备的壳体。热交换设备200的壳体的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为方形,换热室C11和第三设备室C13的截面也为方形。
图7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结构和热交换设备200。热交换设备200主要包括壳体、换热管体和翅片。
壳体包括换热室侧壁202,换热室侧壁202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形成换热室C21。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位于换热室C21的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上下两端)的端部进口218和端部出口217。
换热管体包括设置于换热室C21内并沿第一方向并行延伸的多个直管段212以及连接各直管段212的弯管216。换热管体用于通过第一换热流体。第一换热流体例如可以为空调机组的冷媒。
换热结构包括换热室侧壁202、多个直管段212和多个翅片214。多个翅片214沿第一方向延伸地设置于换热室C21内并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换热室侧壁202与直管段212之间或两个直管段212之间。换热室侧壁202、多个直管段212和多个翅片214一体挤压成型。
换热室侧壁202、直管段212和翅片形成沿第一方向的换热流道213。端部进口218和端部出口217分别与换热流道213连通以使通过端部进口218进入换热室C21的第二换热流体沿第一方向通过换热流道213并由端部出口217流出。
由于换热器侧壁、直管段、翅片和换热流道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以通过延长或缩短前述各部件及换热流道在延伸方向的长度调节热交换设备的换热能力,而其它部件不作变化或少作变化,从而易于实现热交换设备的标准化、通用化。
而且,设置端部进口和端部出口相对于设置侧部进口和侧部出口而言,可以不在换热室侧壁或设备室侧壁上设置各种开口,在换热结构的相关部件一体成型后,无需进一步对一体成型的主体结构进行机加工,从而进一步减化了生产工艺。
如图8和图9所示,各个弯管206连接两个直管段212的上端或连接两个直管段212的下端。
如图7、图11和图12所示,壳体还包括第一端盖204和第二端盖201。第一端盖204连接于换热室侧壁202的底端。第二端盖201连接于换热室侧壁202的顶端。端部进口218和端部出口217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端盖204上,端部进口218和端部出口217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二端盖201上。图7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端部进口218设置于第一端盖204上,端部出口217设置于第二端盖20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端部进口218包括多个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端部开口;端部出口217包括多个圆孔形的第二端部开口。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多个直管段212成排设置。每排直管段212中的相邻直管段212通过一个翅片214连接。每排直管段212中位于最外侧的直管段212与换热室侧壁202直接连接或通过一个翅片214连接。每排直管段212的各直管段212与相邻一排直管段212的各直管段212之间均不设置翅片214。
当然,换热流道沿第一方向延伸时,流道的设置方式可以更加灵活,例如,每排直管段的直管段也可以与相邻排的直管段或翅片通过翅片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设备200还包括第四流体驱动设备,第四流体驱动设备与端部出口217连通以驱动第二换热流体流动。优选地,第四流体驱动设备为设置于第一端盖204或第二端盖201内的模块化结构。
在图7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四流体驱动设备为设置于第二端盖201内的第三风机203。第三风机203与端部出口217的圆孔形的第二端部开口连通,用于从换热室C21内抽出换热后的空气。第二端盖201内形成安装第三风机203的风机室C22。
本实施例中,第二端盖201上的端部出口217具有多个第二端部开口,每个第二端部开口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三风机203。
在图7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三风机203均为模块化结构。模块化结构的第三风机203具有方形外壳,各模块化结构的第三风机203置入风机室C22并与第二端盖201固定连接后,完成与第二端盖201的组装工作。
在一些未图示的实施例中,热交换设备200还包括第五流体驱动设备,第五流体驱动设备与端部进口218连通以驱动第二换热流体流动。优选地,第五流体驱动设备设置于第一端盖204或第二端盖201内。例如,第五流体驱动设备可以为设置于第一端盖204内的第四风机。第四风机与端部进口218连通,用于向换热室C21内吹入作为第二换热流体的空气。第四风机也可以采用模块化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强化散热,可以同时设置第四流体驱动设备和第五流体驱动设备。
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壳体还包括连接于换热室侧壁202外侧的第三设备室侧壁211,换热室侧壁202和第三设备室侧壁211形成第三设备室C23。第一端盖204封闭第三设备室C23的底端,第二端盖201封闭第三设备室C23的顶端。
第三设备室侧壁211与换热室侧壁20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形成,再与换热室侧壁202组装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设备200还包括第三流体驱动设备,第三流体驱动设备设置于第三设备室C23内,第三流体驱动设备的入口或出口与换热管体连接以驱动第一换热流体在换热管体内流动。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三流体驱动设备为压缩机210。压缩机210的出口通过进口管208与换热管体连接。其中,压缩机210可以为模块化结构。压缩机210可以包括安装底板和固定于安装底板上的压缩机本体。在与热交换设备200组装时,将安装底板固定于第一端盖204上。进口管208和出口管207分别连接于换热管体的进口和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热交换设备200还包括电控装置209,电控装置209安装于第三设备室C23内。电控装置209与第三流体驱动设备连接。电控装置209用于控制第三流体驱动设备(例如压缩机210)工作。优选地,电控装置209为模块化设备,以利于热交换设备200的整体组装。本实施例中,电控装置209为模块化结构,包括安装侧板和固定于安装底板上的电控装置组件。在与热交换设备200组装时,将安装侧板固定于第三设备室侧壁211上。
