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4049A - 一种上行波形获取、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波形获取、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64049A
CN108064049A CN201610981264.9A CN201610981264A CN108064049A CN 108064049 A CN108064049 A CN 108064049A CN 201610981264 A CN201610981264 A CN 201610981264A CN 108064049 A CN108064049 A CN 108064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uplink waveform
information
frequency range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812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64049B (zh
Inventor
邢艳萍
托尼
潘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61098126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64049B/zh
Priority to KR1020197015342A priority patent/KR102224608B1/ko
Priority to JP2019523656A priority patent/JP2020501408A/ja
Priority to PCT/CN2017/109141 priority patent/WO2018086480A1/zh
Priority to US16/347,799 priority patent/US11201774B2/en
Priority to EP17869704.1A priority patent/EP3541032A4/en
Publication of CN108064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4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64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4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28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 H04L25/03834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using pulse sha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204Multiple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波形获取、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所述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包括:获取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根据所述上行波形,进行信息的传输;且获取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接收网络侧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为终端确定的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接收网络侧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上述方案,通过在5G新空口中对终端的上行波形进行确定,使得终端可以依据该上行波形进行信息的传输,补充了5G新空口中网络通信流程,保证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波形获取、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行波形获取、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下行链路波形采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yclic Prefix-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CP-OFDMA),上行链路波形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DFT-s-OFDM)。
而在5G新空口(New Radio,NR)中确定至少对于40GHz以下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业务上行支持CP-OFDM和DFT-s-OFDM两种波形,其中DFT-s-OFDM主要针对覆盖受限的场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也可以称之为终端)必选同时支持两种波形,网络侧和UE需要对UE的上行波形理解一致。目前技术中关于如何确定上行波形及网络侧如何通知终端的上行波形并没有明确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从而造成网络通信不完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行波形获取、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用以解决现有的5G新空口中没有明确的方案来实现对终端的上行波形的确定及通知终端,导致网络通信不完整,影响网络通信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根据所述上行波形,进行信息的传输;其中,所述获取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接收网络侧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为终端确定的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接收网络侧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频段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工作频段或频率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其中,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是否为授权频段划分的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链路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链路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消息为广播消息或专用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网络侧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为终端确定的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接收网络侧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并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网络侧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步骤包括:
发送上报信息给网络侧,所述上报信息包括:下行测量结果信息和/或上行功率信息;
接收网络侧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并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上报信息给网络侧的步骤包括: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或随机接入之后,发送上报信息给网络侧。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上报信息给网络侧的步骤包括:
获取生成上报信息的参考数据的参考值,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或上行功率余量;
根据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
发送所述上报信息给网络侧;其中,
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
进一步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时,所述根据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
根据所述上行功率偏移以及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其中,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或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与预配置门限间的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的步骤包括:
根据终端的发射功率等级以及网络侧预配置的发射功率门限,得到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
进一步地,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在所述根据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上行波形获取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预配置门限。
进一步地,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所述发送所述上报信息给网络侧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小于或下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或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时,发送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给网络侧。
进一步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时,所述接收网络侧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并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接收网络侧在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或者
接收网络侧在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进一步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时,所述接收网络侧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并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接收网络侧在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或者
接收网络侧在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
进一步地,所述上行波形获取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功率回退值,所述功率回退值用于终端的上行波形在CP-OFDM和DFT-s-OFDM之间切换时,终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波形,进行信息的传输;其中,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为终端确定的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频段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工作频段或频率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其中,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是否为授权频段划分的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链路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链路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消息为广播消息或专用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
