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92007A - 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92007A
CN108092007A CN201810008598.7A CN201810008598A CN108092007A CN 108092007 A CN108092007 A CN 108092007A CN 201810008598 A CN201810008598 A CN 201810008598A CN 108092007 A CN108092007 A CN 108092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diode
parasitic
antenna
exciting unit
parasitic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085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92007B (zh
Inventor
王友保
韦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00859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920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92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2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92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2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01Q21/245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polar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by switching energy from on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 to another, e.g. for beam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包括一个激励单元和四个寄生单元,一个激励单元和四个寄生单元均为站立式设置,激励单元立于中心,四个寄生单元立于激励单元四周,每一寄生单元与激励单元间的距离相等;激励单元为全向平面印刷偶极子天线;它包括印刷在激励介质基板上的激励上平面偶极子天线臂和激励下平面偶极子天线臂;寄生单元为寄生平面印刷偶极子天线,它由寄生偶极子天线的两臂以及焊接在该偶极子天线两臂中间的PIN二极管组成,波束切换智能天线通过改变不同寄生单元中的PIN二极管导通或断开的工作状态来改变激励单元的水平极化方向,使激励单元的带宽、增益和辐射方向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全向辐射转成定向辐射,实现天线系统的智能化。

Description

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工作在2.4GHz WLAN频段的一种基于波束切换的智能天线,具体地说是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
背景技术
传统的智能天线是由许多天线单元组成的阵列构成,通过优化调节各个阵元信号的加权幅度和相位来改变天线阵列的方向图主瓣方向,即将方向图主瓣(主要波束)指向期望用户方向,方向图零点位置对准干扰源方向,从而有效地增加天线增益和信干噪比,提高无线通信容量。
智能天线主要包括自适应天线和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其中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功耗低、响应迅速、稳定性高等特点,适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中。对于设计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常用的经典方法之一是采用相控阵天线,然而相控阵天线需要大量的微波移相器,这使得设计天线时结构复杂,成本高,不适宜用于便携式无线终端设备中。所以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的智能天线将成为智能天线设计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这将成为未来智能天线设计的方向和挑战,对未来5G天线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解决应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中智能天线体积大,辐射效率低的问题,而提供天线体积小、带宽大、性能好,且能更好地应用于2.4GHz频段的无线局域网中的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包括一个激励单元和四个结构相同的寄生单元,一个激励单元和四个寄生单元均为垂直于水平面的站立式设置,激励单元立于中心,四个寄生单元周向相距90度地环绕立于激励单元的四周,并且每一寄生单元与激励单元间的距离均相等;激励单元为印刷在激励介质基板上的全向平面印刷偶极子天线;该全向平面印刷偶极子天线包括印刷在激励介质基板上板面上的激励上平面偶极子天线臂和印刷在激励介质基板下板面上的激励下平面偶极子天线臂;寄生单元为印刷在寄生介质基板板面上的寄生平面印刷偶极子天线,该寄生平面印刷偶极子天线由两个组合成“工”字形结构的寄生偶极子天线臂以及焊接在该两寄生偶极子天线臂间PIN二极管组成,波束切换智能天线通过改变不同寄生单元中的PIN二极管导通或者断开的工作状态来改变放置在中心的激励单元的水平极化方向,使激励单元的带宽、增益和辐射方向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全向辐射转成定向辐射,实现天线系统的智能化。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PIN二极管的型号为SMP1345-079LF, PIN二极管在导通时等效为接2Ω的电阻,PIN二极管在断开时等效为接0.2pF的电容。
