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52610A - 主数据的管理方法、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主数据的管理方法、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52610A
CN108052610A CN201711333624.5A CN201711333624A CN108052610A CN 108052610 A CN108052610 A CN 108052610A CN 201711333624 A CN201711333624 A CN 201711333624A CN 108052610 A CN108052610 A CN 1080526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master data
data
data object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336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52610B (zh
Inventor
高美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336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526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52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52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52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52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79Updates performed during online database operations; commit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65Ensuring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数据的管理方法、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二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第一服务器根据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确定数据对象;若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主数据,则第一服务器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以使第二服务器执行添加操作;若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主数据,则第一服务器确定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是否满足预设的修改条件;若满足则第一服务器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以使第二服务器执行修改操作;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二服务器反馈的第一操作结果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主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及各个系统的交互。

Description

主数据的管理方法、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数据的管理方法、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主数据是指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各个系统(操作/事务型应用系统以及分析型系统)间要共享的数据,它通常需要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保持一致性、完整性、可控性,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进行主数据统一管理。
目前对于很多企业的不同系统,主数据均是各系统分别管理,即分别建立自己的主数据数据库,进行主数据管理和维护,可以随意修改和新增主数据,容易导致各个系统的主数据不一致,因此不同系统间的主数据对接难度较大,不便于各个系统间进行交互。
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亟需提供一种能实现跨系统的主数据统一管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数据的管理方法、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实现跨系统的主数据统一管理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包括:
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二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确定与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添加操作;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是否满足预设的修改条件;若满足,则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修改操作;
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反馈的第一操作结果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包括:
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三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数据对象是否已存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若不存在,则执行主数据添加操作,以及交叉索引添加操作;若存在,则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
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三服务器反馈第二操作结果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包括:
第一服务器接收第四服务器发送的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是否属于预设的区域管理范围内;
若是,则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为所述第四服务器所属区域的标准维护机构的编码;
若否,则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为第四服务器所属机构的编码;
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四服务器反馈第三操作结果信息。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包括:
第二服务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所述第二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与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操作指示信息;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添加主数据操作,并执行添加主数据分类操作;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修改主数据操作,并执行修改主数据分类操作;
所述第二服务器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反馈第一操作结果信息。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确定与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发送模块,用于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添加操作;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是否满足预设的修改条件;若满足,则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修改操作;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反馈的第一操作结果信息。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数据对象是否已存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若不存在,则执行主数据添加操作,以及交叉索引添加操作;若存在,则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服务器反馈第二操作结果信息。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四服务器发送的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是否属于预设的区域管理范围内;
若是,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为所述第四服务器所属区域的标准维护机构的编码;
