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82535A - 一种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82535A
CN108082535A CN201711330665.9A CN201711330665A CN108082535A CN 108082535 A CN108082535 A CN 108082535A CN 201711330665 A CN201711330665 A CN 201711330665A CN 108082535 A CN108082535 A CN 108082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test device
temperature
utilidor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306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82535B (zh
Inventor
刘红高
罗平
杨子亮
杜泽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o And Television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G METROLOGY & TEST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G METROLOGY & TEST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G METROLOGY & TEST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306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82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82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2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82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2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60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包括温控系统、氮气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测试单向阀的第一测试装置和用于测试引射泵的第二测试装置,温控系统、氮气系统、第一测试装置和第二测试装置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温控系统包括快速温变箱,氮气系统与快速温变箱相连接,快速温变箱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第一测试装置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二测试装置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别通过保温管道与出气端连通,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通过保温管道与进气端连通,保温管道设有循环风机系统。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的测试效率高,满足行业检测标准要求,且能够保证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载油箱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C919(全称COMAC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随着C919的研制成功,飞机零部件的测试及要求更加的严苛,而单向阀及机载油箱引射泵作为飞机燃油系统的一部分,对飞机的性能以及飞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极大影响,相应的行业测试标准(D0-160G)也对各个部件的检测标准进行了严格限定。
目前,检测机构检测单向阀和引射泵一般是采用两个独立的测试装置分别进行检测,测试效率低下,且现有的测试装置将燃油控温工作与环境温度试验分开独立进行,测试方法亦不能完全按照行业检测标准DO-160G的要求执行,其市场的适用性较小;此外,现有技术中测试单向阀一般将单向阀置于快速温变箱内,而单向阀的两端通油,存在漏油风险,快速温变箱升温时电热丝工作,容易达到燃油闪点造成安全事故;而现有的机载油箱引射泵的测试装置,引射泵在工作时一半浸没在油箱的油里,另一半暴露在环境中,由此只能通过改变试验油温进行测试引射泵的性能,而环境温度无法控制,从而使得其测试不满足行业标准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的测试效率高,满足行业检测标准要求,且能够保证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性。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试系统,包括温控系统、氮气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测试单向阀的第一测试装置和用于测试引射泵的第二测试装置,所述温控系统、所述氮气系统、所述第一测试装置和所述第二测试装置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温控系统包括快速温变箱,所述氮气系统与所述快速温变箱相连接,所述快速温变箱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第一测试装置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测试装置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通过保温管道与所述出气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通过所述保温管道与所述进气端相连通,所述保温管道设置有用于输送气体的循环风机系统。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氮气系统包括液氮罐,所述液氮罐的出口与所述快速温变箱相连接,所述液氮罐设置有比例电磁阀,所述比例电磁阀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保温管道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外壁缠绕有保温棉和加热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快速温变箱的温变范围为(-70)-150℃,所述快速温变箱的升降温速率为10℃/mi n,所述快速温变箱的温度偏差为±1℃。