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8315A - 用于添加式制造三维物体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添加式制造三维物体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68315A
CN108068315A CN201710696054.XA CN201710696054A CN108068315A CN 108068315 A CN108068315 A CN 108068315A CN 201710696054 A CN201710696054 A CN 201710696054A CN 108068315 A CN108068315 A CN 108068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
lift elements
elements
powder
reg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960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68315B (zh
Inventor
J·斯坦贝格尔
F·措伊尔纳
F·舒德尔
A·霍夫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cept Las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 GmbH filed Critical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8068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8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68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8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55Enclosures for the building material, e.g. powder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30Platforms or substr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41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solid materials
    • B29C64/153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solid materials using layers of powder being selectively joined, e.g. by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or mel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27Driv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45Platforms or substr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55Enclosures for the building material, e.g. powder containers
    • B29C64/259Interchange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07Handling of material to be used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321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50Means for feeding of material, e.g. heads
    • B22F12/57Meter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65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olid and fluid materials, e.g. a powder selectively bound by a liquid binder, catalyst, inhibitor or energy absor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86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393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33Y50/02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过依次逐层地选择性照射和随之固化建造材料层来添加式制造三维物体的设备,其包括:‑框架结构,其具有用于容纳粉末模块的至少一个容纳区,粉末模块包括在底部侧界定其粉末容纳室的以高度可调节的方式被支承的承载元件;‑用于对运动到容纳区中的所述承载元件的高度进行调节的调节装置,其包括用于在工作位置对所述承载元件进行高度调节的至少调节元件组件;‑具有至少一个提升结构的提升装置,提升结构的第一提升元件用于产生使粉末模块从非工作位置到工作位置的第一部分升程,其第二提升元件用于产生使调节元件组件从非工作位置到工作位置的第二部分升程,两个提升元件经由力传递元件运动联接,由此同步实现这两部分升程。

Description

用于添加式制造三维物体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依次逐层地选择性照射以及随之而来地固化由建造材料组成的建造材料层来添加式制造三维物体的设备,所述建造材料能借助于由能量束产生装置产生的能量束固化,该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进一步的特征。
背景技术
