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4534A - 双流体混合组件及动态制冰机 - Google Patents

双流体混合组件及动态制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4534A
CN108144534A CN201810016664.5A CN201810016664A CN108144534A CN 108144534 A CN108144534 A CN 108144534A CN 201810016664 A CN201810016664 A CN 201810016664A CN 108144534 A CN108144534 A CN 108144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pipe
flow
mixing
electric hyb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166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4534B (zh
Inventor
江耀纪
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li low carbon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li Low Carbon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li Low Carbon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li Low Carbon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166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445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44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4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4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45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3/00Other mixers; 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80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82Combinations of dissimilar mixers
    • B01F33/821Combinations of dissimilar mixers with consecutive recepta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3/00Other mixers; 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80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834Mixing in several steps, e.g. successive ste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50Mixing receptacles
    • B01F35/53Mixing recepta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interior, e.g. baffles for facilitating the mixing of components
    • B01F35/531Mixing recepta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interior, e.g. baffles for facilitating the mixing of components with baffles, plates or bars on the wall or the bott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30Driving arrangements; Transmissions; Couplings; Brakes
    • B01F2035/35Use of other gener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lements in mixing devices
    • B01F2035/351Seal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00Auxiliary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14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双流体混合组件及动态制冰机,涉及流体混合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流体混合装置混合效果差且混合效率低下及现有动态制冰机能耗较高的问题而设计。该双流体混合组件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扰流组件,第一管道包括第一流体进口、第二流体进口和混合流体出口,第一管道包括进入段、混合段和流出段,进入段包括锥形进口,混合段内设置有锥形出口,锥形出口的出口面积小于锥形进口的进口面积,且锥形出口的长度小于锥形进口的长度。扰流组件固设在混合段内,且扰流组件至少为一组。该动态制冰机包括上述双流体混合组件。本发明提供的双流体混合组件及动态制冰机用于实现两种流体的混合。

Description

双流体混合组件及动态制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流体混合组件及动态制冰机。
背景技术
在工程实际中,气液混合装置或液液混合装置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液液混合装置中,将两种浓度不同的液体按照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所需浓度的液体;或者,将两种温度不同的液体按照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所需温度的液体。
