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9957A - 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及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及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9957A
CN108139957A CN201780002649.9A CN201780002649A CN108139957A CN 108139957 A CN108139957 A CN 108139957A CN 201780002649 A CN201780002649 A CN 201780002649A CN 108139957 A CN108139957 A CN 108139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device
calibration
calibration file
file
unique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26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骆磊
杨威
牟涛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loudminds Shenzhen Robotics Systems Co Ltd
Cloudmind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loudmind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oudminds Inc filed Critical Cloudmind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139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99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703Error or fault processing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i.e. by taking additional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rror or fault not making use of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in hardware, or in data representation
    • G06F11/0766Error or fault reporting or s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401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e.g. calibration and initialisation, measuring workpiece for machining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6Nc in input of data, input key till input tape
    • G05B2219/36518Selection of calibration program as function of parameter to be calibrate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及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涉及检测设备领域,用于解决传统检测设备校准用时长,校准文件被误删除后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该校准方法包括:将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绑定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该获取方法包括: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根据校准结果生成校准文件,将每台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校准结果及校准文件对应的存储;检测设备检测物品时尝试从自身获取校准文件,若能获取到,则直接加载校准文件;若无法获取到,则从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中获取校准文件。上述方案应用于校准产线检测设备及使用检测设备时。

Description

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及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及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专业检测设备基本都是单机设备,即离线的、不能联网的设备。检测设备在出厂前,需要在产线上进行校准,校准的大致流程为:首先检测设备在标准环境中对标准物品进行标准操作的检测,所得到的检测结果即为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的校准结果,根据校准结果生成校准文件,然后将校准文件烧录到检测设备的存储器中,以便于用户在使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时,调取校准文件,根据校准文件对检测结果进行补偿。
由于需要针对每一台检测设备都采用相同的上述校准方法进行独立校准,因此造成时间开销相对较长。而且部分检测设备甚至需要从电路板上的专用接口来写入校准文件,这意味着写入校准文件这项工作处于产线中间的一步,导致操作繁琐,生产效率降低。
此外,如果检测设备中的校准文件由于种种原因被误删除,检测设备将无法对其检测结果进行补偿,从而影响用户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及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以解决传统方案所存在的校准用时长,及校准文件被误删除后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该校准方法包括:将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绑定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的校准装置,该校准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在标准环境中对标准物品进行标准操作的检测,将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作为对应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信息上传模块,用于将所述校准结果绑定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代码,该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校准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代码,该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校准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该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接收并存储产线上每台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及其唯一识别码,根据所述校准结果生成对应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并存储所述校准文件;S2':接收检测设备所发送的携带有其唯一识别码的获取校准文件请求,根据所述唯一识别码,查找所述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并将查找到的校准文件返回给所述检测设备。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获取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网络侧装置,该网络侧装置包括:存储模块,用于接收并存储产线上每台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及其唯一识别码,根据所述校准结果生成对应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并存储所述校准文件;查找模块,用于接收检测设备所发送的携带有其唯一识别码的获取校准文件请求,根据所述唯一识别码,查找所述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并将查找到的校准文件返回给所述检测设备。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代码,该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第五方面所述的获取方法。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代码,所述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第五方面所述的获取方法。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该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对物品进行检测之前,尝试从检测设备中获取其校准文件,若不能获取到,则进入步骤S2";若能够获取到,则进入步骤S4"。S2":向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发送携带有所述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的获取校准文件请求。S3":接收所述地址空间针对所述获取校准文件请求返回的校准文件,进入步骤S4"。S4":加载所述校准文件。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获取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用户侧装置,该用户侧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对物品进行检测之前,尝试从检测设备中获取其校准文件;请求模块,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不能从所述检测设备中获取其校准文件时,向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发送携带有所述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的获取校准文件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地址空间针对所述获取校准文件请求返回的校准文件;加载模块,用于加载所述校准文件。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该检测设备包括如第十方面所述的用户侧装置。
