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3857B - 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方法、装置及客户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方法、装置及客户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3857B
CN108023857B CN201610944215.8A CN201610944215A CN108023857B CN 108023857 B CN108023857 B CN 108023857B CN 201610944215 A CN201610944215 A CN 201610944215A CN 108023857 B CN108023857 B CN 1080238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val
data center
region
internet data
region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42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3857A (zh
Inventor
汤见乐
张志国
罗淑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442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238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23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3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3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3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方法、装置及客户端。通过获取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计算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根据所述计算的结果,确定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最终实现建立与对应互联网数据中心之间的通讯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客户端与互联网服务中心的就近地域匹配,有效控制客户端跨区域访问互联网数据中心事件,降低跨区域流量成本。在进行大数据整合过程中,控制单个区域的区域流量。提高物理隔离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方法、装置及客户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方法、装置及客户端。
背景技术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International Data Center)构成了网络基础资源的一部分,提供了一种高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和高速接入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具备大规模的场地及机房设施,高速可靠的内外部网络环境,系统化的监控支持手段等一系列条件的主机存放环境。基于这一环境,IDC对外提供依托于internet的一系列由主机托管到应用外包等不同层次的服务。数据中心提供快速安全的网络,还提供对服务器监管、流量监控等网络管理方面的服务,具有高度可靠、安全的机房网络环境。
现有技术中互联网数据中心是网络数据集散中心,其会接收来自例如接口机集群、前台服务器等客户端的访问。在现有技术中,客户端是可以对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开放式访问的。例如,如图1所示,上海机房有客户端Client X和服务端Server A、Server B;深圳机房有客户端Client Y和服务端Server C、Server D。在访问过程中,客户端X和客户端Y并不考虑服务端的物理位置,可以基于网络协议对Server A、Server B、Server C、ServerD进行等同访问。客户端可能在任何时刻访问Server A、Server B、Server C、Server D中的任何一台。
发明内容
发明人在不断地实践和摸索过程中发现,现有的互联网数据中心访问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在客户端跨区域访问互联网数据中心时,会导致流量成本的增加。第二,在进行大数据整合时,难以控制单个区域的区域流量。第三,跨地域访问会导致物理隔离安全性的降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发明人提出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
计算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
根据所述计算的结果,确定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
基于所述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建立与对应互联网数据中心之间的通讯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如下模块:区间编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的结果,确定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通讯连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建立与对应互联网数据中心之间的通讯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客户端,所述客户端包含前述的装置。
本发明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
一、有效控制客户端跨区域访问互联网数据中心事件,降低跨区域流量成本。
二、在进行大数据整合过程中,控制单个区域的区域流量。
三、提高物理隔离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现有技术。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客户端选择互联网数据中心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法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客户端与服务器机架匹配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装置结构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计算模块结构意图。
图8是包含本发明所提供装置的通用计算机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的网络访问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
在该步骤中,客户端将获取一个地域区间编码,这个地域区间编码是根据客户端所处的地域区间预先分配的,并且与该地域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相对应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客户端位于A地的机房内,A地预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1-20。A地具有的1个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为1,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1。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客户端位于B地的机房内,B地预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21-40。B地具有的1个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分别为21,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2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客户端位于C地的机房内,C地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41-60。C地具有的1个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分别为41,42,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4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客户端位于D地的机房内,D地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61-80。D地具有的3个互联网数据中心,按照连续分配规则,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分别为61、62、63,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与机房的位置关系,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72。
S102,计算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
计算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IDC地域区间编码是基于二者的地域位置匹配相关度进行的。因为在对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和IDC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分配时,二者满足如下关系:
同IDC范围区间内满足:
Server IDC=CLient IDC。
如图4所示,在满足服务器IDC与客户端IDC相同的情况下,表明IDC服务器与客户端服务器处于同一IDC机房,此时,还包括同一IDC机房中机架号(SET)的匹配。
同一IDC中设置有一系列的机架,例如IDC=21,而SERVER SET=1、2、3,CLIENTSET=1、3、5,这种编号情况是:服务器设置在机架编号为1、2、3的机架上,而客户端服务器设置在编号为1、3、5的机架上。在此情况下,分配规则包括:IDC相等,且SET相等,IDC相等,SET不相等。
IDC相等,且SET相等,给CLIENT分配IDC和SET完全相等的SERVER,此时CLIENT服务器与IDC服务器处于同一机架上。
IDC相等,SET不相等,给CLIENT分配同一IDC机房中随机机架号(SET)的SERVER。
如此能够保证客户端服务器与IDC服务器之间的最近地理位置匹配。
不同IDC范围区间满足:
Floor(Server IDC-1)/区间范围+1=Floor(CLient IDC-1)/区间范围+1
Server IDC是指IDC服务器分配的IDC,CLient IDC是指IDC客户端分配的IDC,Floor(*)是指向下取整数函数。
在分配过程中,IDC区间的分配方式如下表所示:
区域级IDC区间范围 1
城市级IDC区间范围 20
国家级IDC区间范围 1000
大洲级IDC区间范围 10000
