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1768B -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1768B
CN108141768B CN201680049639.6A CN201680049639A CN108141768B CN 108141768 B CN108141768 B CN 108141768B CN 201680049639 A CN201680049639 A CN 201680049639A CN 108141768 B CN108141768 B CN 1081417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physical downlink
modulation scheme
station apparatus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96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1768A (zh
Inventor
山田良太
后藤淳悟
中村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41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1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4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with feedback of measurements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3Acquisition of primary synchronisation channel, e.g. detection of cell-ID within cell-ID gro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6Acquisition of secondary synchronisation channel, e.g. detection of cell-ID gro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11/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2211/003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within particular systems or standards
    • H04J2211/005Long term evolution [L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其中,终端高效地掌握与干扰信号有关的信息,通过接收处理减轻干扰,由此可以提高吞吐量并提高基于来自终端的反馈的各终端装置的通信机会。具备:将用于去除由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引起的干扰的MUST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的发送部,所述MUST信息包含多个用于MUST的调制方式的组合,在各所述调制方式的组合中包含用于所述MUST的功率比的列表。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通过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进行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高级长期演进)这样的通信系统中,将基站装置(基站、发射机站、发射点、下行链路发送装置、上行链路接收装置、发射天线组、发射天线端口组、分量载波、eNodeB(演进型节点B))或以基站装置为标准的发射机站所覆盖的区域设为以小区(Cell)状配置多个的蜂窝结构,由此能扩大通信区域。在该蜂窝结构中,通过在邻接的小区或扇区间利用相同频率,能使频率利用效率提高。
近年来,为了增大系统容量、提高通信机会,对于将多个终端装置非正交多路复用并进行发送的技术、基于叠加编码的多用户传输的研究不断进步。由于通过基站装置将多个终端装置非正交多路复用并进行发送,因此用户间产生干扰。因此,终端装置需要去除或抑制用户间干扰。上述内容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中。作为消除用户间干扰的技术,例如有将干扰信号去除干扰的干扰消除器、最大似然检测(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ion)等。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Study on Downlink 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for LTE,”3GPP TSG RAN Meeting#67,2015年3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为了通过终端装置去除或抑制用户间干扰,终端装置需要掌握用于对干扰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的参数等与干扰信号有关的信息。此外,终端装置为了去除或抑制用户间干扰,基站需要适当地决定非正交多路复用的终端,因此终端需要将信道的信息通知给基站。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终端高效地掌握与干扰信号有关的信息,通过接收处理减轻干扰,由此可以提高吞吐量并提高基于来自终端的反馈的各终端装置的通信机会。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的构成如下。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是一种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中,具备将用于去除由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引起的干扰的MUST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的发送部,所述MUST信息包含多个用于MUST的调制方式的组合,在各所述调制方式的组合中包含用于所述MUST的功率比的列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中,在各所述调制方式的组合中,至少一个调制方式的组合中的功率比的列表中所包含的候选数,与其他调制方式的组合中含有的功率比的列表中所包含的候选数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中,在各所述调制方式的组合中,各调制方式的组合中的功率比的候选数为一个,并且其他调制方式的组合中的功率比的值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中,在各所述调制方式的组合中,至少一个调制方式的组合中的功率比的列表中所包含的值的范围,与其他调制方式的组合中的功率比的列表中所包含的值的范围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中,在各所述调制方式的组合中,至少一个调制方式的组合中的功率比的列表中所包含的值的粒度,与其他调制方式的组合中的功率比的列表中所包含的值的粒度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中,所述发送部将表示所述功率比的一个候选的信息以及表示干扰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中,所述发送部还发送表示干扰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在将所述MUST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且不使用MUST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以所述MUST信息中所不包含的调制方式的组合的方式,将表示所述干扰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是一种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其中,具备从基站装置接收用于去除由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引起的干扰的MUST信息的接收部,所述MUST信息包含多个用于MUST的调制方式的组合,在各所述调制方式的组合中包含用于所述MUST的功率比的列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中,在各所述调制方式的组合中,至少一个调制方式的组合中的功率比的列表中所包含的候选数,与其他调制方式的组合中的功率比的列表中所包含的候选数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中,在各所述调制方式的组合中,各调制方式的组合中的功率比的候选数为一个,并且其他调制方式的组合中的功率比的值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中,在各所述调制方式的组合中,至少一个调制方式的组合中的功率比的列表中所包含的值的范围,与其他调制方式的组合中的功率比的列表中所包含的值的范围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中,在各所述调制方式的组合中,至少一个调制方式的组合中的功率比的列表中所包含的值的粒度,与其他调制方式的组合中的功率比的列表中所包含的值的粒度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中,所述接收部在所述终端装置接收表示所述功率比的一个候选的信息以及表示干扰的调制方式的信息,从表示本调制方式、所述干扰的调制方式以及所述功率比的一个候选的信息来判断所述MUST信息中所包含的功率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中,所述接收部还接收表示干扰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在从表示本调制方式和所述干扰的调制方式的信息所得到的调制方式的组合为所述MUST信息中所不包含的调制方式的组合的情况下,判断为不使用MUST并进行接收处理。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是一种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具备将用于去除由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引起的干扰的MUST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的步骤,所述MUST信息包含多个用于MUST的调制方式的组合,在各所述调制方式的组合中包含用于所述MUST的功率比的列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是一种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中的通信方法,其中,具备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用于去除由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引起的干扰的MUST信息的步骤,所述MUST信息包含多个用于MUST的调制方式的组合,在各所述调制方式的组合中包含用于所述MUST的功率比的列表。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减少干扰信号,能使吞吐量、终端装置的通信机会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例子的图。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端口、扰码ID以及层数的一例的表。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端口、扰码ID以及层数的一例的表。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端口、扰码ID以及层数的一例的表。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具备:基站装置(发送装置、小区、服务小区、发射点、发射天线群、发射天线端口组、分量载波、eNodeB)以及终端装置(终端、移动终端、接收点、接收终端、接收装置、接收天线组、接收天线端口组、UE(用户设备))。
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含“X或Y”的意思。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含“X和Y”的意思。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含“X和/或Y”的意思。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例子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具备:基站装置1A、终端装置2A、2B。此外,覆盖区域1-1为基站装置1A与终端装置能够连接的范围(通信区域)。此外,也将终端装置2A、2B统称为终端装置2。
在图1中,在从终端装置2A向基站装置1A的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层所输出的信息。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UCCH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在此,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针对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传送块、Downlink-Shared Channel:DL-SCH)的ACK(a positive acknowledgement:肯定应答)或NACK(a negative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ACK/NACK)。也将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称为HARQ-ACK、HARQ反馈。
