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0080B - 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50080B
CN108150080B CN201810129510.7A CN201810129510A CN108150080B CN 108150080 B CN108150080 B CN 108150080B CN 201810129510 A CN201810129510 A CN 201810129510A CN 108150080 B CN108150080 B CN 1081500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 spring
locking position
locking
outer cylinde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295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50080A (zh
Inventor
王海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ven Ningbo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ven Ningbo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ven Ningbo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ven Ningbo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295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500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50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0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50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0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40Roller blinds
    • E06B9/42Parts or details of roller blinds, e.g. suspension devices, blind box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40Roller blinds
    • E06B9/42Parts or details of roller blinds, e.g. suspension devices, blind boxes
    • E06B9/44Rollers therefor; Fastening roller blinds to roll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68Operat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e.g. with electric driv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68Operat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e.g. with electric drive
    • E06B2009/6809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该窗帘控制器包括转芯部和锁定部,所述转芯部包括由转芯主体和设置于转芯主体上的锁芯部,锁定部包括外筒和扭簧,外筒内部中空并且扭簧套设于其中,外筒两端分别设有内端口和外端口,扭簧两端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卡头端和第二卡头端;所述锁芯部包括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所述第一卡头端和第二卡头端分别配合于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中;所述扭簧的外径与外筒的内径相匹配,并且扭簧和锁芯部被配置为经由第一锁槽和/或第二锁槽对第一卡头端和/或第二卡头端的作用使得外筒相对于锁定部单向锁止。本发明的窗帘控制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并且卷起时所需的下拉距离非常小。

Description

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居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窗帘是窗帘世界中使用很广泛的一种,一般使用在办公场所比较多,在欧美国家中,窗帘也有很多使用在家居建筑物中,其以简洁明快而深受欢迎。窗帘按安装方式可以分为横式窗帘和竖式窗帘,按控制可分为手动和电动两种。在第一代横式窗帘中,窗帘由手动控制展开和收起等动作时,通常是由设计在端部的绳或线对窗帘进行控制的。由于窗帘的绳或线通常将底部控制的一端悬置,且悬置的位置通常与窗帘的底部相平,使得人或动物较为轻易即可接触到窗帘的绳或线,进而存在人或动物可能会被绳或线缠绕住不能挣脱,甚至造成人或动物被勒紧而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性。而在第二代横式窗帘中,窗帘改由杆式操作,通过旋转操作杆来制窗帘的展开和收起等动作,再由卷绳器收卷并阻止窗帘下降,从而避免了绳或线的危险。但是由于窗帘自身存在一定的重量,当卷绳器止逆的力度不够时,窗帘会因自身的重力作用而下降,或者窗帘的上升下降的定位不够准确,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可即时单向锁止的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窗帘控制器,其包括转芯部和锁定部,转芯部包括由转芯主体和设置于转芯主体上的锁芯部,锁芯部和转芯主体固接或一体成型为完整的结构;锁定部包括外筒和扭簧,外筒内部中空并且扭簧套设于其中,外筒两端分别设有内端口和外端口,扭簧两端向内延伸以形成了第一卡头端和第二卡头端。所述转芯主体整体上呈杆状形状,转芯主体的内、外两端分别设有内端头和外端头,所述内端头用于与窗帘的横杆相固接而外端头用于与窗帘支架相固定。
所述锁芯部包括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所述第一卡头端和第二卡头端分别配合于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中;所述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可以是集成在一起的(即一个部件的两个部分),也可以是相邻设置的,还可以是间隔设置的。所述扭簧的外径与外筒的内径相匹配,并且扭簧和锁芯部被配置为经由第一锁槽和/或第二锁槽对第一卡头端和/或第二卡头端的作用使得外筒相对于锁定部可在正向自由旋转而逆向具有锁止和自由旋转两种状态。扭簧的外径与外筒的内径相匹配是指扭簧的外径略大于外筒的内径,从而使得扭簧在非扩张状态下且不受锁芯作用力时可以随同外筒一同旋转,在非扩张状态下但受锁芯部作用力时可以相对外筒旋转(即在外壁和内壁间相对滑动),而锁芯部的作用力使其扩张时则卡合于锁芯部和外筒之间。