在图7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热交换设备200的壳体的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为方形,换热室C21和第三设备室C23的截面也为方形。
本实施例中未说明的部分均可以参考其余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热交换设备300主要包括壳体、换热管体和翅片。热交换设备300的壳体包括换热室侧壁302、第三设备室侧壁311、第一端盖304和第二端盖301。端部进口设置于第一端盖304上,端部出口设置于第二端盖301上。换热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换热室侧壁302、多个直管段和多个翅片。壳体的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为方形。换热管体包括设置于换热室内并沿第一方向并行延伸的多个直管段以及连接各直管段的弯管306。
与图7至图1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端部出口包括一个第二端部开口,对应地包括一个作为第一流体驱动机构的第三风机303。
本实施例中其它未描述的部分均可以参考其余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如图14至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400主要包括壳体、换热管体和翅片。
壳体包括换热室侧壁402、第三设备室侧壁411、第一端盖404、第二端盖401。
换热管体包括设置于换热室C41内并沿第一方向并行延伸的多个直管段412以及连接各直管段412的弯管416。多个翅片414沿第一方向延伸地设置于换热室内用于连接于换热室侧壁402和直管段412或用于连接不同的直管段412。
换热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换热室侧壁402、多个直管段412和多个翅片414。
换热室侧壁402、直管段412和翅片414形成沿第一方向的换热流道413,端部进口418和端部出口417分别与换热流道413连通以使通过端部进口418进入换热室C21的第二换热流体沿第一方向通过换热流道213并由端部出口417流出。
端部进口418设置于第一端盖404上,端部出口417设置于第二端盖402上。
端部进口418包括多个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端部开口;端部出口417包括一个圆孔形的第二端部开口。
热交换设备400还包括作为第四流体驱动设备的第三风机403。第三风机403与端部出口417的圆孔形的第二端部开口连通。第二端盖401内形成安装第三风机403的风机室C42。
换热室侧壁402和第三设备室侧壁411形成第三设备室C43。第一端盖404封闭第三设备室C43的底端,第二端盖401封闭第三设备室C43的顶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设备室侧壁411与换热室侧壁402一体成型。
压缩机410作为第三流体驱动设备,其出口通过进口管408与换热管体连接。换热管体的出口与出口管407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设备400还包括电控装置409,电控装置409安装于第三设备室C43内。电控装置409与第三流体驱动设备连接。
在图14至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热交换设备400的壳体的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为圆形。换热室侧壁402包括第一弧形壁和平壁,换热室C41的截面大体为D形。第三设备室侧壁411包括第二弧形壁,第二弧形壁与换热室侧壁402的平壁形成的第三设备室C43的截面为D形。
该实施例未描述的部分均可以参考其余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热交换设备500主要包括壳体、换热管体和翅片。热交换设备500的壳体包括换热室侧壁502、第三设备室侧壁511、第一端盖504和第二端盖501。端部进口设置于第一端盖504上,端部出口设置于第二端盖501上。换热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换热室侧壁502、多个直管段和多个翅片。壳体的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为圆形。
与图14至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端部出口包括多个第二端部开口,对应地包括作为第一流体驱动设备的多个第三风机503。
该实施例未描述的部分均可以参考其余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采用换热流道与直管段的延伸方向相同的设计,可以使壳体的外形作出多种变化,例如,还可以使壳体的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设置为椭圆形。
另外,设置端部进口和端部出口时,只要满足第二换热流体顺着直管段流动的要求即可,而不必要求端部进口和端部出口必须重直于第一方向。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组中,前述换热结构可以作为蒸发器或冷凝器或它们的一部分,前述热交换设备可以作为空调室外机或空调室外机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内机的一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由于其换热室侧壁、直管段和翅片可以一体成型,可以采用铝或铝合金制作,因此,热交换设备可以实现轻量化,因此,热交换设备的安装方式可以更加灵活轻便,例如,可以采用挂接方式安装于墙体等用于安装空调室外机的基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和图22所示,空调机组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外机挂架900,空调室外机包括前述的热交换设备,空调室外机挂架900用于将热交换设备挂接于安装空调室外机的基体上,包括连接于空调室外机的室外机连接部。例如,空调室外机挂架900可以包括分别连接于空调室外机的相对的两侧的两个室外机连接部。
图21和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以热交换设备100作为空调室外机的主机为例说明空调室外机的一种示例性安装结构。
如图21、图22所示,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挂架900包括第一架体910、第二架体920和伸缩组件930。