用于添加式制造三维物体的相关设备本身是已知的。相关设备的典型的实施例是用于实施选择性激光烧结方法或选择性激光熔化方法的设备。
已知的用于添加式制造三维物体的设备包括框架结构,它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包括粉末容纳室的粉末模块的容纳区,即,该容纳区例如为建造模块,在该建造模块中实施三维物体的实际的添加式制造。相关的粉末模块包括在底部侧界定粉末容纳室的且以高度可调节的方式被支承的承载元件。此外,相关设备包括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被设置用于对在容纳区中运动的粉末模块的承载元件进行高度调节。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高度可调节的调节元件组件,该调节元件组件被设置用于在一个工作位置上对粉末模块的承载元件进行高度调节。
与实现被容纳在相应的容纳装置中的粉末模块在非工作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的运动相关联地,存在对一种功能上高度集成的但仍然设计紧凑的提升装置的需求,其中,在所述非工作位置,粉末模块布置成与所述设备的框架结构的界定所述设备的过程室的壁相距一定的距离,或者(运动到上位置的)粉末模块侧的承载元件不布置在或不能布置在建造区平面中,在该建造区平面中,实施选择性照射或固化各建造材料层,在所述工作位置,粉末模块不布置成或不能布置成与所述设备的框架结构的界定所述设备的过程室的壁相距一定的距离,或者(运动到上位置的)粉末模块侧的承载元件布置在或能布置在建造区平面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功能上高度集成但仍然设计紧凑的提升装置的设备,该提升装置被设置用于实现被容纳在相应的容纳装置中的粉末模块在相应的非工作位置和相应的工作位置之间的运动。
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实现。所属的从属权利要求涉及该设备的可能的实施例。
在这里描述的设备(“设备”)被设置用于通过依次逐层地选择性照射以及随之而来地固化由能借助于能量束、也就是说尤其是激光束固化的建造材料组成的建造材料层来添加式制造三维物体,也就是说例如技术构件或技术构件组。建造材料尤其可以是颗粒状的或粉末状的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和/或陶瓷材料。选择性固化各个要被选择地固化的建造材料层基于与物体相关的建造数据实施。各个建造数据描述待添加式制造的各个物体的几何结构设计并且例如可以包含待添加式制造的各个物体的“切片”CAD数据。所述设备可以构造成SLM设备,也就是说用于实施选择性激光熔化方法(SLM方法)的设备,或构造成SLS设备,也就是说用于实施选择性激光烧结方法(SLS方法)的设备。
该设备包括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具有用于容纳粉末模块的至少一个例如竖井状的容纳区。各粉末模块包括粉末容纳室。粉末模块例如可以是建造模块,在它的粉末容纳室(建造室)中实施三维物体的实际的添加式制造;粉末模块可以是计量模块,它被设置用于从粉末容纳室中计量配给可借助于所述设备的覆层装置在待被选择地照射或固化的建造材料层的建造平面中施加的建造材料;或者粉末模块可以溢流模块,它被设置用于接纳在粉末容纳室中未固化的建造材料。各粉末模块包括在底部侧上界定粉末容纳室的、以高度可调节的方式被支承的、例如板式的或板形的承载元件。承载元件相对于粉末模块的界定粉末容纳室的壁以高度可调节的方式被支承,由此通过承载元件相对于界定粉末容纳室的壁的运动可以改变粉末容纳室。
如以下详细描述的那样,布置在容纳区中的粉末模块以能在非工作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非工作位置,粉末模块布置成与所述设备的框架结构的界定所述设备的过程室的壁相距一定的距离,或者(运动到上位置的)粉末模块侧的承载元件不布置在或不能布置在所述设备的建造区平面中,在该建造区平面中,实施选择性地照射或固化各建造材料层,在所述工作位置,粉末模块不布置成或不能布置成与所述设备的框架结构的界定所述设备的过程室的壁相距一定的距离,或者(运动到上位置的)粉末模块侧的承载元件布置在或能布置在建造区平面中。如以下描述的,粉末模块的工作位置通常对应于粉末模块的上位置,粉末模块的非工作位置通常对应于粉末模块的下位置。
所述设备还包括调节装置,它被设置用于对运动到容纳区中的粉末模块的承载元件进行高度调节。调节装置包括例如(电)机动的调节驱动装置和调节元件组件,下面对其构件进行详细解释。
调节元件组件的第一构件是可经由调节驱动装置进行高度调节的调节元件(Verstellelement),它被设置用于在工作位置对粉末模块的承载元件进行高度调节。调节元件可以是可经由调节驱动装置驱动以进行相应的高度调节的调节主轴。调节元件的工作位置被如此限定,即,调节元件直接抵靠在承载元件上,或者在调节元件和承载元件之间仅仅存在很小的距离,也就是说通常几个毫米,尤其是小于5mm。相应地,调节元件的非工作位置被如此限定,即,调节元件不直接抵靠在承载元件上,或者在调节元件和承载元件之间存在比较而言更大的距离,也就是说通常若干毫米,尤其是大于5mm。如以下得出的,调节元件的工作位置通常对应于调节元件的上位置,调节元件的非工作位置通常对应于调节元件的下位置。
调节元件组件的另一构件是例如板式的或板形的调节元件台,调节元件台布置或构造在调节元件的面对模块侧的承载元件的自由端的区域中。调节元件台可以在调节元件的工作位置实现平面地抵靠在承载元件上。如果调节元件是调节主轴,那么调节元件台就是调节主轴台。
调节元件组件的另一构件可以是例如板式的或板形的承载元件。承载元件设有调节元件穿过或能穿过的开口,例如形式为钻孔,必要时为螺纹孔。调节元件可以因此相对于(不动的)承载元件被进行高度调节。反过来,承载元件的高度调节引起调节元件的高度调节。
所述设备还包括提升装置,它包括至少一个提升结构。各提升结构包括两个提升元件。第一提升元件被设置用于产生使粉末模块从(粉末模块的)非工作位置运动到(粉末模块的)工作位置和反之的第一部分升程/提升。第一提升元件为此通常与粉末模块联接或能与之联接。第二提升元件被设置用于产生使调节元件组件从(调节元件组件或调节元件的)非工作位置运动到(调节元件组件或调节元件的)工作位置的第二部分升程。第二提升元件为此通常与调节元件组件联接或能与之联接。两个部分升程可以相加成可通过提升装置或各提升结构实现的总升程。