接收网络侧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并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子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上报信息给网络侧,所述上报信息包括:下行测量结果信息和/或上行功率信息;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并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或随机接入之后,发送上报信息给网络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生成上报信息的参考数据的参考值,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或上行功率余量;
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
发送子单元,用于发送所述上报信息给网络侧;其中,
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
进一步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时,所述生成子单元用于:
获取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
根据所述上行功率偏移以及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其中,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或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与预配置门限间的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的方式为:
根据终端的发射功率等级以及网络侧预配置的发射功率门限,得到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
进一步地,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预配置门限。
进一步地,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所述发送子单元用于:
在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或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时,发送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给网络侧。
进一步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时,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
接收网络侧在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或者
接收网络侧在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进一步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时,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
接收网络侧在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或者
接收网络侧在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功率回退值,所述功率回退值用于终端的上行波形在CP-OFDM和DFT-s-OFDM之间切换时,终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包括:
确定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其中,所述确定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频段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工作频段或频率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其中,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是否为授权频段划分的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链路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链路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在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之后,所述上行波形反馈方法还包括:
通过预设消息将所述上行波形通知给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消息为广播消息或专用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包括:下行测量结果信息和/或上行功率信息;
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的步骤包括: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或随机接入之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的步骤包括:
接收终端根据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其中,
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或上行功率余量;
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
进一步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时,所述接收终端根据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的步骤包括:
接收终端根据上行功率偏移以及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其中,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或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与预配置门限间的差值。
进一步地,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在所述接收终端根据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上行波形反馈方法,还包括:
发送预配置门限给终端。
进一步地,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在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上行波形反馈方法还包括:
发送终端反馈上报信息的预设规则给终端,所述预设规则为终端在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或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进行上报信息的发送。
进一步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时,所述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若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
若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进一步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时,所述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若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
若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
进一步地,所述上行波形反馈方法,还包括:
发送功率回退值给终端,所述功率回退值用于终端的上行波形在CP-OFDM和DFT-s-OFDM之间切换时,终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频段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工作频段或频率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其中,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是否为授权频段划分的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链路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链路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当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三确定子模块时,所述基站还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通过预设消息将所述上行波形通知给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消息为广播消息或专用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包括:下行测量结果信息和/或上行功率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或随机接入之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
接收终端根据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其中,
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或上行功率余量;
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
进一步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时,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
接收终端根据上行功率偏移以及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其中,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或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与预配置门限间的差值。
进一步地,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预配置门限给终端。
进一步地,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终端反馈上报信息的预设规则给终端,所述预设规则为终端在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或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时进行上报信息的发送。
进一步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时,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若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
若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进一步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时,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若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
