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5968A - 一种网络系统及伪线业务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系统及伪线业务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5968A
CN108075968A CN201610995437.2A CN201610995437A CN108075968A CN 108075968 A CN108075968 A CN 108075968A CN 201610995437 A CN201610995437 A CN 201610995437A CN 108075968 A CN108075968 A CN 108075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wire
pseudo
protection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954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翀
戴建东
黄勋禄
贝玉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954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759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75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59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8Pseudowire emulation, e.g. IETF WG PWE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系统及伪线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包括:基站通过第一AC组分别与第一PE连接和第二PE连接;网络侧节点通过第二AC组分别与第三PE和第四PE连接;第一PE和第二PE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护伪线,第三PE和第四PE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护伪线;第一保护伪线用于保护第一AC组和所述第一PW和第二PW组成的PW组,承载基站和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第二保护伪线用于保护第二AC组和所述PW组,承载基站和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基站和网络侧节点两端设置PE双归组,并在PE双归组内设置保护伪线,以在发生故障时,快速触发保护倒换,提高了网络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系统及伪线业务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络系统及伪线业务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以MPLS-TP(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Transport Profile,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应用)为技术基础的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已经承载了传统2G基站业务(TDM业务)、分组化的3G基站业务(以太网业务)和IP化的4G基站业务(以太网+IP业务)。
在基于MPLS-TP的PTN网络的L2VPN(Layer 2Virtual Private Network)中,均是通过PWE3(Pseudo-Wire Emulation Edge to Edge,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技术让传统的TDM业务(Time Division Multiplex,时分复用)、ATM业务(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以太网业务等不同类型的业务,封装在PW(Pseudo-Wire,伪线)中,而多个PW再复用到LSP(Label Switching Path,标签交换路径)上进行传送。PTN网络可靠性一直是运营商关注的焦点,面对日益扩大的网络规模与承载的业务类型和不断壮大的客户群体,保证网络服务高可靠性对于提高用户体验尤显突出。当前PTN网络承载基站业务的方案包括:
技术方案1:参见图1,2G基站业务使用PTN承载的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BTS(Base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通过第一AC(Attachment Circuit,接入电路)发出的业务信号接入PTN网络的PE(Provider Edge,运营商边缘设备),第一PE首先将业务信号进行PW分组封装以进行业务适配和打上伪线标签,然后将PW通过LSP Tunnel(LSP隧道)打上隧道标签后在PTN网络中发送到第二PE,为了保证安全,同时配置两条不同物理路径的第一LSP和第二LSP作为主备LSP形成LSP 1:1APS(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自动保护倒换,1:1模式指信号要么在第一LSP上传送,要么在第二LSP上传送,两者通过APS协议选择哪条路径发送),在第二PE上,先后通过隧道标签和伪线标签将业务解封装出来,然后通过第二AC到达网络侧节点,例如: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
技术方案2:参见图2,2、3G基站BTS、NodeB通过第一AC发送业务信号接入第一PE,在第一PE上建立第一PW和第二PW分别与第二PE、第三PE通信(为简化省略了承载PW的LSP,第一PW、第二PW形成双归PW APS保护。针对3G基站、4G基站业务)。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技术方案1只能实现PTN网内部故障的保护,对PE与AC的故障则无法保护;而技术方案2采用单端PE双归,虽然解决了单端PE故障与AC故障时的保护问题,但是故障时需要通告远端PE进行PW切换或AC关断来触发倒换,倒换速度较慢,难以满足运营级别的可靠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用以解决现有的技术方案中PE双归组之间没有同步协商,导致倒换触发速度较慢、网络可靠性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网络系统,包括:基站、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PE双归组、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PE双归组以及网络侧节点;
所述基站通过第一接入电路AC组分别与所述第一PE双归组的第一PE连接和第二PE连接;所述网络侧节点通过第二接入电路AC组分别与所述第二PE双归组的第三PE和第四PE连接;
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三PE之间设置有第一伪线PW,所述第二PE和所述第四PE之间设置有第二伪线PW;所述第一PE和所述第二PE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护伪线,所述第三PE和所述第四PE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护伪线;
所述第一保护伪线,用于保护所述第一AC组和所述第一PW和第二PW组成的PW组,承载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
所述第二保护伪线,用于保护所述第二AC组和所述第一PW和第二PW组成的PW组,承载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AC组包括第一AC和第二AC;所述第二AC组包括:第三AC和第四AC;
所述第一AC分别连接所述基站和所述第一PE;
所述第二AC分别连接所述基站和所述第二PE;
所述第三AC分别连接所述网络侧节点和所述第三PE;
所述第四AC分别连接所述网络侧节点和所述第四PE。
