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1428A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41428A CN108141428A CN201680057427.2A CN201680057427A CN108141428A CN 108141428 A CN108141428 A CN 108141428A CN 201680057427 A CN201680057427 A CN 201680057427A CN 108141428 A CN108141428 A CN 1081414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user terminal
- information
- base station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04J11/004—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using regenerative 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88—Multiresolut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在将NOMA和MIMO组合利用的情况下,也抑制吞吐量的降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无线基站,具有:发送单元,对多个用户终端的每一个,以一个或多个流发送DL信号;以及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对发送给各用户终端的DL信号进行功率复用并发送,所述控制单元针对每个流设定进行所述功率复用的DL信号的复用功率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成为规范(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化和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的后继系统(例如,也称为LTE-A(LTE Advanced)、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Access))、4G、5G等)。
在LTE/LTE-A中,使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作为下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另一方面,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LTERel.13之后)中,以进一步提高通信容量为目的,在OFDMA中,研究将面向多个用户终端的信号复用到同一无线资源中而发送的技术(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Multiuser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实现MUST的下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考虑以在接收侧的干扰消除(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为前提的非正交多址(NOMA:Non-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在NOMA的一方式中,对于多个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被叠加(superpose)到同一无线资源(例如,时间和/或频率资源)中,在功率域中进行非正交复用(功率复用)并发送。
此外,考虑将上述NOMA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组合利用,从而功率复用多个层(流)的信号,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但是,通常,通过MIMO进行空间复用的每个流的接收质量依赖于该流的传播环境,因此存在根据环境而使基于NOMA的吞吐量提高效果实现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NOMA和MIMO组合利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吞吐量的降低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无线基站,具有:发送单元,对多个用户终端的每一个,以一个或多个流发送DL信号;以及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对发送给各用户终端的DL信号进行功率复用并发送,所述控制单元针对每个流设定进行所述功率复用的DL信号的复用功率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将NOMA和MIMO组合利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吞吐量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以往的无线接入方式的图,图1B是用于说明NOMA的概略的图,图1C是表示在NOMA中对于多个用户终端从无线基站使用非正交复用而发送下行信号的情况的图。
图2是表示在NOMA中的无线基站(发送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A是表示在NOMA中进行干扰消除的用户终端(接收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3B是表示不进行干扰消除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2x2的MIMO中的流数(秩)的组合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的DL信号和通知信息的图。
图6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A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式中的通知信息的一例的图,图7B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式中的通知信息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8A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方式中的通知信息的一例的图,图8B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方式中的通知信息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方式中的通知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10A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第四方式中的通知信息的一例的图,图10B是表示与图10A所示的条目对应的发送比特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NOMA的概略说明图。在以往的无线接入方式中,如图1A所示,对于多个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通过频域(f)、时域(t)以及码域(码(code))中的至少一个被正交复用。另一方面,在NOMA中,如图1B所示,对于多个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被叠加到同一个无线资源(例如,时间及频率相同的资源),在功率域中被非正交复用(功率复用)。
图1C表示从无线基站(eNB:eNodeB)对于多个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1及#2使用非正交复用而发送下行信号的情况。在图1C中,表示了UE#1位于由eNB形成的小区的中央部(以下,小区中央部),UE#2位于该小区的端部(以下,小区端部)的情况。另外,被非正交复用到同一个无线资源的多个用户终端(UE#1及UE#2)可以被称为配对终端(pairingterminals)。
从eNB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路径损耗随着与无线基站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从eNB相对较远的UE#2的接收SINR(信号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比相对靠近eNB的UE#1的接收SINR要低。
在NOMA中,通过使发送功率根据信道增益(例如,接收SINR、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路径损耗、传播环境等而不同,对于同一个(或者重复的)无线资源非正交复用多个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例如,在图1C中,对于UE#1及#2的下行信号以不同的发送功率被复用到同一个无线资源。在对于接收SINR高的UE#1的下行信号中分配相对小的发送功率,在对于接收SINR低的UE#2的下行信号中分配相对大的发送功率。
此外,在NOMA中,通过由用户间干扰消除器从接收信号中消除干扰信号,从而提取对于本终端的下行信号。这种情况下,被非正交复用到同一个无线资源的下行信号中,发送功率比对于本终端的下行信号大的对于其他终端的下行信号变为干扰信号。因此,通过由干扰消除器将对于该其他终端的下行信号从接收信号中消除,从而提取对于本终端的下行信号。
例如,以比对于UE#1的下行信号大的发送功率来发送对于UE#2的下行信号。因此,除了对于本终端的下行信号,位于小区中央部的UE#1还接收被非正交复用到同一个无线资源的对于UE#2的下行信号,作为干扰信号。通过由干扰消除器消除对于UE#2的下行信号,从而UE#1能够提取对于本终端的下行信号并适当地进行解码。
另一方面,以比对于UE#2的下行信号小的发送功率来发送对于UE#1的下行信号。因此,在小区端部的UE#2中,由被非正交复用到同一无线资源的对于UE#1的下行信号带来的干扰的影响相对较小,故不用由干扰消除器进行干扰消除,就能够将干扰作为白噪音进行处理,能够提取对于本终端的下行信号并适当地进行解码。
作为干扰消除器,例如考虑CWIC(码字级干扰消除器(Code Word levelInterference Canceller))以及R-ML(简化复杂度-最大似然检测器(Reducedcomplexity-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or))。CWIC是连续干扰消除器(SIC:Successive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型,也被称为特播SIC等。
