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4506A - 均压模块及电子器件 - Google Patents

均压模块及电子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4506A
CN108134506A CN201711350362.3A CN201711350362A CN108134506A CN 108134506 A CN108134506 A CN 108134506A CN 201711350362 A CN201711350362 A CN 201711350362A CN 108134506 A CN108134506 A CN 108134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ption
absorption units
module
series
elect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503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4506B (zh
Inventor
盛财旺
王治翔
高冲
魏晓光
查鲲鹏
张娟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ina EPR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ina EPR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ina EPR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7113503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345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34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4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4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4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压模块及电子器件。该均压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能量吸收单元,其一端与相邻的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气模块之间的连接端连接;第二能量吸收单元,其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本发明通过上述方式,降低了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气模块层间电压分布的不均匀度。

Description

均压模块及电子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均压模块及电子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换流阀作为该技术的核心装备能够长期可靠运行至关重要。换流阀支撑和屏蔽系统包含多个金属部件,每个金属部件之间和对地存在杂散电容,在换流阀在陡波冲击电压作用下,由于各金属部件对地电容的分流作用导致流过各拓扑单元的电流不相等,进而造成模块间电压分布不均衡。为了保护换流阀能够长期可靠运行,需采取必要的均压措施。
对于现有换流阀,采用分体式屏蔽的方法适当地限制杂散电容的分流作用,但是由于屏蔽罩对地电容的存在,在高频陡波冲击作用下,模块间电压不均衡性仍然较为明显。因此,现有技术通过在每个阀模块当中并联组件电容的方法,对模块进行均压。通过该种均压方法需保证组件电容参数的一致性,同时电容将承担一个阀组件的电压。在该种情形下,均压后的层间电压不均匀度仍然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均压模块及电子器件,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电容进行层间均压时,均压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使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气模块上的电压均衡的均压模块,包括:至少二个第一能量吸收单元,其一端与相邻的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气模块之间的连接端连接;第二能量吸收单元,其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该均压模块还包括:第三能量吸收单元,其一端与首部的电气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首部的电气模块及其相邻的电气模块连接的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和/或第四能量吸收单元,其一端与尾部的电气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尾部的电气模块及其相邻的电气模块连接的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该均压模块还包括:第一能量吸收单元包括串联或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和/或第二能量吸收单元包括串联或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
可选地,第三能量吸收单元包括串联或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和/或第四能量吸收单元包括串联或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
可选地,电气模块包括换流阀模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使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气模块上的电压均衡的均压模块,包括:第一能量吸收单元,其一端与相邻的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气模块之间的连接端连接;第二能量吸收单元,其一端与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首部的电气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三能量吸收单元,其一端与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尾部的电气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地,第一能量吸收单元包括串联或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和/或第二能量吸收单元包括串联或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和/或第三能量吸收单元包括串联或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电气模块包括换流阀模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器件,包括:串联连接的至少两个电气模块;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均压模块,用于使串联连接的至少两个电气模块上的电压均衡。
可选地,电子器件是换流阀,电气模块是换流阀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气模块之间的连接端连接,第二能量吸收单元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降低了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气模块层间电压分布的不均匀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均压模块的换流阀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均压模块的换流阀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具有均压模块的换流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文中将结合图1至图3,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均压模块和具有该均压模块的电子器件。在图1至图3中,以电子器件是换流阀,该电子器件中的各个电气模块是换流阀模块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1至图3仅仅只是作为示例,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均压模块不仅限于用于换流阀,使串联连接的各个换流阀模块上的电压均衡,还可以应用到各种电子器件当中,使构成该电子器件的各个电气模块上的电压均衡。
如图1所示,示出了包括2个串联连接的换流阀模块,在使上层换流阀模块51和下层换流阀模块52的电压均衡时,均压模块包括第一能量吸收单元11,第二能量吸收单元12和第三能量吸收单元13。第一能量吸收单元11的一端与上层换流阀模块51和下层换流阀模块52的连接端连接。第二能量吸收单元12的一端与第一能量吸收单元1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能量吸收单元12的另一端与上层换流阀模块51的输入端连接。第三能量吸收单元13的一端与第一能量吸收单元1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能量吸收单元13的另一端与下层换流阀模块52的输出端连接。
在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两个串联连接的换流阀模块上,使用均压模块后的电压分布,与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分布对比下表1。
