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5832B - 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45832B CN108145832B CN201711292713.XA CN201711292713A CN108145832B CN 108145832 B CN108145832 B CN 108145832B CN 201711292713 A CN201711292713 A CN 201711292713A CN 108145832 B CN108145832 B CN 1081458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rvious concrete
- press machine
- pressure
- load
- punching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3/0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00—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 B28B1/04—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tamping or ramm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3/00—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Discharg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such moulds or apparatus
- B28B13/04—Discharging the shaped articles
- B28B13/06—Removing the shaped articles from moul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3/0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28B3/006—Pressing by atmospheric pressure, as a result of vacuum generation or by gas or liquid pressure acting directly upon the material, e.g. jets of compressed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将透水混凝土分多次浇筑在钢模中,每次向钢模浇筑透水混凝土后均插捣成型;再使用压力机对钢模中的透水混凝土施加荷载,并控制压力机的初始加压速率,当压力机施加的荷载达到预设值50%时,压力机保持稳压状态10~20s;逐渐加大压力机施加的荷载,并控制压力机的二次加压速率,将压力机的载荷由预设值50%提升至预设值100%,同时,在钢模的四周注入高压空气;当压力机施加的荷载达到预设值100%且注入的高压空气达到设定值时,保持稳压状态30s;然后停止注入高压空气,卸载压力机的成型压力,并对成型后的透水混凝土进行脱模。本发明提出的成型方法提高了透水混凝土的力学和透水性能。属于建筑材料的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内涝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
作为海绵城市的关键材料之一,透水混凝土是一种干硬性混凝土材料,其制备工艺要求高、操作时间短、受环境影响大。透水混凝土由粗集料堆积形成骨架结构、浆体包裹骨料并粘结形成整体,透水混凝土实际上是一种无细集料或少量细集料的贫浆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是骨料通过包覆一层较薄的水泥浆体而相互粘结,形成孔隙连通且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从而赋予了混凝土透气、透水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目前多采用现场制备、现场浇筑的制备和施工方式,以便根据原材料性质和周围环境随时调整配合比及施工工艺。此外,当新拌透水混凝土工作性能不满足施工要求时,调控过程存在诸多不便,难以兼顾透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
目前,常用的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辊压振动成型、平板振动成型以及磨光机表面整平。这些方法均自上而下施加驱动力,易堵塞透水混凝土的孔隙、致使其结构分层。此外,此类方法需要通过二次施工以处理前次的施工缺陷,不仅加大了施工难度,而且降低了透水混凝土的力学与透水性能,缩短其服役寿命。现阶段,混凝土制品预制技术发展迅速,主流成型工艺包括浇筑成型与压制成型。其中,压制成型工艺特别适用于制备透水混凝土,成型压力是影响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若压力过大,使骨料间产生较大相对移动,破坏骨料与浆体之间的界面粘结,不利于透水混凝土力学和透水性能的发展;若压力偏小,骨料与浆体间界面粘结不良,导致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较差。在成型过程中,若水泥浆体流动度过大,易降低孔隙连通率,造成孔隙分布不均。因此,开发一种适合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提高其力学和透水性能,是预制透水混凝土制品的关键,也是海绵城市实施过程中必须突破的技术瓶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适用于透水混凝土的预制生产并能够大幅度提高其力学和透水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将透水混凝土分多次浇筑在同一个钢模中,每次向钢模浇筑透水混凝土后均插捣成型;