在使用CWIC的情况下,针对对于UE#2的下行信号(干扰信号),UE#1进行直到特播解码为止的处理。UE#1基于特播解码结果和信道估计结果生成干扰的复制信号,从接收信号中减去生成的复制信号,提取对于UE#1的下行信号。另一方面,在使用R-ML的情况下,UE#1针对对于UE#2的下行信号(干扰信号)不进行特播解码,而同时针对对于UE#1及#2双方的下行信号进行最大似然检测。
此外,在对UE#1及#2的下行信号分别乘以不同的预编码矩阵(PM:PrecodingMatrix)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CWIC。另一方面,在对UE#1及#2的下行信号分别应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的情况下,由于在用户终端中的空间自由度不足,R-ML存在特性变差的情况。另外,预编码矩阵也可以被称为预编码权重、预编码矢量以及预编码器等。
参照图2及3说明图1C所示的eNB、UE#1及#2的结构的一例。虽然在本例中示出了用户终端使用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进行信道估计的例子,但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其他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图2是表示无线基站(发送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2中,虽然表示了2×2的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无线基站(发送机)的结构,例如可以是4×4的MIMO的结构,也可以是MIMO之外的结构。此外,图2描述了发送处理涉及的无线基站的的结构,设无线基站还具备其他必要的结构。
如图2所示,无线基站分别针对UE#1及#2,将对于流#1及#2(层#1及#2)的数据进行编码(特播编码)、调制之后,乘以预编码矩阵。然后,无线基站将对于UE#1及#2的功率调整后的调制信号进行非正交复用,并与控制信号或CRS等复用。该复用后的信号经由多个天线#1及#2作为下行信号发送。
图3是表示在NOMA中的用户终端(接收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3的用户终端接收来自图2所示的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图3A表示进行干扰消除的小区中央部的UE#1的结构的一例,图3B表示不进行干扰消除的小区端部的UE#2的结构的一例。另外,图3A及3B描述了接收处理涉及的UE的结构,设UE还具备除此之外的必要的结构。
此外,在图3A中,表示了使用CWIC等的SIC型的干扰消除器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使用R-ML作为干扰消除器的结构。如图3A所示,在进行干扰消除的UE#1中的接收信号中,对于UE#1(期望UE)的下行信号和对于其他的UE#2(干扰UE)的下行信号被非正交复用。
UE#1通过估计并消除对于UE#2的下行信号,从而提取对于本终端的下行信号。具体而言,如图3A所示,在信道估计单元中,使用被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CRS进行信道估计。然后,在MMSE(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单元中,基于信道估计的结果(信道矩阵)和接收信号,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对于UE#2的下行信号。进一步,将对于UE#2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及解码(特播解码),并生成复制信号(干扰复制)。
UE#1使用UE#2的复制信号求得对于本终端(UE#1)的下行信号。具体而言,在干扰消除单元中,从接收信号中减去UE#2的复制信号,并输出到MMSE单元。然后,在MMSE单元中,基于上述信道估计的结果(信道矩阵)和来自干扰消除单元的输出信号,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UE#1的下行信号。UE#1通过将估计出的信号进行解调及解码,从而获取面向UE#1的数据(接收数据)。
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小区端部的UE#2不进行干扰消除而求得对于本终端(UE#2)的下行信号。具体而言,在信道估计单元中,使用被复用到接收信号的CRS进行信道估计。然后,在MMSE单元中,基于信道估计的结果(信道矩阵)和接收信号,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对于UE#2的下行信号。UE#2通过将估计出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及解码,从而获取UE#2的数据(接收数据)。
另外,图3A及3B按功能表示了小区中央部及小区端部的UE的结构,但UE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一个UE也可以具备图3A及3B所示的双方的结构。此外,干扰消除不限定于小区中央部,也可以在小区端部进行。
如上所述,在将对于多个UE的下行信号进行非正交复用并发送的情况下,设想无线基站基于来自各UE的反馈信息,控制应用于各下行信号的预编码矩阵或者调制及编码方案(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这样基于用户终端的反馈的控制,也被称为闭环(closed loop)控制。
在闭环控制中,UE将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反馈给无线基站。CSI包括与识别预编码矩阵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预编码类型指示符(PTI:Precoding Type Indicator)、识别秩(层数)的秩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以及识别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中的至少一个有关的信息。
具体而言,UE反馈表示最佳的预编码矩阵的PMI、表示在设想了该PMI的情况下的最佳的秩的RI以及表示在设想了该PMI及RI的情况下的信道质量的CQI。另外,各UE可以从将PMI和预编码矩阵进行关联的码本中选择表示最佳的预编码矩阵的PMI。此外,最佳的PMI也可以基于传播环境等决定。
无线基站通过与反馈的CQI进行关联的MCS,进行对于各UE的下行信号的调制/编码。此外,无线基站将反馈的PMI表示的预编码矩阵乘以对于各UE的下行信号。此外,无线基站以反馈的RI表示的秩(层数)发送对于各UE的下行信号。
另外,在应用了上述MIMO结构的情况下,存在多个在接收被功率复用的信号的多个用户终端中所应用的流数(秩)的组合。例如,在上述2x2的MIMO结构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UE#1和UE#2的流数(秩)的组合存在4种模式。通常,通过MIMO而被空间复用的每个流的接收质量依赖于该流的传播环境。因此,在图4的模式2-4中,可能发生诸如流#1中的接收质量低但流#2中的接收质量高的现象或与之相反的现象。此外,在LTE中,在应用MIMO的情况下,向无线基站反馈每个流的最佳CQI。
但是,以往,没有研究过考虑MIMO的流的传播环境而对NOMA进行控制。因此,若使用以往的无线通信系统,则在将NOMA和MIMO组合利用的情况下,存在不会进行适当的功率复用,NOMA的吞吐量提高效果实现不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人等想到了在将NOMA和MIMO组合利用的情况下,针对每个流设定适当的复用功率比和/或MCS。此外,还提供在用户终端中针对每个流适当地操作干扰消除器所需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将NOMA和MIMO组合利用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利用通过多个流对信号进行空间复用的MIMO的特性,并适当地运行NOMA。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设用户终端接收使用了NOMA方式的下行信号,但并不限定与此。只要用户终端接收的下行信号是和对于其他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复用(例如,功率复用)到同一个无线资源的下行信号,则可以是任何信号。例如,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使用被规定为MUST的其他方式的下行信号。
此外,在以下中,设使用NOMA方式的下行信号,是在同一个无线资源(同一个时间及频率资源)中,OFDMA信号在功率域被非正交复用的信号,但并非限定于此。通过NOMA方式被非正交复用的下行信号不限于OFDMA信号,可以是在频域(f)、时域(t)以及码域(码(code))的至少一个中被复用的任何信号。
此外,在以下,设想使用CRS进行数据解调的发送模式(TM:Transmission Mode)(例如,发送模式2-6),但并非限定于此。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应用于使用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进行数据解调的发送模式(例如,发送模式7-9)、或通过小区间协调(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从多个无线基站(小区)接收下行信号的发送模式(例如,发送模式10)以及其他的发送模式等。
此外,在以下,设基于CRS进行在用户终端中的干扰测量(信道状态、传播环境的测量等),但并非限定于此。干扰测量也可以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进行,也可以基于其他的信号进行。另外,在使用CRS的情况下,与像发送模式10这样使用CSI-RS的情况相比较,具有不需要通过高层信令预先通知表示应测量的资源(CSI-RS/CSI-IM(干扰测量(Interference Measurement)))的信息的优点。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减轻接收处理负荷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R-ML作为干扰消除器。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CWIC等SIC型的干扰消除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被非正交复用到同一个无线资源的多个用户终端(配对终端)为2个,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3个以上的用户终端分组,非正交复用到同一个无线资源。
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将NOMA和MIMO组合的情况的图。在图5中,表示了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BS及用户终端UE#1、UE#2。对于用户终端UE#1,从无线基站BS以秩2、即以2个流发送DL信号。此外,对于用户终端UE#2,也同样以2个流发送DL信号。发往用户终端UE#1的DL信号和发往用户终端UE#2的DL信号按每个流进行功率复用。另外,关于通知信息,在后面叙述。
