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9606B - 用于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用于提供此类镜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用于提供此类镜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9606B
CN108139606B CN201680060337.9A CN201680060337A CN108139606B CN 108139606 B CN108139606 B CN 108139606B CN 201680060337 A CN201680060337 A CN 201680060337A CN 108139606 B CN108139606 B CN 1081396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u
circle
equal
asr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03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9606A (zh
Inventor
本杰明·卢梭
梅拉尼·黑斯劳伊斯
塞巴斯蒂恩·弗里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ssilorLuxottica SA
Original Assignee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SA filed Critical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SA
Publication of CN108139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9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9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96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02C7/028Special mathematical desig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02C7/063Shape of the progressive surface
    • G02C7/066Shape, location or size of the viewing zo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披露了一种用于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用于提供此类镜片的方法。一种用于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的具有以下各项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平均屈光力PPO(α,β);结果散光模数ASR(α,β);敏锐度丧失值ACU(α,β),其中,所述(α,β)函数是在所述配戴者配戴着所述镜片的条件下确定的;以及第一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1,所述第一敏锐度指标满足以下要求:AcuityCriterion1≥1340D2.deg2,并且其中:AcuityCriterion1被定义为PPO(α,β)、ASR(α,β)、ADDp、以及ACU(α,β)的组合。

Description

用于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用于提 供此类镜片的方法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视力改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供此类镜片的方法。
常规地,眼镜片是应与个体配戴者所固有的规格一致的请求制造的。此类规格通常包括由眼科医生或眼保健医生制定的医学处方。
近视眼配戴者针对视远具有负光焦度矫正。根据本发明的,考虑了近视眼配戴者具有等于或小于负1屈光度的处方视远平均屈光力。对于老花眼配戴者,由于视近调节的困难,所以用于视远和视近的焦度矫正值是不同的。处方因此包括视远焦度值和下加光,下加光表示视远与视近之间的焦度增量。这个下加光被称为处方下加光 ADDp
发明人已经注意到,目前用于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仍可以被改善以提高配戴者的视觉舒适度。
因此本发明的旨在解决的问题是提高配戴者的视觉舒适度。
为此目的,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用于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所述镜片具有等于或小于负1屈光度的处方视远平均屈光力以及非零处方下加光ADDp,所述镜片具有:平均屈光力PPO(α,β);结果散光模数ASR(α,β);敏锐度丧失值ACU(α,β),其中所述(α,β)函数是在配戴者配戴着镜片条件下确定的;以及第一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1,所述第一敏锐度指标满足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1≥1340D2.deg2
并且其中,“D”是指屈光度,“deg”是指度数,AcuityCriterion1被定义为PPO(α,β)、ASR(α,β)、ADDp、以及ACU(α,β)的组合。
根据实施例,AcuityCriterion1满足以下要求:AcuityCriterion1≥1390D2.deg2
根据实施例,AcuityCriterion1满足以下要求:AcuityCriterion1≥1440D2.deg2
发明人已经发现,限定敏锐度指标的阈值适合于表征用于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其中,鉴于已知的现有技术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提高了配戴者的视觉舒适度。
根据本发明的可以被组合的不同实施例:
所述镜片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子午线ML(α,β)、配镜十字FC(αFCFC),所述(α,β) 函数是在所述配戴者戴着所述镜片的条件下针对将眼睛的转动中心CRE与所述镜片相连的注视方向(α,β)确定的,其中α是以度为单位的降低角,并且β是以度为单位的方位角,并且其中:
敏锐度丧失值ACU(α,β)以logMAR来表示并且根据以下方程来定义:
ACU(α,β)=-log(AC%(α,β)/100),其中:
当P(α,β)≥0时,AC%(α,β)=100–63×P(α,β)-44.3×ASR(α,β)+7.2 ×P(α,β)2+19.5×P(α,β)×ASR(α,β)+ASR(α,β)2;并且
当P(α,β)<0时,AC%(α,β)=100-44.3×ASR(α,β)+ASR(α,β)2;
P(α,β)=PPO(α,β)–PPO(α,β_α_mer);
β_α_mer是在所述降低角α下所述子午线ML(α,β)上的方位角β的值;
并且其中,AcuityCriterion1=分子1/分母;
分子1=LAcuSub85(0.1)×LAcuAlpha85(0.1)×ADDp 4
分母=AsrGradMean×PeaksMean×PVL2
LAcuSub85(0.1)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1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85%,α85%是所述配戴者在所述子午线上感知到85%处方下加光的降低角;
LAcuAlpha85(0.1)是在α85%处、在对应于0.1logMAR的两条等敏锐度丧失线之间的敏锐度宽度(以deg为单位)、并且等于β+(ACU(α85%,β)=0.1)–β-(ACU(α85%,β)=0.1),其中,β+大于β_α_mer(α85%),并且β-小于β_α_mer(α85%);
PVL是以deg来表示并且被定义为等于(α85%-α15%)的焦度变化长度,α15%是所述配戴者在所述子午线上感知到15%处方下加光的降低角;
AsrGradMean是以屈光度/度表示、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 内计算的结果散光ASR(α,β)梯度范数平均值,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
PeaksMean是等于[ASRmaxLL)+ASRmaxRR)]/2的平均最大结果散光模数(以屈光度为单位),其中,ASRmaxLL)是所述子午线一侧(左侧)的最大结果散光模数,并且ASRmaxRR)是所述子午线另一侧(右侧)的最大结果散光模数,所述两个模数均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确定的,所述圆的半径为 35度;
