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80909A - 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80909A
CN108080909A CN201711317580.7A CN201711317580A CN108080909A CN 108080909 A CN108080909 A CN 108080909A CN 201711317580 A CN201711317580 A CN 201711317580A CN 108080909 A CN108080909 A CN 108080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member
package assembly
terrace
fac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175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80909B (zh
Inventor
黄正坤
呙少华
崔贞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Hangjia Magna Seat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Hangjia Magna Seat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Hangjia Magna Seat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175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809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80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0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80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0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Gyr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包括步骤:1)将外套件和内套件套接,且将外套件的第一台阶面和内套件的第二台阶面贴合;2)使外套件和内套件发生相对移动以使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相背运动;3)当外套件和内套件的相对位移为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的装配间隙时,使外套件和内套件停止相对移动。本发明公开的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直接通过控制外套件和内套件的相对位移来控制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的装配间隙,减小了外套件的第一台阶平面和内套件的第二台阶平面的装配间隙的误差,提高了装配精度;也降低了对内套件和外套件的制造精度的要求,则降低了外套件和内套件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装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套设组件中,外套件套设在内套件的外部。如图1所示,外套件1’具有台阶孔,内套件2’具有台阶结构,台阶孔的第一台阶侧面和台阶结构的第二台阶侧面之间具有间隙,要求外套件1’的第一台阶平面11’和内套件2’的第二台阶平面21’之间具有装配间隙δ。由于第一台阶平面11’和第二台阶平面21’较小,无法采用驱动机机构直接施力,通常采用尺寸链间接保证装配间隙δ。如图2所示,δ=A-B-C,通过控制组成环A、组成环B、组成环C来控制封闭环δ。具体地,组成环A和组成环B通过直接测量获得,将内套件2’固定,通过驱动外套件1’移动,控制组成环C的大小,从而控制装配间隙δ。
上述方法中,装配间隙δ的误差等于A、B、C的误差之和,即Δδ=ΔA+ΔB+ΔC,即装配间隙δ的误差受A、B影响,导致平面装配间隙δ的误差较大,装配精度较低。
另外,若采用上述方法,则对A、B有精度要求,具体地,A和B的精度必须小于装配间隙δ的要求,即ΔA<Δδ、ΔB<Δδ、ΔC<Δδ,导致外套件1’和内套件2’的生产要求较高,使得外套件1’和内套件2’的生产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以减小外套件的第一台阶平面和内套件的第二台阶平面的装配间隙的误差,提高装配精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以减小外套件的第一台阶平面和内套件的第二台阶平面的装配间隙的误差,提高装配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包括步骤:
1)将外套件和内套件套接,且将所述外套件的第一台阶面和所述内套件的第二台阶面贴合;
2)使所述外套件和所述内套件发生相对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相背运动;
3)当所述外套件和所述内套件的相对位移为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的装配间隙时,使所述外套件和所述内套件停止相对移动。
优选地,所述步骤1)包括步骤:
11)将外套件外套于内套件,且将所述内套件固定;
12)驱动所述外套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台阶面向所述第二台阶面移动;
13)当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贴合时,停止驱动所述外套件移动。
优选地,所述步骤11)具体为:于所述内套件的台阶结构的大端面固定所述内套件;
所述步骤12)具体为:于所述外套件远离所述大端面的一端驱动所述外套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台阶面向所述第二台阶面移动。
优选地,所述步骤1)包括步骤:
11)将外套件外套于内套件,且将所述外套件固定;
12)驱动所述内套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台阶面向所述第一台阶面移动;
13)当所述第二台阶面和所述第一台阶面贴合时,停止驱动所述内套件移动。
优选地,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步骤:
21)将所述内套件固定,
22)驱动所述外套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台阶面向远离所述第二台阶面的方向移动;
所述步骤3)具体为:当所述外套件的位移为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的装配间隙时,停止驱动所述外套件移动。
优选地,所述步骤21)具体为:于所述内套件的台阶结构的小端面固定所述内套件;
所述步骤22)具体为:于所述外套件远离所述小端面的一端驱动所述外套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台阶面向远离所述第二台阶面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步骤:
21)将所述外套件固定,
22)驱动所述内套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台阶面向远离所述第一台阶面的方向移动;
所述步骤3)具体为:当所述内套件的位移为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的装配间隙时,停止驱动所述内套件移动。
优选地,所述步骤:将所述内套件固定,具体为:将所述内套件可拆卸地固定。
优选地,所述步骤:将所述外套件固定,具体为:将所述外套件可拆卸地固定。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采用驱动部件驱动所述内套件和/或所述外套件,令所述外套件和所述内套件相对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相背运动。
优选地,采用传感器检测所述外套件和所述内套件的相对位移,采用与所述传感器信号连接的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件的运行。
