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9784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9784A
CN108139784A CN201680059306.1A CN201680059306A CN108139784A CN 108139784 A CN108139784 A CN 108139784A CN 201680059306 A CN201680059306 A CN 201680059306A CN 108139784 A CN108139784 A CN 108139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ocket
fastened component
rotat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93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9784B (zh
Inventor
胜山雄介
中谷仁之
森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39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9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9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9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1Locks; Latch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67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tilt angle of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independently from the main bod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4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detachable, e.g. for remote u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69Detachable keybo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子设备。驱动机构具有在第一单元装配于第二单元时与第一被卡合部(110)抵接而向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移动的卡合构件(443)及与第二被卡合部(110)抵接而向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移动的卡合构件(443)。驱动机构在操作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在左右的卡合构件(443)移动到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的情况下,使操作构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在左右的卡合构件(443)中的至少一方没有移动到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的情况下,不使操作构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且构成为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能够装拆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能够将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在连结状态下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装拆机构(锁定机构)的电子设备,所述装拆机构能够将平板型计算机(第一单元)在与具有键盘的插接部(station,第二单元)连结的状态下进行锁定。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990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能够识别第一单元未被适当地连结于第二单元这一情况的电子设备。
本公开的电子设备是包括具有第一电子构件的第一单元和具有第二电子构件的第二单元、且构成为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能够装拆的电子设备。第一单元具有分开设置的第一被卡合部和第二被卡合部。第二单元具有能够将第一单元在装配状态下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具备:操作构件,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卡合构件,其能够与第一被卡合部卡合,且能够向第一规定位置移动;第二卡合构件,其能够与第二被卡合部卡合,且能够向第二规定位置移动;以及驱动机构,其在操作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使第一卡合构件及第二卡合构件与第一被卡合部及第二被卡合部卡合,在操作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解除第一卡合构件及第二卡合构件与第一被卡合部及第二被卡合部的卡合。驱动机构在操作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在第一卡合构件及第二卡合构件移动到第一规定位置及第二规定位置的情况下,使操作构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在第一卡合构件及第二卡合构件中的至少一方没有移动到第一规定位置或第二规定位置的情况下,不使操作构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根据本公开,在操作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将第一单元向插口装配之际,在第一卡合构件及第二卡合构件移动到第一规定位置及第二规定位置的情况下,操作构件能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在第一卡合构件及第二卡合构件中的至少一方没有移动到第一规定位置或第二规定位置的情况下,操作构件不能从第二规定位置向第一规定位置移动。因而,用户能够基于操作构件不向第一位置侧移动这一情况,通过目视识别出第一单元未被锁定于第二单元。因此,能够期待用户会将第一单元适当地装配于第二单元,由此,能够抑制在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未被充分锁定的状态下搬运电子设备这样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图2A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2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闭合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A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第一单元嵌合于第二单元的状态)。
图3B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第一单元从第二单元取下的状态)。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单元(平板型计算机)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单元的被卡合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图5的6-6线处的剖视图。
图7A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单元的插口的立体图(卡合构件位于第一旋转位置的状态)。
图7B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单元的插口的卡合构件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卡合构件位于第一旋转位置的状态)。
图8A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单元的插口的立体图(卡合构件位于第二旋转位置的状态)。
图8B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单元的插口的卡合构件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卡合构件位于第二旋转位置的状态)。
图9A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插口主体的立体图。
图9B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插口主体的侧视图。
图10是图7A的10-10线处的剖视图(省略了一部分的构件)。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构成部分中的插口侧的构成部分的立体图。
图12A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构成部分中的插口侧的构成部分的立体图(卡合构件位于第一旋转位置的状态)。
图12B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构成部分中的插口侧的构成部分的俯视图(卡合构件位于第一旋转位置的状态)。
图12C是图12B的12C-12C线处的剖视图。
图12D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构成部分中的插口侧的构成部分的立体图(卡合构件位于第二旋转位置的状态)。
图12E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构成部分中的插口侧的构成部分的俯视图(卡合构件位于第一旋转位置的状态)。
图12F是图12E的12F-12F线处的剖视图。
图13A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卡合构件的主视图。
图13B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卡合构件的侧视图。
图13C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卡合构件的俯视图。
图13D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支承构件、卡合构件及弹簧的从下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13E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支承构件、卡合构件及弹簧的仰视图。
图14A是图12B的14A-14A线处的剖视图。
图14B是图12E的14B-14B线处的剖视图。
图15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连结构件、操作构件及卡合构件的立体图(操作构件位于第一位置且卡合构件位于第一旋转位置的状态)。
图16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卡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16B是图16A的16B-16B线处的剖视图(在图14A的剖视图中重新标注被卡合部而成的图)。
图17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连结构件、操作构件及卡合构件的立体图(操作构件位于第二位置且卡合构件位于第二旋转位置的状态)。
图18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所进行的卡合被解除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8B是图18A的18B-18B线处的剖视图(在图14B的剖视图中重新标注被卡合部而成的图)。
图19A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插口主体、连结构件及弹簧的俯视图(操作构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
图19B是图19A的19B-19B剖视图。
图20是图19B的箭头H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21A是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中第一单元装配于插口的状态下的连接器引脚的状态的图(与图10的剖视图相同的剖面位置)。
图21B是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中装配于插口的第一单元在锁定解除时因连接器引脚的作用力而抬起的状态的图(与图10的剖视图相同的剖面位置)。
图22是第二单元的铰链部附近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23A是图2B的箭头J方向的向视图(简化示出)。
图23B是图2B的箭头K方向的向视图(简化示出)。
图24A是图23A的24A-24A线处的剖视图。
图24B是图23A的24B-24B线处的剖视图。
图25A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插口的排水用的贯通孔的从底部侧观察插口的立体图。
图25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插口的排水用的贯通孔的从开口端侧观察插口主体单体的俯视图。
图26是图25B的26-26线处的剖视图。
图27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插口的排水用的贯通孔的作用的图。
图27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插口的排水用的贯通孔的作用的图。
图27C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插口的排水用的贯通孔的作用的图。
图28A是从连接端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中的天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8B是从基部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中的天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9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中的天线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图30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中的天线连接器的横剖视图。
