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9987B - 一种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9987B
CN108139987B CN201680059732.5A CN201680059732A CN108139987B CN 108139987 B CN108139987 B CN 108139987B CN 201680059732 A CN201680059732 A CN 201680059732A CN 108139987 B CN108139987 B CN 1081399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ime
speed
receiving end
transfer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97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9987A (zh
Inventor
杨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39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99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9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99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领域,能够提高数据转移的进度的准确率。该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包括: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待转移速度为接收端设备预计转移待转移数据的速度;接收端设备根据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确定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或者通过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BT(BitTorrent,比特流)等无线方式连接的不同的通信设备之间进行数据转移已成为一种便捷、流行的数据业务方式。不同的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转移过程通常包括数据生成的过程、数据发送的过程、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接收端设备在数据转移过程中通常会呈现给用户一个进度展示,以便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等待预期。目前,接收端设备通常采用“已接收数据的大小/总的待接收数据的大小”的方式来计算数据转移进度,并显示该进度。该方案中,接收端设备利用“已接收数据的大小/总的待接收数据的大小”计算出的数据转移进度的准确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提高数据转移的进度的准确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首先,接收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待转移速度为该接收端设备预计转移待转移数据的速度;然后,接收端设备根据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确定该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
本申请中的接收端设备通过确定在预设的第一时刻该接收端设备需要转移的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来计算该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由于接收端设备计算其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采用的是待转移速度,而待转移速度是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出的该接收端设备预计转移待转移数据的速度,因此,接收端设备利用第一时刻确定出的待转移速度计算出的剩余转移时间较为准确。
实际应用中,接收端设备在不同时刻所采用的待转移速度是不同的,即随着时间的变化,待转移速度是动态变化的,接收端设备确定出的剩余转移时间也会随着待转移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采用这种方法,接收端设备在每一时刻确定出的剩余转移时间的准确率较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的第一时刻为至少一个预设时刻中的其中一个,随着时间的变化,第一时刻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进度计算方法,能够提高接收端设备计算出的剩余转移时间的准确率,相应的,能够提高数据转移的进度的准确率。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接收数据和待恢复数据,上述待转移速度包括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第一速度为接收端设备预计接收待接收数据的速度,第二速度为接收端设备预计恢复待恢复数据的速度。
本申请中的接收端设备可以同时执行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也可以先执行数据接收的过程,再执行数据恢复的过程。由于接收端设备完成数据转移所采用的方式不同,因此,在不同场景中,接收端在第一时刻确定出的待转移数据所包括的内容不同,同理,接收端在第一时刻确定出的待转移速度所包括的内容也不同。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接收数据和待恢复数据,则待转移速度包括接收端设备预计接收待接收数据的速度(简称第一速度)和接收端设备预计恢复待恢复数据的速度(简称第二速度),即待转移速度包括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这样,接收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包括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待接收数据的大小、第一速度、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第二速度。
可选的,不论接收端设备是否同时执行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接收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第一速度的方法为:接收端设备确定其在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第一时刻,第一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待接收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然后,该接收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一时间段,确定第一速度。相应的,接收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第二速度的方法为:接收端设备确定其在第二时间段内恢复第二数据片段的大小,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第一时刻,第二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然后,接收端设备根据第二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二时间段,确定第二速度。
本申请中的第一时间段与接收端设备执行数据接收的过程相对应,第二时间段与接收端设备执行数据恢复的过程相对应。其中,本申请中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或者第二时间段的长度均可以为预设时间长度。优选的,在接收端设备接收数据的过程中包括至少一个时间段,每一时间段的长度均相同,第一时间段为数据传输阶段中的至少一个时间段中的其中一个。在接收端设备恢复数据的过程中包括至少一个时间段,每一时间段的时间长度均相同,第二时间段为数据恢复阶段中的至少一个时间段中的其中一个。
本申请中的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出第一速度后,将第一速度视为自身在后续时间内接收待接收数据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第一速度的数值会发生变化。同理,本申请中的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出第二速度后,将第二速度视为自身在后续时间内恢复待恢复数据的速度。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第二速度的数值也会发生变化。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论接收端设备是否同时执行数据传输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接收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第一速度的方法为:接收端设备确定其在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第一时刻,第一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待接收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然后,该接收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一时间段,确定第一速度。接收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第二速度的方法为:接收端设备确定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并根据该数据类型,初始化定义第二速度。
容易理解的是,不论接收端设备是否同时执行数据传输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若接收端设备在还未开始执行数据恢复的过程,则该接收端设备初始化定义第二速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接收数据和待恢复数据,则接收端设备根据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的方法,包括: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接收数据的大小和第一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接收待接收数据的剩余接收时间;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第二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恢复待恢复数据的剩余恢复时间;若剩余接收时间大于剩余恢复时间,则接收端设备确定剩余接收时间为剩余转移时间;若剩余恢复时间大于剩余接收时间,则接收端设备确定剩余恢复时间为剩余转移时间;若剩余接收时间等于剩余恢复时间,则接收端设备确定剩余接收时间或剩余恢复时间为剩余转移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接收端设备可同时执行数据传输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因此,在接收端设备确定出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后,该接收端设备需将二者之间的较大值确定为剩余转移时间。