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24814A -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及设置于其的空气提升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及设置于其的空气提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24814A
CN108124814A CN201711239926.6A CN201711239926A CN108124814A CN 108124814 A CN108124814 A CN 108124814A CN 201711239926 A CN201711239926 A CN 201711239926A CN 108124814 A CN108124814 A CN 108124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water
sink
air
lif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399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明鲁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0742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0866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1172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3868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1268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7879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1360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7298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8124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48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6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lighting in, or attach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其包括:外侧水槽,其在内部形成有空间,并且包括连通内部及外部的连接部件;内侧水槽,其配置于所述外侧水槽的所述空间内,与所述外侧水槽的内侧面隔开,将用于养殖鱼类的水收纳在所述内侧水槽;以及破损防止部件,其连接所述外侧水槽的内侧面及所述外侧水槽的外侧面,并且防止由所述内侧水槽的水压导致的内侧水槽的破损。

Description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及设置于其的空气提升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480037989.1、申请日为2014年5月2日、发明名称为“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及设置于其的空气提升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
背景技术
通常,养殖鱼类等的养殖厂分为海洋养殖场和内陆养殖场,内陆养殖场与海洋养殖场相比在养殖方面受到很多制约。
尤其是在气温的变化随着季节明显的内陆,为了养殖栖息于低温的冷水鱼类受到的制约更多,在气温较高的夏季为了养殖冷水鱼类应当降低水的温度,相反,在气温非常低的冬季应当提高水的温度。相反地,温水性鱼类的情况,虽然夏季没有必要采取特别的措施,但是冬季必须将养殖用水的温度保持在一定温度以上。
如此,为了在内陆养殖鱼类必须根据鱼的种类调节水的温度,然而为了调节鱼类栖息的水槽里的庞大的水的温度需要很多能量,因此,当要求养殖生产成本、未能适当地调节水槽的水的温度时,会产生鱼类死亡等各种问题。
另外,随着鱼类和虾等养殖方法由过去的低密度池塘养殖向高密度水槽养殖发展转换,存在设施和运营费用的负担加重的倾向,因而养殖生产费用呈现增加的趋势。
近来,在多被使用的高密度循环过滤式养殖场,为了供给水里不足的氧气,利用水车、空气分散机等,或者,甚至使用液态氧、高压氧、制氧机等,因而正处于用费用消耗多的低效率方法运营养殖场的状态。
此外,使用液态氧等纯氧的情况,为了减少由水里的鱼类产生的有毒的二氧化碳使用除二氧化碳装置(de-gassing apparatus),或者,为了除去溶解有机物也使用泡沫分离机(skimmer)等。但是,由于这种装置价格高,因而需要很多费用,而且存在在管理及运营这种装置上需要很多费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在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1-0090665号“利用空气提升装置的养殖系统及虾的养殖方法”中公开了一种空气提升装置,所述空气提升装置通过向管子内部供给空气,在水流入的同时排出微小的气泡从而向水提供氧气。
但是,现有“利用空气提升装置的养殖系统及虾的养殖方法”,在水的水位变低的情况下从空气提升装置无法吐出气泡从而无法持续向水供给氧气,因此只能使水位升高,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运营费用大大增加。
此外,现有“利用空气提升装置的养殖系统及虾的养殖方法”具有的问题是,向开放的部分吐出水,从而很难使水的流速增加。
此外,现有“利用空气提升装置的养殖系统及虾的养殖方法”,吐出气泡的管子以相同的直径形成,并且将空气分散机配置在管子下端。如此,空气分散机配置于管子下端的情况,因为空气分散机而使得管子的内部变得非常狭窄,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鱼类或虾被夹死于与管子中的空气分散机对应的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其中,凉水性鱼类的情况,当气温较高时利用地下水降低水槽的水的温度,当气温低时利用地下水提高水槽的水的温度,从而相对较少地消耗能量;温水性鱼类的情况,如同冬季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里,提高水槽的水的温度从而可调节水槽内的水温及防止鱼类的死亡。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提升装置,其中,即使水的水位降低仍可持续向水提供气泡。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提升装置,其中,对吐出通过气泡上升的水的构造进行改善,从而使吐出的水的流速增加。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提升装置,其防止鱼类或虾被夹死于产生气泡的部分。
本发明想要实现的技术课题不限于以上提及的技术课题,且未提及的其他的技术课题,从下面的记载中,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具备一般知识的人员将可得到明确的理解。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及利用其的养殖场,其中,在宽幅较窄、长度较长的水槽内可提供顺畅的水流,并可根据水槽内的水的水位简单、便利地调节高低,同时可大大减少制造成本以及设置上所需的费用,使流入水槽的鱼类不发生死亡并可使其轻易通过。
本发明想实现的技术课题不限于以上提及的技术课题,且未提及的其他的技术课题,从下面的记载中,在本发明所属于的技术领域具备一般知识的人员将可得到明确的理解。
作为一个实施例,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包括:外侧水槽,其在内部形成有空间,并且包括将内部及外部连通的连接部件;内侧水槽,其配置于所述外侧水槽的所述空间内,并且与所述外侧水槽的内侧面隔开,收纳用于养殖鱼类的水;及破损防止部件,其连接所述外侧水槽的内侧面及所述外侧水槽的外侧面,从而防止由所述内侧水槽的水压导致的内侧水槽的破损。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的所述外侧水槽,包括底板及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周围的侧壁,并且在所述侧壁形成与所述外侧水槽及所述内侧水槽之间连通的排放阀。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还包括:管子,其结合于所述连接部件,向所述外侧水槽及所述内侧水槽之间提供地下水及温水中的任意一种;阀门,其开闭所述管子;以及泵,其将所述地下水及温水中的任意一种提供给所述管子。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的所述外侧水槽包括混凝土(concrete)水槽,并且所述内侧水槽包括合成树脂水槽。
在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的所述内侧水槽的上端形成遮盖所述外侧水槽及所述内侧水槽之间的空间的覆盖(cover)部。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还包括加热部件,其在所述内侧水槽及所述外侧水槽之间配置于间隔空间。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的所述内侧水槽的底板和所述外侧水槽的底面接触,所述内侧水槽的侧壁和所述外侧水槽的侧壁间隔开。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的所述内侧水槽的侧壁和所述外侧水槽的侧壁接触,所述内侧水槽的底板和所述外侧水槽的底板间隔开。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的所述内侧水槽的底板及侧壁和所述外侧水槽的底板及侧壁间隔开。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的所述破损防止部件形成为支柱形状或管子形状,所述破损防止部件在所述内侧水槽及所述外侧水槽之间形成多个。
作为一个实施例,空气提升装置包括:空气提升单元,其包括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其中所述第一主体以第一直径形成管子形状,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并且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的裂缝形状的第一开口;及滑动单元,其包括滑动主体及吐出主体,其中所述滑动主体套在所述第二主体的外侧面,从而沿着所述第二主体往复运动,在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部分形成第二开口,所述吐出主体形成于所述滑动主体中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的部分,从而吐出提供至所述第二开口的水。
在空气提升装置的所述第二主体的端部形成一对结合槽,所述一对结合槽相互面对且凹陷形成。
空气提升装置的所述滑动主体形成为套在所述第二主体的外侧面的半圆筒形状,所述吐出主体的吐出口形成为矩形形状,而且从所述吐出主体吐出的水的吐出方向和水面平行地形成。
空气供给器配置于空气提升装置的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空气供给器连接的空气供给管配置于所述第二主体。
空气提升装置还包括漂浮单元,所述漂浮单元配置于所述滑动主体的外侧面,并且具有浮力,以便所述滑动单元根据水的水位沿着所述第二主体滑动。
空气提升装置的所述漂浮单元为了产生浮力包括容纳有空气的管。
空气提升装置的所述滑动主体的长度形成为实质上和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一致。
多个贯通孔形成于空气提升装置的所述第一主体的下端,所述贯通孔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主体向所述第二主体供水。
作为一个实施例,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包括:主体,其下部成开口,并在前面形成开口;空气提供单元,其包括至少一个的空气软管及多个气泡产生器,所述空气软管通过成开口的所述下部提供,所述气泡产生器连接于所述空气软管,并且多个气泡产生器配置于所述主体内部;及吐出单元,其结合于所述主体,并且在与所述开口对应的位置形成吐出口。
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所述主体形成为直六面体形状,形成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开口相对水面平行地配置,并且所述气泡产生器并排地配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在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所述主体的两边侧面形成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着相对水面垂直的方向形成。
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所述导向部在所述主体的两边侧面形成为凹陷的槽形状及凸起的轨道形状中的任意一个。
为了使所述吐出部整齐排列于水面,超级空气提升装置还包括浮力体,所述浮力体配置于所述主体从而使所述主体漂浮于水面。
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所述吐出部沿着所述主体形成有滑动主体,所述滑动主体沿着相对水面垂直的方向滑动,而且形成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开口沿着所述吐出部的滑动主体的滑动方向形成。
在与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所述主体的成开口的下部相对的上面形成贯通孔,并且排出软管结合于所述贯通孔,所述排出软管将漂浮于水面的蛋白质及蛋白质气泡向外部排出。
作为一个实施例,养殖场包括:水槽;第一固定壁,其从所述水槽的一侧壁向与所述一侧壁相对的其他侧壁延长,并且在中间形成有第一开放部;第二固定壁,其与所述第一固定壁相反地从所述水槽的所述其他侧壁向所述一侧壁延长,并且在中间形成有第二开放部;以及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包括主体、空气提供单元及吐出单元,其中所述主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开放部,下部成开口,且在前面形成开口,所述空气提供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空气软管及气泡产生器,通过成开口的所述下部提供至少一个所述空气软管,所述气泡产生器连接于所述空气软管,且多个气泡产生器配置于所述主体内部,所述吐出单元结合于所述主体,并且在与所述开口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吐出口。
养殖场还包括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对用于使所述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所述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固定壁进行上下(up-down)滑动。
养殖场的所述滑动单元包括第一导向部及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侧面,所述第二导向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固定壁,并且和所述第一导向部滑动结合。
在与养殖场的所述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对应的所述水槽的底板形成凹(recess)部,所述凹部容纳所述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一部分。
养殖场的所述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包括浮力体,所述浮力体使所述主体漂浮,以便和水面的水位无关,使所述吐出部整齐排列于所述水面。
根据本实施例的内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设备,其利用吸入海水的冷却水对发电过程中生成的热进行冷却,并且将包括废热的冷却水排出至外部;阀单元,其与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及第三流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流路一端与所述发电设备连接,从而使得包括所述废热的冷却水流入至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将一定深度以上的海底深层水吸入,所述第三流路将一定深度以下的地下水或从类似洞穴或风穴一样的地下空洞中吸入冷却的空气;以及内陆养殖场,其设置于接近所述发电设备的位置,通过所述阀单元与所述第一至第三流路中任意一个以上连接,从而调节养殖用水的水温。
根据本实施例,还可包括:水温感知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内陆养殖场;及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水温感知单元的感知温度控制所述阀单元。
所述发电设备可以设置为火力发电站、核电站及热电站中任意一个。代替所述发电设备也可设置于垃圾焚烧厂、钢铁厂周边。
所述内陆养殖场可包括:第一水槽,热交换用水流入及流出所述第一水槽;第二水槽,其在所述第一水槽的内部设置为与上下左右间隔一定距离,并且储存用于鱼类养殖的养殖用水;以及多个支撑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水槽的底面的上部面,从而支撑所述第二水槽的底面的下侧。
所述第一及第二水槽的水面相同,从而在第一及第二水槽之间不会发生水压差。
