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46153A - 一种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及千斤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及千斤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46153A
CN108046153A CN201810066619.0A CN201810066619A CN108046153A CN 108046153 A CN108046153 A CN 108046153A CN 201810066619 A CN201810066619 A CN 201810066619A CN 108046153 A CN108046153 A CN 108046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jack
jacking
rises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666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彦君
洪伟
翟双佰
吴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BOYA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BOY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BOY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BOY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666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461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46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461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3/00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 B66F3/24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fluid-pressure operated
    • B66F3/2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及千斤顶,采用四连杆结构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通过采用不等长的四连杆组合,使得千斤顶的顶升部位在垂直顶升向上的时候,顶升部位同时也在水平位置进行随动移动,以弥补汽车单边顶升时,被顶升部位弧线形升起所产生的水平移动,使得整个千斤顶顶升重心随车辆升起进行适当的变化,增加千斤顶的起升稳定性。千斤顶包括四根连杆,四根连杆通过铰接件连接起来,并在四根连杆的两个连杆铰接处安装有升降螺母副,通过螺母副的运动实现四根连杆的形状变化,形成一个菱形顶升机构;四根连杆分为两组,每一组是由两根不等长的连杆构成,四根连杆组合形成不等边的菱形顶升机构。

Description

一种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及千斤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重物顶升方法及装置,尤其是指一种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及千斤顶,主要用于作为千斤顶单边顶起汽车,也可用于顶升其它重物重心在升起过程中发生偏移的重物,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车千斤顶是支撑常规更换轮胎或者检查悬挂的车辆必备备件,随车千斤顶已经是标配的随车工具,当车辆子在路途出现轮胎破裂或底部悬挂故障等问题时,都需要将车辆底部升起,才能进行检修作业;这时都会使用千斤顶来将车辆的一侧提升起来,便于进行车辆的修理操作。千斤顶有多种,有螺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桥式千斤顶,还有卧式千斤顶,但现在用得越来越多的是桥式千斤顶(也称菱形千斤顶或四连杆千斤顶),桥式千斤顶整体看起来像一座桥,所以称为桥式千斤顶,它是由桥式举升连杆机构、铰链轴、螺杆组成,其螺杆与连杆机构的一端相固定,并经连杆机构的另一端的铰链轴中伸出,在伸出的螺杆上套有一与螺杆相啮合的螺母,和与桥式举升连杆机构相接的大连接件,在螺母和大连接件之间有压力轴承。这种千斤顶是在螺杆固定的情况下,靠螺母转动来推动千斤顶工作,其转动不受螺杆变形的限制,在螺杆弯曲或不垂直的情况下仍能启动自如,且螺母后安装有压力轴承,比现有技术转动轻巧;体积小;安全可靠,桥式连杆配以螺母100%的合牙率,保证了起升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但是现在的桥式千斤顶都是采用的对称布置的四连杆结构,这样可以保证千斤顶的顶起升起的部位是垂直向上的。然而实际上我们在升起车辆时,由于是单边顶起升起,所以所顶起升起的部位是绕另一边呈弧线水平移动的,并非是完全垂直向上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往往我们在顶起汽车时会出现偏移现象的根本;正是由于这种水平的偏移往往导致千斤顶发生偏斜,这样很容易出现千斤顶滑脱的现象,因此很有必要对此加以改进。
通过专利检索没发现有与本发明相同技术的专利文献报道,与本发明有一定关系的专利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专利号为CN201020632608.3,名称为“机械千斤顶” 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机械千斤顶,它包括两上连杆和两下连杆构成的四连杆机构、用于四连杆机构限位导向的护架和控制四连杆机构开合的液压传动机构;两上连杆的下端和两下连杆的上端一侧与护架铰接,另一侧与液压传动机构的活塞杆铰接;两上连杆的上端与支承板铰接,两下连杆的下端与支座铰接。
