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6005B -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6005B
CN109246005B CN201811066996.0A CN201811066996A CN109246005B CN 109246005 B CN109246005 B CN 109246005B CN 201811066996 A CN201811066996 A CN 201811066996A CN 109246005 B CN109246005 B CN 1092460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message
peer
private network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669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6005A (zh
Inventor
陈建
黄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669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60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6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6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本申请中,在EVPN ES组网中,当CE的其中一个归属设备接收到报文时,若发现原本用于转发该报文的PW隧道故障,则将由故障PW隧道转发的报文切换至本设备与CE的另一归属设备之间的PW隧道进行转发,保障了报文转发的稳定性,防止EVPN ES组网中PW隧道故障时报文转发中断。

Description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涉及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接入侧的可靠性,协议规定了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EVPN: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以太网段(ES:Ethernet Segment)组网。EVPN ES组网也称为多归属接入组网。在EVPN ES组网中,一个用户站点(Site)通过多条链路接入EVPN,该多条链路配置了相同的以太网段标识符(ESI:Ethernet Segment Identifier),形成一个ES。
图1以双归属为例示出了EVPN ES组网的架构。这里,双归属为多归属的一种特例。如图1所示,用户网络边缘(CE:Customer Edge)1通过两条接入电路(AC:AttachmentCircuit):AC1、AC2分别接入服务提供商网络边缘(PE:Provider Edge)1、PE2。AC1、AC2配置了相同的ESI形成一个ES,PE1、PE2分别为CE1的归属设备,CE1为双归属。
在EVPN ES组网中,CE的各归属设备之间建立了伪线(PW:Pseudowire)隧道(也称为旁路(bypass)PW隧道),以在其中一归属设备与CE之间的链路异常时通过该bypass PW隧道转发报文至另一归属设备,保证报文转发的可靠性。比如图1所示的CE1的两个归属设备即PE1、PE2之间建立了bypass PW隧道,PE1与CE1之间的AC1故障,则当PE1收到来自CE1发向CE1的报文时,发现PE1与CE1之间的AC1故障,则PE1通过本PE1与PE2之间的bypass PW隧道转发收到的报文给PE2,由PE2再将报文通过AC2转发给CE1,最终保证了CE2发向CE1的报文正常转发。
目前协议规定,同一CE的各归属设备之间建立的bypass PW隧道只在AC(CE与归属设备之间的AC)故障时转发原本通过该故障AC转发的报文。如图1所示,PE1与PE2之间的bypass PW隧道只在AC1故障时转发原本通过AC1转发的报文。然而,当EVPN ES组网中的PW隧道(比如图1中PE1与PE3之间的PW隧道)故障时,同一CE的各归属设备之间建立的bypassPW隧道是不能转发原本通过该故障PW隧道转发的报文,报文转发会引起中断。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以在EVPN ES组网中PW隧道故障时防止报文转发中断。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该方法应用于PE,本PE与第一对端PE为第一CE的其中两个归属设备,第二对端PE不为所述第一CE的归属设备,该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本PE与所述第二对端PE之间的第一PW隧道故障时,若通过本地接入电路AC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CE且需经由所述第一PW隧道转发的第一报文,则将原本由所述第一PW隧道转发的所述第一报文切换至本PE与所述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进行转发。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装置,该装置应用于PE,所述PE与第一对端PE为第一CE的其中两个归属设备,第二对端PE不为所述第一CE的归属设备;该装置包括:
链路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本PE与第二对端PE之间的第一PW隧道;
报文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链路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PW隧道故障时,若通过本地接入电路AC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CE且需经由所述第一PW隧道转发的第一报文,则将原本由所述第一PW隧道转发的所述第一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进行转发。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EVPN ES组网中,当CE的其中一个归属设备接收到报文时,若发现原本用于转发该报文的PW隧道故障,则将由故障PW隧道转发的报文切换至本设备与CE的另一归属设备之间的PW隧道进行转发,保障了报文转发的稳定性,防止EVPN ES组网中PW隧道故障时报文转发中断。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EVPN ES组网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2b为本申请提供的图2a所示方法流程的组图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组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EVPN 1类路由新增的扩展团体属性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组网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EVPN 1类路由新增的扩展团体属性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图7所示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防止EVPN ES组网中PW隧道故障时报文转发中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图2a所示的流程:
