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91531A - 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91531A
CN108091531A CN201810062097.7A CN201810062097A CN108091531A CN 108091531 A CN108091531 A CN 108091531A CN 201810062097 A CN201810062097 A CN 201810062097A CN 108091531 A CN108091531 A CN 108091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gas
discharge tube
discharg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620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encent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gam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gam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gam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620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915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91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15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Vessels And Coating Film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该气体放电管包括至少一绝缘体、至少两个电极组件和至少一电极冷却物,绝缘体设有通孔,至少两个电极组件相对的表面形成放电面,绝缘体和至少两个电极组件共同围合形成一放电内腔,通孔与放电内腔连通,通过将电极冷却物与一电极组件连接,且电极冷却物朝向放电内腔的表面与该电极组件的放电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H的取值范围为0mm≤H≤1.2mm。当惰性气体进行弧光放电时,电极冷却物对与之连接的电极组件进行冷却,延缓放电面温度上升,防止放电面由于过热而导致电极组件烧毁或短路,提高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电压保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体放电管及具有该气体放电管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放电管是一种开关型保护器件,通常作为过电压保护器件使用。目前一般使用的气体放电管是由绝缘管体及其两端封接电极而成,内腔充惰性气体。当气体放电管电极两端的电压超过气体的击穿电压时,就会引起间隙放电,该气体放电管迅速的由高阻态变为低阻态,形成导通,从而保护了与其并联的其他器件。现有的气体放电管的两个相对电极形成有放电面,放电面进行放电时,内腔温度升高,当内腔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放电面很容易由于过热而导致电极烧毁或短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放电管,旨在延缓放电面温度升高,提高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气体放电管,包括:
至少一绝缘体,所述绝缘体设有通孔;
至少两个电极组件,所述至少两个电极组件相对设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电极组件相对的表面形成放电面,所述绝缘体和至少两个电极组件共同围合形成一放电内腔,所述通孔与所述放电内腔连通;
至少一电极冷却物,所述电极冷却物与一电极组件连接,且所述电极冷却物朝向放电内腔的表面与该电极组件的放电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H的取值范围为0mm≤H≤1.2mm。
优选的,所述电极冷却物设于所述电极组件背离所述放电内腔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电极冷却物设于所述电极组件朝向所述放电内腔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至少一电极组件设有至少一过孔,所述电极冷却物容纳于所述过孔,以密闭所述放电内腔。
优选的,至少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至少一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开设有连通所述放电内腔的至少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电极封堵所述安装孔,所述电极冷却物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以密封所述放电内腔。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主体和设于所述主体的凸起,所述主体和第一电极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凸起容纳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电极冷却物夹设于所述凸起和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电极冷却物包括环形连接件和沿着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的周缘向外折弯延伸的第一抵接件,所述连接件夹设于所述凸起和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所述第一抵接件的两个表面分别与所述主体和第一电极的外表面抵接。