-第二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2满足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2≥2900D2.deg2,其中:
AcuityCriterion2=分子2/分母;
分子2=LAcuSub85(0.2)×LAcuAlpha85(0.2)×ADDp 4
LAcuSub85(0.2)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2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85%;
LAcuAlpha85(0.2)是在α85%处、在对应于0.2logMAR的两条等敏锐度丧失线之间的敏锐度宽度(以deg为单位)、并且等于β+(ACU(α85%,β)=0.2)–β-(ACU(α85%,β)=0.2),其中,β+大于β_α_mer(α85%),并且β-小于β_α_mer(α85%);
根据实施例,AcuityCriterion2满足以下要求:AcuityCriterion2≥3100D2.deg2
根据实施例,AcuityCriterion2满足以下要求:AcuityCriterion2≥3300D2.deg2
-第三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3满足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3≥118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3=分子3/分母;
分子3=LAcuSubFC(0.1)×ADDp 3
LAcuSubFC(0.1)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1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FC
根据实施例,AcuityCriterion3满足以下要求:AcuityCriterion3≥120 D.deg。
根据实施例,AcuityCriterion3满足以下要求:AcuityCriterion3≥123 D.deg。
-第四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4满足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4≥185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4=分子4/分母;
分子4=LAcuSubFC(0.2)×ADDp 3
LAcuSubFC(0.2)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2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FC
根据实施例,AcuityCriterion4满足以下要求:AcuityCriterion4≥192 D.deg。
根据实施例,AcuityCriterion4满足以下要求:AcuityCriterion4≥200 D.deg。
-第五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5满足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5≥280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5=分子5/分母;
分子5=LAcuDomain(0.1)×ADDp 3
LAcuDomain(0.1)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 ≤0.1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
根据实施例,AcuityCriterion5满足以下要求:AcuityCriterion5≥289 D.deg。
根据实施例,AcuityCriterion5满足以下要求:AcuityCriterion5≥297 D.deg。
-第六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6满足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6≥385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6=分子6/分母;
分子6=LAcuDomain(0.2)×ADDp 3
LAcuDomain(0.2)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 ≤0.2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
根据实施例,AcuityCriterion6满足以下要求:AcuityCriterion6≥397 D.deg。
根据实施例,AcuityCriterion6满足以下要求:AcuityCriterion6≥410 D.deg。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计算机装置实施的用于对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提供具有等于或小于负1屈光度的处方视远平均屈光力以及非零处方下加光 ADDp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平均屈光力再分配PPO(α,β)、结果散光模数再分配ASR(α,β)、敏锐度丧失值再分配ACU(α,β),其中,所述(α,β)函数是在所述配戴者配戴着所述镜片的条件下计算的,以满足第一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1的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1≥1340D2.deg2
“D”是指屈光度,“deg”是指度数,AcuityCriterion1被定义为PPO(α,β)、ASR(α,β)、ADDp、以及ACU(α,β)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可以组合的不同实施例: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或定义子午线ML(α,β),
计算或定义配镜十字FC(αFCFC),
计算在所述配戴者配戴着所述镜片的条件下针对将眼睛的转动中心 CRE与所述镜片相连的注视方向(α,β)确定的平均屈光力PPO(α,β)以及结果散光模数ASR(α,β),其中,α是以度为单位的降低角,并且β是以度为单位的方位角,敏锐度丧失值ACU(α,β)以logMAR来表示并且根据以下方程来定义:
ACU(α,β)=-log(AC%(α,β)/100),其中:
当P(α,β)≥0时,AC%(α,β)=100–63×P(α,β)-44.3×ASR(α,β)+7.2 ×P(α,β)2+19.5×P(α,β)×ASR(α,β)+ASR(α,β)2;并且
当P(α,β)<0时,AC%(α,β)=100-44.3×ASR(α,β)+ASR(α,β)2
P(α,β)=PPO(α,β)–PPO(α,β_α_mer);
β_α_mer是在所述降低角α下所述子午线ML(α,β)上的方位角β的值;
并且其中,AcuityCriterion1=分子1/分母;
分子1=LAcuSub85(0.1)×LAcuAlpha85(0.1)×ADDp 4
分母=AsrGradMean×PeaksMean×PVL2
LAcuSub85(0.1)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1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85%,α85%是所述配戴者在所述子午线上感知到85%处方下加光的降低角;
LAcuAlpha85(0.1)是在α85%处、在对应于0.1logMAR的两条等敏锐度丧失线之间的敏锐度宽度(以deg为单位)、并且等于:
β+(ACU(α85%,β)=0.1)–β-(ACU(α85%,β)=0.1),其中,β+大于β_α_mer(α85%),并且β-小于β_α_mer(α85%);
PVL是以deg来表示并且被定义为等于(α85%-α15%)的焦度变化长度,α15%是所述配戴者在所述子午线上感知到15%处方下加光的降低角;
AsrGradMean是以屈光度/度表示、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 内计算的结果散光ASR(α,β)梯度范数平均值,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
PeaksMean是等于[ASRmaxLL)+ASRmaxRR)]/2的平均最大结果散光模数(以屈光度为单位),其中,ASRmaxLL)是所述子午线一侧(左侧)的最大结果散光模数,并且ASRmaxRR)是所述子午线另一侧(右侧)的最大结果散光模数,所述两个模数均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确定的,所述圆的半径为 35度;
-计算所述镜片以满足第二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2的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2≥2900D2.deg2,其中:
AcuityCriterion2=分子2/分母;
分子2=LAcuSub85(0.2)×LAcuAlpha85(0.2)×ADDp 4