提升结构的第一提升元件经由例如链、带或类似物形式的力传递元件与提升结构的第二提升元件运动联接,由此经由第一提升元件产生或可产生的第一部分升程和经由第二提升元件产生或可产生的第二部分升程同步地实施,或者经由第一提升元件产生或可产生的第一部分升程的产生和经由第二提升元件产生或可产生的第二部分升程的产生同步地实施。第一部分提升和第二部分升程的同步实施导致粉末模块和调节元件组件的组合的运动;因此粉末模块到它的工作位置的运动和调节元件组件到它的工作位置的运动被组合地实施。因此,粉末模块到它的工作位置(尤其是从它的非工作位置出发)的运动和调节元件组件到它的工作位置(尤其是从它的非工作位置出发)的运动和相反的运动以被联接的方式实施。粉末模块和调节元件组件的运动的组合或联接使各提升装置的结构能够保持得极其紧凑。
提升装置或提升装置的至少一个提升结构因此被设置用于产生粉末模块和调节元件组件或调节元件组件的调节元件的同步的或组合的提升运动。所述设备因此包括在功能上高度集成的、但仍然紧凑地构造的提升装置。
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实施添加建造过程通常需要的功能构件,也就是说尤其是能量束或激光束产生装置和覆层装置,能量束或激光束产生装置被设置用于产生用于依次逐层地选择性固化各建造材料层的能量束或激光束,覆层装置被设置用于在所述设备的建造平面中形成待被选择地固化的建造材料层。借助于所述设备实施的添加建造过程在所述设备的通常可惰性化的或被惰性化的过程室中实施。过程室可以形成所述设备的框架结构的一部分。
经由第一提升元件产生或可产生的第一部分升程通常小于经由第二提升元件产生或可产生的第二部分升程。这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即,第二提升元件通常不仅完成调节元件组件的从它的非工作位置到它的工作位置的运动或提升运动,而且完成粉末模块的从它的非工作位置到它的工作位置的运动或提升运动,而第一提升元件仅仅完成粉末模块的从它的非工作位置到它的工作位置的运动或提升运动。经由第一提升元件可产生的第一部分升程例如可以在40mm和60mm之间的范围中,经由第二提升元件可产生的第二部分升程例如可以在60mm和90mm之间的范围中。
第一提升元件可以以能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运动的方式被支承,其中,第一提升元件的第一终端位置被配设给粉末模块的工作位置,第一提升元件的第二终端位置被配设给粉末模块的非工作位置。如以下描述的,第一提升元件的各终端位置尤其可以是第一提升元件的转动位置。第一提升元件的各终端位置与粉末模块的工作位置或非工作位置的配设应该理解为,如果第一提升元件运动到第一终端位置,那么粉末模块运动到它的工作位置,如果第一提升元件运动到第二终端位置,那么粉末模块运动到它的非工作位置。
以类似的方式,第二提升元件可以以能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运动的方式被支承,其中,第二提升元件的第一终端位置被配设给调节元件组件的工作位置,第二提升元件的第二终端位置被配设给调节元件组件的非工作位置。如以下描述的,第二提升元件的各终端位置尤其可以是第二提升元件的转动位置。第二提升元件的各终端位置与调节元件组件的工作位置或非工作位置的配设应该理解为,如果第二提升元件运动到第一终端位置,那么调节元件组件运动到其工作位置,如果第二提升元件运动到第二终端位置,那么调节元件组件被运动到其非工作位置。
第一提升元件可以由尤其是盘状的或盘形的、也就是说构造成凸轮盘的、以能围绕转动轴线同心地或偏心地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的控制元件构造成或包括这种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具有例如在第一提升元件中的凹部或槽形式的控制面,该控制面限定尤其是曲线状的或曲线形的、具有一定长度的运动轨道。第一提升元件的各终端位置可以由运动轨道的相应末端限定。但是也可以设想,第一提升元件的终端位置由提升驱动装置的驱动或提升活塞的活塞终端位置或由限定终端位置的止挡元件限定。第一提升元件的外周面可以构造有例如齿形式的力传递元件,它们实现从力传递元件到第一提升元件的力传递,也就是说尤其是力矩传递。
以类似的方式,第二提升元件可以由尤其是盘状的或盘形的、也就是说构造成凸轮盘的、以能围绕转动轴线同心地或偏心地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的控制元件构造成或包括这种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具有在第二提升元件中的例如凹部或槽形式的控制面,该控制面限定尤其是曲线状的或曲线形的、具有一定长度的运动轨道。第二提升元件的各终端位置在此情况下可以由运动轨道的相应末端限定。但是,也可以设想,第二提升元件的终端位置由提升驱动装置的驱动或提升活塞的活塞终端位置或由限定终端位置的止挡元件限定。第二提升元件的外周面可以构造有例如齿形式的力传递元件,它们实现从力传递元件到第二提升元件的力传递,也就是说尤其是力矩传递。
如提到的那样,经由第一提升元件产生或可产生的第一部分升程通常小于经由第二提升元件产生或可产生的第二部分升程。这反映在各控制元件的控制面的运动轨道的长度上;第一提升元件的控制元件的控制面的运动轨道的长度因此通常小于第二提升元件的控制元件的控制面的运动轨道的长度。
第一提升元件的控制元件可以经由以能沿着控制面或在控制面中(在控制面设计成在第一提升元件中的凹部或槽的情况下)运动的方式被支承的调整元件(Stellelement)与粉末模块——尤其是(无损坏地或无破坏地)可拆卸地——联接或能与之联接。第一提升元件的调整元件可以包括用于使调整元件与控制面联接的至少一个第一联接元件和用于使调整元件与粉末模块联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联接元件。第一联接元件例如可以是用于接合到构造成曲线状地延伸的凹部或槽的控制面中的接合元件。第二联接元件例如可以是用于接合到在粉末模块上构造的凹部中的接合元件。各接合元件可以构造成滑动或滚动元件或包括滑动或滚动元件。
以类似的方式,第二提升元件的控制元件可以经由以能沿着控制面或在控制面中(在控制面设计成在第二提升元件中的凹部或槽的情况下)运动的方式被支承的调整元件与调节元件组件、也就是说尤其是与形成调节元件组件的构件的承载元件——必要时(无损坏地或无破坏地)可拆卸地——联接或能与之联接。第二提升元件的调整元件可以包括用于使调整元件与控制面联接的至少一个第一联接元件和用于使调整元件与调节元件组件联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联接元件。第一联接元件尤其可以是用于接合到构造成曲线状地延伸的凹部或槽的控制面中的接合元件。第二联接元件尤其可以是用于支撑调节元件组件的构件、尤其是承载元件的支撑元件,或者是用于接合到在调节元件组件上、尤其是在相应的承载元件上构造的凹部中的接合元件。各接合元件可以构造成滑动或滚动元件或包括滑动或滚动元件。
