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88076A - 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88076A
CN108088076A CN201711373801.2A CN201711373801A CN108088076A CN 108088076 A CN108088076 A CN 108088076A CN 201711373801 A CN201711373801 A CN 201711373801A CN 108088076 A CN108088076 A CN 108088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level
low
temperature
heat pump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738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88076B (zh
Inventor
谭先朝
宁国
张立坤
孔维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SAN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SAN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SAN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SAN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738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880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88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8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88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8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4/00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eat pumps
    • F24H4/06Air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F26B21/002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heating the drying air indirectly, i.e. using a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能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相互连通的热风机和双级换热冷凝器,所述双级换热冷凝器分别连接有低温级热泵及高温级热泵,所述低温级热泵及高温级热泵均连接有双路变频蒸发器,所述热风机、双级换热冷凝器、低温级热泵、高温级热泵及双路变频蒸发器分别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热风机的出口处设置有出风温度传感器,所述双级换热冷凝器包括由冷凝器壳密封的高温级冷凝盘管和低温级冷凝盘管构成的空气通道、冷凝器进风口及与热风机连通的冷凝器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环境气温传感器及冷凝器进风滤网,所述高温级冷凝盘管和低温级冷凝盘管之间设置有中间温度传感器。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能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农副产品和食品的干燥加工中,为了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除去物料中的水分,必不可少的需要一种将空气提高至较高温度(40℃至60℃)的热风供风设备;目前普遍使用通过燃烧燃煤、生物质、燃气或醇类燃料的热风炉来制取热风,随着国家相关环保政策的推行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升,燃料燃烧的方式逐步受到了制约;因此,近年来清洁能源的应用逐步深入到了干燥加工行业中,使用电能源是目前最方便、清洁的方式;电加热因能耗大、效率低而导致不受提倡,空气能热泵将会成为干燥行业倍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人们所熟悉的“泵”是一种可以提高位能的机械设备,比如水泵主要是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而“空气能热泵”是一种能从空气中获取低位热能,经过电能做功,提供可被人们所用的高位热能的装置。将空气能热泵获得的高位热能交换到干燥加工需要送入的空气中从而形成烘干用的热风便是空气能热风机组达到的目的。
但对于目前成熟的空调型热泵,因受可选型冷媒特性的制约,其供热温度范围往往不超过40℃,即使可以达到较高的极限温度,但能效比也大幅下降从而失去了节能优势;尤其在环境温度低于10℃而要求热风温度高于40℃的应用工况下,使用传统的空调热泵技术就无法做到较高的能效比;此外,作为烘干应用的空气能热风机组,受早晚温差的影响,吸入的自然空气温度范围很宽,而供出热风的温度精度要求又比较高,这就需要机组具有较宽的工况范围和供热能力精确可调的特性。
现有技术中,空气能热泵一般不具备很宽的工况温度范围和输出能量实时调节范围,而运行范围很宽的大功率变频空调机组的成本投入很大而不能适应农产品的生产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较低投入、节能、且带大范围供热能力调节的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包括相互连通的热风机和双级换热冷凝器,所述双级换热冷凝器分别连接有低温级热泵及高温级热泵,所述低温级热泵及高温级热泵均连接有双路变频蒸发器,所述热风机、双级换热冷凝器、低温级热泵、高温级热泵及双路变频蒸发器分别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热风机的出口处设置有出风温度传感器,所述双级换热冷凝器包括由冷凝器壳密封的高温级冷凝盘管和低温级冷凝盘管构成的空气通道、冷凝器进风口及与热风机连通的冷凝器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环境气温传感器及冷凝器进风滤网,所述高温级冷凝盘管和低温级冷凝盘管之间设置有中间温度传感器。
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控制方法,控制器对机组自适应控制流程如下:
对低温级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带和高温级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带通电从而对低温级压缩机和高温级压缩机进行预热,机组系统自检,若机组系统自检不正常则故障显示;
若系统自检正常,则系统进行设置,设置操作运行参数,当运行参数设置完成后进行设置确认然后调入设置的系统参数,输出目标温度Tt、低温级热泵升温能力DT25、高温级热泵升温能力GT25及升温能力衰减系数Ct;
读取各传感器信号,包括环境温度Ti、中间温度Tm、出风温度To、高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的排气温度、低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的排气温度、低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的吸气温度、高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的吸气温度、低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上的冷凝器液管温度、高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上的冷凝器液管温度、低温级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上的蒸发器液管温度、高温级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上的蒸发器液管温度、低温级吸气压力传感器的吸气压力、高温级吸气压力传感器的吸气压力;
对控制器的运行或停止按键进行操作:
当按停止按键时,机组降频直至冷风机和低温级压缩机关闭,高温级压缩机停机,10秒后热风机停机;
当按启动按键时,低温级电子膨胀阀和高温级电子膨胀阀开启最大后归位初始位,启动热风机,同时以50Hz启动冷风机,系统保持运行;
当系统保持运行时,系统进行保护判定:
若排气压力超标5S,控制器控制关闭相应的低温级压缩机或高温级压缩机,系统报警直到收到复位信号;
若吸气压力不达标10S,控制器控制关闭相应的低温级压缩机或高温级压缩机,系统报警直到收到复位信号;
若高温级排气温度超标,控制器控制关闭高温级压缩机,系统报警至高温级排气温度传感器温度值低于60℃,系统保持运行;
若高温级排气温度超标,低温级压缩机降频直至最低频率限制,然后低温级排气温度传感器进行判定,若低于最高限制值,则系统保持运行,若高于最高限制值,则系统关闭低温级压缩机,报警至低温级排气温度传感器温度值低于低于60℃,系统保持运行;
当系统正常运行时,进行模式判定如下:
若高温级热泵化霜,则控制高温级压缩机停机1min,高温级四通换向阀换向线圈通电,高温级压缩机运行进行化霜,然后进入膨胀阀控制子流程;
若低温级热泵化霜,则控制低温级压缩机停机1min,低温级四通换向阀换向线圈通电,低温级压缩机50Hz运行进行化霜,然后进入膨胀阀控制子流程;
若独立高温级热泵供热,高温级压缩机运行,低温级压缩机停止,然后进入膨胀阀控制子流程;
若独立低温级热泵供热,低温级压缩机运行,高温级压缩机停止,然后进入膨胀阀控制子流程;
若低温级热泵和高温级热泵同时供热,则低温级压缩机和高温级压缩机同时运行,然后进入膨胀阀控制子流程;
在膨胀阀控制子流程中,对低温级热泵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然后对高温级热泵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然后对高温级热泵或低温级热泵是否化霜状态进行判断,若是化霜状态,则系统维持现状,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不是化霜状态,那么对出风温度To进行趋势判断:
若出风温度呈上升趋势,将出风温度To与目标温度Tt进行对比,若出风温度To小于目标温度Tt,则系统维持现状,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出风温度To大于或等于目标温度Tt,然后判断低温级压缩机是否处于最低频率,若处于最低频率,则冷风机降频2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高于最低频率,低温级压缩机降频2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
若出风温度呈稳定趋势,将出风温度To与目标温度Tt进行对比,若出风温度To小于目标温度Tt,然后判断冷风机是否是最高频率,若是处于最高频率,低温级压缩机升频1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是低于最高频率,冷风机升频1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出风温度To大于或等于目标温度Tt,然后判断低温级压缩机是否是最低频率,若是最低频率,则冷风机降频1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是高于最低频率,则低温级压缩机降频1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
若出风温度呈下降趋势,将出风温度To与目标温度Tt进行对比,若出风温度To小于目标温度Tt,然后判断冷风机是否是最高频率,若是处于最高频率,则低温级压缩机升频2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不是处于最高频率,则冷风机升频2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出风温度To大于等于目标温度Tt,则系统维持现状,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双级冷凝升温实现了较低环境温度下产生较高的热风温度,同时,通过三个环节控制手段满足了自适应大范围环境工况下的高效热能输出控制,最终实用、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和高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低温级四通换向阀和高温级四通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控制器对机组实施自适应控制的主流程图;
图6为图5中模式判定子流程的控制流程图;
图7为图5中低温级电子膨胀阀和高温级电子膨胀阀的膨胀阀控制子流程图;
图8为图5中的控制器对机组的运行实施自适应控制的参数汇总表;
其中图中各标号指定的部件如下:
图1中:1双级换热冷凝器;2热风机;3低温级热泵;4高温级热泵;5双路变频蒸发器;6控制器。
图1中的双级换热冷凝器包括:1-1冷凝器壳体;1-2冷凝器进风口;1-3冷凝器进风滤网;1-4冷凝器出风口;CON1低温级冷凝盘管;CON2高温级冷凝盘管;Ti环境气温传感器;Tm冷凝器中间温度传感器;To出风温度传感器。
图1中的低温级热泵包括:3-1低温级冷凝器气端接口;3-2低温级冷凝器液端接口;3-3低温级蒸发器液端接口;3-4低温级蒸发器气端接口;COM1低温级压缩机;VF1低温级压缩机变频模块;TP1低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REV1低温级四通换向阀;TC1低温级冷凝液管温度传感器;ACC1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ES1低温级干燥过滤器一;EX1低温级电子膨胀阀;ES2低温级干燥过滤器二;TE1低温级蒸发液管温度传感器;TX1低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PL1低温级吸气压力传感器;PH1低温级排气压力传感器;CEW1低温级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带。
图1中的高温级热泵包括:4-1高温级冷凝器气端接口;4-2高温级冷凝器液端接口;4-3高温级蒸发器液端接口;4-4高温级蒸发器气端接口;COM2高温级压缩机;TK1高温级压缩机开关模块;TP2高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REV2高温级四通换向阀;TC2高温级冷凝液管温度传感器;ACC2高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ES3高温级干燥过滤器一;EX2高温级电子膨胀阀;ES4高温级干燥过滤器二;TE2高温级蒸发液管温度传感器;TX2高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PL2高温级吸气压力传感器;PH2高温级排气压力传感器;CEW2高温级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带。
图1中的双路变频蒸发器包括:5-1蒸发器集风罩;5-2低温级蒸发进风滤网;5-3高温级蒸发进风滤网;FE冷风机;EVA1低温级蒸发盘管;EVA2高温级蒸发盘管;Td1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Td2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VF2冷风机变频模块。
图3中:ACC-1储液进口;ACC-2储液腔;ACC-3储液出口;ACC-4气液分离进口;ACC-5气液分离腔;ACC-6气液分离出口。
图4中:REV-1四通阀阀体;REV-2高压排气进口;REV-3低压回气出口;REV-4冷凝器接口;REV-5蒸发器接口;REV-6换向线圈;其中当换向线圈REV-6不通电时,高压排气进口REV-2与冷凝器接口REV-4连通,蒸发器接口REV-5与低压回气出口REV-3连通,此时机组工作于供热状态;当换向线圈REV-6通电时,高压排气进口REV-2与蒸发器接口REV-5连通,冷凝器接口REV-4与低压回气出口REV-3连通,此时机组工作于化霜状态。
图2中:TK2多冷风机开关模块;其余与图1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包括双级换热冷凝器1、热风机2、低温级热泵3、高温级热泵4、双路变频蒸发器5和控制器6;所述双级换热冷凝器1为由冷凝器壳1-1,密封装有低温冷凝盘管CON1和高温冷凝盘管CON2的空气通道,同时具有一个开放并带滤网1-3和环境气温传感器Ti的冷凝器进风口1-2和一个与热风机2进口连通的冷凝器出风口1-4,沿冷凝器进风口1-2至冷凝器出风口1-4的方向,在双级换热冷凝器1内依次装有低温级冷凝盘管1CON11、中间温度传感器Tm和高温级冷凝盘管CON2,低温级冷凝盘管CON1和高温级冷凝盘管CON2分别通过管路连通到低温级热泵冷凝器气端接口3-1和低温级热泵冷凝器液端接口3-2和高温级热泵冷凝器气端接口4-1和高温级热泵冷凝器液端接口4-2;所述热风机2的出口即为机组的热风输出口,在热风机2的出口装有出风温度传感器To;所述的双路变频蒸发器5由进风滤网5-2/5-3、低温级热泵蒸发盘管EVA1、高温级热泵蒸发盘管EVA2、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Td1、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Td2、集风罩5-1、冷风机FE和冷风机驱动器VF2组成;所述的低温级蒸发盘管EVA1和高温级蒸发盘管EVA2通过管路分别连通到低温级热泵蒸发器气端接口3-4和低温级热泵蒸发器液端接口3-3和高温级热泵蒸发器气端接口4-4和高温级热泵蒸发器液端接口4-3;所述的低温级蒸发盘管EVA1和高温级蒸发盘管EVA2的外壁分别安装了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Td1和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Td2用于对蒸发器盘管是否结霜的检测判定;所述的集风罩5-1为一个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密封罩体,进风口装有进风滤网5-2/5-3,进风滤网5-2/5-3的内侧分别装有低温级蒸发盘管EVA1和高温级蒸发盘管EVA2,出风口装有冷风机FE;所述的冷风机驱动器VF2输入端连接控制器6,输出端连接冷风机FE实现冷风机FE的风量自动调节;所述的低温级热泵3和高温级热泵4具有相似的结构,所述低温级热泵3由通过管路连通的低温级压缩机COM1、低温级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带CEW1、低温级四通换向阀REV1、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ACC1、低温级第一干燥过滤器ES1、低温级电子膨胀阀EX1、低温级第二干燥过滤器ES2、低温级排气压力传感器PP1、低温级排气温度传感器TP1、低温级吸气压力传感器PX1、低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TX1、低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TC1、低温级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TE1构成;所述高温级热泵4由通过管路连通的高温级压缩机COM2、高温级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带CEW2、高温级四通换向阀REV2、高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ACC2、高温级第一干燥过滤器ES2、高温级电子膨胀阀EX2、高温级第二干燥过滤器ES4、高温级排气压力传感器PP2、高温级排气温度传感器TP2、高温级吸气压力传感器PX2、高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TX2、高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TC2、高温级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TE2构成;低温级热泵3与高温级热泵4不同的是:低温级热泵3具备受控制器6控制对低温级压缩机COM1进行变频运行的低温级压缩机变频模块VF1,高温级热泵4具备受控制器6控制对高温级压缩机COM2进行启动和停止的高温级压缩机开关模块TK1;所述的低温级压缩机COM1和高温级压缩机COM2下部曲轴箱的壳体外部分别套有低温级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带CEW1和高温级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带CEW1并在机组通电的情况下保持通电发热以防止液态制冷剂在压缩机内聚集破坏低温级压缩机COM1或高温级压缩机COM2的运行润滑条件;压缩机COM1或COM2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REV1或REV2的高压排气进口REV-2通过装有排气温度传感器TP1或TP2和排气压力传感器PP1或PP2的管路连通,四通换向阀REV1或REV2的冷凝器接口REV-4与冷凝器气端接口3-1或4-1连通,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ACC1或ACC2的储液进口ACC-1通过装有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TC1或TC2的管路与冷凝器液端接口3-2或4-2连通,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ACC1或ACC2的储液出口ACC-3依次装有干燥过滤器一ES1或ES3、电子膨胀阀EX1或EX2、干燥过滤器二ES2或ES4,干燥过滤器二ES2或ES4的另一端通过装有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TE1或TE2的管路与蒸发器液端接口3-3或4-3相联;所述四通换向阀REV1或REV2的蒸发器接口REV-5与蒸发器气端接口3-4或4-4相联,所述四通换向阀REV1或REV2的低压回气接口REV-3通过装有吸气温度传感器TX1或TX2的管路与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ACC1或ACC2的气液分离进口ACC-4相联;所述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ACC1或ACC2的气液分离出口ACC-6通过装有吸气压力传感器PX1或PX2的管路与压缩机COM1或COM2的吸气口相联。所述控制器6的输入端口与排气温度传感器TP1和TP2、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TC1和TC2、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TE1和TE2、吸气温度传感器TX1和TX2、排气压力传感器PP1和PP2以及吸气压力传感器PX1和PX2相连作为电子膨胀阀EX1或EX2开度和系统保护控制的依据;所述控制器6的输入端口还与双级换热冷凝器1中的环境气温传感器Ti、中间温度传感器Tm以及出风温度传感器To相连作为自动温度控制的反馈依据;所述控制器6的输入端口还与双路变频蒸发器5的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Td1以及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Td2相连作为自动化霜控制依据。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与热风机2以及双路变频蒸发器5的冷风机变频模块VF2相连用于热风机2的启停控制及冷风机FE的风量控制;所述控制器6的输出端口与低温级热泵3的变频模块VF1以及高温级热泵4的开关模块TK1相连用于机组的输出热功率控制;所述控制器6的输出端口与低温级热泵电子膨胀阀EX1、高温级热泵电子膨胀阀EX2以及四通换向阀REV1和REV2的换向线圈REV-6相连用于制冷剂流量控制和化霜控制。
因高温级热泵4与低温级热泵3的热工运行原理完全相同,现以低温级热泵的运行为例对热泵的运行原理进行说明:低温级热泵3的运行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由低温级压缩机COM1的排气管→低温级四通换向阀REV1的高压排气进口REV-2→低温级四通换向阀REV1的冷凝器接口REV-4→低温级冷凝器气端接口3-1送入到双级换热冷凝器1的低温级冷凝盘管CON1,使得低温级冷凝盘管CON1温度升高;此时,因热风机2的运行使得机组外部空气由冷凝器进风滤网1-3和冷凝器进风口1-2进入双级换热冷凝器1,依次冲刷低温级冷凝盘管CON1和高温级冷凝盘管CON2并通过吸收热能获得温升,最后经由热风机2送出机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通过低温级冷凝盘管CON1的管内通道释放热能后相变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并经由低温级冷凝器液端接口3-2进入到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ACC1的储液腔ACC-2中,在该储液腔ACC-2中和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ACC1的气液分离器腔ACC-5进行热交换后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得到进一步的降温,最后经由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ACC1的储液出口ACC-3和低温级干燥过滤器一ES1送入到低温级电子膨胀阀EX1;液态制冷剂经过低温级电子膨胀阀EX1的节流和降压后,经低温级干燥过滤器二ES2、低温级蒸发器液端接口3-3送入到双路变频蒸发器5的低温级蒸发盘管EVA1中;冷风机FE的运转在集风罩5-1内产生的负压使得机组外部的空气经由蒸发器滤网5-2后冲刷低温级蒸发盘管EVA1的外壁并释放热能后进入集风罩5-1并由冷风机FE排出,这一过程使得低温级蒸发盘管EVA1内的液态制冷剂获得热能后相变蒸发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由低温级蒸发器气端接口3-4、低温级四通换向阀REV1的蒸发器接口REV-5、低温级四通换向阀REV1的低压回气出口REV-3、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ACC1的气液分离进口ACC-4进入到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ACC1的气液分离腔ACC-5,未能蒸发的少量液态制冷剂在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ACC1的气液分离腔ACC-5中吸收了从低温级气液分离器ACC1的储液腔ACC-2交换的热能继续蒸发,最后经由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ACC1的气液分离出口ACC-6、低温级压缩机COM1吸气口回到低温级压缩机从而完成整个循环。综上所述,在低温级热泵中整个制冷剂的循环实现了通过从低温级蒸发器盘管EVA1吸收空气低位热能后通过低温级压缩机COM1做功转变为高位热能并通过低温级冷凝盘管CON1将高位热能交换给进入双级换热冷凝器1的空气;同理,在高温级热泵中整个制冷剂的循环实现了通过从高温级蒸发器盘管EVA2吸收空气低位热能后通过高温级压缩机COM2做功转变为高位热能并通过高温级冷凝盘管CON2再次将高位热能交换给将输出的空气从而实现了热空气的制备,最终,经过两次升温的双级换热冷凝器内的空气通过热风机2送出机组形成热风。
在本发明中,低温级热泵3和高温级热泵4在双路变频蒸发器5中并联吸收空气热能,在双级换热冷凝器1中串联对空气进行两次加热以获得更高的输出风温。此外,当目标风温与环境气温差异不大(比如温差小于20℃)的情况下,控制器6通过自适应的模式转换可切换为独立高温级热泵4供热模式或者独立低温级热泵3供热模式来制备热风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其次,在低温级热泵3的运行中,通过控制器6对低温级压缩机变频模块VF1以及冷风机变频模块VF2的变频控制可以对低温级热泵3的热能吸收和输出进行能量调节;再次,在高温级热泵4的运行中,通过控制器6对冷风机变频模块VF2的变频控制可以对高温级热泵4的热能吸收和输出进行能量调节;通过上述对供热运行模式切换、低温级热泵3和高温级热泵4的输出能量调节,实现了机组的大范围供热能力调节,并通过调节实现了出风温度的自动控制。
