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04367B - 一种双连梁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连梁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04367B
CN108104367B CN201711204746.4A CN201711204746A CN108104367B CN 108104367 B CN108104367 B CN 108104367B CN 201711204746 A CN201711204746 A CN 201711204746A CN 108104367 B CN108104367 B CN 1081043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quare steel
double
connecting beam
concrete
ho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047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04367A (zh
Inventor
管民生
杜宏彪
黄献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2047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043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04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04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04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04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02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 E04C3/20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e.g. with reinforcements or tensioning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双连梁,包括一方钢管,方钢管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一通孔体,方钢管与通孔体内之间填充混凝土形成上连梁和下连梁。还公开一种双连梁的施工方法,包括:A.按照设计尺寸制作方钢管;B.沿方钢管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通孔体,位于通孔体外的方钢管内填充有混凝土,形成连梁;C.支设两片剪力墙模板,将方钢管连梁放置到两片剪力墙模板之间,并与两片剪力墙模板连接;浇筑两片剪力墙,对两片剪力墙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标准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保证了双连梁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整体性,有效减少连梁所承受的弯矩,降低连梁在地震中出现脆性破坏的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连梁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连梁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连梁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在墙肢平面内相连的梁。连梁作为墙肢间的传力构件,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作为结构抗震耗能的第一道防线,为避免墙肢过早的发生破坏,合理设计连梁对于改善剪力墙的受力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连接梁为单连梁或者双连梁结构,但是具有如下弊端:
传统的单连梁具有跨度小、截面大的特点,因此单连梁刚度比较大,在地震作用下,剪力和弯矩非常大,不仅造成截面配筋困难,而且容易发生脆性破坏,传统的单连梁的弊端较大。
传统的双连梁虽然具有截面减小,刚度较小的特点,可以有效地降低了弯矩和剪力,但作为墙肢间的传力构件,双连梁对墙肢的约束也随之减小,使其整体性比对应的单连梁剪力墙结构降低,对结构抗震不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连梁及其施工方法,保证了双连梁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整体性,有效减少连梁所承受的弯矩,降低连梁在地震中发生脆性破坏的几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连梁,包括一方钢管,所述方钢管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一通孔体,位于所述通孔体外的所述方钢管内填充有混凝土形成上下依次分布且两端相连的上连梁和下连梁;
可选的,所述通孔体的横截面为矩形;
可选的,所述双连梁的跨度为L,所述通孔体的跨度为0.5L,所述通孔体的中心线与剪力墙之间的距离为0.5L;
可选的,所述方钢管两端设有钢板用以封闭所述方钢管;
可选的,所述方钢管的内壁上覆有防护层;
可选的,所述防护层为塑料防护层;
可选的,所述防护层内还设有纤维体;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为海砂混凝土;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中的海砂为未经脱盐或者淡化处理的海砂;
可选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连梁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照设计尺寸制作方钢管;
B.沿所述方钢管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通孔体,位于所述通孔体外的方钢管内填充有混凝土,形成连梁;
C.支设两片剪力墙模板,将所述方钢管放置到两片所述剪力墙模板之间,并与两片所述剪力墙模板连接;
D.浇筑两片所述剪力墙,对两片所述剪力墙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标准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双连梁保证了双连梁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整体性,有效减少连梁所承受的弯矩,降低连梁在地震中发生脆性破坏的几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在连梁内可以直接使用未经脱盐或淡化处理的海砂作为细骨料制成的混凝土,不仅解决了沿海地区标准砂石资源匮乏的难题,避免远程砂石料开采补给,使海砂混凝土的推广变成可能,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3、在方钢管内侧设置一层防护层,防护层的材料为塑料,有效避免了钢表面的钝化膜被海砂中大量富集氯离子破坏,使其受到侵蚀,导致混凝土结构性能劣化的问题,延长了结构使用寿命。