现有技术中的流体混合装置,沿程阻力较高,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两种流体的均匀混合,不仅混合效果较差,而且混合效率低下。而且,其对主流流体和引入流体的流量调节均是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度实现的。这种流量调节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液体流量的调节,但是,其通常需要对流体数据进行采集与测算,根据采集得到的数据对阀门的开度进行控制,为被动控制方式。并且,当管道中存在波动导致流量不稳定时,还需要再次对数据进行采集,并重新调整阀门的开度值。此外,阀门的购置成本较高,且其在使用过程中,内部构件易因腐蚀而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流体混合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流体混合装置混合效果差且混合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双流体混合组件,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扰流组件,所述第一管道呈三通式结构,包括第一流体进口、第二流体进口和混合流体出口,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连通。
所述第一管道包括进入段、混合段和流出段,所述第二流体进口设置在所述混合段的管壁上,流体经所述第一流体进口流入,依次经过进入段和混合段,并经所述流出段流出。
所述进入段包括锥形进口,沿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锥形进口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所述混合段内设置有锥形出口,沿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锥形出口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锥形出口的出口面积小于所述锥形进口的进口面积,且所述锥形出口的长度小于所述锥形进口的长度。
所述扰流组件固设在所述混合段内,所述扰流组件至少为一组。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扰流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扰流件。
所述第一扰流件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包括第一扰流孔,且所述第一挡板的外周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扰流孔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锥形出口的出口面积。
所述第二扰流件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二扰流孔。
每组所述扰流组件中,沿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扰流件和所述第二扰流件依次且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混合段上,且包括两个侧壁,使得所述套管与所述混合段的外壁之间形成密闭容腔,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密闭容腔连通,所述密闭容腔通过所述第二流体进口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
所述第二流体进口包括多个喷射孔。
进一步地,各所述喷射孔沿所述第一管道的周向均布。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引射管,各所述引射管的一端分别与部分所述喷射孔连通,另一端向所述第一管道的中心延伸。
进一步地,连通有所述引射管的喷射孔与未连通所述引射管的喷射孔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引射管的自由端设置有弯头,所述弯头的开口朝向所述混合流体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扰流件还包括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为多个。
各所述加强肋固设在所述第一挡板上,并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本发明双流体混合组件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扰流组件,其中,第一管道呈三通式结构,包括第一流体进口、第二流体进口和混合流体出口,第二流体进口开设在第一管道的管壁上,第二管道与第二流体进口连通。第一管道包括进入段、混合段和流出段,由第一流体进口进入的流体能够依次经过进入段和混合段,并从流出段上的混合流体出口流出。
进入段包括锥形进口,其中,沿流体的流动方向,锥形进口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混合段还设置有锥形出口,沿流体的流动方向,锥形出口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并且,锥形出口的出口面积小于锥形进口的进口面积,且锥形出口的长度小于锥形进口的长度。扰流组件设置在混合段内,并且,扰流组件至少为一组。
该双流体混合组件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为(以高温液体和低温液体的混合进行说明,其中,高温液体由第一管道进入,低温液体由第二管道进入):当需要对高温液体和低温液体进行混合以得到中间温度的液体时,使高温液体由锥形进口进入,然后,高温液体进一步从锥形出口处流出,并在扰流组件的扰流作用下流动;高温液体在第一管道中流动的同时,第二管道中的低温液体由第二流体进口流入,与第一管道中的高温流体进行混合,使得混合得到的中温液体从锥形出口流入至流出段中。高浓度液体与低浓度液体的混合过程与上述高低温液体的混合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设置锥形进口,使得高温液体在流动过程中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从而降低了高温液体的流速;当其从锥形出口处流出时,由于锥形出口的长度短于锥形进口,锥形出口的出口面积小于锥形进口的进口面积,且其出口端逐渐收缩,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此时,由锥形出口流出的液体流速大于其初始流速。即:锥形进口(小头变大头)的设置,降低了高温液体的流速,使得其能够在混合段内有足够的时间与低温液体进行混合,当其混合完成后,锥形出口(大头变小头)的设置,又提高了高温液体的流速,使得混合液体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从混合段流入至扰流组件位置处,保证了两种流体在短时间内的高效混合,提高了混合效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制冰机,以解决现有动态制冰机能耗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动态制冰机,包括制冷回路,所述制冷回路包括过冷却器和上述双流体混合组件。
所述混合流体出口与所述过冷却器的进口连通,所述过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