若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功率回退值给终端,所述功率回退值用于终端的上行波形在CP-OFDM和DFT-s-OFDM之间切换时,终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通过在5G新空口中对终端的上行波形进行确定,使得终端可以依据该上行波形进行信息的传输,补充了5G新空口中的网络通信流程,保证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基站的模块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5G新空口中没有明确的方案来实现对终端的上行波形的确定及通知终端,导致网络通信不完整,影响网络通信的问题,提供一种上行波形获取、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应用于终端侧,包括:
步骤11,获取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需要说明的是,该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应用在5G新空口技术中,在5G新空口技术中支持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和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因此,该实施例中的上行波形包括CP-OFDM和DFT-s-OFDM。
步骤12,根据所述上行波形,进行信息的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侧知道了自身发送信息的上行波形后,在后续的通信过程中,便依据该上行波形实现与基站侧的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实现的是将终端侧所使用的上行波形与网络侧所知道的进行统一,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说的网络侧为接入网侧,即基站侧。
具体地,步骤11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实现:
方式一、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需要说明的是,方式一是通过协议预先约定预设条件下终端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此种方式无需网络侧进行上行波形的通知,网络侧和终端侧都根据协议约定得到上行波形。具体地,该预设条件可以为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或链路类型。
当预设条件为频段时,该频段可以为按照是否为授权频段划分的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例如,协议约定在非授权频段上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在授权频段上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该频段也可以为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或者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例如,协议中以特定频点为门限,按照频率高低预先约定上行波形,具体地,例如约定当频率小于或等于20GHZ时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否则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终端会根据当前工作载波所属的频段确定上行采用的波形,以进行后续信息的发送。
当预设条件为终端的业务类型时,终端会依据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要使用的上行波形,例如,协议中约定对于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海量机器类通信)业务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对于URLLC(Ultra Reliability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业务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
当预设条件为链路类型时,终端会依据链路类型确定要使用的上行波形,例如,协议中约定对于sidelink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对于uplink(上行链路)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终端基于当前的链路类型确定采用的上行波形。
方式二、接收网络侧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为终端确定的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消息可以为广播消息或专用消息,其中,专用消息可以为物理层控制信息或高层专用信令,例如,该高层专用信令可以为RRC(无线资源控制)消息。
具体地,终端接收网络侧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并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例如,当该预设消息为广播消息时,基站侧通过小区半径大小确定终端所采用的上行波形,并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本小区的终端。例如,当小区半径较小(可以为小区半径小于预设值)时,基站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本小区的终端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反之,基站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本小区的终端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
例如,当该预设消息为专用消息时,基站侧通过终端覆盖情况确定终端所采用的上行波形,并通过专用消息通知本小区的终端。例如,对于NR非独立部署的情况,即主小区仍然采用LTE技术,而辅小区采用NR,基站侧可以基于在主小区获得的终端覆盖情况,确定终端在NR辅小区工作时的上行波形,然后通过专用信令通知终端。
方式三、接收网络侧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需要说明的是,该上报信息主要指的是下行测量结果信息和/或上行功率信息,该方式的主要实现过程包括:
步骤1,终端获取生成上报信息的参考数据的参考值,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或上行功率余量;
步骤2,根据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
步骤3,发送所述上报信息给网络侧;其中,
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下行测量结果信息包括:路损的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以及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上行功率信息包括: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以及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
可选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时,所述步骤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获取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
根据所述上行功率偏移以及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其中,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或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与预配置门限间的差值。
本实施例中,获取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的方式为:根据终端的发射功率等级以及网络侧预配置的发射功率门限,得到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侧预配置的发射功率门限是网络侧提前设定并通知给终端的。
以生成上报信息的参考数据为路损(即下行测量量为路损)为例,则终端测量路损获得测量结果Lmeas,终端向基站上报路损测量结果或者路损测量结果与基站预配置门限的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向基站上报路损测量结果与基站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基站会提前通知终端该预配置门限的门限值Lthreshold,终端根据公式S1=Lmeas-Lthreshold的到二者的差值S1,并向基站上报该差值S1。具体地,终端向基站上报量化后的路损测量结果与基站侧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或者终端向基站上报S1是否小于0(或者小于或等于0)。进一步地,基站还可以约定或者预配置终端向其上报该差值的预设规则,该预设规则为终端在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或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时进行上报信息的发送,终端接收该预设规则,并在满足条件后进行上报信息的发送,例如,预配置当S1小于(或者小于或等于)特定门限时,终端上报量化后的路损测量结果与网络侧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或者,约定当S1小于0(或者小于或等于0)时,终端上报1比特信息。
以生成上报信息的参考数据为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即下行测量量为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例,则终端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终端向基站上报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者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基站侧预配置门限的差值。
具体地,当终端向基站上报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基站侧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基站侧通知终端最小下行接收功率小区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PPOWERCLASS,0以及一个功率偏移终端基于测量的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差值S2,其中,PUE_MAX为终端的发射功率等级。较优地,基站侧按照小区的最大路损或者最大耦合损耗确定最小下行接收功率按照CP-OFDM是否能够提升上行速率确定功率偏移具体地,终端向基站侧上报量化后的S2,或者终端向基站侧上报S2是否小于0(或者小于或等于0)。进一步地,基站还可以约定或者预配置终端向其上报该差值的预设规则,该预设规则为终端在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符号为≤)第一预设门限,或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符号为≥)第二预设门限时进行上报信息的发送,终端接收该预设规则,并在满足条件后进行上报信息的发送,例如,预配置当S2小于(小于或等于)特定门限时,终端上报量化后的S2;或者,约定当S2小于0(或者小于或等于0)时,终端上报1比特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数据为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情况与参考数据为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情况类似,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以生成上报信息的参考数据为终端当前发射功率等级为例,终端确定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所述当前发射功率等级可以为瞬时的发射功率、对于一个特定过程中的特定消息的发射功率或者一个特定时间段内平均的发射功率。终端上报量化的发射功率等级、终端上报与基站侧预配置的发射功率的差值或者终端上报是否达到最大发射功率。进一步地,可以约定或者预配置终端向基站侧上报的条件,例如,预配置终端发射功率等级低于特定门限时进行上报,或者约定当终端未达到最大发射功率时进行上报等。