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循环风机系统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第三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保温管道上,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进气端之间的保温管道上,所述第三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进气端之间的保温管道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箱体和支架,所述测试箱体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测试箱体的底侧,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测试箱体的顶侧,所述测试箱体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煤油管道的安装孔和用于测试所述单向阀的第一测试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风口为漏斗状,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有导风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测试装置包括法兰盖和油箱,所述法兰盖扣接于所述油箱的顶侧,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法兰盖,所述第二进风口安装有导风管,所述油箱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测试所述引射泵的第二测试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快速温变箱、所述第一测试装置和所述第二测试装置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各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温控系统、所述第一测试装置、所述第二测试装置和所述控制系统均连接有接地线,各所述保温管道的连接处通过波纹管软连接。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快速温变箱内的热风通过保温管道输送至第一测试装置和第二测试装置内,实现了辐射加热,而现有技术中加热丝工作时易引起燃油爆炸事故,上述结构安全性能高,此外,上述结构能够对燃油温度和环境温度进行同时管控,使得整个测试过程满足行业检测标准DO-160G的要求,使得整个检测过程更加合理;氮气系统和循环风机系统可以在测试过程中进行气体置换,从而降低第一测试装置和第二测试装置内的氧气和燃油浓度,有效避免了燃油的引爆风险,提高了该测试系统的安全性,该系统包括用于测试单向阀的第一测试装置和用于测试引射泵的第二测试装置,由此实现单向阀和引射泵的同时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2、液氮罐的出口与快速温变箱相连接,液氮罐的成本低廉,且能够稳定提供氮气,液氮罐设置有比例电磁阀,比例电磁阀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由此在测试过程中控制系统根据需要会控制比例电磁阀的开度,从而调控整个过程中氮气的供给速率使其满足工作需求。
3、保温管道包括管道本体,管道本体的外壁缠绕有保温棉和加热带,由此在测试过程中弥补系统在热量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升温效率。
4、快速温变箱的温变范围为(-70)-150℃,快速温变箱的升降温速率为 10℃/min,快速温变箱的温度偏差为±1℃,由此使得整个测试过程满足行业检测标准DO-160G的要求。
5、热风从测试箱体的底侧向顶侧流动,由此使得热风充分与被测单向阀接触,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第一出风口为漏斗状,从而使得测试箱体内的气体排出,增加气体的流通性,第一进风口设置有导风片,由此保证测试箱体内的温度均匀。
6、法兰盖扣接于油箱的顶侧,法兰盖设置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安装有导风管,油箱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测试引射泵的第二测试孔,导风管可以避免快速流入的热风将油箱内燃油吹起,而基于上述结构,热风在对燃油加热的同时,油箱的内的温度由不断输入的热风补充,从而使得油箱的环境温度也得到管控,从而使得引射泵的测试过程更加合理,满足行业相关测试标准。
7、快速温变箱、第一测试装置和第二测试装置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由此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对快速温变箱、第一测试装置和第二测试装置进行温度管控,从而保证测试过程稳定运行,提高整个装置的合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快速温变箱,2-控制系统,3-保温管道,4-第一测试装置,5-第二测试装置,6-液氮罐,7-第一风机,8-第二风机,9-第三风机,10-温度传感器,11-单向阀,12-引射泵,13-浓度传感器,14-蝶阀;1a-进气端,1b-出气端,4a-测试箱体,4b-支架,5a-法兰盖,5b-油箱,6a-比例电磁阀,6b-流量计, 6c-压力计;4a1-第一进风口,4a2-第一出风口,4a3-第一测试孔,5b1-第二进风口,5b2-第二出风口,5b3-第二测试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包括温控系统、氮气系统、控制系统2、用于测试单向阀11的第一测试装置4和用于测试引射泵12的第二测试装置5,由此实现单向阀11和引射泵12的同时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温控系统、氮气系统、第一测试装置4和第二测试装置5均与控制系统2电连接,由此使得整个测试系统的控制性能稳定;温控系统包括快速温变箱1,氮气系统与所述快速温变箱1相连接,氮气系统可以在测试过程中进行气体置换,从而降低测试装置内的氧气和燃油浓度,有效避免了燃油的引爆风险,提高了该测试系统的安全性;快速温变箱1设置有进气端1a和出气端1b,第一测试装置4 设有第一进风口4a1和第一出风口4a2,第二测试装置5设有第二进风口5b1和第二出风口5b2,第一进风口4a1和第二进风口5b1分别通过保温管道3与出气端1b相连通,第一出风口4a2和第二出风口5b2分别通过保温管道3与进气端 1a相连通,由此第一测试装置4、第二测试装置5均通过保温管道3与快速温变箱1相连通,保温管道3内设置有用于输送气体的循环风机系统,循环风机系统使得保温管道3内的气体流通更流畅,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测试系统的气体流通性,上述结构使得快速温变箱1内的热风通过保温管道3输送至第一测试装置4和第二测试装置5内,实现了第一测试装置4和第二测试装置5内部的辐射加热,避免加热丝与燃油蒸汽直接接触,从而管控燃油温度的同时对第一测试装置4和第二测试装置5内的环境温度进行了管控,而现有技术中加热丝工作时易引起燃油爆炸事故,上述结构安全性能高,此外,上述结构能够对燃油温度和环境温度进行同时管控,使得整个测试过程满足行业检测标准DO-160G 的要求,使得整个检测过程更加合理。