优选的,所述电极冷却物还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抵接件的自由端的周缘向外折弯延伸的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与所述主体的周缘抵接。
优选的,所述凸起朝向所述放电内腔的表面和与该凸起相邻的放电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h的取值范围为0mm≤h≤0.6mm。
优选的,h的取值范围为0.25mm≤h≤0.45mm。
优选的,所述凸起朝向与之相对设置的电极组件的表面设有第一阴极涂覆面,该电极组件朝向第一电极的表面设有第二阴极涂覆面,所述第一阴极涂覆面和第二阴极涂覆面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电极组件相对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阴极涂覆面设于所述凹槽的底壁,所述凹槽的深度为A,A的取值范围为0mm≤A≤0.6mm。
优选的,H的取值范围为0mm≤H≤0.6mm。
优选的,所述电极冷却物为低温焊料或者低温粘合剂或者硅胶。
优选的,所述气体放电管还包括至少一低温密封物,所述低温密封物用于密封所述放电内腔。
优选的,所述低温密封物夹设于至少一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绝缘体之间。
优选的,至少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件和至少一第二电极件,所述第一电极件开设有连通所述放电内腔的至少一密封孔,所述第二电极件封堵所述密封孔,所述低温密封物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件和第二电极件之间。
优选的,所述绝缘体设有至少一缝隙,所述低温密封物密封所述缝隙。
优选的,至少一电极组件设有连通孔,所述低温密封物密封所述连通孔。
优选的,所述低温密封物为低温焊料或者低温粘合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过电压保护装置,所述过电压保护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气体放电管。
本发明的气体放电管包括至少一绝缘体、至少两个电极组件和至少一电极冷却物,绝缘体设有通孔,至少两个电极组件相对的表面形成放电面,绝缘体和至少两个电极组件共同围合形成一放电内腔,通孔与放电内腔连通,通过将电极冷却物与一电极组件连接,且电极冷却物朝向放电内腔的表面与该电极组件的放电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H的取值范围为0mm≤H≤1.2mm。当惰性气体进行弧光放电时,电极冷却物对与之连接的电极组件进行冷却,延缓放电面温度上升,防止放电面由于过热而导致电极组件烧毁或短路,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气体放电管的弧光放电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气体放电管一实施例的剖示图;
图3为本发明气体放电管另一实施例的剖示图;
图4为本发明气体放电管又一实施例的剖示图;
图5为本发明气体放电管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气体放电管的剖示图;
图7为本发明气体放电管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气体放电管的剖示图;
图9为图8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气体放电管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气体放电管的剖示图;
图12为本发明气体放电管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气体放电管的剖示图;
图14为本发明气体放电管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气体放电管的剖示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气体放电管 343 第一阴极涂覆面
10 绝缘体 35 第二阴极涂覆面
11 通孔 36 凹槽
13 缝隙 37 第一电极件
30 电极组件 371 密封孔
31 放电面 38 第二电极件
32 过孔 50 放电内腔
33 第一电极 70 电极冷却物
331 安装孔 71 连接件
34 第二电极 73 第一抵接件
341 主体 75 第二抵接件
342 凸起 90 低温密封物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气体放电管100,该气体放电管100主要用于过电压保护装置。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气体放电管100的弧光放电原理结构示意图,将气体放电管100进入弧光放电时的内部空间分为三个区域(即图中的a区、b区、c区),在气体放电管100的发射面相对区域定义为a区弧光放电区,这时气体放电管100近视于短路,存在一定的续流,电流加大,产生大量的热量(此区域的温度最高可达1500℃左右),气体膨胀,热量扩散辐射到管壁,对管壁产生热冲击,我们将这一区域定义为b区近弧光辐射区(此区域温度瞬间可达800℃左右)。热量通过电极传热以及气体膨胀传至电极封接面周边,我们将这一区域定义为c区远弧光辐射区(此区域温度最小)。
请参考图2至图15,本发明气体放电管100包括:
至少一绝缘体10,所述绝缘体10设有通孔11;
