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10849A - 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10849A
CN108110849A CN201810031136.7A CN201810031136A CN108110849A CN 108110849 A CN108110849 A CN 108110849A CN 201810031136 A CN201810031136 A CN 201810031136A CN 108110849 A CN108110849 A CN 108110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nergy
power
modul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311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10849B (zh
Inventor
李圆圆
尹怀仙
张翼
霍炜
樊华敏
臧政
赵东伟
黄福闯
孙龙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0311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108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10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0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10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08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02J7/0016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using shunting, discharge or bypass circui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串联的储能能量模块和动力能量模块;所述储能能量模块设有至少一个,包括储能电池和反接隔离电路,所述反接隔离电路能将储能电池反接或隔离;所述动力能量模块设有至少一个,包括动力电池和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所述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能将动力电池的输出进行升压和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所述反接隔离电路和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都与总控制器连接。本发明可以使每一串电池主动隔离出母线,故可以实现在某串电池出现不一致时将电池隔离停止充放电或者反接给电池充放电,以期达到整个电池包电池均衡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成组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池成组方案是电池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结合,其中串并联结合的方案最为常见。不管是电动汽车还是发电站储能几乎都采用串并联结合的方案。该方案结构固然简单但其带来的缺点也不容忽视。
串并联结合的方案中要求电池热性高度一致,即对电池的一致性要求较高。但电池加工工艺必然导致实际生产中电池性能的差异产生。提高电池一致性需要对电池设备、人员、技术、工艺等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将大大增加电池的生产成本。
普通串并联结合成组方案的电池包在使用中往往面临“短板效应”,即,电池包使用过程中某一串电池出现电量过少,则整个电池包可用电量将取决于该串电池的电量,其他性能完好的电池多余的能量无法得以使用。另外,串并联结合的成组方案中各串电池之间如果出现“SOC(State of Charge)错位现象”(即,各串电池不会同时充满电和各串电池不会同时放完电),则整个电池包的可用能量将限定在最先充满电和最先放完电的电池荷电状态(SOC)之间。
目前,解决“短板效应”和“SOC错位现象”问题的方案主要是电池SOC均衡系统。但是目前电池均衡系统面临着质量大、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关键的一点是均衡功率过低,无法较快的完成均衡任务。另外一种耗能式均衡系统是在每一串电池上并联一个电阻,当电池不一致到设定阈值之后SOC较大的电池并联的电阻前的开关闭合,电阻开始将该串电池多余的电量消耗掉。但该方案发热严重、浪费能量,且也面临均衡效率低、均衡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快速在线不停机均衡电池SOC的不一致现象;实现均衡时,不影响系统输入输出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包括串联的储能能量模块和动力能量模块;
所述储能能量模块设有至少一个,包括储能电池和反接隔离电路,所述反接隔离电路能将储能电池反接或隔离;
所述动力能量模块设有至少一个,包括动力电池和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所述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能将动力电池的输出进行升压和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反接隔离电路和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都与总控制器连接。
所述储能能量模块在系统中的数量根据对电池包续航的多少确定。
所述动力能量模块在系统中的数量根据对电池包功率的多少确定。
所述储能能量模块的能量密度大于所述动力能量模块的能量密度;所述储能能量模块的功率密度小于所述动力能量模块的功率密度。
所述反接隔离电路包括H桥电路和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所述H桥电路包括开关K1、K2、K3、K4,所述储能电池的一端同时连接开关K1和K4的一端,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开关K3的一端,开关K4的另一端连接开关K2的一端,开关K3的另一端和开关K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储能电池的另一端;
所述开关K1、K2、K3、K4都与所述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连接,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下控制开关K1、K2、K3、K4的开断。