图3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中的天线连接器的作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实施方式。但有时会省略不必要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会省略对已知事项的详细说明或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没有必要地变得冗长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理解本公开而提供了附图及以下的说明,但这不意味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主题限定于此。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1。
[1.结构]
[1-1.电子设备的概要]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正面侧的立体图。图1表示将电子设备1打开的状态的外观。图2A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闭合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等中,定义了与各设备或单元等的方向相关的记载。就宽度方向而言,电子设备1、第一单元100、第二单元200、输入单元300及插口400的宽度方向是相同的方向,以下有时简称作“宽度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铰链部500的旋转轴心方向是与上述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在图1以外的各图中,记载有与作为说明对象的单元相关的方向的定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定义是为了容易理解而便于进行说明的定义,并非是规定到结构要素的绝对的配置条件、使用时的方向等这种程度的定义。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具备第一单元100(平板型计算机)和第二单元200(具有键盘301等的单元)。第一单元100和第二单元200能够装拆,由此,电子设备1构成为所谓的可拆卸型计算机。图3A、3B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主视图。具体而言,图3A示出第一单元100装配于第二单元200的状态,图3B示出第一单元100从第二单元200取下的状态。
如图1~图3B所示,第一单元100是平板型计算机。第一单元100在第一主面100a(厚度方向的表侧的面)具有显示部101。显示部101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另外,显示部101是能够接受使用者的触控操作的触控面板。第一单元100内置有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易失性存储装置(RAM)、非易失性存储装置(ROM、SSD等)、蓄电池等。在第二主面100b(厚度方向的背侧的面)具有能够装拆的盖102。在非易失性存储装置(ROM、SSD等)中存储有操作系统(OS)、各种应用程序、各种数据等。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通过将OS、应用程序、各种数据读入来执行运算处理,由此实现各种功能。
第二单元200具备能够供使用者进行输入处理的输入部,第一单元100能够装拆。第二单元200具备输入单元300、插口400和铰链部500。
输入单元300的框体由例如镁合金等金属或树脂形成。在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厚度方向的表侧的面)设置有包括键盘301、触控板302及多个操作按钮303等的输入部。
插口400能够收容第一单元100的上下方向的下侧的侧部100S(第一单元的规定侧部。以下适当称作“下侧部100S”)。
铰链部500将输入单元300的进深方向的后侧的侧部300S(输入单元的规定侧部。以下适当称作“后侧部300S”)侧与插口400的上下方向的下侧的侧部400S(插口的规定侧部。以下适当称作“下侧部400S”)连结为输入单元300与插口400能够相对旋转。铰链部500具有与电子设备1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旋转轴心HC。铰链部500例如如图1、图2A所示那样,能够将第一单元100和第二单元200保持为呈例如100度左右的角度打开的状态。另外,铰链部500能够使第一单元100成为相对于第二单元200闭合的状态(第一单元100的第一主面100a与第二单元200的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接近而对置且大致平行的状态)。
在插口400设置有在收容了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的状态下与第一单元100的连接器120(参照图4)连接的连接器460(参照图7)。经由连接器120及连接器460,能够在第一单元100与第二单元200之间进行各种信号或电力的交换。例如,能够将从第二单元200的输入单元300的键盘301、触控板302、多个操作按钮303等输入部等输出的信号向第一单元100输出。第一单元100接收这些信号并能够基于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控制。因而,根据电子设备1,能够在第二单元200装配第一单元100而作为笔记本型计算机来利用。另外,能够以第一单元100单体作为平板型计算机来利用。
[1-2.锁定机构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具有锁定机构,在第一单元100装配于第二单元200的状态(连结状态)下,该锁定机构用于防止第一单元100从第二单元200脱离。即,电子设备1具有能够将第一单元100和第二单元200在连结状态下锁定的锁定机构。以下,针对锁定机构详细进行说明。
[1-2-1.第一单元侧的锁定机构构成部分的结构]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第一单元100(平板型计算机)的立体图。在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作为第一单元100侧的锁定机构构成部分而设置有被卡合部110。被卡合部110能够与构成第二单元200侧的锁定机构的卡合部440的卡合构件443(参照图7A、7B)卡合。在下侧部100S,沿第一单元100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两个被卡合部110。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第一单元100的被卡合部110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图5的6-6线处的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被卡合部110构成为能够与后述的卡合构件443卡合的凹部。第一单元100具有金属制的框架121及树脂制的侧部罩122。框架121是构成第一单元100的骨架及外表面的一部分的构件。侧部罩122是覆盖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的外表面的框状的构件。在框架121形成有凹部121a,在侧部罩122形成有开口122a。在框架121的凹部121a的内表面上安装有金属制的保护构件123。在保护构件123设置有能够与卡合构件443的后述的一对卡合突起443a(参照图7B)中的一方卡合的卡合孔123a。另外,在框架121的凹部121a内还设置有能够与卡合构件443的另一方的卡合突起443a卡合的卡合凹部121b。这里,为了防止保护构件123磨损,与镁材料相比更优选不锈钢材料。
[1-2-2.第二单元侧的锁定机构构成部分及插口的结构]
[1-2-2-1.插口的结构]
第二单元200侧的锁定机构构成部分收容于插口400。图7A、7B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插口400的外观图(卡合构件443位于第一旋转位置的状态)。具体而言,图7A是插口400的立体图,图7B是卡合构件443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8A、8B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插口400的外观图(卡合构件443位于第二旋转位置的状态)。具体而言,图8A是插口400的立体图,图8B是卡合构件443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插口400具有插口主体410、操作构件420、具有卡合构件443的卡合部440以及驱动机构430(参照图11)。
插口400具有沿着电子设备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船状的形状,具有能够供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嵌合的凹部400y。
如后所述,卡合部440构成为能够与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的被卡合部110卡合。卡合构件443构成为能够以与插口400的上下方向平行的旋转轴心RC(旋转轴部443b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这一点在后会详细叙述。在支承构件431的基板部431a的上表面,沿插口400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两个卡合构件443。两个卡合构件443配置成在将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嵌合于插口400时能够与第一单元100的被卡合部110卡合的位置关系。卡合构件443以比支承构件431的基板部431a的上表面(第二单元的规定面)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
卡合构件443在操作构件420位于图7所示的第一位置(宽度方向的左侧的规定位置)时,向第一旋转位置(卡合构件443的卡合突起443a与支承构件431的卡合构件支承部431b相比在厚度方向上更向表侧及背侧突出的位置)旋转而与被卡合部110卡合。另外,卡合构件443在操作构件420位于图8所示的第二位置(宽度方向的右侧的规定位置)时,向第二旋转位置(卡合构件443的卡合突起443a未在厚度方向上从支承构件431的卡合构件支承部431b突出的位置)旋转而解除与被卡合部110的卡合。
[1-2-2-2.插口主体]
图9A、9B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插口主体410的外观图。具体而言,图9A是插口主体410的立体图,图9B是插口主体410的侧视图。
插口主体410具有船状的形状且收容驱动机构430(参照图11)。插口主体410由树脂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插口主体410也可以由镁合金等金属形成。
图10是图7A的10-10线处的剖视图(省略一部分的构件)。图10示出10-10线的位置处的、与插口400的宽度方向(长边方向、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口400、下侧部100S及后侧部300S的宽度方向、长边方向、延伸设置方向为同一方向,但为了容易理解,根据各构件的说明内容而适当使用表示任意方向的用语。插口主体410具有第一外壁部410a和第二外壁部410b。第一外壁部410a在插口400中收容有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的收容状态下与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的延伸设置方向平行地延伸设置(参照图9A),而与第一单元100的第一主面100a平行。第一外壁部410a对第一主面100a的下侧部100S侧进行支承。第二外壁部410b在收容状态下与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的延伸设置方向平行地延伸设置(参照图9B),而与第一单元100的第二主面100b(背侧的面)平行。第二外壁部410b对第二主面100b的下侧部100S侧进行支承。插口主体410的与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为大致U字状。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单元100在其第一主面100a的下侧部100S侧和第二主面100b的下侧部100S侧由插口400的第一外壁部410a和第二外壁部410b夹持的状态下被支承。
这里,如图3A、图3B所示,在第一单元100的第一主面100a上,在比显示部101靠下方的下侧部100S侧且在插口40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侧(延伸设置方向的端部侧以外的部分),配置有操作开关103和指示器104。因此,在该部分处,第一外壁部410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高度)需要为不与操作开关103及指示器104发生干涉的高度,从而无法确保足够的高度。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B所示,在插口主体410中,将第一外壁部410a及第二外壁部410b的位于插口40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方向)的端部侧的部分的在插口400的上下方向(与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L1设置为比插口40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方向)的端部侧以外的部分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长。
由此,即便在第一单元100的第一主面100a的下侧部100S侧且在宽度方向的中央侧配置有操作开关103(第二操作部)和指示器104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由第一外壁部410a及第二外壁部410b将第一单元100支承至更靠上方的位置。因而,能够使收容于第二单元200的插口400的第一单元100的支承状态稳定。
另外,如图7A所示,插口主体410具有将第一外壁部410a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方向)的右侧的端部与第二外壁部410b的宽度方向的右侧的端部连结的第三外壁部410c、以及将第一外壁部410a的宽度方向的左侧的端部与第二外壁部410b的宽度方向的左侧的端部连结的第四外壁部410d。
由此,插口400(插口主体410)的强度得以提高。例如,能够抑制第一外壁部410a及第二外壁部410b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倾倒。因此,能够更进一步使装配在第二单元200的插口400中的第一单元100的支承状态稳定。
[1-2-2-3.操作构件]