至少两个电极组件30,所述至少两个电极组件30相对设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电极组件30相对的表面形成放电面31,所述绝缘体10和至少两个电极组件30共同围合形成一放电内腔50,所述通孔11与所述放电内腔50连通;
至少一电极冷却物70,所述电极冷却物70与一电极组件30连接,且所述电极冷却物70朝向放电内腔50的表面与该电极组件30的放电面31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H的取值范围为0mm≤H≤1.2mm。
具体的,绝缘体10可呈圆柱形管体或圆柱形片状体,绝缘体10设有通孔11,至少两个电极组件30设于绝缘体10的两端,封堵该通孔11(如图2和图3,图7至图15),或者至少两个电极组件30设于绝缘体10的同一端,一电极组件30封堵该通孔11(如图4和图5)。在使用该气体放电管100时,可根据需要在绝缘体10的外表面套设热缩套管(未图示),热缩套管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绝缘体10和至少两个电极组件30共同围合形成一放电内腔50,放电内腔50与外界隔绝,其内部填充惰性气体,如氩气。
绝缘体10与至少两个电极组件30可以为高温焊接,如采用高温焊接的方式实现焊接,高温焊料是指的熔点大于500℃的焊料,高温即大于500℃的温度;本发明所称低温是相对该高温而言的较低的温度,为500℃及500℃以下的温度,高温焊料,优选为银铜焊料,焊料的熔点可以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在此不作限制。或者绝缘体10与至少两个电极组件30通过低温密封物90进行连接,在此不作限制。
本发明所称电极冷却物70为低温焊料(熔融)或者低温粘合剂(变形或软化)或者硅胶(变形或软化)。当电极冷却物70为低温焊料,且部分设于放电内腔50外部,部分设于放电内腔50内时,电极冷却物70在高于所述低温的环境中会吸热熔融液化或变形或软化,导致无法密封,当电极冷却物70熔化时,放电内腔50中的惰性气体容易通过电极组件30而漏气,使后续电路迅速被切断,防止气体放电管100被烧毁,此时电极冷却物70既起到漏气的作用,又起到冷却电极组件30的作用;当电极冷却物70全部设于放电内腔50的外部或内部时,电极冷却物70起到冷却电极组件30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电极冷却物70朝向放电内腔50的表面与该电极组件30的放电面31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H的取值范围为0mm≤H≤1.2mm,当电极冷却物70低于放电面31或与放电面31之间的最短距离超过1.2mm时,均不能达到较好的延缓放电面31温度上升的效果。H的取值范围具体有0mm、0.6mm、1.2mm,本实施例优选H为0mm≤H≤0.6mm。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绝缘体10的形状还可以是多面形管体或椭圆柱形等结构,在此不作限制。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惰性气体进行弧光放电时,电极冷却物70对与之连接的电极组件30进行冷却,延缓放电面31温度上升,防止放电面31由于过热而导致电极组件30烧毁或短路,提高了安全性。
请再次参考图2,电极冷却物70设于所述电极组件30背离所述放电内腔50的表面。
可以理解的,电极冷却物70设于电极组件30背离放电内腔50的表面,即设于放电内腔50的外部,在经受工频续流时,电极冷却物70吸热,使得放电面31的温度快速冷却下来,延长电极组件30融化烧毁的时间,提高放电面31的工频耐受能力,避免在工频耐受时间范围内气体放电管100被烧毁。此时电极冷却物70起到冷却电极组件30的作用,延缓放电面31温度的上升,防止烧毁气体放电管100。
请再次参考图3,电极冷却物70设于所述电极组件30朝向所述放电内腔50的表面。
可以理解的,电极冷却物70设于电极组件30朝向放电内腔50的表面,即设于放电内腔50的内部,一方面电极冷却物70在经受工频续流时,电极冷却物70吸热,使得放电面31的温度迅速冷却下来,延长电极组件30融化烧毁的时间,提高放电面31的工频耐受的能力,避免在工频耐受时间范围内气体放电管100被破坏或烧毁,另一方面,当电极组件30相对的放电面31设有阴极发射材料时,能够减小阴极发射材料的溅射和蒸发,提高阴极发射材料溅射蒸发的能力。
请再次参考图4,至少一电极组件30设有至少一过孔32,所述电极冷却物70容纳于所述过孔32,以密闭所述放电内腔50。
可以理解的,电极冷却物70设于过孔32内,在经受工频续流时,电极冷却物70吸热,一方面使得放电面31的温度迅速冷却下来,延长电极组件30融化烧毁的时间,提高放电面31的工频耐受的能力,避免在工频耐受时间范围内气体放电管100被破坏烧毁;另一方面当电极组件30相对的放电面31设有阴极发射材料时,能够减小阴极发射材料的溅射和蒸发,提高阴极发射材料溅射蒸发的能力;再一方面在经受工频电流时,当温度超过电极冷却物70的熔点或软化点时,电极冷却物70熔融或软化,放电内腔50的密封性遭到破坏,外部空气经由过孔32进入放电内腔50,对放电面31进行冷却,中和放电离子和电子,实现开路安全失效。
请再次参考图4至图15,至少一电极组件30包括第一电极33和至少一第二电极34,所述第一电极33开设有连通所述放电内腔50的至少一安装孔331,所述第二电极34封堵所述安装孔331,所述电极冷却物70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4之间,以密封所述放电内腔50。
可以理解的,电极冷却物70夹设在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4之间,在经受工频续流时,一方面,电极冷却物70吸热,让放电面31的温度冷却下来,可以延长电极组件30熔化烧毁的时间,提高放电面31的工频耐受的能力,避免在工频耐受时间范围内气体放电管100被破坏或烧毁;另一方面,当电极组件30相对的放电面31设有阴极发射材料时,能够减小阴极发射材料的溅射和蒸发,提高阴极发射材料溅射蒸发的能力;再一方面,在经受工频电流时当温度超过电极冷却物70的熔点或软化点时,电极冷却物70熔化或软化,放电内腔50的密封性遭到破坏,外部空气经由填充孔迅速进入放电内腔50,冷却放电面31,中和放电离子和电子,实现开路安全失效;再一方面,在大电流工频电流作用时,弧光区温度迅速上升,电极冷却物70吸热延缓电极组件30温度的上升,在放电面31表面温度未达到熔点之前,电极冷却物70迅速达到电极冷却物70的熔点或软化点,放电内腔50的密封性破坏,外界气体迅速进入放电内腔50的弧光区,冷却放电面31,中和放电离子及电子,增加气体的绝缘性,快速切断电弧,实现安全开路;再一方面,当热缩套管包裹住气体放电管100后,不会影响工频电流作用时的安全开路性能。