若否,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进行操作;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为第四服务器所属机构的编码;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四服务器反馈第三操作结果信息。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服务器,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与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操作指示信息;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添加主数据操作,并执行添加主数据分类操作;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修改主数据操作,并执行修改主数据分类操作;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反馈第一操作结果信息。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的管理方法、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第一服务器对第二服务器提出的新增或修改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出数据对象,指示第二服务器进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即第二服务器需要在第一服务器的控制下对主数据进行操作,因此多个第二服务器之间的主数据以及第一服务器中的主数据保持一致,既可以统一管理各系统均可共享的主数据,又可以根据各系统的不同需求添加或修改主数据,实现了主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及各个系统的交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主数据的管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a为本发明提供的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b为本发明提供的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2c为本发明提供的主数据的管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3a为本发明提供的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b为本发明提供的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服务器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服务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服务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服务器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到的名词进行解释:
数据对象是指,对具有一系列不同性质或属性的事物的一种抽象,例如具有男、女两种属性的事物抽象成为一个“性别”数据对象。
主数据,是指可以在系统间共享的数据。
主数据字典,是指主数据的值域,例如上述所说的性别的数据对象所对应的男、女均为主数据字典内容。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主数据的管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1、图2c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服务器(主数据中心对应的服务器)与第二服务器(内部系统对应的服务器)交互的场景,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二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具体的,主数据的数据库中可以存放着各系统均可能用到的自然属性类主数据(即共享性很高的主数据),例如:性别、国家、民族和语言等等,这些主数据均采用国家标准GB,便于各系统直接采用其标准。
第一服务器(主数据中心对应的服务器)可以为主控制服务器,第二服务器可以为企业内的其他各个业务系统对应的服务器,如事务型应用系统对应的服务器或分析型系统对应的服务器。
第一服务器中存储主数据的数据库。第二服务器(内部系统对应的服务器)中也可以存储主数据的数据库,但是第二服务器对主数据的操作需要通过第一服务器的控制。
第二服务器需要对主数据进行操作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新增或修改需求,即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可以用于请求如何操作主数据,例如添加或修改等。
例如,对证件类型的主数据进行操作,则证件类型为该数据对象名称,假设其数据对象编码为12,则对证件类型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时,只需操作主数据表,例如添加一个“身份证”类型的主数据(主数据名称为身份证),其主数据编码为111,则身份证主数据的主键为联合主键“12”和“111”,根据这两个编码即可确定到身份证的主数据(12,111,身份证)。
例如,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包括:数据对象名称、主数据编码和主数据名称,如下表1、表2所示:
表1
数据对象编码 数据对象名称
12 证件类型
12_00 证件类型分类
表2
数据对象编码 主数据编码 主数据名称
12 111 居民身份证
12 112 户口簿
12 113 社保号
12_00 1 长照系统常用证件类型分类
12_00 2 康复系统常用证件类型分类
步骤102、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确定与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
具体的,如图2c所示,主数据中心即第一服务器汇总分析上述需求,第一服务器根据数据对象信息确定相关数据对象。
主数据中心接收到添加或修改需求时,要定位到相关的数据对象。若需新增数据对象,则此操作由主数据中心控制第二服务器执行(定义一个数据对象,将其数据对象编码反馈给内部系统,各系统不能私自随意新增和修改数据对象。
步骤103、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添加操作。
步骤104、若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第一服务器确定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是否满足预设的修改条件;若满足,则第一服务器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以使第二服务器根据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操作指示信息执行修改操作。
具体的,如图2c所示,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添加主数据操作。内部系统执行添加主数据操作,是指内部系统拿到主数据中心反馈的数据对象编码之后,利用界面或者接口服务添加主数据字典。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是否满足预设的修改条件。例如是否影响其他系统。
若满足修改条件,则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修改主数据操作。
可选的,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包括:数据对象名称、第一主数据编码和主数据名称;所述第一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
可选的,步骤102的一种实现方式为:
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编码。
可选的,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和所述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
具体的,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
如果操作需求信息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主数据,则第一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和所述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以使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第一数据对象编码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添加操作。其中,操作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服务器执行添加操作。
如果操作需求信息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主数据,则第一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和所述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以使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第一数据对象编码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修改操作。其中,操作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服务器执行修改操作。
步骤105、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反馈的第一操作结果信息。
具体的,第二服务器根据操作指示信息进行操作之后,可以向第一服务器反馈第一操作结果信息。例如添加或修改成功与否的信息,以及添加或修改之后的主数据等信息。
示例性的,若第二服务器对证件类型(其数据对象编码为12)的主数据进行添加,则添加的主数据名称可以为社保号,该社保号的主数据编码为a1,则社保号的主数据信息为:(12,a1,社保号)。