操作构件420是受理由使用者进行的锁定解除操作的构件。操作构件420由树脂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操作构件420也可以由镁合金等金属形成。操作构件420以能够相对于插口主体410沿插口400的宽度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直线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插口400。
如前述的图10所示,操作构件420具备:具有与插口主体410的第一外壁部410a平行的面的操作部420a;以及与连结构件433连结的连结部420b。操作构件420的与插口40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为大致L字状的形状。因此,使用者在例如图1所示那样将第一单元100相对于第二单元200打开来操作电子设备1时,能够从使用者所面对的设置有显示部101的第一主面100a侧对操作部420a进行操作。
[1-2-2-4.卡合构件及驱动机构]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锁定机构构成部分中的插口400侧的构成部分的立体图。
锁定机构构成部分中的插口400侧的构成部分具有前述的操作构件420、卡合构件443和驱动机构430。
[1-2-2-4-1.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430在操作构件420移动至图7所示的第一位置时使卡合构件443向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在操作构件420移动至图8所示的第二位置时使卡合构件443向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即,驱动机构430将操作构件420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直线移动转换为卡合构件443的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
驱动机构430具有支承构件431、基座构件432、连结构件433、第一弹簧434(参照图19A、19B)以及第二弹簧451(参照图18B)。
图12A~12C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锁定机构构成部分中的插口400侧的构成部分的外观图(省略一部分的构件)(卡合构件位于第一旋转位置的状态)。具体而言,图12A是立体图,图12B是俯视图,图12C是图12B的12C-12C线处的剖视图。图12D~12F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构成部分中的插口侧的构成部分的外观图(省略一部分的构件)(卡合构件位于第二旋转位置的状态)。具体而言,图12D是立体图,图12E是俯视图,图12F是图12E的12F-12F线处的剖视图。
连结构件433是沿着插口4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构件,固定于操作构件420。例如,如图10所示,连结构件433通过向下方突出的突起433g嵌合于操作构件420的连结部420b的连结孔420c而固定于操作构件420。连结构件433以能够沿着操作构件420的移动方向(插口400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方式由插口主体410支承。连结构件433例如由树脂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够确保与树脂相同程度的滑动性,则连结构件433也可以由金属形成。
连结构件433具有供卡合构件443的卡合轴部443g能够相对移动地卡合的槽部433a(433b)(参照图15、图17)。
槽部433a(433b)蜿蜒地形成,以使得在操作构件420如图15所示那样移动到第一位置时使卡合构件443以旋转轴心RC(旋转轴部443b的轴心)为中心向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在操作构件420如图17所示那样移动到第二位置时使卡合构件443以旋转轴心RC为中心向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具体而言,槽部433a以宽度方向的左端部在厚度方向上比其它部分更靠表侧且宽度方向的右端部在厚度方向上比其它部分更靠背侧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倒S字状。相对于此,槽部433b以宽度方向的左端部在厚度方向上比其它部分更靠背侧且宽度方向的右端部在厚度方向上比其它部分更靠表侧的方式形成为大致S字状。
返回图12A、12B,基座构件432是沿着插口4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构件,固定于插口主体410。基座构件432例如由树脂形成。基座构件432具有旋转中心轴部432a和旋转限制壁432b。
旋转中心轴部432a穿过在卡合构件443的下部形成的轴孔443f,以使卡合构件443能够旋转的方式在卡合构件443的下部侧对其进行支承。
旋转限制壁432b在卡合构件443旋转时与形成于卡合构件443的下部的臂部443h抵接,由此将卡合构件443的旋转限制在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的范围内。
返回图7,支承构件431分别配置在插口400的宽度方向的左右的端部侧。左右的支承构件431具有左右对称的结构。各支承构件431是沿着插口4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构件。各支承构件431固定于插口主体410。支承构件431例如由金属形成。各支承构件431具有基板部431a、卡合构件支承部431b以及卡合构件配置孔431d。
基板部431a载置于基座构件432,利用螺钉(未图示)等固定于基座构件432及插口主体410。
卡合构件配置孔431d是在基板部431a中沿插口400的上下方向贯通的孔,以使卡合构件443的上部侧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由此,卡合构件443的上部侧比基板部431a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
卡合构件支承部431b以在宽度方向上跨越卡合构件配置孔431d的方式竖立设置于基板部431a。卡合构件支承部431b具有门状的形状。卡合构件支承部431b具有沿插口400的上下方向贯通的插通孔431c。卡合构件443的旋转轴部443b穿过插通孔431c。由此,卡合构件支承部431b对卡合构件443的上部侧进行支承以使卡合构件443能够以旋转轴部443b为中心进行旋转。
图19A、19B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插口主体、连结构件及弹簧的外观图。具体而言,图19A是操作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俯视图,图19B是图19A的19B-19B剖视图。图20是图19的箭头H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第一弹簧434收容于连结构件433的弹簧收容部433d。第一弹簧434的一端卡止于连结构件433的弹簧卡止部433e,另一端卡止于插口主体410的弹簧卡止部415。第一弹簧434对连结构件433及固定于连结构件433的操作构件420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向第一位置侧施力。
对第二弹簧451的结构在后叙述。
[1-2-2-4-2.卡合构件]
图13A~13C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锁定机构的卡合构件443的外观图。具体而言,图13A是主视图,图13B是侧视图,图13C是俯视图。
如图13A~13C所示,卡合构件443从上起按顺序具有上述的旋转轴部443b、卡合体443c、筒状部443e、臂部443h、卡合轴部443g以及嵌合凸部443j。
旋转轴部443b设置于卡合构件443的上端侧。
卡合体443c具有以夹着旋转轴部443b而在径向上彼此向相反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一对卡合突起443a。卡合突起443a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将圆柱体的侧部以夹着旋转轴部443b(旋转轴心RC)的方式平行地切掉,进而针对上表面附近以外的部分,削掉比L所示的线更靠径向的外侧的部分。
筒状部443e具有在下端开口的轴孔443f。轴孔443f的轴心形成在与旋转轴部443b的轴心相同的轴心上。
臂部443h从简状部443e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卡合轴部443g从臂部443h的径向外端部与旋转轴部443b(旋转轴心RC)平行地向下方延伸。
嵌合凸部443j在筒状部443e的上端向径向突出地形成。根据图13C可知,卡合构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的从轴向观察时的形状为通过将圆盘的侧部以夹着旋转轴心RC的方式平行地切掉而成的形状。
图13D、13E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锁定机构的支承构件431、卡合构件443及第二弹簧451的外观图。具体而言,图13D是从下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13E是仰视图。
在支承构件43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嵌合凹部431e和第二嵌合凹部431f。
第一嵌合凹部431e的从下面侧观察时的形状为圆形。第一嵌合凹部431e的圆的直径设定为比卡合构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的直径稍大,使得卡合构件443能够在嵌合凸部443j嵌合于第一嵌合凹部431e的状态下以旋转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
第二嵌合凹部431f的从下面侧观察时的形状为与从旋转轴心方向观察卡合构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时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其尺寸设定为比卡合构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的尺寸稍大,在卡合构件443位于第二旋转位置时,卡合构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与第二嵌合凹部431f能够嵌合。换言之,在卡合构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与第二嵌合凹部431f嵌合的状态下,卡合构件443无法以旋转轴心RC为中心进行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图13D、13E示出卡合构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位于第一嵌合凹部431e内且从第一旋转位置向第二旋转位置侧稍微旋转了一些的状态。
图14A是图12B的14A-14A线处的剖视图。图14A示出操作构件420位于第一位置且卡合构件443位于第一旋转位置时的状态。图14B是图12E的14B-14B线处的剖视图。图14B示出操作构件420位于第二位置且卡合构件443位于第二旋转位置时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图中,为了便于说明,还追加了图12A~12F所示的构件。卡合构件443的旋转轴部443b穿到插通孔431c内。另外,基座构件432的旋转中心轴部432a嵌入轴孔443f中。如上所述,轴孔443f的轴心形成在与旋转轴部443b的轴心相同的轴心上。因此,卡合构件443能够以旋转轴部443b及轴孔443f的中心为旋转轴心RC(中心)进行旋转。
第二弹簧451由螺旋弹簧构成,且穿过基座构件432的旋转中心轴部432a。第二弹簧451的一端与基座构件432的底面432c抵接,另一端与呈台阶状地形成于卡合构件443的轴孔443f上的弹簧抵接部443k抵接。第二弹簧451将卡合构件443在旋转轴心RC方向上向第二轴心方向位置侧施力。
返回图10,连接器460具有连接器主体462及连接器引脚461。连接器引脚461在插口400的延伸设置方向(装置宽度方向)上多个并列地排列(参照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列有约20个连接器引脚461。
连接器引脚461具有基部461b和电极部461a。基部461b沿上下方向大致呈直线状地延伸,端部与连接器主体462的引脚支承部462a抵接。电极部461a是与第一单元100的连接器120的电极部接触的部位,形成为从基部461b的另一端侧延伸且缓缓地弯曲的弹簧状。连接器引脚461利用弹性材料而形成,在第一单元100的连接器120的电极部压靠到电极部461a时,电极部461a的上部侧发生弹性变形而被向下方压下。因此,在第一单元100装配于插口400的状态下,多个连接器引脚461对第一单元100向使其从插口400脱离的方向(上方)施力。该作用力具有能够将虽嵌入插口400但未被锁定的第一单元100向上方抬起这种程度的大小。
[1-2-2-4-3.锁定机构的作用]
图15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锁定机构的连结构件433、操作构件420及卡合构件443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15是操作构件420位于第一位置且卡合构件443位于第一旋转位置时的立体图。图16A、16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锁定机构中的宽度方向右侧的锁定机构的卡合状态的图。具体而言,图16A是用于说明卡合状态的俯视图,图16B是图16A的16B-16B线处的剖视图。
如图15所示,操作构件420位于第一位置时,卡合构件443的卡合轴部443g位于连结构件433的槽部433a、433b的右端侧。而且,宽度方向右侧的卡合构件443的卡合轴部443g通过槽部433b而在厚度方向上向表侧旋转,宽度方向左侧的卡合构件443的卡合轴部443g通过槽部433a而在厚度方向上向背侧旋转,由此卡合构件443位于第一旋转位置。此时,如图16A、16B所示,卡合构件443的卡合突起443a与第一单元100的被卡合部110的卡合凹部121b卡合。由此,第一单元100被锁定于插口400。此时,通过卡合构件443的旋转轴部443b的上端与第一单元100的卡合凹部121b的保护构件123的平面部123b抵接,由此卡合构件443克服第二弹簧451的作用力而被向下方压下,位于第一轴心方向位置。另外,嵌合凸部443j嵌入支承构件431的第一嵌合凹部431e。
若从该状态使操作构件420移动至第二位置,则成为图17、图18A、18B所示的状态。图17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锁定机构的连结构件433、操作构件420及卡合构件443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17是操作构件420位于第二位置且卡合构件443位于第二旋转位置时的立体图。图18A、18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锁定机构中的宽度方向右侧的锁定机构所进行的卡合被解除后的状态的图。具体而言,图18A是用于说明卡合被解除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8B是图18A的18B-18B剖视图。
