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3177A - 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3177A
CN108133177A CN201711275576.9A CN201711275576A CN108133177A CN 108133177 A CN108133177 A CN 108133177A CN 201711275576 A CN201711275576 A CN 201711275576A CN 108133177 A CN108133177 A CN 108133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ture
face
group
detection
face da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755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瑞东
王宗训
李传忠
冯磊
赵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Chaoyue CNC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Chaoyue CNC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Chaoyue CNC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Chaoyue CNC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755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331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33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31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6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对人脸的二次检测,首先确认登录权限,并二次检测登录人员的人脸眼部变化,从而确认摄像头拍摄到的不是图片而是真实的人脸,最终确认人脸识别的准确性,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基于人脸识别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越来越成为当前一种流行的技术。在信息安全比较重要的领域、某些安全部门,对用户登录的笔记本、桌面计算机进行拍照判断是否具备登录权限。
但是笔记本、桌面机的配置比较简单,没有红外线等的生物识别技术,而摄像头拍摄的照片本质上是一幅二维图片,因此不具备权限的人用具备权限的人图片登录机器时,计算机是无法区分是图片还是真正的本人,这就造成了一种风险。
因此在具备人脸识别的计算机中屏蔽用户图片,成为一种保障安全必然需求。
如果合法用户的图片被窃取,非法用户用图片进行登录时,摄像头无法区分,也允许登录,因此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其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提升计算机登录安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系统主进程获取摄像头最新拍到的一组图片,并展示;
B、系统检测进程通过人脸检测算法检测所述的图片,并判断该图片的人脸是否具备登录权限,如果不具备,则重新获取下一组图片,如果具备则进行步骤C;
C、检测进程重复步骤B的操作,对所述的一组图片再次检测,根据图片人像眼部的变化,进而判断是否为真人登录。
步骤A具体包括:系统主进程启动摄像头,定时获取摄像头中获取的每帧图片,得到所述的一组照片,并将该图片组展示在应用程序的画板上。
步骤B具体包括:系统启动检测进程,对最新的一组图片进行人脸检测,判断该人脸是否具备登录权限,如果不具备登录权限,重新获取下一组图片,如果具备登录权限,则判断当前的一组图片是处于睁眼还是闭眼状态,并做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图片识别人id,眼睛状态。
步骤C具体包括:检测进程重复检测所述的一组照片,如果发现这个过程中人脸更换或人脸不具备权限,清空记录内容,重新开始新一轮检测;如果检测一直发现是同一个具备权限的人,直到检测的人眼状态发生变化,则系统认为登录人不是图片,具备登录权限,允许登录系统进行相关的操作。
当系统启动后,人脸识别软件会定时调用摄像头,对视野内的图像进行拍照,人脸识别算法会对该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判断该图像是否具备登录权限,如果具备登录权限,则系统则会认为登录机器的人和系统内存储的具备权限的人是一致的,系统便给该用户开发权限,允许用户登录系统进行操作。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对图片进行过滤,防止图片登录。但是普通计算机只有摄像头一个输入,无法区分是否三维物体,因此通过拍摄不同时间段的人表情变化可以,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人脸中变化比较大,且比较容易区分的就是人眼的眨动,这种眨动是比较自然的,不会让登录者感觉到任何不适。正常情况下个,人眼的眨眼频率在8-21次每分钟。系统通过对每幅图片进行检测,每次检测通过时必须满足两个两条件:1、两个图片都是合法登录人,2、两幅图片一个有两个眼睛,一个图片没有眼睛:即人处在闭眼状态。由于图片是静态的,因此可以通过眨眼检测,防止用图片登录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对人脸的二次检测,首先确认登录权限,并二次检测登录人员的人脸眼部变化,从而确认摄像头拍摄到的不是图片而是真实的人脸,最终确认人脸识别的准确性,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附图1所示,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系统主进程获取摄像头最新拍到的一组图片,并展示;系统主进程启动摄像头,定时获取摄像头中获取的每帧图片,得到所述的一组照片,并将该图片组展示在应用程序的画板上。
B、系统检测进程通过人脸检测算法检测所述的图片,并判断该图片的人脸是否具备登录权限,如果不具备,则重新获取下一组图片,如果具备则进行步骤C;系统启动检测进程,对最新的一组图片进行人脸检测,判断该人脸是否具备登录权限,如果不具备登录权限,重新获取下一组图片,如果具备登录权限,则判断当前的一组图片是处于睁眼还是闭眼状态,并做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图片识别人id,眼睛状态。
C、检测进程重复步骤B的操作,对所述的一组图片再次检测,根据图片人像眼部的变化,进而判断是否为真人登录。检测进程重复检测所述的一组照片,如果发现这个过程中人脸更换或人脸不具备权限,清空记录内容,重新开始新一轮检测;如果检测一直发现是同一个具备权限的人,直到检测的人眼状态发生变化,则系统认为登录人不是图片,具备登录权限,允许登录系统进行相关的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系统主进程获取摄像头最新拍到的一组图片,并展示;
B、系统检测进程通过人脸检测算法检测所述的图片,并判断该图片的人脸是否具备登录权限,如果不具备,则重新获取下一组图片,如果具备则进行步骤C;
C、检测进程重复步骤B的操作,对所述的一组图片再次检测,根据图片人像眼部的变化,进而判断是否为真人登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具体包括:系统主进程启动摄像头,定时获取摄像头中获取的每帧图片,得到所述的一组照片,并将该图片组展示在应用程序的画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具体包括:系统启动检测进程,对最新的一组图片进行人脸检测,判断该人脸是否具备登录权限,如果不具备登录权限,重新获取下一组图片,如果具备登录权限,则判断当前的一组图片是处于睁眼还是闭眼状态,并做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图片识别人id,眼睛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具体包括:检测进程重复检测所述的一组照片,如果发现这个过程中人脸更换或人脸不具备权限,清空记录内容,重新开始新一轮检测;如果检测一直发现是同一个具备权限的人,直到检测的人眼状态发生变化,则系统认为登录人不是图片,具备登录权限,允许登录系统进行相关的操作。