若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相等,则该接收端设备任意选取其中一个确定为剩余转移时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接收数据和待恢复数据,则接收端设备根据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确定该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的方法,包括: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接收数据和第一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接收待接收数据的剩余接收时间;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恢复数据和第二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恢复待恢复数据的剩余恢复时间;接收端设备将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之和,确定为剩余转移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接收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数据接收的过程,且未开始执行数据恢复的过程的应用场景中,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接收数据和待恢复数据。在这种应用场景中,由于接收端设备还未开始执行数据恢复的过程,因此,接收端设备确定的第二速度为该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初始化定义的速度。由于接收端设备还未开始执行数据恢复的过程,因此,在接收端设备确定出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之后,该接收端设备将二者之和确定为剩余转移时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转移数据仅仅包括待恢复数据,相应的,待转移速度仅仅包括第三速度,该第三速度为接收端设备预计恢复待恢复数据的速度。
上述待转移数据仅仅包括待恢复数据的应用场景为数据接收的过程已经结束,这样,待转移数据就只剩待恢复数据,相应的,待转移速度只包括第三速度。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二速度和第三速度均用于表示待恢复速度,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中的第二速度应用于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接收数据和待恢复数据的场景,第三速度应用于待转移数据仅仅包括待恢复数据的场景。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待转移数据仅仅包括待恢复数据,则接收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待转移速度包括:接收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第三速度。具体的,接收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第三速度的方法为:首先,接收端设备确定在第三时间段内恢复完成的第三数据片段的大小,第三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第一时刻,第三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然后,接收端设备根据第三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三时间段,确定第三速度。或者,该方法为:接收端设备确定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然后,该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初始化定义第三速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待转移数据仅仅包括待恢复数据,则接收端设备根据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的方法包括: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第三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的剩余恢复时间;接收端设备将剩余恢复时间确定为剩余转移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若数据传输的过程已经结束,则接收端设备计算出的剩余恢复时间即为剩余转移时间。这种应用场景中,第三速度可以为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在第一时刻初始化定义的速度,也可以为接收端设备根据第三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三时间段确定出的速度。
不论接收端设备是采用哪一种方式确定剩余转移时间,由于本申请中接收端设备确定出的第一速度、第二速度或第三速度较为准确,因此,本申请中的接收端设备确定出的剩余转移时间的准确率也较高。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端设备在根据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之后,还显示其计算出的剩余转移时间。
本申请中的接收端设备显示剩余转移时间能够避免接收端设备独立显示数据转移中各个过程的进度而导致的无法整体显示数据转移进度的问题。
由于接收端设备采用本申请提供的进度计算方法确定的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的准确率较高,因此,接收端设备确定出的剩余转移时间的准确率较高,相应的,本申请中计算的数据转移的进度的准确率较高。
此外,本申请中的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接收端设备显示的剩余转移时间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接收端设备显示的剩余转移时间是动态变化的。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接收端设备,该接收端设备包括确定单元。
具体的,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单元模块所实现的功能具体如下:
上述确定单元用于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所述待转移速度为所述接收端设备预计转移所述待转移数据的速度;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所述待转移速度,确定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转移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
本申请中的接收端设备通过确定在预设的第一时刻该接收端设备需要转移的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来计算该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由于接收端设备计算其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采用的是待转移速度,而待转移速度是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出的该接收端设备预计转移待转移数据的速度,因此,接收端设备利用第一时刻确定出的待转移速度计算出的剩余转移时间较为准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接收数据和待恢复数据,待转移速度包括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第一速度为接收端设备预计接收待接收数据的速度,第二速度为接收端设备预计恢复待恢复数据的速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接收数据和待恢复数据,上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第一时刻,第一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待接收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根据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一时间段,确定第一速度,以及具体用于确定在第二时间段内恢复第二数据片段的大小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第一时刻,第二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根据第二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二时间段,确定第二速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接收数据和待恢复数据,上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第一时刻,第一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待接收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根据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一时间段,确定第一速度,以及具体用于确定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根据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初始化定义第二速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端设备还包括计算单元,该计算单元,用于若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接收数据和待恢复数据,则根据待接收数据的大小和第一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接收待接收数据的剩余接收时间,以及用于根据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第二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恢复待恢复数据的剩余恢复时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上述计算单元计算的剩余接收时间大于上述计算单元计算的剩余恢复时间,则确定剩余接收时间为剩余转移时间,以及具体用于若上述计算单元计算的剩余恢复时间大于上述计算单元计算的剩余接收时间,则确定剩余恢复时间为剩余转移时间,以及具体用于若剩余接收时间等于剩余恢复时间,则确定剩余接收时间或剩余恢复时间为剩余转移时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计算单元,用于若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接收数据和待恢复数据,则根据待接收数据的大小和第一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接收待接收数据的剩余接收时间,以及用于根据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第二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恢复待恢复数据的剩余恢复时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上述计算单元计算的剩余接收时间和上述计算单元计算的剩余恢复时间之和,确定为剩余转移时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恢复数据,上述待转移速度包括第三速度,该第三速度为接收端设备预计恢复待恢复数据的速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在第三时间段内恢复完成的第三数据片段的大小,第三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第一时刻,第三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根据第三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三时间段,确定第三速度,以及具体用于确定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根据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初始化定义第三速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计算单元,用于若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恢复数据,则根据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第三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恢复待转移数据的剩余恢复时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上述计算单元计算的剩余恢复时间确定为剩余转移时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端设备还包括显示单元,