可选的,所述基站,用于在检测获知所述第一AC发生故障时,触发保护倒换,从所述第二AC接收/发送数据;
相应地,所述第一PE,用于将所述第一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
所述第二PE,用于将所述第二AC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或者将所述第一保护伪线上传输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AC。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节点,用于在检测获知所述第三AC发生故障时,触发保护倒换,从所述第四AC接收/发送数据;
相应地,所述第三PE,用于将所述第一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
所述第四PE,用于将所述第四AC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并将所述第二保护伪线上传输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四AC。
可选的,所述第一PE,用于在检测获知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将所述基站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一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并经由所述第二PW转发至所述第四PE,由所述第四PE将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
相应地,所述第三PE,用于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三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并经由所述第二PW转发至所述第二PE,由所述第二PE将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AC和所述第三AC均发生故障时;
所述第二PE,用于将所述基站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二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并经由所述第一PW转发至所述第三PE,由所述第三PE将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
相应地,所述第四PE,用于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四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并经由所述第一PW转发至所述第一PE,由所述第一PE将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PE,用于在检测获知所述第一AC和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将所述第一AC和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PE,由所述第二PE将所述基站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二AC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PW;
相应地,所述第三PE,用于在检测获知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三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由所述第四PE将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PW。
可选的,所述第一PE,还用于在检测获知所述第一AC和所述第一保护伪线均发生故障时,将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PE,由所述第三PE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三AC的数据切换所述第二保护伪线,由所述第四PE转发至所述第二PW;
相应地,所述第二PE,还用于将所述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经由所述第二AC传输至所述基站,或者,将所述第二AC上传输的数据,经由所述第二PW传输至所述第四PE。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述网络系统的伪线业务处理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PE双归组中的第一PE检测获知与所述第一PE连接的所述第一PW和/或所述第一AC发生故障时,将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
在所述第二PE双归组中的所述第三PE检测获知与所述第三PE连接的所述第一PW和/或所述第三AC发生故障时,将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一PE双归组中的第一PE检测获知与所述第一PE连接的所述第一PW和/或所述第一AC发生故障时,将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在所述第二PE双归组中的所述第三PE检测获知与所述第三PE连接的所述第一PW和/或所述第三AC发生故障时,将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具体包括:
在第一PE双归组中的第一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一AC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二PE将所述第二AC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一PE将所述第一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
在所述第一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一PE将所述第一AC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二PE将所述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
在所述第一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一AC和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二PE将所述基站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二AC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PW;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二PE将所述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AC;
在所述第二PE双归组中的所述第三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三AC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三PE将所述第一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四PE将所述第四AC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
在所述第三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四PE将所述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三PE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三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