此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针对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此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用于请求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SharedChannel:UL-SCH)的资源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含:指定优选的空间多路复用数的秩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指定优选的预编码器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以及指定优选的传输速率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等。
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以下称CQI值)能设为规定的频带(详细如后述)中的优选的调制方式(例如QPSK、16QAM、64QAM、256QAM等)、编码率(coding rate)。CQI值能设为由所述变更方式、编码率决定的索引(CQI Index)。所述CQI值能预先通过该系统进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秩指示符、所述预编码质量指示符能设为预先通过系统设定。所述秩指示符、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符能设为由空间多路复用数、预编码矩阵信息决定的索引。需要说明的是,将所述秩指示符、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值统称为CSI值。
PUSCH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传送块、UL-SCH)。此外,PUSCH也可以用于将ACK/NACK和/或信道状态信息与上行链路数据一同进行发送。此外,PUSCH也可以用于仅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此外,PUSCH用于发送RRC消息。RRC消息是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层中进行处理的信息/信号。此外,PUSCH用于发送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在此,MAC CE是在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进行处理(发送)的信息/信号。
例如,功率余量可以包含于MAC CE并经由PUSCH进行报告。即,MAC CE的字段也可以用于表示功率余量的等级。
PRACH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
此外,在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 ReferenceSignal:UL RS)作为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但由物理层来使用。在此,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包含: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解调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
DMRS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有关。例如,基站装置1A为了进行PUSCH或PUCCH的传播路径校正而使用DMRS。SRS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不相关。例如,基站装置1A为了测定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而使用SRS。
在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2A向终端装置1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层所输出的信息。
·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广播信道)
·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控制格式指示信道)
·PHICH(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HARQ指示信道)
·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扩展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BCH用于广播在终端装置通用的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Broadcast Channel:BCH(广播信道))。PCFICH用于发送指示PDCCH的发送所使用的区域(例如OFDM符号数)的信息。
PHICH用于发送基站装置1A接收到的针对上行链路数据(传送块、码字)的ACK/NACK。即,PHICH用于发送表示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的HARQ指示符(HARQ反馈)。此外,ACK/NACK也称为HARQ-ACK。终端装置2A将接收到的ACK/NACK通知给上层。ACK/NACK是表示被正确接收的ACK、表示未被正确接收的NACK、表示没有对应的数据的DTX。此外,在不存在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PHI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将ACK通知给上层。
PDCCH以及EPDC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在此,对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定义了多种DCI格式。即,针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字段被定义为DCI格式并被映射至信息位。
例如,作为针对下行链路的DCI格式,可以被定义为用于调度一个小区中的一个PDSCH(一个下行链路传送块的发送)的DCI格式1A。
例如,针对下行链路的DCI格式中包含:与PDSCH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与针对PDSCH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有关的信息以及针对PUCCH的TPC指令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此,也将针对下行链路的DCI格式称为下行链路授权或下行链路分配。
此外,例如,作为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被定义为用于调度一个小区中的一个PUSCH(一个上行链路传送块的发送)的调度的DCI格式0。
例如,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中包含:与PUSCH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与针对PUSCH的MCS有关的信息以及针对PUSCH的TPC指令等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也将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称为上行链路授权(或上行链路分配)。
此外,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能用于请求(CSI request)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也称为接收品质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含:指定优选的空间多路复用数的秩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指定优选的预编码器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指定优选的传输速率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以及预编码类型指示符PTI(Precoding type Indicator)等。
此外,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能用于设定表示映射终端装置反馈给基站装置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CSI feedback report)的上行链路资源。例如,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设定表示定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Periodic CSI)的上行链路资源。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设定定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模式(CSI report mode)。
例如,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设定表示将不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AperiodicCSI)进行报告的上行链路资源。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设定不定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模式(CSI report mode)。基站装置能设定所述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或所述不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中任一种。此外,基站装置也能设定所述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以及所述不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这两者。
此外,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能用于设定表示终端装置反馈给基站装置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种类。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种类有宽带CSI(例如Wideband CQI:宽带CQI)和窄带CSI(例如Subband CQI:子带CQI)等。
终端装置在使用下行链路分配来调度PDSCH的资源的情况下,通过被调度的PDSCH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此外,终端装置在使用上行链路授权来调度PUSCH的资源的情况下,通过被调度的PUSCH来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PDS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传送块、DL-SCH)。此外,PDSCH用于发送系统信息块类型1消息。系统信息块类型1消息是小区特定(小区特有)的信息。
此外,PDSCH用于发送系统信息消息。系统信息消息包含系统信息块类型1以外的系统信息块X。系统信息消息是小区特定(小区特有)的信息。
此外,PDSCH用于发送RRC消息。在此,从基站装置发送的RRC消息可以对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通用。此外,从基站装置1A发送的RRC消息也可以是对某个终端装置2的专用消息(也称为dedicated signaling:专用信令)。即,使用专用消息对某个终端装置发送用户装置特定(用户装置特有)信息。此外,PDSCH用于发送MAC CE。
在此,也将RRC消息和/或MAC CE称为上层信号(higher layer signaling:上层信令)。
此外,PDSCH能用于请求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此外,PDSCH能用于发送映射终端装置反馈给基站装置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CSI feedback report)的上行链路资源。例如,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设定表示定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Periodic CSI)的上行链路资源。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设定定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模式(CSI report mode)。