参见图2a,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该流程应用于PE。其中,该PE与第一对端PE为第一CE的其中两个归属设备,第二对端PE不为所述第一CE的归属设备,具体如图2b所示的组网。这里,第一CE、第一对端PE、第二对端PE只是为便于描述而进行的命名,并非用于限定。
如图2a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当检测到本PE与所述第二对端PE之间的第一PW隧道故障时,若通过本地AC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CE且需经由所述第一PW隧道转发的第一报文,则执行步骤20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PE与第二对端PE之间的第一PW隧道的故障检测可采用现有检测方式,本申请并不具体限定检测方式。
步骤202,将原本由所述第一PW隧道转发的所述第一报文切换至本PE与所述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进行转发。
通过图2a所示流程可以看出,在EVPN ES组网中,当CE的其中一个归属设备接收到报文时,若发现原本用于转发该报文的PW隧道故障,则将由故障PW隧道转发的报文切换至本设备与CE的另一归属设备之间的PW隧道进行转发,保障了报文转发的稳定性,防止EVPNES组网中PW隧道故障时报文转发中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本PE与上述第一CE之间的AC链路故障时,若本PE通过本地连接第一PW隧道的第一PW隧道口接收到需经由所述AC链路转发的第二报文,则将原本由所述AC链路转发的所述第二报文切换至本PE与所述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这实现了在EVPN ES组网中,当AC链路故障时,通过将原本由故障的AC链路转发的第二报文切换至本PE与上述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保证了AC链路故障时报文转发的稳定性,防止EVPN ES组网中AC链路故障时报文转发中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PW隧道与第三PW隧道可为同一隧道,也可为两条不同的隧道。下面分别通过实施例描述:
下面通过两个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中,上述的第二PW隧道与第三PW隧道为同一隧道。作为一个实施例,这里,第二PW隧道或第三PW隧道是本PE和第一对端PE依据相互学习的EVPN 1类路由(Ethernet Auto-discovery Route)中的ESI建立的,其可称为旁路(bypass)PW隧道。
其中,本PE学习的来自第一对端PE发布的EVPN 1类路由中的ESI是第一对端PE接入第一CE的AC口对应的ESI。
第一对端PE学习的来自本PE发布的EVPN 1类路由中的ESI是本PE接入第一CE的AC口对应的ESI。
在本实施例中,本PE学习的来自第一对端PE发布的EVPN 1类路由中的ESI与第一对端PE学习的来自本PE发布的EVPN 1类路由中的ESI相同。
基于上面描述,下面通过图3举例描述: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组网示意图。在图3中,PE301、PE302为CE300的两个归属设备,PE301、PE302配置了相同的接入站点(Site100)。
在图3中,PE301接入CE300的AC口(记为AC31)、PE301接入CE300的AC口(记为AC32)对应相同的ESI(以取值为1为例)。
在图3中,PE301、PE302之间建立边界网关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EVPN地址族邻居,并发布EVPN 1类路由(Ethernet Auto-discovery Route)。
PE301和PE302发现来自对方的EVPN 1类路由中的ESI与本地AC口的ESI相同,ESI取值为1,则相对虚拟交换示例(VSI:Virtual Switch Instance)虚拟专用线服务(VPWS:Virtual Private Wire Service)而言,此时PE301和PE302之间需要建立的PW隧道为现有协议规定的bypass PW隧道。其中,bypass PW隧道的一个私网标签mpls label1是PE301分配给PE302的,其携带在PE301发布的EVPN 1类路由中,另一个私网标签mpls label2是PE302分配的PE301的,其携带在PE302发布的EVPN 1类路由中。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1中,上述的第二PW隧道、第三PW隧道是指本实施例1中PE301和PE302之间建立的bypass PW隧道。本实施例1借助PE301和PE302之间建立的bypass PW隧道实现不管CE300与PE301或PE302之间的AC故障,还是PE301或PE302与对端PE(PE303)之间的PW隧道(按照现有PW隧道方式建立)故障,均可通过PE301和PE302之间建立的bypass PW隧道转发报文。下文进行描述:
为了实现CE300与PE301或PE302之间的AC故障、或者PE301或PE302与对端PE(PE303)之间的PW隧道故障时,借助PE301和PE302之间建立的bypass PW隧道帮助原本通过故障链路比如AC或者PW隧道转发的报文正常转发,则对PE301和PE302发布的EVPN 1类路由进行如下改进:新增如图4所示的扩展团体属性,并对上述mpls label1、mpls label2指示的内容进行了改进。
在一个例子中,扩展团体属性中的私网标签是在PW隧道故障时使用,用于指示报文是通过AC口接收、且原本转发报文的PW隧道故障。对于PE301,PE301发布的EVPN 1类路由携带的如图4所示的扩展团体属性中的私网标签mpls label3是PE301针对上述bypass PW隧道分配给PE302的,是在PE302和PE3032之间的PW隧道故障时使用,其指示了AC32接收报文、且PE302和PE303之间的PW隧道故障。
对于PE302,PE301发布的EVPN 1类路由携带的如图4所示的扩展团体属性中的私网标签mpls label4是PE302针对上述bypass PW隧道分配给PE301的,是在PE301和PE303之间的PW隧道故障时使用,其指示了AC31接收报文、且PE301和PE303之间的PW隧道故障。