2、专利号为CN201320035940.5,名称为“一种千斤顶的结构” 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千斤顶的结构,由正反牙螺杆、,左上杠杆、上支撑板、右上杠杆、短反牙螺母、内四方接头、右下杠杆、下支撑板、左下杠杆、长正牙螺母、上销钉轴、下销钉轴组成,其特征是通过内四方孔正向转动螺杆,短反牙螺母、长正牙螺母向相接近的方向移动,左上杠杆、右上杠杆、右下杠杆、左下杠杆四根杠杆绕上销钉轴、下销钉轴转动,其角度也随之改变,四根杠杆推动上支撑板向上下支撑板向下运动,达到撑起上部重物的目的。
3、专利号为CN201510902109.9, 名称为“小型汽车用千斤顶”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小型汽车用千斤顶,包括支撑座、基座,还包括丝杠螺母、螺母座、连接轴、滚珠丝杠、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丝杠螺母与螺母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支撑座铰接,另一端与连接轴铰接,第二连杆一端与连接轴铰接,另一端与基座铰接,第三连杆一端与支撑座铰接,另一端与螺母座铰接;所述第四连杆一端与螺母座铰接,另一端与基座铰接,所述滚珠丝杠穿过丝杠螺母和螺母座,滚珠丝杠与丝杠螺母配合,所述滚珠丝杠一端与连接轴转动连接且不可沿连接轴滑动;所述滚珠丝杠另一端与电机输出端连接。
上述这些专利虽然都是桥式千斤顶的改进技术,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改进技术方案,但是仔细分析,这些技术方案都不涉及到如何克服千斤顶在升起时如何克服重心偏移所带来的不利,因此前面所述桥式千斤顶在升起时不能随着汽车单边升起所产生顶起部位偏移二进行重心调整的问题仍然存在,仍有待进一步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桥式千斤顶不能在起升时随着车辆升起调整重心所存在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桥式千斤顶顶升方法,该种桥式千斤顶顶升方法可以在顶升时实现有重心随汽车单边升起移动变化而变化,从而保证千斤顶升起不会出现倾斜,提高作业的可靠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采用四连杆结构的顶升机构,并通过采用不等长的四连杆组合,使得千斤顶的顶升部位在垂直顶升向上的时候,顶升部位同时也在水平位置进行随动移动,以弥补汽车单边顶升时,被顶升部位弧线形升起所产生的水平移动,使得整个千斤顶顶升重心随车辆升起进行适当的变化,增加千斤顶的起升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采用不等长的四连杆组合是将千斤顶的四根连杆分成两组,每组分别有一个长连杆一个短连杆,且保证两组连杆的长短连杆相互搭配,形成一种不等边的菱形四边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升部位同时也在水平位置进行随动移动是将千斤顶的顶升螺杆和螺母分别连接在两组连杆的中间铰接点上;其中,螺母固定在其中一组连杆的交接点中间,顶升螺杆活套在另一组连杆的交接点中间,穿过交接点旋入另一端的螺母中;通过转动顶升螺杆,调整顶升螺杆与螺母的旋入距离实现千斤顶的升起或降落,并在升起或降落时,使得千斤顶的顶部顶升部位随着垂直升起时,进行水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平移动是在刚起升时千斤顶的顶部顶升部位的垂直中心是与整个千斤顶的垂直中心偏移的,并在千斤顶升起过程中逐步向千斤顶的垂直中心位置移动,到升起到最高位置时,顶部顶升部位的垂直中心与整个千斤顶的垂直中心重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部顶升部位的水平移动距离依据车辆升起时,车辆单边弧度的半径与起升高度确定。
一种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包括四根连杆,四根连杆通过铰接件连接起来,并在四根连杆的两个连杆铰接处安装有升降螺母副,通过螺母副的运动实现四根连杆的形状变化,形成一个菱形顶升机构;其特点在于:四根连杆分为两组,每一组是由两根不等长的连杆构成,四根连杆组合形成不等边的菱形顶升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四根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千斤顶顶升块上,另一端通过铰接装置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铰接,另一端与千斤顶底座铰接;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千斤顶顶升块的上,另一端通过铰接装置与第四连杆铰接;第四连杆一端与第三连杆铰接,另一端与千斤顶底座铰接;且第二连杆的长度比第一连杆的长度要长,第三连杆的长度比第四连杆的长度要长,四根连杆组合后形成千斤顶顶升块垂直中心与千斤顶底座垂直中心在千斤顶收缩后处于偏移的不等边的菱形顶升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为两组是将四根连杆按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为一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为一组,以连杆与顶升部分和底座部分连接为界分开为两组;每一组为一根长连杆,一根短连杆,并且一组的长连杆和短连杆与另一组的长连杆和短连杆相反布置,使得与顶升部分和底座部分连接分别为一根长连杆,一根短连杆,形成一个不等边的平行四边形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升部分和底座部分的垂直中心在千斤顶收缩时相互存有一个偏心,且这个偏心随着千斤顶的升起逐步缩小,在千斤顶升至最高位置时,两者的垂直中心重叠在一起,实现顶升部分随着千斤顶升起平行移动,满足车辆单边弧形起升重心移动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的升降螺母副安装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的左铰接件,以及