在环境温度较低(比如低于5℃)而空气湿度较高(比如高于85%RH)的情况下,机组长时间运行可能产生双路变频蒸发器5的蒸发盘管EVA1或EVA2外壁产生结霜的现象而使得机组供热能力和能效的降低,此时通过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Td1或Td2送到控制器6的温度信号以及出风温度传感器To信号、冷凝器中间温度传感器Tm信号及控制器6的判断,控制器6将控制低温级热泵3或高温级热泵4进入化霜运行状态;在化霜运行状态下,四通换向阀REV1或REV2的换向线圈REV-6通电使得制冷剂的流向与前述的供热状态相反;以低温级热泵3为例,制冷剂流向为:低温级压缩机COM1排气口→低温级四通换向阀REV1→双路变频蒸发器5的低温级蒸发盘管EVA1放热液化→低温级蒸发器液端接口3-3→低温级干燥过滤器二ES2→低温级电子膨胀阀EX1的节流减压→低温级干燥过滤器一ES1→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ACC1的储液出口ACC-3、储液腔ACC-2以及储液进口ACC-1→低温级冷凝器液端接口3-2→双级换热冷凝器1的低温级冷凝盘管CON1吸热气化→低温级冷凝器气端接口3-1→低温级四通换向阀REV1的冷凝器接口REV-4和低压回气出口REV-3→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ACC1的气液分离进口ACC-4、气液分离腔ACC-5和气液分离出口ACC-6→低温级压缩机COM1吸气口→低温级压缩机COM1,从而完成化霜运行的制冷剂循环;机组通过从低温级冷凝盘管CON1吸热,在低温级蒸发器盘管EVA1放热,使得低温级蒸发器盘管EVA1温度升高从而融化盘管外壁的结霜;低温级蒸发盘管EVA1外壁的结霜现象消除后,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Td1反馈的温度信号提高到一定值(比如20℃)后控制器6控制低温级热泵3停止化霜运行并自动转换到供热运行状态;同样,对于高温级热泵4的化霜运行也和低温级热泵3的方式相同。为了保障机组输出的热风温度不至于过低,控制器6在实施化霜运行时避免高温级热泵4与低温级热泵3同时进入化霜运行模式,而采取分别化霜的方式运行。
在机组所处的使用环境温度较高(比如超过10℃)而不会出现蒸发器盘管EVA1或EVA2结霜的情况下;参见图4,低温级热泵3和高温级热泵4均可进行简化,省去图1中的低温级四通换向阀REV1、高温级四通换向阀REV2、低温级干燥过滤器二ES2以及高温级干燥过滤器二ES4;同时将图1中的低温级干燥过滤器一ES1以及高温级干燥过滤器一ES3由双向型变更为单向型;这种简化结构适合于完全替代图1中的低温级热泵3和高温级热泵4。
控制器6按照图5、图6、图7所示的控制流程对热风机2、高温级压缩机COM2、低温级四通换向阀REV1和高温级四通换向阀REV2进行启动/停止控制;对冷风机FE和低温级压缩机COM1进行启动/停止以及变频控制;对低温级电子膨胀阀EX1和高温级电子膨胀阀EX2通过步进式开度控制以实现液态制冷剂的流量控制。通过这些控制最终实现大范围环境温度工况下的高效、精准出风温度目标。
尽管所述的低温级热泵3和高温级热泵4的热工原理和结构完全相同,但因对应的冷凝温度分别为25~45℃和45~65℃,所以优选高温级热泵4采用中温/高温混合制冷剂,混合比例可根据需求的最高输出风温采取高温制冷剂占比10%~30%(比如使用R407C/R134A混合冷媒,其中R134A占比10%~30%),采用了混合冷媒方案后,即便是需求热风温度较高(比如60℃)的情况下,高温级压缩机COM2的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亦可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比如排气压力25Kg/cm2;排气温度95℃);而低温级热泵3的冷凝温度较低,使用空调系统常用的单一制冷剂(比如R22,R407C)即可满足要求。
为了在较宽环境温度的工况下自适应的供热能力匹配,优选低温级热泵3的热功率大于高温级热泵4,比如:低温级热泵满负荷热功率为2个功率单位,能力调节范围为50%~100%;高温级热泵满负荷功率为1个单位,能力调节范围为80%~100%;那么独立高温级热泵供热能力为0.8~1个功率单位,独立低温级热泵供热能力为1~2个单位,低温/高温级热泵同时供热能力为1.8~3个单位,通过供热模式的控制则机组供热能力范围可以实现0.8~3个单位的无级调节,同时能耗亦可优化至最佳。
图8中:温度传感器信号Ti、Tm、To、TP1、TP2、TX1、TX2、TC1、TC2、TE1、TE2、Td1、Td2为分别对应于图1中相同标号的各温度传感器Ti、Tm、To、TP1、TP2、TX1、TX2、TC1、TC2、TE1、TE2、Td1、Td2的检测值;压力传感器信号PP1、PP2、PX1、PX2为分别对应于图1中相同标号的各压力传感器PP1、PP2、PX1、PX2的检测值;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VF1、VF2、EX1、EX2为分别对应于图1中变频模块VF1、VF2和电子膨胀阀EX1、EX2的控制变量;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TK1、FC、REV1、REV2为分别对应于图1中相同标号的执行器件TK1、FC、REV1、REV2的控制开关量;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TK2为图2中多冷风机开关模块TK2的数字开关量;系统设定参数DT25、GT25分别为图1中低温级热泵3和高温级热泵4在25℃环境温度下对进入双级换热冷凝器1的空气进行加热升温的能力,比如将吸入的空气从15℃提升至25℃则升温能力为10℃;系统设定参数Ct为当环境温度小于或大于25℃时低温级热泵3和高温级热泵4的升温能力将衰减(或提升)的系数,比如环境温度为20℃时,实际低温级热泵3升温能力则修正为DT25-(25-20)*Ct、高温级热泵4升温能力则修正为GT25-(25-20)*Ct;系统设定参数Ht为机组在图1中仅高温级热泵4运行、仅低温级热泵3运行以及低温级热泵3和高温级热泵4同时运行这三种模式中转换对应的环境温度适应点的回差控制信号,用于自适应的稳定性控制;系统设定参数PF1、PF2为图1中控制器6分别对低温级压缩机变频模块VF1和冷风机变频模块VF2每个单位变频的幅度;系统设定参数F1min、F1max为图1中控制器6对低温级压缩机变频模块VF1的最低运行频率和最高运行频率的限定量;系统设定参数F2min、F2max为图1中控制器6对冷风机变频模块VF2的最低运行频率和最高运行频率的限定量;系统设定参数EX1b、EX2b为图1中控制器6分别在低温级热泵3启动时对低温级电子膨胀阀EX1的初始开度控制量和在高温级热泵4启动时对高温级电子膨胀阀EX2的初始开度控制量;系统设定参数EXTP为图1中控制器6通过增大低温级电子膨胀阀EX1或高温级电子膨胀阀EX2的开度实现降低低温级压缩机COM1或者高温级压缩机COM2排气温度的排气温度TP1、TP2控制节点,当排气温度检测值TP1、TP2超过该节点时实施此项控制措施,低于该节点时关闭该措施;系统设定参数EXTC为图1中控制器6通过对低温级电子膨胀阀EX1或高温级电子膨胀阀EX2的开度控制来实现低温级热泵3或高温级热泵4的吸气温度TX1、TX2和蒸发液管温度TE1、TE2的差值目标,满足TXI-TE1=EXTC,TX2-TE2=EXTC;系统设定参数EX1TC、EX2TC为运行中实际吸气温度TX1、TX2和蒸发液管温度TE1、TE2的差值,EX1TC=TXI-TE1、EX2TC=TX2-TE2;系统设定参数TD为判断图1中低温级蒸发盘管EVA1和高温级蒸发盘管EVA2是否结霜的蒸发盘管温度Td1、Td2判断节点,蒸发盘管温度Td1、Td2低于TD时则判定蒸发盘管EVA1、EVA2可能发生了结霜现象;系统设定参数TDE为化霜运行状态下判断图1中低温级蒸发盘管EVA1和高温级蒸发盘管EVA2是否完成化霜的蒸发盘管温度Td1、Td2判断节点,蒸发盘管温度Td1、Td2高于TDE时则判定蒸发盘管EVA1、EVA2已经完成化霜。
实施例二:
参见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及图8所示,其中冷风机FE为多个,本实施例中采用冷风机开关模块TK2取代了实施例中的冷风机变频模块VF2,同时本实施例中的省去了低温级热泵和高温级热泵中的四通电子阀,其它全部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机组所处的使用环境温度较高(比如超过10℃)而不会出现蒸发器盘管结霜的情况下,低温级热泵和高温级热泵均可按图2的方式进行简化。