(关于复用功率比、MCS以及秩)
无线基站BS针对每个流决定复用功率比。例如,在某个流中的复用功率比为{UE#1,UE#2}={0.8P,0.2P}。P例如是能够分配的总功率。这种情况下,优选设定为表示复用功率比的各数值的和(即,总发送功率)不超过规定的值(例如,1)。
无线基站BS能够基于从各用户终端针对每个流反馈的CQI以及RI设定这样的复用功率比,使得调度度量(例如,PF(比例公平(Proportional Fairness))度量)为最大。此外,与功率比同样地,无线基站BS能够基于从各用户终端针对每个流反馈的CQI以及RI设定MCS以及秩。
(关于通知信息)
通知信息是用于针对每个流实施应用NOMA的用户间的干扰消除的必要信息。如图5所示,无线基站BS能够向用户终端UE#1发送对于用户终端UE#1成为干扰终端(干扰UE)的用户终端UE#2的信息(通知信息2)。通知信息至少表示每个流的复用功率比,但对于其细节,作为多个方式在后面叙述。此外,无线基站BS能够向用户终端UE#2发送对于用户终端UE#2成为干扰UE的用户终端UE#1的信息(通知信息1)。
通知信息可以包含在下行控制信号(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中经由下行控制信道(例如,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的PDCCH(Enhanced PDCCH))动态地向用户终端通知。此外,通知信息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信令)半静态地被通知。此外,这样的通知信息可以是只向进行干扰消除的用户终端通知的结构。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对于用户终端UE#1、#2,发送与各自的每个流的干扰终端有关的通知信息(PMI、RI、(MCS))。
(关于干扰消除)
用户终端#1、#2按照从无线基站BS通知的通知信息来操作(执行)用户间干扰消除器。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一例的图。图6所示的用户终端描述了图5的用户终端UE#2的接收处理涉及的结构,除此之外也可以适当地具备必要的结构。
用户终端UE#2使用针对每个流通知的通知信息来操作(执行)用户间干扰消除器。例如,在图6中,能够从接收信号消除用户终端UE#1的调制信号,获取用户终端UE#2的调制信号。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NOMA和MIMO组合利用的情况下,由于能够针对每个流设定适当的复用功率比,因此能够抑制吞吐量的降低。此外,在用户终端中,由于被提供针对每个流适当地操作干扰消除器所需的信息,因此能够在用户终端侧针对每个流适当地操作干扰消除器,获取发往本终端的信号。例如,即使在某个流中接收到的DL信号中,分配到其他用户终端的功率比比分配到本终端的功率比要大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能够适当地获取发往本终端的信号。
接下来,以第一到第四方式说明向用户终端通知的通知信息的具体的结构。另外,通知信息并非限定于这些方式的结构。
(第一方式)
参照图7说明第一方式。在第一方式中,显式地通知复用功率比和干扰UE(接收对于被通知的用户终端成为干扰的信号的用户终端)的MCS。例如,图7A所示的通知信息,对于流#1,表示分配到本终端的复用功率比为0.1,且发送到干扰UE的DL信号以16QAM(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被调制及编码,对于流#2,表示分配到本终端的复用功率比为0.3,且发送到干扰UE的DL信号以Q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被调制及编码。这样的通知信息,表示干扰UE的秩为2。
用户终端按照诸如复用功率比为0.1且发送到干扰UE的DL信号以16QAM被调制及编码的通知信息,对于在流#1中接收到的DL信号操作用户间干扰消除器,消除发往干扰UE的DL信号。由此,用户终端能够从在流#1中接收到的DL信号中将发往本终端的信号进行解调。
另外,用户终端在预先认识到总发送功率被设定为不超过规定的值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复用功率比求得干扰UE的复用功率比。例如,在规定的值是1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复用功率比(0.1)求得干扰UE的复用功率比为0.9(=1-0.1)。同样地,对于流#2,用户终端也能够消除发往干扰UE的信号,从在流#2中接收到的DL信号中将发往本终端的信号进行解调。
接下来,说明向用户终端通知图7B所示的通知信息的情况。在图7B中,对于流#1,表示分配到本终端的复用功率比为0.2,且对干扰UE的DL信号的MCS为QPSK,对于流#2,表示分配到本终端的复用功率比为0.2,且对干扰UE的DL信号的MCS为不适用(N/A)。由于流#2的调制及编码方案为不适用(N/A),因此这样的通知信息表示干扰UE为秩1。用户终端能够只对流#1消除发往干扰UE的信号,从在流#1中接收到的DL信号中将发往本终端的信号进行解调。对于流#2,不操作用户间干扰消除器,从在流#2中接收到的DL信号中将发往本终端的信号进行解调。
以上,根据第一方式,显式地通知复用功率比和干扰UE的MCS,此外,隐式地通知了干扰UE的秩,因此用户终端能够针对每个流适当地操作干扰消除器。
另外,在第一方式中,通知信息所包含的复用功率比作为对接收通知信息的终端(本终端)所分配的复用功率比,但不限于此。例如,通知信息所包含的复用功率比也可以作为分配到干扰UE的复用功率比。这种情况下,用户终端可以根据分配到干扰UE的复用功率比求得分配到本终端的复用功率比。此外,对于图7B的流#2的复用功率比,通知不适用(N/A)。其他方式中,通知信息所包含的复用功率比也可以被同样地解释。
另外,在第一方式中,设用户终端基于MCS(干扰MCS)和/或复用功率比判断干扰UE的秩是多少,但是,例如,也可以将与干扰UE的秩有关的信息显式地包含在通知信息中进行通知。
(第二方式)
参照图8说明第二方式。在第二方式中,通知与各流的复用功率比有关的信息。换言之,显式地通知各流的复用功率比。在第二方式中,无线基站构成为在应用NOMA时,对干扰UE的DL信号使用预先确定的(固定的)MCS。另一方面,用户终端设想不依赖于环境而固定地使用干扰UE的MCS,进行接收处理。例如,用户终端可以设想将干扰UE的MCS固定为QPSK并进行接收处理,也可以设想固定为其他的MCS。此外,针对每个流,固定地使用的MCS可以不同。用户终端还能够对干扰UE的MCS进行盲估计并进行接收处理。
图8A所示的通知信息,表示对于流#1,分配到本终端的复用功率比为0.2,对于流#2,复用功率比为不适用(N/A)。另外,在规定的流的复用功率比为N/A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可以判断为未发送(或者未利用)干扰UE的对应的流。此外,在未发送干扰终端的对应的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可以基于其他的流的复用功率比获取本终端的对应的流的复用功率比,也可以设想为与总发送功率有关的规定的值(例如,1)。这种对复用功率比的“不适用(N/A)”的定义,也适用于其他的方式。
如图8A的通知信息,表示干扰UE为秩1。用户终端能够只对流#1消除发往干扰UE的信号,并从在流#1中接收到的DL信号中将发往本终端的信号进行解调。对于流#2,不操作用户间干扰消除器,从在流#2中接收到的DL信号中将发往本终端的信号进行解调。
图8B所示的通知信息,表示对于流#1,分配到本终端的复用功率比为0.1,对于流#2,分配到本终端的复用功率比为0.3。这样的通知信息表示干扰UE为秩2。用户终端对每个流#1、#2消除发往干扰UE的信号,将各流中发往本终端的信号进行解调。
以上,根据该第二方式,由于设想为干扰UE的MCS被固定,所以能够将从无线基站发送的通知信息设为较少的信息量。因此,能够抑制通信的开销。
另外,在第二方式中,设用户终端基于复用功率比判断干扰UE的秩是多少,但是,例如,也可以将与干扰UE的秩有关的信息显式地包含在通知信息中进行通知。
(第三方式)
参照图9说明第三方式。在第三方式中,干扰UE的MCS被固定,每个流的复用功率比被联合编码并通知。图9表示规定的索引(例如,也可以被称为条目(Entry))和每个流的复用功率比的多个组合(条目和复用功率比的对应关系)。
如图9所示,在条目(Entry)#1-#4中设定流#1的复用功率比和流#2的复用功率比。条目#1-#3表示干扰秩为2。条目#4表示干扰秩为1。各复用功率比被联合编码并向用户终端通知。另外,图9的对应关系被规定为4个条目,但在对应关系中被规定的条目数不限定于此。
条目和复用功率比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在用户终端和/或无线基站中规定,也可以以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向用户终端通知与该对应关系有关的信息。此外,例如通过下行控制信号(例如,PDCCH或EPDCCH)通知用于确定是条目#1-#4中的哪一个的信息(确定信息)。接收到这样的通知信息的用户终端基于通知信息,针对每个流解调发往本终端的信号。对于解调,由于与上述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相同,故省略说明。
MCS与上述第二方式同样地被固定。无线基站构成为在应用NOMA时,对干扰UE的DL信号使用预先确定的(固定的)MCS。另一方面,用户终端设想不依赖于环境而固定地使用干扰UE的MCS,进行接收处理。例如,用户终端可以设想干扰UE的MCS固定为QPSK并进行接收处理,也可以设想固定为其他的MCS。此外,针对每个流,固定地使用的MCS可以不同。用户终端能够对干扰UE的MCS进行盲估计并进行接收处理。
以上,根据该第三方式,仅通知确定条目的信息便能够使用户终端针对每个流适当地操作干扰消除器。因此,能够以较少的信息量(确定信息)确定条目(每个流的复用功率比的组合),能够抑制通信的开销。
另外,在第三方式中,设用户终端基于条目(或者,MCS(干扰MCS)和/或复用功率比)判断干扰UE的秩是多少,但是,例如,也可以将与干扰UE的秩有关的信息显式地包含在通知信息中进行通知。
(第四方式)
参照图10说明第四方式。在第四方式中,在多个终端的DL信号被功率复用的情况下,预先向对象用户终端通知与每个流的复用功率比和MCS的组合有关的信息(事先信息,图10A)。还向对象用户终端通知确定图10A的组合的信息。图10A表示规定的索引(条目)和每个流的复用功率比以及MCS的多个组合(条目和复用功率比以及MCS的对应关系)。另外,被通知的事先信息可以在全部的用户终端是相同的,也可以在每个用户终端是不同的。此外,根据用户终端的接收环境,被通知的事先信息例如可以通过重新通知动态地变更。
如图10A所示,分别在条目(Entry)#1-#4中事先设定流#1的复用功率比、流#2的复用功率比、流#1的干扰UE的MCS以及流#2的干扰UE的MCS。条目#1-#3表示干扰秩为2,条目#4表示干扰秩为1。各条目的设定内容(事先信息,与对应关系有关的信息)被联合编码并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向用户终端通知。