本发明动态制冰机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动态制冰机中设置上述双流体混合组件,使由过冷却器流出的高温液体通过第二管道再次流回到第一管道中,并与第一管道中的低温液体进行混合,从而在使过冷却器达到中温度的冷却目的。相应的,该动态制冰机具有上述双流体混合组件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该动态制冰机实现了对从过冷却器流出冷媒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动态制冰机工作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此外,该动态制冰机利用自身的产出进行温度的中和,构思巧妙,对于动态制冰机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双流体混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为局部示意;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双流体混合组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C-C剖视图;
图6为图3中的D-D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双流体混合组件中混合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第一管道;200-第二管道;300-法兰;400-套管;500-扰流组件;600-流量调节组件;700-旋转密封件;110-锥形进口;120-流出段;130-锥形出口;121-喷射孔;122-引射管;123-混合段;124-叶片;125-花键;126-限位件;410-侧壁;420-密闭容腔;510-第一挡板;520-第二挡板;511-加强肋;610-驱动套;620-滑板;630-弹簧;621-滑动部;622-阻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流体混合组件,包括第一管道100、第二管道200和扰流组件500。具体的,第一管道100呈三通式结构,包括第一流体进口、第二流体进口和混合流体出口,其中,第二流体进口开设在第一管道100的管壁上,第二管道200与第二流体进口连通。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00包括进入段、混合段123和流出段120,流体经第一流体进口流入,依次经过进入段和混合段123,并经流出段120流出。具体的,进入段包括锥形进口110,沿流体的流动方向,锥形进口110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混合段123内设置有锥形出口130,沿流体的流动方向,锥形出口130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并且,锥形出口130的出口面积小于锥形进口110的进口面积,且锥形出口130的长度小于锥形进口110的长度。扰流组件500固设在混合段123内,本实施例中,扰流组件500至少为一组。
该双流体混合组件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为(以高温液体和低温液体的混合进行说明,其中,高温液体由第一管道100进入,低温液体由第二管道200进入):当需要对高温液体和低温液体进行混合以得到中间温度的液体时,使高温液体由锥形进口110进入,然后,高温液体进一步从锥形出口130处流出,并在扰流组件500的扰流作用下流动;高温液体在第一管道100中流动的同时,第二管道200中的低温液体由第二流体进口流入,与第一管道100中的高温流体进行混合,使得混合得到的中温液体从锥形出口130流入至流出段120中。
通过设置锥形进口110,使得高温液体在流动过程中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从而降低了高温液体的流速;当其从锥形出口130处流出时,由于锥形出口130的长度短于锥形进口110,锥形出口130的出口面积小于锥形进口110的进口面积,且其出口端逐渐收缩,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此时,由锥形出口130流出的液体流速大于其初始流速。即:锥形进口110(小头变大头)的设置,降低了高温液体的流速,使得其能够在混合段123内有足够的时间与低温液体进行混合,当其混合完成后,锥形出口130(大头变小头)的设置,又提高了高温液体的流速,使得混合液体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从混合段123流入至扰流组件500位置处,保证了两种流体在短时间内的高效混合,提高了混合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仅以高温液体与低温液体的混合为例进行说明,而并不能作为对本实施例双流体混合组件功能及用途的限制,其还可以用于高浓度液体与低浓度液体的混合。
此外,本实施例中,可以是上述高温液体由第一管道100进入、低温液体由第二管道200进入来参与混合的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低温液体由第一管道100进入而高温液体由第二管道200进入的形式,其只要是通过二者的混合能够实现温度的中和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的横截面可以均为圆形。圆形管道的设置形式,保证了管道壁面的光顺,从而减少了流体与壁面撞击时的振动。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扰流组件500的出口面积可以与锥形进口110的进口面积近似相等。通过设置出口与锥形进口110的进口面积近似相等的扰流组件500,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流面积,降低了流体的沿程阻力消耗,提高了流速,使得该双流体混合组件在保证两种流体充分混合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混合效率,工作可靠性较高。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扰流组件5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扰流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扰流件。具体的,第一扰流件包括固设在第一管道100的内壁的第一挡板510,其中,第一挡板510包括第一扰流孔,且第一挡板510的外周与第一管道100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第一扰流孔的通流面积小于锥形出口130的出口面积。第二扰流件包括固设在第一管道100的内壁的第二挡板520,其中,第二挡板520包括第二扰流孔。每组扰流组件500中,沿流体的流动方向,第一扰流件和第二扰流件依次且间隔设置。
高温液体由锥形进口110进入,然后,高温液体进一步从锥形出口130处流出,并在第一挡板510和第二挡板520的扰流作用下流动;高温液体在第一管道100中流动的同时,第二管道200中的低温液体由第二流体进口流入,与第一管道100中的高温流体进行混合,使得混合得到的中温液体从锥形出口130流入第一挡板510处,进而流动至第二挡板520处。
第一挡板510的设置,对由锥形出口130流出的混合液体进行阻挡,提高沿程阻力,并在第一挡板510的左边形成漩涡(负压区),使低温液体与高温液体在该区域处充分混合,同时,其与第一管道10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又增加了第一挡板510的通流面积,保证了流速。第二挡板520的设置,增加了通流面积,降低了第一管道100中心处的负压区,减少了流体的沿程阻力消耗,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混合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每组扰流组件500中,可以是图2中只有一个第一扰流件和一个第二扰流件的设置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第一扰流件和两个第二扰流件,或者,设置两个第一扰流件和一个第二扰流件,其只要是通过扰流组件500的作用,能够减少沿程阻力对混合液体的影响,从而保证混合效率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扰流件还可以包括多个加强肋511。具体的,各加强肋511固设在第一挡板510上,并与第一管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