上述的激励介质基板和寄生介质基板均为FR4介质基板(3), FR4介质基板的体积为30mm×20mm×0.8mm。
两寄生偶极子天线的横向臂的长宽尺寸均为18mm×2.5mm,两寄生偶极子天线的纵向臂的长宽尺寸均为12mm×1mm;两横向臂的距离为25mm。
上述的寄生单元与激励单元间的距离26mm。
上述的激励上平面偶极子天线在激励介质基板上为呈带直角钩的“丁”字结构,激励下平面偶极子天线在激励介质基板上为呈带梯形钩的“丁”字结构。
四个寄生单元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寄生单元、第二寄生单元、第三寄生单元和第四寄生单元;相应地PIN二极管依次包括安装在第一寄生单元上的第一PIN二极管、安装在第二寄生单元上的第二PIN二极管、安装在第三寄生单元上的第三PIN二极管和安装在第四寄生单元上的第四PIN二极管。
上述的PIN二极管具有四种导通或者断开的工作状态,所述的四种导通或者断开的工作状态分别为:
第一PIN二极管断开,第二PIN二极管、第三PIN二极管和第四PIN二极管均为导通时的第一工作状态;第二PIN二极管断开,第一PIN二极管、第三PIN二极管和第四PIN二极管均为导通时的第二工作状态;第三PIN二极管断开,第一PIN二极管、第二PIN二极管和第四PIN二极管均为导通时的第三工作状态;第四PIN二极管断开,第一PIN二极管、第二PIN二极管和第三PIN二极管均为导通时的第四工作状态。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波束切换智能天线不需要大量的微波移相器,只需要用价格低廉的PIN二极管代替,而且采用的是SMP1345-079LF型号的PIN二极管,这种二极管插入损耗非常低(0.4dB),非常适合用于在无线局域网WLAN的无线切换应用中。
第二:波束切换智能天线的各个单元尺寸小,结构更紧凑,虽然激励单元和寄生单元均是立体放置,但仍适用于目前工作在2.4GHz的无线局域网WLAN中。
第三:波束切换智能天线虽然只覆盖2.4GHz的WLAN频段,但同样适用于2G/3G/4G通信标准频段,并且满足未来5G通信的应用,如作为5G候选频段的C波段,即3.4GHz-3.6GHz等,这对于研究未来5G天线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激励介质基板上层平面的上层铜质激励天线的示意图;
图3是激励介质基板下层平面的下层铜质激励天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寄生单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PIN二极管在四种不同工作状态下激励单元的回波损耗图;
图6是本发明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激励单元在频率2.45GHz时xoy面的方向图;
图7是本发明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激励单元在频率2.45GHz时xoy面的方向图;
图8是本发明在第三工作状态时激励单元在频率2.45GHz时xoy面的方向图;
图9是本发明在第四工作状态时激励单元在频率2.45GHz时xoy面的方向图;
图10是PIN二极管在四种不同工作状态下激励单元的增益;
图11是PIN二极管在四种不同工作状态下激励单元的辐射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图1、图2、图3和图4中的附图标记为:激励单元1、激励上平面偶极子天线臂11、直角钩111、激励下平面偶极子天线臂12、带梯形钩121、寄生单元2、第一寄生单元21、第二寄生单元22、第三寄生单元23、第四寄生单元24、FR4介质基板3、激励介质基板31、寄生介质基板32、寄生偶极子天线臂4、横向臂41、纵向臂42、PIN二极管5、第一PIN二极管51、第二PIN二极管52、第三PIN二极管53、第四PIN二极管54。
本发明图5、图10和图11中的带有正方形黑点的线表示第一工作状态,带有圆形黑点的线表示第二工作状态,带有正三角形黑点的线表示第三工作状态,带有倒三角形黑点的线表示第四工作状态。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子可引导无源阵列辐射器(ESPAR)天线体积大,辐射效率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该天线完全覆盖2.4GHz的WLAN频段,满足无线局域网(WLAN)天线体积小,带宽大的要求,并且利用天线阵列中天线方向图可以动态变化来增强天线的方向性,从而提高天线增益,实现天线智能化,使其成为智能天线。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包括一个激励单元1和四个结构相同的寄生单元2,一个激励单元1和四个寄生单元2均采用垂直于水平面站立的方式设置,或者说是采用的立体式设置。激励单元1立于中心,四个寄生单元2周向相距90度地环绕立于激励单元1的四周,并且每一寄生单元2与激励单元1间的距离均相等,寄生单元2与激励单元1间的距离最佳优选为26mm。
从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激励单元1和寄生单元2都是印刷在介质基板上的。激励单元1为印刷在激励介质基板31上的全向平面印刷偶极子天线;该全向平面印刷偶极子天线包括印刷在激励介质基板31上板面上的激励上平面偶极子天线臂11和印刷在激励介质基板31下板面上的激励下平面偶极子天线臂12。寄生单元2为印刷在寄生介质基板32板面上的寄生平面印刷偶极子天线,寄生平面印刷偶极子天线由两个组合成“工”字形结构的寄生偶极子天线臂4以及焊接在两寄生偶极子天线臂4间PIN二极管5组成,波束切换智能天线通过改变不同寄生单元2中的PIN二极管5导通或者断开的工作状态来改变放置在中心的激励单元1的水平极化方向,使激励单元1的带宽、增益和辐射方向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全向辐射转成定向辐射,从而提高天线增益,实现天线系统的智能化。