优选地,第一锁槽包括第一锁位、第二锁位、第三锁位、第四锁位以及若干个将上述各锁位相连通的连通槽,所述第一锁位、第二锁位和第三锁位呈三角形形状地设置(即第一、三锁位位于下方而第三锁位设置于两者的上方,当然上述的下方和上方并不必然是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亦可以是设置于某一曲面上的),并且第一锁位、第二锁位和第三锁位间的连通槽被配置为使得扭簧的卡头端、仅可以依次在第一、二、三锁位间依次移动(即不可以跳过或卡在中间某一位置);所述第四锁位设置于第二锁位上方(同样可以是平面或曲面上的上方),并且所述第四锁位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连通槽和右连通槽以使得第四锁位分别与第三锁位和第一锁位相连通,第四锁位被配置为使得扭簧的卡头端或可以沿第一锁位、第二锁位、第三锁位和第四锁位的顺序或是反向顺序移动,而不会产生其他的移动顺序或是卡停于其中某一状态(不包括由于正常锁止状态的卡合)。
所述第二锁槽内设有第五锁位,并且所述第五锁位被配置为使得扭簧的第二卡头端配合于第五锁位时第一卡头端不与第四锁位相接触。扭簧自身的螺旋方向需与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的设置位置相匹配,以使得在当第一卡头端配合于第一、三锁位时扭簧是处于正常状态的,当第一卡头端配合于第二锁位时扭簧是处于扩张状态的,而当第二卡头端配合于第五锁位时扭簧是处于正常状态的(此时第一卡头端配合于第四锁位位置或附近但不与其直接接触);也就是说,第一、三锁位位于第一卡头端的内侧方向,第二锁位位于第一卡头端的外侧方向,第四锁位可以是位于第一卡头端的外侧方向当不与其接触,也可以是不具有实际的锁止位置,第五锁位位于第二卡头端的内侧方向并且其在第一卡头端配合于第四锁位时才与第二卡头端相接触(在其他位置时即不接触)。
该窗帘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情况下,扭簧套设于转芯主体外,并且两端的卡头端分别设置于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内,外筒在整体上套设于两者外(即扭簧套设于转芯主体上形成整体结构,外筒再套设在这个整体结构外);扭簧的旋转设置方向与第一锁槽的结构相匹配。
当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正向旋转时(即应用于升降卷帘杆时窗帘下拉时对应的转芯旋转方向),第一卡头端被外筒内壁驱动位移至第一锁位(经由外筒和扭簧间的摩擦力驱动),第一卡头端与第一锁位相配合,第一锁位向扭簧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扭簧相对于转芯主体被固定(即不再随同外筒一起旋转,由于第一锁位是作用于第一卡头端内侧方向的,因此此时扭簧基本是处于正常状态的),随后在外筒继续正向旋转时,扭簧与转芯主体固定在一起而相对外筒旋转,即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和扭簧形成的整体进行正向旋转。这个方向即是窗帘正常下拉时控制器的旋转方向,也就是说窗帘在下拉方向是不受限制的,可以下拉任意距离。
当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正向旋转完成以后撤去外力,升降卷帘杆上的复位弹簧(升降卷帘杆均会设置)的回复力使得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反向旋转,第一卡头端移动至第二锁位,第二锁位在对第一卡头端的外侧方向上向其施加作用力,使得扭簧被扩张,从而使得扭簧的直径扩大而卡合于外筒的内壁上;也就是说此时第一卡头端在外侧方向上卡合于第二锁位而在内侧方向上因为被扩张而卡合于外筒内壁上,因此通过扭簧使得转芯主体与外筒间的反向旋转被锁止,从而使得窗帘悬停于这一状态。
而当需要将窗帘收起时,向下拉动窗帘以驱动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继续正向旋转,第一卡头端被外筒内壁驱动位移至第三锁位,第三锁位向扭簧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扭簧相对于转芯主体被固定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所述扭簧被配置为处于非扩张状态,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和扭簧自由旋转(第三锁位对应于回卷前的下拉操作)。撤去外力后,在复位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卡头端位移至第四锁位附近但不与其接触而第二卡头端位移至第五锁位,第五锁位向扭簧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扭簧相对于转芯主体被固定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此时扭簧被配置为处于非扩张状态,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和扭簧逆向自由旋转以完成窗帘的逆向回卷(第四、五锁位用于窗帘逆向回卷时使得外筒可以自由旋转)。完成第一卡头端从第二锁位向第四锁位位移所需的旋转角度是非常小的,大约只有30°,这在下拉距离上来说是微乎几微的,因此其使用非常方便。
优选地,所述转芯主体还包括冗余槽,所述冗余槽设置于第四锁位的锁止方向上,冗余槽下端与第四锁位的左连通槽和右连通槽的顶部相连通而上端沿转芯主体表面方向延伸;冗余槽的设置可以避免因第四锁位与第一卡头端接触而产生锁止效果。冗余槽的设置使得在扭簧的第二卡头端配合于第五锁位时第一卡头端的外侧是空置的,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因扭簧加工误差或是使用后扭簧变形而导致在第二卡头端配合于第五锁位时第一卡头端的外侧与第四锁位接触而使得外筒被锁止,该状态对应于窗帘逆向回卷过程,也就是说冗余槽可以避免因一些特别因素而导致窗帘的回卷过程中被意外锁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槽还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设置于第四锁位的左连通槽和右连通槽的侧壁上;从而使得第四锁位的左连通槽和右连通槽可以与两侧外界相连通,以使得扭簧可以很方便地套设于转芯主体上,即供扭簧的两卡合并头通过。更佳地,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位于同一直线上,相应地,扭簧的两端头和也位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锁定部还包括内筒,所述内筒设置于外筒内,并且两者间设有周向旋转的连动机构,例如沿轴向设置的凸棱和凹槽,从而使得一方面内筒可以从外筒中取出,另一方面两者组合以后又可以一同旋转。此时,扭簧按上述结构设置但改为配合于内筒的内壁上,其他不变(即将原先的扭簧直接设置于外筒内改为扭簧设置于内筒中而两者的整体再设置于外筒内)。更佳地,所述内筒有可拆卸连接的两部分组成。