加强肋511的设置,不仅增强了第一挡板510的结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流体冲击力过大而对其造成的变形影响,改善了第一挡板510的受力性能,而且,通过将各加强肋511与第一管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还对第一管道100起到了一定的补强作用,从而增加了第一管道100的结构强度,进一步保证了本实施例双流体混合组件的工作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各加强肋511设置在第一挡板510靠近混合流体出口的一侧(即:图2中第一挡板510的右侧)。这样的设置,使得流体在第一管道100中流动(由左向右流动)时,各加强肋511能够有效地阻挡来自流体的冲击力,从而削弱第一挡板510的变形。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加强肋511的形状可以为直角三角形。具体的,其一直角边固设在第一挡板510上,另一直角边与第一管道100的轴线平行并固定在第一管道100的内壁上。三角形的加强肋511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好。
此外,本实施例中,各加强肋511沿第一管道100的周向均布。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挡板510和第一管道100上的受力更为均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局部应力集中而造成的第一挡板510和第一管道100工作失效的情形。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第二挡板520上的第二扰流孔为一个,且第二扰流孔设置在第二挡板520的中心。这样的设置,使得流经第一挡板510的混合液体能够集中从管道的中心流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扰流孔可以是上述一个的设置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设置多个第二扰流孔。故其只要是通过在第二挡板520上设置合理数量的第二扰流孔,以实现混合液体的通流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该双流体混合组件还可以包括套管400。具体的,套管400套设在混合段123上,且包括两个侧壁410,使得套管400与混合段123的外壁之间形成密闭容腔420。其中,第二管道200与密闭容腔420连通,密闭容腔420通过第二流体进口与第一管道100连通,并且,本实施例中,第二流体进口包括多个喷射孔121。
套管400与喷射孔121的设置,使得由第二管道200流出的低温液体能够充满整个密闭容腔420,进而通过各喷射孔121进入到第一管道100中,在增加单位时间内进入至第一管道100中的低温液体量的同时,还减少了额外的分支管路设置,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从而降低了本实施例双流体混合组件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各喷射孔121沿第一管道100的周向均布。这样的设置,使得低温液体能够与第一管道100中的高温液体均匀混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局部受热不均的情形,保证了混合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该双流体混合组件还可以包括多个引射管122,各引射管122的一端分别与部分喷射孔121连通,另一端向第一管道100的中心延伸。
该双流体混合组件工作时,直接从喷射孔121进入至第一管道100的低温液体能够与高温液体的外围部分进行混合,而从引射管122进入至第一管道100的低温液体则能够与高温液体的中间部分进行混合。这样的设置,保证了低温液体与高温液体的混合均匀性,进一步保证了本实施例双流体混合组件的混合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连通有引射管122的喷射孔121与未连通引射管122的喷射孔121交错设置。这样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高温液体与低温液体的混合均匀性,有效地提高了本实施例双流体混合组件的混合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引射管122的自由端设置有弯头,具体的,弯头的开口朝向混合流体出口。这样的设置,不仅保证低温液体能够与高温液体的中心区域进行充分混合,还减小了液体在第一管道100中的流动阻力,保证了流速,进而保证了本实施例双流体混合组件的工作效率。
如图3-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流体混合组件,具体的,混合段123的一端与进入段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流出段120转动连接。混合段123能够相对于进入段及流出段120转动的设置形式,使得双流体混合组件在工作时,混合段123能够转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由各喷射孔121和引射管122进入的低温液体的压力的相等,从而避免了因进口压力差异而导致的混合不均匀的情形,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双流体混合组件的混合均匀性,保证了混合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混合段123的一端套装入进入段中,另一端套装入流出段120中。这样的设置,使得在混合段123的制造过程中,仅需保证其外壁的加工精度,制造工艺简单,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且,混合段123与进入段之间、混合段123与流出段120之间及侧壁410与混合段123之间均设置有旋转密封件700。旋转密封件700的设置,减少了流体从上述各间隙处的泄漏,保证了本实施例双流体混合组件的工作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旋转密封件700可以为O形密封圈或格莱圈等。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7,本实施例中,混合段123的外壁固设有叶片124。具体的,叶片124为多个,且各叶片124均位于密闭容腔420中。
该双流体混合组件在工作时,低温液体由第二管道200进入至密闭容腔420中时,其流动的能量作用于叶片124,进而使得混合段123旋转。