上述mpls label1、mpls label2指示的内容进行如下改进:mpls label1是在PE302和CE300之间的AC故障时使用,其指示了PE302通过本地PW隧道口接收需经由PE302和CE300之间的AC转发的报文、且PE302和CE300之间的AC故障;mpls label2是在PE301和CE300之间的AC故障时使用,其指示了PE301通过本地PW隧道口接收需经由PE301和CE300之间的AC转发的报文、且PE301和CE300之间的AC故障。
基于上述改进进行如下举例:
如图3所示,当PE301和PE303之间的PW隧道发生故障之后,若PE301通过本地AC口AC31收到报文(该报文是从CE300发向CE304,记为报文a1),则PE301将mpls label4携带在报文a1中并通过PE301和PE302之间建立的bypass PW隧道发送。PE302收到报文a1,依据报文a1携带的mpls label4确定报文a1是PE301通过AC31接收、且原本发送报文a1的PW隧道即PE301和PE303之间的PW隧道故障,则通过PE302与PE303之间的PW隧道继续转发报文a1。最终报文a1会到达CE304。最终实现了PW隧道故障时原本通过故障PW隧道转发的报文通过借助bypass PW隧道向目的发送,保证了PW隧道故障时报文转发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当PE302和CE300之间的AC发生故障之后,若PE302通过本地PW隧道口Port302_3收到CE304发向CE300的报文(记为报文a2),则PE302将mpls label1携带在报文a2中并通过PE302和PE301之间建立的bypass PW隧道发送。PE301收到报文a2,依据报文a2携带的mpls label2确定报文a2是PE302通过PW隧道口Port302_3接收、且原本发送报文a2的AC即PE302和CE300之间的AC故障,则通过PE301与CE300之间的AC继续转发报文a2。最终报文a2会到达CE300。最终实现了AC故障时原本通过故障AC转发的报文通过借助bypass PW隧道向目的发送,保证了AC故障时报文转发的稳定性。
以上是以标签指示报文是从PW隧道口收到还是通过AC口收到,以及故障链路(比如上述故障的PW隧道或者AC)。
在另一个例子中,上述扩展团体属性中的私网标签可仅用于指示在PW隧道故障时使用,不再指示是从PW隧道口收到还是通过AC口收到,以及故障链路(比如上述故障的PW隧道或者AC)。而从PW隧道口收到还是通过AC口收到,以及故障链路(比如上述故障的PW隧道或者AC)可通过额外在报文中增加指定标志指示。
对于PE301,PE301发布的EVPN 1类路由携带的扩展团体属性中的私网标签mplslabel3是PE301针对上述bypass PW隧道分配给PE302的,是在PE302和PE303之间的PW隧道故障时使用。
对于PE302,PE301发布的EVPN 1类路由携带的扩展团体属性中的私网标签mplslabel4是PE302针对上述bypass PW隧道分配给PE301的,是在PE301和PE303之间的PW隧道故障时使用。
而对上述的mpls label1、mpls label2,其类似协议规定,在AC故障时使用,具体地,mpls label1是在PE302和CE300之间的AC故障时使用;mpls label2是在PE301和CE300之间的AC故障时使用。
基于上面描述,则如图3所示,当PE301和PE303之间的PW隧道发生故障之后,若PE301通过本地AC口AC31收到报文(该报文是从CE300发向CE304,记为报文a3),则PE301将mpls label4和第一指定标志携带在报文a3中并通过PE301和PE302之间建立的bypass PW隧道发送。第一指定标志用于指示PE301通过AC31接收、且原本发送报文a31的PW隧道即PE301和PE303之间的PW隧道故障。PE302收到报文a3,依据报文a3携带的第一指定标志确定报文a3是PE301通过AC31接收、且原本发送报文a1的PW隧道即PE301和PE303之间的PW隧道故障,则通过PE302与PE303之间的PW隧道继续转发报文a3。最终报文a3会到达CE304。最终实现了PW隧道故障时原本通过故障PW隧道转发的报文通过借助bypass PW隧道向目的发送,保证了PW隧道故障时报文转发的稳定性。
再如图3所示,当PE302和CE300之间的AC发生故障之后,若PE302通过本地PW隧道口Port302_3收到CE304发向CE300的报文(记为报文a4),则PE302将mpls label1和第二指定标志携带在报文a4中并通过PE302和PE301之间建立的bypass PW隧道发送。第二指定标志指示PE302通过PW隧道口Port302_3接收、且原本发送报文a4的AC即PE302和CE300之间的AC故障。PE301收到报文a4,依据报文a4携带的第二指定标志确定报文a4是PE302通过PW隧道口Port302_3接收、且原本发送报文a4的AC即PE302和CE300之间的AC故障,则通过PE301与CE300之间的AC继续转发报文a4。最终报文a4会到达CE300。最终实现了AC故障时原本通过故障AC转发的报文通过借助bypass PW隧道向目的发送,保证了AC故障时报文转发的稳定性。
通过上面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1借助PE301和PE302之间建立的bypass PW隧道实现不管CE300与PE301或PE302之间的AC故障,还是PE301或PE302与对端PE(PE303)之间的PW隧道(按照现有PW隧道方式建立)故障,均可通过PE301和PE302之间建立的bypass PW隧道转发报文,一方面保证了AC故障时报文转发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保证了PW隧道故障时报文转发的稳定性。
至此,完成实施例1的描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中,上述的第二PW隧道与第三PW隧道为专门建立的两条不同的隧道,具体参见图5。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组网示意图。在图5中,PE501、PE502为CE500的两个归属设备,PE501、PE502之间建立了用于备份PW501与PW503之间的PW隧道的备份PW隧道(即为上述的第二PW隧道,记为bypass PW隧道1)。bypass PW隧道1用于在PW501与PW503之间的PW隧道故障时替代故障的PW隧道使用,即:在图5中,当PW501与PW503之间的PW隧道故障时,原本通过PW501与PW503之间的PW隧道转发的报文会切换至bypass PW隧道1转发。
在图5中,PE501、PE502之间还建立了用于备份PW501与CE500之间的AC的备份PW隧道(即为上述的第三PW隧道,记为bypass PW隧道2)。bypass PW隧道2用于在PW501与CE500之间的AC故障时替代故障的AC使用,即:在图5中,当PW501与CE500之间的AC故障时,原本通过PW501与CE500之间的AC转发的报文会切换至bypass PW隧道2转发。
在图5中,PE501、PE502之间建立EVPN地址族邻居,并发布EVPN 1类路由。其中,PE501、PE502发布的EVPN 1类路由做出以下改进:
PE501、PE502发布的EVPN 1类路由新增如图6所示的扩展团体属性。