所述第一水槽包括:第一端口(port),热交换用水流入所述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其排出热交换用水;并且所述第一及第二端口可以多个相互面对的形式配置。
所述第一及第二端口可分别相互配置于同轴。
所述支撑部件可形成为支柱形状及梁(beam)形状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支撑部件也可以和所述第一水槽形成为一体,并且也可由和所述第一水槽及第二水槽不同的材料形成。
所述第一水槽可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形成,所述第二水槽可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所述第二水槽的墙壁厚度优选形成为薄于所述第一水槽的墙壁厚度。
所述第二水槽可包括:养殖水槽主体;中央隔板,其凸出形成于所述养殖水槽主体的中央,并且两末端和所述养殖水槽主体间隔一定距离;一对空气提升支撑壁,其形成于所述养殖水槽主体的一侧末端,并且和所述中央隔板垂直配置,开口部形成于一侧;以及空气提升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空气提升支撑壁,从而向养殖用水提供空气供给及旋转动力。
所述一对开口部可配置为互不面对的形式。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具有如下效果:冷水性鱼类的情况,当气温高时利用地下水降低水槽的水温,当气温低时利用地下水提高水槽的水温;温水性鱼类的情况,在冬季利用地下水等提高水槽的水温,从而通过消耗相对较少的能源来调节水槽内的水温及防止鱼类死亡。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提升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即使水的水位变低也能持续向水提供气泡从而可防止鱼类的死亡,对吐出通过气泡上升的水的构造进行改善,从而使被吐出的水的流速增加,在养殖场等中使水的流动变得顺畅,进而改善鱼类的栖息环境,并且防止鱼类及虾被夹死于产生气泡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及利用其的养殖场,具有如下效果:向宽幅较窄、长度较长的水槽内提供顺畅的水流,根据水槽内的水位容易、方便地调节高低,大大减少制造成本以及设置上所需要的费用,即使鱼类从水槽流入超级空气提升装置,鱼类也可轻易地通过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因而可防止鱼类死亡。
因为内陆养殖场的养殖水槽设置为利用垃圾焚烧厂、热电站、核电站或炼钢厂等中必然产生的废热提高水温,利用产生于水坝的下层冷水台、海底深层水、废矿及温泉水等的地下水及风穴等提高水温或降低水温,因而可最小化用于内陆养殖场的水温调节的能量消耗。
此外,不将包括从发电站或炼钢厂之类的已经设置的设施中排出的废热的冷却水直接排入临近海洋,而是为了在内陆养殖场中维持水温将所述包括废热的冷却水用于养殖水槽的热交换,因而可减少直接将所述包括废热的冷却水排入海洋时可能引发的生态界混乱等。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及利用其的养殖场,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节圆筒形状的养殖水槽内部的流速,从而可将养殖水槽内部环境设置为适合生物絮团(Biofloc)的形式。
此外,由于可用生物絮团(Biofloc)技术设置比现有的水道型养殖场设备费用低廉、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圆筒形养殖场,因此可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利用双重水槽可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或根据鱼类种类的生长条件轻易地改变养殖用水的水温,从而可养殖多种鱼类。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去除养殖场的棱角,代替所述去除的部分,将两末端设置为具有一定半径的圆弧形状,因为将养殖用水的水流变化的部分设置为环形(ROUNDED),所以养殖用水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不会产生水流停止的死水区,从而可防止养殖中的鱼类的排泄物或饲料残渣之类的异物堆积在用于养殖的水槽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组装截面图。
图3是图示在图2的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的内侧水槽形成覆盖部的截面图。
图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的截面图。
图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提升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11的结合立体图。
图8是沿着图7的I-I'线进行切割的截面图。
图9及图10是图示根据水位的滑动单元的操作的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气提升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沿着图12的I-I'线进行切割的截面图。
图14是图示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操作的截面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super air lift)的截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个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截面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个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截面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个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截面图。
图20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养殖场的平面图。
图21是图20的截面图。
图22是图21‘A’部分的放大图。
图23是概略地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养殖系统的图。
图24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内陆养殖场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25是图24的平面图。
图26是图24的立体图。
图2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养殖系统的构造图。
图28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养殖系统的平面图。
图29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圆筒形水槽的概略构造的截面图。
图30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31是图30的侧截面图。
图32是图30的后方截面图。
图33及图34是概略图示流速调节单元的操作状态的图。
图35是图示超级空气提升装置与根据本实施例的圆筒形水槽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36及图37是图示设置有蜂巢形状的加固部件的舱室(chamber)及加固部件的图。
图38是图示设置有迷宫形状的加固部件的舱室(chamber)的图。
图39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环形(ROUNDED)养殖场的概略图。
图40至图42是概略图示图39的用于水温调节的双重水槽的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图。
图43是图示图40及图42的隔墙的图。
图4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45是图44的侧截面图。
图46是图44的后方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过程中为了明确及便于说明可较夸张地图示示出于附图的构成要素的大小或形状等。此外,考虑到本发明的构成及作用而特别被定义的术语,可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有关这些术语的定义应该被解释为,以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为基础,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意思和概念。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的组装截面图。图3是图示在图2的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的内侧水槽形成覆盖部的截面图。
参照图1至图3,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600包括外侧水槽100、内侧水槽200及破损防止部件300。
就外侧水槽100而言,在内部形成有空间,并且包括将内部及外部连通的连接部件110。此外,外侧水槽100可包括排放阀120及贯通孔130,所述排放阀120连接内部及外部,后文将要叙述的用于将内侧水槽200的水向外部排出的管子通过所述贯通孔130。
外侧水槽100可包括混凝土构造物。与此不同,外侧水槽由金属板或合成树脂板形成也无妨。
参照图1及图2,外侧水槽100包括底板102及形成于底板102的周围的侧壁104。
就外侧水槽100而言,例如,可形成为上部成开口、里面空心的直六面体形状。
排放阀120连接于管子,所述管子贯通外侧水槽100的侧壁104的内侧面及外侧面。排放阀120起到将填充于外侧水槽100及内侧水槽200之间的地下水排出至外部的作用。
管子140结合于形成于外侧水槽100的侧壁104的贯通孔130,并且,管子140在贯通外侧水槽100的侧壁104后,连接于后面将要叙述的内侧水槽200。管子140起到将内侧水槽200的水排出至外部的作用,并且开闭阀门可结合于管子140。
另外,连接部件110结合于外侧水槽100,所述连接部件110贯通外侧水槽100的侧壁104的内侧面及外侧面,并且连接部件110起到向外侧水槽100及内侧水槽200之间的空间提供地下水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提供地下水或温水的管子112结合于连接部件110,并且开闭阀门114可形成于管子112,为了提供地下水或温泉水之类的温水,抽吸地下水或温水的泵116可结合于管子112。
尽管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示及说明了一个连接部件110结合于外侧水槽100,但与此不同,就连接部件110而言,至少两个连接部件110可结合于外侧水槽110,并且可通过多个连接部件110向外侧水槽100及内侧水槽200之间提供不同温度的地下水。
另外,为了调节提供至外侧水槽100及内侧水槽200之间的地下水的温度,在外侧水槽100及内侧水槽200之间的空间,可配置至少一个加热器150,并且加热器150可通过对应地下水的温度来进行开/关。
再参照图1,内侧水槽200配置于外侧水槽100的空间内部,并且内侧水槽200的外侧面和外侧水槽100的内侧面分离,用于养殖鱼类的水容纳于内侧水槽20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就内侧水槽200而言,例如,可利用丙烯酸树脂之类的合成树脂板制作而成。与此不同,内侧水槽200用传热系数高且不会发生腐蚀的不锈钢钢板进行制作也无妨。
内侧水槽200可包括底板202及侧壁204,并且用于养殖栖息于海洋的鱼类的海水或用于养殖栖息于淡水的鱼类的淡水可容纳于内侧水槽200。
在内侧水槽200的侧壁204,和贯通外侧水槽200的管子140连通,并且通过管子140可将用于养殖鱼类的水提供或排入内侧水槽20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就内侧水槽200的底板202而言,例如,可接触于外侧水槽100的底板102的上面,并且内侧水槽200的侧壁204的外侧面和外侧水槽100的内侧面分离。
内侧水槽200的侧壁204及外侧水槽100的侧壁104相互分离的状态下,水容纳于内侧水槽200的情况,较大的水压作用于内侧水槽200的侧壁204从而可导致内侧水槽200的侧壁204的破损。
如此,为了防止内侧水槽200的破损,破损防止部件300介于内侧水槽200及外侧水槽100之间。
就破损防止部件300而言,例如,形成为支柱形状,并且破损防止部件300的一侧端接触于内侧水槽200的外侧面,与破损防止部件300的所述一侧端面对的他侧端接触于外侧水槽100的内侧面,破损防止部件300防止由内侧水槽200的水压所导致的内侧水槽200的破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破损防止部件300可使用实心的支柱形状的合成树脂支柱或合成树脂管。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内侧水槽200的上端及外侧水槽100的上端是开放的状态,因此,向内侧水槽200及外侧水槽100之间提供地下水的情况,地下水可从外侧水槽100流溢而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地下水溢出至内侧水槽200及外侧水槽100之间,在外侧水槽100的上端,如图3所示,可形成向外侧延长的覆盖部206。
覆盖部206遮盖内侧水槽200及外侧水槽100之间的开放空间,从而可防止填充于内侧水槽200及外侧水槽100之间的地下水向外部流溢而出。
以下,参照图1至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的作用。
气温非常高的夏季的情况,内侧水槽200的水温由于外部气温升高的情况,为了降低内侧水槽200的水温,在管子112的开闭阀门114处于开放的状态下使得泵116进行操作,所述管子112和连接于外侧水槽100的连接部件110连接,从而向内侧水槽200及外侧水槽100之间的空间提供低于当前气温的地下水,因为地下水所以内侧水槽100的水的温度降低。
相反,气温非常低的冬季的情况,内侧水槽200的水温因外部气温变低的情况,为了提高内侧水槽200的水温,在管子112的开闭阀门114处于开放的状态下使得泵116进行操作,所述管子112和连接于外侧水槽100的连接部件110连接,从而向内侧水槽200及外侧水槽100之间的空间提供高于当前气温的地下水,因为地下水所以内侧水槽100的水的温度上升。
如此,利用地下水的情况,通过利用极其少的能源调节内侧水槽200的水温,从而不仅可以减少养殖所需要的费用,还可以防止对水温敏感的鱼类的死亡。
尽管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示及说明了内侧水槽200的底板202接触于外侧水槽100的底板102,但与此不同,如图4所示,内侧水槽200的侧壁204接触于外侧水槽100的侧壁104,内侧水槽200的底板202及外侧水槽100的底板102相互分离也无妨。
此外,尽管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示及说明了内侧水槽200的底板202接触于外侧水槽100的底板102,但与此不同,如图5所示,内侧水槽200的底板202及侧壁204和外侧水槽100的底板102及侧壁104分离也无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通过地下水调节内侧水槽200内的水的温度,在内侧水槽200的侧壁204的外侧面形成用于使内侧水槽200的侧壁204和地下水的接触面积增加的凹凸也无妨。
尽管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示及说明了为了调节用于养殖鱼类的水槽的水的温度而使用地下水,但与此不同,代替地下水,为了调节水槽的水的温度,向水槽内部选择性地提供产生于火力发电站、核电站等处的大量的温水,从而调节用于养殖鱼类的水槽的水的温度,或者,选择性地向水槽内部提供产生于温泉的温水,从而调节用于养殖鱼类的水槽的水的温度也无妨。
根据以上详细说明,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在气温高时利用地下水降低水槽的水的温度,当气温低时利用地下水提高水槽的水的温度,从而通过相对较少地消耗能源来调节水槽内的水的温度以及防止鱼类死亡。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提升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11的结合立体图。图8是沿着图7的I-I'线进行切割的截面图。
参照图6至图8,空气提升装置1300包括空气提升单元1100及滑动单元1200。此外,空气提升装置1300还包括空气供给器1310及空气供给管1320。
空气提升单元1100包括第一主体1110及第二主体1120。
就第一主体1110而言,例如,形成为拥有第一直径D1的空心的管子形状。就第一主体1110而言,例如,可形成为合成树脂管。
在第一主体1110的下端,形成多个贯通孔1112。贯通孔1112通过贯通第一主体1110来形成,或者可形成为从第一主体1110的下端凹陷进去的形状。
就形成于第一主体1110的下端的多个贯通孔1112而言,第一主体1110外部的水通过贯通孔1112流入第一主体1110的内部,以及通过第一主体1110流入后面将要叙述的第二主体112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拥有第一直径的第一主体1110作为后面将要叙述的空气供给器1310所配置的部分,第一主体1110的第一直径形成为大于空气供给器1310的尺寸,从而防止鱼类被夹死于空气供给器1310及第一主体1110之间。
第二主体1120连接于第一主体1110。第二主体1120以小于第一主体1110的第一直径D1的第二直径D2形成,并且第二主体1120形成为空心的管子形状。
在第二主体1120的外侧面,形成有沿着第二主体1120的轴方向(长度方向)形成的第一开口1122。
