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6229A - 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76229A CN108076229A CN201711458829.6A CN201711458829A CN108076229A CN 108076229 A CN108076229 A CN 108076229A CN 201711458829 A CN201711458829 A CN 201711458829A CN 108076229 A CN108076229 A CN 1080762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pplication
- mobile terminal
- association
- front stage
- u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5—Task life-cycle, e.g. stopping, restarting, resuming exec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时,若接收到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从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中确定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其中,与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为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的;控制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通过智能识别与前台正在运行的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无需用户手动为第一应用设置关联应用,并且如果待调至前台的第二应用为关联应用,则控制切换到后台的第一应用继续运行,这样用户可以在前台操控其他应用,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能够保证当前操控的应用的显示界面的大小不变,提升了用户操作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如手机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消费品,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化,智能手机已经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主要电子产品。同时,智能手机应用也给更多的服务商带来更多盈利的机会,各服务商开发各自的应用程序,用户将根据各自的实际需求在智能手机中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例如,游戏应用、视频应用、聊天应用、购物应用等等。
当前,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判断目标应用是否为前台应用,若确定出目标应用为前台应用,则将该目标应用的当前状态设置为运行状态,目标应用的交互界面在显示屏上逐帧展示;若确定目标应用为后台应用,则将该目标应用的当前状态设置为暂停状态(休眠状态),目标应用的交互界面静止不动。其中,在实际操作移动终端的某一应用时,该应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无效信息界面,例如,对于视频应用而言,广告播放界面可以视为无效信息界面,又如,对于游戏应用而言,等待其他参与者操作游戏的过程可以视为无效信息界面,再如,针对任一应用而言,均存在用户不感兴趣或不关注的交互界面,此类交互界面可以视为无效信息界面。针对目标应用正在前台运行且接收到将新的应用切换至前台的指令的情况,由于新的应用被切换至前台,目标应用将被新的应用覆盖,且自动被调至后台,该目标应用将进入暂停状态(休眠状态),因此,只有应用位于前台时,该应用的无效信息界面才能够在显示屏上逐帧展示出来;而一旦应用被调至后台以后,该应用将停留在某一无效信息界面,直到该应用被再次调至前台,将由暂停状态恢复为运行状态。
综上所述,针对移动终端的任一应用,该应用由前台应用切换为后台应用后,该应用的状态将自动切换至暂停状态。由此可知,只有应用为前台应用时,该应用才能够保持运行,因此,在应用保持运行状态的过程中,用户无法操作其他应用,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以解决在应用保持运行状态的过程中,用户无法操作其他应用,降低了用户体验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包括:
在第一应用在前台运行时,接收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从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中确定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其中,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为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的;控制所述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应用在前台运行时,接收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
应用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从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中确定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其中,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为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的;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在第一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时,若接收到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从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中确定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其中,与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为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的;控制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通过智能识别与前台正在运行的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无需用户手动为第一应用设置关联应用,并且如果待调至前台的第二应用为关联应用,则控制切换到后台的第一应用继续运行,因此,第一应用为后台应用时,该第一应用也能够保持运行,从而使得某一应用在保持运行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在前台操作其他应用,提高了用户的时间利用率,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针对于屏幕尺寸比较有限的移动终端而言,采用前后台多任务同时运行的方式,能够保证当前操控的应用的显示界面的大小不变,提升了用户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显示界面的第一种效果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前后台应用界面的第一种效果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前后台应用界面的第二种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移动终端的非触控区域上执行的触控操作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移动终端的非触控区域上执行的触控操作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一种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二种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三种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四种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通过智能识别与前台正在运行的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无需用户手动为第一应用设置关联应用,并且如果待调至前台的第二应用为关联应用,则控制切换到后台的第一应用继续运行,因此,第一应用为后台应用时,该第一应用也能够保持运行,从而使得某一应用在保持运行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在前台操作其他应用,提高了用户的时间利用率,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针对于屏幕尺寸比较有限的移动终端而言,采用前后台多任务同时运行的方式,能够保证当前操控的应用的显示界面的大小不变,提升了用户操作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以手机为例,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第一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时,接收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其中,该第一触控操作可以是第一滑动操作,也可以是其他触控操作。