此外,如图10B所示,以2比特的信息(确定信息,与特定的组合有关的信息)确定图10A的条目#1-#4。通过PDCCH向成为对象的用户终端通知这样的信息。由此能够动态地通知确定信息。基于确定信息,用户终端能够判断干扰UE的复用功率比、干扰MCS以及秩。基于通知信息,用户终端针对每个流解调发往本终端的信号。关于解调,由于与上述的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相同,故省略说明。
在本方式中,通知干扰UE的MCS,但也可以像上述的第二方式或第三方式一样固定MCS(例如,干扰UE的MCS固定为QPSK)。或者,也可以通过盲解码进行估计。
以上,根据第四方式,能够以较少的信息量(确定信息)确定事先信息中的条目(流#1的复用功率比、流#2的复用功率比、流#1的干扰UE的MCS以及流#2的干扰UE的MCS的组合),能够抑制通信的开销。
另外,在第四方式中,用户终端基于条目(或者,MCS(干扰MCS)和/或复用功率比)判断干扰UE的秩是多少,但是,例如,也可以将与干扰UE的秩有关的信息显式地包含在通知信息中进行通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被功率复用的多个用户终端(NOMA的配对终端)和在MIMO中由一个或者多个流发送DL信号的多个终端是相同终端而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使被功率复用的多个用户终端和在MIMO中的多个终端不一致,只要对操作干扰消除器的用户终端发送干扰UE的信息(通知信息)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及第三方式中,示出了干扰UE的MCS被固定的例子,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固定在被发送通知信息的用户终端(本终端)的DL信号中应用的MCS。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可以分别单独地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也可以组合应用。另外,对相同的结构元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超3G、LTE-A(LTE-Advance)、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等。
图1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无线基站10(10A、10B)以及与该无线基站10通信的多个用户终端20(20A、20B)。无线基站10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
无线基站10可以是形成宏小区的宏基站、汇聚节点、eNodeB(eNB)以及发送接收点等,也可以是形成小型小区的小型基站、微型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家庭(Home)eNodeB(HeN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以及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0之间,可以有线连接(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
各用户终端20能够在小区C1、C2中与无线基站10进行通信。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包括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以包括固定通信终端。
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于下行链路应用NOMA(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非正交多址),对于上行链路应用SC-FC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此外,在下行链路中也可以应用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
此外,在下行链路中,也可以将NOMA和OFDMA组合。另外,上行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并不限定于这些组合。例如,也可以是将面向多个用户终端的信号复用到同一个无线资源中而发送的技术(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且NOMA之外的技术被应用于下行链路中。
NO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子带等),并在每个子带中将用户终端20的信号以不同的发送功率进行非正交复用的多载波传输方式,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子带,并在各子带中将用户终端20的信号进行正交复用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CDMA是针对每个终端将系统带宽分割为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组成的带域,且多个用户终端20使用相互不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用户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NOMA和/或OFDMA可以在宽带中使用,也可以用于每个子带。
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在无线基站10和用户终端20之间进行将NOMA和MIMO组合的通信。例如,多个流的信号被功率复用。
此处,说明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使用的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例如,PDCCH、EPDCCH、PCFICH、PHICH)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者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通过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传输包含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等。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和PDCCH同样地用于传输DCI等。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Indicator Channel))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传输对于PUSCH的HARQ(混合ARQ)的送达确认信号(例如,ACK/NACK)。
此外,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Quality Indicator)、送达确认信号等。通过PRACH传输用于建立与小区的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参考信号,传输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等。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参考信号,传输测量用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等。另外,DMRS也可以被称为用户终端特定参考信号(UE-specificReference Signal)。此外,被传输的参考信号并不限定于此。
(无线基站)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以及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构成为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以及发送接收单元103分别包含一个以上即可。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向用户终端20发送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向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输入。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对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针对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乘以预编码矩阵)而被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将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来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在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进行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进行了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输入的上行信号中所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以及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相邻的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回程信令)信号。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3中,主要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的功能块。如图13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具备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以及测量单元305。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实施无线基站1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3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控制单元301例如对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的信号的生成或者映射单元303的信号的分配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301对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或者测量单元305的信号的测量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301对系统信息、在PDSCH中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以及在PDCCH和/或EPDCCH中传输的下行控制信号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进行控制。此外,进行同步信号或者CRS、CSI-RS、DMRS等的下行参考信号的调度的控制。