在所述第三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三AC和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四PE将所述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四AC;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四PE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四AC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PW。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网络系统及伪线业务处理方法通过在基站和网络侧节点两端均设置PE双归组,并在PE双归组内设置保护伪线,以在发生故障时,由PE双归组中的双归PE之间进行协商,快速触发保护倒换,提高了网络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一技术方案提出的分组传送网承载2G基站业务的网络架构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另一技术方案提出的分组传送网承载2G、3G基站业务的网络架构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出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出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出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4G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伪线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伪线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该网络系统包括:基站、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PE双归组、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PE双归组以及网络侧节点,其中;
所述基站通过第一接入电路AC组分别与所述第一PE双归组的第一PE连接和第二PE连接;所述网络侧节点通过第二接入电路AC组分别与所述第二PE双归组的第三PE和第四PE连接;
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三PE之间设置有第一伪线PW,所述第二PE和所述第四PE之间设置有第二伪线PW;所述第一PE和所述第二PE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护伪线(下述简称第一DNI-PW),所述第三PE和所述第四PE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护伪线(下述简称第二DNI-PW);
所述第一DNI-PW,用于保护所述第一AC组和所述第一PW和第二PW组成的PW组,承载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
所述第二DNI-PW,用于保护所述第二AC组和所述第一PW和第二PW组成的PW组,承载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
其中,述第一AC组包括第一AC和第二AC;所述第二AC组包括:第三AC和第四AC;
所述第一AC分别连接所述基站和所述第一PE;
所述第二AC分别连接所述基站和所述第二PE;
所述第三AC分别连接所述网络侧节点和所述第三PE;
所述第四AC分别连接所述网络侧节点和所述第四PE。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及的双端双归网络的两端指基站和网络侧节点,基站举例为BTS/NodeB/e-NodeB;网络侧节点举例为BSC/RNC/L3VPN,两者同时双归到不同的PE双归组,基站双归到第一PE双归组,网络侧节点双归到第二PE双归组。
以第一PE双归组和第一PW为例,当第一PE检测到第一PW出现故障时,通过第一DNI-PW将第一PW的故障通告第二PE,第二PE激活第二PW,并通过第二PW向第四PE发送倒换消息使第四PE也激活第二PW,从而将工作伪线从第一PW切换到第二PW。可见,当本端PE检测到AC故障后,本端PE双归组中的双归PE之间进行协商,通过DNI-PW进行流量逃生即可完成保护。
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在基站和网络侧节点两端均设置PE双归组,并在PE双归组内设置保护伪线,以在发生故障时,由PE双归组中的双归PE之间进行协商,快速触发保护倒换,提高了网络可靠性。
根据业务的需求,基站或网络侧节点的两条双归AC可以采用1+1和1:1等保护模式。其中1:1模式指信号要么在工作通道上传送,要么在保护通道上传送,两者通过APS协议或其他协议如LACP选择哪条路径发送,例如:在第一PW或者第二PW上传送;1+1模式指信号同时在工作通道和保护通道上传送,接收侧可以通过APS协议或者采用无协议选收的方式选择工作通道的信号进行接收,例如:在第一PW和第二PW上传送。
具体来说,如果对于使用以太网接口的BTS/NodeB/e-NodeB或BSC/RNC/L3VPN,使用LAG(链路聚合)协议,支持“负载分担”模式和1:1模式,不支持1+1模式,其中“负载分担”模式仅仅适用于同源同宿的AC链路,因此跨设备的MC-LAG协议不支持“负载分担”模式。对于使用STM接口的BTS/NodeB/BSC/RNC,使用LMSP协议,支持“1+1”和“1:1”等保护模式。一般来说,AC保护组根据MC-LAG协议或MC-LMSP协议(MC-LAG协议、MC-LMSP协议分别为LAG协议和LMSP协议的扩展协议)保证所述各种保护模式的AC处于激活状态或非激活状态,以保证业务数据在正确的AC上发送。
对于1+1模式,当其中一条AC故障时,BTS/NodeB/e-NodeB或BSC/RNC/L3VPN发现故障,可以通过LMSP协议或者通过非协议的选路方式选择从正常AC上接收业务数据;同理,PE双归组发现一条AC故障后,通过MC-LMSP协议或者通过非协议的选路方式选择从正常AC上接收数据。
对于1:1模式,当一条AC故障时,BTS/NodeB/e-NodeB或BSC/RNC/L3VPN发现故障,则通过LAG协议或LMSP协议激活保护AC,并将业务数据切换到保护AC上发送。第一PE发现第一AC故障,则其所属的PE双归组通过MC-LAG协议或MC-LMSP协议激活第二AC并使业务数据切换到保护AC上。
其中,上述的一条AC可举例为第一AC,相应地,正常/保护AC可举例为第二AC。
为方便说明可能情况,下面以第一AC组采用1:1模式;第二AC组采用1+1模式;第一PW和第二PW组成的PW保护组的保护模式不进行限定进行详细说明:
对于第一AC组:
当业务数据从BTS/NodeB/e-NodeB流向第一PE双归组时,根据第一AC组的保护方式,只将业务数据发向第一PE;当第一AC正常时,第一PE从第一AC接收业务数据;当第一AC发生故障时,触发第一AC组保护倒换,第一PE从第一DNI-PW接收业务数据,同时BTS/NodeB/e-NodeB感知第一AC故障,触发保护倒换,将业务数据通过第二AC转发到第二PE,第二PE通过第一DNI-PW转发到第一PE,然后通过第一PW发送该业务数据。
当业务数据从第一PE双归组流向BTS/NodeB/e-NodeB发往时,根据第一AC保护组的保护方式,只将业务数据从第一PE发往BTS/NodeB/e-NodeB;当第一AC正常时,BTS/NodeB/e-NodeB从第一AC接收业务数据;当第一AC故障时,BTS/NodeB/e-NodeB触发保护倒换,将从第二AC接收业务数据,同时第一PE感知到第一AC故障,将第一PW上传输的业务数据倒换到第一DNI-PW发送给第二PE,然后第二PE将数据业务发向第二AC。
对于第二AC组:
当业务数据从第二PE双归组流向BSC/RNC/L3VPN,第三PE首先收到第一PW发来的业务数据,根据第二AC组协议,对业务数据进行复制为两份,一份业务数据通过第三AC发给BSC/RNC/L3VPN,另一份业务数据通过第二DNI-PW发到第四PE。当第三AC正常时,BSC/RNC/L3VPN根据保护协议选择只从第三AC接收数据;当第三AC故障时,第二AC组根据协议触发保护倒换,第三PE将数据通过第二DNI-PW发给第四PE,而BSC/RNC/L3VPN从第四AC接收数据。
当业务数据从BSC/RNC/L3VPN流向第二PE双归组时,根据第二AC组的保护方式,BSC/RNC/L3VPN对业务数据复制为两份,一份业务数据通过第三AC发给第三PE,另一份业务数据通过第四AC发送到第四PE,第四PE则通过第二DNI-PW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三PE。当第三AC正常时,第三PE根据第二AC组使用的协议选择只从第三AC接收数据;当第三AC故障时,BSC/RNC/L3VPN将业务数据通过第四AC发向第四PE,第三PE只从第二DNI-PW接收第三PE送来的业务数据。