请再次参考图7至图9,第二电极34包括主体341和设于所述主体341的凸起342,所述主体341和第一电极33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凸起342容纳于所述安装孔331,所述电极冷却物70夹设于所述凸起342和所述安装孔331的孔壁之间。
可以理解的,由于放电内腔50需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凸起342的周缘与安装孔331的周缘需密封连接,设置凸起342是为了当放电面31温度升高时,电极冷却物70快速吸热,让放电面31的温度冷却下来,可以延长电极组件30熔化烧毁的时间,提高放电面31的工频耐受的能力,避免在工频耐受时间范围内气体放电管100被破坏或烧毁。
进一步的,电极冷却物70包括环形连接件71和沿着所述连接件71的一端的周缘向外折弯延伸的第一抵接件73,所述连接件73夹设于所述凸起342和所述安装孔331的孔壁之间,所述第一抵接件73的两个表面分别与所述主体341和第一电极33的外表面抵接。
基于上述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增强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4之间的密封性能,当电极冷却物70受热熔融内缩时,第一抵接件73设于主体341和第一电极33之间,连接件51夹设于凸起342和安装孔331的孔壁之间,有效降低制造时封接的漏气率。
进一步的,电极冷却物70还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抵接件73的自由端的周缘向外折弯延伸的第二抵接件75,所述第二抵接件75与所述主体341的周缘抵接。
可以理解的,为了进一步增强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4之间的密封性能,第二抵接件75与主体341的周缘抵接。
进一步的,凸起342朝向所述放电内腔50的表面和与该凸起342相邻的放电面31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h的取值范围为0mm≤h≤0.6mm。
可以理解的,凸起342低于放电面31,且凸起342朝向放电内腔50的表面和与该凸起342相邻的放电面31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0mm≤h≤0.6mm,电极冷却物70与温度较高的弧光放电a区靠近,并部分暴露在弧光放电a区,弧光产生的高热量很快传递到电极冷却物70,电极冷却物70快速吸热,让放电面31的温度冷却下来,可以延长电极组件30熔化烧毁的时间,提高放电面31的工频耐受的能力,避免在工频耐受时间范围内气体放电管100被烧毁。凸起342低于放电面31或与放电面31之间的距离大于0.6mm时,均不能实现较好的冷却放电面31的效果。如h取值为0mm、0.25mm、0.45mm、0.6mm等,优选h的取值范围为0.25mm≤h≤0.45mm。
进一步的,凸起342朝向与之相对设置的电极组件30的表面设有第一阴极涂覆面343,该电极组件30朝向第一电极33的表面设有第二阴极涂覆面35,所述第一阴极涂覆面343和第二阴极涂覆面35相对设置。
可以理解的,第一阴极涂覆面343和第二阴极涂覆面35相对设置,当气体放电管100工作时,第一阴极涂覆面343和第二阴极涂覆面35均涂有阴极发射材料,用来提供初始电子。
进一步的,电极组件30相对所述第一电极33的表面设有凹槽36,所述第二阴极涂覆面35设于所述凹槽36的底壁,所述凹槽36的深度为A,A的取值范围为0mm≤A≤0.6mm。
可以理解的,第二阴极涂覆面35设于凹槽36的底壁,在惰性气体进入到激烈的弧光放电时,气体离子将轰击放电面31,产生溅射,第一阴极涂覆面343和第二阴极涂覆面35将免以遭受轰击,不产生溅射,放电面31主要是金属电极,第一阴极涂覆面343和第二阴极涂覆面35为阴极发射材料,金属电极的熔点比阴极发射材料的熔点高,耐轰击能力强,因此气体放电管100整体的溅射较小,燃弧概率低,安全性高。凹槽36的深度为A,A的取值范围为0mm≤A≤0.6mm,当凹槽36的深度过小时,第二阴极涂覆面35会产生溅射,当凹槽36的深度过大时,第二阴极涂覆面35起不到提供初始电子的作用。从而在不增大放电间隙牺牲雷击通流量的情况下,达到快速灭弧的目的,设置凹槽36的结构对阴极发射材料的保护更进一步的改善了雷击通流量,该结构很好的解决了大的工频续流的安全失效及雷击通流量之间的相互矛盾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气体放电管100还包括至少一低温密封物90,所述低温密封物90用于密封所述放电内腔50。
具体的,低温密封物90密封放电内腔50的结构有多种,可以是在电极组件30或绝缘体10上设置孔,低温密封物90密封该孔,或者是低温密封物夹设于,绝缘体10和电极组件30之间等的结构,在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低温密封物90为能够耐受低温的密封材料,该材料在高于所述低温的环境中会熔融变形甚至液化,导致无法密封,当低温密封物90熔化时,放电内腔50内的惰性气体容易通过低温密封物90而实现漏气,使后续电路迅速被切断。低温密封物90与温度较高的弧光放电a区靠近,并部分暴露在弧光放电a区,弧光产生的高热量很快传递到低温密封层,使其很快熔融,产生漏气,使得外部空气快速进入弧光放电区,抬高弧压,提升击穿电压,从而迅速切断电弧,产生漏气,安全失效。从而在不增大放电间隙牺牲雷击通流量的情况下,达到快速灭弧的目的。
一方面,电极冷却物70在电极组件30温度上升时对其进行冷却,延缓放电面31温度的上升,使得弧光放电的温度有足够的时间传递到低温密封物90,这个可以扩大放电管漏气开路失效的电流,气体放电管100可以在60A以下发生漏气安全失效。