为了产生实现各部分升程的提升力,所述设备可以包括一个与至少一个提升结构配设的提升驱动装置。这个尤其是以气动地或液压地作用的方式构造的提升驱动装置被设置用于产生实现各部分升程的提升力,其中,提升驱动装置的提升驱动元件与提升结构的力传递元件联接。因此,在提升驱动装置和提升装置之间的力传递可以直接地经由联接提升结构的各提升元件的力传递装置实施。
关于要借助于提升装置运动的负载,可以有利的是,提升装置包括多个提升结构。这些形成提升装置的提升结构可以成对地布置。例如在侧面上相邻地并因此并排地布置的第一对提升结构可以布置或构造在从侧面界定容纳装置的第一框架结构元件、可能地所述设备的框架结构的第一壁上,在侧面上相邻地并因此并排地布置的第二对提升结构可以被布置或构造在从侧面界定容纳装置的第二框架结构元件、可能地所述设备的框架结构的第二壁上。从侧面界定容纳装置的第一框架结构元件与从侧面界定容纳装置的第二框架结构元件相对地布置,由此这些在侧面上相邻地布置的提升结构对也彼此相对地布置。
为了使提升装置的构件的数量尽可能少和使提升装置的结构尽可能紧凑,在侧面上相邻地布置的第一对提升结构可以配设有第一共用提升驱动装置。提升驱动装置的提升驱动元件不仅与第一对提升结构的第一提升结构的力传递元件联接,而且与第一对提升结构的第二提升结构的力传递元件联接。以类似的方式,在侧面上相邻地布置的第二对提升结构可以配设有第二共用提升驱动装置。提升驱动装置的提升驱动元件不仅与第二对提升结构的第一提升结构的力传递元件联接,而且与第二对提升结构的第二提升结构的力传递元件联接。
为了在提升结构的成对的和彼此相对的相应布置的情况下保证同步的运动,在侧面上相邻地布置的第一对提升结构和第二对提升结构的彼此相对的第二提升元件可以经由连接该第二提升元件的、尤其是杆状的或杆形的、例如形式为力传递杆的联接元件运动联接。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在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解释,其中: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设备的原理图;
图2、3分别是在图1中示出的细节II、III的放大视图;
图4、5分别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提升装置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设备1的原理图。可以看见,在图1中仅仅示出设备1的用于解释以下描述的原理相关的局部部分。
设备1被设置用于通过依次逐层地选择性照射以及随之而来地固化能借助于由激光束产生装置4产生的激光束5固化的建造材料3、也就是说例如金属粉末组成的建造材料层添加式制造三维物体2,也就是说尤其是技术构件或技术构件组。照射以及随之而来地选择性固化待固化的各建造材料层基于与物体相关的建造数据来实施。各个建造数据描述待添加式制造的物体2的几何上的或几何结构上的设计。各个建造数据例如可以包括待制造的物体2的“切片的”CAD数据。
设备1包括可惰性化的过程室6。过程室6通过壁元件6a-6e限定。在过程室6中可以布置或构造用于实施添加建造过程需要的功能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说尤其是以能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方式被支承的覆层装置7,覆层装置7被设置用于在建造平面中形成待固化的建造材料层。过程室6可以形成设备1的框架结构8的一部分。
框架结构8包括至少一个例如竖井状的容纳区9,容纳区9用于容纳包括粉末容纳室10的粉末模块11。可以看见,容纳区9布置或构造在形成过程室6的底部的壁6a、6e的区域中。容纳区9位于过程室6的下方。在图1-3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粉末模块11是建造模块,在它的粉末容纳室11(建造室)中实施三维物体2的实际的添加式制造。但是原则上也可以设想,粉末模块11是计量模块,它被设置用于从粉末容纳室10中计量配给可借助于覆层装置7在待被选择地照射或待被选择地固化的建造材料层的建造平面中施加的建造材料3,或者粉末模块11是溢流模块,它被设置用于接纳在粉末容纳室10中未固化的建造材料3。与它们的具体的实施方案无关地,粉末模块11通常包括在底部侧界定粉末容纳室10的且以高度可调节的方式被支承的板式的或板形的承载元件12。承载元件12相对于粉末模块11的界定粉末容纳室10的壁(没有详细标示)以高度可调节的方式被支承,从而通过使承载元件12相对于界定粉末容纳室10的壁运动可以改变粉末容纳室10。
图2、3分别示出在图1中示出的细节II、III的放大视图。
布置在容纳区9中的粉末模块11以能在图2所示的非工作位置和图3所示的工作位置之间运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非工作位置,粉末模块11布置成与所述设备的框架结构8的界定所述设备的过程室6的壁——此处是壁6a、6e——相距一定的(竖直的)距离,或者(运动到上位置的)粉末模块侧的承载元件12不布置在或不能布置在设备1的建造区平面E中,在该建造区平面中,实施选择性地照射或固化各建造材料层,在所述工作位置,粉末模块11不布置成与所述设备的框架结构8的界定过程室6的壁——此处是壁6a、6e——相距一定的距离,或者(运动到上位置的)粉末模块侧的承载元件12布置在或能布置在建造区平面E中。
从图2、3可以看到,粉末模块11的工作位置对应于粉末模块11的上位置,粉末模块11的非工作位置对应于粉末模块11的下位置。
从图2、3还可以看到,设备1包括调节装置13,它被设置用于对运动到容纳区9中的粉末模块11的承载元件12进行高度调节。调节装置13包括例如(电)机动的调节驱动装置(没有示出)和调节元件组件14,下面对其构件进行详细解释。
调节元件组件14的第一构件是可经由调节驱动装置进行高度调节的调节元件15,它被设置用于在工作位置对粉末模块11的承载元件12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元件15是可经由调节驱动装置驱动以进行相应的高度调节的(长形的)调节主轴。调节元件15的在图3中示出的工作位置被如此地限定,即,调节元件15直接抵靠在承载元件12上,或者在调节元件15(或它的顶面)和承载元件12(或它的底面)之间存在仅仅很小的距离,也就是说通常几个毫米,尤其是小于5mm。相应地,调节元件15的在图2中示出的非工作位置被如此地限定,即,调节元件15不直接抵靠在承载元件12上,或者在调节元件15和承载元件12之间存在相比较大的距离,也就是说通常若干毫米,尤其是大于5mm。