此外,控制单元301对在PUSCH中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在PUCCH和/或PUSCH中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在PRACH中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上行参考信号等的调度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301针对每个流设定复用功率比。此外,在第1用户终端和第2用户终端的DL信号被功率复用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使得向第1用户终端通知至少表示了每个流的复用功率比的通知信息。具体而言,进行控制使得向作为被干扰UE的用户终端通知像在上述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说明的通知信息。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基于从各用户终端20反馈的CQI,控制在对于各用户终端20的下行信号中应用的MCS。此外,控制单元301基于从各用户终端20反馈的RI,控制在对于各用户终端20的下行信号中应用的秩(层数)。针对每个流反馈这样的信息。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下行信号,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构成。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实现图2的数据缓冲单元、特播编码单元、数据调制单元、乘法单元、功率调整单元以及非正交复用单元等。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由控制单元301决定的MCS,将对于各用户终端20的下行信号进行调制/编码。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将对于配对终端的下行信号乘以由控制单元301决定的预编码矩阵。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映射单元303将由控制单元301决定的对于配对终端的下行信号进行非正交复用(功率复用),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构成。映射单元303能够实现图3的复用单元。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发送接收单元1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此处,接收信号例如是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数据信号、上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通过接收处理解码了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3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接收信号或者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测量单元305。
测量单元3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3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305例如可以测量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接收质量(例如,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或者信道状态等。测量结果可以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用户终端)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以及应用单元205。另外,构成为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以及发送接收单元203分别可包含一个以上即可。
在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了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来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从无线基站10接收与应用于对本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有关的信息,进一步,还能够接收上述的通知信息。例如,能够接收上述的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说明的通知信息。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后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5中,主要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5所示,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包括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以及测量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实施用户终端2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4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控制单元401例如对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的信号的生成或者映射单元403的信号的分配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401对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或者测量单元405的信号的测量进行控制。另外,控制单元401能够构成本发明的生成单元的一部分。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获取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在PDCCH/EPDCCH中发送的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在PDSCH中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号、或判定了是否需要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的结果等,对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等)或者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使得基于接收到的通知信息针对每个流进行信号解调。例如,能够进行控制使得基于通知信息,消除发往干扰UE的信号,对已发往本终端的信号进行解调。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信号,并输出到映射单元4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例如,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与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有关的上行控制信号。在从控制单元401被指示生成与规定的发送功率的候选有关的CSI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选择并生成该CSI。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而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括UL许可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从控制单元401被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中生成的上行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从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此处,接收信号例如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接收单元。
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实现图6的MMSE单元、解调/解码单元、干扰复制生成单元以及干扰消除单元等。另外,在图6中,表示了使用CWIC等SIC型的干扰消除器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也能够实现使用了R-ML或者其他方式作为干扰消除器的结构。
在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与应用于对本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基于该信息进行干扰消除等接收处理。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通过接收处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高层控制信息以及DCI等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接收信号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测量单元405。