本实例所提供的保护方法实现了AC的保护,使用DNI-PW实现流量的逃生。本实例通过与故障AC直接相连的PE节点触发保护倒换,具有倒换速度快,并能隔离不同层级网络故障的能力。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下面以第一PW发生故障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首先,对于PW保护组,当PE双归组中一个PE检测与其连接的工作PW故障时,通过DNI-PW通告本PE双归组的另一个PE;另一个PE再通过保护PW发送保护倒换给对端PE保护组,将业务数据从工作PW切换到保护PW。
本实例需要扩展Y.1731定义的APS(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自动保护倒换,形成MC-PW APS(跨设备伪线自动保护倒换)协议来协调两条PW进行“1+1”保护和“1:1”保护,由于两条PW不同源也不同宿,因此需要在两个PE双归组的两个PE节点之间进行通告,通过DNI-PW进行传送。两个PE双归组的DNI-PW均为一直处于激活状态。对于“1+1”保护模式,PE双归组通过MC-PW APS协议保证两条PW都处于激活状态;对于“1:1”保护模式,PE双归组通过MC-PW APS协议保证只有工作PW处于激活状态,保护PW处于非激活状态。
本实例需要ITU-T Y.1731定义的MPLS-TP OAM机制进行快速故障定位。在两条PW上分别进行周期性地进行CC检测(连续性检测,一种MPLS-TP OAM机制),以确定相应的PW是否正常。如果连续3.5个CC报文未能被对端PE收到,则认为该PW故障。
本实例需要ITU-T G.8031定义的APS机制进行快速保护倒换。如果是工作PW故障,则触发PE双归组本地APS协议倒换,先激活本地的保护PW的状态,然后通过保护PW发送APS消息通知对端PE双归组,由对端PE双归组也将保护PW状态激活,完成倒换。
在PW的“1:1”保护模式下,激活保护PW并进行业务切换,使得业务流倒换到保护PW上;在“1+1”保护模式下,进行接收方向的切换,使得业务数据从保护PW被接收。由于“1+1”保护模式对PTN网络内部资源消耗是双倍于“1:1”保护模式,现网较少应用,下面仅以“1:1”保护模式介绍,其保护倒换过程如下:
第一PE发现第一PW发生故障后,第一PE在第一PE双归组内通过第一DNI-PW将故障信息通告给第二PE,第二PE根据故障信息激活第二PW,然后将APS保护倒换消息通过第二PW发送到第二PW对端的第四PE。第四PE根据APS保护倒换消息也激活第二PW,此时,第二PW两端被完全激活,能够进行双向业务数据的转发。
业务数据流向最终为:
当业务数据从基站流向网络侧节点时,检测获知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第一PE将所述基站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一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DNI-PW,并经由所述第二PW转发至所述第四PE,由所述第四PE将数据切换至第二DNI-PW,由第三PE将第二DNI-PW上的数据转发至第三AC;
当业务数据从网络侧节点流向基站时,第三PE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三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DNI-PW,并经由所述第二PW转发至所述第二PE,由所述第二PE将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DNI-PW,由第一PE将第一保护伪线上的数据转发至第一AC。
图5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出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在所述第一AC和所述第三AC均发生故障时,业务数据流向最终为:
当业务数据从基站流向网络侧节点时,基站由第二AC接收/发送业务数据,第一PE在检测获知所述第一AC和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将所述第一AC和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PE,由所述第二PE将所述基站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二AC的数据经由所述第二AC的数据经由所述第二PW转发至所述第四PE,由第四PE将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第二DNI-PW,相应地,第三PE将第二DNI-PW上的数据经由第三AC传输至网络侧节点;
当业务数据从网络侧节点流向基站时,第三PE在检测获知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三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DNI-PW,由所述第四PE将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PW,相应地,第二PE将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经由第二AC传输至基站。
图6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出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在第一PW和第二DNI-PW同时发生故障时,假设AC均为1:1模式。其保护倒换过程如下:
第一PE发现第一PW故障后,第一PE在第一PE双归组内通过第一DNI-PW将故障信息通告给第二PE,第二PE根据故障信息激活第二PW,然后将APS保护倒换消息通过第二PW发送到第二PW对端的第四PE。第四PE根据APS保护倒换消息也激活第二PW,此时,第二PW两端被完全激活,能够进行双向业务数据的转发。第四PE感知到第二DNI-PW故障,激活第二PW与第四AC的交换通道。同时,第三PE感知第一PW和第二DNI-PW都中断,关闭第三AC的交换通道,触发AC的1:1保护倒换。从而实现业务的流量倒换。
本实例在PE双归组的两个节点之间相互通告链路故障状态,当一个节点检测到它连接的伪线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通知另一个节点激活保护伪线,并及时将业务切换到保护伪线上,以实现在PTN网络的NNI侧的保护。本实例的方法通过双归节点内部的状态通告来触发伪线倒换,从而实现了对PW的保护;该方法倒换速度快,并且无需通知远端BTS/NodeB/e-NodeB或BSC/RNC/L3VPN,节约了网络资源。
图7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出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在第一AC和第二DNI-PW同时发生故障时,假设AC均为1:1模式。业务数据流向最终为:
当业务数据从网络侧节点流向基站时,所述第一PE在检测获知所述第一AC和所述第一DNI-PW均发生故障时,将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PE,由所述第三PE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三AC的数据切换所述第二DNI-PW,由所述第四PE转发至所述第二PW,进而由第二PE将第二PW上传输的业务数据经由第二AC传输至基站;
相应地,当业务数据从基站流向网络侧节点时,第二PE将所述第二AC上传输的数据,经由所述第二PW传输至所述第四PE,由第四PE请第二PW上传输的业务数据切换至第二DNI-PW,相应地,第三PE将第二DNI-PW上的数据经由第三AC传输至网络侧节点。
下面结合图3-图7,以PW采用“1:1”保护模式,第一AC、第二AC采用“1:1”保护模式,第三AC、第四AC采用“1+1”保护模式为例,对各种情况对应的业务数据流向进行详细说明:
情况一、正常情况下,第一PW激活,第二PW待命,第一AC激活,第二AC待命,第三AC、第四AC都激活。
在上行方向,BTS/NodeB/e-NodeB通过工作链路第一AC将业务数据发送到第一PE(BTS/NodeB/e-NodeB不会选择从第二AC发送业务数据),第一PE将业务数据封装为伪线业务数据并在第一PW中传送到第三PE。第三PE从第一PW接收到伪线业务数据后,将伪线业务数据复制两份,一份解封装为原始业务数据并通过第三AC直接发送给BSC/RNC/L3VPN,另一份进行PW交换后通过第二DNI-PW发送给第四PE,第四PE将其解封装为原始业务数据并通过第三AC发送给BSC/RNC/L3VPN。BSC/RNC/L3VPN从第三AC、第四AC这两条AC中选择一条好的接收业务数据,正常情况下,只从第三AC选收业务数据。