上述显示单元,用于在上述确定单元确定出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之后,显示剩余转移时间。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接收端设备,该接收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通信接口和系统总线;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分别与系统总线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使接收端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转移系统,该数据转移系统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接收端设备以及发送端设备,接收端设备与发送端设备之间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连接。
在本申请中,上述接收端设备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申请类似,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本申请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移系统的交互协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移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切理解本申请。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移动设备、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另外,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针对现有技术中数据转移的进度的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接收端设备通过确定其在预设的第一时刻需转移的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该接收端设备预计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待转移速度,来确定该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由于待转移速度是该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的,因此,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出的剩余转移时间较为准确,相应的,数据转移的进度的准确率较高。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端设备可以是有线终端也可以是无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或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也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PCS(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个人通信业务)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WLL(Wireless Local Loop,无线本地环路)站、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设备。无线终端还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装备(UserEquipmen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应用于数据转移系统。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数据转移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第一通信设备10与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通过有线方式或者无线方式连接。
其中,无线方式可以是NFC和BT中的任意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第一通信设备10可以为数据转移的发送端设备,也可以是数据转移的接收端设备。相应的,若第一通信设备10为发送端设备,则第二通信设备11为接收端设备;若第一通信设备10为接收端设备,则第二通信设备11为发送端设备。
结合图1,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移系统中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的交互协作示意图。图2中第一通信设备10为发送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11为接收端设备,因此,第一通信设备10执行数据生成和数据发送的过程,第二通信设备11执行数据接收和数据恢复的过程。
如图2所示,第一通信设备10中存储有文本和媒体等数据,例如音频、视频、图像、图表、图示和表格等,这些数据按照数据类型可分为DB(Database)数据、媒体数据和应用数据等。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10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转移指令后,获取待转移数据,然后按照预设划分规则将每一数据类型的待转移数据划分为至少一部分数据,并根据至少一部分数据中的每一部分数据生成一个数据集合。若第一通信设备10将每一数据类型的待转移数据划分为至少两部分数据,则第一通信设备10每生成一个数据集合就向第二通信设备11发送,且在发送其中一个数据集合的同时,生成另一数据集合。具体的,第一通信设备10根据至少两部分数据中的第一部分数据生成第一数据集合,并向第二通信设备11发送第一数据集合,且在向第二通信设备11发送第一数据集合的同时,根据至少两部分数据中的第二部分数据生成第二数据集合,第二部分数据为第一部分数据的后一部分数据。
相应的,第二通信设备11接收第一通信设备10发送的第一数据集合,并恢复第一数据集合,且第二通信设备11在恢复第一数据集合的同时,接收第一通信设备10发送的第二数据集合。第二通信设备11在恢复第一数据集合和接收第二数据集合的同时,还持续的采集数据接收过程和数据恢复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根据采集的相关数据计算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从而确定剩余转移时间,并显示剩余转移时间。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10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转移指令后,获取待转移数据,然后按照预设划分规则将每一数据类型的待转移数据划分为至少一部分数据,并根据至少一部分数据中的每一部分数据生成一个数据集合。在第一通信设备10将所有数据集合生成后,第一通信设备10逐一向第二通信设备11发送其生成的数据集合。
相应的,第二通信设备11逐一接收第一通信设备10发送的数据集合,并在接收完所有数据集合后,第二通信设备11逐一恢复其接收到的数据集合。第二通信设备11在逐一接收第一通信设备10发送的数据集合的同时,还持续的采集数据接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根据采集的相关数据计算剩余接收时间,此时,第二通信设备还预确定剩余恢复时间,从而根据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确定剩余转移时间,并显示剩余转移时间。此外,第二通信设备11在逐一恢复其接收到的数据集合的同时,还持续的采集数据恢复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根据采集的相关数据计算剩余恢复时间,该剩余恢复时间即为剩余转移时间,第二通信设备11显示该剩余转移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适用于通信设备之间通过近场或局域网进行数据转移的场景中。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可以应用在图1或图2所示的数据转移系统中。结合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端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10,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端设备为第二通信设备11。对于每一种数据类型的数据而言,数据转移系统中的接收端设备计算数据转移的进度所采用的方法均相同。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转移第一数据类型的数据,接收端设备计算第一数据类型的数据的转移进度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3,该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包括:
S300、接收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
其中,待转移速度为接收端设备预计转移待转移数据的速度,待转移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数据类型可以为DB数据类型,也可以为媒体数据类型,还可以为应用数据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301、接收端设备根据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确定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端设备与发送端设备之间的数据转移包括的数据生成的过程、数据发送的过程、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可以分别独立执行,也可以为并发执行。
若数据生成的过程、数据发送的过程、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分别独立执行,则发送端设备在生成所有数据集合后,向接收端设备逐一发送其生成的数据集合。相应的,接收端设备逐一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数据集合。在接收端设备接收完所有数据集合后,该接收端设备再开始逐一恢复其接收到的数据集合。