测量单元4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405例如测量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接收质量(例如,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或者信道状态(传播环境)等。此外,测量单元405计算每个宽带和/或每个子带的CQI。此处,测量单元405可以计算在假定对下行信号应用OMA的情况下(或者假定最大发送功率为下行发送功率的情况下)的CQI,也可以计算在设定的多个发送功率的候选中,假定了P以外的最大的下行发送功率的情况下的CQI。
测量单元405的测量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测量单元405能够实现图3的信道估计单元。另外,测量单元405也可以使用被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CRS、CSI-RS以及其他信号中的任意一个或者这些的组合进行上述测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设用户终端接收使用了NOMA方式的下行信号,但并非限定于此。只要用户终端接收的下行信号是和对于其他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复用(例如,功率复用)到同一个无线资源的下行信号,则可以是任何信号。
(硬件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的组合而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并不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地结合的1个装置而实现,也可以将物理地分开的2个以上的装置由有线或者无线连接,通过这些多个装置而实现。
例如,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功能。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无线基站10及用户终端20在物理上可以由包括中央处理装置(处理器)1001、主存储装置(存储器)1002、辅助存储装置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以及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构成。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个词,能够更换为电路、设备、单元等。
无线基站10及用户终端20中的各功能,通过在中央处理装置1001、主存储装置1002等硬件上读入规定的软件(程序),通过中央处理装置1001进行运算,并控制通信装置1004的通信或主存储装置1002及辅助存储装置1003中的数据的读取和/或写入来实现。
中央处理装置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从而控制计算机整体。中央处理装置1001可以由包括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以及与外围装置的接口等的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上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204)、呼叫处理单元105等,也可以由中央处理装置1001实现。
此外,中央处理装置1001将程序、软件模块或数据从辅助存储装置1003和/或通信装置1004中读取到主存储装置1002,基于它们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在主存储装置1002中存储且在中央处理装置1001中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关于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主存储装置(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等中的至少一个构成。辅助存储装置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软盘、光磁盘、CD-ROM(光盘ROM(Compact Disc ROM))、硬盘驱动器等中的至少一个构成。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被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101(201)、放大器单元102(202)、发送接收单元103(203)以及传输路径接口106等,也可以由通信装置1004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对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及输出装置1006可以是成为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中央处理装置1001或主存储装置1002等各装置,在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1007上连接。总线1007可以由一个总线构成,也可以由装置间不同的总线构成。另外,无线基站10及用户终端20的硬件结构可以构成为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图示的各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不包括一部分装置。
此外,无线基站10及用户终端20可以包括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以及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而构成,也可以通过该硬件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用语和/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用语,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含义的用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可以是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也可以被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由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由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由对应的其他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是通过规定的索引来指示的。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中的任一种来表示。例如,在上述的整个说明中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以及码片等可以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者磁性粒子、光场或者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示。
此外,软件、命令、信息等可以经由传输介质来发送接收。例如,在软件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电缆、光缆、双绞线以及数字用户线(DSL)等)和/或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而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发送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含在传输介质的定义中。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伴随着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并不限定于显示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而)进行。
信息的通知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他的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超3G、IMT-Advanced、4G(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Access))、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Bluetooth(注册商标)以及利用其他合适的系统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而被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只要不矛盾,则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按照例示的顺序提示各种步骤的元素,并不限定于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显然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5年10月2日申请的特愿2015-197119。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送单元,对多个用户终端的每一个,以一个或多个流发送DL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对发送给各用户终端的DL信号进行功率复用并发送,
所述控制单元针对每个流设定进行所述功率复用的DL信号的复用功率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向所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至少一个通知至少包含表示所述每个流的复用功率比的信息的通知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信息包含表示所述每个流的复用功率比的信息和表示所述每个流的调制及编码方案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信息针对所述每个流包含表示所述复用功率比的信息,不包含表示调制及编码方案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号或高层信令进行通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至少一个通知与所述每个流的复用功率比和调制及编码方案的多个组合有关的信息,并通过下行控制信号向所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至少一个通知与特定的组合有关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通知与所述多个用户终端中的至少一个的秩有关的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有关所述秩的信息与所述每个流的复用功率比进行联合编码。