第十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代码,该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第九方面所述的获取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代码,该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第九方面所述的获取方法。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对产线上的检测设备进行校准时,将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绑定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即完成对检测设备校准。由于在此过程中避免了将校准文件分别烧录进每台检测设备的操作,因此极大地节省了产线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接收到产线上对检测设备校准过程中所上传的校准结果及其绑定的唯一识别码时,会根据该校准结果生成校准文件,并将每台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校准结果及校准文件对应的存储起来。在用户利用检测设备对物品进行检测时,会首先尝试从检测设备中获取其校准文件,若能够获取到校准文件,则直接加载该校准文件,开始对物品的正常检测;若无法获取到校准文件,则根据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从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所存储的信息中获取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而后加载该校准文件,开始对物品的正常检测。通过上述过程,即便检测设备中的校准文件被误删除,也能够从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中获取到其校准文件,保证了用户的正常使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及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及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设备的校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获取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网络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获取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用户侧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技术中在使用检测设备对物品进行检测时,需要首先调取并加载其校准文件,然后再对物品进行正常检测,检测之后,根据该校准文件对检测结果进行补偿,亦可以说是进行校准或者微调。其中,校准文件需要在检测设备出厂前,于产线上分别单独的烧录进检测设备中。这无疑会造成生产时间的不必要浪费,降低生产效率。并且,在检测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一旦校准文件被误删除,将无法加载校准文件,进而无法对物品实施检测,影响用户使用。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
在对产线上的检测设备进行校准时,将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绑定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即完成对检测设备校准。
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在接收到产线上检测设备所上传的校准结果及其绑定的唯一识别码时,根据该校准结果生成校准文件,并将每台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校准结果及校准文件对应的存储起来。
当用户使用检测设备对物品进行检测时,检测设备会首先尝试从自身获取校准文件,若能够获取到,则直接加载该校准文件,开始对物品检测;若无法获取到,则根据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从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所存储的信息中获取校准文件,而后加载该校准文件,开始对物品检测。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产线上对检测设备的校准阶段避免了将校准文件分别烧录进每台检测设备的操作,因此极大地节省了产线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并且,通过从检测设备自身及从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两种途径相结合,来获取校准文件,保证了即便在检测设备中的校准文件被误删除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取到校准文件,从而保证了用户的正常使用,提高了用户体验和检测设备的可靠性。
以上是本发明的发明思想,基于上述发明思想,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详细的介绍。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两个阶段:(1)产线上对检测设备的校准阶段;(2)用户使用检测设备对物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的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阶段。
针对产线上对检测设备的校准阶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该校准方法用于在检测设备出厂前于产线上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该校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产线侧,检测设备在标准环境中对标准物品进行标准操作的检测,所得到的检测结果即为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的校准结果。
上述步骤S1中,由于检测设备进行的是标准化的检测,因此在后续检测设备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标准化检测所得到的检测结果能够作为对实际校准结果进行补偿或校准的依据。
示例性的,上述步骤S 1的具体过程可为:在暗室中,光照强度1Lux以内,在固定的距离用特定石英瓶测试乙醇样品,或者在固定距离测试某塑料,等等。
S2:在产线侧,检测设备将校准结果绑定其唯一识别码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
在上述步骤S2中,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例如可为检测设备的SN码(SerialNumber,产品序列号)等每台检测设备所独有的号码。唯一识别码可在步骤S2之前,于产线上置入检测设备中。
由于校准结果及其所绑定的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被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因此可以通过访问该地址空间得到特定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及唯一识别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校准结果及其所绑定的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可被直接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例如:该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可为云端服务器,检测设备能够直接将需要上传的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这种方式需要检测设备基于具有云端架构。由于云端服务器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功能,因此该上传过程十分便捷。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校准结果及其所绑定的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可被间接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例如:首先将校准结果绑定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上传至本地服务器,然后将校准结果及其所绑定的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由本地服务器移动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该地址空间例如可为能够由外网访问的地址空间。这种方式对于云端架构和非云端架构的检测设备均适用,因此普适性更强。
为了实现数据的上传,可在步骤S2之前向产线上的每台检测设备中安装校准应用程序,该校准应用程序用于获取对应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及其唯一识别码,并将二者绑定上传至一固定IP地址(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IP地址即为上述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在完成该校准应用程序的安装后,需要打开该校准应用程序,以使检测设备进入校准模式,在完成标准化的检测后,通过该校准应用程序进行数据的上传。
需要指出的是,打开该校准应用程序的方式可以为直接打开,也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打开,具体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选择。
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向检测设备中安装该校准应用程序所需要的时间很短,几乎不会影响生产效率。进一步的,安装该校准应用程序的步骤可兼容于产线上向检测设备中安装必要应用程序的步骤中,因此可进一步缩短安装该校准应用程序的时间,且不必对产线进行任何改变。