该双流体混合组件实现了混合段123转动与混合两个过程的同步,使得第二管道200中的低温液体能够均匀地从喷射孔121和引射管122进入至第一管道100中,以与第一管道100边缘和中心处的高温液体进行混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因局部流量差异而导致的混合不充分的情形,进一步保证了混合的均匀性。
此外,该双流体混合组件合理利用液体自身势能对叶片124的作用,实现了对混合段123的转动驱动,无需额外设置驱动装置,构思巧妙。并且,其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额外的能源消耗,符合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请继续参照图3,并结合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该双流体混合组件还可以包括用于对进入混合段123中流体的流量进行调节的流量调节组件600。流量调节组件600的设置,能够对参与混合的高温液体和低温液体的流量进行有效调节,保证了混合后液体温度的一致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混合后液体温度忽高忽低的情形。
请继续参照图3-图6,本实施例中,流量调节组件600包括空套在混合段123上的驱动套610和由驱动套610驱动的滑板620。具体的,驱动套610位于叶片124靠近第一流体进口的一侧,且能够沿第一管道100的轴向在密闭容腔420中滑动,并且,驱动套610与靠近其设置的侧壁410、套管400的管壁和混合段123的外壁共同形成密闭的腔室。
本实施例中,驱动套610包括斜面,滑板620包括与斜面滑动配合的滑动部621和延伸至混合段123内部的阻挡部622。具体的,滑板620为多个,各滑板620沿混合段123的周向均布,且相邻两滑板620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并且,滑板620上设置有泄压孔(泄压孔在图中未示出),泄压孔将腔室与混合段123的内腔连通。当驱动套610朝腔室的方向运动时(图4中向左运动),阻挡部622能够向远离混合段123的方向运动,将弹性件拉伸。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弹簧630。具体的,相邻两滑板620之间的弹簧630至少为一个。
该流量调节组件600工作时,当滑板620在驱动套610的作用下朝远离混合段123的方向运动时,弹簧630被拉伸,使各阻挡部622围成的通流面积增大;当驱动套610右侧受到的流体压力小于上述弹簧630被拉伸后的弹性力时,在弹簧630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各阻挡部622围成的通流面积减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滑板620之间,弹簧630为多个,各弹簧630由阻挡部622向滑动部621辐射设置,如图5所示。这种多个弹簧630的设置形式,保证了相邻两滑板6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其中某个弹簧630损坏而造成的流量调节组件600工作失效的情形,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双流体混合组件的工作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所需克服的流体压力,旋转合适弹性刚度及数量的弹簧630,其只要保证能够依靠弹簧630的弹性力,实现第一管道100的通流面积随第二管道200流体流量的自适应调节即可。
当第二管道200中的流量为正常状态时(第二管道200中的压力正常)时,此时,密闭容腔420右侧的压力较小,不足以克服弹簧630的弹力而驱动滑板620向外张开,此时,各滑板620围成的区域面积不变,即:即将参与混合的高温流体的流量不变。
当第二管道200中的流量较大(第二管道200中的压力较高)时,此时,密闭容腔420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驱动套610在该压力作用下向左滑动,从而带动滑板620向远离混合段123的方向运动,此时,各滑板620围成的区域面积增大,即:即将参与混合的高温流体的流量增大。当第二管道200的流量回归正常状态时,各滑板620在弹簧630回复力的作用下复位,使各滑板620围成的区域维持正常开度。
该双流体混合组件实现了第一管道100根据第二管道200中压力的自适应调节,保证了第一管道100随第二管道200中流量增大而同步增大,为主动控制流量形式。并且,该流量调节方式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实现成本较低。
请继续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混合段123的外壁设置有花键125,驱动套610的内壁设置有与花键125相匹配的花键槽,驱动套610与混合段123为花键配合。
驱动套610与混合段123之间的花键配合形式,实现了对驱动套610转动自由度的限位,使得在外界压力作用下,驱动套610仅能够沿第一管道100的轴线方向移动,大大降低了因驱动套610转动而额外产生的能量损失,使得流量调节更为敏感,保证了流量调节过程中的精度与准确性,进一步保证了本实施例双流体混合组件的工作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流量调节组件600还可以包括用于对驱动套610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件126。具体的,限位件126固设在混合段123的外壁上,且限位件126位于花键125远离滑板620的一侧。
限位件126的设置,阻止了驱动套610的继续向右运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驱动套610与叶片124接触而对叶片124造成的磨损,减少了叶片124的变形,延长了叶片124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减少了混合段123转动过程中的阻力,以及双流体混合组件工作过程中的噪声,进一步保证了本实施例双流体混合组件的工作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26包括固定套装在混合段123上的挡圈。挡圈的设置,实现了对驱动套610整圈的连续阻挡,阻挡可靠,受力性能较好。而且,挡圈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26可以是上述挡圈的结构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挡块,具体的,挡块固设在混合段123的外壁上,且挡块至少为一个。通过在驱动套610上的若干离散点处设置挡块,即可实现对整个驱动套610的阻挡,结构简单,方案易于实现。故其只要通过设置该种结构形式的限位件126,能够实现对驱动套610的轴向限位即可。
本实施例中,泄压孔可以设置在滑动部621背离第一流体进口的一侧。这样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第一管道100中的液体在流动过程中从泄压孔进入至密闭容腔420中而造成的流量调节失效的情形,进一步保证了本实施例双流体混合组件的工作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阻挡部622包括用于对进入混合段123中的流体进行引导的引导边。引导边的设置,实现了对流体的引导,减少了流体对滑板620造成的冲击振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00与第二管道200的端部均设置有法兰300。法兰300的设置,使得该双流体混合组件能够被可靠地接入至待进行混合的设备或管道上,进而参与其中的流体混合过程。