在下行方向,BSC/RNC/L3VPN将业务数据复制两份,分别通过第三AC、第四AC发送到第三PE、第四PE。第四PE从第四AC上收到的业务数据封装为伪线数据并进行通过第二DNI-PW发送给第三PE。第三PE上收到两份数据,一份是从第三AC收到的业务数据,另一份是通过第二DNI-PW收到第四PE过来伪线数据,第三PE通过选择器选收来自第三AC的业务数据并将其封装为伪线数据并通过第一PW发送给第一PE,第一PE将其解封装为业务数据,通过第一AC发给BTS/NodeB/e-NodeB。
情况二、在第一PW故障时,第一PE通过MPLS-TP OAM机制感知到了故障,触发APS协议,并通过第一DNI-PW、第二PW、第二DNI-PW将APS协议报文通知给第二PE、第三PE和第四PE。第二PE、第三PE根据APS报文激活第二PW。此时,第一PW故障,第二PW激活,第一AC激活,第二AC待命,第三AC、第四AC都激活。
在上行方向,BTS/NodeB/e-NodeB通过工作链路第一AC将业务数据发送到第一PE(BTS/NodeB/e-NodeB不会选择从第二AC发送业务数据),第一PE将业务数据封装为伪线业务数据并在第一DNI-PW中传送到第二PE。第二PE接收到伪线数据,通过PW交换到第二PW发送到第四PE。第四PE接收到伪线数据后复制为2份,一份通过解封装直接通过第四AC发往BSC/RNC/L3VPN,另1份通过PW交换到第二DNI-PW发送给第三PE。第三PE从第二DNI-PW接收到伪线业务数据后,将伪线业务数据解封装为原始业务数据并通过第三AC直接发送给BSC/RNC/L3VPN,BSC/RNC/L3VPN则从第三AC、第四AC中选收一个好的业务数据信号,例如正常时从第三AC接收数据信号。
在下行方向,BSC/RNC/L3VPN将业务数据复制两份,分别通过第三AC、第四AC发送到第三PE、第四PE。第三PE从第三AC收到业务数据,进行封装为伪线数据,然后通过第二DNI-PW发送给第四PE,第四PE收到两份数据,一份是从第四AC上收到的业务数据,另一份为从第二DNI-PW收到的伪线数据,第四PE通过选择器选收来自第二DNI-PW的伪线数据并通过PW交换到第二PW并发送给第二PE。第二PE接收到伪线数据,通过PW交换到第一DNI-PW发送到第一PE,第一PE将其解封装为业务数据,通过第一AC发给BTS/NodeB/e-NodeB。
不难理解的是,在第二PW为工作伪线,第一PW为保护伪线时,第二PW发生故障时的业务流向与上述内容相似,故,此处不再赘述。
情况三、在第一AC、第一PW、第三AC同时故障时,此时各链路情况如下:第一AC故障、第二AC激活、第一PW故障、第二PW激活、第三AC故障、第四AC激活。
在上行方向,BTS/NodeB/e-NodeB检测到工作链路第一AC故障,将业务数据通过第二AC发送到第二PE,第二PE将业务数据封装为伪线业务数据并在第二PW中传送到第四PE。第四PE接收到伪线数据后复制为2份,一份通过解封装直接通过第四AC发往BSC/RNC/L3VPN,另1份通过PW交换到第二DNI-PW发送给第三PE。第三PE发现第三AC故障,丢弃伪线数据。BSC/RNC/L3VPN则从第四AC中选收业务数据信号。
在下行方向,BSC/RNC/L3VPN感知第三AC故障,将业务数据通过第四AC发送到第四PE。第四PE从第四AC收到业务数据后进行封装为伪线数据,并复制为2份,一份是通过第二DNI-PW发送给第三PE,另一份为从第二PW转发到第二PE。第三PE收到第二DNI-PW过来的伪线数据,并发现第一PW故障,丢弃伪线数据。第二PE收到第二PW过来的伪线数据,通过PE双归组协议得知第一AC故障,直接解封装并通过第二AC发给BTS/NodeB/e-NodeB。BTS/NodeB/e-NodeB选收第二AC过来的业务数据。
从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在二层AC电路和PE侧的PW可以任意选择1+1模式和1:1模式,并且在各种类型的单点故障以及多点故障的场景下,都能自动选择一条可用路径进行保护,从而保障基站业务的高可靠性。
另外,除了PE双归组中PE节点故障的场景以外,PW的保护方式和故障不会影响AC的路径选择。同样,AC保护方式与故障也不会影响PW的路径选择,他们之间无需进行故障通告,AC与PW的故障具有独立性,在各自的保护域内实现快速保护倒换,因此本方法能够将不同网络层级的故障相互隔离,更好的保护业务。
并且,本发明能够灵活地实现AC保护与PW双归保护之间的结合,在PE双归组的PE节点间通过DNI-PW实现故障时的流量逃生,因此当单条AC故障时,PE双归组无需将故障通告给远端PE触发倒换,仅在PE双归组内部通过DNI-PW实现流量的逃生即可,倒换速度快;当单条AC故障与PW故障时,对端PE双归组通过MPLS-TP OAM感知故障并通过APS协议触发倒换,因此本端PE双归组无需通告远端PE。只有当AC和DNI-PW同时故障,本端PE双归组才需要通告远端PE,然后相关PE才会通过PW冗余协议激活相应的保护PW。
可见,本实施例能够完成双端双归保护的业务切换;能够支持混合1+1和1:1保护模式的网络双归保护;除了保护单点故障,还有很强的多点故障保护能力;当本端AC故障时,只需本地PE进行业务切换,无需远端PE的动作,倒换速度快,对业务的影响小。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4G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本实施例与图3对应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PE、第三PE是L2VPN与L3VPN共用节点,因此第二AC、第三AC不是真实的电路,而是在第二PE、第三PE内部虚拟的AC,以实现L2VPN与L3VPN的AC对接,其实际用途与方案3中的AC一样。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伪线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9,该方法基于上述图3-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对应的网络系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10、在所述第一PE双归组中的第一PE检测获知与所述第一PE连接的所述第一PW和/或所述第一AC发生故障时,将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DNI-PW;
920、在所述第二PE双归组中的所述第三PE检测获知与所述第三PE连接的所述第一PW和/或所述第三AC发生故障时,将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DNI-PW。
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在基站和网络侧节点两端设置PE双归组,并在PE双归组内设置保护伪线,以在发生故障时,由PE双归组中的双归PE之间进行协商,快速触发保护倒换,提高了网络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910和步骤920具体包括:
在第一PE双归组中的第一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一AC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二PE将所述第二AC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DNI-PW;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一PE将所述第一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DNI-PW;
在所述第一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一PE将所述第一AC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DNI-PW;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二PE将所述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DNI-PW;
在所述第一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一AC和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二PE将所述基站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二AC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PW;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二PE将所述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AC;