所述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包括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控制器和可变向DC-DC电路,所述可变向DC-DC电路包括,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开关S1的一端,开关S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感L的一端和开关S2的一端,开关S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开关S6的一端和开关S3的一端,开关S6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开关S4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开关S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开关S5的一端,开关S4的另一端、开关S5的另一端及电感L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动力电池的正极;
所述开关S1、S2、S3、S4、S5、S6都与所述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控制器连接,所述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控制器与总控制器连接。
所述储能电池包括多个并联和/或串联的单体电池。
所述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并联和/或串联的单体电池。
采用所述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某一块或某几块储能能量模块中电池SOC低于或高于其他储能能量模块并且超过设定阈值时,该储能能量模块将主动隔离出系统;
若系统流过的电流小于某一储能能量模块允许的充电或放电最大电流,则该储能能量模块将反接进行充电或放电;
储能能量模块的退出导致系统放电或充电功率下降,此时动力能量模块开始接入系统承担退出系统的储能能量模块的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由于可以使每一串电池主动隔离出母线,故可以实现在某串电池出现不一致时将电池隔离停止充放电或者反接给电池充放电,以期达到整个电池包电池均衡的目的。
由于本发明电池包中可以将不一致电池主动处理,故可降低对电池一致性的要求,降低对设备、人员、技术、工艺等的要求,减少电池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能够快速在线不停机均衡电池SOC的不一致现象;实现均衡时,不影响系统输入输出性能。
本发明储能能量模块中的反接隔离电路不具有DC/DC电路,其结构将大大简化;反接隔离电路不光可以实现隔离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可实现反接作用,反接作用带来的优点是不一致模块不是简单的等待其他模块慢慢地靠近自己的SOC而是主动去追平其他的模块的SOC。这是可将均衡效率提升将近10倍,几乎可以在10min之内即可完成均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反接隔离电路原理图;
图3为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原理图;
图4为放电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充电电路结构图。
其中,1.动力能量模块,2.动力电池,3.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4.储能电池,5.储能能量模块,6.动力电路母线,7.反接隔离电路,8.通讯线路,9.负载,10.总控制器;
51.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52.H桥电路,11.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控制器,12可变向DC-DC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包含两种电池,分别是:储能电池4、动力电池2。储能电池4可以存储较多的能量,即能量密度较高;动力电池2可以提供较高的功率输出,即功率密度较高。在系统中一般储能电池4要比动力电池数量2要多。储能电池4和动力电池2单体之间的连接关系都是并联。
反接隔离电路7,其有两个作用:一、将储能电池4反接,使该串电池在系统充电(放电)时放电(充电),即使其工作状态与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相反;二、隔离该串电池,即当该串电池不一致超过阈值之后,该电路将该串电池隔离出母线,而该串依然可以通过该电路保持母线的通路。
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3,其作用有:一、将单串的动力电池进行升压以弥补由于储能电池4隔离产生的系统电压不足或功率不足的问题;二、可以实现无论系统工作在充电或放电状态都可对该串电池进行充电。
反接隔离电路7和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3的区别在于:一、前者没有升压降压电路,而后者具有该电路即可实现大功率输出该串电池能量的目的;二、前者由于没有后者的升降压电路故其重量较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故本发明中反接隔离电路7的数量要比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3多很多。
储能能量模块5由储能电池4和反接隔离电路7组成,储能能量模块5在系统中的数量可根据对电池包续航的多少而增加或减少。
动力能量模块1由动力电池2和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3组成,动力能量模块1在系统中的数量可根据对电池包功率的多少而增加或减少。
动力电路母线6,将所有的能量模块串联起来。
负载9,可以是电动汽车、家电、电网等等。
总控制器10,负责控制所有能量模块的协同工作。
通讯线路8,负载在能量模块和总控制器10之间传递信号。
如图2所示,所述反接隔离电路包括H桥电路52和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51,所述H桥电路包括开关K1、K2、K3、K4,所述储能电池的一端同时连接开关K1和K4的一端,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开关K3的一端,开关K4的另一端连接开关K2的一端,开关K3的另一端和开关K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储能电池的另一端;
所述开关K1、K2、K3、K4都与所述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连接,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下控制开关K1、K2、K3、K4的开断。
H桥电路52,其由开关K1、K2、K3、K4及其连接组成,开关K1、K2、K3、K4可由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51控制开关状态。其可以实现本模块电池的反接和退出。
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51,可与总控制器10实现通讯,控制H桥电路52中的开关K1、K2、K3、K4的开的关状态。
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51和H桥电路52组成反接隔离电路7。