如图17所示,在操作构件420位于第二位置时,卡合构件443的卡合轴部443g位于连结构件433的槽部433a、433b的左端侧。并且,宽度方向右侧的卡合构件443的卡合轴部443g通过槽部433b而在厚度方向上向背侧旋转,宽度方向左侧的卡合构件443的卡合轴部443g通过槽部433a而在厚度方向上向表侧旋转,由此卡合构件443位于第二旋转位置。此时,如图18A、18B所示,卡合构件443的卡合突起443a与第一单元100的被卡合部110的卡合凹部121b的卡合被解除。由此,解除第一单元100相对于插口400的锁定,能够将第一单元100从第二单元200取下。
这里,第一单元100经由其连接器120而被插口400的连接器460的连接器引脚461向上方施力。因此,解除锁定后的第一单元100在连接器引脚461的作用力下被向上方推起。另外,卡合构件443在第二弹簧451的作用力下被向上方施力且位于第二旋转位置。另外,由于第一单元100位于上方,因此卡合构件443在第二弹簧451的作用力下被向上方(第二轴心方向位置)推起,而使嵌合凸部443j嵌入支承构件431的第二嵌合凹部431f。由此,卡合构件443的以旋转轴心为中心的旋转受到限制。因此,能够维持卡合构件443与被卡合部110的锁定解除状态。因此,用户无需将操作构件420在移动到第二位置(锁定解除位置)侧的状态下持续把持。由此,无需用一只手将操作构件420保持在第二位置(锁定解除位置)并同时用另一只手将第一单元100从插口400拉出。即,无需利用两只手来取下。另外,由于操作构件420被维持在第二位置(锁定解除位置),因此用户能够通过目视识别出锁定机构目前处于锁定解除状态这一情况。
接着,对向未装配第一单元100的状态的插口400装配第一单元100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向插口400插入第一单元100时,首先,第一单元100的保护构件123的平面部123b与卡合构件443的旋转轴部443b的上端抵接。然后,在将第一单元100进一步向插口400插入时,通过保护构件123的平面部123b与卡合构件443的旋转轴部443b的上端抵接,由此卡合构件443被向下方压下。然后,在卡合构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从支承构件431的第一嵌合凹部431e的位置被压下到第二嵌合凹部431f的位置时,即,在卡合构件443被压下到第一轴心方向位置时,卡合构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与支承构件431的第二嵌合凹部431f的嵌合被解除,由此,卡合构件443的旋转限制被解除,卡合构件443能够在第一嵌合凹部431e内以旋转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通过卡合构件443进行旋转,由此槽部433a、433b卡合于卡合构件443的轴部443g的连结构件433能够向装置宽度方向移动。这里,连结构件433如前所述被第一弹簧434向操作构件420的第一位置侧施力(拉拽)。因此,连结构件433及与其结合的操作构件420向第一位置侧移动,并且通过连结构件433的移动而使卡合构件443旋转到第一旋转位置。因此,如图16A、16B所示,卡合构件443的卡合突起443a与第一单元100的被卡合部110的卡合凹部121b卡合。由此,第一单元100被锁定于插口400。
这里,在用户向插口400装配第一单元100时,有时会产生将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端侧充分地插入插口400内但没有将另一端侧充分地插入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另一端侧的卡合构件443不会被第一单元100的保护构件123的平面部123b压下,因此,另一端侧的卡合构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与支承构件431的第二嵌合凹部431f的卡合未被解除。因此,另一端侧的卡合构件443无法旋转。由此,连结构件433及与其结合的操作构件420不会向第一位置侧移动。因而,用户基于操作构件420不向第一位置侧移动这一状况,能够通过目视识别出第一单元100未被锁定于插口400。因此,能够期待用户会将第一单元100适当地插入插口400内,由此,能够抑制在第一单元100与插口400未被充分锁定的状态下搬运电子设备1这样的状况。
[1-3.冲击分散结构]
在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收容于第二单元200的插口400的状态下电子设备落下这样的情况下,第一单元100的载重或插口400内的第一单元100的振动所引起的冲击会集中于插口400的与铰链部500连结的连结部分及其附近部分,有可能会导致插口400发生变形。为了抑制这样的变形,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提供能够抑制因落下等冲击而引起的插口400的变形的结构。
图22是第二单元200的铰链部500附近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23B是图2B的箭头K方向的向视图(简化示出)。图24A是图23A的24A-24A线处的剖视图。图24B是图23A的24B-24B线处的剖视图。
如图22、图24A所示,在插口400的前侧的主面400a上,在铰链部500的附近形成有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构成为从插口400的主面400a突出的凸部。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在主视观察下形成为圆形形状。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具有梯形的剖面形状。
另外,在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上形成有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形成为在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与插口400的主面400a大致平行的状态下与插口400的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嵌合。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构成为具有能够与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嵌合的凹部。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在主视观察下形成为圆形形状。
如图22、图24B所示,在插口400的主面400a上,在铰链部500的附近形成有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构成为从插口400的主面400a突出的凸部。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在主视观察下形成为矩形形状。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具有梯形的剖面形状。
另外,在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上形成有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形成为在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与插口400的主面400a大致平行的状态下与插口400的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嵌合。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构成为具有能够与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嵌合的凹部。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在主视观察下形成为矩形形状。
图23A是图2B的箭头J方向的向视图(简化示出)。如图23A及图1所示,与左右的铰链部500对应地设置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和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及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第一单元100的主面100a上,在与下侧部100S平行的上侧部(第一单元的第二规定侧部)的附近形成有左右的第一单元侧嵌合部131。第一单元侧嵌合部131构成为从第一单元100的主面100a突出的凸部。第一单元侧嵌合部131在主视观察下形成为圆形形状。第一单元侧嵌合部131具有梯形的剖面形状。
另外,在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上形成有输入单元侧第三嵌合部313。输入单元侧第三嵌合部313形成为在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与第一单元100的主面100a大致平行的状态下与第一单元100的第一单元侧嵌合部131嵌合。输入单元侧第三嵌合部313构成为具有能够与第一单元侧嵌合部131嵌合的凹部。输入单元侧第三嵌合部313在主视观察下形成为圆形形状。
(作用)
作为一例,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在第二单元200的插口400中收容有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且第一单元100和第二单元200闭合时,电子设备1例如以铰链部500侧朝下的状态落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与插口400的主面400a大致平行的状态下,如前所述,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的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及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与插口400的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嵌合。因此,在第二单元200的插口400中收容有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落下这样的情况下,第一单元100的载重或插口400内的第一单元100的振动所引起的冲击经由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和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及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向第二单元200分散。因此,对插口400的与铰链部500连结的连结部分及其附近部分施加的冲击减少。由此,能够抑制冲击所引起的插口400的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单元100的载重或插口400内的第一单元100的振动所引起的冲击经由分别配置在铰链部500的两侧的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和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及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向第二单元200分散。因此,对插口400的与铰链部500连结的连结部分及其附近部分施加的冲击进一步减少。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冲击引起的插口400的变形。
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插口400由两个铰链部500支承,但分别与两个铰链部500对应地设置有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和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及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因此,在插口400的与各铰链部500连结的连结部分及其附近部分都能够减少对这些部分施加的冲击。由此,即便在插口400由两个铰链部500支承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冲击引起的插口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单元100的载重或插口400内的第一单元100的振动所引起的冲击不仅经由分别配置于铰链部500的两侧的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和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及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向第二单元200分散,还经由第一单元侧嵌合部131和输入单元侧第三嵌合部313向第二单元200分散。因此,对插口400的与铰链部500连结的连结部分及其附近部分施加的冲击进一步减少。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冲击引起的插口400的变形。
尤其是,根据图23A、图23B可知,在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的四角附近分别构成上述嵌合结构,因此能够抑制输入单元300与第一单元100以与上述主面100a、300a垂直的轴为中心要进行相对旋转的情况。由此,还能够抑制对插口400施加的扭转力,能够进一步抑制插口400的变形。
(其它例)
在上述示例中,各插口侧嵌合部由凸部构成,各输入单元侧嵌合部由凹部构成,但也可以是,插口侧嵌合部由凹部构成,输入单元侧嵌合部由凸部构成。
[1-4.插口的排水结构]
对上述那样的具有插口的电子设备存在着在室外利用的要求。然而,在将具有插口的电子设备以从第二单元200取下第一单元100的状态在雨天等时利用于室外的情况下,可能会在插口的内部积存水。本实施方式提供能够抑制在插口积存水的电子设备1。
图25A、25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插口400的排水用的贯通孔的图。具体而言,图25A是从底部侧观察插口400的立体图,图25B是从开口端侧观察插口主体410单体的俯视图。图26是图25B的26-26线处的剖视图。
如前所述,插口400具有在收容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这一侧开口的有底的插口主体410。在插口主体410设置有将插口主体410的外部与内部连通的排水用的贯通孔410h、410j、410k。
具体而言,插口主体410具有将第一外壁部410a与第二外壁部410b连接的底部410x。底壁部410e的与插口主体410的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为多边筒的局部状的形状。具体而言,底部410x具有与第一外壁部410a和第二外壁部410b大致垂直的底壁部410e、将底壁部410e与第一外壁部410a连接的第一斜壁部410f、以及将底壁部410e与第二外壁部410b连接的第二斜壁部410g。并且,在底壁部410e、第一斜壁部410f和第二斜壁部410g分别设置有排水用的贯通孔410h、410j、410k。另外,排水用的贯通孔410h、410j、410k分别设置于插口400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