本发明能通过改变焊接在寄生单元2中间的PIN二极管5的工作状态来改变放置在天线系统中心的激励单元1的水平极化方向,使激励单元的带宽、增益和辐射方向图都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而获得更优的天线辐射方向图,带宽以及增益,从而达到天线系统的更好性能要求。
本发明的激励单元1的电压驻波比 VSWR<2,激励单元1在PIN二极管5不同工作状态下都能覆盖2.39GHz-2.57GHz。
实施例中,本发明PIN二极管5采用的型号为SMP1345-079LF二极管, PIN二极管5在导通时等效为接2Ω的电阻,PIN二极管5在断开时等效为接0.2pF的电容。
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激励介质基板31和寄生介质基板32均为FR4介质基板3, FR4介质基板3的体积为30mm×20mm×0.8mm。可以这样说本发明的激励上平面偶极子天线11、激励下平面偶极子天线12和寄生偶极子天线4都是蚀刻印刷在体积为30mm×20mm×0.8mm的FR4介质基板平面上的。
由图4可以看出,本发明两寄生偶极子天线4的横向臂41,也就是工字的横的长宽尺寸均为18mm×2.5mm,两寄生偶极子天线4的纵向臂42的长宽尺寸则均为12mm×1mm;两横向臂41的距离为25mm。两寄生偶极子天线4留有1mm焊接PIN二极管5。
本发明的激励上平面偶极子天线11、激励下平面偶极子天线12和寄生偶极子天线4的材质均为铜。
如图2和图3所示,激励上平面偶极子天线11在激励介质基板31上为呈带直角钩111的“丁”字结构,激励下平面偶极子天线12在激励介质基板31上为呈带梯形钩121的“丁”字结构。图2是激励上平面偶极子天线11在激励介质基板31上层平面上的结构示意图,激励上平面偶极子天线11的丁字横臂的长宽尺寸为17.5mm×2mm,激励上平面偶极子天线11的直角钩111的长宽尺寸为10mm×2mm,并且直角钩111上设有直径为1.3mm的上连接孔,
本发明的激励下平面偶极子天线12的丁字横臂的长宽尺寸也是17.5mm×2mm,激励下平面偶极子天线12的梯形钩121是顶长为1mm、底长为8mm、高为10mm的等腰梯形钩,该梯形钩121上制有与直角钩111的上连接孔相对应的下连接孔。
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四个寄生单元2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寄生单元21、第二寄生单元22、第三寄生单元23和第四寄生单元24;相应地PIN二极管5依次包括安装在第一寄生单元21上的第一PIN二极管51、安装在第二寄生单元22上的第二PIN二极管52、安装在第三寄生单元23上的第三PIN二极管53和安装在第四寄生单元24上的第四PIN二极管54。
本发明的PIN二极管5具有四种导通或者断开的工作状态。
图6是本发明第一PIN二极管51断开,第二PIN二极管52、第三PIN二极管53和第四PIN二极管54均为导通时的第一工作状态;
图7是本发明第二PIN二极管52断开,第一PIN二极管51、第三PIN二极管53和第四PIN二极管54均为导通时的第二工作状态;
图8是本发明第三PIN二极管53断开,第一PIN二极管51、第二PIN二极管52和第四PIN二极管54均为导通时的第三工作状态;
图9是本发明第四PIN二极管54断开,第一PIN二极管51、第二PIN二极管52和第三PIN二极管53均为导通时的第四工作状态。
从本发明的图6到图9可以看出PIN二极管5在不同工作状态时,激励单元1的S11(回波损耗),由S11可知本发明的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完全覆盖了2.4GHz的WLAN频段(2400MHz -2483.5MHz)。
图6-图9分别给出了焊接在四个寄生单元2中的PIN二极管5工作在不同状态即导通ON或者断开OFF时激励单元1在xoy面的辐射方向图。由辐射方向图可见激励单元1具有波束切换功能。随着PIN二极管5工作在不同状态即导通ON或者断开OFF,激励单元1的最大辐射方向发生改变,从天线单元1原来的全向辐射变成定向辐射,实现天线系统智能化。
图10-图11分别给出了焊接在四个寄生单元2中的PIN二极管5工作在不同状态即导通ON或者断开OFF时激励单元1的增益和辐射效率,由增益图和辐射效率图可见PIN二极管5虽工作在不同状态下,但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在带宽2.40GHz-2.56GHz范围内峰值增益都在3.5dB以上,辐射效率都在85%以上,所以本发明的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能量转换性能。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包括一个激励单元(1)和四个结构相同的寄生单元(2),其特征是:一个所述的激励单元(1)和四个寄生单元(2)均为垂直于水平面的站立式设置,所述的激励单元(1)立于中心,四个所述的寄生单元(2)周向相距90度地环绕立于激励单元(1)的四周,并且每一所述的寄生单元(2)与激励单元(1)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的激励单元(1)为印刷在激励介质基板(31)上的全向平面印刷偶极子天线;所述的全向平面印刷偶极子天线包括印刷在激励介质基板(31)上板面上的激励上平面偶极子天线臂(11)和印刷在激励介质基板(31)下板面上的激励下平面偶极子天线臂(12);所述的寄生单元(2)为印刷在寄生介质基板(32)板面上的寄生平面印刷偶极子天线,所述的寄生平面印刷偶极子天线由两个组合成“工”字形结构的寄生偶极子天线臂(4)以及焊接在两寄生偶极子天线臂(4)间PIN二极管(5)组成,波束切换智能天线通过改变不同寄生单元(2)中的PIN二极管(5)导通或者断开的工作状态来改变放置在中心的激励单元(1)的水平极化方向,使激励单元(1)的带宽、增益和辐射方向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全向辐射转成定向辐射,实现天线系统的智能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的PIN二极管(5)的型号为SMP1345-079LF,所述的PIN二极管(5)在导通时等效为接2Ω的电阻,PIN二极管(5)在断开时等效为接0.2pF的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的激励介质基板(31)和寄生介质基板(32)均为FR4介质基板(3),所述FR4介质基板(3)的体积为30mm×20mm×0.8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其特征是:两所述的寄生偶极子天线(4)的横向臂(41)的长宽尺寸均为18mm×2.5mm,两所述的寄生偶极子天线(4)的纵向臂(42)的长宽尺寸均为12mm×1mm;两横向臂(41)的距离为25mm。