具体的,用户在前台操控第一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第二应用快速调出并保持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此时,用户只需在移动终端上执行相应的触控操作,移动终端接收到该触控操作后,能够自动识别出用户欲切换至前台的第二应用。
S102,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从与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中确定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其中,与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为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的。具体的,预先系统智能识别与前台正在运行的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如果识别出的与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的数量为一个,则将该应用作为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如果识别出的与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的数量为多个,则按照预设规则在多个与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中选取一个应用作为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
S103,控制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例如,用户在前台操控视频应用的过程中,系统智能识别出与该视频应用关联的应用为聊天应用,此时,在将聊天应用调至前台运行后,自动将视频应用切换至后台并保持运行。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时,若接收到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从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中确定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其中,与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为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的;控制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通过智能识别与前台正在运行的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无需用户手动为第一应用设置关联应用,并且如果待调至前台的第二应用为关联应用,则控制切换到后台的第一应用继续运行,这样用户可以在前台操控其他应用,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能够保证当前操控的应用的显示界面的大小不变,提升了用户操作体验。
进一步的,考虑将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继续运行后,后续还需要将第一应用再次切换回前台运行,基于此,上述S103控制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之后,还包括:
在第二应用在前台运行时,接收用户的第二触控操作,其中,该第二触控操作可以是第二滑动操作,也可以是其他触控操作,即需要将正在后台运行的第一应用切换至前台运行,这样在第一应用移至前台之前,当前在前台正在运行的第二应用将切换至后台。
响应第二触控操作,控制第二应用切换至后台,以及控制与第二应用对应的第一应用调至前台运行。例如,在聊天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时,如果检测到第二触控操作,则自动将后台正在运行的视频应用切换回前台运行,将聊天应用切换至后台。
具体的,以正在前台运行的第一应用为视频应用,待切换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为聊天应用为例,其中,聊天应用为预先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出的与视频应用关联的应用,具体为:
例如,结合用户的历史应用使用习惯,用户在使用视频应用观看某一视频时,通常开始或中间会播放预设时间的广告,在此期间,用户可能需要调出聊天应用进行收发信息或刷朋友圈查看最新动态,当广告播放完毕后,需要切换回视频应用观看视频正片,实现视频应用和聊天应用之间来回切换,且保证视频应用与聊天应用在前后台同时运行。
如图2a所示,当前前台正在运行的应用为视频应用,当视频应用播放广告期间且无法跳过该广告,用户需要在前台操作聊天应用进行刷朋友圈查看最新动态,并且希望视频应用在后台继续播放视频广告,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上执行第一触控操作,此时,移动终端接收到该第一触控操作后,将自动识别出需要将聊天应用调出至前台;如图2b所示,视频应用将收起隐藏到后台,并且视频应用继续播放广告,同时,将聊天应用调至前台运行,当视频应用的广告播放完毕后,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上执行第二触控操作,此时,移动终端接收到该第二触控操作后,将自动识别出需要将视频应用调出至前台;如图2c所示,将视频应用切换回前台运行,将聊天应用切换至后台。
又如,结合用户的历史使用习惯,用户在使用游戏应用打多人联机游戏时,通常存在等待其他参与者操作游戏的过程,在此期间,用户可能需要调出资讯类应用查看实时新闻资讯,当需要自己操作游戏人物时,需要切换回游戏应用,实现游戏应用和资讯类应用之间来回切换,且保证游戏应用与资讯类应用在前后台同时运行。针对用户预先未对与游戏应用关联的应用进行设置的情况,在第一应用(游戏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时,能够自动确定出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为资讯类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应用场景是为了便于理解给出的具体实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上述S101在第一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时,接收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之前,还包括:
S104,如果确定出未接收到针对第一应用的关联应用设置请求,则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在具体实施时,该第一应用可以是预先手动设置的,也可以是系统自动设置的,例如,系统默认将视频应用、游戏应用等需要在后台保持运行的应用添加至第一应用集合,在某一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时,判断该应用是否属于该第一应用集合,若属于,则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其中,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两两应用之间的切换使用情况,能够直接反映出哪两个应用之间切换频次最高,如果某一应用为第一应用,那么将与该第一应用切换频次最高的应用,确定为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说明用户在操控该第一应用的过程中,将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之间发生频繁前后台切换,因此,为每个移动终端记录其应用切换日志,该应用切换日志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用户的应用切换偏好,进而,在确定出未接收到针对第一应用的关联应用设置请求的情况下,结合该应用切换日志,能够智能识别出与当前前台正在运行的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这样无需用户手动进行关联应用的设置,后续也能够基于用户的触控操作,实现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之间的快速切换且保证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用户的历史使用习惯,得到的应用切换日志能够作为用于训练识别模型的训练样本。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也可以采用其他日志作为训练样本,训练样本的选取并不影响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只要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用户的应用切换需要即可,上述方式的等同变化或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的,为了能够实现智能地为任一第一应用匹配与其关联的应用,上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个第一应用,记录该第一应用的第一应用切换日志,其中,该第一应用切换日志包括:第一应用的名称以及与该第一应用进行前后台切换的应用的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该第一应用切换日志包括:视频应用与聊天应用之间的对应关系、游戏应用与资讯类应用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
将上述第一应用切换日志作为第一训练样本集。
其中,可以由云服务器或移动终端通过如下方式训练得到第一识别模型,具体为:
获取移动终端的第一训练样本集,其中,该第一训练样本集包括多个模型训练样本;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并基于第一训练样本集,训练得到第一识别模型。
接下来,将正在前台运行的第一应用的名称输入至第一识别模型中,即可自动进行关联应用的识别,输出相应的识别结果,进而确定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具体的,如图4a所示,上述S104如果确定出未接收到针对第一应用的关联应用设置请求,则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包括:
S1041,如果确定出未接收到针对第一应用的关联应用设置请求,则获取针对该第一应用的第一识别结果,其中,该第一识别结果为利用第一识别模型进行关联应用识别得到的,第一识别模型为预先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并基于第一训练样本集训练得到的;
S1042,根据上述第一识别结果,确定与正在前台运行的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其中,上述第一识别结果包括各备选应用的推荐概率,可以将推荐概率最大值对应的备选应用作为与正在前台运行的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进一步的,考虑到针对同一第一应用,用户在不同的时间段或位于不同的地点,选用的与该第一应用进行前后台切换的关联应用可能不同,例如,针对白天而言,大多数人在上班或外出,某一用户的聊天应用的朋友圈信息更新比较慢,该用户在使用第一应用(即视频应用)的过程中,选用的与该第一应用进行前后台切换的关联应用为资讯搜索应用;而针对晚上而言,大多数人处于休闲娱乐时间,某一用户的聊天应用的朋友圈信息更新比较快,该用户在使用第一应用(即视频应用)的过程中,选用的与该第一应用进行前后台切换的关联应用为聊天应用。为了提高关联应用智能匹配的准确度,在确定与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的过程中,引入当前使用场景,因此,用于训练识别模型的训练样本中也应包含使用场景这一因素,基于此,上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个第一应用,记录该第一应用的第二应用切换日志,其中,该第二应用切换日志包括:第一应用的名称、当前使用场景以及与该第一应用进行前后台切换的应用的名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该第二应用切换日志包括:视频应用、第一时间段(如8:00至11:00)以及咨询搜索应用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视频应用、第二时间段(如20:00至21:00)以及聊天应用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
将上述第二应用切换日志作为第二训练样本集。
同样的,可以由云服务器或移动终端通过如下方式训练得到第二识别模型,具体为:
获取移动终端的第二训练样本集,其中,该第二训练样本集包括多个模型训练样本;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并基于第二训练样本集,训练得到第二识别模型。
接下来,将正在前台运行的第一应用的名称输入至第二识别模型中,即可自动进行关联应用的识别,输出相应的识别结果,进而确定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由于引入了当前使用场景,因此,确定出的第二应用的准确度更高,更具有针对性,具体的,如图4b所示,上述S104如果确定出未接收到针对第一应用的关联应用设置请求,则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包括:
S1043,如果确定出未接收到针对第一应用的关联应用设置请求,则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使用场景,其中,该当前使用场景包括: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
S1044,获取针对第一应用的第二识别结果,其中,该第二识别结果为利用第二识别模型并基于当前使用场景进行关联应用识别得到的,第二识别模型为预先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并基于第二训练样本集训练得到的;
S1045,根据上述第二识别结果,确定与正在前台运行的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其中,上述第二识别结果包括各备选应用的推荐概率,针对同一第一应用且当前使用场景不同的情况,得到的第二识别结果可能不同,可以将推荐概率最大值对应的备选应用作为与正在前台运行的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因此,在不同使用场景下,针对同一第一应用,确定出的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可能不同,使得智能识别第二应用的识别结果更加准确,更加具有针对性。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第一应用快速调出手势、第二应用快速调出手势与现有的触控手势相冲突,以避免因误识别而出现错误的响应控制的情况,从而达到精准响应控制的目的,也以避免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基于此,上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为全面屏,且该全面屏的顶端设置有预设形状的非触控区域,该非触控区域主要用于防止前置摄像头、听筒、光传感器等电子器件;
其中,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和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作用于上述非触控区域的周边预设范围内的触控区域。
具体的,若上述第一触控操作为第一滑动操作且正在前台运行的应用为第一应用,如图5a所示,该第一滑动操作可以是自非触控区域向显示屏的滑动操作,例如,用户的手指从非触控区域开始拖到,经非触控区域的边界触控区域之后继续向显示屏的左下方、正下方、右下方拖动预设距离,系统接收到该第一滑动操作后,将识别出需要从与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中确定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并将该第二应用调出,收起第一应用,因此,当第一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时,用户通过一下滑动操作,即可快速调出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第二应用。