以生成上报信息的参考数据为上行功率余量为例,终端确定上行功率余量,终端向网络侧上报上行功率余量。具体地,例如基站侧设置一个参考带宽,终端计算最大发射功率与在所述参考带宽上发送所需要的发射功率间的差值作为上行功率余量上报。
基站侧根据上述终端的上报信息,确定终端的上行波形。较优地,对于路损小于或小于等于特定门限的情况配置终端的上行波形为CP-OFDM,反之,配置终端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对于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小于或小于等于特定门限的情况配置终端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反之,配置终端的上行波形为CP-OFDM;对于终端当前发射功率等级小于或小于等于特定门限的情况配置终端的上行波形为CP-OFDM,反之,配置终端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对于上行功率余量小于或小于等于特定门限的情况配置为DFT-s-OFDM,反之,配置终端的上行波形为CP-OFDM。
还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可以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或随机接入之后,发送上报信息给网络侧,相应的网络侧在收到上报信息后,将确定的上行波形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或随机接入之后的消息中发送给终端。
例如,终端在随机接入的第一条消息(Msg1),即通过preamble向基站侧上报下行测量结果或者上行功率信息,基站侧在对Msg1的响应消息中配置终端的上行波形,终端在接收到上行波形的重配置之前,按照Msg1的响应消息中的配置确定上行波形;具体地,终端通过Msg1消息显式通知网络侧,或者终端通过随机接入资源选择隐式通知网络侧。例如,预先将随机接入资源进行划分,分别对应不同的下行测量结果或者上行功率信息。具体地,以路损为例,预先将随机接入资源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对应路损测量结果大于预配置门限、另一部分对应路损测量结果不大于预配置门限。
例如,终端在随机接入的第三条消息(Msg3)向基站侧上报下行测量结果或者上行功率信息,基站侧通过专用信令为终端配置上行波形,终端在接收到上行波形的重配置之前,按照专用信令的配置确定上行波形。对于Msg3本身,采用预定义的上行波形进行传输。例如,协议中约定统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
例如,终端在随机接入之后的上行传输过程中向基站侧上报下行测量结果或者上行功率信息,网络侧通过专用信令为终端配置上行波形,终端在接收到上行波形的重配置之前,按照专用信令的配置确定上行波形。在终端获得网络侧的上行波形配置之前,采用预定义的上行波形进行传输。例如,协议中约定统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上述的情况进行组合,以实现终端利用上行波形传输数据的目的。
实际应用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为:基站侧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本小区采用的上行波形;进一步地,终端上报上行功率信息,基站侧基于终端上报信息确定上行波形,并通知终端。
例如,基站侧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本小区的终端上行均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进一步,终端确定上行功率信息,并上报基站侧,基站侧确定终端的上行波形并通知终端。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获得网络侧配置的上行波形前,上行波形均采用DFT-s-OFDM;在获得基站侧的配置后,按照基站侧根据上行功率信息配置的上行波形进行数据的传输。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CP-OFDM相对DFT-s-OFDM的峰均比更高,终端所需的功率回退更高。基站可以通知一个功率回退值,以便终端调整发射功率。因此,本实施例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功率回退值,所述功率回退值用于终端的上行波形在CP-OFDM和DFT-s-OFDM之间切换时,终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该功率回退值可以由基站侧通过广播消息通知或者在终端与基站通信的任意时刻由基站发送给终端,可选地,功率回退值可以在若基站侧通知终端改变上行波形时,将该功率回退值一同通知给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5G新空口中对终端的上行波形进行确定,使得终端可以依据该上行波形进行信息的传输,补充了5G新空口中的网络通信流程,保证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20,包括:
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传输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波形,进行信息的传输。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21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为终端确定的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频段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工作频段或频率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其中,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是否为授权频段划分的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链路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链路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具体地,所述预设消息为广播消息或专用消息。
具体地,所述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
接收网络侧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并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具体地,所述第二接收子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上报信息给网络侧,所述上报信息包括:下行测量结果信息和/或上行功率信息;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并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或随机接入之后,发送上报信息给网络侧。
具体地,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生成上报信息的参考数据的参考值,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或上行功率余量;
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
发送子单元,用于发送所述上报信息给网络侧;其中,
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
具体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时,所述生成子单元用于:
获取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
根据所述上行功率偏移以及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其中,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或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与预配置门限间的差值。
其中,所述获取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的方式为:
根据终端的发射功率等级以及网络侧预配置的发射功率门限,得到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
可选地,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预配置门限。
具体地,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所述发送子单元用于:
在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或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时,发送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给网络侧。
具体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时,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
接收网络侧在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或者
接收网络侧在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具体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时,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
接收网络侧在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或者
接收网络侧在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
可选地,所述终端20,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功率回退值,所述功率回退值用于终端的上行波形在CP-OFDM和DFT-s-OFDM之间切换时,终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该终端的实施例是与上述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实施例一一对应的终端,上述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终端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处理器31;以及通过总线接口32与所述处理器31相连接的存储器33,所述存储器33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3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当处理器31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33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时,执行下列过程:
获取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根据所述上行波形,通过收发机34进行信息的传输;其中,所述获取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通过收发机34接收网络侧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为终端确定的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通过收发机34接收网络侧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其中,收发机34与总线接口32连接,用于在处理器31的控制下获取网络侧确定的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3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34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终端,用户接口35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处理器3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33可以存储处理器3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示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执行上述方法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的指令;且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存储介质。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包括:
步骤41,确定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其中,所述步骤41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可选地,所述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频段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工作频段或频率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其中,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是否为授权频段划分的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
可选地,所述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可选地,所述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链路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链路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可选地,在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之后,所述上行波形反馈方法还包括:
通过预设消息将所述上行波形通知给终端。
其中,所述预设消息为广播消息或专用消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包括:下行测量结果信息和/或上行功率信息;
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具体地,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的步骤包括: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或随机接入之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
可选地,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的步骤包括:
接收终端根据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其中,
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或上行功率余量;
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
可选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时,所述接收终端根据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的步骤包括:
接收终端根据上行功率偏移以及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其中,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或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与预配置门限间的差值。
可选地,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在所述接收基站根据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上行波形反馈方法,还包括:
发送预配置门限给终端。
可选地,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在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上行波形反馈方法还包括:
发送终端反馈上报信息的预设规则给终端,所述预设规则为终端在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或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进行上报信息的发送。
具体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时,所述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若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
若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具体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时,所述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若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
若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
可选地,所述上行波形反馈方法,还包括:
发送功率回退值给终端,所述功率回退值用于终端的上行波形在CP-OFDM和DFT-s-OFDM之间切换时,终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其中,上述实施例一中,所有关于基站的描述,均适用于该应用于基站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与其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50,包括:
确定模块51,用于确定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51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具体地,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频段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工作频段或频率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其中,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是否为授权频段划分的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
具体地,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具体地,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链路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链路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可选地,当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三确定子模块时,所述基站50还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通过预设消息将所述上行波形通知给终端。
其中,所述预设消息为广播消息或专用消息。
具体地,所述第四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包括:下行测量结果信息和/或上行功率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具体地,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或随机接入之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
具体地,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
接收终端根据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其中,
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或上行功率余量;
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
具体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时,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
接收终端根据上行功率偏移以及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其中,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或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与预配置门限间的差值。
具体地,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预配置门限给终端。
具体地,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终端反馈上报信息的预设规则给终端,所述预设规则为终端在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或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时进行上报信息的发送。
具体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时,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若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
若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具体地,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时,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若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
若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
可选地,所述基站50,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功率回退值给终端,所述功率回退值用于终端的上行波形在CP-OFDM和DFT-s-OFDM之间切换时,终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该基站的实施例是与上述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实施例一一对应的基站,上述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基站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61;以及通过总线接口62与所述处理器61相连接的存储器63,所述存储器63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6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当处理器61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63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时,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其中,所述确定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需要说明的是,该处理器61还用于实现上述基站的其它任意一个模块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6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6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3可以存储处理器6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示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执行上述方法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的指令;且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存储介质。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2)