本发明提供的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先将外套件和内套件套接、以及外套件的第一台阶面和内套件的第二台阶面贴合,然后使外套件和内套件发生相对移动以使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相背运动,使得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之间具有间隙,当外套件和内套件的相对位移为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的装配间隙时,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之间的间隙即为装配间隙,此时使外套件和内套件停止相对移动即可。由此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直接通过控制外套件和内套件的相对位移来控制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的装配间隙,较现有技术通过尺寸链来控制装配间隙相比,装配间隙不会受到组成环的影响,有效减小了外套件的第一台阶平面和内套件的第二台阶平面的装配间隙的误差,提高了装配精度。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直接通过控制外套件和内套件的相对位移来控制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的装配间隙,降低了对内套件和外套件的制造精度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外套件和内套件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套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中尺寸链的组成环和封闭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中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贴合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中外套件的位移为装配间隙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3-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S01)将外套件1和内套件2套接,且外套件1的第一台阶面11和内套件2的第二台阶面21贴合:
具体地,外套件1具有台阶孔,内套件2具有台阶结构,台阶孔的第一台阶面11垂直于台阶孔的轴线,第二台阶面21平行于第一台阶面11。
上述步骤中,将外套件1和内套件2套接,具体地,可将外套件1外套于内套件2,也可将内套件2内套于外套件1。为了便于套接,优先选择将外套件1外套于内套件2。
S02)使外套件1和内套件2发生相对移动以使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相背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相背运动,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之间具有间隙,外套件1和内套件2的相对位移即为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之间的间隙。
S03)当外套件1和内套件2的相对位移为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的装配间隙时,使外套件1和内套件2停止相对移动:
如图4所示,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的装配间隙用δ表示。当外套件1和内套件2的相对位移为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的装配间隙δ时,表明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之间的间隙即为装配间隙δ,即可满足装配要求,完成装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先将外套件1外套于内套件2、以及外套件1的第一台阶面11和内套件2的第二台阶面21贴合,然后使外套件1和内套件2发生相对移动以使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相背运动,使得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之间具有间隙,当外套件1和内套件2的相对位移为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的装配间隙δ时,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之间的间隙即为装配间隙δ,此时使外套件1和内套件2停止相对移动即可。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直接通过控制外套件1和内套件2的相对位移来控制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的装配间隙δ,较现有技术通过尺寸链来控制装配间隙δ相比,装配间隙δ不会受到组成环的影响,有效减小了外套件1的第一台阶平面11和内套件2的第二台阶平面21的装配间隙δ的误差,提高了装配精度。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直接通过控制外套件1和内套件2的相对位移来控制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的装配间隙δ,降低了对内套件2和外套件1的制造精度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外套件1和内套件2的生产成本。
优选地,上述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中,上述步骤S01)具体包括步骤:
S011)将外套件1外套于内套件2,且将内套件2固定;
S012)驱动外套件1移动,以使第一台阶面11向第二台阶面21移动;
S013)当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贴合时,停止驱动外套件1移动。
上述步骤,通过移动外套件1实现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贴合,方便了操作。
上述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中,也可选择其他步骤实现。具体地,上述步骤S01)具体包括步骤:将外套件1外套于内套件2,且将外套件1固定;驱动内套件2移动,以使第二台阶面21向第一台阶面11移动;当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贴合时,停止驱动内套件2移动。
当然,可选择:将外套件1外套于内套件2;使内套件2和外套件1相向移动,以使第二台阶面21和第一台阶面11相向移动;当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贴合时,停止内套件2和外套件1相向移动。
上述步骤S01)中,当选择将内套件2固定时,为了便于固定内套件2,以及便于驱动外套件1,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S011)具体为:于内套件2的台阶结构的大端面22固定内套件2;上述步骤S012)具体为:于外套件1远离大端面22的一端驱动外套件1移动,以使第一台阶面11向第二台阶面21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F表示驱动外套件1移动的外力,箭头表示该外力的方向。
上述步骤中,内套件2的固定端和外套件1的驱动端位于不同的两端,方便了固定和驱动。
上述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的步骤S02)中,使得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相背运动,存在三种方式:外套件1和内套件2中,使一者移动,另一者固定;或者,两种均移动。为了简化操作,优先选择外套件1和内套件2中,使一者移动,另一者固定。为了便于固定,优先选择将内套件2固定。当然,也可选择将外套件1固定。
优选地,上述步骤S02具体包括步骤:S021)将内套件2固定,S022)驱动外套件1移动以使第一台阶面11向远离第二台阶面21的方向移动;