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种类有宽带CSI(例如Wideband CSI)和窄带CSI(例如Subband CSI)等。宽带CSI针对小区的系统频带计算出一个信道状态信息。窄带CSI将系统频带划分为规定的单位,针对该划分计算出一个信道状态信息。
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DL RS)作为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但由物理层使用。
同步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取得下行链路的频域以及时域的同步。此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进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播路径校正。例如,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计算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此,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中包含: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小区特有参考信号)、与PDSCH相关的URS(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终端特有参考信号、终端装置特有参考信号)、与EPDCCH相关的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NZPCSI-RS(Non-Zero Power Cha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ZP CSI-RS(Zero Power Cha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CRS在子帧的所有频带中进行发送,并用于进行PBCH/PDCCH/PHICH/PCFICH/PDSCH的解调。与PDSCH有关的URS在用于与URS相关的PDSCH的发送的子帧以及频带中进行发送,并用于进行与URS相关的PDSCH的解调。
与EPDCCH有关的DMRS在用于与DMRS相关的EPDCCH的发送的子帧以及频带中进行发送。DMRS用于进行与DMRS相关的EPDCCH的解调。
NZP 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1A进行设定。例如,终端装置2A使用NZP CSI-RS进行信号的测定(信道的测定)。ZP 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1A进行设定。基站装置1A以零输出将ZP CSI-RS发送。例如,终端装置2A在NZP CSI-RS所对应的资源中进行干扰的测定。
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Network: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络)RS在用于PMCH的发送的子帧的所有频带进行发送。MBSFN RS用于进行PMCH的解调。PMCH在用于MBSFN 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进行发送。
在此,也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下行链路信号。此外,也将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上行链路信号。此外,也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统称为物理信道。此外,也将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物理信号。
此外,BCH、UL-SCH以及DL-SCH为传输信道。将在MAC层所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此外,也将在MAC层所使用的传输信道的单位称为传送块(Transport Block:TB)或MAC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传送块为MAC层转发(deliver)至物理层的数据的单位。在物理层,传送块被映射至码字,并按码字进行编码处理等。
基站装置能不以时间、频率以及空间(例如天线端口、波束图案、预编码图案)来分割资源而是将多个终端装置多路复用。以下,也将不以时间/频率/空间来分割资源而将多个终端装置进行多路复用的情况称为非正交多路复用、多用户叠加发送(MUST:Multiuser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以下,对将两个终端装置进行非正交多路复用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三个以上的终端装置进行非正交多路复用。
基站装置能对非正交多路复用的多个终端装置发送共同的终端装置特有参考信号。就是说,基站装置能对多个终端装置在时间/频率/空间使用相同的资源、相同的参考信号序列来发送参考信号。此外,基站装置能在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进行通过MUST的发送。此外,基站装置能在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不进行通过MUST的发送。换言之,终端装置能根据所设定的发送模式来判断是否通过MUST进行发送。
以将终端装置2A和终端装置2B进行非正交多路复用的情况为例,对图1的基站装置1A进行说明。除非特别指明,则终端装置2A设为比终端装置2B更靠近基站装置1A或接受品质更好。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针对终端装置2A的PDSCH称为PDSCH1(第一PDSCH)、针对终端装置2B的PDSCH(第二PDSCH)。
在基站装置1A将终端装置2A、2B进行非正交多路复用并发送的情况下,有几种发送方法。例如,基站装置1A能使用相同星图的QPSK/16QAM/64QAM/256QAM的映射对终端装置2A、2B进行叠加发送。在该情况下,合成终端装置2A、2B的星图为非格雷码的星图。此外,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1A也可以对终端装置2A、2B分配各种比率的功率。此外,例如,基站装置1A能以合成终端装置2A、2B的星图为格雷码的星图的方式,使用不同的星图对终端装置2A、2B进行叠加发送。此外,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1A也可以对终端装置2A、2B分配各种比率的功率。此外,例如,基站装置1A能以为现有的QPSK/16QAM/64QAM/256QAM的星图的方式进行映射并叠加发送发往终端装置2A、2B的发送位串。此外,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1A能根据映射的星图分配终端装置2A、2B的功率。
在基站装置将发往多个终端装置的信号进行非正交多路复用并发送的情况下,PDSCH1与PDSCH2互相干扰。在该情况下,由于接收较强干扰信号,因此,至少终端装置2A需要进行干扰信号的处理、去除或抑制。将这样的干扰信号叫做多用户干扰、用户间干扰、多用户传输导致的干扰、同一信道干扰等。为了去除或抑制干扰信号,例如从接收信号中去掉从干扰信号的解调或解码结果得到的干扰信号复制信号。为了去除或抑制干扰信号,有以下方式:通过干扰信号的解调结果来进行干扰去除的SLIC(Symbol Level InterferenceCancellation:符号等级干扰消除)、通过干扰信号的解码结果来进行干扰去除的CWIC(Codeword Lev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码字等级干扰消除)、从发送信号候选中检索与之最相似的信号的最大似然检测(MLD: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ion)、通过对干扰信号进行线性运算来进行抑制的EMMSE-IRC(Enhanced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增强型最小均方误差-干扰抑制组合)等。
终端装置2A能从基站装置接收或通过盲检测进行检测去除或抑制干扰信号所需的参数。终端装置2B不一定需要去除或抑制干扰信号。在终端装置2B未进行干扰消除的情况下,由于干扰信号功率较小,因此即使终端装置2B未掌握与干扰信号有关的参数也能解调发往本装置的信号。就是说,在基站装置1A将终端装置2A以及2B进行非正交多路复用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虽然需要具备通过非正交多路复用去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功能,但终端装置2B也可以不具备去除或抑制干扰的功能。换而言之,基站装置1A能将支持非正交多路复用的终端装置和不支持非正交多路复用的终端装置进行非正交多路复用。此外,换而言之,基站装置1A能将设定了不同发送模式的终端装置进行非正交多路复用。因此,能使各终端装置的通信机会提高。
基站装置1A将与成为干扰的终端装置(在此例中为终端装置2B)有关的信息(协助信息、补助信息、控制信息、设定信息)对终端装置2A发送。基站装置1A能通过上层信号或物理层信号(控制信号、PDCCH、EPDCCH)发送与成为干扰的终端装置有关的信息(MUST协助信息、MUST信息)。
MUST协助信息中包含:与PA有关的信息、发送模式、与终端特有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有关的信息、PMI、与服务小区的PA有关的信息、与服务小区的终端特有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有关的信息、调制方式、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冗余版本、C(Cell:小区)-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静态调度)、C-RNTI以及MUST-RNTI的一部分或全部。需要说明的是,PA是基于未配置CRS的OFDM符号中的PDSCH和CRS的发射功率比(功率偏置)的信息。
此外,与发送模式有关的信息是干扰信号的发送模式、基站装置1A能设定(有设定的可能性)的发送模式的候选等用于供终端装置2A掌握(检测)干扰信号的发送模式的协助信息。
此外,上述的MUST协助信息中所包含的各参数可以设定为一个值(候选、列表),也可以设定为多个值(候选、列表)。在设定了多个值的情况下,对于该参数,终端装置从多个值中检测(盲检测)干扰信号中所设定的参数。此外,上述的MUST协助信息中所包含的参数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上层信号进行发送。此外,上述的MUST协助信息中所包含的参数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物理层信号进行发送。
此外,MUST协助信息也可以用于进行各种测定。测定包含RRM(Radio ResourceManagement:无线资源管理)测定、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测定。
此外,在终端装置2A支持组合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进行宽带传输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A能设定针对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和/或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的MUST协助信息。此外,基站装置1A也能仅对PCell设定或发送MUST协助信息。
终端装置2A通过上层信号和/或物理层信号接收MUST协助信息,基于MUST协助信息,检测(特定)用于去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参数,并使用所述参数去除或抑制干扰信号。对于MUST信息中所不包含的参数,终端装置2A能通过尝试按顺序检测参数的候选的盲检测进行检测。
基站装置1A能限制与MUST对应的调制方式(或MCS)的组合。例如,基站装置1A能设为使终端装置2B的调制方式与终端装置2A相同或更小的调制方式。例如,基站装置1A能在终端装置2A的调制方式为16QAM的情况下,将终端装置2B的调制方式设为16QAM/QPSK。如此,在基站装置1A向终端装置2A发送终端装置2B的调制方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能根据自身的调制方式掌握终端装置2B的调制方式,或减少终端装置2B的调制方式的候选。此外,在基站装置1A通过MUST对终端装置2A、2B进行多路复用的情况下,也能将终端装置2B的调制方式固定为QPSK。在该情况下,由于基站装置1A需要使终端装置2A掌握终端装置2B的调制方式,因此能减少控制信息量。
基站装置1A能通过终端装置2A、2B的调制方式的组合设定功率分配。例如,基站装置1A能从与终端装置2A、2B的调制方式的组合相关的不同的功率分配(功率比、功率偏置)的列表(候选、集合)中选择终端装置2A、2B的功率分配(功率比、功率偏置)。功率分配列表中所包含的功率分配的候选数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对于与各调制方式的组合相关的功率分配的列表,根据组合的不同功率分配列表中所包含的功率比的数不同。此外,例如,对于与各调制方式的组合相关的功率分配的列表,在各组合中功率分配列表中所包含的功率比的值,部分或全部不同。基站装置1A能通过上层信号或物理层信号向终端装置2A发射功率分配列表的索引。终端装置2A能通过应用了MUST的终端装置的调制方式的组合(或自身的调制方式或终端装置2B的调制方式)来特定功率分配的列表,通过从基站装置1A接收的功率分配列表的索引掌握功率分配。此外,基站装置1A能使终端装置2A掌握功率分配。此时,终端装置2A能通过从基站装置1A接收的功率分配掌握(特定)终端装置2B的调制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装置2B的调制方式例如固定为QPSK的情况下,若终端装置2A掌握自身的调制方式,则能够掌握调制方式的组合。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1A设定为能不按调制式的组合而是按调制方式进行功率分配。