若第二服务器对证件类型(其数据对象编码为12)的主数据进行修改,例如可以修改上述社保号的主数据编码为a2,或者修改社保号的名称为“社会保险账号”,则社保号的主数据信息即修改为:(12,a2,社会保险账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的管理方法中,第一服务器对第二服务器提出的新增或修改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出数据对象,指示第二服务器进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即第二服务器需要在第一服务器的控制对主数据进行操作,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由第一服务器进行分配,添加或修改时需要经过第一服务器的允许,因此多个第二服务器之间的主数据以及第一服务器中的主数据保持一致,实现了统一管理。
图2a为本发明提供的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2a、图2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服务器(主数据中心对应的服务器)与第三服务器(外部系统对应的服务器)交互的场景,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三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具体的,第三服务器可以为该企业使用的其他企业的一些系统对应的服务器,这些外部系统拥有自己的主数据管理体系,可以使用第一服务器中的主数据。
第三服务器需要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该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可选的,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包括:数据对象名称、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第二主数据编码以及主数据名称;第二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三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
其中,操作需求信息可以用于请求操作主数据,例如添加或修改等。
步骤202、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
可选的,步骤202的一种实现方式为:
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编码。
具体的,如图2b所示,主数据中心即第一服务器汇总分析上述需求,第一服务器根据数据对象信息确定相关数据对象。即确定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
步骤203、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数据对象是否已存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若不存在,则执行主数据添加操作,以及交叉索引添加操作;若存在,则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
步骤204、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
具体的,如图2b所示,外部系统与主数据中心的交互流程主要通过主数据交叉索引实现。
主数据交叉索引,是指建立一条外部系统和主数据中心的主数据对象对照关系。当内部系统接受到外部系统的主数据编码(即第二主数据编码)时,可以通过主数据中心的交叉索引查询服务得到主数据中心的对应编码(第一主数据编码),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主数据交互。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数据对象是否已存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若不存在,则先执行主数据添加操作,然后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若存在,则仅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
可选的,步骤203的一种实现方式为: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且所述数据对象不存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执行主数据添加操作,以及交叉索引添加操作,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执行添加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主数据的操作,并建立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交叉索引,所述交叉索引为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第一主数据编码、第三服务器编码以及所述第二主数据编码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所述第三服务器编码为所述第三服务器的系统编码;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且所述数据对象已存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建立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交叉索引,所述交叉索引为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一主数据编码、所述第三服务器编码以及所述第二主数据编码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步骤204的一种实现方式为: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建立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交叉索引,所述交叉索引为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第一主数据编码、第三服务器编码以及所述第二主数据编码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所述第三服务器编码为所述第三服务器的系统编码。
具体的,第一服务器中存储主数据,并建立一第三服务器和第一服务器的主数据的主数据交叉索引,即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第一主数据编码、第三服务器编码以及所述第二主数据编码的对应关系。
当第一服务器或第二服务器接收到第三服务器编码和/或第二主数据编码时,可以通过第一服务器中的对应关系查询得到第一服务器中第一数据对象编码以及第一主数据编码,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主数据交互。
当第三服务器发送的操作需求信息指示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上述交叉索引进行修改。
当第三服务器发送的操作需求信息指示添加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第一服务器首先确定所述数据对象是否已存在;若不存在,则所述第一服务器执行添加所述数据对象的主数据的操作,并建立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交叉索引;若存在,则第一服务器直接建立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交叉索引。
第一数据对象编码为第一服务器确定的,并在第一服务器中是唯一的。
第二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三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
交叉索引例如下表3所示:
表3
第一数据对象编码 第一主数据编码 第三服务器编码 第二主数据编码
12 111 SC086 1111111
12 112 SC086 2222222
12 113 SC086 3333333
示例性的,若第三服务器对证件类型的主数据交叉索引进行添加,则添加的主数据名称为社保号,在第三服务器中的第二主数据编码为b1,第三服务器编码(第三服务器对应的系统编码)为SC086,该主数据在第一服务器中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为12,在第一服务器中的第一主数据编码为a2,则第一服务器可以建立第一服务器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12、第一服务器的第一主数据编码a2,第三服务器编码SC086和第三服务器的第二主数据编码b1的对应关系即:(12,a2,SC086,b1),以后外部系统传输主数据编码b1过来至主数据中心,则中心即可将其对照至a2。
若第三服务器对证件类型的主数据交叉索引进行修改,例如可以将上述(12,a2,SC086,b1)中的第三服务器的主数据编码b1改变其交叉索引至第一服务器的另一个主数据编码a3,即交叉索引改为:(12,a3,SC086,b1)。
步骤205、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三服务器反馈第二操作结果信息。
具体的,第一服务器根据操作需求信息进行操作之后,可以向第三服务器反馈第二操作结果信息。例如添加或修改成功与否的信息,以及添加或修改之后的交叉索引等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了第一服务器与第三服务器之间的主数据的交互,第三服务器中需要用到的主数据,可以存储在第一服务器中,只要建立第一服务器与第三服务器中的主数据的交叉索引即可,实现了统一管理各系统均可共享的主数据。