1.一种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根据所述上行波形,进行信息的传输;其中,所述获取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接收网络侧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为终端确定的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接收网络侧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频段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工作频段或频率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其中,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是否为授权频段划分的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链路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链路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消息为广播消息或专用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网络侧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为终端确定的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接收网络侧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并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网络侧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步骤包括:
发送上报信息给网络侧,所述上报信息包括:下行测量结果信息和/或上行功率信息;
接收网络侧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并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上报信息给网络侧的步骤包括: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或随机接入之后,发送上报信息给网络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上报信息给网络侧的步骤包括:
获取生成上报信息的参考数据的参考值,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或上行功率余量;
根据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
发送所述上报信息给网络侧;其中,
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时,所述根据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
根据所述上行功率偏移以及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其中,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或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与预配置门限间的差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的步骤包括:
根据终端的发射功率等级以及网络侧预配置的发射功率门限,得到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在所述根据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上行波形获取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预配置门限。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所述发送所述上报信息给网络侧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或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时,发送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给网络侧。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时,所述接收网络侧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并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接收网络侧在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或者
接收网络侧在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时,所述接收网络侧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并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接收网络侧在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或者
接收网络侧在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波形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功率回退值,所述功率回退值用于终端的上行波形在CP-OFDM和DFT-s-OFDM之间切换时,终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1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波形,进行信息的传输;其中,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为终端确定的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频段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工作频段或频率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其中,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是否为授权频段划分的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链路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链路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消息为广播消息或专用消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
接收网络侧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并通过预设消息发送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子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上报信息给网络侧,所述上报信息包括:下行测量结果信息和/或上行功率信息;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并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或随机接入之后,发送上报信息给网络侧。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生成上报信息的参考数据的参考值,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或上行功率余量;
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
发送子单元,用于发送所述上报信息给网络侧;其中,
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时,所述生成子单元用于:
获取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
根据所述上行功率偏移以及所述参考值,生成所述上报信息;其中,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或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与预配置门限间的差值。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的方式为:
根据终端的发射功率等级以及网络侧预配置的发射功率门限,得到终端的上行功率偏移。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预配置门限。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所述发送子单元用于:
在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或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时,发送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给网络侧。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时,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
接收网络侧在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或者
接收网络侧在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时,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
接收网络侧在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或者
接收网络侧在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的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
3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功率回退值,所述功率回退值用于终端的上行波形在CP-OFDM和DFT-s-OFDM之间切换时,终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33.一种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其中,所述确定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频段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工作频段或频率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其中,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是否为授权频段划分的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链路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链路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之后,所述上行波形反馈方法还包括:
通过预设消息将所述上行波形通知给终端。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消息为广播消息或专用消息。
39.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包括:下行测量结果信息和/或上行功率信息;
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的步骤包括: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或随机接入之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的步骤包括:
接收终端根据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其中,
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或上行功率余量;
