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01196A - 升流循环复氧机及利用该升流复氧机的污水处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升流循环复氧机及利用该升流复氧机的污水处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01196A
CN108101196A CN201810026878.0A CN201810026878A CN108101196A CN 108101196 A CN108101196 A CN 108101196A CN 201810026878 A CN201810026878 A CN 201810026878A CN 108101196 A CN108101196 A CN 108101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xun huan
reoxygenation
exocoel
out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268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01196B (zh
Inventor
王云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ong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ong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ong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ong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268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011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01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01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01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01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02F3/347Use of yeasts or fungi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40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06Nutrients for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ycology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升流循环复氧机及利用该升流复氧机的污水处理工艺,解决了现有的升流循环复氧机耗能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升流循环复氧机,包括有固设在河道中的外机体、穿设在外机体中且开设有通孔的内机体以及位于外机体上方且与外机体之间留有空隙的机盖,所述外机体和内机体围合形成有开口朝向机盖的外腔室以及贯通内机体的内腔室,所述外腔室内设置有生物填料,所述内腔室中固设有驱动电机以及一端开口朝向电机轴的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液面以上,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固设有与电机轴同步转动的离心叶轮,将曝气和水体的提升集成一体,减小了能耗,提高河道底部的溶氧量,抑制厌氧反应,进而抑制了水华现象。

Description

升流循环复氧机及利用该升流复氧机的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特别涉及一种升流循环复氧机及利用该升流复氧机的污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当藻类大量生长时,水中的营养盐会很快被用尽,藻类也随之死亡。藻类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并会上升至水面而形成一层绿色的黏质物,使水体严重恶臭,造成了“水华”现象;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致使江河湖泊中氮、磷、钾等含量上升同样会造成“水华”现象。
“水华”的爆发导致湖泊水体发黑发臭,不仅严重恶化湖泊生态,且严重威胁到水源的饮用安全,目前最好的应急处理技术是黑臭水体的快速充氧,传统的水体充氧技术对于大面积浅水湖库的充氧存在种种技术限制,如微孔曝气由于安装不便,难于在大面积水体布设;表曝机能耗大,且难于固定、维护费用高。