此外,在完成校准结果和唯一识别码这些数据的上传后,对相应检测设备的校准工作已经实质上完成,后续不需要再上传这些数据,因此可清除用于上传这些数据的校准应用程序,以节省检测设备的内存,提高检测设备的处理速度。清除校准应用程序的操作可通过恢复出厂设置的步骤实现,以节约生产时间。
在步骤S2之后,检测设备生产流水线继续进行,如:后续的恢复出厂设置(可包含清除校准应用程序的操作),包装等流程。整个流程完成后,检测设备即可正常出厂。
由于出厂前检测设备内部没有存入根据校准结果生成的校准文件,因此相较现有技术极大地节省了生产时间,明显提升了产线的生产效率。
并且,由于出厂前不需要向检测设备内部存入校准文件,因此检测设备上也就不需要设置用于写入校准文件的相应接口,从而简化了检测设备的机械结构。
针对用户使用检测设备对物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的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阶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该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网络侧,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接收并存储产线上每台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及其唯一识别码,并根据所接收的校准结果生成对应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并存储该校准文件。
在上述步骤S1'中,可通过表格的形式来存储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校准结果、及校准文件。具体的,步骤S 1'包括下列步骤:
S11':建立一空白表格,该表格包含有唯一识别码、校准结果及校准文件三项信息。
S12':将产线上每台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及其唯一识别码对应的填入所建立的表格。
S13':根据所接收的校准结果生成对应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并将所生成的校准文件对应的填入上述表格。
示例性的,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中所存储的表格可如下表1所示:
表1
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 校准结果 校准文件
2017350001 光谱数据1 校准文件1
2017350002 光谱数据2 校准文件2
2017350003 光谱数据3 标准文件3
…… …… ……
其中,校准结果是以检测设备检测物品所得到的光谱数据为例进行的说明。当然,校准结果也可以是其它的种类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S1'中,根据校准结果生成校准文件的方式可以是程序依设定规则自动生成,也可以是人工生成。其中,对于人工生成方式,具体是指人工依据一定的规则生成校准文件,以校准结果为光谱数据为例,人工生成方式为人眼观察检测得到的光谱,判定光谱波形中的每一个峰和标准值相距多少,从而生成校准文件。
S1":在用户侧,在用户使用检测设备对物品进行检测之前,检测设备首先尝试从自身获取其校准文件。若不能获取到校准文件,则进入步骤S2"。若能够获取到校准文件,则进入步骤S4"。
在上述步骤S1"中,从检测设备自身中获取其校准文件的过程可为:从检测设备中的固定存储路径获取其校准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检测设备中安装有检测应用程序,当用户使用检测设备对物品进行检测时,会首先打开检测应用程序,使检测应用程序开始初始化,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校准文件的获取过程可视为属于该检测应用程序的初始化过程。具体到本步骤中,每一次检测应用程序的初始化中,检测设备均会首先尝试从自身获取其校准文件。
S2":在用户侧,检测设备向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发送携带有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的获取校准文件请求。
在上述步骤S2"中,由于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具有能够由外部网络网访问的特点,因此上述步骤S2"得以实施。
对于安装有检测应用程序的检测设备,上述步骤S2"的动作具体由检测应用程序实现。
S2':在网络侧,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接收检测设备所发送的携带有其唯一识别码的获取校准文件请求,根据唯一识别码,查找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并将查找到的校准文件返回给检测设备。
在上述步骤S2'中,由于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中对应的存储有每台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校准结果、及校准文件,因此当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接收到获取校准文件请求后,根据其所携带的唯一识别码,便能够获悉是哪台检测设备需要获取校准文件,进而通过查找所存储的数据,便能够得到该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以表格形式存储的方式,通过查表的方式可直接、迅速地获取唯一识别码对应的校准文件。
S3":在用户侧,检测设备接收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针对获取校准文件请求返回的校准文件,进入步骤S4"。
在上述步骤S3"中,当检测设备接收到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返回的校准文件后,可将该校准文件存储起来,这样当再次使用检测设备对物质进行检测时,只要校准文件未被误删除,就能直接从检测设备自身获取到其校准文件,相对于通过访问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获取校准文件的方式更加快速。存储校准文件具体可为将校准文件存储至检测设备中的固定存储路径,方便再次使用检测设备对物质进行检测时从检测设备自身获取校准文件。
在上述步骤S3"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可能由于网络中断、异常等情况,检测设备无法从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获取到校准文件。针对这一情况,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S3"具体可包括:在设定时长内实时监测检测设备是否接收到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针对获取校准文件请求返回的校准文件。若是,则存储校准文件,并进入步骤S4";若否,则返回步骤S2"。
S4":在用户侧,检测设备加载所获取到的校准文件。
在完成校准文件的加载后,检测设备才可对物质开始正常检测,以便于在检测完成后,根据所加载的校准文件对所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补偿或校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中,通过从检测设备自身及从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两种途径相结合,来获取校准文件,使得即便在检测设备中的校准文件被误删除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取到校准文件,从而保证了用户对检测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了用户体验和检测设备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及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如下装置:
(一)一种检测设备的校准装置,用于在产线上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如图3所示,该校准装置包括:检测模块11和信息上传模块12。其中,检测模块11用于在标准环境中对标准物品进行标准操作的检测,将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作为对应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信息上传模块12用于将校准结果绑定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
上述校准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参见上面对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校准装置在产线上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避免了将校准文件分别烧录进每台检测设备的操作,从而极大地节省了产线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代码,该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本实施例所述的校准方法。
上述存储介质所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与本实施例所述的校准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代码,该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本实施例所述的校准方法。
上述计算机程序所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与本实施例所述的校准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二)一种用于获取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网络侧装置,如图4所示,该网络侧装置包括:第一存储模块21和查找模块22。其中,第一存储模块21用于接收并存储产线上每台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及其唯一识别码,根据校准结果生成对应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并存储该校准文件。查找模块22用于接收检测设备所发送的携带有其唯一识别码的获取校准文件请求,根据该唯一识别码,查找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并将查找到的校准文件返回给检测设备。