最后一次对透水混凝土插捣成型后,再使用压力机对钢模中的透水混凝土施加荷载,并控制压力机的初始加压速率,当压力机施加的荷载达到预设值50%时,压力机保持稳压状态10~20s;
然后,逐渐加大压力机施加的荷载,并控制压力机的二次加压速率,将压力机的载荷由预设值50%提升至预设值100%,同时,在钢模的四周注入高压空气;当压力机施加的荷载达到预设值100%且注入的高压空气达到设定值时,保持稳压状态30s;然后停止注入高压空气,卸载压力机的成型压力,并对成型后的透水混凝土进行脱模。
进一步的是:透水混凝土的脱模按照GB/T 50081-2002进行。
进一步的是:每次向钢模浇筑的透水混凝土的厚度≤6cm;每次向钢模浇筑透水混凝土后,用捣棒按逆时针方向自外而内均匀插捣25次。
进一步的是:压力机的初始加压速率即是在30~50s内将透水混凝土表面的载荷提升至0.2~0.5MPa。
进一步的是:压力机的二次加压速率即是在40~60s内将透水混凝土表面的载荷提升至0.4~1.0MPa。
进一步的是:高压空气的气体流速为0.3~0.9m/s,气体压强的设定值为0.1~0.4MPa。
相较于现有的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技术,本发明提出的成型方法能够高效、快速地制备满足使用性能的透水混凝土,免去施工过程中的诸多不便。该方法不仅通过压力机施加的载荷增强了骨料间的界面粘结,还通过高压气体使水泥浆体紧密包裹在骨料表面,提高了透水混凝土的强度、保障其孔隙连通性和均匀性。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成型方法获得的透水混凝土组成均匀、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高强、高透水混凝土成型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高强、高透水混凝土成型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1为压力机,2为透水混凝土,3为钢模,4为高压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实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任何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得出的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方法,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将新拌的透水混凝土分多次浇筑在同一个钢模中,每次向钢模浇筑透水混凝土后均插捣成型。比如:将新拌的透水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将一部分透水混凝土浇筑在钢模后,对透水混凝土插捣成型;然后再次将一部分透水混凝土浇筑在钢模内,然后再次对透水混凝土插捣成型。插捣成型可以消除透水混凝土中存在的大尺寸缺陷,大尺寸缺陷指的是浇筑透水混凝土后,在其内部存在着一些比较大的空隙,该空隙可以容纳一颗或者多颗骨料。
最后一次对透水混凝土插捣成型后,再使用压力机对钢模中的透水混凝土施加荷载,并合理控制压力机的初始加压速率,当压力机施加的荷载达到预设值50%时,压力机保持稳压状态10~20s。压力机对透水混凝土施加的载荷会达到一个确定的预设值,该确定的预设值已经预先确定好。压力机施加的荷载由零到预设值的50%,这一过程称为压力机的初始加压过程,初始加压过程对应初始加压速率。当压力机施加的荷载达到预设值50%时,压力机保持稳压状态10~20s,即压力机保持该状态下的载荷10~20s,以进一步消除透水混凝土中存在的大尺寸缺陷。
压力机保持稳压状态10~20s后,然后逐渐加大压力机施加的荷载,并合理控制压力机的二次加压速率,将压力机的载荷由预设值50%提升至预设值100%,在提升压力机载荷的同时,在钢模的四周通过高压气管注入高压空气,即向透水混凝土的中心注入高压空气;当压力机施加的荷载达到预设值100%且注入的高压空气达到设定值时,保持稳压状态30s;然后停止注入高压空气,卸载压力机的成型压力(即卸载压力机施加的载荷),并对成型后的透水混凝土进行脱模与养护。向钢模注入的高压空气也会达到一个确定的设定值,该确定的设定值已经预先确定好。
透水混凝土的脱模按照GB/T 50081-2002进行。GB/T 50081-2002对应的国家标准是《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钢模呈立方形。由于透水混凝土要分多次浇筑,应保证每次向钢模浇筑的透水混凝土的厚度≤6cm;即每次向钢模浇筑透水混凝土后,该次的透水混凝土在钢模内的厚度≤6cm;每次向钢模浇筑透水混凝土后,用捣棒按逆时针方向自外而内均匀插捣25次。
压力机的初始加压速率即是在30~50s内将透水混凝土表面的载荷提升至0.2~0.5MPa。压力机施加的荷载达到的预设值50%的范围是0.2~0.5MPa,即预设值的50%的范围0.2~0.5MPa。
压力机的二次加压速率即是在40~60s内将透水混凝土表面的载荷提升至0.4~1.0MPa。压力机施加的荷载达到的预设值100%的范围是0.4~1.0MPa,即预设值的100%的范围0.4~1.0MPa。
高压空气的气体流速为0.3~0.9m/s,气体压强的设定值为0.1~0.4MPa。
举例说明如下:透水混凝土配合比为:骨料1660重量份,水泥300重量份,水75重量份,减水剂3重量份。
将新拌透水混凝土分3次置于3.375L(15cm×15cm×15cm)的立方体钢模中,每次透水混凝土加入的厚度为5cm,并用捣棒按逆时针方向自外而内均匀插捣25次,浇筑插捣成型后抹平透水混凝土的表面;然后,使用压力机对钢模中的透水混凝土施加荷载,加压程序为:40s内将透水混凝土表面的载荷提升至0.2MPa;稳压15s后,60s内将载荷提升至0.4MPa,同时在钢模的四周注入流速为0.3m/s的高压空气;当气体压强达到0.1MPa、压力机施加的荷载达到设定值时,稳压30s。停止注入高压空气,卸载成型压力,并按照GB/T 50081-2002进行脱模与养护。