上述步骤S03具体为:当外套件1的位移为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的装配间隙时,停止驱动外套件1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上述步骤S021)具体为:于内套件2的台阶结构的小端面23固定内套件2;S022)具体为:于外套件1远离小端面23的一端驱动外套件1移动,以使第一台阶面11向远离第二台阶面21的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F表示驱动外套件1移动的外力,箭头表示该外力的方向。
上述步骤,方便了使内套件2和外套件1发生相对移动,以使第一台阶面11向远离第二台阶面21的方向移动。
当然,也可通过其他步骤完成上述步骤S02。具体地,上述步骤S02具体包括步骤:S021)将外套件1固定,S022)驱动内套件2移动以使第二台阶面21向远离第一台阶面11的方向移动;上述步骤S03具体为:当内套件2的位移为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的装配间隙时,停止驱动内套件2移动。
为了便于装配,选择将内套件2固定时,上述步骤:将内套件2固定,具体为:将内套件2可拆卸地固定。特别是,当上述步骤S011)具体为:于内套件2的台阶结构的大端面22固定内套件2,且上述步骤S021)具体为:于内套件2的台阶结构的小端面23固定内套件2时。
相应地,选择将外套件1固定时,上述步骤:将外套件1固定,具体为:将外套件1可拆卸地固定。
为了便于使外套件1和内套件2发生相对移动,上述步骤S02)中采用驱动部件驱动内套件2和/或外套件1,令外套件1和内套件2相对移动以使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相背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驱动部件驱动内套件2和外套件1时,内套件2和外套件1均可移动;当采用驱动部件驱动内套件2时,外套件1固定设置;当采用驱动部件驱动外套件1时,内套件2固定设置。
外套件1和内套件2的相对位移,可通过驱动部件的运行参数获得,也可通过测量获得。为了便于获得相对位移,以提高装配精度,优先选择采用传感器检测外套件1和内套件2的相对位移,采用与传感器信号连接的控制器控制驱动部件的运行。
具体地,传感器检测外套件1和内套件2的相对位移,传感器并将检测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当外套件1和内套件2的相对位移为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的装配间隙δ时,控制器控制驱动部件停止驱动,从而控制外套件1和内套件2停止相对移动。
为了更为具体的体现本发明,下面具体描述了一种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该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S11)将外套件1外套于内套件2,且于内套件2的台阶结构的大端面22将内套件2固定;
S12)于外套件1远离大端面22的一端驱动外套件1移动,以使第一台阶面11向第二台阶面21移动;
S13)当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贴合时,停止驱动外套件1移动;
S14)解除于大端面22对内套件2的固定,并于于内套件2的台阶结构的小端面23将内套件2固定;
S15)于外套件1远离小端面23的一端驱动外套件1移动,以使第一台阶面11向远离第二台阶面21的方向移动;
S16)当外套件1的位移为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21的装配间隙时,停止驱动外套件1移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将外套件(1)和内套件(2)套接,且将所述外套件(1)的第一台阶面(11)和所述内套件(2)的第二台阶面(21)贴合;
2)使所述外套件(1)和所述内套件(2)发生相对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台阶面(1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21)相背运动;
3)当所述外套件(1)和所述内套件(2)的相对位移为所述第一台阶面(1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21)的装配间隙时,使所述外套件(1)和所述内套件(2)停止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步骤:
11)将外套件(1)外套于内套件(2),且将所述内套件(2)固定;
12)驱动所述外套件(1)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台阶面(11)向所述第二台阶面(21)移动;
13)当所述第一台阶面(1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21)贴合时,停止驱动所述外套件(1)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具体为:于所述内套件(2)的台阶结构的大端面(22)固定所述内套件(2);
所述步骤12)具体为:于所述外套件(1)远离所述大端面(22)的一端驱动所述外套件(1)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台阶面(11)向所述第二台阶面(21)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步骤:
11)将外套件(1)外套于内套件(2),且将所述外套件(1)固定;
12)驱动所述内套件(2)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台阶面(21)向所述第一台阶面(11)移动;
13)当所述第二台阶面(21)和所述第一台阶面(11)贴合时,停止驱动所述内套件(2)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步骤:
21)将所述内套件(2)固定,
22)驱动所述外套件(1)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台阶面(11)向远离所述第二台阶面(21)的方向移动;
所述步骤3)具体为:当所述外套件(1)的位移为所述第一台阶面(1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21)的装配间隙时,停止驱动所述外套件(1)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1)具体为:于所述内套件(2)的台阶结构的小端面(23)固定所述内套件(2);
所述步骤22)具体为:于所述外套件(1)远离所述小端面(23)的一端驱动所述外套件(1)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台阶面(11)向远离所述第二台阶面(21)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步骤:
21)将所述外套件(1)固定,
22)驱动所述内套件(2)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台阶面(21)向远离所述第一台阶面(11)的方向移动;
所述步骤3)具体为:当所述内套件(2)的位移为所述第一台阶面(1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21)的装配间隙时,停止驱动所述内套件(2)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将所述内套件(2)固定,具体为:将所述内套件(2)可拆卸地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将所述外套件(1)固定,具体为:将所述外套件(1)可拆卸地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采用驱动部件驱动所述内套件(2)和/或所述外套件(1),令所述外套件(1)和所述内套件(2)相对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台阶面(1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21)相背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传感器检测所述外套件(1)和所述内套件(2)的相对位移,采用与所述传感器信号连接的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件的运行。