上述网络侧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参见上面对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中网络侧流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网络侧装置来参与获取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可保证即便在检测设备中的校准文件被误删除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取到校准文件,从而保证了用户的正常使用。
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代码,该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本实施例所述的获取方法中的网络侧流程。
上述存储介质所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与本实施例所述的获取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代码,该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本实施例所述的获取方法中的网络侧流程。
上述计算机程序所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与本实施例所述的获取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三)一种用于获取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用户侧装置,如图5所示,该用户侧装置包括:获取模块31、请求模块32、接收模块33和加载模块34。其中,获取模块31用于在对物品进行检测之前,尝试从检测设备中获取其校准文件。请求模块32用于在获取模块31不能从检测设备中获取其校准文件时,向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发送携带有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的获取校准文件请求。接收模块33用于接收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针对获取校准文件请求返回的校准文件。加载模块34用于加载校准文件。
上述用户侧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参见上面对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中用户侧流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用户侧装置来参与获取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可保证即便在检测设备中的校准文件被误删除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取到校准文件,从而保证了用户的正常使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用户侧装置还可包括: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校准文件,以便于再次使用检测设备对物质进行检测时,能够快速从检测设备自身获取校准文件。
一种检测设备,该检测设备包括如本实施例所述的用户侧装置。
上述检测设备所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与本实施例所述的获取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代码,该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本实施例所述的获取方法中的用户侧流程。
上述存储介质所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与本实施例所述的获取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代码,该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本实施例所述的获取方法中的用户侧流程。
上述计算机程序所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与本实施例所述的获取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方法包括:将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绑定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绑定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包括:将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绑定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绑定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包括:
将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绑定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上传至本地服务器;
将所述校准结果及其所绑定的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由所述本地服务器移动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绑定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之前包括:
向产线上的每台检测设备中置入唯一识别码;
向产线上的每台检测设备中安装校准应用程序,并打开所述校准应用程序;所述校准应用程序用于获取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及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并将所获取的信息上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绑定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之后包括:清除所述校准应用程序。
6.一种检测设备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标准环境中对标准物品进行标准操作的检测,将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作为对应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
信息上传模块,用于将所述校准结果绑定对应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上传至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
7.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代码,所述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校准方法。
8.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代码,所述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校准方法。
9.一种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接收并存储产线上每台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及其唯一识别码,根据所述校准结果生成对应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并存储所述校准文件;
S2':接收检测设备所发送的携带有其唯一识别码的获取校准文件请求,根据所述唯一识别码,查找所述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并将查找到的校准文件返回给所述检测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
建立一空白表格,所述表格包含有唯一识别码、检测设备及校准文件三项信息;
将产线上每台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及其唯一识别码对应的填入所述表格;
根据所述校准结果生成对应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并将所述校准文件对应的填入所述表格。
11.一种用于获取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网络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装置包括:
第一存储模块,用于接收并存储产线上每台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及其唯一识别码,根据所述校准结果生成对应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并存储所述校准文件;
查找模块,用于接收检测设备所发送的携带有其唯一识别码的获取校准文件请求,根据所述唯一识别码,查找所述检测设备的校准文件,并将查找到的校准文件返回给所述检测设备。
12.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代码,所述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获取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代码,所述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获取方法。
14.一种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对物品进行检测之前,尝试从检测设备中获取其校准文件,若不能获取到,则进入步骤S2";若能够获取到,则进入步骤S4";
S2":向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发送携带有所述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的获取校准文件请求;
S3":接收所述地址空间针对所述获取校准文件请求返回的校准文件,进入步骤S4";
S4":加载所述校准文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还包括:存储所述校准文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在设定时长内实时监测是否接收到所述地址空间针对所述获取校准文件请求返回的校准文件,若是,则存储所述校准文件,并进入步骤S4";若否,则返回步骤S2"。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从检测设备中获取其校准文件为:从检测设备中的固定存储路径获取其校准文件;
在步骤S3"中,所述存储所述校准文件为:将所述校准文件存储至所述检测设备中的固定存储路径。