对应的,若上述第二触控操作为第二滑动操作且正在前台运行的应用为第二应用,如图5b所示,该第二滑动操作可以与第一滑动操作不同,也可以相同,针对第一滑动操作与第二滑动操作相同的情况,需要参考正在前台运行的应用是第一应用还是第二应用来确定执行哪种响应控制,如果正在前台运行的应用为第二应用,则系统接收到该第二滑动操作后,将识别出需要将后台正在运行的第一应用调出,并将正在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收起,因此,当第二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时,用户通过一下滑动操作,即可快速调出正在后台运行的第一应用。
另外,还可以手动为某一第一应用设置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具体为:
在第一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时,若检测到用户拖到应用图标向非触控区域移动,则将该应用设置为与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若检测到用户的关联应用移除请求,则对与移除请求对应的应用进行取消关联应用的设置。
其中,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为用户提供两种关联应用的设置方式,即手动模式和智能模式,若检测到用户双击或长按非触控区域,则确定需要进行关联应用的设置,在显示屏上显示手动模式和智能模式以供用户选择;在手动模式下,用户可以手动为某一第一应用设置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实现关联应用的添加、移除和覆盖;在智能模式下,在第一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时,能够智能识别出与当前前台正在运行的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针对每个第一应用对应不同的关联应用的情况,采用智能模式进行关联应用的设置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当正在前台运行的第一应用改变时,能够自动调整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提高了关联应用设置的效率,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针对某一应用而言,该应用所处状态包括:关闭状态、暂停状态(休眠状态)、运行状态,第一应用无论在前台还是在后台均处于运行状态,保持运行是指控制第一应用继续在后台运行。其中,第一应用在后台保持运行时,第一应用的交互界面所在的显示坐标范围不在显示屏的坐标范围之内,此时第二应用的交互界面在显示屏上展示,第一应用的交互界面与第二应用的交互界面无重合区域;或者,第一应用的交互界面所在的显示坐标范围在显示屏的坐标范围之内,此时第二应用的交互界面在显示屏的最上层展示,第一应用的交互界面被第二应用的交互界面无所覆盖,因此,后台运行时第一应用的交互界面无法展示在显示屏,并且第一应用在后台运行时所使用的运行参数与其在前台运行时所使用的运行参数相同。例如,针对移动终端的前台应用,该前台应用正在运行无效信息界面时,可以调出其他应用至前台,以便用户对其他应用进行操作,此时,原前台应用将被移至后台,变为不在显示屏上展示交互界面的后台应用或者变为交互界面不在显示屏最上层的后台应用,同时保持该应用在后台继续运行,这样减少用户等待交互界面在显示屏上逐帧展示的时间。
具体的,上述S103控制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具体包括:
将第一应用由前台栈移至目标栈中,其中,该目标栈为预先创建的且目标栈的层级与前台栈的层级相同,前台栈、目标栈对应的用于指示应用显示界面大小的显示参数均与显示屏大小一致。在具体实施时,目标栈和前台栈是两个不同的栈,采用分栈管理的方式,使得能够同时运行至少两个应用。
控制第一应用在目标栈中继续运行,以及控制第二应用在前台栈中运行,并且控制第二应用的交互界面在显示屏上展示,控制第一应用的交互界面所在的显示坐标范围不在显示屏的坐标范围之内,或者控制第一应用的交互界面所在的显示坐标范围在显示屏的坐标范围之内且第二应用的交互界面在显示屏的最上层展示。
具体的,由于目标栈的层级与前台栈的层级相同,针对目标栈中包含一个应用的情况,这样位于该目标栈的应用不会因其被调至后台而被遮挡,使其始终处于可见状态,因此,位于该目标栈的应用不会失去焦点,系统自动控制第一应用继续在后台运行;同时,前台栈、目标栈对应的用于指示应用显示界面大小的显示参数均与显示屏大小一致,这样被调至前台的应用的交互界面能够全屏显示。
另外,考虑到每个栈可以只包含一个应用,也可以包含多个应用,针对目标栈中包含多个应用的情况,上述将第一应用由前台栈移至目标栈中之后,还包括:
将第一应用置于目标栈的最顶端;也就是说,不仅将目标栈的层级与前台栈的层级相同,还需要将第一应用置于目标栈的最顶端,这样第一应用所在栈处于可见状态,且第一应用也处于可见状态,此时,系统自动控制第一应用继续在后台运行。
具体的,当检测到某一应用待由前台进入后台时,判断该应用是否需要在后台保持运行,若是且该应用所在栈为前台栈,则将该应用由前台栈移至目标栈中,并将应用置于目标栈的最顶端,控制该应用在目标栈中运行。由于目标栈的层级与前台栈的层级相同,从而实现切换至后台的应用保持运行。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后续再次将第二应用由后台调至前台的调出速度,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第一应用调至前台运行,这样无需对第二应用进行唤醒,即可直接将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
具体的,上述控制第二应用切换至后台,以及控制与第二应用对应的第一应用调至前台运行,具体包括:
控制第一应用在目标栈中不变且控制第二应用在前台栈中不变,并控制第一应用的交互界面调至前台展示,即控制第一应用的交互界面在显示屏上展示;
在第二应用进入暂停流程之前,判断第二应用是否在前台栈中可见;
若是,则控制第二应用继续执行运行流程(即resume流程),并控制第二应用的交互界面所在的显示坐标范围不在显示屏的坐标范围之内,或者控制第二应用的交互界面所在的显示坐标范围在显示屏的坐标范围之内且第一应用的交互界面在显示屏的最上层展示;
若否,则控制第二应用进入暂停状态。
具体的,由于在将第一应用切换至前台运行时,并未将第一应用移至前台栈,而是保持第一应用在目标栈中不变,并且保持第二应用在前台栈中不变,这样位于前台栈中的第二应用不会被覆盖,仍然在前台栈中处于可见状态。因此,即使第二应用移至后台,由于第二应用所在栈为前台栈,且第二应用也可见,此时,也能够保证第二应用在后台正常运行。
其中,在控制第二应用跳过暂停流程之后,考虑到Android系统只允许一个运行状态(即resume状态)的一个应用程序组件(即Activity)存在,因此,需要在启动新的应用时,如果确定已经有一个resume状态的Activity,则判断当前的应用所在栈是否为前台栈且该应用在前台栈中可见,若是,则继续执行resume流程,最终达到2个应用都处于resume状态。
针对第一应用由后台运行切换至前台运行的情况,通过控制第一应用在目标栈中不变,即可实现与第一应用前后台之间自由切换的第二应用切换到后台也能够保持运行,这样后续在需要将第二应用由后台切换至前台时,无需对第二应用进行唤醒,即可直接将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在第一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时,若接收到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从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中确定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其中,与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为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的;控制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通过智能识别与前台正在运行的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无需用户手动为第一应用设置关联应用,并且如果待调至前台的第二应用为关联应用,则控制切换到后台的第一应用继续运行,这样用户可以在前台操控其他应用,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能够保证当前操控的应用的显示界面的大小不变,提升了用户操作体验。
对应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一种模块组成示意图,该移动终端用于执行图1至图5b描述的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如图6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601,用于在第一应用在前台运行时,接收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
应用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从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中确定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其中,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为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的;