此外,在终端装置2A为小于终端装置2B的调制方式的阶数的调制方式或MCS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能假定为不通过MUST进行发送并进行解调。就是说,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2A不进行干扰消除。此外,在终端装置2A表示具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所包含的MCS的特定值的情况下,例如在表示最低MCS的情况下,能假定为不通过MUST进行发送并进行解调。
在基站装置1A通过MUST将终端装置2A、2B进行多路复用时,能对各终端装置进行相同的预编码或不同的预编码。在该情况下,在基站装置1A对终端装置2A、2B进行相同的预编码的情况和进行不同的预编码的情况下,能使用不同的功率分配列表。例如,对于相同的预编码的情况下的功率分配列表和不同的预编码的情况下的功率分配列表,部分或全部的值不同。此外,例如,相同的预编码的情况下的功率分配列表和不同的预编码的情况下的功率分配列表的值的范围不同。例如,将分配给终端装置2A的功率P1和分配给终端装置2B的功率的组合表示为(P1、P2)。当相同的预编码的功率分配列表为[(0.1,0.9)、(0.2,0.8)、(0.3,0.7)、(0.4,0.6)]时,能变更值的范围,使不同的预编码的功率分配列表为[(0.05,0.95)、(0.1,0.9)、(0.15,0.85)、(0.2,0.8)]。此外,能在相同的预编码情况下的和不同的预编码的情况下的功率分配列表中所包含的功率比数为相同的情况下,如上述数值例所示地设定不同的粒度的功率比。
此外,基站装置1A能在不同的预编码的情况下,将功率分配设为固定值。例如,基站装置1A能将功率分配设为(0.5,0.5)。此时,终端装置2A能在判断为以不同的预编码进行了MUST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功率比(例如(0.5,0.5))进行解调。此外,基站装置1A能通过上层信号或物理层信号发送表示对终端装置2A进行相同的预编码,还是进行不同的预编码的信息。对于表示进行相同的预编码还是进行不同的预编码的信息,例如也可以发送表示相同/不同的预编码的1位,也可以发送表示干扰信号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例如PMI)。此外,上述特定的功率比也可以根据在终端装置2A和终端装置2B所使用的预编码的组合进行选择。
在基站装置1A通过MUST对终端装置2A、2B进行多路复用的情况下,能设为:在相同的预编码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天线端口,在不同的预编码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天线端口和/或不同的扰码ID。此时,终端装置2A能通过来自基站装置1A的信令等来掌握(特定)终端装置2B被分配的天线端口,由此来判断是否进行相同的预编码。此外,终端装置2A能根据是否是相同的预编码还是不同的预编码来切换接收处理。例如,终端装置2A能在判断为相同的预编码的情况下进行SLIC、CWIC、MLD这样的非线性检测,在不同的预编码的情况下进行EMMSE-IRC这样的线性检测。
基站装置1A能对终端装置2A发送层数、天线端口编号、扰码ID。图2、图3、图4为表示天线端口、扰码ID、层数的表的例子,能在该例中以3位的值(value)来表示天线端口、扰码ID、层数。基站装置1A能在通过天线端口7/8进行多用户多路复用的情况以及SU(SingleUser:单个用户)-MIMO的情况下,使用图2的表。此外,基站装置1A能在通过天线端口7/8/11/13进行多用户多路复用的情况下,使用图3的表。此外,基站装置1A能在通过天线端口7/8/11/13进行多用户多路复用的情况下或SU-MIMO的情况下,使用图4的表。基站装置1A能选择图2、图3、图4的表就来使用。例如,在基站装置1A使用天线端口7/8进行MUST的情况下,能使用图2所示的表。此外,在基站装置1A使用天线端口7/8/11/13进行MUST的情况下,能使用图3、图4所示的表。此外,在基站装置1A通过相同的预编码对终端装置2A、2B进行MUST的情况下,能使用如图2所示的表。此外,在基站装置1A通过不同的预编码对终端装置2A、2B进行MUST的情况下,能使用如图3或图4所示的表。此时,终端装置2A能根据预编码相同还是不同来切换参考的表。此外,在基站装置1A对终端装置2A、2B进行MUST的情况下,能根据图3或图4所示的表对终端装置2A指示天线端口、扰码ID、层数,根据图2所示的表对终端装置2B指示天线端口、扰码ID、层数。此时,基站装置1A仅通知终端装置2A参考图2、图3、图4中哪一个表,也可以通知终端装置2B仅参照图2所示的表。此外,基站装置1A可以根据是否通过上层信号进行MUST的设定(配置)来通知终端装置2A使用图2、图3、图4的哪一个表,也可以与设定的发送模式建立关联。例如,未进行MUST的设定可以指设定了MUST信息、干扰信息、功率比等与MUST相关的参数。例如,未进行MUST的设定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能使用图2的表,在进行了MUST的设定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能使用图3或图4的表。此外,终端装置2A能根据所设定的发送模式切换图3或图4的表。此外,也可以与其他信息建立关联,在MCS索引为固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能使用图3的表。此外,能与NDI(New Data Indicator:新数据指示符)、RV(Redundancy Version:冗余版本)建立关联并切换图3或图4的表。NDI、RV包含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
基站装置1A能对终端装置2A设定请求不定期的CSI的模式。终端装置2A根据所设定的模式向基站装置1A报告CSI。
能对终端装置2A设定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一模式。终端装置2A在设定了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一模式的情况下,报告子带PMI和宽带CQI。终端装置2A按子带假定通过该子带的传输,并从码本子集中选择优选的预编码矩阵。宽带CQI假定通过所选择的每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以及系统频带的传输,并进行计算。此外,终端装置发送按子带选择的PMI(子带PMI)。但是,在发送模式9/10中设定了8个CSI-RS端口的情况下,或在发送模式8/9/10中4Tx的情况下设定为能够利用的其他码本(alternativeCodeBookEnabledFor4TX=TRUE)时,报告每个第一PMI以及第二PMI作为子带PMI。此外,在发送模式4/8/9/10中,基于所报告的RI计算PMI以及CQI值。在不报告RI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以秩为1的条件计算PMI和CQI。
能对终端装置2A设定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二模式。终端装置2A在设定了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二模式情况下,除了在第一模式下报告的CSI,还报告假定宽带PMI和宽带PMI的使用以及系统频带的传输而计算出的CQI。此外,能将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设定为相同的模式,基站装置1A通过上层将是否发送宽带PMI通知(指示)给终端装置2A并进行区分。
能对终端装置2A设定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三模式。终端装置2A在设定了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三模式的情况下,报告其选择的M个子带中优选的PMI/CQI、宽带PMI/CQI。但是,在发送模式9/10中设定了8个CSI-RS端口的情况下,或在发送模式8/9/10中4Tx的情况下设定为能够利用的其他码本(alternativeCodeBookEnabledFor4TX=TRUE)时,报告假定了系统频带的传输的第一PMI以及第二PMI、针对所选择的M个子带的第二PMI。
能对终端装置2A设定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四模式。终端装置2A在设定了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四模式的情况下,除了在第三模式下报告的CSI,还报告M个子带中第二优选的PMI和/或第二优选的宽带PMI。此外,终端装置2A还能报告在M个子带中基于第二优选的PMI的CQI、基于第二优选的宽带PMI的CQI。但是,在发送模式9/10中设定了8个CSI-RS端口的情况下,或在发送模式8/9/10中4Tx的情况下设定为可以利用其他码本(alternativeCodeBookEnabledFor4TX=TRUE)时,终端装置2A能报告假定了系统频带的传输的第二优选的第一PMI以及第二PMI、M个子带中第二优选的第二PMI。此外,终端装置2A能在设定了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四的模式的情况下,与设定了第三模式的情况相比,增加子带大小。就是说,终端装置2A能与第三模式相比在第四的模式中使用较小的M的值计算以及报告CSI。如此,能减少报告CSI所需的信息量。此外,终端装置2A能求出与求出最优选的PMI的情况下的子带数不同的子带数中第二优选的PMI。例如,若将求出最优选的PMI的情况下的子带数设为M,则终端装置2A能使用小于M的值求出第二优选的PMI。此外,能将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设定为相同的模式,基站装置1A通过上层将是否发送第二优选的PMI通知(指示)给终端装置2A并进行区分。
能对终端装置2A设定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五模式。终端装置2A在设定了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五模式的情况下,报告子带CQI、宽带CQI、宽带PMI。但是,在发送模式9/10中设定了8个CSI-RS端口的情况下,或在发送模式8/9/10中4Tx的情况下设定为可以利用其他码本(alternativeCodeBookEnabledFor4TX=TRUE)时,对假定系统频带中的传输并对应于从码本子集中选择的一个预编码矩阵的第一PMI以及第二PMI进行报告。
能对终端装置2A设定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六模式。终端装置2A在设定了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六模式的情况下,除了在第五模式下报告的CSI,还能报告第二优选的宽带PMI以及基于第二优选的宽带PMI的CQI。此外,能将第五模式和第六模式设定为相同的模式,基站装置1A通过上层将是否发送第二优选的PMI通知(指示)给终端装置2A并进行区分。
能对终端装置2A设定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七模式。终端装置2A在设定了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七模式的情况下,报告宽带CQI、子带CQI、子带PMI。但是,在发送模式9/10中设定了8个CSI-RS端口的情况下,或在发送模式8/9/10中4Tx的情况下设定为可以利用的其他码本(alternativeCodeBookEnabledFor4TX=TRUE)时,终端装置2A报告宽带的第一PMI以及子带的第二PMI作为PMI。
能对终端装置2A设定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八模式。终端装置2A在设定了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八模式的情况下,除了在第七模式下报告的CSI,还能报告各子带中第二优选的PMI以及基于各子带中第二优选的PMI的宽带CQI和/或子带CQI。但是,在发送模式9/10中设定了8个CSI-RS端口的情况下,或在发送模式8/9/10中4Tx的情况下设定为可以利用的其他码本(alternativeCodeBookEnabledFor4TX=TRUE)时,报告第二优选的宽带的第一PMI以及第二优选的子带的第二PMI。此外,终端装置2A能在设定了从基站装置1A请求不定期的CSI的第八模式的情况下,与第七模式的情况相比增加子带大小并减少子带数。如此,能减少报告CSI所需的信息量。此外,能将第七模式和第八模式设定为相同的模式,基站装置1A通过上层将是否发送第二优选的PMI通知(指示)给终端装置2A并进行区分。
基站装置1A能对终端装置2A设定请求定期的CSI的模式。在请求定期的CSI的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定期报告RI和/或宽带CQI/PMI和/或子带CQI/PMI。报告周期按RI、宽带CQI/PMI、子带CQI/PMI的顺序依次变长。终端装置2A根据所设定的CSI模式向基站装置1A定期报告CSI。此外,除上述之外,终端装置2A还能定期报告第二优选的宽带CQI/PMI、第二优选的子带CQI/PMI。终端装置2A能在报告了最优选的CQI/PMI之后报告第二优选的CQI/PMI。此外,终端装置2A能改变最优选的CQI/PMI的报告周期和第二优选的CQI/PMI的报告周期。例如,终端装置2A能以比最优选的CQI/PMI更长的报告周期对第二优选的CQI/PMI进行报告。