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的寄生单元(2)与激励单元(1)间的距离26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的激励上平面偶极子天线(11)在激励介质基板(31)上为呈带直角钩(111)的“丁”字结构,所述的激励下平面偶极子天线(12)在激励介质基板(31)上为呈带梯形钩(121)的“丁”字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其特征是:四个所述的寄生单元(2)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寄生单元(21)、第二寄生单元(22)、第三寄生单元(23)和第四寄生单元(24);相应地所述的PIN二极管(5)依次包括安装在第一寄生单元(21)上的第一PIN二极管(51)、安装在第二寄生单元(22)上的第二PIN二极管(52)、安装在第三寄生单元(23)上的第三PIN二极管(53)和安装在第四寄生单元(24)上的第四PIN二极管(5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的PIN二极管(5)具有四种导通或者断开的工作状态,所述的四种导通或者断开的工作状态分别为:
第一PIN二极管(51)断开,第二PIN二极管(52)、第三PIN二极管(53)和第四PIN二极管(54)均为导通时的第一工作状态;第二PIN二极管(52)断开,第一PIN二极管(51)、第三PIN二极管(53)和第四PIN二极管(54)均为导通时的第二工作状态;第三PIN二极管(53)断开,第一PIN二极管(51)、第二PIN二极管(52)和第四PIN二极管(54)均为导通时的第三工作状态;第四PIN二极管(54)断开,第一PIN二极管(51)、第二PIN二极管(52)和第三PIN二极管(53)均为导通时的第四工作状态。
CN201810008598.7A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 Active CN1080920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8598.7A CN108092007B (zh)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8598.7A CN108092007B (zh)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2007A true CN108092007A (zh) 2018-05-29
CN108092007B CN108092007B (zh) 2023-06-30

Family

ID=62179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08598.7A Active CN108092007B (zh)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9200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4630A (zh) * 2020-01-13 2020-06-05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天线模组
CN111525281A (zh) * 2020-04-07 2020-08-11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天线装置
CN114287085A (zh) * 2019-09-18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不含无源元件的智能天线的波束分集
CN114651374A (zh) * 2019-09-18 2022-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具有无源元件的智能天线实现的波束分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37258A1 (en) * 2002-03-27 2005-10-27 Abramov Oleg Y Switched multi-beam antenna
US20140009347A1 (en) * 2011-04-01 2014-01-09 Telecom Italia S.P.A. Two-polarization switched-beam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40118191A1 (en) * 2012-10-26 2014-05-01 Ericsson Canada Controllable Directional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40313080A1 (en) * 2013-04-19 2014-10-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ulti-beam smart antenna for wylan and pico cellular applications
CN104966899A (zh) * 2015-07-16 2015-10-0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一种全向天线和全向天线阵列
CN107482310A (zh) * 2017-08-22 2017-12-15 深圳市深大唯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向图电调线极化偶极子天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37258A1 (en) * 2002-03-27 2005-10-27 Abramov Oleg Y Switched multi-beam antenna