第二主体1120的第一开口1122形成为沿着第二主体1120的轴方向长长地形成的裂缝形状,并且通过第一开口1122吐出通过第一主体1110及第二主体1120流入的水。
在第二主体1120的上端,形成相互面对且凹陷形成的一对结合槽214。
结合槽214从第二主体1120的上端下陷形成为凹陷的形状,并且拥有固定空气提升装置1300的管子形状的固定部件(未图示)可结合于结合槽214。
尽管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示及说明了第二主体1120由一个部件形成,但与此不同,第二主体1120可由相互套在一起的两个以上的部件形成。第二主体1120由相互套在一起的两个部件形成的情况,可通过对应水面的高度来增加或缩短第二主体1120的整体长度。
滑动单元1200包括滑动主体1210及吐出主体1220。
滑动主体1210结合于空气提升单元1100的第二主体1120的外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滑动主体1210形成为半圆筒形状,并且滑动主体1210可滑动地结合于第二主体1120的外侧面,以便所述滑动主体1210可沿着第二主体1120的外侧面上升或下降。
滑动主体1210以可沿着第二主体1120的外侧面上升或下降的形式构成的情况,根据水面的水位可使滑动主体1210上升或下降。
滑动主体1210固定于第二主体1120的情况,根据水位的变化可使滑动主体1210上升或下降从而可从吐出主体1220将水吐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滑动主体1210的长度实质上和第一开口1122的长度一致。
滑动主体1210配置于覆盖第一开口1122的位置,所述第一开口1122形成于空气提升单元1100的第二主体1120的外侧面,成裂缝形状。
在滑动主体1210形成和第一开口1122连通的第二开口1212,并且第一开口1122及第二开口1212相互面对配置。第二开口1212,从正面看时,可形成为矩形形态。
吐出主体1220结合于滑动主体1210的第二开口1212,并且吐出主体1220形成为两端开口的直六面体形状的筒形状,且吐出主体1220的吐出口拥有向外侧扩张的形状。
吐出主体1220的端部插入于第二开口1212,并且在吐出主体1220插入于第二开口1212的状态下,吐出主体1220结合于滑动主体1210。
吐出主体1220结合于滑动主体1210的情况,通过空气提升单元1100的第一主体1110及第二主体1120得到上升的水通过吐出主体1220向外部排出,所述吐出主体1220通过第二主体1120的第一开口1122结合于滑动单元1200的滑动主体12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吐出主体1220中吐出水的部分形成为矩形形态,从而通过空气提升单元1100向吐出主体1220提供的水可以较快的流速向外部吐出。
此外,因为从吐出主体1220吐出的水沿着和水面平行的方向吐出,所以从吐出主体1220吐出的水及包含于被吐出的水中的气泡从空气提升装置1300提供到更加远处。
另外,空气供给器1310及空气供给管1320配置于空气提升单元1100的内部,并且空气供给器1310及空气供给管1320在空气提升单元1100的内部产生气泡从而气泡沿着空气提升单元1100的第一主体1110及第二主体1120上升,因而可使水从第一主体1110向着第二主体1120流动。
空气供给器1310和空气供给管1320连通,从而产生多个气泡,并且空气供给管1320将空气提升单元1100的外部的空气提供至空气供给机1310。
图9及图10是图示根据水位的空气提升装置的操作的截面图。
参照图9,作业人员通过对应水位来将空气提升装置1300的滑动单元1200的滑动主体1210沿着空气提升单元1100的第二主体1120上升或下降,从而通过对应水位来将滑动主体1210及结合于滑动主体1210的吐出主体1220调节为与水位成平行。
接着,随着通过空气供给管1320空气被提供给空气供给器1310,从空气供给器1310产生多个气泡,并且气泡从第一主体1110朝向第二主体1120的上端浮起。
如此,随着气泡从第一主体1110朝向第二主体1120的上端浮起,第一及第二主体1110、1120内部的水也和气泡一同上升。
在第一及第二主体1110、1120内部得到上升的水及气泡通过吐出主体1220向和水面平行的方向吐出,所述吐出主体1220结合于第二主体1120的第一开口1122及滑动主体1210的第二开口1212。
参照图10,因自然蒸发及排水等导致水位低于图9的情况,作业人员通过对应水位来使滑动主体1210下降,从而在第一及第二主体110、120内部得到上升的水及气泡通过吐出主体1220向和水面平行的方向吐出,所述吐出主体1220结合于第二主体1120的第一开口1122及滑动主体1210的第二开口1212。
如此,通过对应水位来使滑动主体1210上升或下降,从而和水位无关地,吐出混合有气泡的水,进而可防止鱼类的死亡等,并且为了吐出水中混合有气泡的水即使不调节水位也可以,因此没有必要为了调节水位提供大量的水,从而可大大减少生产成本。
如此,在远离大海的内陆利用海水养殖栖息于大海里的鱼类时,包括可滑动的吐出主体1220的空气提升装置1300可非常有用地被使用。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气提升装置的分解立体图。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气提升装置,除了漂浮部件,实质上和前面图11至图10所图示的空气提升装置相同。因此,省略针对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并且针对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名称及相同的参照标号。
参照图11,空气提升装置1300包括空气提升单元1100、滑动单元1200及漂浮单元1350。此外,空气提升装置1300还包括空气供给器1310及空气供给管1320。
漂浮单元1350结合于滑动单元1200的滑动主体1210,并且漂浮单元1350向滑动单元1200提供浮力,以便滑动主体1210及吐出主体1220可通过对应水位来沿着空气提升单元1100的第二主体1120自主上升或下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漂浮单元1350可通过在滑动单元1200的滑动主体1210形成密封空气的结构来形成,具体地,漂浮单元1350可包括收纳用于产生浮力的空气的管子(tube)。
漂浮单元1350包括收纳空气的管子的情况,漂浮单元1350以对称的形状在滑动单元1200配置有至少7个,或者漂浮单元1350以环形形状形成为包围第二主体1120的形状。
尽管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示及说明了漂浮单元1350为形成于滑动单元1200的滑动主体1210的管子,但与此不同,漂浮单元1350可使用收纳空气从而产生浮力的多种形状及装置。
在本发明中,在滑动单元1200的滑动主体1210安装漂浮单元1350的情况,以对应水位的形式滑动主体1210自主整齐排列在水面,从而使从吐出主体1350吐出的水朝向水面提供,进而可防止鱼类的死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使滑动单元1200漂浮在水面上,在吐出主体1220的内部为了产生浮力还可包括收纳空气的漂浮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滑动单元1200的滑动主体1210及空气提升单元1100的第二主体1120之间,栖息有水苔等,为了使滑动主体1210及第二主体1120不进行滑动,在第二主体1120及滑动主体1210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凸起也无妨,所述凸起用于减少第二主体1120及滑动主体1210之间的摩擦力。
用于减少第二主体1120及滑动主体1210之间的摩擦力的凸起,使第二主体1120及滑动主体1210以点的形式进行接触,从而减少第二主体1120及滑动主体1210之间的摩擦力。
根据以上详细说明,具有如下效果:即使水的水位变低也可持续向水提供气泡从而可防止鱼类的死亡,并且对吐出通过气泡上升的水的构造进行改善,使吐出的水的流速增加,从而使水的流动在养殖场等处变得顺畅,进而改善鱼类的栖息环境,而且防止鱼类或虾被夹死于产生气泡的部分。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立体图。图13是沿着图12的I-I'线进行切割的截面图。图14是图示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操作的截面图。
参照图12至图14,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包括主体2010、空气提供单元2020、及吐出单元2030。
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主体2010下部成开口,且在前面形成有开口2003a。
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主体2010形成为适合将后面将要叙述的多个气泡产生器收容于内部的形状。尤其是,主体2010形成为适合将多个气泡产生器整齐地或成一列地配置于内部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就主体2010而言,例如,下部成开放且形成为直六面体箱子形状,以便适合将多个气泡产生器整齐地收容,并且在主体2010的内部形成空的空间,以便整齐地收容多个气泡产生器以及可通过从气泡产生器产生的气泡来使水上升。
就主体2010而言,例如,利用合成树脂等轻便且坚固地制作而成。主体2010可通过将合成树脂板相互组装或附着来形成,所述合成树脂板具有一体型或板形状。
就主体2010而言,例如,可包括:前面2003及后面2004(参照图14),所述前面2003及后面2004拥有较大面积且相互面对配置;两个侧壁2005、2006,其拥有较小面积且连接于前面2003及后面2004;以及上板2007,其结合于后面2004及侧壁2005、2006的上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主体2010的前面2003形成开口2003a。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形成于主体2010的前面2003的开口2003a形成为裂缝(slit)形状,并且拥有裂缝形状的开口2003a沿着和水面平行的方向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尽管图示及说明了一个开口2003a形成于主体2010的前面2003,但与此不同,开口2003a以多个相互并列的方式配置于主体2010的前面2003也无妨。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板2007可从主体2010分离或组装于主体2010。
在主体2010的上板2007形成贯通孔2007a,且排出软管7b可插入于贯通孔2007a。通过贯通孔2007a插入的排出软管2007b的端部延长为和主体2010内部的水面隔开的部分,从而将通过空气提供单元2020从水中分离出的蛋白质及包含蛋白质的气泡等从主体2010的内部向主体2010的外部排出,进而使水槽内的水的水质更加得到提高。
空气提供单元2020包括空气软管2022及气泡产生器2024。
空气软管2022起到将外部的空气向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主体2010的内部提供的作用,并且空气软管2022的一侧端配置于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外部,和空气软管2022的所述一侧端面对的他侧端配置于主体2010的内部。
空气软管2022中,在配置于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外部的空气软管2022,可连接有鼓风机之类的鼓风装置或提供压缩空气的压缩机的空气罐等。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阀门可结合于空气软管2022,所述阀门可调节或开闭通过空气软管2022所提供的空气的流量。
在本发的一个实施例中,向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主体2010的内部提供多个空气软管2022。
气泡产生器2024和提供至主体2010内部的多个空气软管2022连接,并且气泡产生器2024起到将通过空气软管2022提供的空气以拥有较小的尺寸的气泡形态吐出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由气泡产生器2024产生的气泡朝向水面上升,并且随着气泡朝向水面上升,主体2010内部的水也和气泡一同朝向水面上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主体2010的内部设置多个气泡产生器2024,并且气泡产生器2024相互整齐地配置于主体2010的内部。
相互整齐地配置于主体2010的内部的气泡产生器2024可结合于主体2010的内侧面。相互整齐地配置于主体2010的内部的气泡产生器2024通过固定部件2026可固定于主体2010。
固定部件2026可使用回形针(clip)、带扣(buckle)、夹具(clamp)等多种结构,所述回形针、带扣、夹具等用于将气泡产生器2024固定于主体2010的内侧面。
如此,利用固定部件2026将气泡产生器2024固定于主体2010的内侧面的情况,以比较均匀分布的形式形成从气泡产生器2024产生的气泡,从而可减少从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吐出的水的流速随着开口2003a的位置成互不相同的现象。
此外,利用固定部件2026将气泡产生器2024固定于主体2010,从而可将水面和气泡产生器2024之间的间距始终保持一定,进而可使从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吐出的水的流速保持一定。
尽管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示及说明了利用固定部件2026将气泡产生器2024固定于主体2010的内侧面,但与此不同,利用固定各个气泡产生器2024的固定架来可固定气泡产生器2024。
参照图12及图14,吐出单元2030配置于主体2010的前面2003,并且吐出单元2030起到使通过形成于主体2010的前面2003的开口2003a所吐出的水的流速更为增加的作用。
吐出单元2030的开口形成于和形成于主体2010的前面2003的开口2003a对应的位置,并且吐出单元2030的开口面积可形成为小于形成于主体2010的前面2003的开口2003a的开口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将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主体2010,例如,形成为直六面体形状,并在拥有直六面体形状的主体2010的内部配置多个空气提供装置2020,当将通过从空气提供装置2020产生的气泡来得到上升的水通过吐出单元2030吐出时,不仅在小型水槽,而且在大型水槽中也可实现顺畅的水流,从而可防止鱼类的排泄物在特定地点堆积腐烂,以及将空气提供装置2020配置于拥有直六面体形状的一个主体2010的内部,从而可使组装所需要的时间及生产成本减少。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截面图。图15所图示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除了导向部,实质上和前面图12至图14所图示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拥有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针对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并且针对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名称及相同的参照标号。
参照图15,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包括主体2010、空气提供单元2020及吐出单元2030。
在和主体2010的前面2003及后面2004连接的一对侧面2005、2006,分别形成导向部2008。
分别形成于侧面2005、2006的导向部2008沿着相对水面垂直的方向形成,并且图15所图示的导向部2008从主体2010的侧面2005、2006凸出为杆(bar)状,就导向部2008而言,例如,可和主体2010的侧面2005、2006形成为一体。尽管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示及说明了导向部2008在主体2010的侧面2005、2006形成为一体,但与此不同,导向部2008组装于主体2010的侧面2005、2006也无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向部2008结合于和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邻近的其他引导装置,从而可使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以对应装在水槽里的水的水面的水位的形式进行上-下(up-down)移动。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个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截面图。图16所图示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除了导向部,实质上和前面图12至图14所图示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拥有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针对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并且针对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名称及相同的参照标号。
参照图16,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包括主体2010、空气提供单元2020及吐出单元2030。
在和主体2010的前面2003及后面2004连接的一对侧面2005、2006,分别形成导向部2009。