实施例2
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其余未提交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为:骨料1660重量份,水泥300重量份,水75重量份,减水剂3重量份。
将新拌透水混凝土分3次置于3.375L(15cm×15cm×15cm)的立方体钢模中,每次透水混凝土加入的厚度为5cm,并用捣棒按逆时针方向自外而内均匀插捣25次,浇筑插捣成型后抹平透水混凝土的表面;然后,使用压力机对钢模中的透水混凝土施加荷载,加压程序为:40s内将透水混凝土表面的载荷提升至0.3MPa,稳压15s后,60s内将载荷提升至0.6MPa,同时在钢模的四周注入流速为0.5m/s的高压空气;当气体压强达到0.2MPa、压力机施加的荷载达到设定值时,稳压30s。停止注入高压空气,卸载成型压力,并按照GB/T 50081-2002进行脱模与养护。
实施例3
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其余未提交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为:骨料1660重量份,水泥300重量份,水75重量份,减水剂3重量份。
将新拌透水混凝土分3次置于3.375L(15cm×15cm×15cm)的立方体钢模中,每次透水混凝土加入的厚度为5cm,并用捣棒按逆时针方向自外而内均匀插捣25次,浇筑插捣成型后抹平透水混凝土的表面;然后,使用压力机对钢模中的透水混凝土施加荷载,加压程序为:40s内将透水混凝土表面的载荷提升至0.5MPa,稳压15s后,60s内将载荷提升至1.0MPa,同时在钢模的四周注入流速为0.8m/s的高压空气;当气体压强达到0.4MPa、压力机施加的荷载达到设定值时,稳压30s。停止注入高压空气,卸载成型压力,并按照GB/T 50081-2002进行脱模与养护。
实施例4
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其余未提交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为:骨料1660重量份,水泥300重量份,水75重量份,减水剂3重量份。
将新拌透水混凝土分3次置于3.375L(15cm×15cm×15cm)的立方体钢模中,每次透水混凝土加入的厚度为5cm,并用捣棒按逆时针方向自外而内均匀插捣25次,浇筑插捣成型后抹平透水混凝土的表面。按照GB/T 50081-2002进行脱模与养护。该实施例没有采用压力机和高压空气。
实施例5
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其余未提交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为:骨料1660重量份,水泥300重量份,水75重量份,减水剂3重量份。
将新拌透水混凝土分3次置于3.375L(15cm×15cm×15cm)的立方体钢模中,每次透水混凝土加入的厚度为5cm,并用捣棒按逆时针方向自外而内均匀插捣25次,浇筑插捣成型后抹平透水混凝土的表面;然后,使用压力机对钢模中的透水混凝土施加荷载,40s内将透水混凝土表面的载荷提升至1.0MPa;当压力机施加的荷载达到预设值时,稳压30s后卸载成型压力,并按照GB/T 50081-2002进行脱模与养护。该实施例采用了压力机,没有采用高压空气。
按照GB/T 50081-2002测试各实施例的抗压强度,采用透水系数测试仪测试其透水性能:
表1透水混凝土性能测试结果
Claims (6)
1.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透水混凝土分多次浇筑在同一个钢模中,每次向钢模浇筑透水混凝土后均插捣成型;
最后一次对透水混凝土插捣成型后,再使用压力机对钢模中的透水混凝土施加荷载,并控制压力机的初始加压速率,当压力机施加的荷载达到预设值50%时,压力机保持稳压状态10~20s;
然后,逐渐加大压力机施加的荷载,并控制压力机的二次加压速率,将压力机的载荷由预设值50%提升至预设值100%,同时,在钢模的四周注入高压空气;当压力机施加的荷载达到预设值100%且注入的高压空气达到设定值时,保持稳压状态30s;然后停止注入高压空气,卸载压力机的成型压力,并对成型后的透水混凝土进行脱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透水混凝土的脱模按照GB/T 50081-2002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向钢模浇筑的透水混凝土的厚度≤6cm;每次向钢模浇筑透水混凝土后,用捣棒按逆时针方向自外而内均匀插捣25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力机的初始加压速率即是在30~50s内将透水混凝土表面的载荷提升至0.2~0.5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力机的二次加压速率即是在40~60s内将透水混凝土表面的载荷提升至0.4~1.0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压空气的气体流速为0.3~0.9m/s,气体压强的设定值为0.1~0.4MPa。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92713.XA CN108145832B (zh) | 2017-12-08 | 2017-12-08 | 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92713.XA CN108145832B (zh) | 2017-12-08 | 2017-12-08 | 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45832A CN108145832A (zh) | 2018-06-12 |
CN108145832B true CN108145832B (zh) | 2019-06-18 |
Family