授权公告号为CN202246274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罩式浅水型升流循环接触复氧装置,包括固定在水底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中心上升筒、安装在中心上升筒开口处与水面相接触的释放头和固定在中心上升筒外侧且顶端封闭的裙罩;中心上升筒与裙罩之间的区域从上到下依次形成集气室和复氧区,复氧区内设有曝气管和切割填料;位于集气室处的中心上升筒上至少设有一个出气孔,位于复氧区处的中心上升筒上至少设有一个出水孔。该装置在运行中,既存在将水体提升的上升耗能,又存在曝气管的曝气耗能,因此在运行过程中能耗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升流循环复氧机,将曝气和水体的提升集成一体,减小了能耗。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升流循环复氧机,包括有固设在河道中的外机体、穿设在外机体中且开设有通孔的内机体以及位于外机体上方且与外机体之间留有空隙的机盖,所述外机体和内机体围合形成有开口朝向机盖的外腔室以及贯通内机体的内腔室,所述外腔室内设置有生物填料,所述内腔室中固设有驱动电机以及一端开口朝向电机轴的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液面以上,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固设有与电机轴同步转动的离心叶轮;
当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离心叶轮转动时,所述离心叶轮在抽气管的开口形成负压,将气体抽入抽气管,气体与水在离心叶轮中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物并通过内机体向外腔室推送,经过生物填料后从机盖与外机体之间的空隙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该升流循环复氧机固定在河道中,在离心叶轮旋转下,抽气管将河道上的空气抽向离心叶轮,离心叶轮同时将河道的底部上抽,气体和水体在离心叶轮的扇叶之间通过机械搅拌加速混合,并且在扇叶的机械切割下,将气体与水形成的气泡切割成小气泡,提高水体中的气泡含量,提高溶氧量;离心叶轮将气液混合物以离心叶轮为轴成喇叭状向周向、远离河道底部的方向推送;气液混合物通过内机体并向外腔室扩散;气液混合物经过位于外腔室的生物填料的吸附,将水体中的氨氮有机质、硫化有机质等有害物质吸附在生物填料上,同时气泡接触到生物填料,由于生物填料不规则的特性,生物填料能够对气泡进行进一步切割,从而进一步减小气泡的体积,提高气泡的比表面积,提高水体溶氧量,气液混合物在离心叶轮的推动下经过生物填料,并从机盖与外机体之间的空隙向外扩散;该升流循环复氧机将位于河道底部的河道水升流至河道上,并提高了位于河道底部水的溶氧量,水体在河道表面扩散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河道表面的含氧量,在水体向外扩散的同时,由于底部离心叶轮的抽水作用,扩散水体会向离心叶轮方向进行水体的补充,扩散水体向河道底部流动,从而提高了河道底部的含氧量,使从而形成河道内的水循环;通过驱动电机和叶轮的配合,无须安装曝气管,在提升水体的同时将水体和气体进行混合,节约了能耗。
作为优选,所述内腔室、内机体、外腔室、外机体、机盖、驱动电机以及抽气管均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轴设计能够使机盖与外机体之间的空隙平均,使气液混合物在从空隙中扩散出来的时候,能够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外机体通过连接柱连接有固设在水底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有与连接柱连接的滑移架以及供滑移架滑移连接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螺纹连接有抵接在滑移架上以限制滑移架滑动的紧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架的设计能够使外机体根据河道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升流循环复氧机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河道环境。
作为优选,所述内腔室中固设有等边多边形支撑片,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法兰盘固设在等边多边形支撑片上,所述等边多边形支撑片和内机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若干供水体通过的过水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等边多边形支撑片能够与内机体的侧壁之间形成大小相同的过水通道,从而使离心叶轮的抽水更加均匀,从而使水体的循环能够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内机体包括有与外机体连接的底环部以及连接在底环部内环处且与外机体同轴设置的侧环部,所述通孔包括有开设在底环部的第一通孔以及开设在侧环部的第二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环部开设的第二通孔能够供汽水混合物通过内机体进入外腔室;在该升流循环复氧机未工作时,底环部开设的第一通孔能够使部分负载在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通过第一通孔向河道底部输送,通过负载在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对河道底部的氨氮或者含硫有机物进行生物清除。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填料上负载有除臭微生物,所述外腔室内设置有喷淋机构,所述喷淋机构包括有装设有微生物营养混合液的加药箱、通过加药泵与加药箱连接的加药管以及与加药管连接且穿设在外腔室中的喷淋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臭微生物的负载能够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能够进一步清除水体中的氨氮和含硫有机质,喷淋机构的设计能够为负载在生物填料上的提供必需的养分,保障了菌种生长。