表1现有技术与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流阀模块层间电压分布对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两个串联连接的换流阀模块上的电压均衡时,通过将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一端与两个串联连接的换流阀模块之间的连接端连接,第二能量吸收单元的一端与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层换流阀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三能量吸收单元一端与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下层换流阀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降低了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气模块层间电压分布的不均匀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第二、第三能量吸收单元可以包括串联或者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实际上,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第二能量吸收单元、第三能量吸收单元也不限于避雷器单元,其他可以实现在过电压时,具有能量吸收功能的器件也是可行的。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能量吸收单元的参数可以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均压模块的换流阀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清晰地表现均压模块与各层换流阀模块的连接关系,图2中简化表述了各层换流阀模块电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简化表述的各层换流阀模块电路仅为示意,并不用于限制均压模块在何种换流阀模块电路中应用。如图2所示,包括3个串联连接的换流阀模块,在使第一层换流阀模块51、第二层换流阀模块52、第三层换流阀模块53的电压均衡时,均压模块可以包括第一能量吸收单元21,第一能量吸收单元22,第二能量吸收单元23,第三能量吸收单元24和第四能量吸收单元25。第一能量吸收单元2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层换流阀模块51和第二层换流阀模块52之间的连接端,第一能量吸收单元21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能量吸收单元23和第三能量吸收单元24的连接端。第一能量吸收单元22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层换流阀模块52和第三层换流阀模块53之间的连接端,第一能量吸收单元2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能量吸收单元23和第四能量吸收单元25的连接端。第二能量吸收单元23连接在第一能量吸收单元21的另一端和第一能量吸收单元22的另一端之间。第三能量吸收单元24的一端与第一层换流阀模块51的输入端连接,第三能量吸收单元24另一端与第二能量吸收单元23连接。第四能量吸收单元25的一端与第三层换流阀模块53的输出端连接,第四能量吸收单元25的另一端与第二能量吸收单元23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能量吸收单元可以包括串联或者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实际上,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第二能量吸收单元、第三能量吸收单元、第四能量吸收单元也不限于避雷器单元,其他可以实现在过电压时,具有能量吸收功能的器件也是可行的。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能量吸收单元的参数可以相同。
在图1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换流阀包括2个或3个串联连接的换流阀模块,然而更多个串联连接的换流阀模块也是可行的。如图3所示,包括n个串联连接的换流阀模块,其中,i为大于1的自然数,n为大于3的自然数,i小于等于n。换流阀包括第一层换流阀模块1,第二层换流阀模块2,第i层换流阀模块i,第n-1层换流阀模块n-1,第n层换流阀模块n。均压模块包括第一能量吸收单元31、第一能量吸收单元32、第一能量吸收单元3i、第一能量吸收单元3n-1等等,第二能量吸收单元可以是第二能量吸收单元42、第二能量吸收单元4i、第二能量吸收单元4n-1等等。其中,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电气模块之间的连接端连接,例如,第一能量吸收单元31的一端与串联连接的第一层换流阀模块1、第二层换流阀模块2的连接端连接。第二能量吸收单元的两端与相邻两个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例如,第二能量吸收单元4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一能量吸收单元31的另一端和第一能量吸收单元3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能量吸收单元41的一端与第一层换流阀模块1的输入端连接,第三能量吸收单元41另一端与第二能量吸收单元31连接。第四能量吸收单元4n的一端与第n层换流阀模块n的输出端连接,第四能量吸收单元4n的另一端与第二能量吸收单元4n-1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使多个串联连接的换流阀模块上的电压均衡时,通过将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串联连接的换流阀模块之间的连接端连接,第二能量吸收单元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的方式,在换流阀模块层间电压达到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工作阈值时,第一能量吸收单元动作,平衡相邻两层换流阀模块的电压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降低了多个串联连接的换流阀模块层间电压分布的不均匀度。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使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气模块上的电压均衡的均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二个第一能量吸收单元,其一端与相邻的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气模块之间的连接端连接;
第二能量吸收单元,其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能量吸收单元,其一端与首部的电气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首部的电气模块及其相邻的电气模块连接的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和/或
第四能量吸收单元,其一端与尾部的电气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尾部的电气模块及其相邻的电气模块连接的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压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能量吸收单元包括串联或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和/或
所述第二能量吸收单元包括串联或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压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能量吸收单元包括串联或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和/或
所述第四能量吸收单元包括串联或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均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模块包括换流阀模块。
6.一种用于使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气模块上的电压均衡的均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能量吸收单元,其一端与相邻的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气模块之间的连接端连接;
第二能量吸收单元,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首部的电气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第三能量吸收单元,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能量吸收单元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尾部的电气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压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能量吸收单元包括串联或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和/或
所述第二能量吸收单元包括串联或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和/或
所述第三能量吸收单元包括串联或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避雷器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均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模块包括换流阀模块。
9.一种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串联连接的至少两个电气模块;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均压模块,用于使串联连接的至少两个电气模块上的电压均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器件是换流阀,所述电气模块是换流阀模块。
CN201711350362.3A 2017-12-15 2017-12-15 均压模块及电子器件 Active CN1081345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50362.3A CN108134506B (zh) 2017-12-15 2017-12-15 均压模块及电子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50362.3A CN108134506B (zh) 2017-12-15 2017-12-15 均压模块及电子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4506A true CN108134506A (zh) 2018-06-08
CN108134506B CN108134506B (zh) 2020-10-16