从图2、3可以看到,调节元件15的工作位置对应于调节元件15的上位置,调节元件15的非工作位置对应于调节元件15的下位置。
调节元件组件14的另一构件是例如板式的或板形的调节元件台16(调节主轴台),调节元件台16布置或构造在调节元件15的面对承载元件12的自由端的区域中。调节元件台16可以在调节元件15的工作位置实现平面地抵靠在承载元件12上。调节元件台16在调节元件15的工作位置可以被至少部分地移动到粉末模块11中,粉末模块为此设有相应的凹部。
调节元件组件14的另一构件是板式的或板形的承载元件17。承载元件17设有被调节元件15穿过的开口(没有示出),例如形式为钻孔,必要时为螺纹孔。调节元件15可以相对于(不动的)承载元件17被进行高度调节。反过来,承载元件17的高度调节引起调节元件15的高度调节。
设备1还包括提升装置18,提升装置18包括多个提升结构19。各提升结构19包括两个提升元件20、21。各第一提升元件20被设置用于产生使位于容纳区9中的粉末模块11从它的非工作位置运动到它的工作位置和反之的第一部分升程。第一提升元件20为此与粉末模块11联接或能与之联接。各第二提升元件21被设置用于产生使调节元件组件14从它的非工作位置运动到它的工作位置或使调节元件15从它的非工作位置运动到它的工作位置的第二部分升程。第二提升元件21为此与调节元件组件14、也就是说此处的承载元件17联接或能与之联接。两个部分升程可以相加成可通过提升装置18或各提升结构19实现的总升程。
各提升结构19的第一提升元件20经由例如链、带或类似物形式的力传递元件22与提升结构19的第二提升元件21运动联接,由此经由第一提升元件20产生的或可产生的第一部分升程和经由第二提升元件21产生的或可产生的第二部分升程同步地实施,或者经由第一提升元件20产生的或可产生的第一部分升程的产生和经由第二提升元件21产生的或可产生的第二部分升程的产生同步地实施。第一部分升程和第二部分升程的同步实施导致粉末模块11和调节元件组件14的组合的(竖直的)运动;因此粉末模块11到它的工作位置的运动和调节元件组件14到它的工作位置的运动或调节元件15到它的工作位置的运动被组合地实施。粉末模块11和调节元件组件14或调节元件15的各运动因此以被联接的方式实施。
经由各第一提升元件20产生或可产生的第一部分升程小于经由各第二提升元件21产生或可产生的第二部分升程。这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即,第二提升元件21不仅完成调节元件组件14的运动或提升运动,而且完成粉末模块11的运动或提升运动,而第一提升元件20仅仅完成粉末模块11的运动或提升运动。经由第一提升元件20可产生的第一部分升程例如可以在40mm和60mm之间的范围中,经由第二提升元件21可产生的第二部分升程例如可以在60mm和90mm之间的范围中。
各第一提升元件20以能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运动的方式被支承,如以下所述的,第一提升元件20的终端位置是转动位置,其中,第一提升元件20的第一终端位置被配设给粉末模块11的工作位置,第一提升元件20的第二终端位置被配设给粉末模块11的非工作位置。第一提升元件20的各终端位置与粉末模块11的工作位置或非工作位置的配设应该理解为,如果第一提升元件20运动到第一终端位置,那么粉末模块11运动到工作位置,如果第一提升元件20运动到第二终端位置,那么粉末模块11运动到非工作位置。
以类似的方式,各第二提升元件21以能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运动的方式被支承,如以下所述的,第二提升元件21的终端位置也是转动位置,其中,第二提升元件21的第一终端位置被配设给调节元件组件14或调节元件15的工作位置,第二提升元件21的第二终端位置被配设给调节元件组件14或调节元件15的非工作位置。第二提升元件21的各终端位置与调节元件组件14或调节元件15的工作位置或非工作位置的配设应该理解为,如果第二提升元件21运动到第一终端位置,那么调节元件组件14或调节元件15运动到工作位置,如果第二提升元件21运动到第二终端位置,那么调节元件组件14或调节元件15运动到非工作位置。
图4、5分别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提升装置18的一部分的原理图。提升装置19的该部分在图4、5的视图中与在图2、3给出的视图相比被旋转了90°。为了清晰起见,没有示出粉末模块11。
在图4中,第一提升元件20运动到第二终端位置,由此粉末模块11运动到非工作位置(下位置)。同样地,第二提升元件21运动到第二终端位置,由此调节元件组件14或调节元件15运动到非工作位置(下位置)。在图5中,第一提升元件20运动到第一终端位置,由此粉末模块11运动到工作位置(上位置)。同样地,第二提升元件21运动到第一终端位置,由此调节元件组件14或调节元件15运动到工作位置(上位置)。
从图4、5可以看到,各第一提升元件20可以由盘状的或盘形的、也就是说被构造成凸轮盘的、以能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的控制元件23构成,该控制元件具有凹部或槽形式的控制面25,该控制面限定了曲线状的或曲线形的、具有一定长度的运动轨道24。第一提升元件20的各终端位置由运动轨道24的相应末端限定,因此对应于在运动轨道24的末端处的第一提升元件20的各转动位置。第一提升元件20的外周面可以构造有例如齿形式的力传递元件(没有示出),该力传递元件实现从力传递元件22到第一提升元件20的力传递,也就是说尤其是力矩传递。
以类似的方式,各第二提升元件21可以由盘状的或盘形的、也就是说构造成凸轮盘的、以能围绕转动轴线B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的控制元件26构造成,该控制元件具有凹部或槽形式的控制面28,该控制面限定曲线状的或曲线形的、具有一定长度的运动轨道27。第二提升元件21的各终端位置通过运动轨道27的相应末端限定,因此对应于在运动轨道27的末端处的第二提升元件20的各转动位置。第二提升元件21的外周面也可以构造有例如齿形式的力传递元件(没有示出),该力传递元件实现从力传递元件22到第二提升元件21的力传递,也就是说尤其是力矩传递。
如提到的那样,经由各第一提升元件20产生或可产生的第一部分升程小于经由各第二提升元件21产生或可产生的第二部分升程。这一点反映在各自的控制元件23、26的控制面25、28的运动轨道24、27的长度上;第一提升元件20的控制元件23的控制面25的运动轨道24的长度因此小于第二提升元件21的控制元件26的控制面28的运动轨道27的长度。