更佳地,所述转芯主体上还设有密封盖,其设置于靠近外端口一端,可配合于外筒端口附近以起到密封外筒的作用。最佳地,所述转芯主体、扭簧和外筒(或内筒和外筒)依次同心地套设在一起。
一种升降卷帘杆,该升降卷帘杆包括横杆、设置于横杆一端的控制器以及设置于两端的支架,所述控制器是上述的窗帘控制器,所述横杆与转芯主体相固接(转芯主体伸出外筒的内端口后与横杆相固接,或是横杆经由内端口伸入外筒内而与转芯主体相固接,优选为前者)。横杆上设有主扭簧,主扭簧一端与外筒相固接另一端固设于横杆上;转芯主体的外端头和横杆的另一端(远离控制器的一端)分别与两支架直接或间接地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升降卷帘杆还包括阻尼器,其设置于横杆另一端(远离控制器的一端)与支架之间并与横杆相固接(即支架经由阻尼器而与支架相连接)。所述阻尼器包括轴承座、阻尼筒和单向转动装置,所述阻尼筒设置于轴承座内,并且于两者间设有阻尼油,单向转动装置与阻尼筒相连接;所述单向转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第一齿轮轴一端设有内连接端以供横杆与其连接,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上分别对应设有匹配的单向齿轮;阻尼筒上设有凸块,而第二齿轮轴另一端对应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设置方向与第二齿轮轴上的单向齿轮相匹配。阻尼器被配置为与控制器相匹配,具体来说,在窗帘下拉时,控制器和阻尼器均是可以自由旋转的,而当窗帘回卷时,控制器可以实现锁止和自由旋转两种状态,而阻尼器在这个方向上始终处于阻尼状态;这是为了在窗帘回卷时可以缓慢、轻柔(因回卷是靠主扭簧驱动的,如果没有阻尼器,窗帘快速、瞬间卷起,这不但会产生噪音还会损坏窗帘部件)。
优选地,所述升降卷帘杆还包括转筒,所述转筒内部中空,窗帘控制器、横杆、主扭簧和阻尼器均设置于转筒内;所述阻尼器经由转筒与支架相固接。转筒用于将相关部件设置于其中,其外壁用于供窗帘缠绕。
一种窗帘的控制方法,该方法是通过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器实现的,其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的步骤:按上述的结构配置转芯部和锁定部,并使得扭簧套设于转芯主体外,并且其两端的卡头端分别设置于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内,外筒在整体上套设于两者外(即扭簧套设于转芯主体上形成整体结构,外筒再套设在这个整体结构外);扭簧的旋转设置方向与第一锁槽的结构相匹配(即使得第一卡头端配合于第一、三、四锁位时外筒可以正向自由旋转,配合于第二锁位时逆向锁止,具体同控制器的结构描述)。
正向下拉的步骤:驱动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正向旋转时,第一卡头端被外筒内壁驱动位移至第一锁位,第一卡头端与第一锁位相配合,第一锁位在第一卡头端的内侧方向上向扭簧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扭簧相对于转芯主体被固定(此时扭簧基本是处于正常状态的)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所述扭簧被处于非扩张状态;也就是说随后在外筒继续正向旋转时,扭簧与转芯主体固定在一起而相对外筒旋转,即外筒可相对于转芯主体和扭簧形成的整体进行自由的正向旋转以完成窗帘的正向下拉操作。
逆向锁止的步骤: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正向旋转完成以后撤去外力,升降卷帘杆上的复位弹簧的回复力使得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反向旋转,第一卡头端移动至第二锁位,第二锁位在第一卡头端的外侧方向上其施加作用力使得扭簧被扩张,从而使得扭簧的直径扩大而卡合于外筒的内壁上,使得扭簧的直径扩大而卡合于外筒的内壁上,而此时扭簧同时也是经由第一卡头端而卡合于转芯主体上的,也就是说,通过扭簧使得转芯主体与外筒间进一步的反向旋转被锁止;即将外筒与转芯主体间的相对旋转锁止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以完成窗帘的悬停锁止。
逆向回卷的步骤:驱动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继续正向旋转(即将窗帘向下拉),第一卡头端被外筒内壁驱动位移至第三锁位(经由摩擦力驱动),第三锁位在第一卡头端的内侧方向上向其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扭簧相对于转芯主体被固定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此时扭簧被配置为处于非扩张状态,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和扭簧自由旋转(也就是说窗帘回卷前下拉的距离是不限制的,原则上来说只要超过第二锁位至第三锁位间的对应距离即可);撤去外力后,在复位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卡头端位移至第四锁位附近但不与其接触(即第四锁位在第一卡头端外侧方向上不与其接触,当然也不会向其施加作用力)而同时第二卡头端位移至第五锁位,第五锁位在第二卡头端的内侧方向上向扭簧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扭簧相对于转芯主体被固定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此时扭簧被配置为处于非扩张状态,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和扭簧逆向自由旋转以完成窗帘的逆向回卷。
使用过程中不断重复上述的正向下拉的步骤、逆向锁止的步骤和逆向回卷的步骤即可实现对窗帘的控制。
本发明的窗帘控制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在窗帘的使用过程中,在下拉方向上可以任意下拉,停止下拉后由于主扭簧预加载的弹力可以在返回很小的一段距离后即行锁止(小到用户几乎体会不到有返回),从而实现窗帘在任意位置悬停;而在窗帘需要回转(即向上卷起)时,下向拉很小的一段距离后松手,即可解除窗帘控制器的锁止状态,使其可以在主扭簧和阻尼器的作用下缓慢卷起。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的优势在于卷起时所需的下拉距离非常小,不像传统的窗帘控制器必须下拉较大的距离才能触发解锁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转芯主体与内筒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的转芯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图1实施例的转芯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锁芯部1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a至7d是图1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平面示意图;