4、方钢管内侧防护层中设置有纤维体,增加内壁层延性,进一步增加了防护层与方钢管的紧密贴合性,防腐蚀效果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发明实施例中双连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实施例中双连梁结构中连梁1-1截面示意图;
图3为发明实施例中双连梁结构中连梁2-2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上连梁;20、下连梁;30、方钢管;40、通孔体;50、剪力墙;60、海砂混凝土;70、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连梁及其施工方法,保证了双连梁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整体性,有效减少连梁所承受的弯矩,降低连梁在地震中出现脆性破坏的几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连梁,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一方钢管30,方钢管30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一通孔体40,位于所述通孔体40外的方钢管30内填充有混凝土60形成上下依次分布且两端相连的上连梁10和下连梁20,通孔体40为一孔状结构,通孔体40在方钢管30的宽度方向上贯穿方钢管30,通孔体40通过其环形侧壁与方钢管30的管壁连接,方钢管30与通孔体40内之间填充有混凝土60形成上下依次分布且两端相连的上连梁10和下连梁20。传统的双连梁整体性比对应的单连梁剪力墙结构降低,对结构抗震不利,本发明的特定结构的双连梁,包括上连梁10和下连梁20,且上连梁10和下连梁20两端连接,保证了双连梁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整体性,有效减少连梁所承受的弯矩,降低连梁在地震中出现脆性破坏的几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通孔体40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结构,通孔体40的引入,将大截面连梁分解成了两根,在抗剪截面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减少其惯性矩,有效地减少了连梁所受的弯矩,减少了连梁在地震中脆性破坏的几率。
优选的,双连梁的跨度为L,即两片剪力墙之间的间隔为L,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对中性,提高连梁的受力性能,通孔体40的跨度为0.5L,通孔体40的中心线与剪力墙50之间的距离为0.5L,进一步延长了连梁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方钢管30两端设有钢板用以封闭方钢管30,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用钢板将方钢管30其中一端焊接封闭,从钢管另一端内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再用钢板将钢管另一端焊接封闭,这样的结构能够方便在方钢管中灌注混凝土。
直接应用海砂作为细骨料制成混凝土,钢表面的钝化膜将被海砂中大量富集氯离子破坏,使其受到侵蚀,大大加速了混凝土结构性能劣化的进程,为了减少或者免除氯离子对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的严重后果,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方钢管30的内壁上覆有防护层70。
优选的,防护层70为塑料防护层,成本低廉,防腐蚀效果较好。
优选的,为了增加内壁层延性,防护层70内还设有纤维体,进一步增加了防护层70与方钢管30的紧密贴合性,防腐蚀效果显著提高。
优选的,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混凝土60为海砂混凝土,混凝土60中的海砂为未经脱盐或者淡化处理的海砂,不仅解决了沿海地区标准砂石资源匮乏的难题,避免远程砂石料开采补给,使海砂混凝土的推广变成可能,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连梁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照设计尺寸制作方钢管30;
B.沿方钢管3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通孔体40,位于通孔体40外的方钢管30内填充有混凝土60,形成连梁
C.支设两片剪力墙50模板,将方钢管30放置到两片剪力墙50模板之间,并与两片剪力墙50模板连接;
D.浇筑两片所述剪力墙50,对两片所述剪力墙50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标准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双连梁及其施工方法,保证了双连梁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整体性,有效减少连梁所承受的弯矩,减少连梁在地震中破坏的几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双连梁的通孔体的横截面不一定为矩形,还可以为圆形或者其他具有水平对称和轴向对称的形状,防护层也不局限于为塑料防护层,只要是能够具有一定的防腐蚀效果的防护层即可。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双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方钢管(30),所述方钢管(30)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一通孔体(40),位于所述通孔体(40)外的所述方钢管(30)内填充有混凝土(60)形成上下依次分布且两端相连的上连梁(10)和下连梁(20);所述方钢管(30)两端设有钢板用以封闭所述方钢管(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体(40)的横截面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连梁的跨度为L,所述通孔体(40)的跨度为0.5L,所述通孔体(40)的中心线与剪力墙(50)之间的距离为0.5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管(30)的内壁上覆有防护层(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70)为塑料防护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70)内还设有纤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60)为海砂混凝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60)中的海砂为未经脱盐或者淡化处理的海砂。
9.基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连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按照设计尺寸制作方钢管(30);
B.沿所述方钢管(3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通孔体(40),位于所述通孔体(40)外的所述方钢管(30)内填充有混凝土(60),形成连梁;
C.支设两片剪力墙(50)模板,将所述方钢管(30)放置到两片所述剪力墙(50)模板之间,并与两片所述剪力墙(50)模板连接;
D.浇筑两片所述剪力墙(50),对两片所述剪力墙(50)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标准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
