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04806B - 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04806B
CN108104806B CN201711343786.7A CN201711343786A CN108104806B CN 108104806 B CN108104806 B CN 108104806B CN 201711343786 A CN201711343786 A CN 201711343786A CN 108104806 B CN108104806 B CN 108104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residual oil
permeability
residual
mai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437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04806A (zh
Inventor
王端平
黄迎松
谷建伟
刘志宏
张以根
魏明
贾元元
王鹏润
唐从见
刘海成
陶德硕
孙永杰
赖书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13437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04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04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04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04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04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该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数值模拟模型,进行生产历史拟合,求解模型;步骤2,提取结果数据,统计各个指标参数;步骤3,绘制剩余油饱和度与构造、渗透率、油层厚度、压力的频率分布图,并分析;步骤4,绘制剩余储量丰度与构造、渗透率、油层厚度、压力的频率分布图和累积频率分布图,并分析;步骤5,绘制可采储量丰度与构造、渗透率、油层厚度、压力的频率分布图和累积频率分布图,并分析;步骤6,综合分析得出结果。该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实用性强,分析油田剩余油分布模式和特征,为后续挖潜增产提供依据。

Description

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剩余油是剩余的可动油,是指在现有的开采技术条件下暂时无法采出的地下可动原油。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规律的研究是开发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进行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定量分析,从而得到油田剩余油分布模式和特征,并针对目标油田不同类型剩余油提出相应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为油田深度挖潜提供方向性指导。
目前剩余油的分析方法由多种,但是各有利弊。主要的方法有:①岩心分析方法。利用地下岩心在室内进行驱替试验,得到驱替后的剩余油数值。该方法的优点是原理简单,结果直接;但是由于岩心的几何尺寸太小,无法反映地下真实情况。②测井解释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可以解释地下油水分布,但是该方法得到的仅仅是井底附近有限范围(3m以内)的剩余油,井间剩余油无法得到。③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可以得到目前油藏中的剩余油分布,可以采用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储量丰度、含水率等参数的分布等值图表示剩余油分布特征,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是在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分析中,一般采用目测分析,找出个别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域,进行归纳,没有形成定量分析方法。
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性强,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够得到剩余油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该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包:步骤1,建立数值模拟模型,进行生产历史拟合,求解模型;步骤2,提取结果数据,统计各个指标参数;步骤3,绘制剩余油饱和度与构造、渗透率、油层厚度、压力的频率分布图,并分析;步骤4,绘制剩余储量丰度与构造、渗透率、油层厚度、压力的频率分布图和累积频率分布图,并分析;步骤5,绘制可采储量丰度与构造、渗透率、油层厚度、压力的频率分布图和累积频率分布图,并分析;步骤6,综合分析得出结果。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中,由地质属性参数、流体分布参数、注采井生产参数、注采控制参数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历史拟合包括区块、单井压力拟合和生产指标拟合。
在步骤2中,统计的指标参数包括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储量丰度、可采储量丰度、渗透率、油藏厚度、压力。
在步骤3中,如果剩余油饱和度与构造频率分布图中剩余油饱和度与构造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则构造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构造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3中,如果剩余油饱和度与渗透率频率分布图呈现密集集中分布的特征,则渗透率是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并且可以得到剩余油集中分布的渗透率区间;否则渗透率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3中,如果剩余油饱和度与油层厚度频率分布图呈现紧凑集中型分布特征,则油层厚度是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并且可以得到剩余油集中分布的厚度区间;否则油层厚度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3中,如果剩余油饱和度与压力频率分布图中剩余油饱和度随压力变化差异大,则压力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压力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4中,如果剩余储量丰度与构造频率分布图中剩余油饱和度与构造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则构造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构造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4中,如果剩余储量丰度与渗透率频率分布图呈现密集集中分布的特征,则渗透率是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并且可以得到剩余油集中分布的渗透率区间;否则渗透率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4中,如果剩余储量丰度与油层厚度频率分布图呈现紧凑集中型分布特征,则油层厚度是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并且可以得到剩余油集中分布的厚度区间;否则油层厚度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4中,如果剩余储量丰度与压力频率分布图中剩余油饱和度随压力变化差异大,则压力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压力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5中,可采储量丰度与构造、渗透率、油层厚度、压力频率分布图的分析方法和步骤4中的分析方法一致。