(作用)
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作用进行说明。图27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插口400的排水用的贯通孔410h、410j、410k所起到的作用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插口主体410内收容有上述的锁定机构等各种构件,但省略了图示。
在以从第二单元200取下第一单元100的状态在雨天等时利用于室外的情况下,有时水会从插口主体410与构成插口400的各构件之间的间隙浸入插口400的内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图27A所示,在插口主体410的上下方向大致铅垂时,浸入插口400的内部的水W能够经由所有的贯通孔410h、410j、410k而向插口400的外部排出。
相对于此,例如如图27B所示,在相对于插口主体410的上下方向大致铅垂这种姿态而成为插口主体410向厚度方向的表面侧倾斜这种姿态时,浸入插口400的内部的水W能够经由第一斜壁部410f的贯通孔410j向插口400的外部排出。
相对于此,例如如图27C所示,在相对于插口主体410的上下方向大致铅垂这种姿态而成为插口主体410向厚度方向的背面侧倾斜这种姿态时,浸入插口400的内部的水W能够经由第二斜壁部410g的贯通孔410k向插口400的外部排出。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在插口主体410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多个贯通孔410h、410j、410k中的任一方排出插口400内的水。由此,即便在用户倾斜着插口400的状态下水进入到插口主体410的内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排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410h、410j、410k分别设置在插口400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由此,即便在插口400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高度不同这样的状态下利用时,例如在电子设备1的第二单元200非水平的状态下利用时,也能够从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的位置低的这侧的贯通孔进行排水。由此,即便在输入单元300(第二单元200)非水平的状态下利用时,也能够适当地进行排水。
(其它例)
在上述示例中,底壁部410e的与插口主体410的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为多边筒的局部状的形状,在底壁部410e设置有在与插口主体410的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开的多个贯通孔410h、410j、410k。然而,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底壁部410e的与插口主体410的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为圆弧状的形状,在底壁部410e设置有在与插口主体410的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开的多个贯通孔。
[1-5.天线连接器的排水结构]
对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电子设备存在要连接外部天线的要求。这种情况下,需要将外部天线连接用的连接器(以下适当称作“天线连接器”)设置于电子设备。在将天线连接器以在插口400中露出的状态且连接端朝向上方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若在雨天等时在室外以取下第一单元的状态利用电子设备,则可能会在插口400的天线连接器的内部积存水。本实施方式提供能够抑制在插口400积存水的电子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不易积存水的天线连接器及具备该天线连接器的电子设备1。
如图7A所示,天线连接器600安装于在插口400的支承构件431上形成的安装孔431x。天线连接器600能够与第一单元100的天线连接器(参照图4)连接。
图28A是从连接端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连接器600的立体图。图28B是从基部611b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天线连接器600的立体图。图29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天线连接器600的纵剖视图。图30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天线连接器600的横剖视图。
天线连接器600具有筒状的壳体611。在壳体611的一端侧形成有外部触头部611a,在另一端侧形成有用于将天线连接器600向电子设备的插口400安装的基部611b,在外部触头部611a与基部611b之间形成有安装凸缘611s。
在壳体611的内部从中心侧起收容有轴状的中心触头部610、筒状的绝缘体613、614、622、O型环623、支承筒616、保护筒615、弹簧620、O型环621及基台619。
中心触头部610具有触头支承筒625、可动中心触头612、弹簧618及固定中心触头617。可动中心触头612以能够沿着触头支承筒625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被收容,并且被弹簧618朝向外部施力。固定中心触头617固定于触头支承筒625的下端。
支承筒616经由绝缘体613、614、622对中心触头部610进行支承。在轴向上,在绝缘体613、614与绝缘体622之间配置有防水用的O型环623。
在支承筒616的轴向中间设置有环状的突出部616a。
保护筒615被壳体611支承为能够沿着轴向移动,并且被弹簧620朝向外部施力。
在基台619形成有沿着轴向贯通的贯通孔619a,在贯通孔619a嵌合有支承筒616的一端侧,在基台619的外周面嵌合有壳体611的基部611b。在基台619的内端、壳体611的基部611b和支承筒616的突出部616a之间配置有防水用的O型环621。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容绝缘体613、614、622的支承筒616与壳体611的外部触头部611a之间形成有空间T。这是为了配置上述的弹簧620。另外,在径向上,在保护筒615与支承筒616之间以及保护筒615与外部触头部611a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Y1、Y2。这是为了使保护筒615能够沿着轴向移动。
在形成为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如图29所示,在天线连接器600成为外部触头部611a侧朝向铅垂方向的上方的状态时,在降雨等时水可能会经由间隙Y1、Y2浸入空间T内。若成为水浸入空间T内而积存的状态,则天线连接器600的电阻特性有时会相对于额定特性发生变化。若特性发生变化,则有时会对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浸入的水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611的外部触头部611a形成有排水用的贯通孔611c。
具体而言,贯通孔611c在外部触头部611a形成于基部611b的附近。这是为了在进入到空间T内的水还是少量的时候就将其排出。
另外,在外部触头部611a以在周向上分开的方式形成多个贯通孔611c。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中,天线连接器600安装于能够旋转的插口400,因此在使插口400旋转时,天线连接器600也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另外,电子设备1未必载置在水平的面上,这种情况下天线连接器600也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天线连接器600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时,也能够从任一贯通孔611c将水排出。
(作用)
图3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天线连接器600的作用的图。在天线连接器600成为外部触头部611a侧朝向铅垂方向的上方的状态时,因降雨等而会导致雨水经由间隙Y1、Y2浸入到空间T内。这种情况下,如箭头所示,水会从空间T经由排水用的贯通孔611c而向外部触头部611a的外部排出。
另外,在天线连接器600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的情况下,经由多个排水用的贯通孔611c中的位于最下方的贯通孔611c而将外部触头部611a与绝缘体613、614、622之间的空间T内的水排出。由此,即便在第二单元200非水平的状态下利用时,也能适当地进行排水。
另外,由于贯通孔611c在外部触头部611a形成于基部611b的附近,因此能够极力抑制水积存在外部触头部611a与绝缘体613、614、622之间的空间T内这样的情况。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连接器600,即便在插口400的角度或载置面的角度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外部触头部611a与绝缘体613、614、622之间的空间T内的水适当地排出。因此,能够将天线连接器600的电阻特性适当地维持成额定特性。
(其它例)
在实施方式中,在周向上分开地形成有四个贯通孔611c。然而,在本公开中,贯通孔611c也可以形成有一个~三个、或者五个以上。另外,也可以在天线连接器600的轴向上分开地形成有多个贯通孔611c。另外,贯通孔611c的形状可以不是圆形,而是包括椭圆、多边形等在内的任意的形状。
[2.效果等]
[2-1.锁定机构]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具备具有第一电子构件的第一单元100及具有第二电子构件的第二单元200,且构成为第一单元100与第二单元200能够装拆。
第一单元100具有分开设置的第一被卡合部110和第二被卡合部110。
第二单元200具有能够将第一单元100在装配状态下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
锁定机构具备:操作构件420,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卡合构件443,其能够与第一被卡合部110卡合且能够向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第一规定位置)移动;第二卡合构件443,其能够与第二被卡合部110卡合且能够向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第二规定位置)移动;以及驱动机构430,其在操作构件420位于第一位置时使第一卡合构件443及第二卡合构件443与第一被卡合部110及第二被卡合部110卡合,在操作构件420位于第二位置时使第一卡合构件443及第二卡合构件443与第一被卡合部110及第二被卡合部110的卡合解除。
驱动机构430在操作构件420位于第二位置时,在第一卡合构件443及第二卡合构件443移动到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第一规定位置)及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第二规定位置)的情况下,使操作构件42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在第一卡合构件443及第二卡合构件443中的至少一方没有移动到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第一规定位置)或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第二规定位置)的情况下,不使操作构件42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操作构件420位于第二位置时将第一单元100向第二单元200的插口400装配之际,在两方的卡合构件443移动到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的情况下,操作构件42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在两个卡合构件443中的至少一方没有移动到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的情况下,操作构件420不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因而,用户能够基于操作构件420不向第一位置侧移动这一状况,通过目视识别出第一单元100未被锁定于第二单元200。因此,能够期待用户会将第一单元100适当地装配于第二单元200,由此,能够抑制在第一单元100与第二单元200未被充分锁定的状态下搬运电子设备1这样的状况。
就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而言,卡合构件443以从第二单元200的基板部431a的上表面(第二单元的规定面)向外部突出的方式设置在该第二单元200,能够以与该基板部431a的上表面垂直的旋转轴心RC为中心进行旋转。
操作构件420能够在第二单元200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沿着规定方向进行直线移动。
驱动机构430还具有对操作构件420向所述规定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位置侧施力的第一弹簧434(第二施力构件)。
驱动机构430以在操作构件420移动到第一位置时使各卡合构件443向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在操作构件420移动到第二位置时使各卡合构件443向第二旋转位置旋转的方式,将操作构件420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直线移动转换为各卡合构件443的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
各卡合构件443具有夹着旋转轴心RC的一对卡合突起443a。
各被卡合部110具有在各卡合构件443位于第一旋转位置时与一对卡合突起443a卡合、在各卡合构件443位于第二旋转位置时解除与一对卡合突起443a的卡合被解除的一对卡合凹部121b。
各卡合构件443构成为能够在各卡合构件443的旋转轴心方向上的第一轴心方向位置与第二轴心方向位置之间移动,各卡合构件443还在轴心方向的第二轴心方向位置具有嵌合凸部443j,各嵌合凸部443j在各卡合构件443位于第二轴心方向位置且位于第二旋转位置时,与第二单元200的第二嵌合凹部431f嵌合来限制该卡合构件443的旋转,各嵌合凸部443j在各卡合构件443位于第一轴心方向位置时解除与第二嵌合凹部431f的嵌合来允许该卡合构件443的旋转。