LAcuSub85(0.2)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2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85%;
LAcuAlpha85(0.2)是在α85%处、在对应于0.2logMAR的两条等敏锐度丧失线之间的敏锐度宽度(以deg为单位)、并且等于:
β+(ACU(α85%,β)=0.2)–β-(ACU(α85%,β)=0.2),其中,β+大于β_α_mer(α85%),并且β-小于β_α_mer(α85%);
-计算所述镜片以满足第三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3的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3≥118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3=分子3/分母;
分子3=LAcuSubFC(0.1)×ADDp 3
LAcuSubFC(0.1)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1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FC
-计算所述镜片以满足第四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4的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4≥185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4=分子4/分母;
分子4=LAcuSubFC(0.2)×ADDp 3
LAcuSubFC(0.2)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2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FC
-计算所述镜片以满足第五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5的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5≥280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5=分子5/分母;
分子5=LAcuDomain(0.1)×ADDp 3
LAcuDomain(0.1)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 ≤0.1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
-计算所述镜片以满足第六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6的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6≥385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6=分子6/分母;
分子6=LAcuDomain(0.2)×ADDp 3
LAcuDomain(0.2)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 ≤0.2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
-可以在本发明的方法的范围内选择针对AcuityCriterion1、和/或AcuityCriterion2、和/或AcuityCriterion3、和/或AcuityCriterion4、和/或AcuityCriterion5、和/或AcuityCriterion6的上述优选实施例要求。
-所述方法包括优化例程,其中,至少在选自以下清单中的敏锐度指标要求内选择目标,所述组由以下组成:AcuityCriterion1、AcuityCriterion2、AcuityCriterion3、AcuityCriterion4、AcuityCriterion5、AcuityCriterion6。
在还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的指令序列,所述指令对处理器而言是可存取的,并且当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的不同实施例的至少一个步骤。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携带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一个或多个指令序列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特征以及本发明自身,就其结构及其操作而言,将从所附非限制性附图和实例与所附描述相结合得到最好的理解,在附图中:
-图1和图2以图解方式示出了眼睛和镜片以及从眼睛的转动中心追踪的光线的光学系统;
-图3示出了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的视野区;
-图4至图14示出了帮助理解用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指标的定义的图解;
-图15至图18给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的光学特征;
-图19至图22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的光学特征。
在这些图上,以下附图标记对应于以下内容:
MER是子午线;
NVGD是视近注视方向;
FVGD是视远注视方向;
FCGD是配镜十字注视方向
定义
提供了以下定义来限定本发明范围内所使用的词语。
词语“配戴者处方”、又称为“处方数据”,是本领域已知的。处方数据是指针对配戴者获得的并且指示至少一只眼睛、优选地每只眼睛的适合于矫正配戴者的每只眼的屈光不正的处方球镜度SPHP和/或处方散光值CYLP以及处方轴位AXISP、以及适当的话适合于矫正其每只眼睛的老花眼的处方下加光ADDp的一项或多项数据。
“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根据本发明,镜片可以是标准镜片、但还是用于信息眼镜的镜片,其中,所述镜片包括用于在眼睛的前方显示信息的装置。镜片还可适用于太阳镜或者不适用于其。本发明的所有眼科镜片可以配对以便形成一副镜片(左眼LE,右眼RE)。
“注视方向”是由一对角度值(α,β)标识的,其中,所述角度值是关于中心在眼睛转动中心(CRE)上的参考轴线测量的。更准确地,图1表示此系统的透视图,图示了用来定义注视方向的参数α和β。图2是平行于配戴者头部的前后轴线的竖直平面图,并且在当参数β等于0时的情况下竖直平面穿过眼睛转动中心。将眼睛转动中心标记为CRE。图2上以一条点划线示出的轴线CRE-F’是穿过眼睛的转动中心并且在配戴者前方延伸的水平轴线,即,对应于主注视方向的轴线CRE-F’。将镜片居中放在眼睛前方,使得轴线CRE-F’在被称为配镜十字的一个点上切割镜片的前表面,所述点通常存在于镜片上从而使得眼科医生能够将镜片定位在眼镜架中。镜片的后表面与轴线CRE-F’的交叉点是点O。顶球(其中心是眼睛的转动中心CRE并且具有半径 q’=O-CRE)在水平轴线的某个点与镜片的后表面相交。25.5mm的半径q’值对应于常用值,并且在配戴着镜片时提供令人满意的结果。可以选择其他半径q’值。图1中由一条实线表示的给定注视方向对应于围绕CRE转动的眼睛的某个位置并且对应于顶球的点J(见图2);角β是在轴线CRE-F’与直线CRE-J在包括轴线CRE-F’的水平平面上的投影之间形成的角;这个角出现在图1的示意图上。角α是在轴线CRE-J 与直线CRE-J在包含轴线CRE-F’的水平平面上的投影之间形成的角,这个角出现在图1和图2上的方案中。给定的注视视线因此对应于顶球的点J或者对应于一对(α,β)。如果注视降低角的值在正向越大,则注视降低越多;并且如果所述值在负向越大,则注视升高越多。在给定的注视方向上,在物体空间中位于给定物距处的点M的图像形成在对应于最小距离JS和最大距离JT的两个点S与T之间,所述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将是矢状局部焦距和切向局部焦距。在点F’处形成了物体空间中在无穷远处的点的图像。距离D对应于镜片的后冠状面。
针对每个注视方向(α,β),以常见方式定义平均屈光力PPO(α,β)、散光模数 ASR(α,β)和此散光的轴位AXE(α,β)、以及产生的(还称为残余或不想要的)散光模数ASR(α,β)。
“散光”指的是镜片产生的散光、或指与处方散光(配戴者散光)和镜片产生的散光之间的差对应的残余散光(结果散光);在每种情况下,与幅度或幅度与轴线两者相关;
“艾格玛函数(Ergorama)”是将物点的通常距离与每个注视方向相关联的函数。典型地,在遵循主注视方向的视远中,物点处于无穷远处。在遵循基本上对应于在朝向鼻侧的绝对值为约35°的角α和约5°的角β的注视方向的视近时,物距大约为30cm 到50cm。为了了解关于艾格玛函数的可能定义的更多细节,可以考虑美国专利 US-A-6,318,859。所述文件描述了艾格玛函数、其定义及其建模方法。对于本发明的方法而言,点可以处于无穷远处或不处于无穷远处。艾格玛函数可以是配戴者的屈光不正的函数。使用这些要素可以在每一个注视方向上定义配戴者的光焦度和散光。针对注视方向(α,β)来考虑在由艾格玛函数给定的物距处的物点M。在物体空间中在对应光线上针对点M将物体接近度ProxO定义为点M与顶球的点J之间的距离MJ的倒数:
ProxO=1/MJ
这使得能够在针对顶球的所有点的薄镜片近似法内计算物体接近度,所述薄镜片近似法用于确定艾格玛函数。对于真实镜片而言,物体接近度可以被视为物点与镜片的前表面之间的在对应光线上的距离的倒数。
对于同一注视方向(α,β)而言,具有给定物体接近度的点M的图像形成于分别对应于最小焦距和最大焦距(其将是矢状焦距和切向焦距)的两个点S与T之间。量 ProxI被称为点M的图像接近度:
Figure GDA0002407100370000111
通过用薄镜片的情况进行类推,因此针对给定注视方向并针对给定物体接近度,即,针对物体空间中的在对应光线上的一点,可以将光焦度PPO定义为图像接近度与物体接近度之和。
PPO=ProxO+ProxI
光焦度还被称为屈光力。
使用相同的符号,针对每个注视方向和某个给定物体接近度将散光AST定义为:
Figure GDA0002407100370000121
此定义对应于由镜片产生的光束的散光。
对于穿过镜片的每一个注视方向,将结果散光ASR定义为针对此注视方向的实际散光值AST与针对同一镜片的处方散光之间的差。残余散光(结果散光)ASR更精确地对应于实际数据(AST,AXE)与处方数据(CYLp,AXISp)之间的向量差模数。
当镜片的表征为光学类型时,它指代上述艾格玛函数-眼睛-镜片系统。为了简单,术语‘镜片’用于本说明书中,但是须被理解为‘艾格玛函数-眼睛-镜片系统’。光学项中的值可针对注视方向来表示。适合于确定艾格玛函数-眼睛-镜片系统的条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被称为“配戴条件”。
在本说明书的其余部分,可以使用术语如“向上”、“底部”、“水平”、“竖直”、“以上”、“以下”,或其他指示相对位置的词。在镜片的配戴条件下理解这些术语。值得注意地,镜片的“上”部对应于负降低角α<0°以及镜片的“下”部对应于正降低角α>0°。
针对镜片将“视远注视方向”(被称为FVGD)被定义为对应于视远(远处)参考点的视觉注视方向(并且因此(αFVFV)),其中,平均屈光力基本上等于视远时的平均处方焦度,平均处方焦度等于SPHp+(CYLp/2)。在本披露中,视远还被称为远距离视觉。
针对镜片将“视近注视方向”(被称为NVGD)定义为对应于视近(阅读)参考点的视觉注视方向(并且因此(αNVNV)),其中屈光力基本上等于视远时的处方焦度加上处方下加光ADDp
“配镜十字注视方向”(被称为FCGD)针对镜片被定义为对应于配镜十字参考点的视觉注视方向(并且因此(αFCFC))。
渐变镜片的“子午线”(被称为ML(α,β))是从镜片的顶部到底部限定的并且穿过使人可以清楚地看到物点的配镜十字的线。所述子午线是基于结果散光模数ASR 在(α,β)域上的再分配定义的、并且基本上对应于两个中央等结果散光模数值的中心,所述值等于0.25屈光度。更确切地并且根据本发明,根据以下方法来计算子午线:
-定义与配镜十字(αFCFC)相对应的注视方向FCGD;
-计算与视近注视方向相对应的降低角αNV
对于包含在αFC与αNV之间的每个降低角α,计算与两个中央等结果散光模数值 (所述值等于0.25屈光度)之间的中间方向相对应的方位角β;所述计算的方向被称为(αii);根据以下方程来计算直线d2以将(αii)到所述直线的偏离最小化:
d2:β(α)=a2α+b2;αFC<α<αNV
Figure GDA0002407100370000131
其中min函数涉及确定a2和b2参数,以将括号之间的方程最小化。
计算枢转方向(αpivpiv),所述枢转方向被定义为直线d2与β=βFC所对应的线之间的交点,其中:
Figure GDA0002407100370000132
-计算直线d1,其中:d1:β(α)=βPIV;α<αPIV
-确定βNV作为αNV的直线d2的方位角β;其中:βNV=a2αNV+b2
-对于大于αNV的每个降低角α,确定与两个中央等结果散光模数值(所述值等于0.25屈光度)之间的中间方向相对应的方位角β;所述计算的方向被称为(αjj);计算直线d3以将(αjj)到所述直线的偏离最小化,并且在方向(αNVNV)旁经过;如果所计算的斜率为负,则选择为零的斜率;因此根据以下方程来定义d3:
d3:β(α)=a3(α-αNV)+βNV;αNV<α
Figure GDA0002407100370000133
子午线最终被定义为遵循这三个线段d1、d2、d3构建的线。
协调标准ISO 13666:2012(“对齐参考标记:制造商提供的用于建立镜片或镜片毛坯的水平对齐、或重新建立其他参考点的永久性标记”)与ISO 8990-2(“永久性标记:镜片必须提供至少以下永久性标记:包括与经过配镜十字或棱镜参考点的竖直平面等距的且彼此相距34mm的两个标记的对齐参考标记”)已经强制性要求在渐变镜片上具有“微标记”、又称为“对齐参考标记”。通常还在复合表面上、例如在镜片的前表面上制作以相同方式定义的微标记,前表面包括渐变前表面或回归前表面。
“临时标记”也可以应用在镜片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指示镜片上的控制点(参考点)的位置,例如,针对视远的控制点、针对视近的控制点、棱镜参考点和配镜十字。这里认为棱镜参考点PRP在将微标记连接的直线段的中点。如果没有临时标记或者其已经被清除,技术人员始终可以通过使用安装图纸和永久性微标记在镜片上定位这些控制点。类似地,在半成品镜片毛坯上,标准ISO 10322-2要求应用微标记。因此,可以与如上所述的参考系一样良好地确定半成品镜片毛坯的非球面表面的中心。
图3示出了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30的视野区,其中所述镜片包括位于镜片的上部的视远区32、位于镜片的下部的视近区36和位于视远区32与视近区36之间的视中区34。子午线被称为38。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已经定义了多个指标并且这些定义在图4至图13中进行了展示。
在图4至图11的背景中,表示了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的同一实例的敏锐度丧失等值线图。
在图12的背景中,表示了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的同一实例的结果散光模数等值线图。
在图13的背景中,表示了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的同一实例的结果散光模数等值线图的梯度范数。
敏锐度丧失等值线示出了敏锐度丧失值ACU(α,β)在(α,β)域上的变化,敏锐度丧失值以logMAR来表示。
根据以下方程来定义敏锐度丧失值ACU(α,β):
ACU(α,β)=-log(AC%(α,β)/100);
AC%(α,β)是根据平均屈光力PPO(α,β)以及结果散光模数ASR(α,β)两者定义的敏锐度函数,其中:
定义了平均屈光力差函数P(α,β),其中:
P(α,β)=PPO(α,β)–PPO(α,β_α_mer);
β_α_mer是在降低角α下,在子午线上的方位角β的值ML(α,β);
如果P(α,β)≥0,则AC%(α,β)根据以下方程来定义:
AC%(α,β)={100–63×P(α,β)-44.3×ASR(α,β)+7.2×P(α,β)2+19.5×P(α,β)×
ASR(α,β)+ASR(α,β)2}
如果P(α,β)<0,则AC%(α,β)根据以下方程来定义:
AC%(α,β)=100-44.3×ASR(α,β)+ASR(α,β)2。
在以下文件中可以发现此类敏锐度丧失定义的书目参考:Fauquier,C.等人的“Influence of Combined Power Error and Astigmatism on Visual Acuity(焦度误差和散光的结合对视觉敏锐度的影响)”,视觉科学及其应用,OSA技术文摘系列,华盛顿特区:美国光学学会(1995):151-4。
在图4至图11的背景中绘制了示例性镜片的敏锐度丧失值ACU(α,β),并且曲线指等敏锐度丧失值,其中在具有不同敏锐度丧失值的相邻曲线之间存在0.1logMAR 的增量。在所有这些图上,表示了被称为CIR的圆,所述圆以(α,β)=(12,0)为中心并且其半径等于35度。所述圆表示其内定义了本发明指标的角区。
图4示出了如何计算指标LAcuSub85(0.1);LAcuSub85(0.1)是在敏锐度丧失值等于0.1logMAR的两条中央相邻曲线之间的(图上的灰色)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角范围是在圆CIR内并且针对大于α85%的降低角α(即,针对α≥α85%) 来计算的,其中α85%被定义为使配戴者在子午线上感知到85%处方下加光的降低角。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子午线的使配戴者感知到85%处方下加光的降低角被定义为平均屈光力PPO(α85%)满足以下方程的降低角α:
PPO(α85%)=PPO(FVGD)+0.85×ADDp,
并且其中,PPO(FVGD)是根据视远注视方向FVGD的平均屈光力。
针对子午线的使配戴者感知到15%处方下加光的降低角使用了类似定义,所述降低角对应于平均屈光力PPO(α15%)满足以下方程的降低角α:
PPO(α15%)=PPO(FVGD)+0.15×ADDp
图5示出了如何计算指标LAcuSub85(0.2);LAcuSub85(0.2)是在敏锐度丧失值等于0.2logMAR的两条中央相邻曲线之间的(图上的灰色)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角范围是在圆CIR内并且针对大于α85%的降低角α(即,针对α≥α85%) 来计算的。