其中,第一架体910包括用于与空调室外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911和用于与墙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912。
第二架体920包括与空调室外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921和用于与墙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922。
图21和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前述两个室外机连接部分别为第一连接部911和第二连接部912。
伸缩组件93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架体910,伸缩组件93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架体920。伸缩组件930用于调节第一架体910与第二架体920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空调室外机,利于实现空调室外机挂架900的标准化和通用化。
现有的用于支撑空调室外机的支撑架一般只能专机专用,需特别制作,不易实现标准化、通用化,技术研发成本、运营维护成本较高。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挂架900改变以往固定方式,制作可调尺寸式挂架,用于降低安装复杂性,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空调室外机,实现空调室外机挂架900的标准化和通用化,可进行批量生产,不用特殊定制,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架体910用于与空调室外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911可以与空调室外机卡接、扣接或挂接;又或者,第一架体910用于与空调室外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911可以通过螺钉/螺栓/销与空调室外机固定连接。
第一架体910用于与墙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912可以与墙体卡接、扣接或挂接;又或者,第一架体910用于与墙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912可以通过螺钉/螺栓/销与墙体固定连接。
同理,第二架体920用于与空调室外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921可以与空调室外机卡接、扣接或挂接;又或者,第二架体920用于与空调室外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921可以通过螺钉/螺栓/销与空调室外机固定连接。
第二架体920用于与墙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922可以与墙体卡接、扣接或挂接;又或者,第二架体920用于与墙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922可以通过螺钉/螺栓/销与墙体固定连接。
由于空调室外机内部的换热室,其侧壁、多个直管段和多个翅片一体成型,且可以采用重量较轻的材料制成,进而整个空调室外机的重量较轻,因此,可以将第一架体910的第一连接部911和第二架体920的第二连接部912直接与空调室外机卡接、扣接或挂接,将第一架体910的第二连接部912和第二架体920的第二连接部922直接与墙体卡接、扣接或挂接,能够简化安装过程,提高安装效率。
例如:第一连接部911,912可以设置凸起件或凹槽,空调室外机可以设置与凸起件或凹槽配合的凹槽或凸起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架体910和第二架体920的至少之一为三角形架体。
可选地,为提高空调室外机挂架900的受力均匀和稳定性,第一架体910和第二架体920均为三角形架体。
第一架体910和/或第二架体920整体采用三角形结构,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加强挂架的强度,同时相比空调室外机现有的支撑架采用钢材折弯为主的外形,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挂架900更具有美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三角形架体的其中一个顶点设有用于与空调室外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911,921。可选地,第一连接部911,921可以为设于上述顶点的连接板,通过连接板与空调室外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三角形架体的与上述顶点相对的边设有用于与墙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912,922。
将三角形架体的顶点的第一连接部911,921与空调室外机连接,将与该顶点相对的边的第二连接部912,922与墙体连接,能够保证空调室外机与墙体具有设定距离,以避免墙体阻碍空调室外机的进风。
可选地,第一架体910和第二架体920均采用三角形架体,两个三角形架体的顶点对应连接在空调室外机的相对的两侧,利于空调室外机的稳定挂接,两个三角形架体的顶点所对的边连接墙体,能够增强挂架与墙体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组件930连接于三角形架体的重心,利于挂架的受力均匀和稳定。
可选地,三角形架体为等边三角形架体,等边三角形架体的重心即为等边三角形架体的中心。
在一些实施例中,三角形架体为空心结构,其包括中心件和加强件。
其中,中心件设于三角形架体的重心,用于与伸缩组件930连接。
加强件连接三角形架体的顶点和中心件。即加强件的第一端连接三角形架体的顶点,加强件的第二端连接中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三角形架体采用空心结构,利于节省材料,降低挂架的重量。
可选地,三角形架体的三个顶点均通过一加强件连接中心件。
可选地,中心件为圆形件,通过销与伸缩组件930连接。
可选地,加强件可以为筋条或筋板。加强件的第一端连接三角形架体的顶点,加强件的第二端连接中心件,以利于提高空心的三角形架体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架体910和/或第二架体920还可以为L形架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组件930包括中心杆933、第一杆931和第二杆932。
其中,第一杆931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架体910,第一杆931的第二端可滑动地设于中心杆933内。