CN201711204746.4A 2017-11-27 2017-11-27 一种双连梁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08104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04746.4A CN108104367B (zh) 2017-11-27 2017-11-27 一种双连梁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04746.4A CN108104367B (zh) 2017-11-27 2017-11-27 一种双连梁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04367A CN108104367A (zh) 2018-06-01
CN108104367B true CN108104367B (zh) 2023-09-22

Family

ID=62208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04746.4A Active CN108104367B (zh) 2017-11-27 2017-11-27 一种双连梁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043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2851A (zh) * 2018-07-10 2018-12-11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结构增强的双连梁及其制作方法
CN110656710B (zh) * 2019-08-30 2021-01-05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连梁的预制弱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734127A (zh) * 2020-06-29 2020-10-02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现浇混凝土多连梁模板结构及其支模方法
CN113202507A (zh) * 2021-04-23 2021-08-03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11849A1 (fr) * 1975-05-20 1976-12-17 Tech Des Ind De Fonderie Centr Procede pour maitriser la coulee de la fonte d'un cubilot et cubilot perfectionne selon ce procede
CN101041981A (zh) * 2007-04-30 2007-09-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结构
CN101173535A (zh) * 2007-11-15 2008-05-07 滕军 连肢剪力墙耗能连梁钢板阻尼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5569266A (zh) * 2016-01-31 2016-05-11 深圳大学 一种混凝土组合连梁
CN207568067U (zh) * 2017-11-27 2018-07-03 深圳大学 一种双连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11849A1 (fr) * 1975-05-20 1976-12-17 Tech Des Ind De Fonderie Centr Procede pour maitriser la coulee de la fonte d'un cubilot et cubilot perfectionne selon ce procede
CN101041981A (zh) * 2007-04-30 2007-09-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结构
CN101173535A (zh) * 2007-11-15 2008-05-07 滕军 连肢剪力墙耗能连梁钢板阻尼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5569266A (zh) * 2016-01-31 2016-05-11 深圳大学 一种混凝土组合连梁
CN207568067U (zh) * 2017-11-27 2018-07-03 深圳大学 一种双连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04367A (zh) 2018-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4367B (zh) 一种双连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6284655B (zh) 预制混凝土梁柱栓接连接节点及连接方法
CN104295109B (zh) 老旧小区不入户阳台快速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956519U (zh) 一种钢箱梁桥铺装层预应力系统
CN203362176U (zh) 一种隧道用管片
CN214328962U (zh) 一种基于预应力锚杆格构梁的重力式挡墙修复结构
CN203546602U (zh) 用于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预应力波纹管保护装置
CN204571341U (zh) 一种frp管约束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墩柱结构
CN106592777A (zh) 装配式钢‑混结合梁柱节点结构及其实施方法
CN203363529U (zh) 一种供水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修复装置
CN107217759A (zh) 一种具有箍筋的预制钢板组合墙
CN104499640A (zh) 一种高耐久型混凝土结构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204551219U (zh) 斜交铰接预制空心板梁桥的阶段式横向预应力结构
CN108824653B (zh) 直角六边形钢管混凝土角柱-钢梁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193902A (zh) 一种预制飘窗及安装方法
CN214062078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无筋混凝土剪力墙-楼板节点
CN103321218A (zh) 预应力离心耐腐蚀空心方桩
CN108018995B (zh) 一种双连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930188B (zh) 一种多功能锚管型锚拉板
CN211446942U (zh) 一种支撑结构
CN204850639U (zh) 一种gfrp管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多回路输电杆
CN204098519U (zh) 老旧小区不入户阳台快速加固结构
Fang et al.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 of structure disease of bridge
CN207568070U (zh) 一种双连梁结构
CN207568067U (zh) 一种双连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