图6示出了如何计算指标LAcuAlpha85(0.1);LAcuAlpha85(0.1)是在α85%处、在敏锐度丧失值等于0.1logMAR的两条中央相邻曲线之间的敏锐度宽度(以deg为单位),所述指标等于β+(ACU(α85%,β)=0.1)–β-(ACU(α85%,β)=0.1),其中β+大于β_α_mer(α85%),并且β-小于β_α_mer(α85%)。
图7示出了如何计算指标LAcuAlpha85(0.2);LAcuAlpha85(0.2)是在α85%处、在敏锐度丧失值等于0.2logMAR的两条中央相邻曲线之间的敏锐度宽度(以deg为单位),所述指标等于β+(ACU(α85%,β)=0.2)–β-(ACU(α85%,β)=0.2),其中β+大于β_α_mer(α85%),并且β-小于β_α_mer(α85%)。
图8示出了如何计算指标LAcuSubFC(0.1);LAcuSubFC(0.1)是在敏锐度丧失值等于0.1logMAR的两条中央相邻曲线之间的(图上的灰色)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角范围是在圆CIR内并且针对大于αFC的α(即,针对α≥αFC)来计算的。
图9示出了如何计算指标LAcuSubFC(0.2);LAcuSubFC(0.2)是在敏锐度丧失值等于0.2logMAR的两条中央相邻曲线之间的(图上的灰色)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角范围是在圆CIR内并且针对大于αFC的α(即,针对α≥αFC)来计算的。
图10示出了如何计算指标LAcuDomain(0.1);LAcuDomain(0.1)是在敏锐度丧失值等于0.1logMAR的两条中央相邻曲线之间的(图上的灰色)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角范围是在整个圆CIR内来计算的。
图11示出了如何计算指标LAcuDomain(0.2);LAcuDomain(0.2)是在敏锐度丧失值等于0.2logMAR的两条中央相邻曲线之间的(图上的灰色)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角范围是在整个圆CIR内来计算的。
图12示出了如何计算指标PeaksMean值,在图12的背景中绘制了示例性镜片的结果散光模数值,并且曲线指示等结果散光模数值,其中在具有不同结果散光模数值的相邻曲线之间存在0.25屈光度的增量。表示了之前定义的圆CIR;PeaksMean是等于[ASRmaxLL)+ASRmaxRR)]/2的平均最大结果散光模数(以屈光度为单位),其中,ASRmaxLL)是子午线一侧(左侧)的最大结果散光模数,并且ASRmaxRR) 是子午线另一侧(右侧)的最大结果散光模数,两个模数是在圆CIR内确定的。
图13示出了如何计算指标AsrGradMean,在图13的背景中绘制了示例性镜片的结果散光值梯度范数,并且曲线指示等结果散光值梯度范数,其中在具有不同结果散光值梯度范数的相邻曲线之间存在0.05屈光度的增量。AsrGradMean是以屈光度/度表示、在圆CIR内计算的结果散光ASR(α,β)梯度范数平均值。
结果散光梯度范数是矢量V,其分量为:
Figure GDA0002407100370000171
Figure GDA0002407100370000172
其范数由以下方程给出:
Figure GDA0002407100370000173
根据实例,使用有限差分法来确定结果散光梯度;
根据实例:
Figure GDA0002407100370000181
Figure GDA0002407100370000182
根据实例,ε=0.1度。
被表示为CIR并且以(α,β)=(12,0)为中心且半径等于35度的圆被称为“域”。AsrGradMean可以根据以下方程来定义:
Figure GDA0002407100370000183
图14示出了根据美国专利US-A-6,318,859的物体接近度ProxO随用于定义艾格玛函数的降低角α而变的变化。
本发明的范围内所使用的艾格玛函数是由于以下数据定义的,其中针对降低角α给出了物体接近度值:
Figure GDA0002407100370000184
实例
图15至图18给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在此被称为“PA_镜片”的光学特征。
图19至图22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在此被称为“INV_镜片”的光学特征。
所述两种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已经被设计成满足以下处方特征:
处方球镜度SPHp=-4屈光度
处方散光值CYLp=0屈光度
处方轴位AXISp=0°
处方下加光ADDp=2屈光度
图15和图19分别表示现有技术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和根据本发明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的沿着子午线随降低角α而变的平均屈光力再分配特征曲线PPO。指示了与α85%和α15%相对应的降低角。
图16和图20分别表示现有技术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和根据本发明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在(α,β)域上的平均屈光力再分配PPO。曲线指示等平均屈光力值,其中在具有不同结果散光模数值的相邻曲线之间存在0.25屈光度的增量。
图17和图21分别表示现有技术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和根据本发明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在(α,β)域上的结果散光模数再分配ASR。曲线指示等结果散光模数,其中在具有不同结果散光模数值的相邻曲线之间存在0.25屈光度的增量。
图18和图22分别表示现有技术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和根据本发明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在(α,β)域上的敏锐度丧失值再分配ACU。曲线指示等敏锐度丧失值,其中在具有不同结果散光模数值的相邻曲线之间存在0.1logMAR的增量。
已经针对所述两种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计算了上文限定的敏锐度指标。报告以下结果。
Figure GDA0002407100370000191
Figure GDA0002407100370000201
发明人完成的测试证明了所选的AcuityCriterion1阈值以及可选地所选的AcuityCriterion2、和/或AcuityCriterion3、和/或AcuityCriterion4、和/或AcuityCriterion5、和/或AcuityCriterion6阈值适合于对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提供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就已知的现有技术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而言提高了配戴者的视觉舒适度。

Claims (13)

1.一种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其用于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的具有等于或小于负1屈光度以及非零处方下加光ADDp,所述镜片具有:平均屈光力PPO(α,β);结果散光模数ASR(α,β);敏锐度丧失值ACU(α,β),其中,所述(α,β)函数是在所述配戴者配戴着所述镜片的条件下确定的;以及第一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1,所述第一敏锐度指标满足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1≥1340D2.deg2,并且其中:
“D”是指屈光度,“deg”是指度数,AcuityCriterion1被定义为PPO(α,β)、ASR(α,β)、ADDp、以及ACU(α,β)的组合,
并且其中,所述镜片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子午线ML(α,β)、配镜十字FC(αFCFC),所述(α,β)函数是在所述配戴者戴着所述镜片的条件下针对将眼睛的转动中心CRE与所述镜片相连的注视方向(α,β)确定的,其中α是以度为单位的降低角,并且β是以度为单位的方位角,并且其中:
敏锐度丧失值ACU(α,β)以logMAR来表示并且根据以下方程来定义:
ACU(α,β)=-log(AC%(α,β)/100),其中:
- 当P(α,β)≥0时,AC%(α,β)=100–63×P(α,β)-44.3×ASR(α,β)+7.2×P(α,β)2+19.5×P(α,β)×ASR(α,β)+ASR(α,β)2;并且
当P(α,β)<0时,AC%(α,β)=100-44.3×ASR(α,β)+ASR(α,β)2
P(α,β)=PPO(α,β)–PPO(α,β_α_mer);
β_α_mer是在所述降低角α下所述子午线ML(α,β)上的方位角β的值;
并且其中,AcuityCriterion1=分子1/分母;
分子1=LAcuSub85(0.1)×LAcuAlpha85(0.1)×ADDp 4
分母=AsrGradMean×PeaksMean×PVL2