在步骤5中,如果可采储量丰度与构造累积频率曲线上升段斜率存在明显变化,则构造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构造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5中,如果可采储量丰度与渗透率累积频率曲线上升段斜率存在明显变化,则渗透率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渗透率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5中,如果可采储量丰度与油层厚度累积频率曲线上升段斜率存在明显变化,则油层厚度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油层厚度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5中,如果可采储量丰度与压力累积频率曲线上升段斜率存在明显变化,则压力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压力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6中,将步骤3、4、5中的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得出最终结论。
该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以“三参数、两模式”为核心,统计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储量丰度、剩余可采储量三个参数与某一影响因素的关系,绘制出分布频率与累积分布频率两种散点分布模式图,对剩余油进行定量刻画。在分布频率散点分布模式图中,观察散点分布规律,判断该影响因素是否为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得到剩余油富集所在。在累积频率分布图中,观察频率曲线变化趋势,判断剩余油分布规律,寻找该剩余油控制因素下的主要剩余油富集区间。该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实用性强,分析油田剩余油分布模式和特征,为后续挖潜增产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剩余油饱和度与构造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剩余储量丰度与构造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剩余可采储量丰度与构造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构造与丰度累积分布频率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剩余油饱和度与渗透率关系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剩余储量丰度与渗透率关系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剩余可采储量丰度与渗透率关系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渗透率与丰度累积频率关系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剩余油饱和度与油层厚度关系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剩余储量丰度与油层厚度关系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剩余可采储量丰度与油层厚度关系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油层厚度与丰度与累积频率关系图;
图1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剩余油饱和度与油层压力关系图;
图15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剩余储量丰度与油层压力关系图;
图16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剩余可采储量丰度与油层压力关系图;
图17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的II砂层组油层压力与丰度累积频率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所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101,建立数值模拟模型,进行生产历史拟合,求解模型。由地质属性参数、流体分布参数、注采井生产参数、注采控制参数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历史拟合包括区块、单井压力拟合和生产指标拟合。并求解模型。
在步骤102,提取模型结果数据,统计各个指标参数。统计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储量丰度、可采储量丰度、渗透率、油藏厚度、压力等指标参数。
在步骤103,绘制剩余油饱和度与构造、渗透率、油层厚度、压力的频率分布图,并分析。在步骤103中,如果剩余油饱和度与构造频率分布图中剩余油饱和度与构造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则构造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构造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剩余油饱和度与渗透率频率分布图呈现密集集中分布的特征,则渗透率是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并且可以得到剩余油集中分布的渗透率区间;否则渗透率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剩余油饱和度与油层厚度频率分布图呈现紧凑集中型分布特征,则油层厚度是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并且可以得到剩余油集中分布的厚度区间;否则油层厚度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剩余油饱和度与压力频率分布图中剩余油饱和度随压力变化差异大,则压力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压力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104,绘制剩余储量丰度与构造、渗透率、油层厚度、压力的频率分布图和累积频率分布图,并分析。