第一控制模块603,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
可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604,用于在第二应用在前台运行时,接收用户的第二触控操作;
第二控制模块605,用于响应所述第二触控操作,控制所述第二应用切换至后台,以及控制与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调至前台运行。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关联应用识别模块606,用于在接收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之前,如果确定出未接收到针对第一应用的关联应用设置请求,则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可选地,所述关联应用识别模块606,具体用于:
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利用第一识别模型进行关联应用识别得到的,所述第一识别模型为预先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并基于第一训练样本集训练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一识别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可选地,如图8a所示,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一记录模块607,用于针对每个第一应用,记录该第一应用的第一应用切换日志,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切换日志包括:第一应用的名称以及与该第一应用进行前后台切换的应用的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一样本集确定模块608,用于将所述第一应用切换日志作为第一训练样本集。
可选地,所述关联应用识别模块606,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使用场景,其中,所述当前使用场景包括: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
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二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识别结果为利用第二识别模型并基于所述当前使用场景进行关联应用识别得到的,所述第二识别模型为预先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并基于第二训练样本集训练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二识别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可选地,如图8b所示,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记录模块609,用于针对每个第一应用,记录该第一应用的第二应用切换日志,其中,所述第二应用切换日志包括:第一应用的名称、当前使用场景以及与该第一应用进行前后台切换的应用的名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样本集确定模块610,用于将所述第二应用切换日志作为第二训练样本集。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为全面屏,且所述全面屏的顶端设置有预设形状的非触控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和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非触控区域的周边预设范围内的触控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在第一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时,若接收到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从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中确定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其中,与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为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的;控制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通过智能识别与前台正在运行的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无需用户手动为第一应用设置关联应用,并且如果待调至前台的第二应用为关联应用,则控制切换到后台的第一应用继续运行,这样用户可以在前台操控其他应用,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能够保证当前操控的应用的显示界面的大小不变,提升了用户操作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能够实现上述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对应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的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图9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1、网络模块102、音频输出单元103、输入单元104、传感器1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08、存储器109、处理器110、以及电源1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110,用于在第一应用在前台运行时,接收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从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中确定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其中,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为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的;控制所述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智能识别与前台正在运行的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无需用户手动为第一应用设置关联应用,并且如果待调至前台的第二应用为关联应用,则控制切换到后台的第一应用继续运行,因此,第一应用为后台应用时,该第一应用也能够保持运行,从而使得某一应用在保持运行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在前台操作其他应用,提高了用户的时间利用率,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针对于屏幕尺寸比较有限的移动终端而言,采用前后台多任务同时运行的方式,能够保证当前操控的应用的显示界面的大小不变,提升了用户操作体验。
其中,处理器110,还用于:
在接收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之前,如果确定出未接收到针对第一应用的关联应用设置请求,则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其中,处理器110,具体用于:
所述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包括:
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利用第一识别模型进行关联应用识别得到的,所述第一识别模型为预先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并基于第一训练样本集训练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一识别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其中,处理器110,还用于:
针对每个第一应用,记录该第一应用的第一应用切换日志,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切换日志包括:第一应用的名称以及与该第一应用进行前后台切换的应用的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第一应用切换日志作为第一训练样本集。