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连接的右铰接件上,且升降螺母的螺杆是活套安装在其中的一个铰接件上,螺母固定安装在另一个铰接件上,螺杆穿过螺母旋接在一起,通过旋转螺杆,调节螺杆与螺母的距离,收缩或放开左铰接件与右铰接件之间的距离,实现千斤顶的顶升或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的千斤顶顶升块上有两个顶升块铰接孔,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铰接;在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分别有啮合齿,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啮合齿以两个顶升块铰接孔为啮合齿转动中心啮合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开合同步。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上有两个底座铰接孔,分别与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铰接;在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分别有啮合齿,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的啮合齿以两个底座铰接孔为啮合齿转动中心啮合在一起,形成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的开合同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通过不等长的四连杆形成不等长的菱形四边形桥式千斤顶升起机构,当千斤顶升起的时候,千斤顶的顶升块自动随着千斤顶升起而水平移动,以克服车辆在单边弧线形升起所造成的被顶部位水平移动所带来的不稳定问题,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千斤顶的顶升块可以随着千斤顶的升起而自动平移,避免了千斤顶在升起过程会因车辆弧线升起所造成的被顶起重心偏移代理的不稳定;
2、千斤顶的顶升块是自动随着千斤顶升起平移的,因此不会造成不协调的问题;
3、这种千斤顶的顶升块为机械式方式,结构简单,不需要其它任何动力;
4、操作方便,不增加千斤顶的成本。
本发明解决目前千斤顶在升起时发生重心偏斜,导致不稳的现象,提高作业的安全性,极大程度方便了人工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通过附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涉及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包括四根连杆,四根连杆通过铰接件连接起来,并在四根连杆的两个连杆铰接处安装有升降螺母副,通过螺母副的运动实现四根连杆的形状变化,形成一个菱形顶升机构;其特点在于:四根连杆分为两组,每一组是由两根不等长的连杆构成,四根连杆组合形成不等边的菱形顶升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四根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千斤顶顶升块上,另一端通过铰接装置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铰接,另一端与千斤顶底座铰接;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千斤顶顶升块的上,另一端通过铰接装置与第四连杆铰接;第四连杆一端与第三连杆铰接,另一端与千斤顶底座铰接;且第二连杆的长度比第一连杆的长度要长,第三连杆的长度比第四连杆的长度要长,四根连杆组合后形成千斤顶顶升块垂直中心与千斤顶底座垂直中心在千斤顶收缩后处于偏移的不等边的菱形顶升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为两组是将四根连杆按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为一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为一组,以连杆与顶升部分和底座部分连接为界分开为两组;每一组为一根长连杆,一根短连杆,并且一组的长连杆和短连杆与另一组的长连杆和短连杆相反布置,使得与顶升部分和底座部分连接分别为一根长连杆,一根短连杆,形成一个不等边的平行四边形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升部分和底座部分的垂直中心在千斤顶收缩时相互存有一个偏心,且这个偏心随着千斤顶的升起逐步缩小,在千斤顶升至最高位置时,两者的垂直中心重叠在一起,实现顶升部分随着千斤顶升起平行移动,满足车辆单边弧形起升重心移动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的升降螺母副安装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的左铰接件,以及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连接的右铰接件上,且升降螺母的螺杆是活套安装在其中的一个铰接件上,螺母固定安装在另一个铰接件上,螺杆穿过螺母旋接在一起,通过旋转螺杆,调节螺杆与螺母的距离,收缩或放开左铰接件与右铰接件之间的距离,实现千斤顶的顶升或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的千斤顶顶升块上有两个顶升块铰接孔,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铰接;在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分别有啮合齿,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啮合齿以两个顶升块铰接孔为啮合齿转动中心啮合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开合同步。