图3a为本发明提供的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3a、图3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服务器(主数据中心对应的服务器)与第四服务器(区域系统对应的服务器)交互的场景,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第一服务器接收第四服务器发送的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具体的,企业内的个别业务系统会有分区域管理主数据的需求,例如某个区域下的使用同一个业务系统的所有机构会有主数据统一的需求,因此第四服务器可以为某一区域的某个业务系统对应的服务器。
第四服务器需要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该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其中,操作需求信息可以用于请求操作主数据,例如添加或修改等。
步骤302、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是否属于预设的区域管理范围内。
具体的,第一服务器需要确定该第四服务器是否属于某一区域管理范围内,该区域以区域为单位统一主数据。
步骤303、若是,则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为所述第四服务器所属区域的标准维护机构的编码。
具体的,若第四服务器属于某一区域管理范围内,则需要确定该区域中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统一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然后根据该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的操作。标准维护机构,是指对于不同区域有维护自己区域的服务项目和主数据的权限和能力的标准维护机构。
表4
如上表4所示,例如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为04dc27264,区域标准机构编码为TKH00003。
步骤304、若否,则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为第四服务器所属机构的编码。
具体的,若第四服务器不属于某一区域管理范围内,即为独立的系统,则需要确定该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根据该数据对象信息、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主数据的操作。与第二服务器的操作过程类似。
如图3b所示,添加或修改机构主数据,是指建立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与主数据的对照表,若是某区域中的机构,则添加或修改机构主数据时,应使用此区域的标准维护机构的编码;若是独立的机构,则使用机构编码。
步骤305、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四服务器反馈第三操作结果信息。
具体的,第一服务器根据操作需求信息进行操作之后,可以向第四服务器反馈第三操作结果信息。例如添加或修改成功与否的信息,以及添加或修改之后的主数据信息。
可选的,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包括:数据对象名称、第三主数据编码和主数据名称;所述第三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四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
若所述操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修改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则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是否满足预设的修改条件;
若是,则执行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以及所述操作需求信息进行操作的步骤。
本实施例中的修改或添加操作与第二服务器中的处理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还可以包括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标识信息,步骤302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
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是否属于预设的区域管理范围内。
具体的,第一服务器中可以存储有各区域对应的信息,其中可以包括每一区域中包括的服务器的标识信息。通过查询第一服务器中存储的信息,可以确定是否属于某一区域管理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可以根据第四服务器的需求添加或修改主数据,实现了主数据的统一管理,保持了数据的一致性。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二服务器与第一服务器交互的场景,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第二服务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步骤402、所述第二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的与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操作指示信息。
步骤403、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添加主数据操作,并执行添加主数据分类操作。
步骤404、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修改主数据操作,并执行修改主数据分类操作。
步骤405、所述第二服务器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反馈第一操作结果信息。
可选的,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包括:数据对象名称、第一主数据编码和主数据名称;所述第一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
可选的,步骤402的一种实现方式为:
所述第二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编码。
步骤403的一种实现方式为:
可选的,执行添加主数据分类操作,包括:
建立所述第二服务器中的主数据分类的数据对象;所述主数据分类包括第三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三数据对象编码为数据对象名称为主数据分类的数据对象的编码。
具体的,在添加完主数据之后,可以给第二服务器建立相关的主数据分类,以便于后续系统继续利用同一个数据对象。主数据分类,顾名思义,就是给主数据建立一个或者多个主数据类型的意思。例如,证件类型的主数据,按照公安行业标准,证件类型有146种(主数据名称例如包括身份证、社保号),但是很多系统并不需要所有的主数据,A系统只需用到身份证、社保号等证件类型,B系统只需用到身份证、护照等证件类型,此时,就可以给证件类型建立一个“证件类型分类”的数据对象,然后在此分类对象下添加A系统证件类型分类和B系统证件类型分类的主数据。然后,在另一个表中维护A系统和B系统证件类型分类所对照的主数据,例如表1和表2所示,第三数据编码为12_00,主数据名称:长照系统常用证件类型分类,对应的主数据编码为1;主数据名称:康复系统常用证件类型分类,对应的主数据编码为2。
可选的,行修改主数据分类操作,包括:
修改所述第二服务器中的主数据分类的数据对象;所述主数据分类包括第三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三数据对象编码为数据对象名称为主数据分类的数据对象的编码。
具体的,在执行修改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主数据的操作之后,还可以修改第二服务器对应的主数据类型,例如重新划分主数据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与图1、图2c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对应,其实现原理与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服务器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服务器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第二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处理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确定与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发送模块503,用于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添加操作;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处理模块502,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是否满足预设的修改条件;若满足,则所述发送模块503还用于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修改操作;
所述接收模块5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反馈的第一操作结果信息。
可选的,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包括:数据对象名称、第一主数据编码和主数据名称;所述第一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
处理模块5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编码;