若数据生成的过程、数据发送的过程、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并发执行,则发送端设备每生成一个数据集合,就会向接收端设备发送该数据集合,且发送端设备在向接收端设备发送该数据集合的同时,生成另一数据集合。相应的,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某一数据集合的同时,恢复该接收端设备已经接收到的另一数据集合。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端设备可以同时执行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也可以分别执行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即接收端设备可以处于以下任意一种状态:
(1)、接收端设备同时执行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
(2)、接收端设备执行数据接收的过程,数据恢复的过程还未开始。
(3)、接收端设备执行数据恢复的过程,数据接收的过程已经结束。
(4)、接收端设备均未开始执行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
在第一时刻,不论接收端设备处于上述哪一种状态,接收端设备在与发送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转移的过程中,接收端设备均可确定出在第一时刻该接收端设备仍需转移的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即接收端设备执行S300。
在第一时刻,若接收端设备处于上述第一种状态、上述第二种状态或上述第四种状态,则说明在第一时刻,该接收端设备需要转移的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接收数据和待恢复数据,相应的,待转移速度包括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其中,第一速度为该接收端设备预计接收待接收数据的速度,第二速度为该接收端设备预计恢复待恢复数据的速度。
具体的,处于上述第一种状态、上述第二种状态或上述第四种状态的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待接收数据的大小、待恢复数据的大小、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
可选的,在第一时刻,处于上述第一种状态和上述第二种状态的接收端设备确定第一速度的方法为:首先,该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其在第一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第一时刻,第一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待接收数据的数据类型均为第一数据类型;然后,该接收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一时间段,确定第一速度。
其中,第一时间段为该接收端设备执行整个数据接收的过程中的某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可以为预设时间长度,本申请实施例对该预设时间长度不作具体限定。
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接收的过程中包括至少一个时间段,至少一个时间段中的每个时间段的长度均相同。每一时间段内接收端设备接收到的数据片段的大小随着该时间段内接收端设备接收数据的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可选的,在第一时刻,处于上述第一种状态的接收端设备确定第二速度的方法为:首先,该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其在第二时间段内恢复完成的第二数据片段的大小,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第一时刻,第二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均为第一数据类型;然后,该接收端设备根据第二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二时间段,确定第二速度。
其中,第二时间段与上述第一时间段类似,唯一不同的是第二时间段为接收端设备处于整个数据恢复的过程中的某一时间段。
同理,每一时间段内接收端设备恢复完成的数据片段的大小随着该时间段内接收端设备恢复数据的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可选的,在第一时刻,处于上述第二种状态的接收端设备确定第二速度的方法为:接收端设备确定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即确定第一数据类型,并根据第一数据类型,初始化定义第二速度。
可以理解的是,处于上述第二种状态的接收端设备还未开始恢复数据,因此,接收端设备可初始化定义第二速度,并利用初始化定义的第二速度进行计算。
可选的,在第一时刻,处于上述第四种状态的接收端设备确定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的方法为:接收端设备确定待接收数据的数据类型和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并根据待接收数据的数据类型初始化定义第一速度,根据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初始化定义第二速度。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待接收数据的数据类型和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均为第一数据类型。
在第一时刻,若接收端设备处于上述第三种状态,则说明在第一时刻,该接收端设备需要转移的待转移数据仅包括待恢复数据,相应的,待转移速度包括第三速度,其中,第三速度为在待转移数据仅仅包括待恢复数据的场景中,接收端设备预计恢复待恢复数据的速度。
具体的,处于上述第三种状态的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第三速度。
可选的,在第一时刻,处于上述第三种状态的接收端设备确定第三速度的方法可以参考处于上述第一种状态、上述第二种状态或者上述第四种状态的接收端设备确定第二速度的方法,此处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速度和第三速度均用于表示待恢复速度,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速度应用于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接收数据和待恢复数据的场景,第三速度应用于待转移数据仅仅包括待恢复数据的场景。
进一步地,不论接收端设备处于上述哪一种状态,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之前,接收端设备还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需转移数据的大小和需转移数据的类型,其中,需转移数据的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
需转移数据为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所有需要转移的数据,接收端设备确定的待转移数据属于需转移数据。容易理解的是,接收端设备在整个数据接收的过程中所有需要接收数据的大小与需转移数据的大小相同,接收端设备在整个数据恢复的过程中所有需要恢复的数据的大小也与需转移数据的大小相同。
示例性的,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需转移数据的大小为30MB(MByte,兆字节),则该接收端设备在整个数据接收的过程中需接收的数据的大小为30MB,在整个数据恢复的过程中需恢复的数据的大小也为30MB。
具体的,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根据已转移数据的大小和需转移数据的大小,确定待转移数据的大小。
若接收端设备处于上述第一种状态或上述第二种状态,则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待接收数据的大小的方法为:接收端设备根据已接收数据的大小和需转移数据的大小,确定待接收数据的大小。
若接收端设备处于上述第一种状态或上述第三种状态,则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待恢复数据的大小的方法为:接收端设备根据已恢复数据的大小和需转移数据的大小,确定待恢复数据的大小。
若接收端设备处于上述第二种状态或上述第四状态,则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待恢复数据的大小的方法为:接收端设备将需转移数据的大小确定为待恢复数据的大小。
若接收端设备处于上述第四状态,则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待接收数据的大小为:接收端设备将需转移数据的大小确定为待接收数据的大小。
在确定出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之后,接收端设备根据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即接收端设备执行S301。
具体的,若接收端设备处于上述第一种状态,则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接收数据的大小和第一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的剩余接收时间。同时,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第二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的剩余恢复时间。若剩余接收时间大于剩余恢复时间,则接收端设备确定剩余接收时间为剩余转移时间。若剩余恢复时间大于剩余接收时间,则接收端设备确定剩余恢复时间为剩余转移时间。若剩余接收时间等于剩余恢复时间,则接收端设备确定剩余接收时间或剩余恢复时间为剩余转移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种状态为数据传输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并发执行的场景,因此,在接收端设备确定出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之后,选取二者之间的较大值作为剩余转移时间即可。
具体的,若接收端设备处于上述第二种状态或上述第四种状态,则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接收数据的大小和第一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的剩余接收时间。同时,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第二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的剩余恢复时间。接收端设备将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之和,确定为剩余转移时间。其中,接收端设备处于上述第二种状态或上述第四种状态时,接收端设备所使用的第二速度均为根据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初始化定义的速度。接收端设备处于上述第四种状态时,接收端设备所使用的第一速度为该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接收数据的数据类型初始化定义的速度。接收端设备处于上述第四种状态时,接收端设备所使用的第一速度为该接收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一时间段的长度确定出的速度。