此外,本实施例中的保温管道3设置有多个蝶阀14,从而控制管道内的流量且使得整个保温管道3的安全性能提高。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快速温变箱1内的热风通过保温管道3输送至第一测试装置4和第二测试装置5内,实现了辐射加热,而现有技术中加热丝工作时易引起燃油爆炸事故,上述结构安全性能高,此外,上述结构能够对燃油温度和环境温度进行同时管控,使得整个测试过程满足行业检测标准DO-160G的要求,使得整个检测过程更加合理;氮气系统和循环风机系统可以在测试过程中进行气体置换,从而降低第一测试装置4和第二测试装置5内的氧气和燃油浓度,有效避免了燃油的引爆风险,提高了该测试系统的安全性,该系统包括用于测试单向阀11的第一测试装置4和用于测试引射泵12的第二测试装置5,由此实现单向阀11和引射泵12的同时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氮气系统包括液氮罐6,液氮罐6的出口与快速温变箱1相连接,液氮罐6的成本低廉,且能够稳定提供氮气,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多罐液氮罐6串联,由此提供充足的氮气,液氮罐6设置有比例电磁阀6a,比例电磁阀6a与控制系统2电连接,由此在测试过程中控制系统2根据需要会控制比例电磁阀6a的开度,从而调控整个过程中氮气的供给速率使其满足工作需求,相应的,当快速温变箱1的降温速率低于设定值时,比例电磁阀6a的开度变大,从而使得降温速率达到要求值。而液氮罐6的主管道设置有压力计6c和流量计6b,由此实现液氮罐6的压力和流量控制,从而控制液氮浓度和管道压力。
为了减少保温管道3在输送气体时的热量损失,保温管道3包括管道本体,管道本体的材料可以为聚乙烯或其他耐热保温材料,管道本体的外壁缠绕有保温棉和加热带,由此在测试过程中弥补系统在热量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升温效率。
其中,快速温变箱1的温变范围为(-70)-150℃,快速温变箱1的升降温速率为10℃/mi n,快速温变箱1的温度偏差为±1℃,由此使得整个测试过程满足行业检测标准DO-160G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相关的DO-160G的标准为,温变范围:(-60)-100℃,升降温速率:5℃/mi n,温度偏差:±1℃,由此可知该测试系统满足行业相关标准。
如图1所示,图中的箭头所指方向即为保温管道3内热风流动的方向,本实施例中的循环风机系统包括第一风机7、第二风机8和第三风机9,第一风机 7设置于靠近出气端1b的保温管道3上,由此第一风机7能将快速温变箱1内的热风输送到第一测试装置4和第二测试装置5内,第二风机8设置于第一出风口4a2和进气端1a之间的保温管道3上,第二风机8使得第一测试装置4内的气体循环至快速温变箱1内,第三风机9设置于第二出风口5b2和进气端1a 之间的保温管道3上,第三风机9使得第二测试装置5内的气体循环至快速温变箱1内,基于上述的风机设置,当进行单向阀11试验时,开启第一风机7和第二风机8,当进行机载油箱内的引射泵12试验时,开启第一风机7和第三风机9。
此外,第一测试装置4包括测试箱体4a和支架4b,测试箱体4a固定于支架4b上,支架4b使得测试箱体4a稳定固定,使得整个测试过程稳定进行,第一进风口4a1设置于测试箱体4a的底侧,第一出风口4a2设置于测试箱体4a 的顶侧,热风从测试箱体4a的底侧向顶侧流动,由此使得热风充分与被测单向阀11接触,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测试箱体4a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煤油管道的安装孔和用于测试单向阀11的第一测试孔4a3,由于第一测试孔4a3连接的相关测试器材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加以赘述,从而实现单向阀11的检测。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4a2为漏斗状,从而使得测试箱体4a内的气体排出,增加气体的流通性,第一进风口4a1设置有导风片,由此保证测试箱体4a内的温度均匀。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4a2与进气端1a之间设置有浓度传感器13,由此对第一测试装置4内的燃油浓度进行调控,使得测试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测试装置5包括法兰盖5a和油箱5b,法兰盖5a扣接于油箱5b的顶侧,第二进风口5b1和第二出风口5b2均设置于法兰盖5a,第二进风口5b1安装有导风管,导风管可以避免快速流入的热风将油箱5b内燃油吹起,油箱5b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测试引射泵12的第二测试孔5b3,由于第二测试孔 5b3连接的相关测试器材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加以赘述,基于上述结构,热风在对燃油加热的同时,油箱5b的内的温度由不断输入的热风补充,从而使得油箱5b的环境温度也得到管控,从而使得引射泵12的测试过程更加合理,满足行业相关测试标准。需要指出的是,热风从快速温变箱1中出来后分流至第一测试装置4和第二测试装置5,而第二测试装置5的数量为两个,由此在第二测试装置5的第二进风口5b1与出气端1b之间引出另一条保温管道3,而两个第二测试装置5的气流在第二出风口5b2汇集后进入进气端1a;而两个第二测试装置5可使得在本测试系统一次可以对两个引射泵12进行测试,从而进一步提高测试效率。
优选地,快速温变箱1、第一测试装置4和第二测试装置5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各温度传感器10分别与控制系统2电连接,由此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对快速温变箱1、第一测试装置4和第二测试装置5进行温度管控,从而保证测试过程稳定运行,提高整个装置的合理性。
此外,温控系统、第一测试装置4、第二测试装置5和控制系统2均连接有接地线,由此防止静电产生,各保温管道3的连接处均通过波纹管软连接,以达到吸能隔振动的效果,从而减少静电的产生,进而保证整个测试系统的安全性能更高。