发送模块503,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和所述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服务器,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1、图2c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服务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服务器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第三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处理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处理模块602,还用于确定所述数据对象是否已存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若不存在,则执行主数据添加操作,以及交叉索引添加操作;若存在,则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处理模块602,还用于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
发送模块603,用于向所述第三服务器反馈第二操作结果信息。
可选的,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包括:数据对象名称、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第二主数据编码以及主数据名称;所述第二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三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
可选的,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编码。
可选的,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且所述数据对象不存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服务器执行添加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主数据的操作,并建立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交叉索引,所述交叉索引为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第一主数据编码、第三服务器编码以及所述第二主数据编码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所述第三服务器编码为所述第三服务器的系统编码;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且所述数据对象已存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服务器建立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交叉索引,所述交叉索引为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一主数据编码、所述第三服务器编码以及所述第二主数据编码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服务器建立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交叉索引,所述交叉索引为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第一主数据编码、第三服务器编码以及所述第二主数据编码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所述第三服务器编码为所述第三服务器的系统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服务器,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2a、图2b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服务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服务器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第四服务器发送的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处理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是否属于预设的区域管理范围内;
若是,则所述处理模块702,还用于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为所述第四服务器所属区域的标准维护机构的编码;
若否,则所述处理模块702,还用于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为第四服务器所属机构的编码;
发送模块703,用于向所述第四服务器反馈第三操作结果信息。
可选的,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包括:数据对象名称、第三主数据编码和主数据名称;所述第三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四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
可选的,若所述操作需求信息用于指示修改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若确定出所述第四服务器属于预设的区域管理范围内,则所述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是否满足预设的修改条件;
若是,则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
可选的,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还包括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标识信息,所述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是否属于预设的区域管理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服务器,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3a、图3b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服务器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服务器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801,用于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接收模块80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与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操作指示信息;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处理模块803,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添加主数据操作,并执行添加主数据分类操作;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处理模块803,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修改主数据操作,并执行修改主数据分类操作;
所述发送模块801,还用于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反馈第一操作结果信息。
可选的,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包括:数据对象名称、第一主数据编码和主数据名称;所述第一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
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802,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编码。
处理模块803,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第一主数据编码以及所述主数据名称,执行添加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的操作。
可选的,执行添加主数据的操作之后,处理模块803,具体用于:
建立所述第二服务器中的主数据分类的数据对象;所述主数据分类包括第三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三数据对象编码为数据对象名称为主数据分类的数据对象的编码。
可选的,处理模块803,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第一主数据编码、主数据名称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修改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的操作。
可选的,执行修改主数据的操作之后,处理模块803,具体用于:
修改所述第二服务器中的主数据分类的数据对象;所述主数据分类包括第三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三数据对象编码为数据对象名称为主数据分类的数据对象的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服务器,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901,以及,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902。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或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二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确定与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添加操作;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是否满足预设的修改条件;若满足,则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修改操作;