其中,处理器110,具体用于:
所述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使用场景,其中,所述当前使用场景包括: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
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二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识别结果为利用第二识别模型并基于所述当前使用场景进行关联应用识别得到的,所述第二识别模型为预先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并基于第二训练样本集训练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二识别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其中,处理器110,还用于:
针对每个第一应用,记录该第一应用的第二应用切换日志,其中,所述第二应用切换日志包括:第一应用的名称、当前使用场景以及与该第一应用进行前后台切换的应用的名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第二应用切换日志作为第二训练样本集。
其中,处理器110,还用于:
在控制所述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之后,在第二应用在前台运行时,接收用户的第二触控操作;
响应所述第二触控操作,控制所述第二应用切换至后台,以及控制与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调至前台运行。
其中,处理器110,具体用于:
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为全面屏,且所述全面屏的顶端设置有预设形状的非触控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和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非触控区域的周边预设范围内的触控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在第一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时,若接收到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从与该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中确定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其中,与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为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的;控制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通过智能识别与前台正在运行的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无需用户手动为第一应用设置关联应用,并且如果待调至前台的第二应用为关联应用,则控制切换到后台的第一应用继续运行,这样用户可以在前台操控其他应用,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能够保证当前操控的应用的显示界面的大小不变,提升了用户操作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能够实现上述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1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移动终端通过网络模块1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103可以将射频单元101或网络模块1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03还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1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1041和麦克风1042,图形处理器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06上。经图形处理器1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01或网络模块102进行发送。麦克风1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移动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1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1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61。
用户输入单元1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07包括触控面板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72。触控面板1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071上或在触控面板1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10,接收处理器1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071。除了触控面板1071,用户输入单元1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1061上,当触控面板1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9中,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108为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1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1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1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
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1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移动终端1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09,存储在存储器10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10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10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发明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应用在前台运行时,接收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
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从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中确定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其中,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为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的;
控制所述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应用在前台运行时,接收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之前,还包括:
如果确定出未接收到针对第一应用的关联应用设置请求,则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包括:
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利用第一识别模型进行关联应用识别得到的,所述第一识别模型为预先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并基于第一训练样本集训练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一识别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个第一应用,记录该第一应用的第一应用切换日志,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切换日志包括:第一应用的名称以及与该第一应用进行前后台切换的应用的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第一应用切换日志作为第一训练样本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使用场景,其中,所述当前使用场景包括: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
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二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识别结果为利用第二识别模型并基于所述当前使用场景进行关联应用识别得到的,所述第二识别模型为预先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并基于第二训练样本集训练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二识别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个第一应用,记录该第一应用的第二应用切换日志,其中,所述第二应用切换日志包括:第一应用的名称、当前使用场景以及与该第一应用进行前后台切换的应用的名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第二应用切换日志作为第二训练样本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之后,还包括:
在第二应用在前台运行时,接收用户的第二触控操作;
响应所述第二触控操作,控制所述第二应用切换至后台,以及控制与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调至前台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为全面屏,且所述全面屏的顶端设置有预设形状的非触控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和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非触控区域的周边预设范围内的触控区域。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应用在前台运行时,接收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
应用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从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中确定待调至前台运行的第二应用,其中,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为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的;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应用切换至后台后继续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应用调至前台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关联应用识别模块,用于在接收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之前,如果确定出未接收到针对第一应用的关联应用设置请求,则利用关联应用识别模型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应用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利用第一识别模型进行关联应用识别得到的,所述第一识别模型为预先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并基于第一训练样本集训练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一识别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一记录模块,用于针对每个第一应用,记录该第一应用的第一应用切换日志,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切换日志包括:第一应用的名称以及与该第一应用进行前后台切换的应用的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一样本集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应用切换日志作为第一训练样本集。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应用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使用场景,其中,所述当前使用场景包括: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
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二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识别结果为利用第二识别模型并基于所述当前使用场景进行关联应用识别得到的,所述第二识别模型为预先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并基于第二训练样本集训练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二识别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关联的应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记录模块,用于针对每个第一应用,记录该第一应用的第二应用切换日志,其中,所述第二应用切换日志包括:第一应用的名称、当前使用场景以及与该第一应用进行前后台切换的应用的名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样本集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应用切换日志作为第二训练样本集。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应用在前台运行时,接收用户的第二触控操作;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二触控操作,控制所述第二应用切换至后台,以及控制与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调至前台运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为全面屏,且所述全面屏的顶端设置有预设形状的非触控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和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非触控区域的周边预设范围内的触控区域。
1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58829.6A CN108076229A (zh) | 2017-12-28 | 2017-12-28 | 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58829.6A CN108076229A (zh) | 2017-12-28 | 2017-12-28 | 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76229A true CN108076229A (zh) | 2018-05-25 |
Family
ID=62155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58829.6A Pending CN108076229A (zh) | 2017-12-28 | 2017-12-28 | 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076229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44600A (zh) * | 2018-06-21 | 2019-01-04 | 连尚(新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程序的运行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09324508A (zh) * | 2018-09-04 | 2019-02-12 | 南宁学院 |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污水处理控制方法 |