能对终端装置2A设定定期从基站装置1A请求CSI的第一模式。终端装置2A根据从基站装置1A请求所设定的定期的CSI的第一模式,定期报告CSI。终端装置2A在报告RI的子帧中报告一个RI。在报告RI以及第一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报告被联合编码的RI和第一PMI。在报告CQI/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报告宽带CQI、宽带PM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在报告宽带CQI以及第二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报告宽带CQI、宽带的第二PM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在报告宽带CQI以及第一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报告宽带CQI、宽带的第一PMI以及第二PM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
能对终端装置2A设定定期从基站装置1A请求CSI的第二模式。终端装置2A能根据从基站装置1A请求所设定的定期的CSI的第二模式,定期报告CSI。终端装置2A在报告RI的子帧中报告一个RI。在报告RI以及第一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报告被联合编码的RI和第一PMI。在报告CQI/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报告宽带CQI、宽带PM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在报告宽带CQI以及第二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报告宽带CQI、宽带的第二PM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在报告宽带CQI以及第一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报告宽带CQI、宽带的第一PMI以及第二PM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在报告RI以及第二优选的第一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报告被联合编码的RI和第二优选的第一PMI。在报告CQI/第二优选的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报告基于第二优选的宽带PMI以及第二优选的宽带预编码矩阵计算出的CQ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在报告宽带CQI以及第二优选的第二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报告第二优选的宽带的第二PMI、基于第二优选的宽带的第二PMI以及最近报告的第一PMI的宽带CQ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
能对终端装置2A设定定期从基站装置1A请求CSI的第三模式。终端装置2A能根据从基站装置1A请求所设定的定期的CSI的第三模式,定期报告CSI。终端装置2A在报告RI的子帧中报告一个RI或一个RI以及PTI。在报告宽带CQI/PMI的子帧中,报告宽带CQI、宽带PM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在报告宽带的第一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依次报告宽带的第一PMI。在报告宽带CQ/第二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报告宽带CQI、宽带的第二PM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在报告针对所选择的子带的CQI的子帧中,依次报告每个带宽部分的子带CQ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在报告针对所选择的子带的子带CQI/第二PMI的子帧中,依次报告每个部分带宽的子带CQI以及子带的第二PM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
能对终端装置2A设定定期从基站装置1A请求CSI的第四模式。终端装置2A能根据从基站装置1A请求所设定的定期的CSI的第四模式,定期报告CSI。终端装置2A在报告RI的子帧中报告一个RI或一个RI以及PTI。在报告宽带CQI/PMI的子帧中,报告宽带CQI、宽带PM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在报告宽带的第一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依次报告宽带的第一PMI。在报告宽带CQ/第二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报告宽带CQI、宽带的第二PM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在报告针对所选择的子带的CQI的子帧中,依次报告每个部分带宽的子带CQ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在报告针对所选择的子带的子带CQI/第二PMI的子帧中,依次报告每个部分带宽的子带CQI以及子带的第二PM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在报告宽带CQI/第二优选的PMI的子帧中,报告基于第二优选的宽带PMI、基于第二优选的宽带PMI的宽带CQ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在报告第二优选的宽带的第一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报告第二优选的宽带的第一PMI。在报告宽带CQI/第二优选的第二PMI的子帧中,终端装置2A对第二优选的第二PMI、基于第二优选的第二PMI以及最近报告的第二优选的第一PMI而计算出的宽带CQI进行报告。在报告针对所选择的子带的子带CQI/第二优选的第二PMI的子帧中,依次报告第二优选的第二PMI、基于第二优选的子带的第二PMI以及最近报告的第二优选的第一PMI而计算出的子带CQI。在RI>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追加报告3位的宽带空间的差分CQI。
在包含第二优选的PMI/第一PMI/第二PMI的报告与不包含第二优选的PMI/第一PMI/第二PMI的报告产生了冲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能够优先报告不包含第二优选的PMI/第一PMI/第二PMI的报告。
基站装置1A能将表示是否请求第二优选的PMI的报告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2A。此时,终端装置2A能在判断为接收了表示从基站装置1A请求第二优选的PMI的报告的信息的情况下,报告包含第二优选的PMI的CSI。此外,终端装置2A能在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判断为从基站装置1A请求第二优选的PMI的报告的情况下,以不定期的CSI报告对第二优选的PMI进行报告。此外,基站装置1A能对每个CC设定表示是否请求第二优选的PMI的报告的信息。此时,终端装置2A能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对每个CC报告第二优选的PMI。此外,基站装置1A能对多个CC共同设定表示是否请求第二优选的PMI的报告的信息。此时,终端装置2A能根据由某个CC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对多个CC报告第二优选的PMI。
基站装置1A能在通过MUST对终端装置2A、2B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减少分配给终端装置2A的MCS的图案。MCS图案可以以等间隔对MCS索引进行间隔提取,也可以与终端装置用于CQI的报告的CQI表相同,对于MCS索引的小大,例如可以删除与64QAM/256QAM对应的一部分或全部的MCS。基站装置1A能将减少了图案的MCS的位数减去并发送至终端装置2A。例如,MCS的位数能从5位中减至4位。此外,基站装置1A能对减少了图案的MCS附加与MCS本身不同的信息。例如,附加的信息为终端装置2A与终端装置2B的功率比、终端装置2B的PMI、终端装置2B的MCS、终端装置2B的调制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将MCS的位数减去了1位的情况下,例如减去的1位能设为表示终端装置2A、2B的功率比的信息。此时,终端装置2A能根据从基站装置1A接收到的5位的MCS来掌握自身的MCS以及功率比。如此,基站装置1A能不增加位数地发送新的信息。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1A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5所示,基站装置1A构成为包含:上层处理部(上层处理步骤)101、控制部(控制步骤)102、发送部(发送步骤)103、接收部(接收步骤)104以及发送/接收天线105。此外,上层处理部101构成为包含:无线资源控制部(无线资源控制步骤)1011、调度部(调度步骤)1012。此外,发送部103构成为包含:编码部(编码步骤)1031、调制部(调制步骤)1032、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步骤)1033、多路复用部(多路复用步骤)1034以及无线发送部(无线发送步骤)1035。此外,接收部104构成为包含:无线接收部(无线接收步骤)1041、解复用部(多路复用分离步骤)1042、解调部(解调步骤)1043以及解码部(解码步骤)1044。
上层处理部1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此外,上层处理部101为了进行发送部103以及接收部104的控制而生成所需的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102。
上层处理部101从终端装置接收终端装置的功能(UE capability)等与终端装置有关的信息。换而言之,终端装置通过上层信号将自身的功能发送至基站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与终端装置有关的信息包含表示该终端装置是否支持规定的功能的信息,或表示该终端装置针对规定的功能导入以及测试完成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是否支持规定的功能的信息包含是否完成针对规定的功能的导入以及测试。
例如,在终端装置支持规定的功能的情况下,该终端装置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的功能的信息(参数)。在终端装置不支持规定的功能的情况下,该终端装置不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的功能的信息(参数)。即,由是否发送表示支持该规定的功能的信息(参数)来通知是否支持该规定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表示是否支持规定的功能的信息(参数)可以使用1位的1或0进行通知。
此外,例如,在具有多个对应MUST的功能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能发送表示是否支持每个功能的信息。例如,对应MUST的功能是指,能去除或抑制多用户干扰(PDSCH的干扰)的能力、支持表示天线端口、扰码ID以及层数的多个表的能力、与规定数目的天线端口数对应的能力、与载波聚合的CC数和资源块数对应的能力、与规定的发送模式对应的能力的部分或全部。
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配置于下行链路的PDSCH的下行链路数据(传送块)、系统信息、RRC消息、MAC CE等,或从上位节点取得。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将下行链路数据输出至发送部103,将其他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2。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进行终端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
调度部1012决定分配物理信道(PDSCH及PUSCH)的频率以及子帧、物理信道(PDSCH及PUSCH)的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或MCS)以及发射功率等。调度部1012将所决定的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2。
调度部1012基于调度结果,生成用于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的信息。调度部1012将所生成的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2。
控制部102基于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控制信息,生成进行发送部103以及接收部104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102基于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信息,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输出至103。
发送部103按照从控制部102输入的控制信号来生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并对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对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多路复用,并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5将信号发送至终端装置2。