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热风机和双级换热冷凝器,所述双级换热冷凝器分别连接有低温级热泵及高温级热泵,所述低温级热泵及高温级热泵均连接有双路变频蒸发器,所述热风机、双级换热冷凝器、低温级热泵、高温级热泵及双路变频蒸发器分别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热风机的出口处设置有出风温度传感器,所述双级换热冷凝器包括由冷凝器壳密封的高温级冷凝盘管和低温级冷凝盘管构成的空气通道、冷凝器进风口及与热风机连通的冷凝器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环境气温传感器及冷凝器进风滤网,所述高温级冷凝盘管和低温级冷凝盘管之间设置有中间温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路变频蒸发器由两个蒸发器进风滤网、低温级热泵蒸发盘管、高温级热泵蒸发盘管、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集风罩、蒸发器风机及冷风机驱动器组成,所述低温级热泵蒸发盘管通过管路与低温级热泵连接的接口分别为低温级蒸发器气端接口和低温级蒸发器液端接口,所述高温级热泵蒸发盘管通过管路与高温级热泵连接的接口分别为高温级蒸发器气端接口和高温级蒸发器液端接口,所述低温级热泵蒸发盘管的外壁安设有低温级热泵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所述高温级热泵蒸发盘管的外壁安设有高温级热泵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所述集风罩为一个具有集风罩进风口和集风罩出风口的密封罩体,所述集风罩进风口设置有两个集风罩进风滤网,所述低温级热泵蒸发盘管及高温级热泵蒸发盘管设置在两个集风罩进风滤网内,集风罩出风口连接设置有冷风机,所述冷风机连接有冷风机驱动器,所述冷风机驱动器输入端与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路变频蒸发器由两个蒸发器进风滤网、低温级热泵蒸发盘管、高温级热泵蒸发盘管、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集风罩、蒸发器风机及冷风机驱动器组成,所述低温级热泵蒸发盘管通过管路与低温级热泵连接的接口分别为低温级蒸发器气端接口和低温级蒸发器液端接口,所述高温级热泵蒸发盘管通过管路与高温级热泵连接的接口分别为高温级蒸发器气端接口和高温级蒸发器液端接口,所述低温级热泵蒸发盘管的外壁安设有低温级热泵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所述高温级热泵蒸发盘管的外壁安设有高温级热泵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所述集风罩为一个具有集风罩进风口和集风罩出风口的密封罩体,所述集风罩进风口设置有两个集风罩进风滤网,所述低温级热泵蒸发盘管及高温级热泵蒸发盘管设置在两个集风罩进风滤网内,集风罩出风口连接设置有多个冷风机,所述多个冷风机连接有冷风机开关模块,所述冷风机开关模块输入端与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级热泵由通过管路连通的低温级压缩机、低温级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带、低温级四通换向阀、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低温级第一干燥过滤器、低温级电子膨胀阀、低温级第二干燥过滤器、低温级排气压力传感器、低温级排气温度传感器、低温级吸气压力传感器、低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低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低温级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构成;所述高温级热泵由通过管路连通的高温级压缩机、高温级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带、高温级四通换向阀、高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高温级第一干燥过滤器、高温级电子膨胀阀、高温级第二干燥过滤器、高温级排气压力传感器、高温级排气温度传感器、高温级吸气压力传感器、高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高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高温级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构成;所述低温级压缩机连接有低温级压缩机变频模块,所述控制器通过对低温级压缩机变频模块控制使低温级压缩机进行变频运行,所述高温级压缩机连接有高温级压缩机开关模块,所述控制器通过对高温级压缩机开关模块控制使高温级压缩机进行启动和停止;所述低温级压缩机下部曲轴箱的壳体外部套有低温级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带,所述高温级压缩机下部曲轴箱的壳体外部套有高温级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带,所述低温级压缩机排气口与低温级四通换向阀的高压排气口通过低温级温度传感器及低温级排气压力传感器的管路连通,所述高温级压缩机排气口与高温级四通换向阀的高压排气口通过高温级温度传感器及高温级排气压力传感器的管路连通,所述低温级四通换向阀冷凝器接口与低温级冷凝器气端接口连通,所述高温级四通换向阀冷凝器接口与高温级冷凝器气端接口连通,所述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的储液进口通过设有低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的管路与低温级冷凝器液端接口连通,所述高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的储液进口通过设有高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的管路与高温级冷凝器液端接口连通,所述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的储液出口依次连通设置有所述低温级第一干燥过滤器、低温级电子膨胀阀、低温级第二干燥过滤器,所述高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的储液出口依次连通设置有所述高温级第一干燥过滤器、高温级电子膨胀阀、高温级第二干燥过滤器,所述低温级第二干燥过滤器通过设置有所述低温级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的管路与低温级蒸发器液端接口连通设置,所述高温级第二干燥过滤器通过设置有所述高温级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的管路与高温级蒸发器液端接口连通设置,所述低温级四通换向阀的低压回气接口通过设有低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的管路与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进口连通,所述高温级四通换向阀的低压回气接口通过设有高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的管路与高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进口连通,所述低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出口通过设有低温级吸气压力传感器的管路与低温级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设置,所述高温级热交换储液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出口通过设有高温级吸气压力传感器的管路与高温级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设置;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口与低温级排气温度传感器、低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低温级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低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低温级排气压力传感器以及低温级吸气压力传感器相连接作为电子膨胀阀开度和系统保护控制的依据,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口与高温级排气温度传感器、高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高温级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高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高温级排气压力传感器以及高温级吸气压力传感器相连接作为电子膨胀阀开度和系统保护控制的依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口还与双级换热冷凝器中的环境气温传感器、中间温度传感器以及出风温度传感器相连作为自动温度控制的反馈依据;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口还与双路变频蒸发器的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以及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相连作为自动化霜控制依据;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与热风机以及双路变频蒸发器的冷风机变频模块相连接用于热风机的启停控制及冷风机的风量控制;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与低温级压缩机变频模块以及高温级压缩机开关模块相连用于机组的输出热功率控制;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与低温级热泵电子膨胀阀、高温级热泵电子膨胀阀以及低温级四通换向阀和高温级四通换向阀的换向线圈相连用于制冷剂流量控制和化霜控制。