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上有两个底座铰接孔,分别与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铰接;在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分别有啮合齿,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的啮合齿以两个底座铰接孔为啮合齿转动中心啮合在一起,形成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的开合同步。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一完全一样,只是局部结构有所改动,为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包括四根连杆,四根连杆通过铰接件连接起来,并在四根连杆的两个连杆铰接处安装有升降螺母副,通过螺母副的运动实现四根连杆的形状变化,形成一个菱形顶升机构;其特点在于:四根连杆分为两组,每一组是由两根不等长的连杆构成,四根连杆组合形成不等边的菱形顶升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四根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千斤顶顶升块上,另一端通过铰接装置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铰接,另一端与千斤顶底座铰接;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千斤顶顶升块的上,另一端通过铰接装置与第四连杆铰接;第四连杆一端与第三连杆铰接,另一端与千斤顶底座铰接;且第二连杆的长度比第一连杆的长度要长,第三连杆的长度比第四连杆的长度要长,四根连杆组合后形成千斤顶顶升块垂直中心与千斤顶底座垂直中心在千斤顶收缩后处于偏移的不等边的菱形顶升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为两组是将四根连杆按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为一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为一组,以连杆与顶升部分和底座部分连接为界分开为两组;每一组为一根长连杆,一根短连杆,并且一组的长连杆和短连杆与另一组的长连杆和短连杆相反布置,使得与顶升部分和底座部分连接分别为一根长连杆,一根短连杆,形成一个不等边的平行四边形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升部分和底座部分的垂直中心在千斤顶收缩时相互存有一个偏心,且这个偏心随着千斤顶的升起逐步缩小,在千斤顶升至最高位置时,两者的垂直中心重叠在一起,实现顶升部分随着千斤顶升起平行移动,满足车辆单边弧形起升重心移动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的升降螺母副安装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的左铰接件,以及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连接的右铰接件上,且升降螺母的螺杆是活套安装在其中的一个铰接件上,螺母固定安装在另一个铰接件上,螺杆穿过螺母旋接在一起,通过旋转螺杆,调节螺杆与螺母的距离,收缩或放开左铰接件与右铰接件之间的距离,实现千斤顶的顶升或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的千斤顶顶升块上只有一个顶升块铰接孔,顶升块铰接孔内安装有铰轴,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分别活套在铰轴;且在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的端部侧面分别有啮合齿,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的两端结合面以啮合齿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开合同步。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上有一个底座铰接孔,底座铰接孔内安装有底座铰轴,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分别活套在底座铰轴上;且在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的端部侧面分别有啮合齿,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两端结合面以啮合齿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的开合同步。
上述所列实施例,只是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采用四连杆结构的顶升机构,并通过采用不等长的四连杆组合,使得千斤顶的顶升部位在垂直顶升向上的时候,顶升部位同时也在水平位置进行随动移动,以弥补汽车单边顶升时,被顶升部位弧线形升起所产生的水平移动,使得整个千斤顶顶升重心随车辆升起进行适当的变化,增加千斤顶的起升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采用不等长的四连杆组合是将千斤顶的四根连杆分成两组,每组分别有一个长连杆一个短连杆,且保证两组连杆的长短连杆相互搭配,形成一种不等边的菱形四边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升部位同时也在水平位置进行随动移动是将千斤顶的顶升螺杆和螺母分别连接在两组连杆的中间铰接点上;其中,螺母固定在其中一组连杆的交接点中间,顶升螺杆活套在另一组连杆的交接点中间,穿过交接点旋入另一端的螺母中;通过转动顶升螺杆,调整顶升螺杆与螺母的旋入距离实现千斤顶的升起或降落,并在升起或降落时,使得千斤顶的顶部顶升部位随着垂直升起时,进行水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平移动是在刚起升时千斤顶的顶部顶升部位的垂直中心是与整个千斤顶的垂直中心偏移的,并在千斤顶升起过程中逐步向千斤顶的垂直中心位置移动,到升起到最高位置时,顶部顶升部位的垂直中心与整个千斤顶的垂直中心重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部顶升部位的水平移动距离依据车辆升起时,车辆单边弧度的半径与起升高度确定。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通过不等长的四连杆形成不等长的菱形四边形桥式千斤顶升起机构,当千斤顶升起的时候,千斤顶的顶升块自动随着千斤顶升起而水平移动,以克服车辆在单边弧线形升起所造成的被顶部位水平移动所带来的不稳定问题,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千斤顶的顶升块可以随着千斤顶的升起而自动平移,避免了千斤顶在升起过程会因车辆弧线升起所造成的被顶起重心偏移代理的不稳定;