图8是图1实施例的内筒与扭簧配合示意图;
图9是图1实施例的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的升降卷帘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图10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10实施例阻尼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10实施例阻尼器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0实施例的单向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阻尼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另一实施例的升降卷帘杆的使用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实施例的使用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从而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发明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发明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发明,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构思的指导下所作的常规选择和替换,均应视为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一种窗帘控制器,其主要应用于升降卷帘杆,该控制器主要由转芯部1和锁定部2组成,转芯部1则主要由转芯主体11和设置于转芯主体11上的锁芯部12组成,锁芯部12和转芯主体11固接或一体成型为完全结构;锁定部2主要由外筒21和扭簧22组成,外筒21内部中空并且扭簧22套设于其中,外筒21两端分别设有内端口211和外端口212,扭簧22两端向内延伸以形成了两卡头端(第一卡头端221和第二卡头端222)。所述转芯主体11整体上呈杆状形状(当然其在局部亦可以具有其他结构或直径变化),转芯主体11的内、外两端分别设有内端头111和外端头112,所述内端头111用于与窗帘的横杆相固接而外端头112用于与窗帘支架相固定。
所述锁芯部12包括第一锁槽12A和第二锁槽12B(所述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可以是集成在一起的(即一个部件的两个部分),也可以是相邻设置的,还可以是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卡头端221和第二卡头端222分别配合于第一锁槽12A和第二锁槽12B中;所述扭簧22的外径与外筒21的内径相匹配,并且扭簧22和外筒21被配置为经由第一锁槽12A和/或第二锁槽12B对第一卡头端221和/或第二卡头端222的作用使得转芯部1可以相对于锁定部2可以在正向自由旋转而逆向具有锁止和自由旋转两种状态。扭簧的外径与外筒的内径相匹配是指扭簧的外径略大于外筒的内径(即适度的过盈配合),从而使得扭簧在非扩张状态下且不受锁芯作用力时可以随同外筒一同旋转,在非扩张状态下但受锁芯部作用力时可以相对外筒旋转(即在外壁和内壁间相对滑动),而锁芯部的作用力使其扩张时则卡合于锁芯部和外筒之间。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锁芯部12包括第一锁槽12A,第一锁槽A由第一锁位121、第二锁位122、第三锁位123、第四锁位124以及若干个将上述各锁位相连通的连通槽组成,所述第一锁位121、第二锁位122和第三锁位123呈三角形形状地设置(即第一、三锁位位于下方而第三锁位设置于两者的上方,当然上述的下方和上方并不必然是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亦可以是设置于某一曲面上的),并且第一锁位121、第二锁位122和第三锁位123间的连通槽被配置为使得扭簧22的卡头端221、222仅可以依次在第一、二、三锁位间依次移动(即不可以跳过或卡在中间某一位置);所述第四锁位124设置于第二锁位122上方(同样可以是平面或曲面上的上方),并且所述第四锁位12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连通槽125和右连通槽126以使得第四锁位124分别与第三锁位123和第一锁位121相连通,第四锁位124被配置为使得扭簧22的卡头端221或222可以沿第一锁位121、第二锁位122、第三锁位123和第四锁位124的顺序或是反向顺序移动,而不会产生其他的移动顺序或是卡停于其中某一状态(不包括由于正常锁止状态的卡合)。各连通槽的形状及位置可以是如图6、7所示的状态,也可以是基于此的一些常规变化,总之,只要是保证第一卡头端在第一锁槽内仅可以按上述说明的顺序在各锁位间依次移动即可(即各连通槽在第一卡头端移动过程中起到路径和导向的作用)。
第五锁位127可以设置于第二锁槽12B内;并且第五锁位127的位置与第四锁位124相匹配,以使得扭簧22的第二卡头端222配合于第五锁位127时第二卡头端222配合第四锁位124处但不与其接触;很显然,第四锁位124和第五锁位127的锁止方向相同但其比第四锁位在周向方向上的更接近第一二三锁位,从而可以保证该锁芯部与扭簧22的正常配合。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更佳地,所述第四锁位124的锁止方向上还设有冗余槽128,其下端与第四锁位124的左连通槽125和右连通槽126的顶部相连通而上端沿转芯主体11表面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第四锁位124是由三个连通槽交汇而形成实际并不产生锁止效果(名义上姑且也称为第四锁位)。这样可以避免因第一卡头端221与第四锁位124的内壁接触而产生锁止的效果。
结合图1-9所示的结构,对该窗帘控制器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初始情况下,扭簧22套设于转芯主体11外,并且两端的卡头端分别设置于第一锁槽12A和第二锁槽12B内,外筒21在整体上套设于两者外(即扭簧22套设于转芯主体11上形成整体结构,外筒21再套设在这个整体结构外);为描述方便,将扭簧22的两卡头端分别命名为第一卡头端221(设置于第一锁槽12A内的卡头端)和第二卡头端222(设置于第二锁槽12B内的卡头端),扭簧22的旋转设置方向与第一锁槽12A的结构相匹配。
当外筒21相对于转芯主体11正向旋转时(即图7a中转芯主体11不动而扭簧22向左位移),第一卡头端221被外筒21内壁驱动位移至第一锁位121,第一卡头端221与第一锁位相配合,第一锁位在第一卡头端的内侧方向上向扭簧22施加如图7a中箭头所示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扭簧22相对于转芯主体11被固定(此时扭簧22基本是处于正常状态的),也就是说随后在外筒21继续正向旋转时,扭簧22与转芯主体11固定在一起而相对外筒21旋转,即外筒21相对于转芯主体11和扭簧22形成的整体进行正向旋转。这个方向即是窗帘正常下拉时控制器的旋转方向,也就是说窗帘在下拉方向是不受限制的,可以下拉任意距离。