其中,扩展团体属性中的备份站点ID(Backup site id) 是指被保护链路所属的站点ID,扩展团体属性中的私网标签用于在被保护的链路故障时使用。对于PE501,PE501发布的EVPN 1类路由携带的其中一个如图6所示的扩展团体属性中的私网标签mpls label41是PE501针对上述bypass PW隧道1分配给PE502的,是在PE503和PE502之间的PW隧道故障时使用。PE501发布的EVPN 1类路由携带的另一个如图6所示的扩展团体属性中的私网标签mpls label42是PE501针对上述bypass PW隧道2分配给PE502的,是在PE502和CE500之间的AC故障时使用。
对于PE502,PE502发布的EVPN 1类路由携带的其中一个如图6所示的扩展团体属性中的私网标签mpls label43是PE502针对上述bypass PW隧道1分配给PE501的,是在PE503和PE501之间的PW隧道故障时使用。PE502发布的EVPN 1类路由携带的另一个如图6所示的扩展团体属性中的私网标签mpls label44是PE502针对上述bypass PW隧道2分配给PE501的,是在PE501和CE500之间的AC故障时使用。
基于此,如图5所示,当PE501和PE503之间的PW隧道发生故障之后,若PE501通过本地AC口收到报文(该报文是从CE500发向CE504,记为报文b1),则PE501将mpls label43携带在报文b1中并通过PE501和PE502之间建立的bypass PW隧道1发送。PE502收到报文b1,则通过PE502与PE503之间的PW隧道继续转发报文b1。最终报文b1会到达CE504。最终实现了PW隧道故障时原本通过故障PW隧道转发的报文通过借助bypass PW隧道1向目的发送,保证了PW隧道故障时报文转发的稳定性。
再如图5所示,当PE502和CE500之间的AC发生故障之后,若PE502通过本地PW隧道口Port502_3收到CE504发向CE500的报文(记为报文b2),则PE502将mpls label42携带在报文b2中并通过PE502和PE501之间建立的bypass PW隧道1发送。PE501收到报文b2,通过PE501与CE500之间的AC继续转发报文b2。最终报文b2会到达CE500。最终实现了AC故障时原本通过故障AC转发的报文通过借助bypass PW隧道2向目的发送,保证了AC故障时报文转发的稳定性。
可以看出,实施例2通过在同一CE的不同归属设备之间分别建立用于保护PW隧道的备份PW隧道(即上述的bypass PW隧道1)和用于保护AC的备份PW隧道(上述的bypass PW隧道2),实现了当PW隧道故障时,通过将原本由故障PW隧道转发的报文切换至备份PW隧道进行转发,当AC故障时,通过将原本由故障AC转发的报文切换至对应的备份PW隧道进行转发,保障了报文转发的稳定性,防止EVPN ES组网中PW隧道故障时报文转发中断。
至此,完成实施例2的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进行描述:
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PE,所述PE与第一对端PE为第一CE的其中两个归属设备,第二对端PE不为所述第一CE的归属设备。
如图7所示,该装置可包括:
链路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本PE与第二对端PE之间的第一PW隧道;
报文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链路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PW隧道故障时,若通过本地接入电路AC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CE且需经由所述第一PW隧道转发的第一报文,则将原本由所述第一PW隧道转发的所述第一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进行转发。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链路检测单元进一步检测本PE与所述第一CE之间的AC链路;
所述报文处理单元进一步在所述链路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AC链路故障时,若通过本地连接所述第一PW隧道的第一PW隧道口接收到需经由所述AC链路转发的第二报文,则将原本由所述AC链路转发的所述第二报文切换至本PE与所述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PW隧道与所述第三PW隧道为同一隧道;
所述第二PW隧道与所述第三PW隧道为同一隧道;
所述报文处理单元将原本由第一PW隧道转发的第一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进行转发包括:将第一私网标签携带在所述第一报文中,并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转发;第一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对端PE发布的路由中,用于在第一PW隧道故障时使用,指示了所述第一PW隧道故障且报文是通过所述AC口接收;
所述报文处理单元将原本由AC链路转发的第二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包括:将第二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二报文中,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第二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对端PE发布的路由中,用于在所述AC链路故障时使用,指示了所述AC链路故障且报文是通过所述第一PW隧道口接收。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PW隧道与所述第三PW隧道为同一隧道;
所述报文处理单元将原本由第一PW隧道转发的第一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进行转发包括:将第一指定标志和第三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报文中,并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转发;第三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对端PE发布的路由中,用于在第一PW隧道故障时使用;所述第一指定标志用于指示第一PW隧道故障且报文是通过所述AC口接收;
所述报文处理单元将原本由AC链路转发的第二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包括:将第二指定标志和第四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二报文中,并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第四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对端PE发布的路由中,用于在所述AC链路故障时使用;第二指定标志用于指示所述AC链路故障且报文是通过所述第一PW隧道口接收。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PW隧道与所述第三PW隧道为两条不同的隧道,所述第二PW隧道用于在第一PW隧道故障时替代故障的第一PW隧道使用,所述第三PW隧道用于在所述AC链路故障时替代故障的AC链路使用;