US20140009347A1 (en) * 2011-04-01 2014-01-09 Telecom Italia S.P.A. Two-polarization switched-beam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40118191A1 (en) * 2012-10-26 2014-05-01 Ericsson Canada Controllable Directional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40313080A1 (en) * 2013-04-19 2014-10-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ulti-beam smart antenna for wylan and pico cellular applications
CN104966899A (zh) * 2015-07-16 2015-10-0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一种全向天线和全向天线阵列
CN107482310A (zh) * 2017-08-22 2017-12-15 深圳市深大唯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向图电调线极化偶极子天线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N PAN; YUEHUI CUI; RONGLIN LI: "Investigation of a Triple-Band Multibeam MIMO Antenna for Wireless Access Poi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64, no. 4, pages 1234 - 1241, XP011605436, DOI: 10.1109/TAP.2016.2526082 *
孙佳文;陈文华;冯正和;赵凯南: "频率方向图复合可重构寄生单极子天线阵列", 《电波科学学报》, vol. 26, no. 1, pages 1 - 6 *
李晨楠; 刘玉虎; 傅世强: "WIFI频段波束可切换开关天线的设计与实现" *
李晨楠; 刘玉虎; 傅世强: "WIFI频段波束可切换开关天线的设计与实现", 《科技创新导报》, no. 21, pages 89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7085A (zh) * 2019-09-18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不含无源元件的智能天线的波束分集
CN114651374A (zh) * 2019-09-18 2022-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具有无源元件的智能天线实现的波束分集
CN114651374B (zh) * 2019-09-18 2023-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具有无源元件的智能天线实现的波束分集
US11978963B2 (en) 2019-09-18 2024-05-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eam diversity by smart antenna with passive elements
CN111244630A (zh) * 2020-01-13 2020-06-05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天线模组
CN111525281A (zh) * 2020-04-07 2020-08-11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天线装置
CN111525281B (zh) * 2020-04-07 2021-09-10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天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2007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6392B (zh) 一种方向图可重构手机天线
CN108092007A (zh) 一种波束切换智能天线
CN102570058B (zh) 复合式多天线系统及其无线通信装置
CN108281779B (zh) 一种低剖面波束切换智能天线
US11316263B2 (en) Radiation apparatus
CN203813033U (zh) 一种多频阵列天线
CN207852915U (zh) 一种低剖面波束切换智能天线
CN110518338A (zh) 一种频率与极化可重构的宽带天线
CN102403567A (zh) 多天线系统及具有该多天线系统的电子装置
CN102013559A (zh) 波束扫描阵列天线
CN106299689B (zh) 一种超宽带低剖面垂直极化全向天线
WO2017054127A1 (zh) 一种通信设备
CN116169466B (zh) 超宽带低剖面双极化紧耦合天线阵列
CN114976665B (zh) 一种加载频率选择表面辐射稳定的宽带双极化偶极子天线
CN109301462A (zh) 一种应用于5g通信的双宽面磁电偶极子基站天线
CN105680171B (zh) 具有宽带分极化陷波特性的全向吸顶天线
WO2019100376A1 (zh) 全向阵列天线及其波束赋形方法
CN217485700U (zh) 一种高增益超宽带双极化定向振子
CN209822850U (zh) 一种平面弯折十字交叉型宽带双极化蝶形振子
CN209119323U (zh) 一种120°定向高增益天线
US11978963B2 (en) Beam diversity by smart antenna with passive elements
CN104466355A (zh) 一种微带天线和网桥天线
US20220209422A1 (en) Beam diversity by smart antenna without passive elements
CN203339303U (zh) 一种方向图具有多种可重构特性的天线
WO2022233212A1 (zh) 解耦装置及解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