当外筒21相对于转芯主体11正向旋转完成以后撤去外力,升降卷帘杆上的复位弹簧(升降卷帘杆均会设置)使得外筒21相对于转芯主体11反向旋转,因此第一卡头端221移动至第二锁位122,第二锁位122在第一卡头端221的外侧方向上对其施加作用力(如图7c中箭头所示方向),使得扭簧22被扩张,从而使得扭簧22的直径扩大而卡合于外筒21的内壁上,而此时扭簧22同时也是经由第一卡头端221而卡合于转芯主体11上的,也就是说,通过扭簧22使得转芯主体11与外筒21间进一步的反向旋转被锁止,从而使得窗帘悬停于这一状态。
而当需要将窗帘收起时,向下拉动窗帘以驱动外筒21相对于转芯主体11继续正向旋转,第一卡头端221被外筒21内壁驱动位移至第三锁位123,第三锁位123在第一卡头端221的内侧方向上向扭簧22施加的作用力(如图7b中箭头所示方向),使得扭簧22相对于转芯主体11被固定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所述扭簧22被配置为处于非扩张状态,外筒21相对于转芯主体11和扭簧22自由旋转(第三锁位对应于回卷前的下拉操作)。撤去外力后,在复位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卡头端221位移至第四锁位124附近但不与其接触而第二卡头端222位移至第五锁位127,第五锁位127向扭簧22施加的作用力(如图7d中箭头所示方向),使得扭簧22相对于转芯主体11被固定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此时扭簧22被配置为处于非扩张状态,外筒21相对于转芯主体11和扭簧22逆向自由旋转以完成窗帘的逆向回卷(第四、五锁位用于窗帘逆向回卷时使得外筒可以自由旋转)。完成第一卡头端221从第二锁位122向第四锁位124位移所需的旋转角度是非常小的,大约只有30°,这反映在窗帘的下拉距离上来说是微乎几微的,几乎可以忽略,因此其使用非常方便。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槽12A还具有第一开口129a和第二开口129b,所述第一开口129a和第二开口129b分别设置于第四锁位124的左连通槽125和右连通槽126的侧壁上,从而使得第四锁位124的左连通槽125和右连通槽126可以与两侧外界相连通,以使得扭簧22可以很方便地套设于转芯主体11上,即供扭簧22的两卡合并头通过。更佳地,所述第一开口129a和第二开口129b位于同一直线上,相应地,扭簧22的两端头221和222也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某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锁定部2还包括内筒23,所述内筒23设置于外筒21内,并且两者间设有周向旋转的连动机构,例如沿轴向设置的凸棱241和与其相配套的凹槽,从而使得一方面内筒23可以从外筒21中取出,另一方面两者组合以后又可以一同旋转。此时,扭簧22按上述结构设置但改为配合于内筒23的内壁上,其他不变。更佳地,所述内筒23有可拆卸连接的两部分(231、232)组成。更佳地,所述转芯主体11上还设有密封盖,其设置于靠近外端口212一端,可配合于外筒21端口附近以起到密封外筒21的作用。最佳地,所述转芯主体11、扭簧22和外筒21(或内筒23和外筒21)依次同心地套设在一起。
一种升降卷帘杆,该升降卷帘杆包括横杆3、设置于横杆一端的控制器以及设置于两端的支架,所述控制器是上述的窗帘控制器,所述横杆3与转芯主体11相固接(转芯主体11伸出外筒21的内端口211后与横杆3相固接,或是横杆3经由内端口211伸入外筒21内而与转芯主体11相固接,优选为前者)。横杆3上设有主扭簧31,主扭簧31一端与外筒21相固接另一端固设于横杆上;转芯主体11的外端头112和横杆的另一端(远离控制器的一端)分别与两支架可旋转地连接。
在另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卷帘杆还包括阻尼器4,其设置于横杆另一端(远离控制器的一端)与支架之间并与横杆相固接(即支架经由阻尼器4而与支架相连接)。所述阻尼器设置于横杆另一端与支架之间并与横杆相固接,所述阻尼器4包括轴承座41、阻尼筒42和单向转动装置43,所述阻尼筒42设置于轴承座41内,并且于两者间设有阻尼油(即阻尼油设置于阻尼筒42和轴承座41之间的间隙内),单向转动装置43与阻尼筒42相连接;所述单向转动装置43包括第一齿轮轴431和第二齿轮轴432,第一齿轮轴431一端设有内连接端4311以供横杆与其连接,第一齿轮轴431和第二齿轮轴432上分别对应设有匹配的单向齿轮4312、4321;阻尼筒42上设有凸块421(并不是严格意思的上,其目的是供单向转动装置连接,设置于任意位置均是可以的),而第二齿轮轴432另一端对应设有活动槽4322,所述活动槽4322的设置方向与第二齿轮轴432上的单向齿轮4321相匹配。
在另一些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卷帘杆还包括转筒6,所述转筒内部中空,窗帘控制器、横杆3、主扭簧31和阻尼器4均设置于转筒内;所述阻尼器4经由转筒6、转座5与支架相固接,具体来说,阻尼器4和转座5外壁上均设有转齿,而转筒6内壁对应亦设有转齿从而将阻尼器4经过转筒6而与转座5相连,转座5与支架相可旋转地连接。转筒用于将相关部件设置于其中,其外壁用于供窗帘缠绕。
一种窗帘的控制方法,该方法是通过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器实现的,其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的步骤:按上述实施例的结构配置转芯部1和锁定部2,并使得扭簧22套设于转芯主体11外,并且其两端的卡头端分别设置于第一锁槽12A和第二锁槽12B内,外筒21在整体上套设于两者外(即扭簧22套设于转芯主体11上形成整体结构,外筒21再套设在这个整体结构外);扭簧22的旋转设置方向与第一锁槽12A的结构相匹配(即使得第一卡头端配合于第一、三、四锁位时外筒可以正向自由旋转,配合于第二锁位时逆向锁止,具体同控制器的结构描述)。
正向下拉的步骤:驱动外筒21相对于转芯主体11正向旋转时(即图7a中转芯主体11不动而扭簧22向左位移),第一卡头端221被外筒21内壁驱动位移至第一锁位121,第一卡头端221与第一锁位121相配合,第一锁位在第一卡头端21的内侧方向上向扭簧22施加(如图7a中箭头所示方向)作用力,从而使得扭簧22相对于转芯主体11被固定(此时扭簧22基本是处于正常状态的),也就是说随后在外筒21继续正向旋转时,扭簧22与转芯主体11固定在一起而相对外筒21旋转,即外筒21可相对于转芯主体11和扭簧22形成的整体进行自由的正向旋转。
逆向锁止的步骤:外筒21相对于转芯主体11正向旋转完成以后撤去外力,升降卷帘杆上的复位弹簧使得外筒21相对于转芯主体11反向旋转,第一卡头端221移动至第二锁位122,第二锁位122在第一卡头端221的外侧方向上对其施加作用力(如图7c中箭头所示方向),使得扭簧22被扩张,从而使得扭簧22的直径扩大而卡合于外筒21的内壁上,而此时扭簧22同时也是经由第一卡头端221而卡合于转芯主体11上的,也就是说,通过扭簧22使得转芯主体11与外筒21间进一步的反向旋转被锁止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以完成窗帘的悬停锁止。