具体的,若接收端设备处于上述第三种状态,则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第三速度,计算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的剩余恢复时间,并将计算得到的剩余恢复时间确定为剩余转移时间。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待转移速度是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的,因此,待转移速度能够实时表示该接收端设备转移数据的速度,接收端设备利用该待转移速度确定剩余转移时间,能够较为准确的计算出剩余转移时间,相应的,提高了数据转移的进度的准确率。
进一步地,接收端设备在确定出剩余转移时间之后,接收端设备还显示该剩余转移时间。
具体的,结合图3,如图4所示,在S301之后还包括:
S302、接收端设备显示剩余转移时间。
可选的,接收端设备可以通过时间信息来表示剩余转移时间,也可以通过进度条来表示剩余转移时间,还可以通过时间信息与进度条结合的方式来表示剩余转移时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接收端设备通过显示剩余转移时间来告知用户当前数据的转移进度,以便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等待预期。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剩余转移时间包括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或者包括剩余恢复时间,因此,接收端设备显示的剩余转移时间能够同时为用户显示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中数据转移的进度,为用户显示了数据转移的整体进度,避免了分阶段独立显示无法呈现整体进度的问题。
为了更加方便理解本申请提供的进度计算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以数据生成的过程、数据发送的过程、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并发执行,发送端设备同时执行数据生成的过程和数据发送的过程,接收端设备同时执行数据接收和数据恢复阶段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包括:
S500、发送端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转移指令。
可选的,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发送端设备完成数据转移业务,例如,发送端设备可以通过自身内置的传声器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转移指令,用户还可以通过手动操作发送端设备以完成数据转移业务。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转移指令中包括需转移数据、需转移数据的类型和需转移数据的大小。
容易理解的是,用户输入的数据转移指令中的需转移数据的数据类型可能不只一种。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需转移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为例进行说明。
S501、发送端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类型的需转移数据和需转移数据的大小。
具体的,响应于用户输入的数据转移指令,发送端设备可以获取到第一数据类型的需转移数据和需转移数据的大小。
其中,第一数据类型的数据可以为媒体数据,也可以为DB数据,还可以为应用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502、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需转移数据的大小和第一数据类型。
S503、接收端设备根据需转移数据的大小和第一数据类型,计算转移需转移数据所需的总时间,并显示该总时间。
具体的,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预先建立通信连接。接收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类型,初始化定义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其中,第一速度为该接收端设备预计接收需转移数据的速度,第二速度为该接收端设备预计恢复需转移数据的速度,然后,接收端设备根据需转移数据的大小、初始化定义的第一速度和初始化定义的第二速度,计算转移需转移数据所需的总时间,最后,接收端设备显示总时间。
其中,接收端设备可以通过时间信息来表示总时间,也可以通过进度条来表示总时间,还可以通过时间信息与进度条结合的方式来表示总时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接收端设备在执行数据转移的过程时,通过向用户呈现数据转移的总时间,可以使得用户获知等待时长,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
S504、发送端设备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将需转移数据划分为至少一部分数据。
具体的,发送端设备在获取到需转移数据后,根据预设的划分规则将需转移数据划分为至少一部分数据。
其中,预设划分规则可以是将需转移数据划分为大小相等的N部分,N≥1,也可以是将需转移数据划分为大小不一的N部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505、发送端设备根据至少一部分数据中的第一部分数据,生成第一数据集合。
S506、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集合。
S507、接收端设备接收第一数据集合。
S508、接收端设备恢复第一数据集合。
S509、发送端设备根据至少一部分数据中的第二部分数据生成第二数据集合。
S510、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集合。
S511、接收端设备接收第二数据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端设备在向接收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集合的同时,生成第二数据集合,即发送端设备同时执行S506和S509,也就是说,发送端设备并发执行数据生成的过程和数据发送的过程。发送端设备并发执行数据生成的过程和数据发送的过程,能够大量减少发送端设备在发送数据之前所等待时间,提高了发送端设备完成数据转移的效率。
相对应的,接收端设备能够接收到发送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集合。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数据集合后,对该第一数据集合进行恢复。
进一步地,发送端设备还向接收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集合的大小和第一数据集合中数据的数据类型。可选的,发送端设备可向接收端设备同时发送第一数据集合、第一数据集合的大小和第一数据集合中数据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数据集合后,根据第一数据集合的大小对第一数据集合进行完整性校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端设备在恢复第一数据集合的同时,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集合,即接收端设备同时执行S508和S511,也就是说,接收端设备并发执行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这样能够大量减少接收端设备完成数据转移花销的时间,提高了接收端设备完成数据转移的效率。
数据生成的过程、数据发送的过程、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的并发执行有效的提高了数据转移的效率。
容易理解的是,图5中,S504-S506以及S509-S510为数据生成的过程和数据发送的过程,从上面描述可知发送端设备并发执行数据生成的过程和数据发送的过程,S507、S508和S511为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从上面描述可知接收端设备并发执行数据接收和数据恢复的过程。
此外,接收端设备在执行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的同时,还采集相关数据,以确定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本申请实施例以接收端设备在接收第二数据集合和恢复第一数据集合的同时,采集相关数据,以确定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接收端设备在执行S511的过程中,还执行S512和S513,接收端设备在执行S508的过程中,还执行S514和S515。
S512、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待接收数据的大小和第一速度。
S513、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接收数据的大小和第一速度,确定剩余接收时间。
S514、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第二速度。
S515、接收端设备根据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第二速度,确定剩余恢复时间。
实际应用中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刻,接收端设备接收同一数据类型的数据的速度可能会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将其接收需转移数据的整个过程在时间维度上分为至少一个时间段。每一时间段对应一个数据集合中的某一数据片段。
在接收端设备接收第二数据集合的过程中,若第一时间段的终止时刻为第一时刻,则接收端设备确定自身在第一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并根据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一时间段,确定第一速度,这样,接收端设备可将该第一速度视为自身在后续接收待接收数据的过程中的接收速度。
具体的,接收端设备在接收第一数据片段的过程中,采集接收端设备接收第一数据片段的开始时刻(简称为开始接收时刻)、接收第一数据片段的终止时刻(即为第一时刻)、接收端设备在开始接收时刻已经接收到的数据的大小以及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已经接收到的数据的大小,并利用上述采集到的信息确定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一时间段。
同理,实际应用中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刻,接收端设备恢复同一数据类型的数据的速度可能也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将其恢复需转移数据的整个过程在时间维度上分为至少一个时间段。每一时间段对应一个数据集合中的某一数据片段。
在接收端设备恢复第一数据集合的过程中,若第二时间段的终止时刻为第一时刻,则接收端设备确定自身在第二时间段内恢复完成的第二数据片段的大小,并根据第二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二时间段,确定第二速度,这样,接收端设备可将该第二速度视为自身在后续恢复待恢复数据的过程中的恢复速度。
具体的,接收端设备在恢复第二数据片段的过程中,采集接收端设备恢复第二数据片段的开始时刻(简称为开始恢复时刻)、恢复第二数据片段的终止时刻(即为第一时刻)、接收端设备在开始恢复时刻已经恢复的数据的大小以及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已经恢复的数据的大小,并利用上述采集到的信息确定第二数据片段的大小和第二时间段。
接收端设备在确定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后,根据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确定剩余转移时间,即在S513和S515之后,接收端设备还执行S516。
S516、接收端设备根据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确定剩余转移时间,并显示剩余转移时间。