6.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器对机组自适应控制流程如下:
对低温级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带和高温级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带通电从而对低温级压缩机和高温级压缩机进行预热,机组系统自检,若机组系统自检不正常则故障显示;
若系统自检正常,则系统进行设置,设置操作运行参数,当运行参数设置完成后进行设置确认然后调入设置的系统参数,输出目标温度Tt、低温级热泵升温能力DT25、高温级热泵升温能力GT25及升温能力衰减系数Ct;
读取各传感器信号,包括环境温度Ti、中间温度Tm、出风温度To、高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的排气温度、低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的排气温度、低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的吸气温度、高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的吸气温度、低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上的冷凝器液管温度、高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上的冷凝器液管温度、低温级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上的蒸发器液管温度、高温级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上的蒸发器液管温度、低温级吸气压力传感器的吸气压力、高温级吸气压力传感器的吸气压力;
对控制器的运行或停止按键进行操作:
当按停止按键时,机组降频直至冷风机和低温级压缩机关闭,高温级压缩机停机,10秒后热风机停机;
当按启动按键时,低温级电子膨胀阀和高温级电子膨胀阀开启最大后归位初始位,启动热风机,同时以50Hz启动冷风机,系统保持运行;
当系统保持运行时,系统进行保护判定:
若排气压力超标5S,控制器控制关闭相应的低温级压缩机或高温级压缩机,系统报警直到收到复位信号;
若吸气压力不达标10S,控制器控制关闭相应的低温级压缩机或高温级压缩机,系统报警直到收到复位信号;
若高温级排气温度超标,控制器控制关闭高温级压缩机,系统报警至高温级排气温度传感器温度值低于60℃,系统保持运行;
若高温级排气温度超标,低温级压缩机降频直至最低频率限制,然后低温级排气温度传感器进行判定,若低于最高限制值,则系统保持运行,若高于最高限制值,则系统关闭低温级压缩机,报警至低温级排气温度传感器温度值低于低于60℃,系统保持运行;
当系统正常运行时,进行模式判定如下:
若高温级热泵化霜,则控制高温级压缩机停机1min,高温级四通换向阀换向线圈通电,高温级压缩机运行进行化霜,然后进入膨胀阀控制子流程;
若低温级热泵化霜,则控制低温级压缩机停机1min,低温级四通换向阀换向线圈通电,低温级压缩机50Hz运行进行化霜,然后进入膨胀阀控制子流程;
若独立高温级热泵供热,高温级压缩机运行,低温级压缩机停止,然后进入膨胀阀控制子流程;
若独立低温级热泵供热,低温级压缩机运行,高温级压缩机停止,然后进入膨胀阀控制子流程;
若低温级热泵和高温级热泵同时供热,则低温级压缩机和高温级压缩机同时运行,然后进入膨胀阀控制子流程;
在膨胀阀控制子流程中,对低温级热泵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然后对高温级热泵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然后对高温级热泵或低温级热泵是否化霜状态进行判断,若是化霜状态,则系统维持现状,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不是化霜状态,那么对出风温度To进行趋势判断:
若出风温度呈上升趋势,将出风温度To与目标温度Tt进行对比,若出风温度To小于目标温度Tt,则系统维持现状,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出风温度To大于或等于目标温度Tt,然后判断低温级压缩机是否处于最低频率,若处于最低频率,则冷风机降频2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高于最低频率,低温级压缩机降频2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
若出风温度呈稳定趋势,将出风温度To与目标温度Tt进行对比,若出风温度To小于目标温度Tt,然后判断冷风机是否是最高频率,若是处于最高频率,低温级压缩机升频1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是低于最高频率,冷风机升频1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出风温度To大于或等于目标温度Tt,然后判断低温级压缩机是否是最低频率,若是最低频率,则冷风机降频1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是高于最低频率,则低温级压缩机降频1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
若出风温度呈下降趋势,将出风温度To与目标温度Tt进行对比,若出风温度To小于目标温度Tt,然后判断冷风机是否是最高频率,若是处于最高频率,则低温级压缩机升频2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不是处于最高频率,则冷风机升频2个单位,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若出风温度To大于等于目标温度Tt,则系统维持现状,回到系统自检正常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判定流程如下:
系统读取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和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中的温度值以环境温度Ti,同时调取系统参数结霜判定阀值TD和化霜结束判定阀值TDE;
然后对低温级热泵结霜进行判定,
若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温度值不小于结霜判定阀值而且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温度值不小于环境温度Ti-15,则进行低温级热泵是否化霜模式判断,若不是化霜模式,则进入判断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中的温度值是否小于结霜判定阀值而且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Ti-15这个步骤;
若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温度值小于结霜判定阀值而且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Ti-15,则进行高温级热泵是否化霜模式判断,若不是化霜模式,同时低温级不化霜以及低温级压缩机不运行,则系统将设置低温级热泵进入化霜模式同时维持当前供热模式,关闭低温级压缩机,若低温级压缩机停机时间大于等于1min,系统将低温级换向阀置于通电状态,在延迟3s后启动低温级压缩机,系统计时锁定化霜状态10min,以50Hz速度运行低温级压缩机,进入判断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是否大于化霜结束判定阀值且化霜时长是否大于10min这个步骤;若低温级压缩机停机时间小于1min,系统计时锁定化霜状态10min,以50Hz速度运行低温级压缩机,进入判断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是否大于化霜结束判定阀值且化霜时长是否大于10min这个步骤;当低温级化霜以及低温级压缩机运行时,系统计时锁定化霜状态10min,以50Hz速度运行低温级压缩机,进入判断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是否大于化霜结束判定阀值且化霜时长是否大于10min这个步骤;若高温级热泵处于化霜模式,则判断高温级热泵是否化霜同时高温级压缩机是否运行;
若低温级热泵处于化霜模式,进入判断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是否大于化霜结束判定阀值且化霜时长是否大于10min这个步骤,在这步中若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大于化霜结束判定阀值且化霜时长大于10min,一方面系统将低温级热泵退出化霜模式同时关闭低温级压缩机,在10s后低温级四通换向阀断电,然后进入判断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中的温度值是否小于结霜判定阀值而且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Ti-15这个步骤,另一方面,系统将高温级热泵退出化霜模式同时关闭高温级压缩机,在10s后高温级四通换向阀断电,然后系统读取目标温度Tt和环境温度Ti,同时调取系统参数低温级热泵升温能力DT25、高温级热泵升温能力GT25、升温能力衰减系数Ct以及升温能力相关参数Ht;若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不大于化霜结束判定阀值且化霜时长不大于10min,则维持现行化霜运行同时维持当前供热模式;