作为优选,所述喷淋管包括有呈环状绕设在内机体外周且与内机体同轴设置的加药环以及周向等距分布在加药环上的若干加药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药环和加药喷头的设计能够在外腔室内均匀喷洒微生物营养混合液,使位于外腔室中的微生物能够吸收到养分。
作为优选,所述除臭微生物包括有负载在生物填料上的乳酸片球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厌氧反硝化细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乳酸片球菌能够产酸,调节外腔室中水体的pH,使pH处于弱酸性,既可以竞争性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有害物质产生,同时,在pH位于6.5-7.0之间我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厌氧反硝化细菌生长适宜pH值,能够为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厌氧反硝化细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的厌氧反硝化细菌对氨氮和含硫有机质的去除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微生物营养混合液包括有好氧反硝化细菌、葡萄糖、玉米淀粉、谷壳、分子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液混合物进入到外腔室中时,会抑制厌氧反硝化细菌的生长,从而阻碍厌氧反硝化细菌对硝酸盐的处理,在此时,好氧反硝化细菌能够代替厌氧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葡萄糖和玉米淀粉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必需的碳源,同时玉米淀粉有溶胀性,能够使微生物营养混合液呈胶体状,降低其的扩散速度,使其能够与生物填料充分接触并粘附在生物填料表面;谷壳富含纤维素、木质素、二氧化硅,适宜菌种负载,而分子筛有大量的微孔结构,同样适合菌种负载,且分子筛重量较重,能够增加微生物营养混合液的重量,使微生物营养混合液能够混杂着微生物下沉到河道底部,从而对河道底部的氨氮和含硫有机质进行清除。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升流复氧机的污水处理工艺,补充河道底部的含氧量,提高河道底部的溶氧量,抑制厌氧反应,达到对河道氨氮和含硫氧化物处理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Step1,将升流循环复氧机固设在河道底,并使抽气管的其中一开口位于液面以上;
Step2,启动驱动电机,使驱动电机带动离心叶轮旋转在抽气管的另一开口产生负压,并将河道底部的水向远离河道底部的方向推送;
Step3,抽气管将空气抽向离心叶轮,气体在离心叶轮的叶片处和水体混合形成大量气泡,并在离心叶轮的机械切割下对气泡进行多次破碎,形成气液混合物;
Step4,气液混合物在离心叶轮的推送下经过内机体并向外腔室扩散;
Step5,气液混合物在外腔室经过生物填料,分解气液混合物中的有机质;
Step6,气液混合物从外机体与机盖之间的空隙排出升流循环复氧机,从而将河道底部的水抽至河道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该工艺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处理,将该升流循环复氧机固设在河道上的时候,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将河道底部的水上抽,并使抽气管开口形成负压,将气体下抽,通过离心叶轮将气体和水体混合,并向第二腔室扩散,形成气液混合物,气液混合物接触负载有微生物的生物填料,生物填料吸附一部分氨氮类和含硫有机物并进一步破碎气泡,对气液混合物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机盖和外机体之间的空隙排出到河道中,由于底部的水体被抽上离心叶轮,因此会将升流循环复氧机周围的水体带动向下,以补充被抽上去的水体,排至升流循环复氧机外的气液混合物随之向下,从而补充河道底部的含氧量,提高河道底部的溶氧量,抑制厌氧反应,达到对河道氨氮和含硫氧化物处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升流循环复氧机,将曝气和水体的提升集成一体,减小了能耗,补充河道底部的含氧量,提高河道底部的溶氧量,抑制厌氧反应,进而抑制了水华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升流循环复氧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升流循环复氧机底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升流循环复氧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生物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