分别形成于侧面2005、2006的导向部2009沿着相对水面垂直的方向形成,并且图16所图示的导向部2009从主体2010的侧面2005、2006形成为槽(groove)形状,就导向部2009而言,例如,可和主体2010的侧面2005、2006形成为一体。尽管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示及说明了导向部2009在主体2010的侧面2005、2006形成为一体,但与此不同,导向部2009组装于主体2010的侧面2005、2006也无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向部2009结合于和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邻近的其他引导装置,从而可使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以对应装在水槽里的水的水面的水位的形式进行上-下(up-down)移动。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个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截面图。图17所示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除了浮力体之外,实质上与前面图12到图14所示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具有同样的构成。所以,将省略对于同样构成的重复说明,同时,对于同样的构成将采用同样的名称和同样的参照标号。
参考图17,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包括主体2010、空气提供单元2020、吐出单元2030及浮力体2040。
浮力体2040配置于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主体2010。
浮力体2040能够使吐出单元2030及水面进行自动调整(self-align),即使水位发生变化,也始终能够使混合有气泡的水从吐出单元2030吐出至配置有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浮力体2040可以设置于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主体2010的内部。尽管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示及说明了浮力体2040设置于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主体2010的内部,但与此不同的是,浮力体2040设置于主体2010的外部也无妨。
对于浮力体2040,举例来说,其可以包括通过供给空气来产生浮力的空气管子等。与此不同,浮力体2040包括通过将发泡树脂发泡来形成的发泡体也无妨,与此不同的是,浮力体2040可以包括比重小于水从而浮于水面的各种物质或部件。
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主体2010通过浮力体2040维持浮于水面的状态,主体2010通过浮力体2040始终浮于水面的情况下,与水面高低无关,可以始终将来自吐出单元2030的混合有气泡的水吐出至水面。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将浮力体2040设置在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主体2010的情况时,优选地,在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主体2010的各侧面形成如图15或图16所示的导向部2008、2009,主体2010通过浮力体2040浮于水面,根据水面的水位的变化,主体2010可以利用导向部2008、2009进行上下移动。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个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立体图。图19是图18的截面图。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个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除了主体和吐出单元之外,实质上与前面图12到图14所示的超级空气提升单元是一样的。所以,将省略对于同样构成的重复说明,同时,对于同样的构成将采用同样的名称和同样的参照标号。
参考图18和图19,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包括主体2010,空气提供单元2020及吐出单元2050。
吐出单元2050包括滑动主体2032以及吐出口2034。主体2010包括使滑动主体2032滑动的滑动杆(bar)2001。
就滑动主体2032而言,其在主体2010的前面2003,形成为从前面2003到与前面2003相连接的侧面2005、2006延长的形状,并且滑动主体2032沿着前面2003上下移动。在滑动主体2032形成有与主体2010的开口2003b相连接的开口。
吐出口2034形成于滑动主体2032的开口的周围。经过吐出口2034,通过主体2010的水以更快的流速被吐出。
为了防止滑动主体2032从主体2010分离,在主体2010的侧面2005、2006分别配置导向杆2001,滑动主体2032凹凸地结合于导向杆1。
随着滑动主体2032凹凸地结合于导向杆1,滑动主体2032不会从主体2010分离,并且可以容易、便利地在主体2010上进行上下移动。
另外,考虑到水面的水位,滑动主体2032的宽度形成为大于形成在主体2010前面2003的开口3b的宽度。在主体2010上形成的开口3b形成为比图14所示的主体2010的开口2003a宽度更大。
在前面所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主体2010通过其他的提升装置和升降装置可以进行上下操作,并且通过电动机(motor)等使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主体2010进行上下移动也无妨。
图20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养殖场的平面图。图21是图10的截面图。图22是图21中“A”部分的放大图。包括于包括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养殖场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实质上与前面图12到图17所示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是一样的。所以,将省略对于同样构成的重复说明,同时,对于同样的构成将采用同样的名称和同样的参照标号。
参考图20至图22,养殖场2600包括水槽2200、第一固定壁2300、第二固定壁2400及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500。
水槽2200包括底板2210和侧壁2220,水槽2200提供能够容纳繁殖鱼类所必需的水的空间。
就底板2210而言,举例说明,形状是长度比宽度更长的矩形形状。根据底板2210的形状,侧壁2220由长度较长的一对侧壁和长度较短的一对侧壁形成。
以下,将长度相对来说较长、相互面对的一对侧壁,定义为第一侧壁2222和第二侧壁2224。
第一固定壁2300从第一侧壁2222沿着朝向第二侧壁2224的方向延长,在第一固定壁2300的中间部分形成用于设置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第一开放部23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壁2300的长度形成为与第一侧壁2222和第二侧壁2224的宽度相比要短。
第二固定壁2400从第二侧壁2224沿着朝向第一侧壁2222的方向延长,在第二固定壁2400的中央部分形成用于设置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第二开放部24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壁2400的长度形成为与第一侧壁2222和第二侧壁2224的宽度相比要短,从平面上看时,第一固定壁2300的第一开放部2310以及第二固定壁2400的第二开放部2410相互相反地配置,因此,分别形成于第一开放部2310和第二开放部2410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也相互相反地配置,从而容纳于水槽2200内的水通过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进行循环。
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分别配置于第一固定壁2300的第一开放部310以及第二固定壁2400的第二开放部2410。从平面上看时,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因为第一开放部以及第二开放部2410的位置所以相互相反地配置。
设置在第一固定壁2300和第二固定壁2400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设置为沿着对水面垂直的方向可移动的形式。为了实现这一点,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配置有滑动单元S。
滑动单元S包括第一导向单元S1和第二导向单元S2。
第一导向单元S1形成于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主体2010的侧面,第一导向单元S1可以在主体2010的侧面形成为凸起的导向杆形状或者凹陷的导向槽形状。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单元S1在主体2010的侧面形成为凸起的导向杆形状。
第二导向单元S2配置为和第一导向单元S1面对,所述第一导向单元S1形成于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主体2010的侧面,第二导向单元S2形成于第一及第二固定壁300、400。第二导向单元S2可以在主体2010的侧面形成为凸起的导向杆形状或者凹陷的导向槽形状。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向单元S2与第一导向单元S1凹凸结合且形成为凹陷的槽形状,所述第一导向单元S1在主体2010的侧面形成为凸起的导向杆形状。
另外,在水槽2200中形成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的部分,形成有从底板2210凹陷形成的凹处(recess)2220,因此,即使水槽2200内的水位下降,凹处2220也可以持续地将混合有气泡的水从超级空气提升装置2100供给到水槽2200内。
根据所述详细说明,具有如下效果:向宽度较窄、长度较长的水槽内供给通畅的水流,根据水槽内的水位可以简便地调节高低,从而大大减少制造成本以及设置上所需的费用,即使从水槽向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引入鱼类,鱼类也可以容易地通过超级空气提升装置,从而防止鱼类死亡。
图23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内陆养殖场的概略配置的图。
如图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内陆养殖场可以设置在发电设备3010的附近。如图所示,发电设备3010为了冷却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可以构成有气冷式或水冷式冷却装置。一般来说,使用水冷式冷却装置较多。使用水冷式冷却装置较多的原因在于,在海边设置发电设备时,可以轻易地获得大量水的供给。所以,如图23所示,在发电设备3010上配置冷却水吸入流路3011,可以连续地吸入海水3002并将其用作冷却水。发电设备3010可以由核电站、火力发电站、热合并发电站中的任何一个进行配置。另外,代替所述发电设备3010,利用城市的垃圾焚烧厂或钢铁厂等产生的废热的结构也可以。
内陆养殖场3100利用所述发电设备3010的废热、深海水3020、洞穴3030或风穴的地下水或者冷空气等,可以随四季变化使养殖场能够维持一定的水温。换句话说,深海水3020是指水深100米以下的深的海中的水,这种深海水3020的水温全年维持在冰点左右,因此适合用作冷却水。或者,根据本实施例的内陆养殖场3100设置于坝(dam)附近的情况下,储存于坝的水中,水深相对较深的坝的下层冷水区域的水也可以用作冷却水。这与利用深海水3020的情况一致。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内陆养殖场3100可以设置在和发电设备3010靠近的位置,但并非限定于此,在必要时,也可以设置在远处的位置上。这种情况下,连接至内陆养殖场3100的管道可以使用如双重保温管道一样可以保温或保冷的管子。
如图27所示,供给至内陆养殖场3100的冷却水的种类可通过由控制部3300适当地开闭阀单元3200并选择性地打开/关闭第一至第三流路3012、3013、3014来调节,所述控制部3300接收水温感知单元3150的测定温度的传递,所述水温感知单元3150感知内陆养殖场3100的水温。
换句话说,如冬季外部气温低时,养殖场的水温就下降,那么所述控制部3300通过控制所述阀单元3200,打开供给包括有废热的冷却水H的第一流路3012。并且,可以关闭第二流路3013和第三流路3014,所述第二流路3013通过深海水流入口3013a供给深海水3020,所述第三流路3014供给在洞穴等中生成的地下水。
反之,如夏季外部气温高的话,养殖场的水温会高于所需水温,那么,所述控制部3300通过控制所述阀单元3200来关闭所述第一流路3012,并选择性地开启供给相对较冰冷的冷却水(C)的第二及第三流路3013、3014等,从而可以调节养殖水槽内的水温。
这种控制操作因季节不同而形成,也可以根据所养殖的鱼的种类不同而变化。换句话说,在养殖温水性鱼类时,与季节性无关,必须要维持温暖的水温。相反,在养殖冷水性鱼类时,必须要保持凉性的水温。因此,为了调节和维持水温,在现有的内陆养殖场中设置加热和冷却设备,利用燃料和电力来调节水温。但有如下问题:如果运行这种加热和冷却设备,由于燃料和电力的使用所带来的费用的增加会导致养殖场的经济性下降。
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利用当发电设备3010运行时必然产生的废热和在深海水3020或洞穴3030地下中形成的地下水,或者从风穴等中产生的冰冷空气流等,可以调节内陆养殖场3100的水温。所以在养殖温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时,可以减少所需的加热和冷却费用。
图24是概略地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内陆养殖场3100构造的图。
如图所示,内陆养殖场3100可以包括第一水槽3110和第二水槽3120。
第一水槽3110形成养殖场的外观,可以设置于地面或设施内部。第一水槽3110可以包括与所述阀单元3300相连接的第一端口3111,和与热交换用水排出流路3015(参照图23)相连接的第二端口3112。实现热交换的热交换用水W1,通过形成于所述热交换用水排出流路3015末端的排出口3015a向附近的大海排出。
设置多个第一及第二端口3111、3112,以便使用于热交换的热交换用水W1可以顺利地流出流入,同时,它们的各个直径可以设置为一样。但并非限定于此,根据需要,第一及第二端口3111、3112的截面不仅可以设置为圆形,也可以是四边形、三边形等多边形。
此外,第一端口3111及第二端口3112最好相互设置于对面,以便不妨碍热交换用水W1的流动。例如,如果在第一水槽3110的一侧面形成多个第一端口3111,那么可以在它的对面形成多个第二端口3112。此外,第一及第二端口3111、3112设置为中心分别互相对齐,也可以以偏心的形式设置,以便使得用于冷却效率的涡流形成变得容易。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及第二端口3111、3112相互设置于同轴,以便使热交换用水W1的水流变得通畅。
第一水槽3110可以由具有一定厚度(d)以上的构造物组成。但根据本实施例,优选地使用如钢筋混凝土构造物等一样的固定设施。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第一水槽3110的内部放置隔热部件。
此外,为了使第一水槽3110具有最大的隔热效果,可以将其埋在地下。这时,为了使通过第一及第二端口3111、3112的热交换用水W1等最大程度的和空气隔绝,可以在第一水槽3110和第二水槽3120之间的空间部的开口部盖上其他的覆盖部件(未图示)。
第二水槽312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水槽3110的内部,但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以使得第一水槽3110和第二水槽3120间隔一定距离的形式设置。第二水槽3120作为养殖鱼类的水槽,对其构造在后面更详细地说明。另外,第二水槽3120可以以比第一水槽3110更薄的材料形成。此时,为了对容纳于第二水槽3120内部的养殖用水的水温进行调节,必要时更加快速地进行热交换。因此,第二水槽3120可以由具有较薄厚度的PVC、PP、PS、PE等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当然,必要时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但考虑到海水的耐腐蚀性,优选地,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如上所述,第一及第二水槽3110、3120可以以间隔一定距离的形式进行设置。为此,在第一水槽3110的底面和第二水槽3120的底面之间可以介入支撑部件3130。
支撑部件3130可以以间隔一定距离的形式设置为多个,根据本实施例,支撑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水槽3110的底面,支撑部件的另一端可配置为与第二水槽3120的外侧底面相接触。
此时,所述支撑部件3130和第二水槽3120也可以用焊接、粘合、熔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和固定,但并非限定于此,所述支撑部件3130也可以只执行简单的支撑作用,以便防止第二水槽3120下沉到第一水槽3110的底面。
作为与第一水槽3110同样的材料,支撑部件3130在形成第一水槽3110的同时,也可以与第一水槽3110形成为一体。例如,第一水槽3110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形成时,在模具等上面设置支撑部件3130的形状,从而可以形成为一体。或者,支撑部件3130在形成第一水槽3110之后,也可以将多个梁(beam)等横向配置为一定。这种情况下,在支撑部件3130的上部面上可以配置第二水槽3120,并且可以执行另外的固定作业,也可以放置在上面。