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时,所述接收终端根据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的步骤包括:
接收终端根据上行功率偏移以及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其中,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或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与预配置门限间的差值。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在所述接收终端根据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上行波形反馈方法,还包括:
发送预配置门限给终端。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在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上行波形反馈方法还包括:
发送终端反馈上报信息的预设规则给终端,所述预设规则为终端在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或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进行上报信息的发送。
45.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时,所述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若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
若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46.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时,所述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的步骤包括:
若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
若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
4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上行波形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功率回退值给终端,所述功率回退值用于终端的上行波形在CP-OFDM和DFT-s-OFDM之间切换时,终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4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预设条件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当前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频段、终端的业务类型、链路类型、小区半径大小或终端覆盖情况,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或者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终端的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频段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工作频段或频率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其中,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是否为授权频段划分的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的频段;或者
所述频段包括按照频率高低划分的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和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的频段。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51.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协议预先约定的链路类型与上行波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当前的链路类型确定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52.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三确定子模块时,所述基站还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通过预设消息将所述上行波形通知给终端。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消息为广播消息或专用消息。
54.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包括:下行测量结果信息和/或上行功率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或随机接入之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
5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
接收终端根据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其中,
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或上行功率余量;
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或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时,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
接收终端根据上行功率偏移以及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生成的上报信息;其中,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或参考值与上行功率偏移的差值与预配置门限间的差值。
58.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预配置门限给终端。
59.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时,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终端反馈上报信息的预设规则给终端,所述预设规则为终端在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或所述参考值与预配置门限的差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时进行上报信息的发送。
60.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时,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若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
若路损或当前发射功率等级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61.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参考数据包括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时,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若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DFT-s-OFDM;
若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上行功率余量的参考值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终端进行信息传输时所采用的上行波形为CP-OFDM。
62.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功率回退值给终端,所述功率回退值用于终端的上行波形在CP-OFDM和DFT-s-OFDM之间切换时,终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CN201610981264.9A 2016-11-08 2016-11-08 一种上行波形获取、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Active CN108064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1264.9A CN108064049B (zh) 2016-11-08 2016-11-08 一种上行波形获取、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KR1020197015342A KR102224608B1 (ko) 2016-11-08 2017-11-02 상향링크 파형의 획득 방법, 상향링크 파형의 피드백 방법, 단말기 및 기지국
JP2019523656A JP2020501408A (ja) 2016-11-08 2017-11-02 アップリンク波形取得方法、アップリンク波形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PCT/CN2017/109141 WO2018086480A1 (zh) 2016-11-08 2017-11-02 上行波形获取方法、上行波形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6/347,799 US11201774B2 (en) 2016-11-08 2017-11-02 Uplink waveform acquisition method, uplink waveform feedback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EP17869704.1A EP3541032A4 (en) 2016-11-08 2017-11-02 METHOD FOR DETECTING UPLINK WAVEFORMS, FEEDBACK METHOD FOR UPLINK WAVEFORMS,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1264.9A CN108064049B (zh) 2016-11-08 2016-11-08 一种上行波形获取、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4049A true CN108064049A (zh) 2018-05-22
CN108064049B CN108064049B (zh) 2020-03-24

Family

ID=62110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81264.9A Active CN108064049B (zh) 2016-11-08 2016-11-08 一种上行波形获取、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01774B2 (zh)
EP (1) EP3541032A4 (zh)
JP (1) JP2020501408A (zh)
KR (1) KR102224608B1 (zh)
CN (1) CN108064049B (zh)
WO (1) WO201808648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7842A (zh) * 2018-06-01 2019-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212009A (zh) * 2018-11-21 2020-05-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频谱效率增强方法及系统
WO2021057896A1 (zh) * 2019-09-25 2021-04-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3574924A (zh) * 2019-03-26 2021-10-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配置和指示