9.一种用户终端,具有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在一个或者多个流中被功率复用的DL信号和至少包含表示每个流的复用功率比的信息的通知信息;以及
接收处理单元,使用所述通知信息进行所述DL信号的接收处理。
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送步骤,对多个用户终端的每一个,以一个或多个流发送DL信号;以及
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使得对发送给各用户终端的DL信号进行功率复用并发送,
所述控制步骤针对每个流设定进行所述功率复用的DL信号的复用功率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97119 | 2015-10-02 | ||
JP2015197119 | 2015-10-02 | ||
PCT/JP2016/078968 WO2017057655A1 (ja) | 2015-10-02 | 2016-09-30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41428A true CN108141428A (zh) | 2018-06-08 |
CN108141428B CN108141428B (zh) | 2021-04-09 |
Family
ID=58423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57427.2A Active CN108141428B (zh) | 2015-10-02 | 2016-09-30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70173B2 (zh) |
EP (1) | EP3358768A1 (zh) |
JP (1) | JP6462891B2 (zh) |
CN (1) | CN108141428B (zh) |
CL (1) | CL2018000823A1 (zh) |
WO (1) | WO2017057655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03683A (zh) * | 2018-08-02 | 2021-04-23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mimo系统中的处理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软件产品 |
CN112840575A (zh) * | 2018-08-09 | 2021-05-2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572487A (zh) * | 2021-07-23 | 2021-10-29 |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射频信号杂波抑制方法、基站和终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90084307A (ko) * | 2016-11-24 | 2019-07-16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정보 전송 방법, 기지국 및 단말 |
RU2755360C2 (ru) * | 2017-01-06 | 2021-09-15 | Нтт Докомо, Инк. |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ий 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
US10911152B2 (en) | 2019-04-18 | 2021-02-0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ower-based decoding of data received over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path |
US10873392B2 (en) | 2019-04-18 | 2020-12-2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Throughput increase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US10998982B2 (en) | 2019-04-18 | 2021-05-04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Transmitter for throughput increase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US10938485B2 (en) | 2019-04-18 | 2021-03-0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Error control coding with dynamic ranges |
US11018776B2 (en) | 2019-04-18 | 2021-05-25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ower-based decoding of data received over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path |
US10911155B2 (en) | 2019-04-18 | 2021-02-0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System for throughput increase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US10756817B1 (en) * | 2019-04-18 | 2020-08-25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ower switching for systems implementing throughput improvement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US10686530B1 (en) | 2019-04-18 | 2020-06-16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ower-based encoding of data to be transmitted over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path |
US10897315B2 (en) | 2019-04-18 | 2021-01-1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ower-based decoding of data received over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path |
US10892847B2 (en) | 2019-04-18 | 2021-01-1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Blind detection model optimization |
US10873393B2 (en) | 2019-04-18 | 2020-12-2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Receiver training for throughput increases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US10742326B1 (en) | 2019-04-18 | 2020-08-1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ower-based encoding of data to be transmitted over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path |
US10742325B1 (en) | 2019-04-18 | 2020-08-1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ower-based encoding of data to be transmitted over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path |
US10862591B1 (en) | 2019-04-18 | 2020-12-08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Unequal decision regions for throughput increase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US10951342B2 (en) | 2019-04-18 | 2021-03-16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Throughput increase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US10911141B1 (en) | 2019-07-30 | 2021-02-0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Dynamically selecting a channel model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JP7221191B2 (ja) * | 2019-10-23 | 2023-02-13 | 株式会社Kddi総合研究所 |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WO2021083495A1 (en) | 2019-10-29 | 2021-05-06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Method of estimating transmit symbol vectors in an overloaded communication channel |