如果剩余储量丰度与构造频率分布图中剩余油饱和度与构造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则构造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构造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剩余储量丰度与渗透率频率分布图呈现密集集中分布的特征,则渗透率是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并且可以得到剩余油集中分布的渗透率区间;否则渗透率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剩余储量丰度与油层厚度频率分布图呈现紧凑集中型分布特征,则油层厚度是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并且可以得到剩余油集中分布的厚度区间;否则油层厚度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剩余储量丰度与压力频率分布图中剩余油饱和度随压力变化差异大,则压力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压力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105,绘制可采储量丰度与构造、渗透率、油层厚度、压力的频率分布图和累积频率分布图,并分析。可采储量丰度与构造、渗透率、油层厚度、压力频率分布图的分析方法和步骤104中的分析方法一致。如果可采储量丰度与构造累积频率曲线上升段斜率存在明显变化,则构造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构造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可采储量丰度与渗透率累积频率曲线上升段斜率存在明显变化,则渗透率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渗透率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可采储量丰度与油层厚度累积频率曲线上升段斜率存在明显变化,则油层厚度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油层厚度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可采储量丰度与压力累积频率曲线上升段斜率存在明显变化,则压力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压力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106,综合考虑步骤103、104、105中的分析结果得出最终结论。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1、构造控制剩余油研究
得到目标区块实际生产、构造、物性等数据,并经过统计处理,分别得到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模式、剩余储量丰度分布模式、剩余可采储量分布模式、丰度累积分布频率与构造、厚度、渗透率、压力的关系图,以此进行II砂层组平面及纵向剩余油的精细刻画。
图2说明了II砂层组剩余油分布与构造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构造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之间呈现“M”型特征。构造低部位剩余油饱和度不高,这部分剩余油主要靠近油水界面;在构造高部位也有剩余油饱和度低的部位。II砂层组剩余油饱和度主要分布于构造位置为1490—1630米的油层,在该构造区间,剩余油饱和度和构造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剩余油高值区域和低值区域都有分布。以上特征说明,构造与剩余油之间的控制关系不明显,构造不是剩余油的主控因素。
由图3II砂层组剩余储量丰度与构造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两者之间也呈现不明显的“M”型分布,但是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即构造高部位,剩余油储量相对较多,因此将来的挖潜措施主要还应该放在油藏的构造中高部位,即油藏的中部及北部区域,是调整的重点,这个特征与前面的剩余油饱和度特征和剩余储量丰度特征是一致的。
由图4剩余可采储量丰度与构造的分布模式图可以看出,剩余可采储量分布与剩余储量丰度分布模式相同,油藏剩余可采潜力的对象在中高部位,剩余可采储量多分布于1490—1630米之间,这与剩余储量分布的规律相一致。
由图5构造与剩余储量、剩余可采储量累积分布频率模式图看,两者的趋势一致,累积频率曲线Sz呈现明显上升的区间在1450—1640米区间内,油层中深增加,丰度频率和可采储量频率均以等斜率变大,1640米之后,二者累积频率不再增大,表明II砂层组剩余储量丰度及可采储量均分布于1450—1640米的构造部位。呈现的特征与前面基本一致。以上分析说明对于II砂层组来说,构造并不是控制剩余油的主要因素,但主力挖潜区域应放在油藏腰部及以上区域。
2、渗透率控制剩余油研究
分别做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储量丰度、可采储量丰度、丰度累积分布频率和渗透率的关系图,得到结果如下。
图6说明了II砂层组剩余油分布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渗透率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之间呈现密集集中型特征。即在300—1800×10-3μm2渗透率范围内,剩余油集中分布,高于1800×10-3μm2时,剩余油零星分布。在剩余油集中分布区间内,剩余油高低值均有大量分布。该特征表明,渗透率高于1800×10-3μm2的区域驱油效率较高,剩余油不多。可见,渗透率是剩余油的主控因素。
由图7剩余储量丰度与渗透率关系可以看出,两者之间也呈现密集集中型分布特征,但密集区间更为紧凑,即剩余储量丰度主要分布于300—1800×10-3μm2的渗透率区间,因此将来的挖潜措施主要还应该着眼于该渗透率区间。
由图8剩余可采储量丰度与渗透率的分布模式图可以看出,剩余可采储量分布与剩余储量丰度分布模式相同,即剩余储量丰度主要分布于300—1800×10-3μm2的渗透率区间。
由图9渗透率与剩余储量、剩余可采储量累积分布频率模式图看出,两者的趋势一致,累积频率曲线Sk呈现明显上升的区间在300—1800×10-3μm2区间内,这与之前所得结果相一致,油层渗透率增加,丰度频率和可采储量频率均以等斜率变大,1800×10-3μm2之后,二者累积频率不再增大,表明II砂层组剩余储量丰度及可采储量均分布于300—1800×10-3μm2的渗透率区间。
由以上分析可知,渗透率高于1800×10-3μm2的区间剩余油饱和度、丰度都较低,这说明这部分高渗区域驱油效率高,是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流动区域,即优势流动通道。
3、厚度控制剩余油研究
分别做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储量丰度、可采储量丰度、丰度累积分布频率和渗透率的关系图,得到结果如下。
上图10说明了II砂层组剩余油饱和度与厚度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厚度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之间呈现紧凑集中型分布特征。薄层易于驱替,分布剩余油较少,驱油效率较高,厚度在28—55米的中厚层剩余油分布较多。以上特征说明,薄油层驱替较为彻底,后续挖潜措施应侧重厚度大于28—55米的厚油层区域。海上油田由于注采井网密度小,无法进行陆上细分开发,造成厚层的开发效果明显差于薄层,这主要是由于层间差异导致的。
由图11II砂层组剩余储量丰度与油层厚度关系可知,整体上两者呈现线性变化,即剩余储量丰度随着油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从数据点分布密集程度上来看,油层厚度为28—55米的区间内,剩余储量丰度数值点较多,说明该范围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间,因此,综合来看,挖潜调整的重点应该是28—55米的厚度区间。
由图12剩余可采储量丰度与油层厚度关系图可知,二者关系与剩余储量丰度与厚度关系基本一致,只是油厚区间更为紧凑,变为30—55米。综合可采储量丰度与油厚关系和剩余储量丰度与油厚关系可知,挖潜调整的重点应为30—55米厚度的油层。
由图13油层厚度与剩余储量、剩余可采储量累积分布频率模式图可知,在油层厚度为30—55米范围内,丰度频率和可采储量频率Sh随厚度增加而迅速增长,油层厚度低于30米和高于55米的范围内,两者增长趋势均十分缓慢,可见剩余油主要分布于30—55米的油厚区间内,即是挖潜调整的重点区域,这与上述所得结果相一致。