驱动机构430还与各卡合构件443对应地具有对各卡合构件443在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上向第二轴心方向位置侧施力的第二弹簧451,在第一单元100向第二单元200装配时,各卡合构件443的旋转轴部443b与第一单元100的被卡合部110的平面部123b(规定部位)抵接,使得卡合构件443克服第二弹簧451的作用力而向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移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对操作构件420进行操作,由此能够使卡合构件443以其旋转轴心RC为中心进行旋转,进而,能够使夹着旋转轴心RC设置的一对卡合突起443a与被卡合部110的一对卡合凹部121b卡合。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使卡合构件443中夹着旋转轴心RC设置的一对卡合突起443a旋转而与被卡合部110的一对卡合凹部121b卡合的结构。因此,在卡合突起443a与卡合凹部121b卡合的状态下,即便因对第一单元100从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中的任意方向施加某些力而使两者发生相对移动,结果导致一方的卡合突起443a与一方的卡合凹部121b的卡合的强度被缓和,另一方的卡合突起443a与另一方的卡合凹部121b的卡合的强度也会被强化。即,即便在对第一单元100从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中的任意方向施加了某些力的情况下,从锁定机构整体来看,卡合的强度能够保持为大致固定。因而,即便在对第一单元100从任意的方向施加了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卡合状态稳定。
另外,能够利用卡合构件443的上下移动来实现如下的动作:在操作构件420位于第二位置时将第一单元100向第二单元200的插口400装配之际,在两方的卡合构件443移动到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的情况下,操作构件42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在两个卡合构件443中的至少一方没有移动到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的情况下,操作构件420不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430具有:卡合轴部443g,其在卡合构件443中设置于与旋转轴心RC在径向上不同的位置处,且与旋转轴心RC平行地延伸;连结构件433,其固定于操作构件420,且以能够沿着操作构件420的移动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第二单元200的插口主体410(规定的框体),具备供卡合构件443的卡合轴部443g能够相对移动地卡合的槽部433a(433b)。
槽部433a(433b)蜿蜒地形成,以使得在操作构件420移动到第一位置时使卡合构件443以旋转轴心RC为中心向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在操作构件420移动到第二位置时使卡合构件443以旋转轴心RC为中心向第二旋转位置旋转。
由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操作构件420的直线运动转换为卡合构件443的旋转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单元200设置有弹簧451(第三施力构件),弹簧451对装配于该第二单元200的第一单元100在各卡合构件443的旋转轴心RC方向上向第二轴心方向位置侧施力。
由此,能够对各卡合构件443在旋转轴心RC方向上向第二轴心方向位置侧施力。因此,能够保持卡合解除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451(第三施力构件)是用于在第二单元200与第一单元100之间交换电信号及/或电力的连接器460的连接器引脚461(引脚)。
由此,能够利用连接器460来构成施力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单元200具备:输入单元300,其具有键盘301;插口400,其能够收容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以及铰链部500,其将输入单元300的后侧部300S(规定侧部)与插口400的下侧部400S(规定侧部)连结为输入单元300与插口400能够相对旋转。
第二单元200的基板部431a的上表面(第二单元的规定面)是在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收容于插口400时在插口400中与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对置的面。
由此,第一单元100与第二单元200能够相对旋转,在这样的电子设备1中,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口400的内部空间收容有驱动机构430。
由此,能够有效利用插口400的内部空间来配置驱动机构43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单元100为平板型计算机。
在平板型计算机中,为了文字输入的效率化等,多要求能够相对于具有键盘等的输入单元300装拆。另外,平板型计算机由于内置有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易失性存储装置(RAM)、非易失性存储装置(ROM、SSD等)及蓄电池等,因此重量会增加。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在第一单元100为平板型计算机的情况下,也能够提供可牢固地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在对平板型计算机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中,能够使卡合状态稳定。
[2-2.冲击分散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具备具有显示部的第一单元100和具有输入部的第二单元200,且构成为第一单元100与第二单元200能够装拆。
第二单元200具备:输入单元300,其具有供输入部配置的主面300a;插口400,其能够收容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以及铰链部500,其将输入单元300与插口400在输入单元300的后侧部300S(规定侧部)侧及插口400的下侧部400S(规定侧部)连结为能够相对旋转,通过使输入单元300与插口400相对旋转,由此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与插口400的主面400a大致平行,在插口400的主面400a上,在铰链部500的附近形成有由凹部和凸部中的一方构成的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在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上以在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与插口400的主面400a大致平行的状态下与插口400的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嵌合的方式形成有由凹部和凸部中的另一方构成的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及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与插口400的主面400a大致平行的状态下,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的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及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与插口400的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嵌合。因此,在第二单元200的插口400中收容有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落下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单元100的载重或插口400内的第一单元100的振动所引起的冲击经由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和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及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向第二单元200分散。因此,能够减少对插口400的与铰链部500连结的连结部分及其附近部分施加的冲击。由此,能够抑制因冲击引起的插口400的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口400的主面400a上,在铰链部500的旋转轴心方向上的铰链部50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在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上以在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与插口400的主面400a大致平行的状态下与插口400的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嵌合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及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
由此,在第二单元200的插口400中收容有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落下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单元100的载重或插口400内的第一单元100的振动所引起的冲击经由分别配置于铰链部500的两侧的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和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及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向第二单元200分散。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对插口400的与铰链部500连结的连结部分及其附近部分施加的冲击。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冲击引起的插口400的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单元300的装置宽度方向上分开地设置有两个铰链部500,与各铰链部500对应地设置有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和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及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
由此,在插口400由两个铰链部500支承的情况下,在插口400的与各铰链部500连结的连结部分及其附近部分都能够减少对这些部分施加的冲击。由此,即便在插口400由两个铰链部500支承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冲击引起的插口400的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单元100具有配置有显示部的主面100a,通过在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收容于插口400的状态下使输入单元300与插口400相对旋转,由此第一单元100的主面100a与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大致平行,在第一单元100的主面100a上,在与下侧部100S平行的上侧部(第二规定侧部)的附近形成有由第二凹部和第二凸部中的一方构成的第一单元侧嵌合部131,在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上以在第一单元100的主面100a与输入单元300的主面300a大致平行的状态下与第一单元100的第一单元侧嵌合部131嵌合的方式形成有由第二凹部和第二凸部中的另一方构成的输入单元侧第三嵌合部313。
由此,在第二单元200的插口400中收容有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的状态下电子设备1落下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单元100的载重或插口400内的第一单元100的振动所引起的冲击不仅经由分别配置于铰链部500的两侧的插口侧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侧第二嵌合部412和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311及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312向第二单元200分散,还经由第一单元侧嵌合部131和输入单元侧第三嵌合部313向第二单元200分散。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对插口400的与铰链部500连结的连结部分及其附近部分施加的冲击。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冲击引起的插口400的变形。
[2-3.插口排水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具备具有显示部101的第一单元100和具有输入部的第二单元200,且构成为第一单元100与第二单元200能够装拆。
第二单元200具备能够收容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的插口400,插口400具有在收容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规定侧部)这一侧开口的有底的插口主体410,在插口主体410设置有将插口主体410的外部与内部连通的排水用的贯通孔410h、410j、410k。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在水进入到电子设备1所具有的有底的插口主体410的内部的情况下,也能将进入的水经由排水用的贯通孔410h、410j、410k向插口主体410的外部排出。由此,能够抑制在插口主体410的内部积存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单元200具备:插口400;配置有输入部的输入单元300;以及将输入单元300的后侧部300S(规定侧部)侧与插口400的下侧部400S(规定侧部)连结为输入单元300与插口400能够相对旋转的铰链部500,插口主体410沿着与铰链部500的旋转轴心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设置,插口主体410具有与旋转轴心大致平行的第一外壁部410a、与第一外壁部410a大致平行的第二外壁部410b、以及将第一外壁部410a与第二外壁部410b连接的底壁部410e,在底壁部410e设置有在与插口主体410的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开的多个贯通孔410h、410j、410k。