从图4、5可以看见到,各第一提升元件20的控制元件23可以经由以能沿着控制面25或在控制面25中运动的方式被支承的调整元件29与粉末模块11——尤其是(无损坏地或无破坏地)可拆卸地——联接,调整元件29在此处示例性地设计成T形的支架。调整元件29包括用于使调整元件29与控制面25联接的第一联接元件30和用于使调整元件29与粉末模块11联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联接元件31。第一联接元件30是用于接合到如提到的那样构造成曲线状地延伸的凹部或槽的控制面25中的接合元件。第二联接元件31是用于接合到在粉末模块11上构造的凹部(没有示出)中的接合元件。各接合元件可以构造成滑动或滚动元件或包括滑动或滚动元件。
以类似的方式,各第二提升元件21的控制元件26可以经由以能沿着控制面28或在控制面28中运动的方式被可动地支承的调整元件32与调节元件组件14、也就是说承载元件17——必要时(无损坏地或无破坏地)可拆卸地——联接,调整元件32在此处示例性地构造成I形的支架。第二提升元件21的调整元件32包括用于使调整元件32与控制面28联接的第一联接元件33和用于使调整元件32与调节元件组件14或承载元件17联接的(可选的)第二联接元件34。第一联接元件33是用于接合到如提到的那样构造成曲线状地延伸的凹部或槽的控制面28中的接合元件。(可选的)第二联接元件34尤其可以是用于支撑承载元件17的支撑元件,或者是用于接合到在调节元件组件14上、尤其是在承载元件17上构造的凹部中的接合元件。各接合元件也可以构造成滑动或滚动元件或包括滑动或滚动元件。
设备1包括配设给多个提升结构19的提升驱动装置35。尤其是以气动地或液压地作用的方式构造的提升驱动装置35被设置用于产生实现各部分升程的提升力。可以看到,提升驱动装置35所属的、与提升驱动装置35的驱动或提升活塞37联接的提升驱动元件36与提升结构19的力传递元件22联接。因此,直接地经由联接各提升结构19的提升元件20、21的力传递元件22实施在提升驱动装置35和提升装置18或提升结构19之间的力传递。
如在图4、5示出并且已经提到的那样,提升装置18包括多个提升结构19。形成提升装置18的提升结构19成对地布置。例如,在侧面上相邻地并因此并排地布置的第一对提升结构19可以被布置或构造在从侧面界定容纳装置9的第一框架结构元件38、可能地框架结构8的第一壁上(参见图4、5)。在侧面上相邻地且因此并排地布置的第二对提升结构19被布置或构造在从侧面界定容纳装置9的第二框架结构元件、可能地框架结构的第二壁上。从侧面界定容纳装置9的第一框架结构元件38与从侧面界定容纳装置9的第二框架结构元件相对地布置,由此在侧面上相邻地布置的这对提升结构19也是相对地布置的。
提升驱动装置35被共用地配设给在图4、5中示出的在侧面上相邻地布置的这对提升结构19。提升驱动装置35所属的提升驱动元件36如提到的那样与各提升结构19的力传递元件22联接。以类似的方式,第二共用的提升驱动装置(没有示出)被配设给相对地布置的在侧面上相邻地布置的第二对提升结构19。提升驱动装置所属的提升驱动元件与各提升结构19的力传递元件22联接。
总体上提供提升装置18的一种冗余的或对称的设计或各提升结构19的冗余的或对称的布置。
尽管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可以设想的是,为了在提升结构19的各成对地相对布置的情况下保证同步的运动,彼此相对的第二提升元件21可以经由连接该第二提升元件的、尤其是杆状的或杆形的、例如力传递杆形式的联接元件(没有示出)运动联接。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通过依次逐层地选择性照射以及随之而来地固化由建造材料(3)组成的建造材料层来添加式制造三维物体(2)的设备(1),所述建造材料(3)能借助于由能量束产生装置(4)产生的能量束(5)固化,所述设备(1)包括:
-框架结构(8),该框架结构(8)具有用于容纳粉末模块(11)的至少一个容纳区(9),该粉末模块(11)包括粉末容纳室(10),其中,该粉末模块(11)包括在底部侧界定粉末容纳室(10)的、以高度可调节的方式被支承的承载元件(12),
-调节装置(13),该调节装置(13)被设置用于对运动到容纳区(9)中的粉末模块(11)的承载元件(12)的高度进行调节,其中,调节装置(13)包括至少一个高度可调节的调节元件组件(14),该调节元件组件被设置用于在工作位置对粉末模块(11)的承载元件(12)进行高度调节,
其特征在于,该设备(1)包括提升装置(18),其中,提升装置(18)包括至少一个提升结构(19),其中,提升结构(19)包括第一提升元件(20)和第二提升元件(21),第一提升元件(20)被设置用于产生使粉末模块(11)从非工作位置运动到工作位置的第一部分升程,第二提升元件(21)被设置用于产生使调节元件组件(14)从非工作位置运动到工作位置的第二部分升程,其中,第一提升元件(20)经由力传递元件(22)与第二提升元件(21)运动联接,由此同步地实现经由第一提升元件(20)产生或能产生的第一部分升程和经由第二提升元件(21)产生或能产生的第二部分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经由第一提升元件(20)产生或能产生的第一部分升程小于经由第二提升元件(21)产生或能产生的第二部分升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提升元件(20)与粉末模块(11)联接或能与粉末模块(11)联接,第二提升元件(21)与调节元件组件(14)联接或能与调节元件组件(14)联接。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提升元件(20)以能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运动的方式被支承,其中,第一提升元件(20)的第一终端位置配设给粉末模块(11)的工作位置,第一提升元件(20)的第二终端位置配设给粉末模块(11)的非工作位置,
第二提升元件(21)以能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运动的方式被支承,其中,第二提升元件(21)的第一终端位置配设给调节元件组件(14)的工作位置,第二提升元件(21)的第二终端位置配设给调节元件组件(14)的非工作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提升元件(20)构造成或包括——尤其是盘形的——以能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的控制元件(23),该控制元件具有控制面(25),该控制面(25)限定——尤其是曲线状的——具有一定长度的运动轨道(24),其中,第一提升元件(20)的各终端位置由运动轨道(24)的相应末端限定,