综上,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系统,快速温变箱1内的热风通过保温管道3输送至第一测试装置4和第二测试装置5内,实现了辐射加热,而现有技术中加热丝工作时易引起燃油爆炸事故,上述结构安全性能高,此外,上述结构能够对燃油温度和环境温度进行同时管控,使得整个测试过程满足行业检测标准DO-160G的要求,使得整个检测过程更加合理;氮气系统和循环风机系统可以在测试过程中进行气体置换,从而降低第一测试装置4和第二测试装置5 内的氧气和燃油浓度,有效避免了燃油的引爆风险,提高了该测试系统的安全性,该系统包括用于测试单向阀11的第一测试装置4和用于测试引射泵12的第二测试装置5,由此实现单向阀11和引射泵12的同时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系统、氮气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测试单向阀的第一测试装置和用于测试引射泵的第二测试装置,所述温控系统、所述氮气系统、所述第一测试装置和所述第二测试装置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温控系统包括快速温变箱,所述氮气系统与所述快速温变箱相连接,所述快速温变箱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第一测试装置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测试装置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通过保温管道与所述出气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通过所述保温管道与所述进气端相连通,所述保温管道设置有用于输送气体的循环风机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系统包括液氮罐,所述液氮罐的出口与所述快速温变箱相连接,所述液氮罐设置有比例电磁阀,所述比例电磁阀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道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外壁缠绕有保温棉和加热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温变箱的温变范围为(-70℃)-150℃,所述快速温变箱的升降温速率为10℃/min,所述快速温变箱的温度偏差为±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机系统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第三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保温管道上,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进气端之间的保温管道上,所述第三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进气端之间的保温管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箱体和支架,所述测试箱体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测试箱体的底侧,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测试箱体的顶侧,所述测试箱体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煤油管道的安装孔和用于测试所述单向阀的第一测试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为漏斗状,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有导风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试装置包括法兰盖和油箱,所述法兰盖扣接于所述油箱的顶侧,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法兰盖,所述第二进风口安装有导风管,所述油箱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测试所述引射泵的第二测试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温变箱、所述第一测试装置和所述第二测试装置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各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所述第一测试装置、所述第二测试装置和所述控制系统均连接有接地线,各所述保温管道的连接处均通过波纹管软连接。
CN201711330665.9A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测试系统 Active CN108082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30665.9A CN108082535B (zh)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30665.9A CN108082535B (zh)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2535A true CN108082535A (zh) 2018-05-29
CN108082535B CN108082535B (zh) 2019-12-20

Family

ID=62174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30665.9A Active CN108082535B (zh)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8253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1635A (zh) * 2020-04-28 2020-08-11 滁州市永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铝蜂窝板吸能性能测试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8871A (zh) * 2008-08-05 2009-02-04 美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气体流量计实流循环检定装置及其检定方法
WO2013064769A1 (fr) * 2011-11-04 2013-05-10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ocede d'essai d'endurance d'un element d'une ligne d'echappement comportant un moyen d'introduction d'une solution d'uree
CN105545719A (zh) * 2015-12-17 2016-05-04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燃油泵寿命试验系统
CN106679969A (zh) * 2016-12-12 2017-05-1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飞行器舵传动机构的模拟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6706855A (zh) * 2016-12-30 2017-05-2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氮气连续供给装置、汽车零部件voc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6311989U (zh) * 2016-12-27 2017-07-07 广电计量检测(湖南)有限公司 产品温度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8871A (zh) * 2008-08-05 2009-02-04 美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气体流量计实流循环检定装置及其检定方法