2、千斤顶的顶升块是自动随着千斤顶升起平移的,因此不会造成不协调的问题;
3、这种千斤顶的顶升块为机械式方式,结构简单,不需要其它任何动力;
4、操作方便,不增加千斤顶的成本。
本发明解决目前千斤顶在升起时发生重心偏斜,导致不稳的现象,提高作业的安全性,极大程度方便了人工的操作。

Claims (10)

1.一种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采用四连杆结构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通过采用不等长的四连杆组合,使得千斤顶的顶升部位在垂直顶升向上的时候,顶升部位同时也在水平位置进行随动移动,以弥补汽车单边顶升时,被顶升部位弧线形升起所产生的水平移动,使得整个千斤顶顶升重心随车辆升起进行适当的变化,增加千斤顶的起升稳定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不等长的四连杆组合是将千斤顶的四根连杆分成两组,每组分别有一个长连杆一个短连杆,且保证两组连杆的长短连杆相互搭配,形成一种不等边的菱形四边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升部位同时也在水平位置进行随动移动是将千斤顶的顶升螺杆和螺母分别连接在两组连杆的中间铰接点上;其中,螺母固定在其中一组连杆的交接点中间,顶升螺杆活套在另一组连杆的交接点中间,穿过交接点旋入另一端的螺母中;通过转动顶升螺杆,调整顶升螺杆与螺母的旋入距离实现千斤顶的升起或降落,并在升起或降落时,使得千斤顶的顶部顶升部位随着垂直升起时,进行水平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移动是在刚起升时千斤顶的顶部顶升部位的垂直中心是与整个千斤顶的垂直中心偏移的,并在千斤顶升起过程中逐步向千斤顶的垂直中心位置移动,到升起到最高位置时,顶部顶升部位的垂直中心与整个千斤顶的垂直中心重合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顶升部位的水平移动距离依据车辆升起时,车辆单边弧度的半径与起升高度确定。
6.一种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包括四根连杆,四根连杆通过铰接件连接起来,并在四根连杆的两个连杆铰接处安装有升降螺母副,通过螺母副的运动实现四根连杆的形状变化,形成一个菱形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四根连杆分为两组,每一组是由两根不等长的连杆构成,四根连杆组合形成不等边的菱形顶升机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根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千斤顶顶升块上,另一端通过铰接装置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铰接,另一端与千斤顶底座铰接;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千斤顶顶升块的上,另一端通过铰接装置与第四连杆铰接;第四连杆一端与第三连杆铰接,另一端与千斤顶底座铰接;且第二连杆的长度比第一连杆的长度要长,第三连杆的长度比第四连杆的长度要长,四根连杆组合后形成千斤顶顶升块垂直中心与千斤顶底座垂直中心在千斤顶收缩后处于偏移的不等边的菱形顶升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为两组是将四根连杆按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为一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为一组,以连杆与顶升部分和底座部分连接为界分开为两组;每一组为一根长连杆,一根短连杆,并且一组的长连杆和短连杆与另一组的长连杆和短连杆相反布置,使得与顶升部分和底座部分连接分别为一根长连杆,一根短连杆,形成一个不等边的平行四边形机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升部分和底座部分的垂直中心在千斤顶收缩时相互存有一个偏心,且这个偏心随着千斤顶的升起逐步缩小,在千斤顶升至最高位置时,两者的垂直中心重叠在一起,实现顶升部分随着千斤顶升起平行移动,满足车辆单边弧形起升重心移动的需求。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螺母副安装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的左铰接件,以及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连接的右铰接件上,且升降螺母的螺杆是活套安装在其中的一个铰接件上,螺母固定安装在另一个铰接件上,螺杆穿过螺母旋接在一起,通过旋转螺杆,调节螺杆与螺母的距离,收缩或放开左铰接件与右铰接件之间的距离,实现千斤顶的顶升或降低;所述的千斤顶顶升块上有两个顶升块铰接孔,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铰接;在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分别有啮合齿,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啮合齿以两个顶升块铰接孔为啮合齿转动中心啮合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开合同步。