若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中的温度值小于结霜判定阀值而且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Ti-15,则判断高温级热泵是否化霜同时高温级压缩机是否运行;
若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中的温度值不小于结霜判定阀值而且高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温度值不小于环境温度Ti-15,则判断高温级热泵是否处于化霜模式,若是处于化霜模式,则进入判断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是否大于化霜结束判定阀值且化霜时长是否大于10min这个步骤;若高温级热泵不处于化霜模式,系统读取目标温度Tt和环境温度Ti,同时调取系统参数低温级热泵升温能力DT25、高温级热泵升温能力GT25、升温能力衰减系数Ct以及升温能力相关参数Ht;
若高温级热泵化霜同时高温级压缩机运行,则进入判断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是否大于化霜结束判定阀值且化霜时长是否大于10min这个步骤;若高温级热泵不化霜同时高温级压缩机不运行,系统将高温级热泵设置为进入化霜模式同时维持当前供热模式,关闭高温级压缩机,然后判断高温级压缩机停机是否大于等于1min,若是,则系统将低温四通换向阀设置为通电状态并在延迟3s后启动低温级压缩机,然后进入判断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是否大于化霜结束判定阀值且化霜时长是否大于10min这个步骤;若高温级压缩机停机不大于等于1min,则进入判断低温级蒸发盘管温度传感器是否大于化霜结束判定阀值且化霜时长是否大于10min这个步骤;
当系统读取目标温度Tt和环境温度Ti,同时调取系统参数低温级热泵升温能力DT25、高温级热泵升温能力GT25、升温能力衰减系数Ct以及升温能力相关参数Ht后,对高温级热泵或低温级是否已经供热运行进行判断,
若高温级热泵或低温级没有供热运行,那么系统将计算高温级热泵升温能力:GT=GT25+(Ti-25)*Ct-Ht和计算低温级热泵升温能力:DT=DT25+(Ti-25)*Ct-Ht,然后将Tt-Ti和GT、DT进行对比,
若(Tt-Ti)≤GT,系统将高温级热泵设置为供热模式,然后判断高温级热泵结束化霜时间是否大于等于1min,若大于1min,则启动高温级压缩机;
若(Tt-Ti)>DT,系统将高温级热泵和低温级热泵设置为双级供热模式,然后判断低温级热泵结束化霜是否大于等于1min,若大于1min,则系统以50Hz启动低温级压缩机,若不大于1min,则对高温级结束化霜是否大于等于1min,若大于等于1min,则延迟15s后启动高温级压缩机;
若GT<(Tt-Ti)≤DT,系统将低温级热泵设置为独立供热模式,然后判断低温级热泵结束化霜是否大于等于1min,若大于等于1min,则以50Hz启动低温级压缩机;
若高温级热泵或低温级供热运行,然后对当前供热模式进行判定,
若当前采用高温级热泵进行独立供热,则计算热泵升温能力:GT=GT25-(Ti-25)*Ct+Ht以及DT=DT25+(Ti-25)*Ct-Ht,然后将Tt-Ti和GT、DT进行对比,
若(Tt-Ti)≤GT,则维持系统当前状态;
若(Tt-Ti)>DT,系统设置高温级热泵和低温级热泵双级供热模式,然后判断低温级热泵结束化霜是否大于等于1min,若是,则以50Hz启动低温级压缩机;
若GT<(Tt-Ti)≤DT,系统设置低温级热泵为供热模式,然后判断低温级热泵结束化霜是否大于等于1min,若是,则以50Hz启动低温级压缩机,10s后停止高温级压缩机;
若当前采用高温级热泵和低温级热泵双级同时供热,则计算热泵升温能力:GT=GT25-(Ti-25)*Ct-Ht以及DT=DT25+(Ti-25)*Ct-Ht,然后将Tt-Ti和GT、DT进行对比,
若(Tt-Ti)≤GT,系统将高温级热泵设置为独立供热模式,停止运行低温级压缩机;
若(Tt-Ti)>DT,则维持系统当前状态;
若GT<(Tt-Ti)≤DT,系统将低温级热泵设置为独立供热模式,停止运行高温级压缩机;
若当前采用低温级热泵进行独立供热,则计算热泵升温能力:GT=GT25-(Ti-25)*Ct-Ht以及DT=DT25-(Ti-25)*Ct+Ht,然后将Tt-Ti和GT、DT进行对比,
若(Tt-Ti)≤GT,系统将高温级热泵设置为独立供热模式,然后判断高温级热泵结束化霜是否大于等于1min,若是,则启动高温级压缩机,10s后停止低温级压缩机;
若(Tt-Ti)>DT,系统将高温级热泵和低温级热泵设置为双级供热模式,然后判断高温级热泵结束化霜是否大于等于1min,若是,则启动高温压缩机;
若GT<(Tt-Ti)≤DT,则维持系统当前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控制子流程如下:
系统调取低温级压缩机、高温级压缩机、低温级四通换向阀、高温级四通换向阀、参数EXTP、参数EXTC的参数值,同时读取低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高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低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高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低温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高温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低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及高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的参数;
判断低温级压缩机和高温级压缩机的数值是否为0,若是,则保持低温级四通换向阀和高温级四通换向阀当前开度;若否,则判断低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及高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是否大于等于系统参数EXTP,若是,则低温级四通换向阀和高温级四通换向阀开度2个单位,一共50个单位;若低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及高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不大于等于系统参数EXTP,然后判断低温级四通换向阀和高温级四通换向阀数值是否等于0,若等于0,则参数EX1TC的数值等于低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数值减去低温级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的数值,参数EX2TC的数值等于高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数值减去高温级蒸发器液管温度传感器的数值,然后进入参数EX1TC变化趋势和参数EX2TC变化趋势的判断这个步骤;若低温级四通换向阀和高温级四通换向阀数值不等于0,参数EX1TC的数值等于低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数值减去低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的数值,参数EX2TC的数值等于高温级吸气温度传感器数值减去高温级冷凝器液管温度传感器的数值,然后进入参数EX1TC变化趋势和参数EX2TC变化趋势的判断这个步骤;
在对参数EX1TC变化趋势和参数EX2TC变化趋势进行判断时,
若是增大趋势,则将参数EX1TC和参数EXTC对比和将参数EX2TC和参数EXTC对比,
若参数EX1TC<参数EXTC和参数EX2TC<参数EXTC,则保持低温级电子膨胀阀和高温级电子膨胀阀当前开度;
若参数EX1TC≥参数EXTC和参数EX2TC≥参数EXTC,则保持低温级电子膨胀阀和高温级电子膨胀阀当前开度增大2个单位;
若是稳定趋势,则将参数EX1TC和参数EXTC对比和将参数EX2TC和参数EXTC对比,
若参数EX1TC<参数EXTC和参数EX2TC<参数EXTC,则低温级电子膨胀阀和高温级电子膨胀阀开度减小1个单位;
若参数EX1TC≥参数EXTC和参数EX2TC≥参数EXTC,则低温级电子膨胀阀和高温级电子膨胀阀开度开度增大1个单位;
若是减小趋势,则将参数EX1TC和参数EXTC对比和将参数EX2TC和参数EXTC对比,
若参数EX1TC<参数EXTC和参数EX2TC<参数EXTC,则低温级电子膨胀阀和高温级电子膨胀阀开度减小2个单位;
若参数EX1TC≥参数EXTC和参数EX2TC≥参数EXTC,则保持低温级电子膨胀阀和高温级电子膨胀阀当前开度。
CN201711373801.2A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0880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73801.2A CN108088076B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73801.2A CN108088076B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8076A true CN108088076A (zh) 2018-05-29
CN108088076B CN108088076B (zh) 2023-10-31

Family