具体的,若剩余接收时间大于剩余恢复时间,则接收端设备确定剩余接收时间为剩余转移时间。若剩余恢复时间大于剩余接收时间,则接收端设备确定剩余恢复时间为剩余转移时间。若剩余恢复时间等于剩余接收时间,则接收端设备确定剩余恢复时间或剩余接收时间为剩余转移时间。
容易理解的是,第一时间段为数据接收的过程中的其中一个时间段,第二时间段为数据恢复的过程中的其中一个时间段,因此,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会发生变化,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的终止时刻均为第一时刻,第一时刻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随着时间的变化,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采集的数据也会发生变化。在每一时刻,接收端设备均根据在该时刻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计算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进而,接收端设备可根据该剩余接收时间和剩余恢复时间,确定出剩余转移时间。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端设备能够实时的确定出待转移速度,并利用该待转移速度确定出剩余转移时间,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等待预期,也能够保证确定出的剩余转移时间的准确率。另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端设备并发执行数据接收的过程和数据恢复的过程,有效的降低了整个数据转移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提高了数据转移的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端设备,该接收端设备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的接收端设备所执行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设备可以包括相应步骤所对应的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接收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收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接收端设备包括确定单元60、计算单元61和显示单元62。确定单元60用于支持该接收端设备执行图4中的S300,图5中的S512-S516;计算单元61用于支持该接收端设备执行图4中的S301,图5中的S503;显示单元62用于支持该接收端设备执行图4中的S302,图5中的S503和S516。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7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收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接收端设备包括:处理模块70和通信模块71。处理模块70用于对该接收端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70用于支持该接收端设备执行图4中S300、S301和S302,图5中的S503、S508、S512-S516,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71用于支持该接收端设备与发送端设备的通信,例如,通信模块71用于支持该接收端设备执行图5中的S507和S511。该接收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72,用于存储已恢复的数据,还可以用于存储该接收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70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模块71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72可以是存储器。
可选的,该接收端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些输出模块73,用于显示数据转移进度。
当处理模块70为处理器,通信模块71为通信接口,存储模块72为存储器,输出模块73为显示屏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接收端设备可以为图8所示的接收端设备。
如图8所示,该接收端设备包括:通信接口80、处理器81、存储器82和显示屏83。其中,通信接口80、处理器81、存储器82与显示屏83之间通过系统总线84连接,并完成相互间通信。
当接收端设备运行时,该接收端设备执行如图3-图5中任意一个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具体的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可参见上述如图3-图5中任意一个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存储器82可用于存储已恢复的数据,也可以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应用模块,处理器8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2的软件程序以及应用模块,从而执行接收端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存储器8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820和存储数据区821,其中,存储程序区820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恢复数据的程序等;存储数据区821可存储已恢复的数据。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存储器82可以是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无线控制器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8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系统总线84与处理器81相连接。存储器82也可以和处理器81集成在一起。
处理器81是接收端设备的控制中心。处理器8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接收端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应用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2内的数据,执行接收端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接收端设备进行整体监控。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8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8中的处理器81包括CPU 0和CPU 1。
系统总线84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等。该系统总线8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清楚说明,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示意为系统总线84。
进一步地,接收端设备还可以包含电源85,用于给接收端设备的不同部件进行供电以维持其运行。作为一般性理解,所述电源85可以是内置的电池,例如常见的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也包括直接向接收端设备供电的外接电源,例如AC(AlternatingCurrent,交流)适配器等。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85还可以作更为广泛的定义,例如还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如发光二极管),以及与接收端设备的电能生成、管理及分布相关联的其他任何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端设备,接收端设备通过确定在预设的第一时刻该接收端设备需要转移的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来计算该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由于接收端设备计算其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采用的是待转移速度,而待转移速度是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出的该接收端设备预计转移待转移数据的速度,因此,接收端设备利用第一时刻确定出的待转移速度计算出的剩余转移时间较为准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转移系统,如图9所示,该数据转移系统包括如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接收端设备以及发送端设备,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连接。
对于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所实现的更为详细的处理流程,在上述实施例中已做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转移系统,该数据转移系统中的接收端设备通过确定在预设的第一时刻该接收端设备需要转移的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来计算该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由于接收端设备计算其在第一时刻转移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采用的是待转移速度,而待转移速度是接收端设备在第一时刻确定出的该接收端设备预计转移待转移数据的速度,因此,接收端设备利用第一时刻确定出的待转移速度计算出的剩余转移时间较为准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移动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移动设备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移动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移动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移动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所述待转移速度为所述接收端设备预计转移所述待转移数据的速度;
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所述待转移速度,确定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转移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
其中,所述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接收数据和待恢复数据,所述待转移速度包括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所述第一速度为所述接收端设备预计接收所述待接收数据的速度,所述第二速度为所述接收端设备预计恢复所述待恢复数据的速度,所述剩余转移时间由剩余接收时间和/或剩余恢复时间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待转移速度,包括: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所述第一速度和所述第二速度;