第二提升元件(21)构造成或包括——尤其是盘形的——以能围绕转动轴线(B)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的控制元件(26),该控制元件具有控制面(28),该控制面(28)限定——尤其是曲线状的——具有一定长度的运动轨道(27),其中,第二提升元件(21)的各终端位置由运动轨道(27)的相应末端限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提升元件(20)的控制元件(23)经由以能沿着控制面(24)运动的方式被支承的调整元件(29)与粉末模块(11)联接或能与粉末模块(11)联接,第二提升元件(21)的控制元件(26)经由以能沿着控制面(27)运动的方式被支承的调整元件(32)与调节元件组件(14)联接或能与调节元件组件(14)联接。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配设给所述至少一个提升结构(19)的提升驱动装置(35),该提升驱动装置被设置用于产生实现各部分升程的提升力,其中,提升驱动装置(35)的提升驱动元件(36)与力传递元件(22)联接。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提升装置(18)包括多个提升结构(19),其中,在侧面上相邻地布置的第一对提升结构(19)布置或构造在从侧面界定容纳装置(9)的第一框架结构元件(38)、尤其是框架结构(8)的第一壁上,在侧面上相邻地布置的第二对提升结构(19)布置或构造在从侧面界定容纳装置(9)的第二框架结构元件、尤其是框架结构(8)的第二壁上,其中,第一框架结构元件(38)与第二框架结构元件相对地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7和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侧面上相邻地布置的第一对提升结构(19)配设有共用的提升驱动装置(35),其中,提升驱动装置(35)的提升驱动元件(36)不仅与所述第一对提升结构中的第一提升结构(19)的力传递元件(22)联接,而且与所述第一对提升结构中的第二提升结构(19)的力传递元件(22)联接,在侧面上相邻地布置的第二对提升结构(19)配设有共用的提升驱动装置(35),其中,提升驱动装置(35)的提升驱动元件(36)不仅与所述第二对提升结构中的第一提升结构(19)的力传递元件(22)联接,而且与所述第二对提升结构中的第二提升结构(19)的力传递元件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侧面上相邻地布置的第一对提升结构(19)和第二对提升结构(19)的彼此相对的第二提升元件(21)经由连接所述第二提升元件的、尤其是杆形的联接元件运动联接。
CN201710696054.XA 2016-11-11 2017-08-15 用于添加式制造三维物体的设备 Active CN1080683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121648.8 2016-11-11
DE102016121648.8A DE102016121648A1 (de) 2016-11-11 2016-11-11 Vorrichtung zur additiven Herstellung dreidimensionaler Objekt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8315A true CN108068315A (zh) 2018-05-25
CN108068315B CN108068315B (zh) 2020-06-02

Family

ID=59034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96054.XA Active CN108068315B (zh) 2016-11-11 2017-08-15 用于添加式制造三维物体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05895B2 (zh)
EP (1) EP3321069B1 (zh)
JP (1) JP6490765B2 (zh)
CN (1) CN108068315B (zh)
DE (1) DE1020161216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18850B1 (en) * 2017-05-05 2018-11-14 Additive Ind Bv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n object by mea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apparatus
CN109319648B (zh) * 2018-10-17 2023-07-04 国能龙源蓝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吊装设备悬停就位安装装置
AU2020382765B2 (en) * 2019-11-12 2021-12-23 AmPro Innovations Pty Ltd An installatio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by SLM or SLS
DE102022128420A1 (de) 2022-10-27 2024-05-02 Trumpf Laser- Und Systemtechnik Gmbh Baukammer für eine Maschine sowie 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Bauteil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54600B1 (en) * 1998-10-09 2003-04-29 Eos Gmbh Electro Optical Systems Device for producing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especially a laser sintering machine