逆向回卷的步骤:驱动外筒21相对于转芯主体22继续正向旋转(即将窗帘向下拉),第一卡头端221被外筒21内壁驱动位移至第三锁位123(经由摩擦力驱动),第三锁位123在第一卡头端221的内侧方向上向其施加的作用力(如图7b中箭头所示方向),使得扭簧22相对于转芯主体11被固定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此时扭簧22被配置为处于非扩张状态,外筒21相对于转芯主体11和扭簧22自由旋转(也就是说窗帘回卷前下拉的距离是不限制的,原则上来说只要超过第二锁位至第三锁位间的对应距离即可);撤去外力后,在复位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卡头端221位移至第四锁位124附近但不与其接触(即第四锁位在第一卡头端外侧方向上不与其接触,当然也不会向其施加作用力)而同时第二卡头端222位移至第五锁位127,第五锁位127在第二卡头端222的内侧方向上向扭簧22施加的作用力(如图7d中箭头所示方向),使得扭簧22相对于转芯主体被固定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此时扭簧22处于非扩张状态,外筒21相对于转芯主体11和扭簧22逆向自由旋转以完成窗帘的逆向回卷。
使用过程中不断重复上述的正向下拉的步骤逆向锁止的步骤即可实现对窗帘的控制。
实施例一
一种窗帘控制器,其由转芯部1和锁定部2组成,转芯部1则由转芯主体11和设置于转芯主体11上的锁芯部12组成,锁芯部12和转芯主体11固接或一体成型为完全结构;锁定部2主要由外筒21和扭簧22组成,外筒21内部中空并且扭簧22套设于其中,外筒21两端分别设有内端口211和外端口212,扭簧22两端向内延伸以形成了两卡头端(第一卡头端221和第二卡头端222)。
所述转芯主体11整体上呈杆状形状(当然其在局部亦可以具有其他结构或直径变化),转芯主体11的内、外两端分别设有内端头111和外端头112,所述内端头111用于与窗帘的横杆相固接而外端头112用于与窗帘支架相固定;所述锁芯部12包括第一锁槽12A,第一锁槽12A由第一锁位121、第二锁位122、第三锁位123、第四锁位124以及若干连通槽组成,所述第一锁位121、第二锁位122和第三锁位123呈三角形形状地设置,并且第一锁位121、第二锁位122和第三锁位123间的连通槽被配置为使得扭簧22的第一卡头端221仅可以依次在第一、二、三锁位间依次移动(通过如图7所示的结构,经由连通槽实现该功能);所述第四锁位124设置于第二锁位122上方,并且所述第四锁位12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连通槽125和右连通槽126以使得第四锁位124分别与第三锁位123和第一锁位121相连通,第四锁位124被配置为使得扭簧22的第一卡头端221可以沿第一锁位121、第二锁位122、第三锁位123和第四锁位124顺序移动,而不会产生其他的移动顺序或是卡停于其中某一状态。第五锁位127设置于第二锁槽12B内,并且第五锁位127的位置与第四锁位124相匹配,以使得扭簧22的第二卡头端222配合于第五锁位127时另一端的第一卡头端221可以配合于第四锁位124附近但不与其接触。
所述第四锁位124的锁止方向上还设有冗余槽128,其下端与第四锁位124的左连通槽125和右连通槽126的顶部相连通而上端沿转芯主体11表面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第四锁位124是由三个连通槽交汇而形成实际并不产生锁止效果。
所述扭簧22的两卡头端用于与转芯部1的各锁位或连通槽相配合从而使其可以在其中移动以实现控制器的作动和单向锁止;此外,所述扭簧22的规格被配置为与外筒21的内径相匹配,所述的相匹配是指扭簧22处于正常状态或是稍压缩状态时,其可以相对于外筒21内壁滑动而旋转(即自由旋转),而扭簧22被扩张时其外壁可以卡合于外筒21内壁上(即单向锁止),例如过盈配合。
所述第一锁槽12A还具有第一开口129a和第二开口129b,所述第一开口129a和第二开口129b分别设置于第四锁位124的左连通槽125和右连通槽126的侧壁上,从而使得第四锁位124的左连通槽125和右连通槽126可以与两侧外界相连通,以使得扭簧22可以很方便地套设于转芯主体11上,即供扭簧22的两卡合并头通过。更佳地,所述第一开口129a和第二开口129b位于同一直线上,相应地,扭簧22的两端头221和222也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转芯主体11上还设有密封盖,其设置于靠近外端口212一端,可配合于外筒21端口附近以起到密封外筒21的作用。转芯主体11、扭簧22和外筒21依次同心地套设在一起。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窗帘控制器主要零件结构相同,区别在于所述锁定部2还包括内筒23,内筒23有可拆卸连接的两部分组成,内筒23设置于外筒21内,并且两者间设有周向旋转的连动机构,例如沿轴向设置的凸棱241和凹槽,从而使得一方面内筒23可以从外筒21中取出,另一方面两者组合以后又可以一同旋转。此时,扭簧22按上述结构设置但改为配合于内筒23的内壁上,其他不变。转芯主体11、扭簧22、内筒23和外筒21依次同心地套设在一起。
实施例三
一种升降卷帘杆,该升降卷帘杆包括横杆3、设置于横杆一端的控制器以及设置于两端的支架(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器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窗帘控制器,所述横杆3与转芯主体11相固接(转芯主体11伸出外筒21的内端口211后与横杆3相固接,或是横杆3经由内端口211伸入外筒21内而与转芯主体11相固接,优选为前者)。横杆3上设有主扭簧31,主扭簧31一端与外筒21相固接另一端固设于横杆上;转芯主体11的外端头112和横杆的另一端(远离控制器的一端)分别与两支架直接或间接地相连接。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的升降卷帘杆主要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升降卷帘杆还包括阻尼器4,其设置于横杆3的另一端(远离控制器的一端)与支架之间并与横杆相固接(即支架经由阻尼器4而与支架直接或间接地相连接)。
所述阻尼器4包括轴承座41、阻尼筒42和单向转动装置43,所述阻尼筒42设置于轴承座41内部的中空空间内,阻尼筒42和轴承座41之间设有供阻尼油容置的间隙,单向转动装置43与阻尼筒42相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单向转动装置43由第一齿轮轴431和第二齿轮轴432组成,第一齿轮轴431一端设有内连接端4311以供横杆3与其相连接,第一齿轮轴431和第二齿轮轴432上分别对应设有相互匹配的单向齿轮4312和4321;阻尼筒42内部中空以供单向转动装置部分地配合于其中并且其内设有凸块421,而第二齿轮轴432另一端对应设有活动槽4322,凸块421与活动槽4322相配合;阻尼筒42外壁上设有凹槽422以增加阻尼油量和阻尼效果,活动槽4322的设置方向与第二齿轮轴432上的单向齿轮4321相匹配。
所述升降卷帘杆还包括转筒6,所述转筒6内部中空,窗帘控制器、横杆3、主扭簧31和阻尼器4均设置或部分设置于转筒6内;所述阻尼器4经由转筒6、转座5与支架相固接,具体来说,阻尼器4和转座5外壁上均设有转齿,而转筒6内壁对应亦设有转齿从而将阻尼器4经过转筒6而与转座5相连,转座5与支架相可旋转地连接。转筒6用于将相关部件设置于其中,其外壁用于供窗帘缠绕(如图19所示)。

Claims (9)