其中,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所述第一速度和所述第二速度的方法,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第一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所述待接收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和所述第一时间段,确定所述第一速度;
所述接收端设备确定在第二时间段内恢复完成的第二数据片段的大小,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第二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所述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片段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时间段,确定所述第二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待转移速度,包括: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所述第一速度和所述第二速度;
其中,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所述第一速度和所述第二速度的方法,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第一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所述待接收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和所述第一时间段,确定所述第一速度;
所述接收端设备确定所述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初始化定义所述第二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所述待转移速度,确定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转移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待接收数据的大小和所述第一速度,计算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接收所述待接收数据的剩余接收时间;
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所述第二速度,计算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恢复所述待恢复数据的剩余恢复时间;
若所述剩余接收时间大于所述剩余恢复时间,则所述接收端设备确定所述剩余接收时间为所述剩余转移时间;
若所述剩余恢复时间大于所述剩余接收时间,则所述接收端设备确定所述剩余恢复时间为所述剩余转移时间;
若所述剩余接收时间等于所述剩余恢复时间,则所述接收端设备确定所述剩余接收时间或所述剩余恢复时间为所述剩余转移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所述待转移速度,确定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转移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待接收数据的大小和所述第一速度,计算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接收所述待接收数据的剩余接收时间;
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所述第二速度,计算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恢复所述待恢复数据的剩余恢复时间;
所述接收端设备将所述剩余接收时间和所述剩余恢复时间之和,确定为所述剩余转移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恢复数据,所述待转移速度包括第三速度,所述第三速度为所述接收端设备预计恢复所述待恢复数据的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待转移速度,包括: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所述第三速度;
其中,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所述第三速度的方法,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确定在第三时间段内恢复完成的第三数据片段的大小,所述第三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第三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所述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数据片段的大小和所述第三时间段,确定所述第三速度;
或者,
所述接收端设备确定所述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初始化定义所述第三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进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所述待转移速度,确定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转移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所述第三速度,计算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恢复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剩余恢复时间;
所述接收端设备将所述剩余恢复时间确定为所述剩余转移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进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确定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转移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之后,所述进度计算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显示所述剩余转移时间。
10.一种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包括确定单元,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在预设的第一时刻确定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待转移速度,所述待转移速度为所述接收端设备预计转移所述待转移数据的速度;
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大小和所述待转移速度,确定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转移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
所述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接收数据和待恢复数据,所述待转移速度包括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所述第一速度为所述接收端设备预计接收所述待接收数据的速度,所述第二速度为所述接收端设备预计恢复所述待恢复数据的速度,所述剩余转移时间由剩余接收时间和/或剩余恢复时间确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第一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所述待接收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和所述第一时间段,确定所述第一速度;
确定在第二时间段内恢复第二数据片段的大小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第二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所述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片段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时间段,确定所述第二速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在第一时间段内接收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第一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所述待接收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片段的大小和所述第一时间段,确定所述第一速度;
确定所述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根据所述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初始化定义所述第二速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还包括计算单元,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接收数据的大小和所述第一速度,计算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接收所述待接收数据的剩余接收时间,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所述第二速度,计算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恢复所述待恢复数据的剩余恢复时间;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计算单元计算的所述剩余接收时间大于所述计算单元计算的所述剩余恢复时间,则确定所述剩余接收时间为所述剩余转移时间,以及具体用于若所述计算单元计算的所述剩余恢复时间大于所述计算单元计算的所述剩余接收时间,则确定所述剩余恢复时间为所述剩余转移时间,以及具体用于若所述剩余接收时间等于所述剩余恢复时间,则确定所述剩余接收时间或所述剩余恢复时间为所述剩余转移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还包括计算单元,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接收数据的大小和所述第一速度,计算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接收所述待接收数据的剩余接收时间,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所述第二速度,计算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恢复所述待恢复数据的剩余恢复时间;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计算单元计算的所述剩余接收时间和所述计算单元计算的所述剩余恢复时间之和,确定为所述剩余转移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转移数据包括待恢复数据,所述待转移速度包括第三速度,所述第三速度为所述接收端设备预计恢复所述待恢复数据的速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在第三时间段内恢复完成的第三数据片段的大小,所述第三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为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第三数据片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与所述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根据所述第三数据片段的大小和所述第三时间段,确定所述第三速度;