如图3所示,所述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包括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控制器11和可变向DC-DC电路12,所述可变向DC-DC电路包括,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开关S1的一端,开关S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感L的一端和开关S2的一端,开关S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开关S6的一端和开关S3的一端,开关S6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开关S4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开关S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开关S5的一端,开关S4的另一端、开关S5的另一端及电感L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动力电池的正极;
所述开关S1、S2、S3、S4、S5、S6都与所述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控制器连接,所述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控制器与总控制器连接,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控制器在总控制器的控制下控制开关S1、S2、S3、S4、S5、S6的开断。
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控制器11,其可与总控制器10实现通讯,控制可变向DC-DC电路12中的开关管S1、S2、S3、S4、S5、S6的通断。
可变向DC-DC电路12,其由开关管S1、S2、S3、S4、S5、S6,电感L和电容C2及其连接线路组成。其中S3、S4、S5、S6及其连接线路组成H桥负责DC-DC的反向。
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控制器11和可变向DC-DC电路12,共同组成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3。
所述储能电池包括多个并联和/或串联的单体电池。
所述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并联和/或串联的单体电池。
采用所述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某一块或某几块储能能量模块5电池SOC低于或高于其他储能能量模块超过设定阈值时,该模块将主动隔离出系统;或若系统流过的电流小于本模块允许的充电或放电最大电流,则该模块将反接进行充或放电。
储能能量模块5的退出导致系统放电或充电功率下降,此时动力能量模块1开始接入系统承担退出系统的储能能量模块的工作,且由于动力能量模块1有较高的功率输入输出能力,其可以以很少的数量承担较多数量的储能能量模块5的工作。
如图4所示,系统放电时,对于储能能量模块,如果某模块K3、K4同时闭合且其K1、K2同时打开时该模块为正接,其参与放电;而如果K3、K4同时打开且K1、K2同时闭合时该模块为反接,其将被充电;如果某模块K1、K4同时闭合且K2、K3同时断开此时该模块退出系统,或者K2、K3同时闭合且K1、K4同时断开此模块也是退出系统。对于动力能量模块,如果某模块S5、S6同时闭合且S3、S4同时断开该模块为正接,其可参与放电;而如果S3、S4同时闭合且S5、S6同时断开,该模块为反接,其可被充电;S3、S6和S5、S4两组开关只有一组同时断开另外一组同时闭合,该模块退出系统;另外,动力能量模块在以上三种状态下,只要S2常闭,S1常开该模块也退出系统。
如图5所示,系统充电时,对于储能能量模块,如果某模块K3、K4同时闭合且其K1、K2同时打开时该模块为正接,其参与充电;而如果K3、K4同时打开且K1、K2同时闭合时该模块为反接,其将放电;如果某模块K1、K4同时闭合且K2、K3同时断开此时该模块退出系统,或者K2、K3同时闭合且K1、K4同时断开此模块也是退出系统。对于动力能量模块,如果某模块S5、S6同时闭合且S3、S4同时断开该模块为正接,其可参与充电;而如果S3、S4同时闭合且S5、S6同时断开,该模块为反接,其可放电;S3、S6和S5、S4两组开关只有一组同时断开另外一组同时闭合,该模块退出系统;另外,动力能量模块在以上三种状态下,只要S2常闭,S1常开该模块也退出系统。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9)

1.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串联的储能能量模块和动力能量模块;
所述储能能量模块设有至少一个,包括储能电池和反接隔离电路,所述反接隔离电路能将储能电池反接或隔离;
所述动力能量模块设有至少一个,包括动力电池和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所述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能将动力电池的输出进行升压和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反接隔离电路和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都与总控制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能能量模块在系统中的数量根据对电池包续航的多少确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动力能量模块在系统中的数量根据对电池包功率的多少确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能能量模块的能量密度大于所述动力能量模块的能量密度;所述储能能量模块的功率密度小于所述动力能量模块的功率密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反接隔离电路包括H桥电路和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所述H桥电路包括开关K1、K2、K3、K4,所述储能电池的一端同时连接开关K1和K4的一端,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开关K3的一端,开关K4的另一端连接开关K2的一端,开关K3的另一端和开关K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储能电池的另一端;