CN201711275576.9A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 Pending CN1081331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75576.9A CN108133177A (zh)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75576.9A CN108133177A (zh)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3177A true CN108133177A (zh) 2018-06-08

Family

ID=62390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75576.9A Pending CN108133177A (zh)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3317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6887A (zh) * 2008-01-04 2008-07-09 浙江大学 照片人脸与活体人脸的计算机自动鉴别方法
CN101964064A (zh) * 2010-07-27 2011-02-02 上海摩比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比对方法
CN102654903A (zh) * 2011-03-04 2012-09-05 井维兰 一种人脸比对方法
CN105469048A (zh) * 2015-11-24 2016-04-06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人脸检测性能的方法
CN106339676A (zh) * 2016-08-22 2017-01-18 湖南联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认证及人脸识别方法
CN106682578A (zh) * 2016-11-21 2017-05-17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眨眼检测的人脸识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6887A (zh) * 2008-01-04 2008-07-09 浙江大学 照片人脸与活体人脸的计算机自动鉴别方法
CN101964064A (zh) * 2010-07-27 2011-02-02 上海摩比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比对方法
CN102654903A (zh) * 2011-03-04 2012-09-05 井维兰 一种人脸比对方法
CN105469048A (zh) * 2015-11-24 2016-04-06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人脸检测性能的方法
CN106339676A (zh) * 2016-08-22 2017-01-18 湖南联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认证及人脸识别方法
CN106682578A (zh) * 2016-11-21 2017-05-17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眨眼检测的人脸识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7406B2 (en) Multi factor authentication rule-based intelligent bank cards
US10055559B2 (en) Security device,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De Marsico et al. Firme: Face and iris recognition for mobile engagement
US9275255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tecting information on a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a view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US9092605B2 (en) Ongoing authentication and access control with network access device
US9047464B2 (en)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computer user and computer activities
US2014019792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itive identification on a mobile device
US9690369B2 (en) Facial expression control system, facial expre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system thereof
US20160026862A1 (en) Eye reflected content for verification of user liveliness
CN104915012B (zh) 一种终端的屏幕锁定方法和装置
US990486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thereof
WO2011126515A1 (en) Authenticating a person's identity using rfid card, biometric signature recognition and facial recognition
CN107609373A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其安全保护的方法
CN109034029A (zh) 检测活体的人脸识别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7786349B (zh) 一种针对用户账号的安全管理方法及装置
JP589212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1806086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vering private data
US1125680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unlocking method thereof
TW201608407A (zh) 基於人臉識別的整合登錄系統及方法
CN108133177A (zh) 一种提高人脸检测可靠性的方法
JP2017037488A (ja) 入力支援装置、入力支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19151B2 (ja) 就業管理装置及び就業管理システム
JP6603767B2 (ja) 就業管理装置、就業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68013B2 (ja) 判定装置、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92962B2 (ja) 就業管理装置、就業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