CN201810066619.0A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及千斤顶 Pending CN1080461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6619.0A CN108046153A (zh)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及千斤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6619.0A CN108046153A (zh)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及千斤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46153A true CN108046153A (zh) 2018-05-18

Family

ID=62124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66619.0A Pending CN108046153A (zh)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及千斤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4615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7039A (zh) * 2018-11-02 2019-03-08 南通市通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具有顶头特定运行轨迹的剪缩式千斤顶
CN109823995A (zh) * 2019-03-28 2019-05-31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斜坡地面的升降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99595Y (zh) * 2007-09-04 2008-08-13 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剪式千斤顶
CN201390631Y (zh) * 2009-03-24 2010-01-27 钱贤峰 改进型电动千斤顶
CN201980928U (zh) * 2011-03-25 2011-09-21 常熟通润汽车千斤顶有限公司 具有叉杆螺母的剪式千斤顶
CN105417428A (zh) * 2015-12-11 2016-03-23 重庆长安空港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机械式千斤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99595Y (zh) * 2007-09-04 2008-08-13 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剪式千斤顶
CN201390631Y (zh) * 2009-03-24 2010-01-27 钱贤峰 改进型电动千斤顶
CN201980928U (zh) * 2011-03-25 2011-09-21 常熟通润汽车千斤顶有限公司 具有叉杆螺母的剪式千斤顶
CN105417428A (zh) * 2015-12-11 2016-03-23 重庆长安空港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机械式千斤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7039A (zh) * 2018-11-02 2019-03-08 南通市通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具有顶头特定运行轨迹的剪缩式千斤顶
CN109823995A (zh) * 2019-03-28 2019-05-31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斜坡地面的升降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75C (zh) 带有铰接双平行四边形支臂装置的升降装置
CN108046153A (zh) 一种重心随物体升起移动变化的千斤顶升起方法及千斤顶
CN201443215U (zh) 双层简易汽车停车架
CN206288905U (zh) 一种便捷式双柱式举升机
CN105036017A (zh) 一种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
CN105036020A (zh) 一种作业范围灵活的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
CN102910561A (zh) 高空作业平台及铁路公路两用车
CN204804450U (zh) 一种水泥杆的竖立装置
CN202897964U (zh) 高空作业平台及铁路公路两用车
CN104895393A (zh) 一种水泥杆的竖立装置
CN203724673U (zh) 调平装置、转台调平系统以及消防车
CN201396070Y (zh) 调整机构和装有该调整机构的钻机
CN116654803A (zh) 液压支腿调平装置、浮动式塔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7177589U (zh) 一种汽车电动叉臂式玻璃升降器
CN104325858B (zh) 一种车辆及其主动横向稳定装置
CN204938898U (zh) 一种作业范围灵活的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
CN206956649U (zh) 除雪装置和除雪铲
CN100575238C (zh) 一种电动剪式千斤顶
CN102373721A (zh) 大理石托叉
CN201801315U (zh) 一种起重机及其变位装置
US3684243A (en) Scissors jack
CN209109881U (zh) 一种多用途钢构件矫正平台
CN204938901U (zh) 一种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
CN102251473B (zh) 跨越高度可无级调节的桁架式桥梁检测车
CN202829505U (zh) 高空作业工程车辆及其平台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