第二杆93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架体920,第二杆932的第二端可滑动地设于中心杆933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第一杆931的第二端和第二杆932的第二端在中心杆933内的长度,以调节挂架尺寸。例如:第一杆931和第二杆932在中心杆933内的可调节距离最长可达300mm,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空调室外机。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杆931与第一架体910采用销固定,第二杆932与第二架体920采用销固定。
可选地,三角形架体的中心件与第一杆931或第二杆932接触的部分分别加工4个孔,且圆柱销与孔采用过盈配合。一是用来防止三角形架体与杆的旋转;二是用来防止杆与架体脱离,减少固定的复杂性,方便安装杆与架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组件930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于中心杆933内,且连接第一杆931和第二杆932。
可选地,弹性件可以为弹簧。
中心杆933内由弹簧向内拉扯,用于保证第一杆931和第二杆932具有夹紧的作用,与此同时增大挂架与空调室外机的摩擦,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组件930还可以包括液压缸等动力装置。通过液压缸等动力装置提供动力调节第一杆931和第二杆932在中心杆933内的移动,且用于保证第一杆931和第二杆932具有夹紧作用,增大挂架与空调室外机的摩擦,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组件930包括第一杆931和第二杆932。
其中,第一杆931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架体910,第一杆931的第二端中空。第二杆93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架体920,第二杆932的第二端可滑动地插入第一杆931的第二端内。通过调节第二杆932插入第一杆931内的长度,调节第一架体910与第二架体920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第一架体910和第二架体920可以采用沉头螺栓与空调室外机的壳体固定,以增加其外观美感。第一架体910和第二架体920可以采用螺栓与墙体固定,且可以通过增加孔位及双面固定,以使挂架承受更多的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相对于空调室外机挂架900的伸缩组件930远离墙体,以避免空调室外机与墙体靠得太近影响空调室外机的进风。
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以上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结构及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具有以下优点中至少之一:
简化制造装配工艺,提高加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实现轻量化、轻薄化,降低制造成本及原材料成本;
利于实现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直至DIY化,可根据需求进行模块化拼装出货;
换热管和翅片之间不存在空气热阻,换热效率提升;
翅片与直管段、换热室侧壁一体成型,不与外界加工运输机械进行机械接触,在加工及运输过程中翅片不易变形损伤;
空调器整体回收时,节省回收资源成本。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23)

1.一种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室侧壁,所述换热室侧壁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形成换热室;
换热管体,所述换热管体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室内并沿第一方向并行延伸的多个直管段;和
翅片,多个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换热室内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翅片连接于不同的所述直管段之间或连接于所述直管段和所述换热器室侧壁之间,所述换热室侧壁、所述多个直管段和所述多个翅片是一体成型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室侧壁、所述多个直管段和所述多个翅片是一体挤压成型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体还包括多个弯管,每个所述弯管连接两个所述直管段的上端或连接两个所述直管段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管段上设置有与所述直管段同向延伸的第一散热凸条;和/或
所述翅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直管段同向延伸的第二散热凸条;和/或
所述换热室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直管段同向延伸的第三散热凸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直管段成排设置,每排所述直管段中的相邻直管段通过所述翅片连接,每排所述直管段中位于最外侧的直管段与所述换热室侧壁直接连接或通过所述翅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直管段的各直管段与相邻一排所述直管段的各直管段之间均不设置所述翅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室侧壁上设置有侧部进口和侧部出口,所述侧部进口和所述侧部出口通过所述换热室内的换热流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部进口包括多个第一侧部开口;
所述侧部出口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部开口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侧部开口;
所述换热流道被所述直管段和所述翅片分隔为与所述第一侧部开口对应的多个子流道;
各所述第一侧部开口通过对应的所述子流道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侧部开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室侧壁的具有所述侧部出口的侧面外侧的第一设备室侧壁,所述换热室侧壁和所述第一设备室侧壁形成第一设备室,所述第一设备室侧壁具有第一设备室开口,所述侧部出口和所述第一设备室开口与所述第一设备室连通;和/或,