EP1704989A2 (en) * 2005-03-23 2006-09-27 3D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a removable build chamber within a process cham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93863A1 (de) * 2008-12-02 2010-06-09 MTT Technologies GmbH Trägeranordnung für eine Anlage zur Herstellung von Werkstücken durch Beaufschlagen von Pulverschichten mit elektromagnetischer Strahlung oder Teilchenstrahlung
DE102009029765A1 (de) * 2009-06-18 2010-12-23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s Gmbh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es
JP2015193187A (ja) * 2014-03-31 2015-11-05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3次元積層造形装置及び3次元積層造形方法
CN105711089B (zh) * 2014-12-04 2018-10-02 三纬国际立体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杆组件与立体打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54600B1 (en) * 1998-10-09 2003-04-29 Eos Gmbh Electro Optical Systems Device for producing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especially a laser sintering machine
EP1704989A2 (en) * 2005-03-23 2006-09-27 3D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a removable build chamber within a process chamb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121648A1 (de) 2018-05-17
EP3321069B1 (de) 2019-03-27
CN108068315B (zh) 2020-06-02
EP3321069A1 (de) 2018-05-16
JP2018076585A (ja) 2018-05-17
JP6490765B2 (ja) 2019-03-27
US10105895B2 (en) 2018-10-23
US20180133962A1 (en) 2018-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8315A (zh) 用于添加式制造三维物体的设备
CN102218534B (zh) 三维造型制品的制造装置
CN100386173C (zh) 基于覆膜粉末材料轮廓线扫描的激光快速成型方法
CN103357875B (zh) 一种矢量烧结系统及增材制造方法
CN107848020B (zh) 通过增材制造复合材料整体模具来直接浇铸铸造元件的方法和系统
CN107835737A (zh) 用于制备三维物体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30452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CN102892570A (zh) 改进的立体成型机
KR20110003350A (ko) 성형완료 콘크리트 구성품 시공 방법
CN103084574B (zh) 一种金刚石钻头的制备方法及其烧结装置
CN108638296A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的模板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7835738B (zh) 用于制备三维物体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47102A (zh) 一种覆膜粉末材料激光壳型失效快速成型方法
CN106400659A (zh) 路肩成形滑模模具
EP3073012A1 (en) Railway maintenance machine for track levelling and alignment with the capacity to operate without interruptions in its advance on straight tracks and to operate on track turnouts tamping the diverging track
CN103522399A (zh) 拼装可调的建筑预制件模具
CN110142847A (zh) 用于生产砌筑砖特别是砂灰砖的砖坯的方法
CN107262714B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材料的微波烧结3d打印装置及其打印工艺
CN109968664A (zh) 三维物体制造设备、预热装置和缸体加热机构
CN201267872Y (zh) 一种投粉机器手
CN101251112B (zh) 医疗气泵偏心凸轮及其制造工艺
KR102199564B1 (ko) 6축 구동형 3차원 인공지지체 제조장치
CN104308533B (zh) 用于剑杆织机机架总成的承载装配装置
CN205100044U (zh) 轨道调轨机
CN102744904B (zh) 用于由粉末状或颗粒状材料制造预制坯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0

Address after: German Leigh F ten Fels

Patentee after: Concept laser Co.,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Leigh F ten Fels

Patentee before: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S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