请再次参考图12和图13,至少一电极组件30包括第一电极件37和至少一第二电极件38,所述第一电极件37开设有连通所述放电内腔50的至少一密封孔371,所述第二电极件38封堵所述密封孔371,所述低温密封物90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件37和第二电极件38之间。
可以理解的,在小电流的工频电流流过时,低温密封物90吸热的使其升温,但外界会对暴露在外的电极冷却物70进行冷却使其降温,当内外温度达到平衡时,气体放电管100一直处于导通而不开路的状态,在小电流开路受外界的影响较大,存在不开路的风险。在电极冷却物70位置外的其他地方设置低温密封物90,在小电流时低温密封物90远离弧光区,在持续工频电流时可以持续累积热量,达到低温密封物90的熔点时气体放电管100漏气,电弧切断,实现安全的开路失效。在大电流工频电流作用时,弧光区温度迅速上升,电极冷却物70吸热延缓放电面31温度的上升,在放电面31表面温度未达到熔点之前,电极冷却物70迅速达到电极冷却物70的熔点或软化点,放电内腔50体密封性破坏,外界气体迅速进入弧光放电区,冷却放电面31,中和放电离子及电子,增加气体的绝缘性,快速切断电弧,实现安全开路。
请再次参考图14和图15,绝缘体10设有至少一缝隙13,所述低温密封物90密封所述缝隙13。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绝缘体10开设缝隙13,当放电内腔50内的温度上升到一定数值,达到低温密封物90的熔点时气体放电管100漏气,电弧切断,实现安全的开路失效。
进一步的,低温密封物90夹设于至少一所述电极组件30和所述绝缘体10之间。
可以理解的,低温密封物90夹设于至少一电极组件30和绝缘体10之间,当放电内腔50内的温度上升到一定数值,达到低温密封物90的熔点时气体放电管100漏气,电弧切断,实现安全的开路失效。
进一步的,至少一电极组件30设有连通孔(未图示),所述低温密封物90密封所述连通孔。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电极组件30设置连通孔,当放电内腔50内的温度上升到一定数值,达到低温密封物90的熔点时气体放电管100漏气,电弧切断,实现安全的开路失效。
本实施例中,低温密封物90为低温焊料或者低温粘合剂。
可以理解的,低温密封物90为低温焊料或者低温粘合剂。低温焊料有低温锡焊或玻璃焊料,熔点在350℃左右,低温粘合剂有胶水等有机粘合剂。
另外,本实施例中低温密封物90与温度较高的弧光放电a区靠近,并部分暴露在弧光放电a区,弧光产生的高热量很快传递到低温密封层,使其很快熔融,产生漏气,使得外部空气快速进入弧光放电区,抬高弧压,提升击穿电压,从而迅速切断电弧,产生漏气,安全失效。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过电压保护装置,该过电压保护装置包括气体放电管100,该气体放电管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过电压保护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绝缘体,所述绝缘体设有通孔;
至少两个电极组件,所述至少两个电极组件相对设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电极组件相对的表面形成放电面,所述绝缘体和至少两个电极组件共同围合形成一放电内腔,所述通孔与所述放电内腔连通;
至少一电极冷却物,所述电极冷却物与一电极组件连接,且所述电极冷却物朝向放电内腔的表面与该电极组件的放电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H的取值范围为0mm≤H≤1.2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冷却物设于所述电极组件背离所述放电内腔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冷却物设于所述电极组件朝向所述放电内腔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电极组件设有至少一过孔,所述电极冷却物容纳于所述过孔,以密闭所述放电内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至少一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开设有连通所述放电内腔的至少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电极封堵所述安装孔,所述电极冷却物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以密封所述放电内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主体和设于所述主体的凸起,所述主体和第一电极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凸起容纳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电极冷却物夹设于所述凸起和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冷却物包括环形连接件和沿着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的周缘向外折弯延伸的第一抵接件,所述连接件夹设于所述凸起和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所述第一抵接件的两个表面分别与所述主体和第一电极的外表面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冷却物还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抵接件的自由端的周缘向外折弯延伸的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与所述主体的周缘抵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朝向所述放电内腔的表面和与该凸起相邻的放电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h的取值范围为0mm≤h≤0.6m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h的取值范围为0.25mm≤h≤0.45mm。