喷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位于内腔室中部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机体;11、内机体;111、侧环部;1111、第二通孔;112、底环部;1121、第一通孔;12、外机体;121、连接柱;13、机盖;131、连接片;14、外腔室;141、生物填料;15、内腔室;16、喷淋系统;161、加药箱;162、储药箱;163、加药泵;164、加药管;165、喷淋管;1651、加药环;1652、加药喷头;171、驱动电机;1711、法兰盘;172、等边多边形支撑片;1721、安装孔;174、抽气管;1741、固定支架;175、离心叶轮;1751、套筒;1752、扇叶;1753、导向环;2、底座;21、固定架;211、固定座;212、连接杆;22、滑移架;221、滑移腔;222、定位腔;223、紧固栓;224、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升流循环复氧机,包括有固设在河道底部的底座2以及滑移连接在底座2上的机体1。
参见图和图2,底座2包括有固定架21以及滑移连接在固定架21上用于连接机体1的滑移架22。固定架21包括有支撑在河道底部的固定座211以及穿设在滑移架22上连接杆212。滑移架22上开设有供连接杆212穿设滑移的滑移腔221以及垂直连通滑移腔221的定位腔222,定位腔222内螺纹连接有栓体穿设在滑移腔221中的紧固栓223,紧固栓223的栓体端部抵接在连接杆212上。滑移架22上还设置有供机体1连接的定位柱224。
参见图2和图3,机体1整体呈圆柱形,包括有同轴设置的内机体11、外机体12以及连接在外机体12上方的机盖13。机盖13通过连接片131支撑在外机体12的上方,且与外机体12和内机体11之间均留有空隙。外机体12的外侧壁周向设置有连接柱121。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穿设连接柱121和定位柱224实现外机体12和滑移架22的连接。
参见图2和图3,内机体11包括有与外机体12底部连接的底环部112以及连接在底环部112内环位置的侧环部111。底环部112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121,侧环部111上均匀开设有孔径大于第一通孔1121的若干第二通孔1111。内机体11将外机体12的内腔分隔成为带有一开口的环状外腔室14以及上下两端口贯通的圆柱状内腔室15。外腔室14内填充有若干负载有除臭微生物的生物填料141。除臭微生物包括有乳酸片球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厌氧反硝化细菌,通过生物填料的多孔结构以生物填料作为载体在生物填料上负载并生长。生物填料141呈中空球状,且上面密布有孔隙。外腔室14内还设置有为除臭微生物提供营养的喷淋系统16。
参见图2和图4,喷淋系统16包括有加药箱161、与加药箱161连接的储药箱162、通过加药泵163与储药箱162连接的加药管164以及与加药管164连接并位于外腔室14中的喷淋管165。加药箱161用于将新配置的微生物营养混合液加入到储药箱162中进行储存。喷淋管165包括有与外机体12同轴设置的加药环1651以及周向等距分布在加药环1651上的若干加药喷头1652。加药环1651位于外腔室14中,加药喷头1652均向加药环1651外周倾斜连接在加药环1651上。生物营养混合液为用水溶解的浊液,包括有好氧反硝化细菌、葡萄糖、玉米淀粉、谷壳和分子筛。
参见图2和图6,内腔室15中固设有供驱动电机171安装的等边多边形支撑片172,本实施例中使用三角支撑片。等边多边形支撑片172的边角处焊接在内机体11的内侧壁上,且与内机体1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若干供水体通过的过水通道,过水通道的截面面积均相同。
参见图2和图6,等边多边形支撑片172的中心处开设有供电机轴穿设的安装孔1721,驱动电机171上设置有与等边多边形支撑片172通过螺栓固设的法兰盘1711。电机轴朝向机盖13且电机轴的轴线与内机体11的轴线重合。内腔室15中还设置有抽气管174。抽气管174通过固定支架1741穿设在内机体11中,抽气管174的一端口朝向机盖13但与机盖13之间留有空隙,且该端口相对河道底部要高于内机体11和外机体12。抽气管174的另一端口朝向电机轴且恰好位于电机轴的正上方,但不与电机轴接触。电机轴上套设有若干离心叶轮175,本实施例中离心叶轮175设置为两个。离心叶轮175包括有套设在电机轴上的套筒1751、固定在套筒1751上将水体呈喇叭状向河道上方推送的扇叶1752以及位于扇叶1752下方的导向环1753,导向环1753向外周翘起,导向环1753可用于水体导向,使离心叶轮175对水体的推送更加流畅。
当驱动电机171驱动离心叶轮175转动时,离心叶轮175在抽气管174的开口形成负压,将气体抽入抽气管174,气体和水体在离心叶轮175的扇叶1752之间通过机械搅拌加速混合,并且在扇叶1752的机械切割下,将气体与水形成的气泡切割成小气泡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物并通过内机体11向外腔室14推送,经过生物填料141后从机盖13与外机体12之间的空隙排出。扩散的水体向下运输以补充被驱动电机171抽上来的水以形成水循环。
选取三条环境类似的河道,将该升流循环复氧机固设在其中一河道内进行工作;并同时在另外两条河道内分别设置市售的微孔曝气机和表曝机,同时工作24h,测试未处理前和处理后水中溶氧量的增加倍率;同时记录微孔曝气机的能耗为1,本申请升流循环复氧机的能耗为X;表曝机的能耗记为Y,通过X/1、和Y/1计算升流循环复氧机和表曝机的能耗。
测试结果见下表:
实施例1 微孔曝气机 表曝机
溶氧量的增加倍率 5.0 4.8 4.9
能耗 0.72 1 1.28
综上,该升流循环复氧机能够在保障溶氧量的增加倍率的同时,减少能耗。
实施例2
一种利用升流循环复氧机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有如下步骤:
Step1,将升流循环复氧机固设在河道底,并使抽气管的其中一开口位于液面以上;
Step2,启动驱动电机,使驱动电机带动离心叶轮旋转在抽气管的另一开口产生负压,并将河道底部的水向远离河道底部的方向推送;
Step3,抽气管将空气抽向离心叶轮,气体在离心叶轮的叶片处和水体混合形成大量气泡,并在叶轮的机械切割下对气泡进行多次破碎,形成气液混合物;
Step4,气液混合物在离心叶轮的推送下经过内机体并向外腔室扩散;
Step5,气液混合物在外腔室经过生物填料,分解气液混合物中的有机质;
Step6,气液混合物从外机体与机盖之间的空隙排出升流循环复氧机,从而将河道底部的水抽至河道表面。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污水处理工艺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实施例3所使用的生物填料的表面预先负载有除臭微生物,除臭微生物的负载方法如下:
Step1.1,在最大容量为4L的培养池内加入葡萄糖20g、蛋白胨20g、酵母膏8g、磷酸二氢钾4g、磷酸氢二钾4g、硫酸镁0.04g,抽取需要进行处理的河道水,将河道水加入培养池中补至培养池内容积到达4L并搅拌均匀,得到微生物营养液;
Step1.2,将生物填料加入培养池中,并使微生物营养液浸没培养池,浸泡8h;
Step1.3,间歇性将含硫气体通入微生物营养液中,通气量为1L/min,每间隔30min,持续通气30min;
Step1.4,通气1h后,按照质量比为1:1:1:1:1加入乳酸片球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厌氧反硝化细菌,共计50g;
Step1.5,28℃培养48h,重新配制相同的微生物营养液,排出原微生物营养液,将新配制的营养液通入培养池中,并浸没生物填料,间歇性将含硫气体通入微生物营养液中,通气量为1L/min,每间隔30min,持续通气30min;
Step1.6,重复Step1.5至生物填料表面布满生物膜,完成除臭微生物在生物填料上的负载。
其中乳酸片球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厌氧反硝化细菌均购于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实施例4a
实施例4a与实施例3的污水处理工艺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实施例4a在SAtep3启动离心叶轮的同时,启动喷淋系统,通过加药喷头向生物填料喷洒微生物营养混合液;微生物营养混合液包括有以下含量的组分:10g/L好氧反硝化细菌、20g/L葡萄糖、20g/L玉米淀粉、20g/L谷壳、20g/L分子筛,取河道水进行溶解形成浊液;其中谷壳和分子筛均通过机械破碎筛分后取目数大于1500目的粉末。
其中好氧反硝化细菌购于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实施例4b-实施例4e与实施例4a的污水处理工艺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在微生物营养混合液的组分含量上进行调整,具体组分含量见下表(单位:g/L)
对检测河道未处理时含硫化合物的含量,记为X1;河道未处理时氨氮类有机质含量,记为Y1;河道未处理时的溶氧量,记为Z1;
根据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a-实施例4e所提供的方案对河道进行污水处理,隔一段时间检测河道中的含硫化合物的含量记为X2,氨氮类有机质含量记为Y2;氨氮类有机质含量Z2;
通过(X1-X2)/X1计算河道含硫化合物的清除率;
通过(Y1-Y2)/Y1计算河道氨氮类有机质的清除率;
通过(Z2-Z1)/Z1计算河道溶氧量的增加倍率。
测试结果见下表:
综上,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升流循环复氧机能够提高水中的溶氧量,并对含硫化合物和氨氮类有机质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升流循环复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设在河道中的外机体(12)、穿设在外机体(12)中且开设有通孔的内机体(11)以及位于外机体(12)上方且与外机体(12)之间留有空隙的机盖(13),所述外机体(12)和内机体(11)围合形成有开口朝向机盖(13)的外腔室(14)以及贯通内机体(11)的内腔室(15),所述外腔室(14)内设置有生物填料(141),所述内腔室(15)中固设有驱动电机(171)以及一端开口朝向电机轴的抽气管(174),所述抽气管(174)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液面以上,所述驱动电机(171)的电机轴上固设有与电机轴同步转动的离心叶轮(175);