另外,支撑部件3130的个数、材料以及高度等可以根据第二水槽3120的深度和种类发生变化。但是支撑部件3130没有必要一定要用如铁心柱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等一样结实的材料来设置。换句话说,也可以利用合成树脂材料等简单地组成,因为第二水槽3120配置在盛有热交换用水的第一水槽3110的内部,所以成为可能。换句话说,可以以容纳于第一及第二水槽3110、3120的水的水位相同的形式调节水位。换句话说,如图24所示,将从第一水槽3110的底面到热交换用水W1的水面的高度称为H时,可以将水位调节为使第二水槽3120的水面高度达到所述高度H。那样的话,容纳于第一水槽3110的热交换用水W1和容纳于第二水槽3120的养殖用水W2之间就不会产生水压差。因此,由于第二水槽3120和养殖用水W2的重量不会对所述支撑部件3130产生大的负担,所述支撑部件3130只要具有使第一及第二水槽3110、3120隔开的构造就足够了。
但是,如图所示,为了使热交换用水W1的流入和流出不因所述支撑部件3130受到阻碍,所述支撑部件3130最好以间隔一定间距的形式进行多个设置。此外,支撑部件3130可以沿长度方向,形成为长长的肋状物(rib)形状,也可以由多个柱子组成,也可以介入在第一和第二水槽3110、3120之间。然而,并不限定于所述结构,只要是能够使第一及第二水槽3110、3120的底面隔开的构成都可以。
第二水槽3120可以形成为不需要替换养殖用水W2的循环过滤方式的水槽。
换句话说,如图25和图26所示,第二水槽3120可以包括养殖水槽主体3121,中央隔板3122,空气提升支撑壁3123及空气提升装置3124。
养殖水槽主体3121可以大致设置为矩形,正如上所述,可以由具有较薄厚度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容纳在养殖水槽主体3121的内部的养殖用水W2,至少要在235天以上的自然状态下,随着通过所述空气提升装置3124供给空气的同时形成水流,从而使内部含有微生物,是一种不用如另外的净水药物或抗生剂等药品进行处理也能够养殖鱼类的水。
之所以用具有较薄的壁面的材料形成养殖水槽主体3121,是为了将所述养殖用水W2维持在一定的温度时,能更迅速地调节养殖用水W2的水温。换句话说,容纳于养殖水槽主体3121内部的养殖用水W2的水温必须要维持一定的温度,以便适于养殖鱼类,如果养殖水槽主体3121的厚度过厚的话,很难利用吸收在养殖水槽主体3121的热来调节水温。
中央隔板3122凸出地形成于养殖水槽主体3121的中央附近,对所述养殖用水W2的旋转进行导向。随着养殖用水W2向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有必要防止养殖用水W2的腐坏。中央隔板3122对旋转路线进行导向,以便能够使养殖用水W2向着一定的方向旋转。
空气提升支撑壁3123设置于养殖水槽主体3121的内侧,可以在壁面设置多个空气提升装置3124。正如图25和图26所示,空气提升支撑壁3123其一侧与所述养殖水槽主体3121的内壁面相连接,其另一侧与所述内壁面间隔一定距离从而可形成开口部。此时,通过开口部流入的水供给至空气提升装置3124。
如图25和图26所示,空气提升装置3124通过在管子形状主体的内部设置气泡石(air stone)之类的空气供给装置,从而向养殖用水W2供给空气,同时,利用气压将水通过排出口排出,从而为养殖用水W2的旋转供给动力。
通过所述构成,容纳在第二水槽3120的养殖用水W2通过旋转不会积水并可以持续循环,因此可以防止养殖用水W2的腐坏,从而能够一直供给新鲜的空气,可以维持适合养殖鱼类的环境。
另外,虽然未图示,为了能够更准确地控制水温,在所述第二水槽3120可以设置用于另行加热及冷却的辅助水温调节装置。当第二水槽3120的水温无法只通过流入流出所述第一水槽3110的热交换用水W1的热交换来得到充分地调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辅助水温调节装置。
就辅助水温调节装置而言,如现有所使用的那样,将如锅炉管道一样的热交换用管子埋入或露出在第二水槽3120的壁面等,根据需要,循环凉水和热水从而可调节水温。
另外,图28是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内陆养殖场4000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所示,其基本构成可以是与所述第二水槽3120相对应的结构。
换句话说,在由混凝土构造物等构成的外壁体3110的内部,可以设置容纳用于养殖鱼类的养殖用水槽4120。此时,所述养殖用水槽4120可包括养殖水槽主体4121、中央隔板4122、空气提升支撑壁4123、空气提升装置4124以及热传递管4150。
养殖水槽主体4121可以大致设置为矩形,容纳在养殖水槽主体4121内部的养殖用水W2,至少要在235天以上的自然状态下,通过所述空气提升装置4124供给空气,同时形成水的流动,从而在内部含有微生物,它是一种即使不用其他的净水药物或抗生剂等药品进行处理也能养殖鱼类的水。
中央隔板4122凸出地形成于养殖水槽主体4121的中央附近,从而引导所述养殖用水W2的旋转。在养殖用水W2向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必须防止养殖用水W2的腐坏。中央隔板4122引导旋转路线,以便可以使养殖用水W2向着一定的方向旋转。
空气提升支撑壁4123设置于养殖水槽主体4121的内侧,可以在壁面设置多个空气提升装置4124。空气提升支撑壁4123的一侧与所述养殖水槽主体4121的内壁面相连接,它的另一侧可以与所述内壁面间隔一定距离从而可以形成开口部。此时,通过开口部流入的水供给至空气提升装置4124。
空气提升装置4124,通过在管子形状的主体的内部设置如气泡石一样的空气供给装置,向养殖用水W2供给空气,同时利用气压将水通过排出口排出,从而为养殖用水W2的旋转提供动力。
热传递管4150可以设置于所述养殖水槽主体4121的底面。优选地,以露出于所述养殖水槽主体4121的底面的上侧的形式设置。当然,其构成方式也可以是埋入养殖水槽主体4121的内部,但适用于现有的养殖设备时,会难以埋入养殖水槽主体4121的底面内部。此外,如果使热传递管4150露出,会更容易调节养殖用水W2的水温。
热传递管4150包括用于热交换用水W1流入和流出的第一及第二用水端口4151、4152,同时它可以与所述第一及第二端口3111、3112相同地以管道形式进行连接。换句话说,第一用水端口4151与所述阀单元3300连接,第二用水端口4152可以与热交换用水排出流路(参照图23)3015连接。
根据所述第二实施例,只通过在现有的已经配置好的养殖场增加热传递管4150的施工,也可以如所述第一实施例一样,利用发电站等产生的废热养殖温水性鱼类,或者利用风穴或地下水养殖冷水性鱼类。所以,不建设如第一实施例一样的由双重水槽构成的养殖场,也可以尽量利用现有养殖场设施来构成。
另外,虽然未图示,还可以包括热交换箱(tank),其储存了一定容量的供给至所述热传递管4150的热交换用水W1。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对容纳在热交换箱内部的热交换用水W1进行水温调节,以便能够始终维持一定温度。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其与现有的内陆养殖场相比可以减少用于调节水温的能源。特别是,为了将养殖场设置在发电站等令人生厌的设施的周边,如果对其进行法制化,那么就可以通过国家的补助减少设置养殖场时所需的费用。此外,包括从作为污染设施的核电站或火力发电站等排出的废热在内的冷却水可以使用于用于产粮产业的养殖业,因此可将含有这种废热的冷却水直接流向海洋所产生的高水温而带来的海洋污染最小化。
图2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圆筒形水槽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图30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概略立体图。图31是图30的侧截面图,图32是图30的后方截面图,图33及图34是概略示出流速调节单元的操作状态的图。图35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圆筒形水槽与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图36和图37是图示设置有蜂巢形状的加固部件的舱室及加固部件的图。还有,图38是图示设置有迷宫形状的加固部件的舱室的图。
如图29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养殖场包括圆筒形主体5100、温度调节单元5200及超级空气提升装置5300。
圆筒形主体5100正如图所示,可以在底面形成有凹进去的漏斗形状,可以在内部容纳养殖用水W1。可以在所述圆筒形主体5100的底面中央设置第一端口5110,在侧壁上部面的侧方可设置第二端口5120。
容纳于所述圆筒形主体5100内部的生物絮团(biofloc)养殖用水W1因所述超级空气提升装置5300而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同时养殖用水W1内部含有的排泄物等异物质等可以被微生物分解。
另外,由在所述养殖用水W1内部养殖的鱼类产生的排泄物等异物质可以通过形成于所述圆筒形主体5100的中央的第一端口5110向外部排出。此时,在所述第一端口5110设置格子(grill)部件5111,从而可切断养殖中的鱼类通过所述第一端口5110流入至循环管道5130。所述格子部件5111并不是必需的,也可以省略,它的形状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所述格子部件5111的构成也可以如图29那样,具有向第一端口5110的上侧凸出形成的多个通孔。虽未给出图示,它也能用盖住第一端口5110入口的方式构成。
此外,在所述循环管道5130的内部设置循环用空气提升装置140,通过所述第一端口5110向养殖用水W1供给空气,同时利用其压力将其通过第二端口5120再一次排出至圆筒形主体5100侧。所述循环用空气提升装置140作为圆筒形状的根据现有技术的空气提升装置,其可构成为在管道内部至少配置一个以上的如气泡石一样的空气供给装置。
另外,在循环管道5130的流路中间,还可以包括能够将储存于所述圆筒形主体5100内部的养殖用水W1向外部排出的排出流路5150。这种排出流路5150可通过阀装置5160来进行开闭。阀装置5160的构成可以多种多样。一般可以用把手或杠杆的方式设置。所述阀装置5160以如下形式进行关闭:在鱼类养殖中,通过所述第一端口5110流入的养殖用水W1,经过第二端口5120再一次循环至圆筒形主体5100的内部。在养殖结束或空出所述圆筒形主体5100的内部时,以如下形式进行打开:通过第一端口5110流入的养殖用水W1可通过排出流路5150向外部排出。
像这样,利用第一及第二端口5110、5120和循环用空气提升装置140使养殖用水W1继续循环的话,可以防止养殖用水W1的腐坏,同时可以防止排泄物等异物质在圆筒形主体5100的底面上堆积。将养殖用水W1向外部排出的情况下,打开阀装置5160,并可通过排出流路5150排出。特别是,所述循环用空气提升装置140如图所示的一样,可以设置在所述阀装置5160之前的流路上,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在阀装置5160之后的流路上。
另外,所述圆筒形主体5100的底面可以像漏斗一样中央以凹陷的形态形成,像这样如果将中央以凹陷的形态形成的话,随着排泄物之类的异物质向中间堆积,异物质通过第一端口5110,再通过循环管道5130和第二端口5120再次从养殖用水W1的上侧出来。像这样,通过第一及第二端口5110、5120将排泄物等物质进行循环的话,可以防止其堆积在圆筒形主体5100的底面上,从而可防止腐坏。
温度调节单元5200可以设置在所述圆筒形主体5100的底面侧。温度调节单元5200作为用于调节所述养殖用水W1水温的装置,可以根据所养殖的鱼的种类及周边环境来调节冷却用水W2的水温。例如,在养殖温带性鱼类时,可以使用比养殖用水W1温度高的冷却用水W2。反之,在养殖寒带性鱼类时,可以使用比养殖用水W1温度低的冷却用水W2。此外,也可以根据养殖场的周边环境及温度调节冷却用水W2的温度。换句话说,应对季节变化,为了将养殖用水W1的温度维持为一定而使用。
另外,代替冷却用水W2,可以通过将热空气或冷空气移动或者利用特定制冷剂来调节所述温度调节单元5200的内部。
通过所述温度调节单元5200的冷却用水W2可以利用锅炉等加热单元调节水温,但并非限定于此,换句话说,所述冷却用水W2可以利用太阳热(太阳光)来加热,或者也可以通过与从炼铁厂、热合并发电厂、垃圾焚烧厂排出的废热,或与风穴或地下水等进行热交换来调节水温。
温度调节单元5200可包括舱室5210、输入端口5220及排出端口5230。
舱室5210可以设置为与圆筒形主体5100的底面相互对应的形状。此时,所述圆筒形主体5100和舱室5210可以由容易实现热循环的材料形成。例如圆筒形主体5100的底面由金属材料形成,在其下侧可以形成有冷却用水W2可移动的舱室5210。
输入端口5220及排出端口5230在所述舱室5210的两端至少由一个以上的通孔形成。可以向所述舱室5210的内侧供给和排出冷却用水W1。此时,所述输入端口5220及排出端口5230的大小以互相对应的形式构成,也可以将所述冷却用水W1的流速维持为一定。
另外,正如图36所示,所述舱室5210可以用蜂巢形状的加固部件5240来支撑所述圆筒形主体5100的重量。所述加固部件5240可执行如下作用:分散沿着重力方向施加的所述圆筒形主体5100的重量,从而将所述舱室5210的空间维持为一定。
此时,正如图37所示,在所述加固部件5240贯通形成有多个通孔5241,从而可构成为冷却用水W2通过所述通孔5241流入或流出。此时所述通孔5241也可以形成为一定的大小,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为相互不同的大小。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如图38所示,在所述舱室5210的内部也可以设置迷宫形状的加固部件5250。所述加固部件5250也可以形成有如图37所示那样的通孔。但为了使水流动,也可以构成为:末端与所述舱室5210的内部空间隔开一定距离,从而形成水可流动的之字形形态的流路。
另外,所述加固部件5240、5250的构成除了所述的蜂巢形状或迷宫形状之外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虽未给出图示,也可以将多个圆筒形或六面体支撑柱以间隔一定间距的形式配置,多个板状支撑部件。
另外,在图29中,虽然用一个例子说明了在圆筒形主体5100的底面配置舱室5210的结构,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于圆筒形主体5100的周围。
超级空气提升装置5300可包括第一主体5310、第二主体5320、养殖用水排出端口5330以及流速调节单元5340。
第一主体5310的结构大约由直六面体构成,其可设置为宽度宽于高度。所述第一主体5310的上部面配置为尽量与养殖用水W1的水面相对应,其下侧与第二主体5320相连接,其前面部分可以与养殖用水排出端口5330相连接。所述第一主体5310的宽的长度根据圆筒形主体5100的直径来进行增减。所述第一主体5310的宽度可构成为尽量不超过圆筒形主体5100直径的50%。
第二主体5320以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5310弯曲为一定角度α的形式形成,以便具有和第一主体5310对应的宽度。开口部5321形成于第二主体5320的末端,用于养殖的水W1可以通过所述开口部5321流入至第一及第二主体5310、5320的内部。优选地,所述第二主体5320和所述第一主体5310构成为一体,如图30及图31所示,所述第二主体5320以弯曲为一定角度α的形状形成的原因为,更加易于确保空气供给装置5350的设置空间,同时,尽量将第一及第二主体5310、5320的长度长长地形成,从而确保长的流路。如上所述,当流路变长的情况,包含通过后述空气供给装置5350供给的氧气的空气,可以最充分地混合于用于养殖的水,并且,也可以增大流速。
另外,如图31所示,所述开口部5321以垂直的形式形成于第二主体末端,如箭头符号所示,通过空气供给装置5350喷射的空气可以碰撞在所述第二主体5320的内壁面。如上所述,将所述第二主体5320的内侧面设置为和空气供给装置5350的上部侧面对,从所述空气供给装置5350喷射的空气不会向第二主体的外部漏出,聚集在由所述第一及第二主体5310、5320形成的流路中的同时,可以只排出至沿着意想方向形成的排出端口5330的一侧。
在所述第二主体5320的内部,如图31及图32所示,多个空气供给装置5350可以以一定间隔的形态配置。所述空气供给装置5350作为如气泡石(air stone)一样的公知的空气供给装置,通过管(tube)5351得到包含氧气的空气的供给,从而可以将含有氧气的空气供给至通过所述开口部5321流入的用于养殖的水W1。所述开口部5351最好形成为比后述的养殖用水排出端口5330大,以便将最大量的用于养殖的水W1顺利地供给至空气供给装置5350的一侧。
如图31及图3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空气供给装置5350,可以沿着所述第二主体5320的宽度方向配置为多个,各个空气供给装置5350连接于和供给包含氧气的空气的管相连接的分配管5352,从而可以构成为一体。如上所述,如果沿着第二主体5320的宽度方向配置空气供给装置5351,则和现有技术相比,因为如气泡石一样的空气供给装置的长度增加,所以可以将包含更多量的氧气的空气供给到水中。此外,因为一次供给大量的空气的同时产生的空气压力,和现有的空气提升装置(air lift)相比,可以形成强有力的流速。
另外,虽然也会发生养殖中的鱼类被夹入所述空气供给装置5350之间的情况,但是本实施例可以包括鱼类切断单元5353,以便可以防止所述鱼类流入空气供给装置5350之间导致死亡的情况。所述鱼类切断单元5353作为由网兜形态的网状部件构成的箱子形状的盖子,其构成一定框架,在框架上可以设置网兜,所述鱼类切断单元也可以设置为用塑料材料构成箱子形状的网状部件。
构成所述鱼类切断单元5353的网状部件的通孔的大小可以随着养殖鱼类的种类和大小发生变化。如果将所述网状部件的通孔形成得太小,则会切断含有通过所述空气供给装置5350供给的氧气的空气被分散的力,进而流速变缓,因此,尽可能将通孔的大小形成为最大,但是优选地小于养殖中的鱼类的尺寸。
养殖用水排出端口5330沿着垂直方向和所述第一主体5310一体地凸出形成,从而可以设置在和形成养殖用水槽的圆筒形主体5100的水面对应的位置。如图30所示,养殖用水排出端口5330具有和第一主体5310的宽度对应的宽度,以便可以使最大量的水通过所述养殖用水排出端口5330排出。通过所述养殖用水排出端口5330排出的养殖用水W1,通过所述空气供给装置5350,利用通过含有氧气的空气所形成的压力,可以在养殖用水W1形成流速。