18.一种用于获取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用户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侧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对物品进行检测之前,尝试从检测设备中获取其校准文件;
请求模块,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不能从所述检测设备中获取其校准文件时,向检测设备在使用环境下可访问的地址空间发送携带有所述检测设备的唯一识别码的获取校准文件请求;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地址空间针对所述获取校准文件请求返回的校准文件;
加载模块,用于加载所述校准文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户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侧装置还包括: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校准文件。
20.一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用户侧装置。
21.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代码,所述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17任一项所述的获取方法。
22.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代码,所述指令代码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17任一项所述的获取方法。
CN201780002649.9A 2017-12-29 2017-12-29 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及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 Pending CN1081399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20214 WO2019127497A1 (zh) 2017-12-29 2017-12-29 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及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9957A true CN108139957A (zh) 2018-06-08

Family

ID=62400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2649.9A Pending CN108139957A (zh) 2017-12-29 2017-12-29 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及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3498B2 (zh)
CN (1) CN108139957A (zh)
WO (1) WO2019127497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4224A (zh) * 2008-03-12 2009-09-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生产线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数据读取方法
CN103336696A (zh) * 2013-05-27 2013-10-02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测试仪器的软件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03942305A (zh) * 2014-04-18 2014-07-23 西可通信技术设备(河源)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校准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55359A1 (en) * 2001-06-28 2004-03-25 Rel-Tek Automatic gas sensor calibration system
US8170856B2 (en) * 2006-04-12 2012-05-01 Power Analytic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al-time advanced visualization for predicting the health, reli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an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US20140074421A1 (en) * 2012-09-07 2014-03-13 Appl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loud computing to mitigate instrument variability in a test environment
CN106339283A (zh) * 2015-07-10 2017-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检测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JP6432551B2 (ja) * 2016-03-09 2018-12-05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機器保全装置、機器保全システム、機器保全方法、機器保全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6706335B (zh) * 2016-12-14 2019-12-10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检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4224A (zh) * 2008-03-12 2009-09-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生产线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数据读取方法
CN103336696A (zh) * 2013-05-27 2013-10-02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测试仪器的软件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03942305A (zh) * 2014-04-18 2014-07-23 西可通信技术设备(河源)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校准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79426A1 (en) 2020-12-03
US10983498B2 (en) 2021-04-20
WO2019127497A1 (zh)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1362B (zh) 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移动云测试系统
CN106331975B (zh) 用于智能语音交互设备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34258B (zh) 一种用于硬件在环测试的总线报文校验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068929A (zh) 测试脚本生成方法和装置、测试方法、测试装置以及测试系统
CN107948120B (zh) 漏洞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8459850B (zh) 生成测试脚本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75526A (zh) 一种支持多vlan的虚拟机的ip设置和检测方法
CN104331662A (zh) 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760299A (zh) 一种基于智能变电站全自动脚本测试方法
CN103179608A (zh) 2/3g无线模块诊断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4270389A (zh) 一种路由器/交换机安全配置漏洞自动修复方法及系统
CN109117368A (zh) 一种接口测试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690583A1 (en) Trac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trace data acquisi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2348125B (zh) 视频数据接收系统的验证方法及其装置
EP2028790B1 (en) Method for equipment quality check,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adapting quality check data
CN104301186B (zh) 一种测试路由转发表正确性的方法和系统
CN108139957A (zh) 检测设备的校准方法及检测设备校准文件的获取方法
CN101626520A (zh) 机顶盒错误回报方法
CN103457957B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网络渗透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472012A (zh) 一种电子化试验报告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3678054B (zh) 用于BACnet设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7506268A (zh) 一种ic在量产阶段写入唯一id的方法
CN110398692B (zh)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5531726A (zh) 产品抽样检验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146288B1 (ko) 자동 교정 장치, 자동 교정 방법 및 자동 교정 방법을 기록한 프로그램 기록 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