CN111859370A (zh) * | 2020-06-30 | 2020-10-30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识别服务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181237A (zh) * | 2020-09-29 | 2021-01-05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3515216A (zh) * | 2021-03-30 | 2021-10-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应用程序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52387A (zh) * | 2013-06-26 | 2014-12-31 |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用于在终端中管理应用的设备和方法 |
WO2016165405A1 (zh) * | 2015-04-17 | 2016-10-20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终端应用的后台运行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CN106648369A (zh) * | 2016-12-23 | 2017-05-10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应用程序的切换装置及方法 |
CN106998393A (zh) * | 2017-05-24 | 2017-08-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视频播放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2017
- 2017-12-28 CN CN201711458829.6A patent/CN10807622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52387A (zh) * | 2013-06-26 | 2014-12-31 |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用于在终端中管理应用的设备和方法 |
WO2016165405A1 (zh) * | 2015-04-17 | 2016-10-20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终端应用的后台运行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CN106648369A (zh) * | 2016-12-23 | 2017-05-10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应用程序的切换装置及方法 |
CN106998393A (zh) * | 2017-05-24 | 2017-08-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视频播放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44600A (zh) * | 2018-06-21 | 2019-01-04 | 连尚(新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程序的运行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09144600B (zh) * | 2018-06-21 | 2021-10-29 | 连尚(新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程序的运行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09324508A (zh) * | 2018-09-04 | 2019-02-12 | 南宁学院 |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污水处理控制方法 |
CN109324508B (zh) * | 2018-09-04 | 2021-06-08 | 南宁学院 |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污水处理控制方法 |
CN111859370A (zh) * | 2020-06-30 | 2020-10-30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识别服务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859370B (zh) * | 2020-06-30 | 2024-05-17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识别服务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181237A (zh) * | 2020-09-29 | 2021-01-05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3515216A (zh) * | 2021-03-30 | 2021-10-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应用程序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21321B (zh) | 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062190A (zh) | 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896279A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截屏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8076229A (zh) | 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055408A (zh) | 一种应用程序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200278A (zh) | 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108214A (zh) | 一种操作引导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9525707A (zh) | 一种音频播放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647058A (zh) | 一种应用程序启动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196947A (zh) | 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052368B (zh) | 一种应用显示界面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4519262B (zh) | 获取视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8170361A (zh) | 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992263A (zh) | 一种信息分享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566985A (zh) | 一种移动终端主sim卡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09168038A (zh) | 一种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9739418A (zh) | 多媒体播放应用程序的交互方法及终端 | |
CN109040441A (zh) | 应用分身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184021A (zh) | 一种应用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632446A (zh) |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320148A (zh) | 一种资源转移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8616448A (zh) | 一种信息分享的路径推荐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992342A (zh) | 一种应用配置更改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613146A (zh) | 一种音量调整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10069180A (zh) | 一种功能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