或者,
确定所述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根据所述待恢复数据的数据类型,初始化定义所述第三速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还包括计算单元,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恢复数据的大小和所述第三速度,计算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恢复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剩余恢复时间;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计算单元计算的所述剩余恢复时间确定为所述剩余转移时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还包括显示单元,
所述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刻转移所述待转移数据的剩余转移时间之后,显示所述剩余转移时间。
19.一种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电路、处理器、存储器和系统总线;所述接口电路、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分别与所述系统总线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使所述接收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
20.一种数据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0-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收端设备以及发送端设备,所述接收端设备与所述发送端设备之间通过有线方式或者无线方式连接。
CN201680059732.5A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81399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97420 WO2018039943A1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9987A CN108139987A (zh) 2018-06-08
CN108139987B true CN108139987B (zh) 2020-06-02

Family

ID=61299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9732.5A Active CN108139987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39987B (zh)
WO (1) WO20180399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1601B (zh) * 2020-10-28 2023-03-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86783B (zh) * 2020-11-25 2022-09-27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进度条的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2540545B (zh) * 2021-02-22 2021-04-30 武汉世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智能系统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73155B1 (ko) * 1995-01-16 1999-03-30 손익수 온-라인 실시간 컴퓨터 음악 연주 방법
CN101267454A (zh) * 2008-04-30 2008-09-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传输信息的提示方法及系统
CN103092702A (zh) * 2011-11-01 2013-05-08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数据同步系统
CN103825933A (zh) * 2013-12-04 2014-05-28 北京三民太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学习系统中的文件传输控制方法
CN103873927A (zh) * 2012-12-17 2014-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流媒体数据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927288A (zh) * 2014-04-30 2014-07-1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之间信息转移和共享的方法及系统
CN104010015A (zh) * 2013-02-27 2014-08-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系统、策略服务器、终端和文件传输方法
CN105653256A (zh) * 2015-05-29 2016-06-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进度显示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4745B (zh) * 2009-09-02 2013-06-12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转移系统及方法
CN102263605B (zh) * 2010-05-27 2014-10-0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CN103002413B (zh) * 2012-12-03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彩信传输进度显示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73155B1 (ko) * 1995-01-16 1999-03-30 손익수 온-라인 실시간 컴퓨터 음악 연주 방법
CN101267454A (zh) * 2008-04-30 2008-09-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传输信息的提示方法及系统
CN103092702A (zh) * 2011-11-01 2013-05-08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数据同步系统
CN103873927A (zh) * 2012-12-17 2014-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流媒体数据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010015A (zh) * 2013-02-27 2014-08-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系统、策略服务器、终端和文件传输方法
CN103825933A (zh) * 2013-12-04 2014-05-28 北京三民太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学习系统中的文件传输控制方法
CN103927288A (zh) * 2014-04-30 2014-07-1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之间信息转移和共享的方法及系统
CN105653256A (zh) * 2015-05-29 2016-06-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进度显示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39943A1 (zh) 2018-03-08
CN108139987A (zh) 2018-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9987B (zh) 一种数据转移的进度计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86845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EP354771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ontinuous-wakeup delay of bluetooth loudspeaker, and bluetooth loudspeaker
US11709708B2 (en) Functio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7148715A (zh) 移动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其升级方法
CN103916978A (zh) 一种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234659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922539B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491279A (zh) 蓝牙扫描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4044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516856A (zh) 信息合并方法和装置
CN205283611U (zh) 一种将移动端和服务器端消息信息进行同步的装置
CN105722244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120117A (zh) 一种通话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2464095A (zh)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EP2515601A1 (en) Dial-up conn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of mobile data terminal
CN115933818A (zh) 扩展坞集成系统及对外通讯方法
CN114125024B (zh) 音频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26608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488537B (zh) 一种发送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454194B (zh) 一种基于vr设备的视频方法及系统
CN111062709B (zh) 资源转移方式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68799A (zh) 一种流媒体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5812434B (zh) 用户手持设备虚拟化后的业务链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079368A (zh) 一种应用软件的测试数据传输方法及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1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