4、压力控制剩余油研究
分别做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储量丰度、可采储量丰度、丰度累积分布频率和压力的关系图,得到结果如下。
图14说明了剩余油饱和度与压力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压力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之间呈现“N”型特征。大于15.5MPa的高压区剩余油饱和度值不高且分布分散,表明该部分驱替效率较高,剩余油不多。以剩余油饱和度0.5为临界参考,可知高剩余油饱和度主要分布于12—15.5MPa的中低压力区域,可见中低压力区能量不足,挖潜的重点应该侧重于给该部分补充能量。
由图15剩余储量丰度与压力关系图可以看出,两者也呈现不明显的“N”型分布,但整体分布特征与剩余油饱和度与压力关系一致,即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压力为12—15.5MPa的中低压力区。因此将来的挖潜措施主要还应放在油藏的中低压力区,补充能量进行调整挖潜。
由图16剩余可采储量丰度与压力关系可以看出,剩余可采储量分布与剩余储量丰度分布模式相同,油藏剩余可采潜力的对象在中低压力区,剩余可采储量多分布于12—15.5MPa之间,这与剩余储量分布的规律相一致。
由图17压力与剩余储量、剩余可采储量累积分布频率模式图看出,两者的趋势一致,累积频率曲线Sp呈现明显上升的区间在11.9—14.3MPa以及14.3—15.5MPa区间内,且后者斜率更为陡峭,表明II砂层组剩余储量丰度及可采储量分布于11.9—15.5MPa的区间内,其中尤以14.3—15.5MPa区间分布居多,因此后续调整措施应采取“中压力优先于低压力”的挖潜策略。

Claims (4)

1.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包括:
步骤1,建立数值模拟模型,进行生产历史拟合,求解模型;
步骤2,提取结果数据,统计各指标参数;
步骤3,绘制剩余油饱和度与构造、渗透率、油层厚度、压力的频率分布图,并分析;
步骤4,绘制剩余储量丰度与构造、渗透率、油层厚度、压力的频率分布图和累积频率分布图,并分析;
步骤5,绘制可采储量丰度与构造、渗透率、油层厚度、压力的频率分布图和累积频率分布图,并分析;
步骤6,综合分析得出结果;
在步骤2中,统计的指标参数包括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储量丰度、可采储量丰度、渗透率、油层厚度、压力;
在步骤3中,如果剩余油饱和度与渗透率频率分布图呈现密集集中分布的特征,则渗透率是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并且得到剩余油集中分布的渗透率区间,否则渗透率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剩余油饱和度与油层厚度频率分布图呈现紧凑集中型分布特征,则油层厚度是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并且得到剩余油集中分布的厚度区间,否则油层厚度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剩余油饱和度与压力频率分布图中剩余油饱和度随压力变化差异大,则压力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压力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4中,如果剩余储量丰度与渗透率频率分布图呈现密集集中分布的特征,则渗透率是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并且得到剩余油集中分布的渗透率区间,否则渗透率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剩余储量丰度与油层厚度频率分布图呈现紧凑集中型分布特征,则油层厚度是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并且得到剩余油集中分布的厚度区间,否则油层厚度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剩余储量丰度与压力频率分布图中剩余油饱和度随压力变化差异大,则压力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压力不是主控因素;
在步骤5中,如果可采储量丰度与构造累积频率曲线上升段斜率存在明显变化,则构造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构造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可采储量丰度与渗透率累积频率曲线上升段斜率存在明显变化,则渗透率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渗透率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可采储量丰度与油层厚度累积频率曲线上升段斜率存在明显变化,则油层厚度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油层厚度不是主控因素;如果可采储量丰度与压力累积频率曲线上升段斜率存在明显变化,则压力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压力不是主控因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由地质属性参数、流体分布参数、注采井生产参数、注采控制参数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历史拟合包括区块、单井压力拟合和生产指标拟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如果剩余油饱和度与构造频率分布图中剩余油饱和度与构造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则构造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构造不是主控因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如果剩余储量丰度与构造频率分布图中剩余油饱和度与构造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则构造是影响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否则构造不是主控因素。
CN201711343786.7A 2017-12-14 2017-12-14 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 Active CN108104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43786.7A CN108104806B (zh) 2017-12-14 2017-12-14 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43786.7A CN108104806B (zh) 2017-12-14 2017-12-14 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04806A CN108104806A (zh) 2018-06-01
CN108104806B true CN108104806B (zh) 2021-04-16

Family

ID=62217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43786.7A Active CN108104806B (zh) 2017-12-14 2017-12-14 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048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8841B (zh) * 2019-03-11 2020-10-2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水驱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方法