在所述第二PE双归组中的所述第三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三AC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三PE将所述第一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DNI-PW;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四PE将所述第四AC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DNI-PW;
在所述第三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四PE将所述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DNI-PW;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三PE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三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DNI-PW;
在所述第三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三AC和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四PE将所述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四AC;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四PE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四AC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PW。
对于方法实施方式而言,由于其与系统实施方式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系统实施方式的部分说明即可。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伪线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由于双端双归中的单端双归的保护方法基本一致,图中仅给出一端双归保护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0,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配置PE双归组中的保护模式,有“1+1”和“1:1”模式。
步骤2:PE接收PW过来的业务数据。
步骤3:PE判断当前网络层级上的保护模式,如果是“1+1”模式,则进入步骤4,如果是“1:1”模式,则进入步骤6。
步骤4:当为“1+1”模式时,PE将数据复制为两份。进入步骤5。
步骤5:一份业务数据通过与该PE相连的AC直接转发到BTS/NodeB/e-NodeB或BSC/RNC/L3VPN,另一份业务数据通过DNI-PW发送给PE双归组中的另一个PE,并通过与另一个PE相连的AC发送给BTS/NodeB/e-NodeB或BSC/RNC/L3VPN。BTS/NodeB/e-NodeB或BSC/RNC/L3VPN则选择其中一路业务数据接收。当工作AC正常时,从该PE接收业务数据。当工作AC故障时,从另一个PE连接的AC接收业务数据。
步骤6:当为“1:1”模式时,判断与该PE对接的AC是否正常。
步骤7:如果AC正常,则PE将数据业务通过AC转发给BTS/NodeB/e-NodeB或BSC/RNC/L3VPN。
步骤8:如果AC故障,则PE通过DNI-PW把业务数据发给PE双归组中的另一个PE并经过另一AC转发到BTS/NodeB/e-NodeB或BSC/RNC/L3VPN。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的适用于图3-图9对应的任一项实施例。基于此可知,本发明在二层AC电路和PE侧的PW可以任意选择1+1模式和1:1模式,并且在各种类型的单点故障以及多点故障的场景下,都能自动选择一条可用路径进行保护,从而保障基站业务的高可靠性。
另外,对于方法实施方式,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均属于优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必须的。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PE双归组、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PE双归组以及网络侧节点;
所述基站通过第一接入电路AC组分别与所述第一PE双归组的第一PE连接和第二PE连接;所述网络侧节点通过第二接入电路AC组分别与所述第二PE双归组的第三PE和第四PE连接;
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三PE之间设置有第一伪线PW,所述第二PE和所述第四PE之间设置有第二伪线PW;所述第一PE和所述第二PE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护伪线,所述第三PE和所述第四PE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护伪线;
所述第一保护伪线,用于保护所述第一AC组和所述第一PW和第二PW组成的PW组,承载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
所述第二保护伪线,用于保护所述第二AC组和所述第一PW和第二PW组成的PW组,承载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C组包括第一AC和第二AC;所述第二AC组包括:第三AC和第四AC;
所述第一AC分别连接所述基站和所述第一PE;
所述第二AC分别连接所述基站和所述第二PE;
所述第三AC分别连接所述网络侧节点和所述第三PE;
所述第四AC分别连接所述网络侧节点和所述第四PE。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用于在检测获知所述第一AC发生故障时,触发保护倒换,从所述第二AC接收/发送数据;
相应地,所述第一PE,用于将所述第一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
所述第二PE,用于将所述第二AC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或者将所述第一保护伪线上传输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AC。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节点,用于在检测获知所述第三AC发生故障时,触发保护倒换,从所述第四AC接收/发送数据;
相应地,所述第三PE,用于将所述第一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
所述第四PE,用于将所述第四AC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并将所述第二保护伪线上传输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四AC。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用于在检测获知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将所述基站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一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并经由所述第二PW转发至所述第四PE,由所述第四PE将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
相应地,所述第三PE,用于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三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并经由所述第二PW转发至所述第二PE,由所述第二PE将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AC和所述第三AC均发生故障时;