Family

ID=62390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50362.3A Active CN108134506B (zh) 2017-12-15 2017-12-15 均压模块及电子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3450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0701A (zh) * 2007-01-10 2007-09-05 合肥工业大学 功率开关的有源串联均压控制装置
CN201674401U (zh) * 2010-05-05 2010-12-15 汪隽迈 多个高频电力电子器件串联时实现无源均压的电路
CN205178904U (zh) * 2015-11-06 2016-04-20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特高压直流换流阀的主电路
CN106787632A (zh) * 2016-11-14 2017-05-31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SiC JFET串的多阶段驱动电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0701A (zh) * 2007-01-10 2007-09-05 合肥工业大学 功率开关的有源串联均压控制装置
CN201674401U (zh) * 2010-05-05 2010-12-15 汪隽迈 多个高频电力电子器件串联时实现无源均压的电路
CN205178904U (zh) * 2015-11-06 2016-04-20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特高压直流换流阀的主电路
CN106787632A (zh) * 2016-11-14 2017-05-31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SiC JFET串的多阶段驱动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董志勇等: ""换流阀的通断对阀塔避雷器均压环表面电场的影响"", 《中国电力》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4506B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9952B (zh) 一种交流滤波器投切系统及投切方法
CN105099509A (zh) 一种电力猫性能多机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Masood et al. Channel modeling of NB-PLC for Smart Grid
CN106159954B (zh) 一种交流滤波器投切系统及投切方法
CN105790792A (zh) 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4506158B (zh) 一种模拟带通滤波器
CN108134506A (zh) 均压模块及电子器件
CN106647393A (zh) 一种can总线自动编码电路及编码方法
WO2018188166A1 (zh) 一种屏蔽式均压电路
CN106159953B (zh) 一种交流滤波器投切系统及投切方法
EP2538570B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ewertung von Störspannungen bei Modems
TW201725854A (zh) 網路信號濾波電路
CN106849998A (zh) 共模干扰抑制装置
CN210454839U (zh) 一种通过补偿电容补偿钢轨电感的轨道电路
CN107123980A (zh) 配电网合环运行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7423921B (zh) 一种基于剖分理论的电网运行风险分析方法
CN107733469B (zh) 一种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抗干扰电路
CN106788609A (zh) 宽带电力线载波信号多级可调衰减器的电路
CN103138706A (zh) 一种滤波器及电源电路
CN206004311U (zh) 一种交流滤波器投切系统
CN101839952B (zh) 浪涌测试方法和系统
US20140211868A1 (en) Electrical device for multiple-signal injection onto multiple-conductor communications medium
Varshney et al. Power Quality Enhancement Using Passive Power Filters
CN104601479B (zh) 一种广播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320229B (zh) 通信网络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2209 18 Riverside Avenue,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Global energy Internet Institute, Inc.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after: China-EPR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Applicant after: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9 18 Riverside Avenue,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Global energy Internet Institute, Inc.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before: China-EPR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