编码部1031使用分组编码、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预先设定的编码方式,对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或者使用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所决定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调制部1032通过由BPSK(Binary PhaseShift 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64QAM、256QAM等预先设定的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所决定的调制方式来对从编码部1031输入的编码位进行调制。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33生成通过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1A的物理小区标识符(PCI、小区ID)等预先设定的规则求得的、终端装置2A已知的序列来作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多路复用部1034对调制后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所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及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就是说,多路复用部1034将调制后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所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及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于资源元素。
无线发送部1035对多路复用后的调制符号等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来生成OFDM符号,对OFDM符号附加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P)并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过滤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对载波频率进行上变频来放大功率,输出并发送至发送/接收天线部105。
接收部104按照从控制部102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5从终端装置2A接收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101。
无线接收部1041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5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下变频转换为基带信号,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以适当地维持信号水平的方式来控制放大等级,并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进行正交解调,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无线接收部1041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CP的部分。无线接收部1041对去除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来提取频域的信号并输出至解复用部1042。
解复用部1042将从无线接收部1041输入的信号分离成PUCCH、PUSCH以及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该分离预先由基站装置1A通过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决定,基于包含于通知给各终端装置2的上行链路授权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来进行。
此外,解复用部1042进行PUCCH和PUSCH的传播路径的补偿。此外,解复用部1042分离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解调部1043对PUSCH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IDFT),取得调制符号,对PUCCH和PUSCH的各调制符号使用BPSK、QPSK、16QAM、64QAM以及256QAM等预先设定的、或自身装置通过上行链路授权预先通知各终端装置2的调制方式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
解码部1044通过预先设定的编码方式的预先设定的、或者自身装置通过上行链路授权预先通知给终端装置2的编码率,来对解调后的PUCCH和PUSCH的编码位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101。在重新发送PUSCH的情况下,解码部1044使用保存于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HARQ缓冲器中的编码位和解调后的编码位来进行解码。
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2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6所示,终端装置2A构成为包含:上层处理部(上层处理步骤)201、控制部(控制步骤)202、发送部(发送步骤)203、接收部(接收步骤)204、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信道状态信息生成步骤)205以及发送/接收天线206。此外,上层处理部201构成为无线资源控制部(无线资源控制步骤)2011、调度信息释放部(调度信息释放步骤)2012。此外,发送部203构成为包含:编码部(编码步骤)2031、调制部(调制步骤)2032、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步骤)2033、多路复用部(多路复用步骤)2034以及无线发送部(无线发送步骤)2035。此外,接收部204构成为包含:无线接收部(无线接收步骤)2041、解复用部(多路复用分离步骤)2042、信号检测部(信号检测步骤)2043。
上层处理部201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产生的上行链路数据(传送块)输出至发送部203。此外,上层处理部2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201将表示终端装置本身所支持的终端装置的功能的信息输出至发送部203。
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进行终端装置自身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生成配置给上行链路的各信道的信息并输出至发送部203。
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取得与从基站装置发送的CSI反馈有关的设定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202。
调度信息释放部2012释放经由接收部204接收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判定调度信息。此外,调度信息释放部2012基于调度信息生成用于进行接收部204及发送部203的控制的控制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202。
控制部202基于从上层处理部201输入的信息,生成进行接收部204、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205以及发送部203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202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接收部204、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205以及发送部203并进行接收部204以及发送部203的控制。
控制部202控制发送部203来将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205生成的CSI发送至基站装置。
接收部204按照从控制部202输入的控制信号,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部206从基站装置1A接收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201。
无线接收部2041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206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通过下变频转换为基带信号,以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适当地维持信号水平的方式控制放大等级,并基于所接收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来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此外,无线接收部2041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CP的部分,对去除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频域的信号。
解复用部2042将提取的信号分别分离至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此外,解复用部2042基于通过信道测定所得到的所希望的信号的信道的估计值进行PHICH、PDCCH以及EPDCCH的信道的补偿,检测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202。此外,控制部202将PDSCH以及所希望信号的信道估计值输出至信号检测部2043。
信号检测部2043使用PDSCH、信道估计值进行信号检测并输出至上层处理部201。
发送部203按照从控制部202输入的控制信号来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层处理部201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传送块)进行编码以及调制,使PUCCH、PUSCH以及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多路复用,并经由发送/接收天线部206发送至基站装置3。
编码部2031对从上层处理部201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卷积编码、分组编码等编码。此外,编码部2031基于用于PUSCH的调度的信息来进行Turbo编码。
调制部2032通过由BPSK、QPSK、16QAM以及64QAM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通知的调制方式、或按每个信道预先设定的调制方式来对从编码部2031输入的编码位进行调制。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2033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1A的物理小区标识符(称为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Cell ID等)、配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带宽、通过上行链路授权通知的循环移位以及针对DMRS序列的生成的参数值等,来生成通过预先设定的规则(公式)求得的序列。
多路复用部2034按照从控制部202输入的控制信号,将PUSCH的调制符号并列排列后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此外,多路复用部2034按发射天线端口来对PUCCH、PUSCH的信号以及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多路复用。就是说,多路复用部2034按发射天线端口来将PUCCH、PUSCH的信号以及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配置于资源元素。
无线发送部2035对多路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IFFT)来进行SC-FDMA方式的调制,生成SC-FDMA符号,并对生成的SC-FDMA符号附加CP来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通过上变频转换为载波频率,放大功率,输出并发送至发送/接收天线206。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进行动作的程序是控制CPU等来实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而且,由这些装置所处理的信息在进行其处理时暂时存储于RAM,之后,存储于各种ROM和HDD中,并根据需要通过CPU来读取、修正、写入。作为存储程序的记录介质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ROM、不易失性存储卡等)、光记录介质(例如DVD、MO、MD、CD、BD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磁带、软盘等)等中的任一种。此外,通过执行加载的程序,不仅会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也会基于该程序的指示,通过与操作系统或者其他应用程序等共同进行处理,实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功能。