CN115362645B (zh) * | 2020-04-03 | 2024-07-05 | 大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csi误差的有噪过载无线通信系统中离散数字信号的估计方法 |
US11863314B1 (en) * | 2022-01-27 | 2024-01-02 | Tarana Wireles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sub-band, per-stream, and per-user selection of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s including scheduling using channel condition metrics indicative of channel interference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04114A1 (ja) * | 2012-12-28 | 2014-07-03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20150156786A1 (en) * | 2013-12-04 | 2015-06-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scheduling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 |
CN104717753A (zh) * | 2013-12-17 | 2015-06-17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非正交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75540B2 (ja) | 2013-02-12 | 2016-03-0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6364159B2 (ja) | 2013-06-28 | 2018-07-2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4349491A (zh) * | 2013-08-08 | 2015-02-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方法、系统和网络侧设备 |
JP6207297B2 (ja) | 2013-08-19 | 2017-10-0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
CN108029126A (zh) * | 2015-09-24 | 2018-05-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
-
2016
- 2016-09-30 US US15/765,217 patent/US10470173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9-30 EP EP16851824.9A patent/EP3358768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09-30 WO PCT/JP2016/078968 patent/WO201705765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9-30 JP JP2017543603A patent/JP6462891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9-30 CN CN201680057427.2A patent/CN108141428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29 CL CL2018000823A patent/CL2018000823A1/es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04114A1 (ja) * | 2012-12-28 | 2014-07-03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4871464A (zh) * | 2012-12-28 | 2015-08-2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US20150156786A1 (en) * | 2013-12-04 | 2015-06-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scheduling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 |
CN104717753A (zh) * | 2013-12-17 | 2015-06-17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非正交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ANASS BENJEBBOUR等: "System-Level Performance of Downlink NOMA Combined with SU-MIMO for Future LTE Enhancements", 《GLOBECOM WORKSHOP(GC WKSHPS)》 * |
HUAWEI,HISILICON: "Classification of MUST scheme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2 R1-153798》 * |
毕奇等: "面向5G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 《电信科学》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03683A (zh) * | 2018-08-02 | 2021-04-23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mimo系统中的处理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软件产品 |
CN112840575A (zh) * | 2018-08-09 | 2021-05-2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2840575B (zh) * | 2018-08-09 | 2023-11-2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572487A (zh) * | 2021-07-23 | 2021-10-29 |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射频信号杂波抑制方法、基站和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279270A1 (en) | 2018-09-27 |
JP6462891B2 (ja) | 2019-01-30 |
CL2018000823A1 (es) | 2018-06-01 |
US10470173B2 (en) | 2019-11-05 |
EP3358768A1 (en) | 2018-08-08 |
JPWO2017057655A1 (ja) | 2018-08-30 |
CN108141428B (zh) | 2021-04-09 |
WO2017057655A1 (ja) | 2017-04-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41428A (zh)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4285490B (zh) | 盲解码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
US9634808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base station | |
CN104509189B (zh)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测定方法 | |
CN108353402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4380641B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10938505B2 (en)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WO2016199768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7534966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736067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9742534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 |
CN107852718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141791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463251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20150110032A1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er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CN108141878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431507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4770037B (zh)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6209334B (zh) |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
CN108028714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076389A (zh) |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792344A (zh) | 针对用于数据传输的动态解调参考信号模式的技术 | |
CN108111209A (zh) |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
CN107710813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886799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