由此,即便在输入单元300与插口400能够相对旋转而使插口400相对于水平方向不垂直而是倾斜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多个贯通孔410h、410j、410k中的任一个将插口400内的水排出。由此,即便在用户倾斜着插口400的状态下水进入到插口主体410的内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排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部410e的与插口主体410的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为多边筒的局部状的形状。
由此,即便在第一单元100旋转为各种角度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排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口主体410沿着与铰链部500的旋转轴心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设置,贯通孔410h、410j、410k分别设置于插口400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
由此,即便在插口400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高度不同这样的状态下利用时,例如在第二单元200非水平的状态下利用时,也能够从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的位置低的这侧的贯通孔进行排水。由此,即便在第二单元200非水平的状态下利用时,也能适当地进行排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底壁部410e的与插口主体410的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为多边筒的局部状的形状,在底壁部410e设置有在与插口主体410的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开的多个贯通孔410h、410j、410k。然而,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底壁部410e的与插口主体410的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为圆弧状的形状,在底壁部410e设置有在与插口主体410的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开的多个贯通孔。
[2-4.天线连接器排水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连接器600具有:筒状的壳体611,其在轴向的一端侧形成有基部611b,且在轴向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圆筒状的外部触头部611a;轴状的中心触头部610,其配置在外部触头部611a的中心轴上;以及筒状的绝缘体613、614、622,其配置在外部触头部611a与中心触头部610之间,在外部触头部611a与绝缘体613、614、622之间形成有空间T,在基部611b与绝缘体613、614、622之间设置有O型环621(密封构件),在外部触头部611a形成有将空间T与外部触头部611a的外部连通的排水用的贯通孔611c。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天线连接器600的外部触头部611a形成有将外部触头部611a与绝缘体613、614、622之间的空间T和外部触头部611a的外部连通的排水用的贯通孔611c。因此,即便在水进入到空间T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进入的水经由排水用的贯通孔611c排出。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天线连接器600的电气特性。另外,在电子设备1中,能够经由天线连接器600良好地取得电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部触头部611a形成有在周向上分开的多个贯通孔611c。
由此,即便在天线连接器600的轴向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的状态下使用时,例如在第二单元200非水平的状态下利用时,也能够经由多个排水用的贯通孔611c中的位于最下方的贯通孔611c将外部触头部611a与绝缘体613、614、622之间的空间T内的水排出。由此,即便在第二单元200非水平的状态下利用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排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611c在外部触头部611a形成于基部611b的附近。
由此,能够极力抑制在外部触头部611a与绝缘体613、614、622之间的空间T内积存水这样的状况。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具备具有显示部的第一单元100和具有输入部的第二单元200,且构成为第一单元100与第二单元200能够装拆,其中,第二单元200具备能够收容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规定侧部)的插口400,插口400在收容第一单元100的部分的表面具备本公开的天线连接器600。
由此,在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电子设备1中,在第一单元100未装配于插口400的状态下,有时会因降雨等而导致水进入到天线连接器600的外部触头部611a与绝缘体613、614、622之间的空间T内,但这种情况下,能够将该空间T内的水适当地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连接器600在插口400中收容第一单元100的凹部400y(部分)的表面朝上的使用状态下成为外部触头部611a相对于基部611b位于上侧的状态。
若形成为在插口400中收容第一单元100的凹部400y(部分)的表面朝上的使用状态下成为外部触头部611a相对于所述基部611b位于上侧的状态这样的结构,则会由于降雨等而导致尤其是水容易进入到天线连接器600的外部触头部611a与绝缘体613、614、622之间的空间T内,但这种情况下,能够将该空间T内的水适当地排出。
(其它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作为本公开的技术例示,说明了实施方式1。然而,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适用于适当进行了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
因此,以下,对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第二单元200具有输入单元300、插口400及铰链部500。然而,第二单元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适用于第二单元不具有铰链部及插口的情况。具体而言,第二单元是具有键盘的输入单元,输入单元在配置有键盘的主面上具备能够载置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的承接部,第二单元的规定面也可以是在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载置于承接部时在承接部中与第一单元100的下侧部100S对置的面,例如第二单元的上表面(配置有键盘等输入部的主面)。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输入单元的内部空间收容驱动机构。
如上所述,作为本公开的技术例示,说明了实施方式。为此,提供了附图及详细的说明。
因而,在附图及详细的说明所记载的结构要素中,不仅包括解决课题所必须的结构要素,还可以为了例示上述技术而包括并非是解决课题所必须的结构要素。因此,不应当基于这些非必须的结构要素记载于附图或详细的说明这一点就直接认定这些非必须的结构要素是必须的。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例示本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技术方案的范围或其同等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能够在具备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且构成为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能够装拆的电子设备中广泛利用。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子设备;
100 第一单元;
100a 第一主面;
100b 第二主面;
100S 下侧部(规定侧部);
101 显示部;
102 盖;
103 操作开关;
104 指示器;
110 被卡合部;
120 连接器;
121 框架;
121a 凹部;
121b 卡合凹部;
122 侧部罩;
122a 开口;
123 保护构件;
123a 卡合孔;
123b 平面部;
131 第一单元侧嵌合部;
140 天线连接器;
200 第二单元;
300 输入单元;
300a 主面;
300S 后侧部(规定侧部);
301 键盘;
302 触控板;
303 操作按钮;
310 框体;
311 输入单元侧第一嵌合部;
312 输入单元侧第二嵌合部;
313 输入单元侧第三嵌合部;
400 插口;
400a 主面;
400y 凹部;
400S 下侧部(规定侧部);
410 插口主体;
410a 第一外壁部;
410b 第二外壁部;
410c 第三外壁部;
410d 第四外壁部;
410e 底壁部;
410f 第一斜壁部;
410g 第二斜壁部;
410h 贯通孔;
410j 贯通孔;
410k 贯通孔;
410x 底部;
411 插口侧第一嵌合部;
412 插口侧第二嵌合部;
415 弹簧卡止部;
420 操作构件;
420a 操作部;
420b 连结部;
420c 连结孔;
430 驱动机构;
431 支承构件;
431a 基板部;
431b 卡合构件支承部;
431c 插通孔;
431d 卡合构件配置孔;
431e 第一嵌合凹部;
431f 第二嵌合凹部;
431x 安装孔;
432 基座构件;
432a 旋转中心轴部;
432b 旋转限制壁;
432c 底面;
433 连结构件;
433a 槽部;
433b 槽部;
433d 弹簧收容部;
433e 弹簧卡止部;
433g 突起;
434 第一弹簧;
440 卡合部;
443 卡合构件;
443a 卡合突起;
443b 旋转轴部;
443c 卡合体;
443e 筒状部;
443f 轴孔;
443g 卡合轴部;
443h 臂部;
443j 嵌合凸部;
443k 弹簧抵接部;
451 第二弹簧;
460 连接器;
461 连接器引脚;
461a 电极部;
461b 基部;
462 连接器主体;
462a 引脚支承部;
500 铰链部;
600 天线连接器;
610 中心触头部;
611 壳体;
611a 外部触头部;
611b 基部;
611c 贯通孔;
611s 安装凸缘;
612 可动中心触头;
613 绝缘体;
614 绝缘体;
615 保护筒;
616 支承筒;
616a 突出部;
617 固定中心触头;
618 弹簧;
619 基台;
620 弹簧;
621 O型环;
622 绝缘体;
623 O型环;
625 触头支承筒;
HC 铰链部的旋转轴心;
L 线;
L1 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长度;
L2 宽度方向的端部侧以外的部分的长度;
RC 卡合构件的旋转轴心;
S 收容空间;
T 空间;
W 水;
Y1 间隙;
Y2 间隙。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具有第一电子构件的第一单元和具有第二电子构件的第二单元,且构成为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能够装拆,
其中,
所述第一单元具有分开设置的第一被卡合部和第二被卡合部,
所述第二单元具有能够将所述第一单元在装配状态下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具备:
操作构件,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卡合构件,其能够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卡合,且能够向第一规定位置移动;
第二卡合构件,其能够与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卡合,且能够向第二规定位置移动;以及
驱动机构,其在所述操作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使所述第一卡合构件及所述第二卡合构件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卡合,在所述操作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解除所述第一卡合构件及所述第二卡合构件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的卡合,
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操作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第一卡合构件及所述第二卡合构件移动到所述第一规定位置及所述第二规定位置的情况下,使所述操作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在所述第一卡合构件及所述第二卡合构件中的至少一方没有移动到所述第一规定位置或所述第二规定位置的情况下,不使所述操作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各卡合构件以从所述第二单元的规定面向外部突出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单元,且能够以与该规定面垂直的旋转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
各被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单元的规定侧部,并且,形成为在所述卡合构件位于第一旋转位置时与所述卡合构件卡合,在所述卡合构件位于第二旋转位置时解除卡合,
所述操作构件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沿着规定方向进行直线移动,
所述驱动机构还具有对所述操作构件向所述规定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位置侧施力的第一弹簧,