所述第二PE,用于将所述基站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二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并经由所述第一PW转发至所述第三PE,由所述第三PE将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
相应地,所述第四PE,用于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四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并经由所述第一PW转发至所述第一PE,由所述第一PE将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用于在检测获知所述第一AC和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将所述第一AC和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PE,由所述第二PE将所述基站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二AC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PW;
相应地,所述第三PE,用于在检测获知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三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由所述第四PE将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PW。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还用于在检测获知所述第一AC和所述第一保护伪线均发生故障时,将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PE,由所述第三PE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三AC的数据切换所述第二保护伪线,由所述第四PE转发至所述第二PW;
相应地,所述第二PE,还用于将所述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经由所述第二AC传输至所述基站,或者,将所述第二AC上传输的数据,经由所述第二PW传输至所述第四PE。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网络系统的伪线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第一PE双归组中的第一PE检测获知与所述第一PE连接的所述第一PW和/或所述第一AC发生故障时,将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
在所述第二PE双归组中的所述第三PE检测获知与所述第三PE连接的所述第一PW和/或所述第三AC发生故障时,将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PE双归组中的第一PE检测获知与所述第一PE连接的所述第一PW和/或所述第一AC发生故障时,将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在所述第二PE双归组中的所述第三PE检测获知与所述第三PE连接的所述第一PW和/或所述第三AC发生故障时,将所述基站和所述网络侧节点交互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具体包括:
在第一PE双归组中的第一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一AC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二PE将所述第二AC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一PE将所述第一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
在所述第一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一PE将所述第一AC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二PE将所述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一保护伪线;
在所述第一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一AC和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二PE将所述基站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二AC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PW;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二PE将所述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AC;
在所述第二PE双归组中的所述第三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三AC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三PE将所述第一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四PE将所述第四AC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
在所述第三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四PE将所述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三PE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三AC的数据切换至所述第二保护伪线;
在所述第三PE检测获知所述第三AC和所述第一PW发生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所述第四PE将所述第二PW上传输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四AC;在下行方向上,所述第四PE将所述网络侧节点传输的、经由所述第四AC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PW。
CN201610995437.2A 2016-11-10 2016-11-10 一种网络系统及伪线业务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80759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95437.2A CN108075968A (zh) 2016-11-10 2016-11-10 一种网络系统及伪线业务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95437.2A CN108075968A (zh) 2016-11-10 2016-11-10 一种网络系统及伪线业务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5968A true CN108075968A (zh) 2018-05-25

Family