CN114900413A (zh) * 2022-05-11 2022-08-12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4471B (zh) * 2017-01-04 2022-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KR102409785B1 (ko) * 2017-03-23 2022-06-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초기 접속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19134085A1 (zh) * 2018-01-04 2019-07-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KR20220012083A (ko) * 2020-07-22 2022-0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응적 송신 신호 파워 조절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20220183012A1 (en) * 2020-12-08 2022-06-09 T-Mobile Usa, Inc.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uplink waveforms
US11540331B2 (en) * 2021-01-07 2022-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adapting communication procedures based on device characteristics
US20240048417A1 (en) * 2022-07-28 2024-0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 parameter based waveform parameter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536A (zh) * 2010-08-06 2012-03-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3298090A (zh) * 2012-03-02 2013-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81698B2 (en) * 2006-06-29 2011-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on mechanism between OFDM-MIMO and LFDM-SIMO
PT2078402E (pt) * 2006-11-01 2012-03-30 Qualcomm Inc Utilização conjunta de esquemas de multiplexagem de portadora múltipla ou portadora única para comunicações sem fios
CN101978730A (zh) * 2008-03-25 2011-02-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JP5080330B2 (ja) 2008-03-28 2012-11-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US8483134B2 (en) 2008-06-17 2013-07-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transmission appratus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that switch between communication methods
US8379581B2 (en) 2008-12-08 2013-02-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JP5072999B2 (ja) 2010-04-05 2012-11-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制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CN103620980A (zh) * 2011-06-21 2014-03-0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选择上行多天线发送以增强覆盖
EP3342217A1 (en) * 2015-08-26 2018-07-04 IDAC Holdings, Inc. Syst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systems
US10764832B2 (en) * 2016-09-28 2020-09-01 Idac Holdings, Inc. Uplink power control
TW201826847A (zh) * 2016-09-28 2018-07-16 美商Idac控股公司 多波形資料傳輸公共控制通道及參考符號
US11140715B2 (en) * 2016-10-26 2021-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veform-dependent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US10575258B2 (en) * 2016-10-27 2020-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WO2018085790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Motorola Mobility Llc Identifying a resource for transmitting a first uplink channel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536A (zh) * 2010-08-06 2012-03-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3298090A (zh) * 2012-03-02 2013-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ETC: "《R1-162889 3GPP TSG-RAN WG1 #84bis》", 15 April 2016 *
NOKIA,ETC: "《R1-165011 3GPP TSG-RAN WG1 #85》", 27 May 2016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7842A (zh) * 2018-06-01 2019-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57842B (zh) * 2018-06-01 2021-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212009A (zh) * 2018-11-21 2020-05-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频谱效率增强方法及系统
CN113574924A (zh) * 2019-03-26 2021-10-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配置和指示
WO2021057896A1 (zh) * 2019-09-25 2021-04-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4900413A (zh) * 2022-05-11 2022-08-12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
CN114900413B (zh) * 2022-05-11 2023-06-16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96954A1 (en) 2019-09-26
EP3541032A1 (en) 2019-09-18
US11201774B2 (en) 2021-12-14
EP3541032A4 (en) 2020-02-12
KR20190073509A (ko) 2019-06-26
CN108064049B (zh) 2020-03-24
KR102224608B1 (ko) 2021-03-05
JP2020501408A (ja) 2020-01-16
WO2018086480A1 (zh) 2018-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4049A (zh) 一种上行波形获取、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156994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10880831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short beacon in low rate Wi-Fi communications
US9432818B2 (en)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1127779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CN107113069B (zh) 用于控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功耗的方法和装置
JP2015526998A (ja) 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設定の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AU201127002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dat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84023B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scheduling request and terminal device
US10779225B2 (en) Methods, network nodes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handling access information
US9622115B2 (en) Channel negoti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0574479A (zh) 随机接入消息发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10099270A1 (en) Resource Indicat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EP4145745A1 (en) Capability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7879776A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EP3435554B1 (en) Antenna port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964852A (zh) 频域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71349B (zh) 一种重复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AU2014399600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CN11083117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170265054A1 (en) Uplink detection-based process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CN108811052A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检测接收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US1110853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symbol
US9918321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optimize traffic management on a multi-b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US201300837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difying resource allo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9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