LAcuSub85(0.1)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1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85%,α85%是所述配戴者在所述子午线上感知到85%处方下加光的降低角;
LAcuAlpha85(0.1)是在α85%处、在对应于0.1logMAR的两条等敏锐度丧失线之间的敏锐度宽度(以deg为单位)、并且等于β+(ACU(α85%,β)=0.1)–β-(ACU(α85%,β)=0.1),其中,β+大于β_α_mer(α85%),并且β-小于β_α_mer(α85%);
PVL是以deg来表示并且被定义为等于(α85%-α15%)的焦度变化长度,α15%是所述配戴者在所述子午线上感知到15%处方下加光的降低角;
AsrGradMean是以屈光度/度表示、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计算的结果散光ASR(α,β)梯度范数平均值,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
PeaksMean是等于[ASRmaxLL)+ASRmaxRR)]/2的平均最大结果散光模数(以屈光度为单位),其中,ASRmaxLL)是所述子午线一侧(左侧)的最大结果散光模数,并且ASRmaxRR)是所述子午线另一侧(右侧)的最大结果散光模数,所述两个模数均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确定的,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根据所述镜片,第二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2满足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2≥2900D2.deg2,其中:
AcuityCriterion2=分子2/分母;
分子2=LAcuSub85(0.2)×LAcuAlpha85(0.2)×ADDp 4
LAcuSub85(0.2)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2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85%;
LAcuAlpha85(0.2)是在α85%处、在对应于0.2logMAR的两条等敏锐度丧失线之间的敏锐度宽度(以deg为单位)、并且等于β+(ACU(α85%,β)=0.2)–β-(ACU(α85%,β)=0.2),其中,β+大于β_α_mer(α85%),并且β-小于β_α_mer(α8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根据所述镜片,第三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3满足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3≥118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3=分子3/分母;
分子3=LAcuSubFC(0.1)×ADDp 3
LAcuSubFC(0.1)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1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FC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根据所述镜片,第四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4满足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4≥185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4=分子4/分母;
分子4=LAcuSubFC(0.2)×ADDp 3
LAcuSubFC(0.2)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2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FC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根据所述镜片,第五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5满足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5≥280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5=分子5/分母;
分子5=LAcuDomain(0.1)×ADDp 3
LAcuDomain(0.1)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1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根据所述镜片,第六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6满足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6≥385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6=分子6/分母;
分子6=LAcuDomain(0.2)×ADDp 3
LAcuDomain(0.2)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2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
7.一种由计算机装置实施的用于对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提供具有等于或小于负1屈光度的处方视远平均屈光力以及非零处方下加光ADDp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平均屈光力再分配PPO(α,β)、结果散光模数再分配ASR(α,β)、敏锐度丧失值再分配ACU(α,β),其中,所述(α,β)函数是在所述配戴者配戴着所述镜片的条件下计算的,以满足第一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1的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1≥1340D2.deg2
“D”是指屈光度,“deg”是指度数,AcuityCriterion1被定义为PPO(α,β)、ASR(α,β)、ADDp、以及ACU(α,β)的组合,
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或定义子午线ML(α,β),
计算或定义配镜十字FC(αFCFC),
计算在所述配戴者配戴着所述镜片的条件下针对将眼睛的转动中心CRE与所述镜片相连的注视方向(α,β)确定的平均屈光力PPO(α,β)以及结果散光模数ASR(α,β),其中,α是以度为单位的降低角,并且β是以度为单位的方位角,敏锐度丧失值ACU(α,β)以logMAR来表示并且根据以下方程来定义:
ACU(α,β)=-log(AC%(α,β)/100),其中:
当P(α,β)≥0时,AC%(α,β)=100–63×P(α,β)-44.3×ASR(α,β)+7.2×P(α,β)2+19.5×P(α,β)×ASR(α,β)+ASR(α,β)2;并且
当P(α,β)<0时,AC%(α,β)=100-44.3×ASR(α,β)+ASR(α,β)2
P(α,β)=PPO(α,β)–PPO(α,β_α_mer);
β_α_mer是在所述降低角α下所述子午线ML(α,β)上的方位角β的值;
并且其中,AcuityCriterion1=分子1/分母;
分子1=LAcuSub85(0.1)×LAcuAlpha85(0.1)×ADDp 4
分母=AsrGradMean×PeaksMean×PVL2
LAcuSub85(0.1)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1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85%,α85%是所述配戴者在所述子午线上感知到85%处方下加光的降低角;
LAcuAlpha85(0.1)是在α85%处、在对应于0.1logMAR的两条等敏锐度丧失线之间的敏锐度宽度(以deg为单位)、并且等于:
β+(ACU(α85%,β)=0.1)–β-(ACU(α85%,β)=0.1),其中,β+大于β_α_mer(α85%),并且β-小于β_α_mer(α85%);
PVL是以deg来表示并且被定义为等于(α85%-α15%)的焦度变化长度,α15%是所述配戴者在所述子午线上感知到15%处方下加光的降低角;
AsrGradMean是以屈光度/度表示、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计算的结果散光ASR(α,β)梯度范数平均值,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