所述报文处理单元将原本由第一PW隧道转发的第一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进行转发包括:将第五私网标签携带在所述第一报文中,并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转发;第五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对端PE发布的路由中,用于在第一PW隧道故障时使用;
所述报文处理单元将原本由AC链路转发的第二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包括:将第六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二报文中,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第六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对端PE发布的路由中,用于在所述AC链路故障时使用。
至此,完成图7所示装置的结构描述。
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图7所示装置的硬件结构图。如图8所示,该硬件结构可以包括: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其中:
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指令代码。
处理器:与机器可读存储介质通信,读取和执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所述指令代码,实现本公开上述示例公开的报文转发方法。
至此,完成图8所示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在本公开中,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AM(Ra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公开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而且,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者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者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者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服务提供商网络边缘PE,其中,本PE与第一对端PE为第一CE的其中两个归属设备,第二对端PE不为所述第一CE的归属设备,该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本PE与所述第二对端PE之间的第一PW隧道故障时,若通过本地接入电路AC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CE且需经由所述第一PW隧道转发的第一报文,则在所述第一报文中携带私网标签,或者在所述第一报文中携带私网标签和指定标志,所述私网标签或指定标志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一CE接收到所述第一报文且所述第一PW隧道故障,所述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对端PE发布的路由中,用于在第一PW隧道故障时使用,将原本由所述第一PW隧道转发的所述第一报文切换至本PE与所述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进行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检测到本PE与所述第一CE之间的AC链路故障时,若通过本地连接所述第一PW隧道的第一PW隧道口接收到需经由所述AC链路转发的第二报文,则将原本由所述AC链路转发的所述第二报文切换至本PE与所述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W隧道与所述第三PW隧道为同一隧道;
所述将原本由第一PW隧道转发的第一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进行转发包括:将第一私网标签携带在所述第一报文中,并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转发;所述第一私网标签指示了所述第一PW隧道故障且报文是通过所述AC口接收;
所述将原本由AC链路转发的第二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包括:将第二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二报文中,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第二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对端PE发布的路由中,用于在所述AC链路故障时使用,指示了所述AC链路故障且报文是通过所述第一PW隧道口接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W隧道与所述第三PW隧道为同一隧道;
所述将原本由第一PW隧道转发的第一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进行转发包括:将第一指定标志和第三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报文中,并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转发;所述第一指定标志用于指示第一PW隧道故障且报文是通过所述AC口接收;
所述将原本由AC链路转发的第二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包括:将第二指定标志和第四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二报文中,并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第四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对端PE发布的路由中,用于在所述AC链路故障时使用;第二指定标志用于指示所述AC链路故障且报文是通过所述第一PW隧道口接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W隧道与所述第三PW隧道为两条不同的隧道,所述第二PW隧道用于在第一PW隧道故障时替代故障的第一PW隧道使用,所述第三PW隧道用于在所述AC链路故障时替代故障的AC链路使用;