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的不锈钢材质的设置形式,结构强度较高,工作寿命较长。
为了减少因流体腐蚀而对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造成的不利影响,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的内壁可以涂覆防腐层。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态制冰机,该动态制冰机包括制冷回路,具体的,制冷回路包括过冷却器和上述双流体混合组件。其中,混合流体出口与过冷却器的进口连通,过冷却器的出口与第二管道200连通。
通过在动态制冰机中设置上述双流体混合组件,使由过冷却器流出的高温液体通过第二管道200再次流回到第一管道100中,并与第一管道100中的低温液体进行混合,从而在使过冷却器达到中温度的冷却目的。相应的,该动态制冰机具有上述双流体混合组件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该动态制冰机实现了对从过冷却器流出冷媒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动态制冰机工作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此外,该动态制冰机利用自身的产出进行温度的中和,构思巧妙,对于动态制冰机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流体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100)、第二管道(200)和扰流组件(500),所述第一管道(100)呈三通式结构,包括第一流体进口、第二流体进口和混合流体出口,所述第二管道(200)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连通;
所述第一管道(100)包括进入段、混合段(123)和流出段(120),所述第二流体进口设置在所述混合段(123)的管壁上,流体经所述第一流体进口流入,依次经过进入段和混合段(123),并经所述流出段(120)流出;
所述进入段包括锥形进口(110),沿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锥形进口(110)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所述混合段(123)内设置有锥形出口(130),沿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锥形出口(130)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锥形出口(130)的出口面积小于所述锥形进口(110)的进口面积,且所述锥形出口(130)的长度小于所述锥形进口(110)的长度;
所述扰流组件(500)固设在所述混合段(123)内,所述扰流组件(500)至少为一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体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组件(5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扰流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扰流件;
所述第一扰流件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管道(100)的内壁的第一挡板(510),所述第一挡板(510)包括第一扰流孔,且所述第一挡板(510)的外周与所述第一管道(100)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扰流孔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锥形出口(130)的出口面积;
所述第二扰流件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管道(100)的内壁的第二挡板(520),所述第二挡板(520)包括第二扰流孔;
每组所述扰流组件(500)中,沿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扰流件和所述第二扰流件依次且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流体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400),所述套管(400)套设在所述混合段(123)上,且包括两个侧壁(410),使得所述套管(400)与所述混合段(123)的外壁之间形成密闭容腔(420),所述第二管道(200)与所述密闭容腔(420)连通,所述密闭容腔(420)通过所述第二流体进口与所述第一管道(100)连通;
所述第二流体进口包括多个喷射孔(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流体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喷射孔(121)沿所述第一管道(100)的周向均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流体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引射管(122),各所述引射管(122)的一端分别与部分所述喷射孔(121)连通,另一端向所述第一管道(100)的中心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流体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连通有所述引射管(122)的喷射孔(121)与未连通所述引射管(122)的喷射孔(121)交错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流体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122)的自由端设置有弯头,所述弯头的开口朝向所述混合流体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流体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件还包括加强肋(511),所述加强肋(511)为多个;
各所述加强肋(511)固设在所述第一挡板(510)上,并与所述第一管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流体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00)和所述第二管道(200)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10.一种动态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回路,所述制冷回路包括过冷却器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流体混合组件;
所述混合流体出口与所述过冷却器的进口连通,所述过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管道(200)连通。