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反馈的第一操作结果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包括:数据对象名称、第一主数据编码和主数据名称;所述第一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编码;
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和所述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
4.一种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三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数据对象是否已存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若不存在,则执行主数据添加操作,以及交叉索引添加操作;若存在,则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
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三服务器反馈第二操作结果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包括:数据对象名称、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第二主数据编码以及主数据名称;所述第二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三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与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编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且所述数据对象不存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执行主数据添加操作,以及交叉索引添加操作,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执行添加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主数据的操作,并建立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交叉索引,所述交叉索引为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第一主数据编码、第三服务器编码以及所述第二主数据编码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所述第三服务器编码为所述第三服务器的系统编码;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且所述数据对象已存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建立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交叉索引,所述交叉索引为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一主数据编码、所述第三服务器编码以及所述第二主数据编码的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一服务器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建立所述数据对象对应的交叉索引,所述交叉索引为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第一主数据编码、第三服务器编码以及所述第二主数据编码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所述第三服务器编码为所述第三服务器的系统编码;。
9.一种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服务器接收第四服务器发送的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是否属于预设的区域管理范围内;
若是,则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为所述第四服务器所属区域的标准维护机构的编码;
若否,则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为第四服务器所属机构的编码;
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四服务器反馈第三操作结果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包括:数据对象名称、第三主数据编码和主数据名称;所述第三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四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
若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指示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是否满足预设的修改条件;
若是,则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还包括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是否属于预设的区域管理范围内,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是否属于预设的区域管理范围内。
12.一种主数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服务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所述第二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与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操作指示信息;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添加主数据操作,并执行添加主数据分类操作;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修改主数据操作,并执行修改主数据分类操作;
所述第二服务器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反馈第一操作结果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包括:数据对象名称、第一主数据编码和主数据名称;所述第一主数据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主数据编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与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操作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一数据对象编码为所述第一服务器中所述数据对象名称对应的编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添加主数据分类操作,包括:
建立所述第二服务器中的主数据分类的数据对象;所述主数据分类包括第三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三数据对象编码为数据对象名称为主数据分类的数据对象的编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修改主数据分类操作,包括:
修改所述第二服务器中的主数据分类的数据对象;所述主数据分类包括第三数据对象编码;所述第三数据对象编码为数据对象名称为主数据分类的数据对象的编码。
17.一种第一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确定与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发送模块,用于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添加操作;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是否满足预设的修改条件;若满足,则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操作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修改操作;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反馈的第一操作结果信息。
18.一种第一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数据对象是否已存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中;若不存在,则执行主数据添加操作,以及交叉索引添加操作;若存在,则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
若所述第二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执行交叉索引添加操作;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服务器反馈第二操作结果信息。
19.一种第一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四服务器发送的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主数据操作请求,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是否属于预设的区域管理范围内;