此外,在市场流通的情况下,能在可移动的记录介质中存储程序并使之流通,或经由因特网等网络转发至所连接的服务器计算机。在该的情况下,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也包含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此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实现为作为典型集成电路的LSI。接收装置的各功能块可以单独地芯片化,也可以集成一部分或全部进行芯片化。在将各功能块集成电路化的情况下,附加有控制它们的集成电路控制部。
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在随着通过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出现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发明的终端装置并不限定于应用移动台装置,当然也能被应用于设置在室内外的固定式或非可动式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扫除/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卖机以及其他生活设备等。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等也包含于权利要求中。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种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国际申请基于2015年9月2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87658号主张优先权,并将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87658号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符号说明
1A 基站装置
2A、2B 终端装置
101 上层处理部
102 控制部
103 发送部
104 接收部
105 发送/接收天线
1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1012 调度部
1031 编码部
1032 调制部
1033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
1034 多路复用部
1035 无线发送部
1041 无线接收部
1042 解复用部
1043 解调部
1044 解码部
201 上层处理部
202 控制部
203 发送部
204 接收部
205 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
206 发送/接收天线
2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2012 调度信息释放部
2031 编码部
2032 调制部
2033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
2034 多路复用部
2035 无线发送部
2041 无线接收部
2042 解复用部
2043 信号检测部

Claims (12)

1.一种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基站装置具备:上层处理部;以及发送部,所述发送部配置为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上层处理部用于配置发送无线资源控制消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表示是否执行多用户叠加传输,
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表示调制方式的信息,
表示与功率相关的多个值中的一个的索引是通过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来被携带的,所述多个值的每一个根据所述调制方式而不同,
在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表示所述多用户叠加传输被执行的情况下,所述发送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多个值中的所述一个和所述调制方式来发送第一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并且
在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不表示所述多用户叠加传输被执行的情况下,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所述调制方式且所述索引未被携带于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并且所述发送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调制方式发送所述第一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部用于发送表示所述调制方式的所述信息和表示在规定的发送模式中的所述多个值中的所述一个的所述索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部通过利用表示所述调制方式的所述信息和考虑到具有正交相移键的调制的叠加的调制映射,发送所述第一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上层处理部在主小区或者辅小区中配置所述多用户叠加传输,以及
所述主小区和所述辅小区用于载波聚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部用于将所述第一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和在时间的相同资源中,且在频率的相同资源中,具有相同的预编码的除所述第一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外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至多个终端装置。
6.一种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终端装置具备:上层处理部、以及接收部,所述接收部配置为从所述基站装置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上层处理部被配置为接收无线资源控制消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表示是否执行多用户叠加传输,
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表示调制方式的信息,
表示与功率相关的多个值中的一个索引是通过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来被携带的,所述多个值的每一个根据所述调制方式而不同,
在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表示所述多用户叠加传输被执行的情况下,所述接收部基于所述多个值中的所述一个和所述调制方式来接收第一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在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不表示所述多用户叠加传输被执行的情况下,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所述调制方式且所述索引未被携带于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并且所述接收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调制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部用于接收表示所述调制方式的所述信息,和表示在规定的发送模式中的所述多个值中的所述一个的所述索引。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部通过利用表示所述调制方式的所述信息和考虑到具有正交相移键的调制的叠加的调制映射,接收所述第一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上层处理部在主小区或者辅小区中配置所述多用户叠加传输,以及
所述主小区和所述辅小区用于载波聚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部用于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所述第一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和在时间的相同资源中,且在频率的相同资源中,具有相同的预编码的除所述第一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外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11.一种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具备以下步骤:
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其中,
发送无线资源控制消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表示是否执行多用户叠加传输,
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表示调制方式的信息,
表示与功率相关的多个值中的一个的索引是通过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来被携带的,所述多个值的每一个根据所述调制方式而不同,以及在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表示所述多用户叠加传输被执行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方法还具备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多个值中的所述一个和所述调制方式来发送第一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并且,其中
在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不表示所述多用户叠加传输被执行的情况下,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所述调制方式且所述索引未被携带于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并且所述通信方法还具备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调制方式发送所述第一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12.一种终端装置中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具备以下步骤:
从基站装置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
接收无线资源控制消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表示是否执行多用户叠加传输,其中
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表示调制方式的信息,
表示与功率相关的多个值中的一个索引是通过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来被携带的,所述多个值的每一个根据所述调制方式而不同,
在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表示所述多用户叠加传输被执行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方法还具备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多个值中的所述一个和所述调制方式来接收第一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并且,其中
在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不表示所述多用户叠加传输被执行的情况下,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所述调制方式且所述索引未被携带于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并且所述通信方法还具备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调制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CN201680049639.6A 2015-09-25 2016-08-26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81417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7658 2015-09-25
JP2015-187658 2015-09-25
PCT/JP2016/074929 WO2017051659A1 (ja) 2015-09-25 2016-08-26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1768A CN108141768A (zh) 2018-06-08