另外,如图32所示,在所述第二主体5320的内部沿着宽度方向设置多个空气供给装置5350,因此,通过含有供给至所述空气供给装置5350的氧气的空气的供给压力,可以形成养殖用水W1的水流,但是,所述流速与现有的空气提升装置产生的流速相比非常强有力。因此,当所述强有力的流速直接作用于存储在养殖用水槽的养殖用水W1的情况时,因为强有力的流速不适合鱼类生存,所以有必要减小速度以便调整为适合养殖的流速。
流速调节单元5340在所述养殖用水排出端口5330排出的养殖用水W1的流速过快的情况时,为了减小所述流速而设置,其以和所述养殖用水排出端口5330间隔一定距离d的形式设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流速调节单元5340可包括支撑部件341以及流速切断板342。
就支撑部件341而言,其可以设置为连接于所述养殖用水排出端口5330的两侧壁的一对部件,如图30及图31所示,其可以和养殖用水W1的排出方向并排地进行连接结合。
如图30(a)所示,流速切断板342也可以由完全堵塞状态的板部件构成,如图30(b)所示,也可以通过由多个通孔以间隔一定间距的形式贯通形成来形成。此时,通孔也可以形成为具有统一的直径,也可以不规则地形成为如图所示的相互不同直径的通孔。如果将所述通孔形成得如上述所述的形态,则根据通过所述通孔排出的水在调节流速的同时,也可以减小附加在流速切断板5342的重量。换句话说,如果由如图30(a)一样完全堵塞的形态的板部件形成,则施加在支撑部件5341的重量会变得更大,但是如果构成为如图30(b)所示的通孔,则可以减少通过通孔的水的流速的程度的重量。
流速切断板5342的两侧末端可以和所述支撑部件341连接,可以沿着与所述养殖用水W1的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配置。此外,如图31所示,所述流速切断板5342以水面为基准可以向上下方向A移动,从而可以调节养殖用水W1的排出速度。例如,在必须减小养殖用水W1的流速的情况时,如图33所示,以与水面相对应的高度进行配置,在必须增大养殖用水W1的流速的情况时,如图34所示,向水面下方移动,以维持通过包含氧气的空气而产生的流速的状态,可向所述流速切断板5342的上侧排出养殖用水W1。
如上所述,为了调节流速,所述流速切断板5342可以向上下方向移动,但是所述构成可以构成为各种结构。例如,如图33及图34所示,也可以构成使所述支撑部件5341的固定位置向上下移动的滑动单元5343,虽然未示出,也可以通过旋转所述支撑部件5341来使所述流速切断板5342向上下移动。
另外,如图30至图32所示,如所述构成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5300,为了固定底面可以包括多个支撑架5400。所述支撑架5400可以设置为调节高低的构成,但是根据本实施例,其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架5410,第二支撑架5420以及防止滑动部件530。
第一支撑架5410和第二支撑架5420可以设置为可伸长公知的长度的管构造,第二支撑架5420构成为比第一支撑架5410的厚度更厚,所述第一支撑架5410可以在第二支撑架5420的内部空间向上下移动,从而可以进行长度调节。此时,第一及第二支撑架5410、5420的位置固定可以利用固定销5421等进行固定。
另外,如上所述,构成第一及第二支撑架5410、5420只是一个例子,如果是可进行长度变化的构造则任何都可以适用。
另外,为了不从圆形主体5100的底面滑出,在所述第二支撑架5420的底面可以设置橡胶或硅胶材料的防止滑动部件5430。
此外,如所述构成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5300可以设置有固定单元5500,以便可以维持固定在圆筒形主体5100的底面的状态。
固定单元5500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5310的上部面的多个重量锤5510以及全部包住所述重量锤5510的盖子5520。
重量锤5510也可以使用如一般大量使用的砖等一样的建筑材料,也可以使用在周边易于得到的石头等。所述重量锤5510用其重量压制如所述构成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5300,从而可以使所述支撑架5400维持紧贴于圆筒形主体5100的底面的状态。
盖子5520以和所述第一主体5310的上部面的形状相对应的形式设置,可以防止所述重量锤5510向外部露出。所述盖子5520构成为略大于所述第一主体5310的上部面的面积,从而构成为可以覆盖(capping)所述第一主体5410的上部面。为此,所述盖子5520的内周面的大小可以构成为和所述第一主体5310的上部面相对应。
图35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圆筒形状的养殖场的平面图。
如图35所示,超级空气提升装置5300以间隔一定间距的形态配置于圆筒形主体5100的内部面,可以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使养殖用水W1旋转。此时,可通过如所述构成的流速调节单元5340的操作来调节产生的旋转流速,以便旋转流速适合鱼类养殖。在圆筒形主体5100的中央,第一端口5110设置在格子部件5111的居中下,可以防止沉积在中央附近的类似于排泄物的异物的堆积。
以上,根据本发明,将相比于水道型养殖水槽可以节省设施费用的圆筒形状的养殖水槽可以构成为生物絮团(Biofloc)水槽,从而可以增加每单位面积的生产量。
此外,根据季节变化及养殖的鱼类的种类可以自由地调节水温,从而可以养殖各种水种的鱼类。
以下,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所述过程中,为了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图示的构成要素的大小或形状等可以被夸张地图示出。此外,考虑到本发明的构成及作用,特别定义的术语可以随着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发生变化。对所述术语的定义,必须解释为以本发明的全部内容为基础,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意义或概念。作为参考,养殖场以本发明人的姓名大写作为命名,含义为利用生物絮团(Biofloc)的内陆养殖场。
图39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环形养殖场的概略图,图40至图42是概略地表示图39的水温调节用双重水槽的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图,图43是表示图40及图42的隔墙的图,图44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概略立体图,图45是图44的侧截面图,并且,图46是图44的后方截面图。
如图39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环形养殖场可以包括环形养殖水槽6100、双重水槽6200以及超级空气提升装置6300。
如图所示,环形养殖水槽6100两末端可以构成为由半圆形状形成的水路,但是两端部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半径R的半圆曲线形状,所述两末端可用具有比所述半径R更长的长度的直线区间连接。此时,所述两末端和直线区间连接的部分A以环形的形态形成,以便防止所述地方的养殖用水W1的流速变慢或者形成暖流。因此,可以防止养殖中的鱼类的排泄物或饲料残渣等堆积在连接的部分A处。
另外,虽然未图示,在所述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两侧面或养殖用水W1中间也可以追加另外的空气供给装置(未图示)。虽然通过后述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6300可以充分地供给包含氧气的空气,但是也需要随着养殖中的鱼类的种类及个体数而增加氧气供给。空气供给装置可以使用如气泡石一样的公知的构成,可以以间隔一定间距的形态配置于养殖水槽6100的侧壁或底面等。
在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中央,可以凸出地形成比养殖用水W1的水深形成得深的隔壁110,所述隔墙110的两末端被开放,以所述隔墙110为中心将所述养殖用水W1分割,可以形成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水流。因此,容纳在所述环形养殖水槽6100内部的生物絮团养殖用水W1,在通过所述超级空气提升装置6300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包含在养殖用水W1内部的排泄物等异物质等可以被微生物分解。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底面可以以平坦的形态构成,但并不限定与此,根据需要也可以构成为环形。
另外,如图39及图40所示,优选地,所述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形态形成为两末端具有半圆形态且在其之间设置直线区间,但并不限定与此。根据设计需要,养殖场的形态也可以是复杂的构成,在水流转弯或变化的部分赋予环形的构成的话,可以符合本发明的技术上的思想。
另外,存储在如所述构成的养殖水槽6100的养殖用水W1可以用生物絮团技术来形成。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的开发是为了减少每日从养殖水槽6100涌出的污染的海水。为了养殖必须每日更换水槽中的水,但是如果不及时更换水,鱼的排泄物产生的氨(NH3)、二氧化氮(NO2)等污染物质积累在养殖用水W1中使水质污染,从而会导致养殖中的鱼类死亡。此外,如果将混有饲料和鱼类的排泄物的养殖水槽6100的养殖用水W1直接排到海水中,会成为二次海洋污染的原因,在一次使用的养殖水槽6100的养殖用水W1中包含大量磷成分,从而在直接向海水排出的情况下也会诱发赤潮。
适用于MNH方式的养殖场的生物絮团技术是一种自然产生对养殖水槽6100中养殖的鱼类,虾,蟹等养殖对象生物无害的微生物的技术。换句话说,并不是人为地投入已知的对养殖鱼类等有益的作为乳酸菌一种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或者光合成细菌、酵母等经常用于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为了所述微生物可以自然地产生,在适当地组成养殖水槽6100内部环境时,在养殖用水内部可以自然地产生微生物。所述微生物可以消除大肠菌,绿脓菌,葡萄球菌等使鱼得病的细菌,分解作为水质污染原因物质的氨(ammonia)。利用所述技术可以完全切断外部的病毒(virus)或细菌,从而可以得到健康干净的水产物。另外,一次生成微生物的养殖用水W1在补给之后,用淡水追加补给自然蒸发的水的量,如果只要符合一定标准的盐度则充分。
养殖水槽6100可以由混凝土(concrete)材料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优选地,其底面由热传导性优秀的材料构成。作为一个例子,底面由进行用于防止腐蚀的粉刷或涂层的金属材料或者由耐腐蚀性良好的PC,或者可以由如丙烯酸(acrylic)等一样的合成树脂材料等构成。
双重水槽6200利用冷却用水W2,所述冷却用水W2的温度构成为与养殖用水W1的温度不同,并且可设置为能够全部包围所述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底面以及/或者侧壁。换句话说,双重水槽6200根据需要也可以只通过养殖水槽6100的底面来进行热交换,还可以通过底面和侧壁全部来进行热交换。双重水槽6200可以根据所养殖的鱼的种类及周边环境来调节冷却用水W2的水温。例如,在养殖温带性鱼类时,可以使用比养殖用水W1温度高的冷却用水W2。反之,在养殖寒带性鱼类时,可以使用比养殖用水W1温度低的冷却用水W2。此外,也可以根据养殖场的周边环境及温度调节冷却用水W2的温度。换句话说,应对季节变化,也可以为了将养殖用水W1的温度维持为一定而使用。另外,代替冷却用水W2,可以通过将热空气或冷空气移动或者利用特定制冷剂来调节所述双重水槽6200的内部。
通过所述双重水槽6200的冷却用水W2可以利用锅炉等加热单元调节水温,但并非限定于此,换句话说,所述冷却用水W2可以利用太阳热(太阳光)来加热,或者也可以通过与从炼铁厂、热合并发电厂、核电站、垃圾焚烧厂排出的废热,或与风穴或地下水等进行热交换来调节水温。
双重水槽6200设置为与所述环形养殖水槽6100对应的形状的舱室,并且可设置于所述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底面下侧,并且可包括输入端口6210及排出端口6220。
换句话说,所述舱室可设置为与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底面对应的形状,此时,所述环形养殖水槽6100和舱室可以由容易实现热交换的材料形成。例如,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底面由进行用于防止腐蚀的表面处理的金属材料或者对海水耐腐蚀性良好的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在其下侧也可以形成有冷却用水W2移动的舱室。另外,虽然未图示,所述舱室也可以构成为:不仅能够包围所述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底面,而且还能够包围两侧壁面。
输入端口6210及排出端口6220在所述舱室的两端形成为至少一个以上的通孔,从而可以向所述舱室的内侧供给或排出冷却用水W1。此时,所述输入端口6210及排出端口6220的大小以互相对应的形态构成,以此也可以将所述冷却用水W1的流速维持为一定。
另外,正如图40所示,所述舱室通过蜂巢形状的支撑隔壁6230来支撑所述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重量。所述支撑隔壁6230可通过分散向重力方向施加的所述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重量,执行将所述舱室的空间维持为一定的作用。
此时,就所述支撑隔壁6230而言,如图43所示,贯通形成有多个通孔6231,从而可构成为通过所述通孔6231来流入/流出冷却用水W2。此时,所述通孔6231可以由一定大小形成,但并非限定于此,根据需要,也可以由互相不同的大小形成。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如图44所示,也可以在所述舱室的内部设置迷宫形状的支撑隔壁6230。所述支撑隔壁6230也可以形成有如图43所示的通孔,为了使水流动,也可以构成为:末端与所述舱室的内部空间隔开一定距离,从而形成水可流动的之字形流路。
另外,所述支撑隔壁6230的构成除了所述的蜂巢或迷宫形状之外,可以构成为多种多样。虽未给出图示,也可以将多个圆筒形或六面体的支撑柱以间隔一定间距的形式来配置,也可以构成多个板状支撑部件。
另外,在图39中作为一个例子对在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底面配置舱室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并非限定于此,如图44所示,也可以为了包围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底面和旁边的侧面,形成双重水槽6200。之外的构成都是一样的。
超级空气提升装置6300,如图44至46所示,可包括第一主体6310、第二主体6320、养殖用水排出端口6330。
第一主体6310大概构成为正六面体,可以设置为宽度比高度更宽的构造。所述第一主体6310的上部面在配置时尽量与养殖用水W1的水面大致对应。同时,其下侧可与第二主体6320相连接,其前面部可与养殖用水排出端口6330相连接。所述第一主体6310的宽的长度可以根据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直径来增减。所述第一主体6310的宽度以不超过环形养殖水槽6100直径的50%来构成。
第二主体6320相对所述第一主体6310以一定角度α弯曲的形式形成,并且可以具有与第一主体6310对应的宽度。在第二主体6320的末端形成开口部6321,养殖用水W1可以通过所述开口部6321流入第一主体6310及第二主体6320的内部,所述第二主体6320最好与第一主体6310构成为一体。这样,如图44及45所示,将第二主体6320构成为弯曲一定角度α的形状的理由是为了更容易地确保空气供给装置6350的设置空间,同时将第一主体6310及第二主体6320的长度长长地形成,从而确保长的流路。像这样,流路加长的情况下,含有通过后叙空气供给装置6350供给的氧气的空气可以最大限度地混合在养殖用水中,同时也可以增加流速。
另外,如图45所示,所述开口部6321形成为垂直于第二主体的末端,通过空气供给装置6350分散的空气,像用箭头符号标示的那样,能够碰撞在所述第二主体6320的内壁面。像这样,空气供给装置6350的上部侧与第二主体6320的内侧面以面对的形态设置。从所述空气供给装置6350分散出的空气不会向第二主体的外部露出,聚集在由所述第一主体6310及第二主体6320形成的流路中,可以只向沿着意想的方向形成的排出端口6330侧排出。
在所述第二主体6320的内部,如图44至图46所示,可以以间隔一定间距的形态设置多个空气供给装置6350。所述空气供给装置6350作为与气泡石一样众所周知的空气供给装置,通过管(tube)6351得到包括有氧气的空气的供给,从而可以向通过所述开口部6321流入的养殖用水W1供给包括有氧气的空气。所述开口部6321最好形成为比后叙的养殖用水排出端口6330大,这是为了更顺畅地向空气供给装置6350供给最大限度的量的养殖用水W1。
根据本实施例的空气供给装置6350可以沿着所述第二主体6320的宽度方向配置多个,同时,各个空气供给装置6350连接在与供给包括氧气在内的空气的管相连的分配管6352上,从而构成为一体。如上所述,如果将空气供给装置6351沿着第二主体6320宽度的方向配置,那么与已有的相比,由于如气泡石一样的空气供给装置长度的增加,可以向水中供给包括更多氧气在内的空气。此外,由于一次性供给大量氧气而产生的空气压力,可能形成与已有的空气提升装置相比更强力的流速。
同时,可能会发生养殖中的鱼类进入所述空气供给装置6350之间的情况,本实施例为了防止如上所述的鱼类流入空气供给装置6350之间而死亡的现象,可以设置鱼类切断单元6353。所述鱼类切断单元6353作为由网兜形状的网状部件构成的箱子形状的盖子,可以通过形成一定框架在这里设置网兜,也可以设置为用塑料材料构成箱子形状的网状部件。
构成所述鱼类切断单元6353的网状部件通孔的大小可以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及大小来改变。所述网状部件的通孔大小若设置得过小,会切断通过所述空气供给装置6350供给的包括氧气在内的空气喷射的力,从而流速变慢,因此通孔的大小要尽量大,但最好形成为小于养殖中的鱼类。