所述换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室侧壁的具有所述侧部进口的侧面外侧的第二设备室侧壁,所述换热室侧壁和所述第二设备室侧壁形成第二设备室,所述第二设备室侧壁具有第二设备室开口,所述侧部进口和所述第二设备室开口与所述第二设备室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室侧壁与所述换热室侧壁是一体成型的;和/或
所述第二设备室侧壁与所述换热室侧壁是一体成型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换热室侧壁外侧的第三设备室侧壁,所述换热室侧壁和所述第三设备室侧壁形成第三设备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设备室侧壁与所述换热室侧壁是一体成型的。
13.一种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结构,所述换热结构的所述换热管体用于通过第一换热流体;
第一端盖,连接于所述换热室侧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和
第二端盖,连接于所述换热室侧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室侧壁上设置有侧部进口和侧部出口,所述侧部进口和所述侧部出口通过所述换热室内的换热流道连通,其中,
所述换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室侧壁的具有所述侧部出口的侧面外侧的第一设备室侧壁,所述换热室侧壁和所述第一设备室侧壁形成第一设备室,所述第一设备室侧壁具有第一设备室开口,所述热交换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设备室内的第一流体驱动设备,所述第一流体驱动设备与所述侧部出口和所述第一设备室开口分别连通;和/或
所述换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室侧壁的具有所述侧部进口的侧面外侧的第二设备室侧壁,所述换热室侧壁和所述第二设备室侧壁形成第二设备室,所述第二设备室侧壁具有第二设备室开口,所述热交换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设备室内的第二流体驱动设备,所述第二流体驱动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室开口和所述侧部进口分别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驱动设备和/或所述第二流体驱动设备为模块化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换热室侧壁外侧的第三设备室侧壁,所述换热室侧壁和所述第三设备室侧壁形成第三设备室,所述热交换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设备室内的第三流体驱动设备,所述第三流体驱动设备与所述换热管体连通以驱动所述第一换热流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体驱动设备为模块化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设备室内的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第三流体驱动设备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为模块化结构,或者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第三流体驱动设备共同形成模块化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上分别设置端部进口和端部出口,所述换热室侧壁、所述直管段和所述翅片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换热流道,所述端部进口和所述端部出口分别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以使通过所述端部进口进入所述换热室的第二换热流体沿所述第一方向通过所述换热流道并由所述端部出口流出。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设备包括:
第四流体驱动设备,与所述端部出口连通以驱动所述第二换热流体流动;和/或,
第五流体驱动设备,与所述端部进口连通以驱动所述第二换热流体流动。
22.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结构或根据权利要求13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设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外机挂架,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设备,所述空调室外机挂架用于将所述空调室外机挂接于安装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基体上,包括连接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室外机连接部。
CN201810134747.4A 2018-02-09 2018-02-09 换热结构、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 Pending CN1081512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4747.4A CN108151285A (zh) 2018-02-09 2018-02-09 换热结构、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4747.4A CN108151285A (zh) 2018-02-09 2018-02-09 换热结构、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1285A true CN108151285A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59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4747.4A Pending CN108151285A (zh) 2018-02-09 2018-02-09 换热结构、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5128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7276A (zh) * 2018-08-08 2019-02-19 广东顺德巴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燃气热转换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15706U (zh) * 2009-10-13 2010-10-27 东藤工业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的结构改良