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朝向与之相对设置的电极组件的表面设有第一阴极涂覆面,该电极组件朝向第一电极的表面设有第二阴极涂覆面,所述第一阴极涂覆面和第二阴极涂覆面相对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相对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阴极涂覆面设于所述凹槽的底壁,所述凹槽的深度为A,A的取值范围为0mm≤A≤0.6mm。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H的取值范围为0mm≤H≤0.6mm。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冷却物为低温焊料或者低温粘合剂或者硅胶。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放电管还包括至少一低温密封物,所述低温密封物用于密封所述放电内腔。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密封物夹设于至少一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绝缘体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件和至少一第二电极件,所述第一电极件开设有连通所述放电内腔的至少一密封孔,所述第二电极件封堵所述密封孔,所述低温密封物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件和第二电极件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设有至少一缝隙,所述低温密封物密封所述缝隙。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电极组件设有连通孔,所述低温密封物密封所述连通孔。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密封物为低温焊料或者低温粘合剂。
21.一种过电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电压保护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放电管。
CN201810062097.7A 2018-01-22 2018-01-22 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Pending CN1080915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2097.7A CN108091531A (zh) 2018-01-22 2018-01-22 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2097.7A CN108091531A (zh) 2018-01-22 2018-01-22 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1531A true CN108091531A (zh) 2018-05-29

Family

ID=62182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62097.7A Pending CN108091531A (zh) 2018-01-22 2018-01-22 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9153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6764A (zh) * 2020-05-18 2020-08-18 李从勇 一种烫画机用过热自断电式保护装置
CN113488362A (zh) * 2021-06-01 2021-10-08 巨民生 一种气体放电管及其过电压保护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69427A (en) * 1949-09-07 1952-04-02 Standard Telephones Cable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GB1439775A (en) * 1972-11-08 1976-06-1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nnular elem
JP2001222977A (ja) * 2000-02-07 2001-08-17 Orc Mfg Co Ltd 誘電体バリア放電ランプ
CN105374653A (zh) * 2015-12-04 2016-03-02 深圳市槟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放电管
CN106785922A (zh) * 2017-03-30 2017-05-31 谷春宁 一种气体放电管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207925432U (zh) * 2018-01-22 2018-09-28 东莞市阿甘半导体有限公司 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69427A (en) * 1949-09-07 1952-04-02 Standard Telephones Cable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GB1439775A (en) * 1972-11-08 1976-06-1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nnular elem