所述将原本由第一PW隧道转发的第一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进行转发包括:将第五私网标签携带在所述第一报文中,并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转发;
所述将原本由AC链路转发的第二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包括:将第六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二报文中,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第六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对端PE发布的路由中,用于在所述AC链路故障时使用。
6.一种报文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服务提供商网络边缘PE,所述PE与第一对端PE为第一CE的其中两个归属设备,第二对端PE不为所述第一CE的归属设备;该装置包括:
链路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本PE与第二对端PE之间的第一PW隧道;
报文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链路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PW隧道故障时,若通过本地接入电路AC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CE且需经由所述第一PW隧道转发的第一报文,则在所述第一报文中携带私网标签,或者在所述第一报文中携带私网标签和指定标志,所述私网标签或指定标志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一CE接收到所述第一报文且所述第一PW隧道故障,所述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对端PE发布的路由中,用于在第一PW隧道故障时使用,将原本由所述第一PW隧道转发的所述第一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进行转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检测单元进一步检测本PE与所述第一CE之间的AC链路;
所述报文处理单元进一步在所述链路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AC链路故障时,若通过本地连接所述第一PW隧道的第一PW隧道口接收到需经由所述AC链路转发的第二报文,则将原本由所述AC链路转发的所述第二报文切换至本PE与所述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W隧道与所述第三PW隧道为同一隧道;
所述报文处理单元将原本由第一PW隧道转发的第一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进行转发包括:将第一私网标签携带在所述第一报文中,并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转发;所述第一私网标签指示了所述第一PW隧道故障且报文是通过所述AC口接收;
所述报文处理单元将原本由AC链路转发的第二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包括:将第二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二报文中,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第二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对端PE发布的路由中,用于在所述AC链路故障时使用,指示了所述AC链路故障且报文是通过所述第一PW隧道口接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W隧道与所述第三PW隧道为同一隧道;
所述报文处理单元将原本由第一PW隧道转发的第一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进行转发包括:将第一指定标志和第三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报文中,并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转发;所述第一指定标志用于指示第一PW隧道故障且报文是通过所述AC口接收;
所述报文处理单元将原本由AC链路转发的第二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包括:将第二指定标志和第四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二报文中,并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第四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对端PE发布的路由中,用于在所述AC链路故障时使用;第二指定标志用于指示所述AC链路故障且报文是通过所述第一PW隧道口接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W隧道与所述第三PW隧道为两条不同的隧道,所述第二PW隧道用于在第一PW隧道故障时替代故障的第一PW隧道使用,所述第三PW隧道用于在所述AC链路故障时替代故障的AC链路使用;
所述报文处理单元将原本由第一PW隧道转发的第一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进行转发包括:将第五私网标签携带在所述第一报文中,并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二PW隧道转发;
所述报文处理单元将原本由AC链路转发的第二报文切换至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包括:将第六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二报文中,通过本PE与第一对端PE之间的第三PW隧道转发;第六私网标签携带在第一对端PE发布的路由中,用于在所述AC链路故障时使用。
CN201811066996.0A 2018-09-13 2018-09-13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2460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6996.0A CN109246005B (zh) 2018-09-13 2018-09-13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6996.0A CN109246005B (zh) 2018-09-13 2018-09-13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6005A CN109246005A (zh) 2019-01-18