WO2013064769A1 (fr) * 2011-11-04 2013-05-10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ocede d'essai d'endurance d'un element d'une ligne d'echappement comportant un moyen d'introduction d'une solution d'uree
CN105545719A (zh) * 2015-12-17 2016-05-04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燃油泵寿命试验系统
CN106679969A (zh) * 2016-12-12 2017-05-1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飞行器舵传动机构的模拟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206311989U (zh) * 2016-12-27 2017-07-07 广电计量检测(湖南)有限公司 产品温度控制装置
CN106706855A (zh) * 2016-12-30 2017-05-2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氮气连续供给装置、汽车零部件voc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1635A (zh) * 2020-04-28 2020-08-11 滁州市永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铝蜂窝板吸能性能测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2535B (zh) 2019-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0363B (zh) 涡轮发动机高空点火能力的模拟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
EP2290344A1 (en) Aspirated enhanced total air temperature probe
CN112945305B (zh) 一种具有推力干扰消除结构的双涵道喷管推力测量平台
CN108082535A (zh) 一种测试系统
CN104019956A (zh) 环形回路的环境模拟标定风洞
CN109470401A (zh) 一种带有迎侧角度解算的直杆型空速管
Anyoji et al. Development of a low-density wind tunnel for simulating martian atmospheric flight
CN108110355A (zh) 软包电池组及软包电池组系统
CN208534819U (zh) 用于风扇气动性能测试的装置
CN107420628A (zh) 一种蒸汽阀门内漏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Tournier et al. Flow analysis and control in a transonic inlet
Anderson Investigation of approach flow parameters, scaling factors, and measurement accuracy for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measurements
CN105806873A (zh) 燃机透平叶片降温等膨胀比冷效试验装置
Lambourne et al. Some measurements in the vortex flow generated by a sharp leading edge having 65 degrees sweep
Motycka Reynolds number and fan/inlet coupling effects on subsonic transportinlet distortion
CN209541861U (zh) 液态黄磷储槽液位测量装置
Rademakers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a bent engine inlet duct coupled with a turbofan engine
CN111968766B (zh) 模拟反应堆热腿段发生夹带的试验装置
CN203965124U (zh) 环形回路的环境模拟标定风洞
CN105865797A (zh) 一种飞机发动机灭火试验总成
Schlichter et al. Towards 3D indoor airflow monitoring based on differential pressure measurements
CN107092717B (zh) 一种核电站安全壳环形空间设计压力限值的确定方法
CN105864059B (zh) 用于星载高热流密度热量排散的泵组件装置
CN204027847U (zh) 一种热工性能试验装置
CN104155129B (zh) 一种热工性能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F8, China Sensor Network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Park, No. 200, Linghu Avenue, the Taihu Lake International Science Park,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business location: No. 38, the Pearl River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Patentee after: Radio and Television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Wuxi)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F8, China Sensor Network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Park, No. 200, Linghu Avenue, the Taihu Lake International Science Park,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RADIO AND TELEVISION MEASUREMENT TES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