PeaksMean是等于[ASRmaxLL)+ASRmaxRR)]/2的平均最大结果散光模数(以屈光度为单位),其中,ASRmaxLL)是所述子午线一侧(左侧)的最大结果散光模数,并且ASRmaxRR)是所述子午线另一侧(右侧)的最大结果散光模数,所述两个模数均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确定的,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由计算机装置实施的用于对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提供具有等于或小于负1屈光度的处方视远平均屈光力以及非零处方下加光ADDp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的方法,根据所述方法,计算所述镜片以满足第二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2的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2≥2900D2.deg2,其中:
AcuityCriterion2=分子2/分母;
分子2=LAcuSub85(0.2)×LAcuAlpha85(0.2)×ADDp 4
LAcuSub85(0.2)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2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85%;
LAcuAlpha85(0.2)是在α85%处、在对应于0.2logMAR的两条等敏锐度丧失线之间的敏锐度宽度(以deg为单位)、并且等于:
β+(ACU(α85%,β)=0.2)-β-(ACU(α85%,β)=0.2),其中,β+大于β_α_mer(α85%),并且β-小于β_α_mer(α85%)。
9.如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由计算机装置实施的用于对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提供具有等于或小于负1屈光度的处方视远平均屈光力以及非零处方下加光ADDp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的方法,根据所述方法,计算所述镜片以满足第三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3的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3≥118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3=分子3/分母;
分子3=LAcuSubFC(0.1)×ADDp 3
LAcuSubFC(0.1)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1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FC
10.如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由计算机装置实施的用于对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提供具有等于或小于负1屈光度的处方视远平均屈光力以及非零处方下加光ADDp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的方法,根据所述方法,计算所述镜片以满足第四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4的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4≥185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4=分子4/分母;
分子4=LAcuSubFC(0.2)×ADDp 3
LAcuSubFC(0.2)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2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FC
11.如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由计算机装置实施的用于对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提供具有等于或小于负1屈光度的处方视远平均屈光力以及非零处方下加光ADDp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的方法,根据所述方法,计算所述镜片以满足第五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5的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5≥280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5=分子5/分母;
分子5=LAcuDomain(0.1)×ADDp 3
LAcuDomain(0.1)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1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
12.如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由计算机装置实施的用于对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提供具有等于或小于负1屈光度的处方视远平均屈光力以及非零处方下加光ADDp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的方法,根据所述方法,计算所述镜片以满足第六敏锐度指标AcuityCriterion6的以下要求:
AcuityCriterion6≥385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6=分子6/分母;
分子6=LAcuDomain(0.2)×ADDp 3
LAcuDomain(0.2)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2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
13.如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由计算机装置实施的用于对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提供具有等于或小于负1屈光度的处方视远平均屈光力以及非零处方下加光ADDp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的方法,根据所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优化例程,其中,至少在选自以下清单中的敏锐度指标要求内选择目标,所述组由以下组成:AcuityCriterion1、AcuityCriterion2、AcuityCriterion3、AcuityCriterion4、AcuityCriterion5、AcuityCriterion6,
其中,AcuityCriterion3的定义如下:
AcuityCriterion3≥118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3=分子3/分母;
分子3=LAcuSubFC(0.1)×ADDp 3
LAcuSubFC(0.1)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1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FC,其中,AcuityCriterion4的定义如下:
cuityCriterion4≥185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4=分子4/分母;
分子4=LAcuSubFC(0.2)×ADDp 3
LAcuSubFC(0.2)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2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并且其中α≥αFC,其中,AcuityCriterion5的定义如下:
AcuityCriterion5≥280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5=分子5/分母;
分子5=LAcuDomain(0.1)×ADDp 3
LAcuDomain(0.1)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1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以及其中,AcuityCriterion6的定义如下:
AcuityCriterion6≥385D.deg,其中:
AcuityCriterion6=分子6/分母;
分子6=LAcuDomain(0.2)×ADDp 3
LAcuDomain(0.2)是在以(α,β)=(12,0)为中心的圆CIR内的、ACU(α,β)≤0.2logMAR的区的角范围(以deg2为单位),所述圆的半径为35度。