CN109246005B true CN109246005B (zh) 2021-12-24

Family

ID=65058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6996.0A Active CN109246005B (zh) 2018-09-13 2018-09-13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60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11591B2 (en) 2019-05-31 2023-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CN113452606B (zh) * 2021-05-18 2023-12-26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353A (zh) * 2009-05-31 201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组网络的保护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2724128A (zh) * 2012-06-28 2012-10-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pls l3vpn的双归属组网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5591800A (zh) * 2015-07-29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8075968A (zh) * 2016-11-10 2018-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系统及伪线业务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353A (zh) * 2009-05-31 201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组网络的保护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2724128A (zh) * 2012-06-28 2012-10-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pls l3vpn的双归属组网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5591800A (zh) * 2015-07-29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8075968A (zh) * 2016-11-10 2018-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系统及伪线业务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6005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89958B1 (ko) 전송 경로 오류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시스템
US95778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P/MPLS fast reroute
CN110798403B (zh)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11092813B (zh) 一种等价多路径ecmp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CN109474495B (zh) 一种隧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EP3493489B1 (en) Failover between active pseudo wire and standby pseudo wire
CN107864091B (zh) 链路故障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472049B (zh) 运营商级网络地址转换cgn备份保护方法及装置
CA3104756C (en) Loop avoidance communications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9167700B (zh) 段路由sr隧道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270277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246005B (zh)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2367254A (zh) 跨设备链路聚合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546252B2 (en) Fast flooding topology protection
CN115277305A (zh) 一种网络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US1181159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CN108243102B (zh) 一种快速重路由的实现方法和pe设备
CN106572012A (zh) 一种vpn frr的实现方法和pe设备
CN109347717B (zh) Vxlan隧道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224870B (zh) 一种SR-MPLS Anycast场景下的故障修复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6101492A1 (zh) 一种业务转发表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9768925B (zh) 一种主备伪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6817302B (zh) 一种实现二层与三层虚拟专用网协调倒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3472645A (zh) 发送路由、处理路由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4531396A (zh) 一种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中的故障回切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