若是,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所述第四服务器的区域标准机构编码为所述第四服务器所属区域的标准维护机构的编码;
若否,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和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执行添加或修改主数据操作;所述第四服务器的机构编码为第四服务器所属机构的编码;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四服务器反馈第三操作结果信息。
20.一种第二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包括:待操作的数据对象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与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对应的操作指示信息;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新增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添加主数据操作,并执行添加主数据分类操作;
若所述第一主数据操作请求用于请求修改所述数据对象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对象信息以及所述操作指示信息执行修改主数据操作,并执行修改主数据分类操作;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反馈第一操作结果信息。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1333624.5A 2017-12-13 2017-12-13 主数据的管理方法、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80526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33624.5A CN108052610B (zh) 2017-12-13 2017-12-13 主数据的管理方法、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33624.5A CN108052610B (zh) 2017-12-13 2017-12-13 主数据的管理方法、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52610A true CN108052610A (zh) 2018-05-18
CN108052610B CN108052610B (zh) 2021-02-02

Family

ID=62132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33624.5A Active CN108052610B (zh) 2017-12-13 2017-12-13 主数据的管理方法、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5261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98129A1 (en) * 2012-01-30 2013-08-01 Emptoris, Inc. Method for 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trusted supplier records
CN103377286A (zh) * 2012-04-26 2013-10-30 乐金信世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库历史管理方法及其数据库历史管理系统
CN103729742A (zh) * 2014-01-06 2014-04-1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soa架构和模型驱动架构的数据资源管理系统
CN103729455A (zh) * 2014-01-06 2014-04-1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主副本存储模式的主数据存储方法
US9454559B1 (en) * 2015-12-17 2016-09-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master data management
US20170154067A1 (en) * 2015-11-30 2017-06-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al time big data master data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98129A1 (en) * 2012-01-30 2013-08-01 Emptoris, Inc. Method for 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trusted supplier records
CN103377286A (zh) * 2012-04-26 2013-10-30 乐金信世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库历史管理方法及其数据库历史管理系统
CN103729742A (zh) * 2014-01-06 2014-04-1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soa架构和模型驱动架构的数据资源管理系统
CN103729455A (zh) * 2014-01-06 2014-04-1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主副本存储模式的主数据存储方法
US20170154067A1 (en) * 2015-11-30 2017-06-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al time big data master data management
US9454559B1 (en) * 2015-12-17 2016-09-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master data mana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52610B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bu et al. Organizational transparency and sense-making: The case of Northern Rock
WO2019096191A1 (zh) 基于xbrl标准的主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
CA306993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providing personalized self-help content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a customer self-help system
Liu et al. Blockchain-enabled ESG reporting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CN110210626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27958A (zh) 语音识别和内容去识别
WO2021073201A1 (zh) 基于分布式分发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02663008A (zh) 政府综合业务平台业务库和基础库的构建方法
CN105847339A (zh) 智慧医疗服务平台
CN108540577A (zh) 智慧供应链物联网管理平台的多区块链交叉复合应用架构
CN102222060A (zh) 单据转换装置和单据转换方法
CN116415203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政务信息智能融合系统及方法
KR20240020168A (ko) 대내외 esg 요구에 대한 대응을 용이하게 하는 기업 esg 경영 관리 장치 및 그 수행 방법
CN104504493A (zh) 一种会议信息的处理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Sinnott et al. The Australian Data‐Driven Urban Research Platform: Systems Paper
CN108052610A (zh) 主数据的管理方法、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1719234A (zh) 一种拆分工作流的方法及装置
Gunawong et al. Understanding eGovernment failure: An actor-network analysis of Thailand's smart ID card project
CN110287185A (zh) 面向文档键值数据库的一对多关系查询的存储结构及方法
CN106297079B (zh) 一种提供功能模块的方法及装置
US8832110B2 (en) Management of class of service
CN104021484A (zh) 基于web的销售渠道与客户关系网络管理方法及系统
US20140156339A1 (en) Operational risk and control analysis of an organization
Mikkilä et al. The pursuit of responsible business: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of Finnish companies in their global operations
Guenduez et al. Managerial challenges and tasks in multirational public organiz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