CN201615708U (zh) * 2010-03-10 2010-10-27 梁永锋 一种并列式换热器
CN202083155U (zh) * 2011-05-24 2011-12-21 劳特斯空调(江苏)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机用v型翅片式换热器结构
CN102435085A (zh) * 2010-09-28 2012-05-02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翅管式换热器及设置了该翅管式换热器的空调机
CN104566672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窗机空调
CN204705244U (zh) * 2015-06-12 2015-10-14 北京东方星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蜂窝状热交换片及采用该热交换片的错位热交换器
CN205014864U (zh) * 2015-09-17 2016-02-03 北京东方星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片及采用该换热片的错位式换热器
CN206113190U (zh) * 2016-10-29 2017-04-19 祝大顺 逆回流式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206113276U (zh) * 2016-08-23 2017-04-19 浙江景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表冷器
CN207963114U (zh) * 2018-02-09 2018-10-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结构、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15706U (zh) * 2009-10-13 2010-10-27 东藤工业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的结构改良
CN201615708U (zh) * 2010-03-10 2010-10-27 梁永锋 一种并列式换热器
CN102435085A (zh) * 2010-09-28 2012-05-02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翅管式换热器及设置了该翅管式换热器的空调机
CN202083155U (zh) * 2011-05-24 2011-12-21 劳特斯空调(江苏)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机用v型翅片式换热器结构
CN104566672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窗机空调
CN204705244U (zh) * 2015-06-12 2015-10-14 北京东方星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蜂窝状热交换片及采用该热交换片的错位热交换器
CN205014864U (zh) * 2015-09-17 2016-02-03 北京东方星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片及采用该换热片的错位式换热器
CN206113276U (zh) * 2016-08-23 2017-04-19 浙江景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表冷器
CN206113190U (zh) * 2016-10-29 2017-04-19 祝大顺 逆回流式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207963114U (zh) * 2018-02-09 2018-10-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结构、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7276A (zh) * 2018-08-08 2019-02-19 广东顺德巴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燃气热转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2553B (zh) 一种微通道与外翅片一体成型的平行流换热器
CN105352046A (zh) 空调器
CN109028304A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1135474A (zh) 水冷型空调装置
EP1696187A3 (en) Heat exchanger for improving thermal efficiency and air conditioner mounted therewith
CN207963114U (zh) 换热结构、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
CN108151285A (zh) 换热结构、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
CN207976025U (zh) 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
CN207427695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用散热装置
CN108204753A (zh) 热交换设备和空调机组
CN211204371U (zh) 一种空调外机风向改变装置及空调外机
CN207438860U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828158A (zh) 通信机房用空气换热装置
CN107843029A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5191745U (zh) 空调器
CN205091662U (zh) 模块化数据中心
CN2164007Y (zh) 双面蜂窝式翅片换热器
CN103673400A (zh) 一种复合型换热器
CN209131039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075270U (zh) 空调器
CN207481742U (zh) 空调室外机及方舱车
CN208108276U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1738103A (zh) 换热装置及换热系统
CN206247603U (zh) 框架式干冷器
CN201402085Y (zh) 扁平式热管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