CN201680060337.9A 2015-10-15 2016-10-11 用于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用于提供此类镜片的方法 Active CN1081396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5306644 2015-10-15
EP15306644.4 2015-10-15
PCT/EP2016/074283 WO2017064030A1 (en) 2015-10-15 2016-10-11 An ophthalmic 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 for a myopic and presbyopic wearer; method for providing such a le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9606A CN108139606A (zh) 2018-06-08
CN108139606B true CN108139606B (zh) 2020-06-16

Family

ID=54360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0337.9A Active CN108139606B (zh) 2015-10-15 2016-10-11 用于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用于提供此类镜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2565B2 (zh)
EP (1) EP3362843B1 (zh)
JP (1) JP6920289B2 (zh)
KR (1) KR102572585B1 (zh)
CN (1) CN108139606B (zh)
AU (1) AU2016338456B2 (zh)
BR (1) BR112018007452B1 (zh)
CA (1) CA3001635C (zh)
WO (1) WO2017064030A1 (zh)
ZA (1) ZA2018031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04027A1 (en) * 2018-12-21 2022-01-06 Essilor International A progressive ophthalmic le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261A (ja) * 1996-06-28 1998-01-23 Hikifune:Kk 眼鏡蝶番の鍍金処理
JPH1031199A (ja) * 1996-07-15 1998-02-03 Yoshihide Sakurai 眼鏡サイド・カラーウオール
CN2274352Y (zh) * 1996-01-11 1998-02-11 厉承冈 可调节近/远视度数的眼镜
WO2006084986A1 (fr) * 2005-02-08 2006-08-17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Procede de definition d'une face supplementaire pour lunett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53805B1 (fr) 1996-09-20 1998-11-13 Essilor Int Jeu de lentilles ophtalmiques multifocales progressives
JP4033344B2 (ja) * 2001-04-26 2008-01-16 Hoya株式会社 眼鏡レンズ設計方法及び眼鏡レンズ
FR2894038B1 (fr) 2005-11-29 2008-03-07 Essilor Int Lentille ophtalmique.
BRPI0818484A2 (pt) * 2007-10-31 2015-04-14 Hoya Corp Métodos para avaliar lentes de óculos e para projetar lentes de óculos, método e sistema para fabricar lentes de óculos, e, lente de óculos.
BR112012008244B1 (pt) * 2009-10-07 2022-02-08 Essilor International Método implementado por pelo menos um processador para determinar um sistema ergorama virtual de usuário de lente oftálmica, meio capaz de ser lido por computador, método de calcular uma lente oftálmica e método de fabricar uma lente oftálmica
EP2506063A1 (en) 2011-03-31 2012-10-03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énérale d'Optique) Progressive ophthalmic lens
JP2014106385A (ja) * 2012-11-28 2014-06-09 Hoya Lense Manufacturing Philippine Inc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および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EP2752703A1 (en) 2013-01-07 2014-07-09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énérale d'Optique) Ophthalmic lens having at least a stable zone
CN105765446B (zh) 2013-11-25 2018-11-02 依视路国际公司 一种用于向佩戴者提供定制的渐进式眼镜眼科镜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74352Y (zh) * 1996-01-11 1998-02-11 厉承冈 可调节近/远视度数的眼镜
JPH1020261A (ja) * 1996-06-28 1998-01-23 Hikifune:Kk 眼鏡蝶番の鍍金処理
JPH1031199A (ja) * 1996-07-15 1998-02-03 Yoshihide Sakurai 眼鏡サイド・カラーウオール
WO2006084986A1 (fr) * 2005-02-08 2006-08-17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Procede de definition d'une face supplementaire pour lunett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530789A (ja) 2018-10-18
US20180307060A1 (en) 2018-10-25
BR112018007452B1 (pt) 2022-11-22
CA3001635A1 (en) 2017-04-20
KR102572585B1 (ko) 2023-08-30
JP6920289B2 (ja) 2021-08-18
ZA201803163B (en) 2019-07-31
EP3362843A1 (en) 2018-08-22
KR20180063884A (ko) 2018-06-12
US10852565B2 (en) 2020-12-01
CN108139606A (zh) 2018-06-08
AU2016338456A1 (en) 2018-04-26
CA3001635C (en) 2023-07-18
AU2016338456B2 (en) 2021-09-02
EP3362843B1 (en) 2023-12-20
WO2017064030A1 (en) 2017-04-20
BR112018007452A2 (pt) 201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9604B (zh) 用于近视眼或正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用于提供此类镜片的方法
CN108292049B (zh) 用于老花眼配戴者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用于提供此类镜片的方法
CN108139606B (zh) 用于近视眼且老花眼配戴者的渐变多焦点眼科镜片、用于提供此类镜片的方法
JP6920288B2 (ja) 遠視で老眼の装用者のための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と、かかるレンズを提供する方法
JP7055097B2 (ja) 正視で老眼の装用者のための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と、かかるレンズを提供する方法
CN109964166B (zh) 用于提供非处方眼科镜片的选择图表的方法
EP3899652A1 (en) A progressive ophthalmic l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