CN111894537B (zh) * 2019-05-06 2023-04-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高含水期开采方法和装置
CN110378010A (zh) * 2019-07-15 2019-10-25 西北大学 一种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
CN110442950B (zh) * 2019-07-30 2023-04-07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多因素融合的剩余油分布预测图编制方法
CN110617062B (zh) * 2019-10-14 2021-02-2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储层剩余气分布特征的分析方法
CN110656935A (zh) * 2019-10-26 2020-01-07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 一种评价低渗透多层系油藏采出程度的矩阵统计分析方法
CN112001132A (zh) * 2020-08-06 2020-11-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刚性水驱油藏剩余油分布情况确定方法和采油方法
CN112459775A (zh) * 2020-11-26 2021-03-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剩余油分散程度表征方法
CN112943230A (zh) * 2021-02-05 2021-06-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普通稠油油藏的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
CN116066067B (zh) * 2021-12-30 2024-0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剩余油潜力的评价方法及其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93140B2 (en) * 2007-11-02 2013-11-26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ormatio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using localized injection
TR200904860A2 (tr) * 2009-06-23 2010-08-23 Sağlik Teksti̇l Gidayatirimi A.Ş. Manolya tohumu yağı kullanılarak yağ oksidasyonun engellenmesi için bir yöntem ve ürün.
CN101769147B (zh) * 2010-01-12 2013-08-28 西安石油大学 评价油田火驱方案的方法
CN103993862B (zh) * 2014-02-12 2016-02-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
FR3034894B1 (fr) * 2015-04-09 2018-08-10 Services Petroliers Schlumberger Reservoir de saturation de gisement de petrole et modelisation de permeabilite
CN105426620B (zh) * 2015-11-30 2018-06-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层剩余油主控因素定量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5551004A (zh) * 2015-12-29 2016-05-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岩心ct图像处理的剩余油微观赋存表示方法
CN105866835B (zh) * 2016-03-28 2018-11-0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地应力分布的断层三维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
CN106894814B (zh) * 2017-02-15 2020-06-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后期剩余油二次富集的快速识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04806A (zh) 2018-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4806B (zh) 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
CN110130882A (zh) 一种基于测井测试资料的油藏区域评价方法
CN104153769A (zh) 一种缝洞型油藏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方法
CN104453834A (zh) 一种井组注采关系优化调整方法
CN104965979A (zh) 一种致密砂岩有效储层识别方法
CN112343587A (zh) 一种特低渗透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表征方法
CN104899411B (zh) 一种储层产能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10056346B (zh) 一种基于趋势变化函数的油藏三维原始含水饱和度模拟方法
CN107448197B (zh) 一种海相砂岩油藏窜流通道空间发育定量识别的方法
CN102454401A (zh) 一种获取低孔渗储层测井饱和度的方法
CN104251137A (zh) 河流相厚油层层内夹层识别预测方法
CN111624677B (zh) 一种致密砂岩气藏单期河道砂体边界刻画方法
CN111239815A (zh) 基于三维地震属性的砂岩型铀储层成矿沉积要素提取方法
CN113743023B (zh) 一种二氧化碳驱油气窜通道分级表征方法
CN106481315B (zh) 陆上砂岩油藏单井可采储量快速确定模型及建立方法
Liu et al. The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for Well Pattern Optim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Sandstone Reservoirs
CN111155980B (zh) 一种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及装置
Ma et al. A Data-Driven Oil Production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Regression.
CN112502677B (zh) 一种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CN114076992A (zh) 基于岩相的曲流河储层微观孔喉分类评价方法
CN114429085A (zh) 一种用于分析缝洞型油藏流体势的方法及系统
He et al. Waterflood direction and front characterization with multiple methods: a case study in Changqing oilfield, China
CN114706141B (zh) 一种基于沉积类比的地下曲流河带定量表征方法
CN111022007B (zh) 一种新型油藏流场优势通道识别方法
CN113447979B (zh) 一种断缝体发育区的识别方法、断缝体的刻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