JP2001222977A (ja) * 2000-02-07 2001-08-17 Orc Mfg Co Ltd 誘電体バリア放電ランプ
CN105374653A (zh) * 2015-12-04 2016-03-02 深圳市槟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放电管
CN105826149A (zh) * 2015-12-04 2016-08-03 深圳市槟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放电管
CN106785922A (zh) * 2017-03-30 2017-05-31 谷春宁 一种气体放电管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207925432U (zh) * 2018-01-22 2018-09-28 东莞市阿甘半导体有限公司 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6764A (zh) * 2020-05-18 2020-08-18 李从勇 一种烫画机用过热自断电式保护装置
CN111546764B (zh) * 2020-05-18 2022-07-15 李从勇 一种烫画机用过热自断电式保护装置
CN113488362A (zh) * 2021-06-01 2021-10-08 巨民生 一种气体放电管及其过电压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16835B2 (ja) 電流ヒューズ装置及びそれを含む電池アセンブリ
US20170004947A1 (en) High-voltage direct-current thermal fuse
CN109686634A (zh) 一种气体放电管
CN108091531A (zh) 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WO2019001590A1 (zh) 一种高压直流热熔断器
CN207925432U (zh) 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JPS59180949A (ja) 金属蒸気放電灯
CN110299272A (zh) 一种具有灭弧介质的温度保险丝
CN202616176U (zh) 一种具有过电流保护密封熔断体
CN105610049B (zh) 一种气体放电管
CN208173540U (zh) 一种具有灭弧介质的温度保险丝
CN106329316A (zh) 一种开路失效模式放电管
US11688577B2 (en) High-voltage direct-current thermal fuse
CN108321017A (zh) 温度保险丝及防雷元件
KR102262199B1 (ko) 소형 착화기 및 착화기 제조방법
EP1708246B1 (en) Short-arc type high pressure discharge lamp and lamp apparatus
CN113808894A (zh) 过电压保护装置、气体放电管及其制备方法
JP2004039602A (ja) 電流ヒューズ
JP3313869B2 (ja) 防爆型電球
CN207705569U (zh) 气体放电管
JP2008293912A (ja) 高圧放電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源装置
JP3119918B2 (ja) アークチューブ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188906A (ja) 蛍光ランプ
CN217521938U (zh) 熔断器
CN216161679U (zh) 主动切除故障式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1

Address after: 518000 west side of building e, zone a, Ho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Tangto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Bencent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of Songshan Lak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o. 8 Industrial South Road, the 1 floor of the venture building

Applicant before: Dongguan Agam Semiconductor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west side of 1st floor, building e, area a, Ho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Tangto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Penang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west side of 1st floor, building e, area a, Ho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Tangto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Bencent 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