CN108141768B true CN108141768B (zh) 2022-05-03

Family

ID=58386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9639.6A Active CN108141768B (zh) 2015-09-25 2016-08-26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3289B2 (zh)
EP (1) EP3355604A4 (zh)
JP (1) JP6811714B2 (zh)
KR (1) KR20180059771A (zh)
CN (1) CN108141768B (zh)
SG (1) SG11201802299VA (zh)
WO (1) WO20170516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55607A4 (en) * 2015-09-25 2019-03-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IC STATION DEVICE, DEVICE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PROCESS
US11071128B2 (en) * 2017-11-10 2021-07-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ignaling a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quest and a communication link event
JP2019115004A (ja) * 2017-12-26 2019-07-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3037341B (zh) * 2019-12-25 2022-04-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入多出mimo流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4979970B (zh) * 2022-04-01 2023-10-17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蜂窝网络多播波束选择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4465A (zh) * 2005-12-26 2013-10-16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发射机及无线发射方法
CN104412657A (zh) * 2012-06-28 2015-03-11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小区选择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4780030A (zh) * 2010-03-17 2015-07-1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移动站
WO2015107818A1 (ja) * 2014-01-17 2015-07-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5141689A1 (ja) * 2014-03-20 2015-09-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05105A1 (en) * 2009-11-02 2011-05-05 Sagfors Mats Fredrik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890419B1 (ko) * 2012-01-16 2018-08-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준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6121124B2 (ja) * 2012-09-28 2017-04-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US8948078B2 (en) * 2013-02-22 2015-02-03 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lay-assisted uplink communication
JP6364159B2 (ja) * 2013-06-28 2018-07-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6213517A (ja) * 2013-10-04 2016-1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
CN104661296B (zh) * 2013-11-25 2019-06-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决定用户设备的发送功率的装置和方法
US9933097B2 (en) * 2014-07-30 2018-04-03 Simmonds Precision Products, Inc. Ring couplings
US9866364B2 (en) * 2014-08-29 2018-01-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mi-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US20160073382A1 (en) * 2014-09-05 2016-03-1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8056603A (ja) 2015-02-13 2018-04-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1153775B2 (en) * 2015-03-09 2021-10-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network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to distribute traffic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640220B (zh) * 2015-03-12 2018-08-2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noma系统的频率和功率分配方法
JPWO2016158537A1 (ja) * 2015-03-31 2018-02-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281336B1 (en) * 2015-04-08 2018-12-26 INTEL Corporation Non-orthogonal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s for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US20180109299A1 (en) * 2015-04-09 2018-04-19 Ntt Docomo, Inc.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611939B2 (en) * 2015-05-13 2023-03-21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power offsets of a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EP3317995B1 (en) * 2015-07-02 2020-03-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using existing constellation for superposed transmission
US10257013B2 (en) * 2015-08-14 2019-04-09 Hfi Innovation, Inc. Signal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for 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 scheme
WO2017030496A1 (en) * 2015-08-20 2017-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network node, a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performing and handling superposed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4465A (zh) * 2005-12-26 2013-10-16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发射机及无线发射方法
CN104780030A (zh) * 2010-03-17 2015-07-1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移动站
CN104412657A (zh) * 2012-06-28 2015-03-11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小区选择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WO2015107818A1 (ja) * 2014-01-17 2015-07-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5136031A (ja) * 2014-01-17 2015-07-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5141689A1 (ja) * 2014-03-20 2015-09-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igh Level Signalling of NOMA for 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ITL;《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2 R1-154547》;2015082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23289B2 (en) 2019-12-31
WO2017051659A1 (ja) 2017-03-30
EP3355604A1 (en) 2018-08-01
JPWO2017051659A1 (ja) 2018-08-23
JP6811714B2 (ja) 2021-01-13
SG11201802299VA (en) 2018-04-27
CN108141768A (zh) 2018-06-08
US20180262238A1 (en) 2018-09-13
EP3355604A4 (en) 2019-05-08
KR20180059771A (ko) 2018-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3224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8540255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集成电路
WO2015166769A1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N106465475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JP6899326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8141768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10051641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6136779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5166865A1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6664578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方法
WO2016136777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6129424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6027646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5166861A1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5137112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5141266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0404428B2 (en) Terminal devic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6129429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6129425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