1.一种窗帘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是通过窗帘控制器实现的,窗帘控制器包括转芯部和锁定部,所述转芯部包括由转芯主体和设置于转芯主体上的锁芯部,锁定部包括外筒和扭簧,外筒内部中空并且扭簧套设于其中,外筒两端分别设有内端口和外端口,扭簧两端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卡头端和第二卡头端;所述锁芯部包括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所述第一卡头端和第二卡头端分别配合于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中;所述扭簧的外径与外筒的内径相匹配;所述第一锁槽包括第一锁位、第二锁位、第三锁位、第四锁位以及连通槽;所述第一锁位、第二锁位和第三锁位呈三角形形状地设置,并且第一锁位、第二锁位和第三锁位间的连通槽被配置为使得第一卡头端在第一锁位、第二锁位和第三锁位间依次移动;所述第四锁位设置于第二锁位上方,并且所述第四锁位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连通槽和右连通槽以使得第四锁位分别与第三锁位和第一锁位相连通;所述第二锁槽内设有第五锁位,第五锁位被配置为使得扭簧的第二卡头端配合于第五锁位时第一卡头端不与第四锁位相接触;
所述窗帘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的步骤:配置转芯部和锁定部,使得扭簧套设于转芯主体外,扭簧两端的卡头端分别设置于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内,外筒在整体上套设于两者外,扭簧的旋转设置方向与第一锁槽的结构相匹配;
正向下拉的步骤:驱动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正向旋转时,第一卡头端被外筒内壁驱动位移至第一锁位,第一锁位向扭簧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扭簧相对于转芯主体被固定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所述扭簧被配置为处于非扩张状态,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和扭簧正向自由旋转以完成窗帘的正向下拉;
逆向锁止的步骤: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正向旋转完成以后撤去外力,复位弹簧的回复力使得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反向旋转,第一卡头端移动至第二锁位,第二锁位对第一卡头端的作用力使得扭簧被扩张,从而使得扭簧的直径扩大而卡合于外筒的内壁上而将外筒与转芯主体间的相对旋转锁止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以完成窗帘的悬停锁止;
逆向回卷的步骤:驱动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继续正向旋转,第一卡头端被外筒内壁驱动位移至第三锁位,第三锁位向扭簧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扭簧相对于转芯主体被固定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所述扭簧被配置为处于非扩张状态,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和扭簧自由旋转;撤去外力后,在复位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卡头端位移至第四锁位附近但不与其接触而第二卡头端位移至第五锁位,第五锁位向扭簧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扭簧相对于转芯主体被固定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所述扭簧被配置为处于非扩张状态,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和扭簧逆向自由旋转以完成窗帘的逆向回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芯主体还包括冗余槽,所述冗余槽设置于第四锁位的锁止方向上,冗余槽下端与第四锁位的左连通槽和右连通槽的顶部相连通而上端沿转芯主体表面方向延伸。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窗帘的控制方法运作的窗帘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槽还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设置于第四锁位的左连通槽和右连通槽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还包括内筒,所述内筒设置于外筒内,两者间设有连动机构,扭簧配合于内筒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有可拆卸连接的两部分组成,并且内筒中供扭簧设置的空间长度是大于扭簧长度的。
7.一种升降卷帘杆,所述升降卷帘杆还包括横杆、设置于横杆一端的控制器以及设置于两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是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控制器,所述横杆与转芯主体相固接;横杆上设有主扭簧,主扭簧一端与外筒相固接另一端固接于横杆上;转芯主体的外端头和横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支架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卷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卷帘杆还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轴承座、阻尼筒和单向转动装置,所述阻尼筒设置于轴承座内,并且于两者间设有阻尼油,单向转动装置与阻尼筒相连接;所述单向转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第一齿轮轴一端设有内连接端以供横杆与其连接,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上分别对应设有匹配的单向齿轮;阻尼筒上设有凸块,而第二齿轮轴另一端对应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设置方向与第二齿轮轴上的单向齿轮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卷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卷帘杆还包括转筒,所述转筒内部中空,窗帘控制器、横杆、主扭簧和阻尼器均设置于转筒内;所述阻尼器经由转筒与支架相固接。