ID=62154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95437.2A Pending CN108075968A (zh) 2016-11-10 2016-11-10 一种网络系统及伪线业务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7596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6005A (zh) * 2018-09-13 2019-01-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1865798A (zh) * 2020-06-29 2020-10-3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pls-tp双归保护主辅节点ac侧消息通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1885630A (zh) * 2020-07-01 2020-1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891373A (zh) * 2021-10-11 2022-01-04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质量劣化自愈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3226A1 (en) * 2004-06-24 2006-01-19 P Ervin Jim Technique for transferring data over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CN101582834A (zh) * 2008-05-16 2009-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业务传送中转发表的更新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902353A (zh) * 2009-05-31 201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组网络的保护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2223253A (zh) * 2011-06-16 2011-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伪线业务双归保护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571426A (zh) * 2011-12-29 2012-07-1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归保护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3226A1 (en) * 2004-06-24 2006-01-19 P Ervin Jim Technique for transferring data over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CN101582834A (zh) * 2008-05-16 2009-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业务传送中转发表的更新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902353A (zh) * 2009-05-31 201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组网络的保护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2223253A (zh) * 2011-06-16 2011-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伪线业务双归保护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571426A (zh) * 2011-12-29 2012-07-1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归保护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6005A (zh) * 2018-09-13 2019-01-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9246005B (zh) * 2018-09-13 2021-12-2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1865798A (zh) * 2020-06-29 2020-10-3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pls-tp双归保护主辅节点ac侧消息通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1865798B (zh) * 2020-06-29 2022-08-0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pls-tp双归保护主辅节点ac侧消息通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1885630A (zh) * 2020-07-01 2020-1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891373A (zh) * 2021-10-11 2022-01-04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质量劣化自愈方法及装置
CN113891373B (zh) * 2021-10-11 2024-03-12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质量劣化自愈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6193B (zh) 通过分组交换提供商网络的客户端数据传输方法
CN101902353B (zh) 分组网络的保护方法
EP2129049B1 (en) A protect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ethernet tree service
CN101710877B (zh) 基于伪线的业务流量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US8854975B2 (en) Scaling OAM for point-to-point trunking
CN105379197B (zh) 建立隧道的方法、分配标签的方法、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02664788B (zh) Mpls l3vpn中ce双归链路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71426B (zh) 一种双归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6487675A (zh) 用于evpn中具有链路故障时的bum流量的出口保护
CN100450039C (zh) 快速收敛端到端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0459531C (zh) 一种基于双向转发检测协议通告伪线故障的方法
CN109672619A (zh)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684951B (zh) 一种环网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8075968A (zh) 一种网络系统及伪线业务处理方法
CN105591800B (zh) 流量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1924654B (zh) 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4956628A (zh) 对计算机网络使用以太网环保护交换
WO2007110929A1 (ja) プロテクション提供方法及びユーザ側通信装置
CN104270231B (zh) 一种实现双节点互联伪线的系统及方法
CN111490933B (zh) 双向转发检测切换方法及边缘设备
CN103873336A (zh) 分布式弹性网络互连的业务承载方法及装置
WO2013010422A1 (zh) 基于共享路径的环网隧道配置方法、环网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933422B (zh) 网络故障切换方法
CN106161246A (zh) 备用路由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0446476C (zh) 一种网络故障检测结果互通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