CN201810016664.5A 2018-01-08 2018-01-08 双流体混合组件及动态制冰机 Active CN1081445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6664.5A CN108144534B (zh) 2018-01-08 2018-01-08 双流体混合组件及动态制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6664.5A CN108144534B (zh) 2018-01-08 2018-01-08 双流体混合组件及动态制冰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4534A true CN108144534A (zh) 2018-06-12
CN108144534B CN108144534B (zh) 2019-03-26

Family

ID=62460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16664.5A Active CN108144534B (zh) 2018-01-08 2018-01-08 双流体混合组件及动态制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4453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7459A (zh) * 2019-12-19 2020-04-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船用燃气轮机进口结冰过程观测试验台
CN111024403A (zh) * 2019-12-19 2020-04-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包含进气道结构的船用燃气轮机进气部件结冰试验台
CN111729390A (zh) * 2020-08-09 2020-10-02 王济龙 一种流动式液体杂质逐步分离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3899A (zh) * 2009-10-19 2010-05-12 江苏天宇石化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混合溶解器
CN205435516U (zh) * 2016-04-01 2016-08-10 李正行 同相流体涡流混合器
CN205586918U (zh) * 2016-05-10 2016-09-21 上海众仕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双流体在线动态混合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3899A (zh) * 2009-10-19 2010-05-12 江苏天宇石化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混合溶解器
CN205435516U (zh) * 2016-04-01 2016-08-10 李正行 同相流体涡流混合器
CN205586918U (zh) * 2016-05-10 2016-09-21 上海众仕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双流体在线动态混合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7459A (zh) * 2019-12-19 2020-04-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船用燃气轮机进口结冰过程观测试验台
CN111024403A (zh) * 2019-12-19 2020-04-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包含进气道结构的船用燃气轮机进气部件结冰试验台
CN111729390A (zh) * 2020-08-09 2020-10-02 王济龙 一种流动式液体杂质逐步分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4534B (zh) 201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4534A (zh) 双流体混合组件及动态制冰机
CN109531431A (zh) 一种磁流变抛光液的循环装置
CN209408251U (zh) 一种磁流变抛光液的循环装置
CN207365518U (zh) 分液器入口管、分流装置和空调器
CN104048076A (zh) 流体控制阀和组件
JP2021177093A (ja) 管路内用整流装置
CN105114368A (zh) 一种具有延伸进流角结构的旋转式功交换器
CN102297165A (zh) 一种导叶式旋喷射流泵
CN209037271U (zh) 镜面压光辊
CN107727360B (zh) 一种流型发生器
CN208356559U (zh) 一种安装于水洗分层罐前的管道混合器
CN105723908A (zh) 一种复合式吸肥装置
CN206944541U (zh) 一种节流短管及空调器
CN207018233U (zh) 一种气液两相流量调控装置
CN115841088A (zh) 一种用于农田节水灌溉领域的三维异形射流喷咀设计方法
CN104930021B (zh) 一种液压油冲洗装置
CN211344214U (zh) 一种管中型固定锥形阀
CN219305418U (zh) 一种水动力施肥机
CN209444499U (zh) 一种可利用富裕压力的闭式水轮增压装置
CN108981834B (zh) 质量流量计
CN102589340A (zh) 一种可变流程运行壳管式换热器端盖
CN108180683B (zh) 过冷水制冰机
CN105370898A (zh) 超声波计量蝶阀
CN206583492U (zh) 管路更换装置及流量计组件
CN205839677U (zh) 旋转变径圆管折射率补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10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Jing Tian Road 18, Poly Garden 13B

Applicant after: Jiang Yaoji

Address before: Room 301, 302, 303, Building D, Sakata International Center, 5 Huancheng South Road, Sakata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Weili low carbon Limited by Share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0

Address after: Room 301, 302 and 303, Block D, Bantian International Center, No. 5 Huancheng South Road,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eili low carbon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Jing Tian Road 18, Poly Garden 13B

Patentee before: Jiang Yao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