CN201810129510.7A 2018-02-08 2018-02-08 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150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9510.7A CN108150080B (zh) 2018-02-08 2018-02-08 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9510.7A CN108150080B (zh) 2018-02-08 2018-02-08 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0080A CN108150080A (zh) 2018-06-12
CN108150080B true CN108150080B (zh) 2023-06-23

Family

ID=62459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29510.7A Active CN108150080B (zh) 2018-02-08 2018-02-08 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500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708009D0 (en) * 2017-05-18 2017-07-05 Day Perry Spring-operated roller blind
CN110043180B (zh) * 2019-05-15 2023-09-29 贝芬(宁波)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扭力预载装置、扭力预载卷帘和扭力预载方法
CN112855796A (zh) * 2021-02-26 2021-05-28 宁波森富利电机有限公司 逆止器、电机装置、窗帘控制装置和电动窗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8035A (zh) * 2011-08-04 2013-02-06 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设有阻力平衡机构的窗帘
CN106143070A (zh) * 2016-06-24 2016-11-23 孙路生 一种卷帘自开启系统
CN206190190U (zh) * 2016-10-31 2017-05-24 安徽中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自预紧力转轴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85003A1 (en) * 2001-10-23 2003-05-08 Keng Mu Cheng Rolled-up blind driving mechanism
KR101910719B1 (ko) * 2013-07-05 2018-12-28 데 요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창문 가리개 및 작동시스템 및 이의 작동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8035A (zh) * 2011-08-04 2013-02-06 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设有阻力平衡机构的窗帘
CN106143070A (zh) * 2016-06-24 2016-11-23 孙路生 一种卷帘自开启系统
CN206190190U (zh) * 2016-10-31 2017-05-24 安徽中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自预紧力转轴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0080A (zh) 201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0080B (zh) 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
US11180952B2 (en) Control for movable rail
AU2017232037B2 (en) Control for movable rail
KR101636636B1 (ko) 블라인드와 그 제어 모듈
US6786270B2 (en) Lift lock for blind
US20150136336A1 (en) Cord-winding device for venetian blind
EP0918133A2 (en) Control system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JP5209052B2 (ja) 自動上昇式の窓覆い
KR20130087375A (ko) 건축물 개방구용 탑다운/바텀업 덮개를 위한 코드 장력 제어
CN105781384B (zh) 窗帘及其致动系统
US20130062024A1 (en) Blind with adjustable feedback energy
JP4704772B2 (ja) ブラインド
ITBO20090451A1 (it) Gruppo di bloccaggio, particolarmente per tende da esterni.
EP3409875A1 (en) Tilt adjuster control mechanism for a venetian blind
KR101176323B1 (ko) 단일 조작코드를 갖는 롤 블라인드
US20140020854A1 (en) Unlocking assembly for feedback window curtain set
JP6669512B2 (ja) ブラインド
JP6578141B2 (ja) 遮蔽装置
NL2024608B1 (en) Cord operated device for a blind, an assembly of such a device and a blind
EP3902969A1 (en)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a window covering and window covering
JP3197775U (ja) ローマンシェードの単一な引き紐式制御装置構造
JP6604753B2 (ja) 遮蔽装置
KR101301798B1 (ko) 단일 안전코드를 갖는 롤 블라인드
JP5732361B2 (ja) 自動上昇式の窓覆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2

Address after: 315403 No.63, Zhenxing West Road, Yuyao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Beven (Ningbo) Hom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400 Yuyao City,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Zhenxing West Road No. 63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WANGMEN HOUSEHOLD PRODUCT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