养殖用水排出端口6330以与所述第一主体6310一体的形式沿着垂直方向凸出形成,从而可以设置在与形成养殖用水槽的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水面对应的位置。就养殖用水排出端口6330而言,如图46所示,具有与第一主体6310的宽度相对应的宽度,尽量使大量的水通过所述养殖用水排出端口6330排出。通过所述养殖用水排出端口6330排出的养殖用水W1,利用通过所述空气供给装置6350供给的包括氧气在内的空气产生的压力对养殖用水W1形成流速。
另外,如图44至图46所示,所述构成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6300为了底面固定,可以包括多个支撑架6400。所述支撑架6400的构成可以设置为可以调节高低。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架6410、第二支撑架6420及防止滑动部件6430。
第一支撑架6410和第二支撑架6420可以设置为可伸长公知的长度的管子构造。与第一支撑架6410相比,第二支撑架6420的厚度在构成上更厚,随着所述第一支撑架6410在第二支撑架6420的内部空间向上下移动,可以调节长度。此时,第一支撑架6410和第二支撑架6420的位置固定可以利用固定销6421等来固定。
另外,如上所述,构成第一及第二支撑架6410、6420只是一个例子,如果是长度可变的构造,那么任何都可适用。
另外,为了防止在圆形主体6100的底面滑动,可以在所述第二支撑架6240的底面设置橡胶或硅胶材料的防止滑动部件6430。
此外,如上所述构成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6300可以在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特定位置上设置浮力单元6500,以便维持固定状态。浮力单元6500包括将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6310上部面的多个浮力部件6510及全部包围所述浮力部件6510的盖子6520。
浮力部件6510一般可以使用常用的泡沫塑料,或者是向内部空间注入空气的管部件等。但并非限定于此,只要是具有比水轻的重量的材料,所述浮力部件6510任何都可使用。如图45所示,所述浮力部件6510可以通过浮于养殖用水W1的水面,使超级空气提升装置6300从养殖用水W1的水面维持一定的位置。
盖子6520设置为与所述第一主体6310的上部面的形状相对应,从而可防止所述浮力部件6510向外部露出。所述盖子6520的面积比所述第一主体6310的上部面的面积稍微大一些,这样可以盖住(capping)所述第一主体6410的上部面。为此,所述盖子6520的内周面的大小构成为与所述第一主体6310的上部面相对应。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虽然用包括有盖子6520的构成进行了解释,但所述盖子6520的构成也不是必须的,也可以根据需要去掉。换句话说,用浮标(buoy)来构成所述浮力部件6510,也可以使所述第一主体6310浮于养殖用水W1的水面。
下面,将参照图39所示的根据本实施例的环形养殖场平面图,对所述构造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6300的操作进行说明。
如图39所示,可以设置多个超级空气提升装置6300,可以包括沿着相反方向形成水流的一组及二组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6300。换句话说,一组及二组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6300可以以隔壁6110为中心,以对角线互相对称的方式设置于环形养殖水槽6100的两个末端,以便相互不能面对。设置在一组及二组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6300可以由至少两个以上多个构成为一个组,一组及二组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6300尽量使用同样的个数,以一定的流速使得养殖用水W1旋转。
此时,正如图39所示,所述超级空气提升装置6300为了能够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也可以通过固定在养殖水槽6100的固定单元6400来固定位置,固定单元6400可以设置为线材(wire)等。固定单元6400可以用浮力单元6500与浮于水面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6300进行结线,从而可进行位置固定。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将水道型养殖水槽6100构成为生物絮凝水槽时,旋转的养殖用水W1与现有的矩形形状的养殖水槽不同,棱角部分A(参照图39)呈环形状,因微生物未来得及分解的排泄物和饲料残渣等不会堆积在所述棱角部分A处,这样有利于水质管理。
还有,可以根据季节变化以及所养殖鱼的种类自由调节水温,从而可以养殖多种多样的鱼类。
以上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不过这只是示例性的,应理解为在有关领域懂得常识人有可能由本说明书实施各种变形及均等的范围的实施例。所以,本发明真正的技术性保护范围必须根据下面的专利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
产业用可行性
可用于使用海水或淡水的内陆养殖场。

Claims (47)

1.一种空气提升装置,其包括:
空气提升单元,其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倾斜面,其中所述第一主体以第一直径形成,并且在下端周长面形成多个半圆形状的贯通孔,从而用于养殖的水流入至第一主体,并且第一主体为管子形状,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并且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在侧壁面形成有矩形形状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形成为长度比宽度长,所述倾斜面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空气提升单元紧贴配置于养殖场的地面且不进行固定;以及
滑动单元,其包括滑动主体及吐出主体,其中所述滑动主体套在所述第二主体的外侧面,从而沿着所述第二主体进行往复运动,在所述第一开口面对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吐出主体沿着相对所述空气提升单元垂直的方向凸出形成于所述滑动主体中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的部分,从而将提供至所述第二开口的水沿着与水面平行的方向吐出,
就所述吐出主体而言,
上部面插入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口,从而以所述滑动单元可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下面和上面之间移动的形式进行导向,
与插入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口的部分的宽度相比,吐出水的部分的截面积形成得更宽,
下部面相对于所述滑动主体的外周面以成弧形的形态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主体的端部形成一对结合槽,所述结合槽相互面对且凹陷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所述滑动主体形成为套在所述第二主体的外侧面的半圆筒形状,所述吐出主体的吐出口形成为矩形形状,而且从所述吐出主体吐出的水的吐出方向和水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空气供给器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空气供给器连接的空气供给管配置于所述第二主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提升装置,其还包括:
漂浮单元,其配置于所述滑动主体的外侧面,并且具有浮力,以便所述滑动单元根据水的水位沿着所述第二主体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所述漂浮单元为了产生浮力包括容纳有空气的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所述滑动主体的长度实质上和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一致。
8.一种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包括:
主体,其下部成开口,在前面形成有开口;
空气提供单元,其包括至少一个空气软管及多个气泡产生器,所述空气软管通过成开口的所述下部被提供,所述气泡产生器连接于所述空气软管,并且多个气泡产生器配置于所述主体内部;以及
吐出单元,其结合于所述主体,并且在与所述开口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吐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形成为直六面体形状,形成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开口相对于水面平行地配置,并且所述气泡产生器并排地配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在所述主体的两边侧面形成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着相对于水面垂直的方向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所述导向部在所述主体的两边侧面形成为凹陷的槽形状及凸起的轨道形状中的任意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还包括:
浮力体,为了使所述吐出部整齐排列于水面,所述浮力体配置于所述主体从而使所述主体漂浮于水面。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所述吐出部沿着所述主体形成有滑动主体,所述滑动主体沿着相对于水面垂直的方向滑动,而且形成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开口沿着所述吐出部的滑动主体的滑动方向形成,且具有长方形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在与所述主体的成开口的下部相面对的上面形成贯通孔,并且排出软管结合于所述贯通孔,所述排出软管将漂浮于水面的蛋白质及蛋白质气泡向外部排出。
15.一种养殖场,其包括:
水槽;
第一固定壁,其从所述水槽的一侧壁向与所述一侧壁面对的其他侧壁延长,并且在中间形成有第一开放部;
第二固定壁,其与所述第一固定壁相反地从所述水槽的所述其他侧壁向所述一侧壁延长,并且在中间形成有第二开放部;以及
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包括主体、空气提供单元及吐出单元,其中所述主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开放部,下部成开口,且在前面形成有开口,所述空气提供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空气软管及多个气泡产生器,通过成开口的所述下部提供至少一个空气软管,所述气泡产生器连接于所述空气软管,多个气泡产生器配置于所述主体内部,所述吐出单元结合于所述主体,并且在与所述开口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吐出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养殖场,其还包括:
滑动单元,其用于使所述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所述主体针对所述第一及第二固定壁进行上下滑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养殖场,其中,
所述滑动单元包括第一导向部及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侧面,所述第二导向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固定壁,并且和所述第一导向部滑动结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养殖场,其中,
在与所述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对应的所述水槽的底板形成凹部,所述凹部容纳所述超级空气提升装置的一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养殖场,其中,
所述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包括浮力体,所述浮力体使所述主体漂浮,以便和水面的水位无关,使所述吐出部整齐排列于所述水面。
20.一种利用废热、地热及海水的可调节水温的内陆养殖系统,其包括:
发电设备,其利用吸入海水的冷却水对发电过程中生成的热进行冷却,并且将包括有废热的冷却水排出至外部;
阀单元,其与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及第三流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流路一端与所述发电设备连接,从而包括有所述废热的冷却水流入至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将一定深度以上的海底深层水吸入,所述第三流路将一定深度以下的地下水或者在如洞穴或风穴一样的地下空洞冷却的空气吸入;以及
内陆养殖场,其设置于接近所述发电设备的位置,通过所述阀单元与所述第一至第三流路中任意一个以上连接,从而调节用于养殖的水的水温。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利用废热、地热及海水的可调节水温的内陆养殖系统,其还包括:
水温感知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内陆养殖场;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水温感知单元的感知温度控制所述阀单元。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利用废热、地热及海水的可调节水温的内陆养殖系统,其中,
所述发电设备为火力发电站、核电站及热电站中任意一个。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利用废热、地热及海水的可调节水温的内陆养殖系统,其中,
所述内陆养殖场包括:
第一水槽,热交换用水流入及流出所述第一水槽;
第二水槽,其以上下左右间隔一定距离的形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水槽的内部,并且储存用于鱼类养殖的养殖用水;以及
多个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水槽的底面的上部面,从而支撑所述第二水槽的底面的下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利用废热、地热及海水的可调节水温的内陆养殖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及第二水槽的水面形成得相同,从而在第一及第二水槽之间不会发生水压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利用废热、地热及海水的可调节水温的内陆养殖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水槽包括:
第一端口,热交换用水流入所述第一端口;以及
第二端口,其排出热交换用水;
所述第一及第二端口以多个相互面对的形式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利用废热、地热及海水的可调节水温的内陆养殖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及第二端口分别相互配置于同轴。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利用废热、地热及海水的可调节水温的内陆养殖系统,其中,
所述支撑部件形成为支柱形状及梁形状中的任意一个。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利用废热、地热及海水的可调节水温的内陆养殖系统,其中,
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一水槽形成为一体。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利用废热、地热及海水的可调节水温的内陆养殖系统,其中,
所述支撑部件由和所述第一水槽及第二水槽不同的材料形成。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利用废热、地热及海水的可调节水温的内陆养殖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水槽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形成,
所述第二水槽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利用废热、地热及海水的可调节水温的内陆养殖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水槽的墙壁厚度形成为薄于所述第一水槽的墙壁厚度。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利用废热、地热及海水的可调节水温的内陆养殖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水槽包括:
养殖水槽主体;
中央隔板,其凸出形成于所述养殖水槽主体中央,并且两末端和所述养殖水槽主体间隔一定距离;
一对空气提升支撑壁,其形成于所述养殖水槽主体的一侧末端,并且和所述中央隔板垂直配置,开口部形成于一侧;以及