ID=62466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292713.XA Active CN108145832B (zh) | 2017-12-08 | 2017-12-08 | 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4583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76765A (zh) * | 2020-06-09 | 2020-09-18 | 湖南工程学院 | 一种透水铺装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
CN112919927B (zh) * | 2021-03-25 | 2022-06-14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多孔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15338949A (zh) * | 2021-05-14 | 2022-11-15 | 天津城建大学 | 一种增大透水构件透水性的方法及其配套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300326A (ja) * | 1995-05-10 | 1996-11-19 | Suzuki Motor Corp | セラミックス材料の成形方法 |
CN105503057A (zh) * | 2016-01-25 | 2016-04-20 | 严汪学 |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沙混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819886B (zh) * | 2016-05-13 | 2018-08-28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透水混凝土的制备与维修方法 |
-
2017
- 2017-12-08 CN CN201711292713.XA patent/CN10814583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45832A (zh) | 2018-06-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45832B (zh) | 一种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 | |
CN103664073A (zh) | 一种利用黄河沙制备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935516B (zh) | 一种用于隧道衬砌拱顶带模注浆的微膨胀注浆料 | |
CN105801165B (zh) | 用于路基填筑的混合发泡淤泥轻质透水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9095823A (zh) | 一种混杂纤维改性的轻质透水耐久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 |
CN107572936A (zh) | 聚合物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4119099B (zh) | 一种再生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402350B (zh) | 生土建筑材料改性方法和利用改性后生土制备砌块的方法 | |
CN107500648A (zh) | 一种高强度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116106B (zh) | 一种复合注浆浆液配合比设计方法 | |
CN107601974A (zh) | 一种碳纤维混凝土薄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0041034A (zh) | 一种新型免蒸压混凝土砖及其粘结剂 | |
CN110054462A (zh) | 一种预拌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981403B (zh) | 高强混凝土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698223A (zh) | 一种自强度梯度泡沫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144467A (zh) | 一种矩形钢管‑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制备方法 | |
CN109553372B (zh) |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磷石膏路基材料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 |
CN116343956A (zh) | 一种表层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
CN110409255A (zh) | 市政道路及施工操作方法 | |
CN109678466A (zh) | 一种铜尾矿烧结透水砖的制备方法 | |
CN106370486A (zh) | 利用冷冻钻取技术制作人造岩心的方法 | |
CN108689721A (zh) | 一种含碳纤维的铅锌尾矿粉加气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86128B (zh) | 一种混凝土支撑件及其制备工艺 | |
CN2934299Y (zh) | 多功能模板布 | |
CN110386792A (zh) | 一种高粘结瓷砖砂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