所述开关K1、K2、K3、K4都与所述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连接,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反接隔离电路控制器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下控制开关K1、K2、K3、K4的开断。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包括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控制器和可变向DC-DC电路,所述可变向DC-DC电路包括,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开关S1的一端,开关S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感L的一端和开关S2的一端,开关S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开关S6的一端和开关S3的一端,开关S6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开关S4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开关S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开关S5的一端,开关S4的另一端、开关S5的另一端及电感L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动力电池的正极;
所述开关S1、S2、S3、S4、S5、S6都与所述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控制器连接,所述变功率输出输入电路控制器与总控制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能电池包括多个并联和/或串联的单体电池。
8.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并联和/或串联的单体电池。
9.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当某一块或某几块储能能量模块中电池SOC低于或高于其他储能能量模块并且超过设定阈值时,该储能能量模块将主动隔离出系统;
若系统流过的电流小于某一储能能量模块允许的充电或放电最大电流,则该储能能量模块将反接进行充电或放电;
储能能量模块的退出导致系统放电或充电功率下降,此时动力能量模块开始接入系统承担退出系统的储能能量模块的工作。
CN201810031136.7A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及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10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1136.7A CN108110849B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1136.7A CN108110849B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10849A true CN108110849A (zh) 2018-06-01
CN108110849B CN108110849B (zh) 2020-03-27

Family

ID=62219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3113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10849B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1084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7007A (zh) * 2012-04-20 2012-08-22 上海电机学院 电池组的均衡管理系统
CN105398350A (zh) * 2015-12-28 2016-03-16 青岛大学 一种负载隔离式混合纯电驱动装置
CN106452060A (zh) * 2016-11-01 2017-02-22 西京学院 一种基于电容电荷平衡升降压dc‑dc开关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7007A (zh) * 2012-04-20 2012-08-22 上海电机学院 电池组的均衡管理系统
CN105398350A (zh) * 2015-12-28 2016-03-16 青岛大学 一种负载隔离式混合纯电驱动装置
CN106452060A (zh) * 2016-11-01 2017-02-22 西京学院 一种基于电容电荷平衡升降压dc‑dc开关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10849B (zh) 2020-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9755B (zh) 电池组智能管理电路及电池组智能管理系统
CN110048487B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6356927A (zh) 一种锂电池组soc均衡系统及方法
WO2021104190A1 (zh) 多个电池的并联充放电管理系统
CN203660604U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均衡管理系统
CN114709896B (zh) 一种基于重构的电池充放电系统及充放电控制方法
WO2017092521A1 (zh) 电池组电压均衡控制电路及电池管理设备
CN105449296A (zh)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电池组的无损均衡管理系统
CN108471130B (zh) 计及优化损耗的电池储能系统功率分配方案
CN212462870U (zh) 一种储能电站多簇电池并联环流控制电路
CN102593893A (zh) 一种实现电池组均衡放电的系统
CN110492555A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的均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32150A (zh) 一种模块化的高压大容量锂电池组可控拓扑结构
CN104810891B (zh) 一种带有备用单元的电池组及其动态管理方法
CN10803975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系统多重模式高效能量均衡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26442A (zh) 一种用于调度及均衡高压大容量并联电池组的开关装置
CN105515117B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智能管理系统
CN108110844A (zh) 一种电池组的均衡装置
CN205231783U (zh) 电池组电压均衡控制电路及电池管理设备
CN101599657A (zh) Pwm分流实现蓄电池组充电状态下动态均压的方法
CN201234155Y (zh) 一种串联电池组均衡管理装置
CN207868293U (zh) 一种电动汽车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
CN103312003A (zh) 电池智能均衡管理系统
CN108011430A (zh) 一种电网串联可变向电池成组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649854B (zh) 电池储能网络、平衡电池间剩余电量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