所述驱动机构以在所述操作构件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使各卡合构件向所述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在所述操作构件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使各卡合构件向所述第二旋转位置旋转的方式,将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直线移动转换为各卡合构件的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
各卡合构件具有向与所述旋转轴心垂直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突起,
各被卡合部具有卡合凹部,该卡合凹部在各卡合构件位于第一旋转位置时与各卡合突起卡合,且在各卡合构件位于第二旋转位置时解除与各卡合突起的卡合,
各卡合构件构成为在各卡合构件的旋转轴心方向上能够在第一轴心方向位置与第二轴心方向位置之间移动,
各卡合构件还在轴心方向的规定位置具有嵌合凸部,
各嵌合凸部在各卡合构件位于所述第二轴心方向位置且位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时,与所述第二单元的规定的凹部嵌合来限制该卡合构件的旋转,在各卡合构件位于所述第一轴心方向位置时解除与所述规定的凹部的嵌合来允许该卡合构件的旋转,
所述驱动机构还具有第二施力构件,该第二施力构件与各卡合构件对应,且对各卡合构件在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上向所述第二轴心方向位置侧施力,
在将所述第一单元装配于所述第二单元时,各卡合构件的规定部位与所述第一单元的所述被卡合部的规定部位抵接,使所述卡合构件克服所述第二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向所述第一轴心方向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卡合构件设置有与所述旋转轴心平行地延伸的卡合轴部,
所述驱动机构具有连结构件,所述连结构件固定于所述操作构件,且以能够沿着与所述操作构件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二单元的规定的框体,
所述连结构件具有供所述卡合构件的所述卡合轴部能够相对移动地卡合的槽部,
所述槽部蜿蜒地形成,以使得在所述操作构件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使各卡合构件以所述旋转轴心为中心向所述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在所述操作构件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使各卡合构件以所述旋转轴心为中心向所述第二旋转位置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第二单元设置有第三施力构件,所述第三施力构件对装配于该第二单元的所述第一单元在各卡合构件的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上向所述第二轴心方向位置侧施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三施力构件是用于在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第一单元之间交换电信号及/或电力的连接器的引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单元具备:
输入单元,其具有键盘;
插口,其能够收容所述第一单元的规定侧部;以及
铰链部,其将所述输入单元的规定侧部与所述插口的规定侧部连结为使所述输入单元与所述插口能够相对旋转,
所述第二单元的规定面是在所述第一单元的规定侧部收容于所述插口时在所述插口中与所述第一单元的规定侧部对置的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插口的内部空间收容有所述驱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单元是具有键盘的输入单元,
所述输入单元在配置有所述键盘的主面上具备能够载置所述第一单元的规定侧部的承接部,
所述第二单元的规定面是在所述第一单元的规定侧部载置于所述承接部时在所述承接部中与所述第一单元的规定侧部对置的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输入单元的内部空间收容有所述驱动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单元是平板型计算机。
CN201680059306.1A 2015-11-06 2016-08-03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8139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8857 2015-11-06
JP2015218857 2015-11-06
PCT/JP2016/003573 WO2017077674A1 (ja) 2015-11-06 2016-08-03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9784A true CN108139784A (zh) 2018-06-08
CN108139784B CN108139784B (zh) 2021-10-08

Family

ID=58662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9306.1A Active CN108139784B (zh) 2015-11-06 2016-08-03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1350B2 (zh)
JP (1) JP6868770B2 (zh)
CN (1) CN108139784B (zh)
WO (1) WO20170776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86365B2 (en) * 2018-01-15 2021-08-10 Wing Tak Lee Silicone Rubb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otective housing for display device of portable equipment
US10840660B2 (en) * 2018-08-17 2020-11-17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ntenna connector
US10444794B1 (en) * 2018-08-17 2019-10-15 Google Llc Keyboard dock that keeps pin flush until mating with computing device
US11294426B1 (en) * 2021-06-16 2022-04-05 Pioneer Square Brands, Inc. Cas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computing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0531A (zh) * 2011-07-18 2013-01-23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
CN103176525A (zh) * 2011-12-20 2013-06-26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扩充基座、电子系统及解除两装置间连结的操作方法
US20140055948A1 (en) * 2012-08-24 2014-02-27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housing
US20140355196A1 (en) * 2013-05-30 2014-12-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and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238645A (zh) * 2013-06-19 2014-1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锁定结构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05025210A (zh) * 2015-07-03 2015-1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5039A (ja) * 1998-05-29 1999-12-14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の機能を拡張するための拡張装置
US20050168925A1 (en) * 2004-01-30 2005-08-04 Firs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Inc. Separable and foldable tablet PC assembly
TWI463936B (zh) * 2011-07-20 2014-12-01 Jarllytec Co Ltd A lever recirculation release hub and a connector having the hub
CN102999102B (zh) * 2011-08-16 2015-04-29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接合组件及电子系统
TWI454889B (zh) * 2012-03-30 2014-10-01 Jarllytec Co Ltd A connector with a resetting mechanism
US8922994B2 (en) * 2012-09-21 2014-12-30 Lenovo (Singapore) Ltd. Pte. Locking mechanism
JP5718300B2 (ja) 2012-11-14 2015-05-13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着脱機構、装着装置、電子機器
JP2014232849A (ja) * 2013-05-30 2014-12-11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用のスタンド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152752B2 (ja) * 2013-08-28 2017-06-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6352735B2 (ja) * 2014-08-29 2018-07-04 株式会社東芝 ドッキング装置
JP6430181B2 (ja) * 2014-08-29 2018-11-28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0531A (zh) * 2011-07-18 2013-01-23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
CN103176525A (zh) * 2011-12-20 2013-06-26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扩充基座、电子系统及解除两装置间连结的操作方法
US20140055948A1 (en) * 2012-08-24 2014-02-27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housing
US20140355196A1 (en) * 2013-05-30 2014-12-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and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238645A (zh) * 2013-06-19 2014-1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锁定结构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05025210A (zh) * 2015-07-03 2015-1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77674A1 (ja) 2018-08-23
US10231350B2 (en) 2019-03-12
JP6868770B2 (ja) 2021-05-12
WO2017077674A1 (ja) 2017-05-11
US20180184533A1 (en) 2018-06-28
CN108139784B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93591U (zh) 电子设备
CN206133372U (zh) 电子设备
CN108139784A (zh) 电子设备
CN205281336U (zh) 电子设备
JP2021012717A (ja) 電子機器
WO2017077675A1 (ja) アンテナコネクタと電子機器
CN103425193A (zh) 屏幕
CN108604110A (zh) 电子设备
CN108139781A (zh) 电子设备
CN107069255A (zh) 端子装卸装置
US9250662B2 (en) Holding frame and housing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205750637U (zh) 电子设备
CN105374609B (zh) 多方向开关装置
CN103635039A (zh) 电子装置的壳体
CN108139783A (zh) 电子设备及闩锁机构
US9467186B2 (en) Card holder and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same
US2012029209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asing and dis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JP6042557B2 (ja) カードソケット及び移動端末
CN103633479B (zh) 连接器机构及电子装置
CN104659538A (zh) 插座连接器
CN205071067U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主板的固定装置
CN207266417U (zh) 电气和/或电子设备的壳体
CN207884678U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主板pcb及移动终端
CN205846353U (zh) 卡座取卡支架及电子设备
US20140102923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height-adjusting fe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