ID=62177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73801.2A Active CN108088076B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8807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5823A (zh) * 2018-08-18 2018-11-27 广东高而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烘干系统
CN111141978A (zh) * 2019-12-30 2020-05-12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空气源热泵类设备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1157264A (zh) * 2019-12-30 2020-05-15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空气源热泵类设备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3310235A (zh) * 2021-06-17 2021-08-27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高低冷凝自动切换的复叠式变频热泵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3959191A (zh) * 2021-10-15 2022-01-2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制热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4459219A (zh) * 2022-02-14 2022-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加热带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热泵烘干机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955906U (zh) * 2012-10-23 2013-05-29 苏宇贵 复叠式热泵热风机及应用于其中的冷凝机组
CN104110908A (zh) * 2014-07-03 2014-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三级压缩复叠循环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085129U (zh) * 2014-09-27 2015-01-07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低温环境下运行的热泵烘干机
US20160334143A1 (en) * 2015-05-12 2016-11-17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witchable two-stage and cascade marine energy-saving ultralow-temperature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7278253A (zh) * 2016-09-07 2017-10-20 徐生恒 空气能双级热泵空调系统
CN207661984U (zh) * 2017-12-19 2018-07-27 云南仨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955906U (zh) * 2012-10-23 2013-05-29 苏宇贵 复叠式热泵热风机及应用于其中的冷凝机组
CN104110908A (zh) * 2014-07-03 2014-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三级压缩复叠循环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085129U (zh) * 2014-09-27 2015-01-07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低温环境下运行的热泵烘干机
US20160334143A1 (en) * 2015-05-12 2016-11-17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witchable two-stage and cascade marine energy-saving ultralow-temperature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7278253A (zh) * 2016-09-07 2017-10-20 徐生恒 空气能双级热泵空调系统
CN207661984U (zh) * 2017-12-19 2018-07-27 云南仨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5823A (zh) * 2018-08-18 2018-11-27 广东高而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烘干系统
CN111141978A (zh) * 2019-12-30 2020-05-12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空气源热泵类设备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1157264A (zh) * 2019-12-30 2020-05-15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空气源热泵类设备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3310235A (zh) * 2021-06-17 2021-08-27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高低冷凝自动切换的复叠式变频热泵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3959191A (zh) * 2021-10-15 2022-01-2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制热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4459219A (zh) * 2022-02-14 2022-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加热带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热泵烘干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8076B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8076A (zh) 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8254010U (zh) 一种全工况空气源复叠式高温热水热泵机组
CN109556210B (zh) 一种低温型三联供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458683A (zh) 干式辐射热泵与单元式分户空调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66366A (zh) 变频风冷热泵冷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
CN113446756A (zh) 一种带变速压缩机的四管制空气源热泵机组
US4382368A (en) Geothermal hot water system
CN108775729A (zh) 蒸发冷热泵机组
CN109579339A (zh) 一种改进的单、双级混合热泵系统
CN109099501A (zh) 空气源热泵与汽-水换热机组协同工作的新型供暖装置
CN109579337B (zh) 一种复叠式热风控制系统与方法
CN203893630U (zh) 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型煤干燥系统
CN108731460A (zh) 一种多种工况自适应的多级热泵型低温循环式谷物干燥机
CN208012096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装置
CN206709446U (zh) 一种基于地源技术的高效冷库与干燥库复合系统
CN110726245B (zh) 一种户用变频直热空气能热泵热水器
CN109442752A (zh) 一种复叠式热风系统
CN207661984U (zh) 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
CN105423620A (zh) 一种高效的大温升两级节流中间冷却热泵热水机
CN205208928U (zh) 一种高效的大温升两级节流两级压缩热泵热水机
CN208901669U (zh) 蒸发冷热泵机组
CN215765835U (zh) 一种冷却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0952082U (zh) 一种变频冷干机
CN209672626U (zh) 一种改进的单、双级混合热泵系统
CN210486442U (zh) 一种变负荷除湿热泵烘干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