当所述驱动电机(171)驱动离心叶轮(175)转动时,所述离心叶轮(175)在抽气管(174)的开口形成负压,将气体抽入抽气管(174),气体与水在离心叶轮(175)中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物并通过内机体(11)向外腔室(14)推送,经过生物填料(141)后从机盖(13)与外机体(12)之间的空隙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流循环复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室(15)、内机体(11)、外腔室(14)、外机体(12)、机盖(13)、驱动电机(171)以及抽气管(174)均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流循环复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体(12)通过连接柱(121)连接有固设在水底的底座(2),所述底座(2)包括有与连接柱(121)连接的滑移架(22)以及供滑移架(22)滑移连接的固定架(21),所述固定架(21)上螺纹连接有抵接在滑移架(22)上以限制滑移架(22)滑动的紧固栓(2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流循环复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室(15)中固设有等边多边形支撑片(172),所述驱动电机(171)通过法兰盘(1711)固设在等边多边形支撑片(172)上,所述等边多边形支撑片(172)和内机体(11)的侧壁之间形成有若干供水体通过的过水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流循环复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体(11)包括有与外机体(12)连接的底环部(112)以及连接在底环部(112)内环处且与外机体(12)同轴设置的侧环部(111),所述通孔包括有开设在底环部(112)的第一通孔(1121)以及开设在侧环部(111)的第二通孔(1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流循环复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141)上负载有除臭微生物,所述外腔室(14)内设置有喷淋机构,所述喷淋机构包括有装设有微生物营养混合液的加药箱(161)、通过加药泵(163)与加药箱(161)连接的加药管(164)以及与加药管(164)连接且穿设在外腔室(14)中的喷淋管(16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流循环复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165)包括有呈环状绕设在内机体(11)外周且与内机体(11)同轴设置的加药环(1651)以及周向等距分布在加药环(1651)上的若干加药喷头(165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流循环复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微生物包括有负载在生物填料(141)上的乳酸片球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厌氧反硝化细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流循环复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营养混合液包括有好氧反硝化细菌、葡萄糖、玉米淀粉、谷壳、分子筛。
10.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升流循环复氧机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
Step1,将升流循环复氧机固设在河道底,并使抽气管(174)的其中一开口位于液面以上;
Step2,启动驱动电机(171),使驱动电机(171)带动离心叶轮(175)旋转在抽气管(174)的另一开口产生负压,并将河道底部的水向远离河道底部的方向推送;
Step3,抽气管(174)将空气抽向离心叶轮(175),气体在离心叶轮(175)的叶片处和水体混合形成大量气泡,并在离心叶轮(175)的机械切割下对气泡进行多次破碎,形成气液混合物;
Step4,气液混合物在离心叶轮(175)的推送下经过内机体(11)并向外腔室(14)扩散;
Step5,气液混合物在外腔室(14)经过生物填料(141),分解气液混合物中的有机质;
Step6,气液混合物从外机体(12)与机盖(13)之间的空隙排出升流循环复氧机,从而将河道底部的水抽至河道表面。
CN201810026878.0A 2018-01-11 2018-01-11 升流循环复氧机及利用该升流复氧机的污水处理工艺 Active CN1081011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6878.0A CN108101196B (zh) 2018-01-11 2018-01-11 升流循环复氧机及利用该升流复氧机的污水处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6878.0A CN108101196B (zh) 2018-01-11 2018-01-11 升流循环复氧机及利用该升流复氧机的污水处理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01196A true CN108101196A (zh) 2018-06-01
CN108101196B CN108101196B (zh) 2020-10-20

Family