CN201711317580.7A 2017-12-12 2017-12-12 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 Active CN1080809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17580.7A CN108080909B (zh) 2017-12-12 2017-12-12 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17580.7A CN108080909B (zh) 2017-12-12 2017-12-12 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0909A true CN108080909A (zh) 2018-05-29
CN108080909B CN108080909B (zh) 2019-08-27

Family

ID=62175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17580.7A Active CN108080909B (zh) 2017-12-12 2017-12-12 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8090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7906A (zh) * 2018-12-29 2019-05-10 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高度差自动检测系统及高度差检测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7650A (ja) * 1994-02-04 1995-08-15 Nippon Seiko Kk 複列転がり軸受の予圧隙間を測定する方法と装置
DE19920169A1 (de) * 1999-05-03 2000-11-0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Linearitätsmessung
CN1851395A (zh) * 2006-05-19 2006-10-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货车滚动轴承轴向游隙及装配高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JP3864643B2 (ja) * 1999-11-11 2007-01-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用パワーローラユニットの測定装置
CN204924134U (zh) * 2015-05-26 2015-12-30 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 组合式带表零组件间隙的测量装置
CN106092740A (zh) * 2016-07-27 2016-11-0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复合材料装配间隙补偿试验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7650A (ja) * 1994-02-04 1995-08-15 Nippon Seiko Kk 複列転がり軸受の予圧隙間を測定する方法と装置
DE19920169A1 (de) * 1999-05-03 2000-11-0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Linearitätsmessung
JP3864643B2 (ja) * 1999-11-11 2007-01-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用パワーローラユニットの測定装置
CN1851395A (zh) * 2006-05-19 2006-10-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货车滚动轴承轴向游隙及装配高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4924134U (zh) * 2015-05-26 2015-12-30 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 组合式带表零组件间隙的测量装置
CN106092740A (zh) * 2016-07-27 2016-11-0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复合材料装配间隙补偿试验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7906A (zh) * 2018-12-29 2019-05-10 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高度差自动检测系统及高度差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0909B (zh) 201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8566B (zh) 超长圆柱结构表面的检测修补攀爬机器人及检测修补方法
US964556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ation of at least one property of a joint
CN103955231B (zh) 多关节机械臂智能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20185092A1 (en) Robotic arm position controlling device and robotic arm having same
CN110512841B (zh) 墙面腻子处理机器人
US20180004004A1 (en) Automated UV Calibration, Motorized Optical Target and Automatic Surface Finder for Optical Alignment and Assembly Robot
US975121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bot operating environment discovery
US20220016781A1 (en) Method for Aligning a Robotic Arm
JP7092493B2 (ja) クレーンによるクレーン動作の補助を行う方法及びクレーン
CN108080909A (zh) 套设组件的装配方法
CN101306789A (zh) 高空作业平台工作斗垂直升降与水平移动的控制方法
JP2017115787A (ja) 風力発電設備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および無人飛行機
CN104724544A (zh) 一种适用于光纤绕环机的光纤自动导向控制装置
CN110497385A (zh) 精密测量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平台位姿的装置及方法
KR101850892B1 (ko) 구조물 수직 벽면의 크랙 진단장치
CN109176497A (zh) 一种绳传动三自由度遥操作主手
CN201926446U (zh) 一种激光陀螺输出棱镜固定工装
KR102262847B1 (ko) 드론 스테이션
CN106197811B (zh) 铁路垂横向一体轮轨力标定装置及其标定方法
WO2013000323A1 (zh) 卷扬行程的测控装置、方法及工程机械
US20210146527A1 (en) Exoskeleton joint drive with non-linear transmission
CN108638103A (zh) 一种自动抓取及位姿调整的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及调整方法
KR102207212B1 (ko) 유체압 액츄에이터
CN209086531U (zh) 连续调焦装置
CN115626017A (zh) 基于机器人集群系统的建筑结构跨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0

Address after: 441000 No.8, zhuiri Road, Xiangyang hi tech Zone,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BEI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41003 No.8, zhuiri Road,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BEI HANGJIA MAGNA SEATING SYSTEM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