空气提升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空气提升支撑壁,从而向养殖用水提供空气供给及旋转动力。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利用废热、地热及海水的可调节水温的内陆养殖系统,其中,
所述一对开口部以互不面对的形式配置。
3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利用废热、地热及海水的可调节水温的内陆养殖系统,其中,
所述内陆养殖场包括:
用于养殖的水槽,其存储用于养殖鱼类的养殖用水;以及
热交换管,其调节收容于所述用于养殖的水槽的养殖用水的水温;
所述用于养殖的水槽包括:
养殖水槽主体;
中央隔板,其凸出形成于所述养殖水槽主体中央,并且两末端和所述养殖水槽主体间隔一定距离;
一对空气提升支撑壁,其形成于所述养殖水槽主体的一侧末端,并且和所述中央隔板垂直配置,开口部形成于一侧;以及
空气提升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空气提升支撑壁,从而向养殖用水提供空气供给及旋转动力。
35.一种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包括:
第一主体,其形成为箱子形态,且宽度比高度更宽;
第二主体,其与所述第一主体形成为一体且具有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同的宽度,以相对所述第一主体弯曲一定角度(α)的形式形成,在配置于面向用于养殖的水槽的底面的侧面的末端形成有开口部;
养殖用水排出端口,其沿着与所述第一主体垂直的方向凸出形成,从而配置于与用于养殖的水槽的水面对应的位置;
空气供给装置,其具有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宽度对应的长度,多个空气供给装置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宽度方向平行地配置于第二主体的内部空间;
支撑单元,其支撑所述第一及第二主体的底面;以及
浮力单元,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上侧,从而将所述第一及第二主体以一定的高度浮在用于养殖的水槽的水面上。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及第二主体和养殖用水排出端口形成为一体。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主体的开口部的大小形成为大于所述养殖用水排出端口的大小。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供给装置是和管及分配器连接的气石,
所述管,供给包括有氧气的空气;
所述分配器,和所述管连接,且形成有多个排出流路。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还包括:
鱼类切断单元,其包括包围所述分配器和空气供给装置的网状形态的通孔。
40.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
第一支撑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面;
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内部空间,比所述第一支撑架形成得大;以及
防止滑动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面,防止所述圆筒形主体的底面和第二支撑架的滑动。
41.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所述浮力单元包括:
至少一个以上的浮力部件,其由比水轻的材料形成,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上部面;以及
盖子,其遮盖所述重量锤和所述第一主体的上部面。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中,
所述浮力单元是泡沫塑料及在内部设置空气存储部的管部件中的任意一个。
43.一种环形养殖场,其包括:
水道型养殖水槽,其两个末端构成为具有一定半径的圆弧,两个末端通过具有比所述半径长的长度的直线区间连接;
隔壁,其凸出形成于所述水道型养殖水槽中央;
双重水槽,其具有与所述水道型养殖水槽对应的宽度和长度,并且配置于所述水道型养殖水槽的底面,从而调节所述水道型养殖水槽内部的用于养殖的水的水温;以及
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其以所述隔壁为中心以在对面不能相互面对的形式设置多个,从而将包括有氧的空气供给至所述用于养殖的水,同时形成旋转水流;
所述超级空气提升装置,包括:
第一主体,其形成为箱子形态,且宽度比高度宽;
第二主体,其与所述第一主体形成为一体且具有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同的宽度,以相对所述第一主体弯曲一定角度(α)的形式形成,在配置于面向用于养殖的水槽的底面的侧面的末端形成有开口部;
养殖用水排出端口,其沿着与所述第一主体垂直的方向凸出形成,从而配置于与用于养殖的水槽的水面对应的位置;
空气供给装置,其具有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宽度对应的长度,多个空气供给装置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宽度方向平行地配置于第二主体的内部空间;
支撑单元,其支撑所述第一及第二主体的底面;以及
浮力单元,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上侧,从而将所述第一及第二主体以一定的高度浮在用于养殖的水槽的水面上。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环形养殖场,其中,
所述第二主体的开口部的大小形成为大于所述养殖用水排出端口的大小。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环形养殖场,其中,
所述双重水槽包括:
舱室,其具有和所述水道型养殖水槽的底面对应的形状,并且在内部存储冷却用水;
输入端口,其形成于所述舱室的一端,将冷却用水供给至所述舱室内部;
排出端口,其将所述舱室内部的冷却用水排出至外部;以及
支撑隔壁,其支撑所述水道型养殖水槽的重量。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环形养殖场,其中,
所述支撑隔壁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通孔。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环形养殖场,其中,
所述支撑隔壁为蜂巢或迷宫形状中的任意一个。
CN201711239926.6A 2013-05-06 2014-05-02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及设置于其的空气提升装置 Pending CN1081248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50796 2013-05-06
KR1020130050789 2013-05-06
KR10-2013-0050796 2013-05-06
KR10-2013-0050789 2013-05-06
KR10-2013-0074289 2013-06-27
KR1020130074289A KR101408660B1 (ko) 2013-06-27 2013-06-27 슈퍼 에어 리프트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양식장
KR1020130117264A KR101438680B1 (ko) 2013-10-01 2013-10-01 폐열, 지열 및 해수를 이용한 수온 조절이 가능한 내륙 양식 시스템
KR10-2013-0117264 2013-10-01
KR1020130126886A KR101478798B1 (ko) 2013-10-24 2013-10-24 슈퍼 에어 리프트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양식장
KR10-2013-0126886 2013-10-24
KR1020130136060A KR101572984B1 (ko) 2013-11-11 2013-11-11 슈퍼 에어 리프트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운드형 양식장
KR10-2013-0136060 2013-11-11
CN201480037989.1A CN105357959A (zh) 2013-05-06 2014-05-02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及设置于其的空气提升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7989.1A Division CN105357959A (zh) 2013-05-06 2014-05-02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及设置于其的空气提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24814A true CN108124814A (zh) 2018-06-08

Family

ID=518674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39926.6A Pending CN108124814A (zh) 2013-05-06 2014-05-02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及设置于其的空气提升装置
CN201480037989.1A Pending CN105357959A (zh) 2013-05-06 2014-05-02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及设置于其的空气提升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7989.1A Pending CN105357959A (zh) 2013-05-06 2014-05-02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及设置于其的空气提升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8124814A (zh)
WO (1) WO20141820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7034A (zh) * 2018-03-28 2018-09-04 天津农学院 一种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方法
CN112544544B (zh) * 2020-12-10 2023-05-16 棠香铁山(重庆)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季节小龙虾养殖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889749B (zh) * 2021-01-28 2022-09-16 湖南和滨特种水产养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龟或鳖养殖的承托装置
CN115104564B (zh) * 2022-07-25 2024-05-10 罗耀明 一种用于黄条鰤深水养殖用网箱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4031A (en) * 1981-04-17 1982-10-26 Akira Kobayashi Warmth preserving structure
JPH1175612A (ja) * 1997-09-02 1999-03-23 Naotaka Nakamura 水面に浮く水面位上部濾過装置
CN2357499Y (zh) * 1998-04-24 2000-01-12 赵忠海 气动力滤清器
JP2003265065A (ja) * 2002-03-15 2003-09-24 Igaki:Kk 養殖用水槽
JP2003284449A (ja) * 2002-03-29 2003-10-07 Toshiba Corp 養殖システム
DE10361630A1 (de) * 2003-12-28 2005-07-28 Nonnenmacher, Klaus, Dipl.-Ing. Prof.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lüften von Teichen
KR100963194B1 (ko) * 2009-11-30 2010-06-14 명노환 에어 리프트 장치
JP2010172811A (ja) * 2009-01-28 2010-08-12 Yonezaki:Kk 攪拌装置
KR20120004892A (ko) * 2010-07-07 2012-01-13 김태관 수족관 수질정화기의 해수 흡입장치
KR20130044599A (ko) * 2011-10-24 2013-05-03 유병화 에어리프트를 이용한 순환식 양식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2557Y2 (ja) * 1990-11-14 1995-10-04 株式会社クボタ 汚水浄化槽のエアリフトポンプ
JP2003235391A (ja) * 2002-02-20 2003-08-26 Tetsuhiko Fujinaga エビの養殖装置及び養殖方法
JP3930863B2 (ja) * 2003-09-03 2007-06-13 株式会社陸上養殖工学研究所 魚介類の飼育装置
KR101206491B1 (ko) * 2010-02-04 2012-11-29 유병화 에어 리프트 장치를 이용한 양식 시스템 및 새우 양식 방법
CN101856003B (zh) * 2010-05-26 2012-11-21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养殖池
CN102583795A (zh) * 2012-02-15 2012-07-18 江苏兆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膜片管式微孔曝气器的支撑管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4031A (en) * 1981-04-17 1982-10-26 Akira Kobayashi Warmth preserving structure
JPH1175612A (ja) * 1997-09-02 1999-03-23 Naotaka Nakamura 水面に浮く水面位上部濾過装置
CN2357499Y (zh) * 1998-04-24 2000-01-12 赵忠海 气动力滤清器
JP2003265065A (ja) * 2002-03-15 2003-09-24 Igaki:Kk 養殖用水槽
JP2003284449A (ja) * 2002-03-29 2003-10-07 Toshiba Corp 養殖システム
DE10361630A1 (de) * 2003-12-28 2005-07-28 Nonnenmacher, Klaus, Dipl.-Ing. Prof.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lüften von Teichen
JP2010172811A (ja) * 2009-01-28 2010-08-12 Yonezaki:Kk 攪拌装置
KR100963194B1 (ko) * 2009-11-30 2010-06-14 명노환 에어 리프트 장치
KR20120004892A (ko) * 2010-07-07 2012-01-13 김태관 수족관 수질정화기의 해수 흡입장치
KR20130044599A (ko) * 2011-10-24 2013-05-03 유병화 에어리프트를 이용한 순환식 양식 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82012A1 (ko) 2014-11-13
CN105357959A (zh)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53271A (en) Mass algal culture system
CN103999813B (zh) 一种室内循环水立体多用途水产品生态养殖装置
CN105174427B (zh) 用于分散水中气泡的多孔板增氧装置
CN103547667A (zh) V-型槽光生物反应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4752347U (zh) 用于分散水中气泡的多孔板增氧装置
CN203860270U (zh) 用于水蚯蚓高密度暂养的养殖储罐
CN108124814A (zh) 用于养殖的双重水槽及设置于其的空气提升装置
CN102689993A (zh) 一种高效增氧装置和方法
CN102659292B (zh) 一种养殖池塘水体复合净化调控系统
TW201729674A (zh) 水產養殖環境控制之系統及方法
CN110036964B (zh) 一种双重水流模式的水族箱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2643741B (zh) 用于开放池培养微藻的阱式补碳装置及其补碳方法
CN205161604U (zh) 一种双储气罐增氧机
CN101856003B (zh) 一种养殖池
CN101935108A (zh) 泡沫分离-充氧一体化设备
CN101278658A (zh) 一种海参养殖设施
CN102783405B (zh) 一种气提式循环水藻类培养系统
KR101572987B1 (ko) 다단 양식장
CN203781919U (zh) 一种生态浮床
CN206314413U (zh) 一种虾苗标粗系统
CN208732744U (zh)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处理反应器
CN202565997U (zh) 一种养殖池用旋流增氧池
KR101427382B1 (ko) 블록형 미세조류 배양조
CN207461214U (zh) 一种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系统
CN201216118Y (zh) 海参养殖设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