ID=62219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26878.0A Active CN108101196B (zh) 2018-01-11 2018-01-11 升流循环复氧机及利用该升流复氧机的污水处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0119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6693Y (zh) * 1992-11-05 1993-06-23 刘玮 离心加氧机
JPH08238494A (ja) * 1995-03-03 1996-09-17 Masashi Kato 水域の浄化装置
CN1344689A (zh) * 2001-10-23 2002-04-17 华南理工大学 生活污水的高效生化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N201334402Y (zh) * 2009-01-15 2009-10-28 青岛北方瑞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高溶氧水发生器
CN106477712A (zh) * 2016-10-28 2017-03-08 刘牧 带有自旋式分压布水器的原位多介质净化系统
CN206328234U (zh) * 2016-12-05 2017-07-14 青岛浩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6693Y (zh) * 1992-11-05 1993-06-23 刘玮 离心加氧机
JPH08238494A (ja) * 1995-03-03 1996-09-17 Masashi Kato 水域の浄化装置
CN1344689A (zh) * 2001-10-23 2002-04-17 华南理工大学 生活污水的高效生化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N201334402Y (zh) * 2009-01-15 2009-10-28 青岛北方瑞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高溶氧水发生器
CN106477712A (zh) * 2016-10-28 2017-03-08 刘牧 带有自旋式分压布水器的原位多介质净化系统
CN206328234U (zh) * 2016-12-05 2017-07-14 青岛浩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春平,罗胜联: "《废水处理原理》", 31 December 2012,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01196B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15915B (zh) 低c/n比城市生活污水短程反硝化/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工艺的装置与方法
CN212799816U (zh) 一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系统及应用
CN107487847A (zh) 一种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强化内源反硝化sbbr深度脱氮的方法
CN103910463A (zh) 一种bc城市污水处理新工艺
CN109824150B (zh) 一种基于零价铁还原耦合微生物的制备施威特曼石矿物的成套装置
CN108751402A (zh) 一种新型好氧颗粒污泥法处理酿造工业废水的方法
CN104803477A (zh) 一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及处理污水的方法
CN209276218U (zh) 循环流固定床好氧生物滤池
CN1486284A (zh) 废水处理装置中使用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CN108101196A (zh) 升流循环复氧机及利用该升流复氧机的污水处理工艺
CN109368772A (zh) 循环流固定床好氧生物滤池
CN207632598U (zh) 活性污泥废水处理设备
CN106630152B (zh) 一种间歇式的一体化脱氮反应器
CN111498939B (zh) 一种鱼塘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填料及装置及方法
CN109354193A (zh) 一种中心源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及其用于污水处理的方法
CN110963574B (zh) 一种渔业用增氧曝气装置及其水体增氧净化方法
CN107827313A (zh) 餐厨厌氧发酵液厌氧氨氧化预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8128895A (zh) 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
CN104843943B (zh)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4265519U (zh) 一种水下闭式泵型叶轮吸气曝气机
CN203700116U (zh) 一体化高效微动力生化处理箱
CN207943927U (zh) 生物填料强化吸附循环系统
CN213060355U (zh) 一种新型sbr生化试验装置
CN107758995A (zh) 高氮高浓度有机废水净化系统
CN117125817B (zh) 一种硫自氧反硝化填料、设备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