在该步骤中,客户端会根据分配原理采用算法来根据CLient IDC来计算与之相关的Server IDC。
按照预设的算法计算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地域区间编码,因为在对客户端的区间编码进行分配时,区间编码是按照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对应分配的。因此,根据客户端的区间编码可以计算得到与之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
客户端在计算与其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时,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Server IDC Area=floor(CLient IDC-1)/区间范围+1
其中CLient IDC表示预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Server IDC Area表示与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所在的区间编号,floor(*)表示向下取整函数。区间范围按照从小到大的区间范围分为:区域级IDC区间范围、城市级IDC区间范围、国家级IDC区间范围、大洲级IDC区间范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客户端服务器位于A地的机房内,A地预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1-20。A地具有的1个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分别为1,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1。按照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1,即CLient IDC=1,首先使用区域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根据公式可以获得Server IDCArea=(1-1)/1+1=1,即,计算得到的区域级IDC中与该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为1。接下来只需确定计算得到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确定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若不存在,则使用更高一级的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和查找。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客户端位于B地的机房内,B地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21-40。B地具有的1个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分别为21,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22。按照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22,即CLientIDC=22,首先使用区域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根据公式可以获得Server IDCArea=(22-1)/1+1=22,即,计算得到与该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为22。接下来需要确定计算得到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确定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如果不存在,则使用比区域级IDC区间范围高一级的城市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然后重复计算和确定的过程。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区域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获得的Server IDC Area=22并无匹配项目,于是使用比区域级IDC区间范围高一级的城市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根据公式可以获得Server IDC Area=floor(22-1)/20+1=2,其表示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编号为2,即处于21-40区间内,接下来在该范围内查询确定唯一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只有编号为21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因此,将该互联网数据中心确定为与客户端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客户端位于C地的机房内,C地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41-60。C地具有的3个互联网数据中心,按照连续分配规则,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分别为41、42,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与机房的位置关系,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42。首先使用区域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根据公式可以获得Server IDC Area=(42-1)/1+1=42,即,计算得到与该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为42。接下来需要确定计算得到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确定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如果不存在,则使用比区域级IDC区间范围高一级的城市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然后重复计算和确定的过程。在本实施例中,由区域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获得的Server IDC Area=42,并且查询获得具有与此对应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42,无需进行更高级别的IDC区间范围比较。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客户端位于D地的机房内,D地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61-80。D地具有的3个互联网数据中心,按照连续分配规则,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分别为61、62、63,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与机房的位置关系,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72。
首先使用区域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根据公式可以获得Server IDC Area=(72-1)/1+1=72,即,计算得到与该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为72。接下来需要确定计算得到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确定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如果不存在,则使用比区域级IDC区间范围高一级的城市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然后重复计算和确定的过程。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区域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获得的Server IDC Area=72并无匹配项目,于是使用比区域级IDC区间范围高一级的城市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根据公式可以获得Server IDC Area=floor(72-1)/20+1=4,其表示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编号为4,即处于61-80区间内,接下来在该范围内查询确定唯一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具有编号为61、62、63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并且这三个互联网数据中心均为满足要求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接下来需要在满足要求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中进行选择。
S103,根据所述计算的结果,确定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
在步骤S102的计算过程中,通过计算可以获得与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IDC地域区间编码,而为了建立客户端与IDC之间的联系,需要确定一个IDC地域区间编码,并根据该IDC地域区间编码建立IDC与客户端之间的连接。根据IDC地域区间编码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之间的相关情况,存在几种具体的情况:
一、具有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完全相关的IDC地域区间编码,此时将IDC地域区间编码确定为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编码。
完全相关是指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与IDC地域区间编码完全相同,例如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为65,而IDC地域区间编码也为65。
二、具有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区域相关的IDC地域区间编码,此时在符合条件的所有区域相关IDC地域区间编码中确定一个编码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
区域相关是指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与IDC地域区间编码处于一个区域内,例如,例如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为65,而IDC地域区间编码为61-80,其间具有编号为61、62、63的IDC。此时编号为61、62、63的IDC均符合条件,需要在这三个IDC中确定一个来作为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IDC地域区间编码。
区域相关是分等级的,还可能包含国家级区域和大洲级区域的相关。
S104,基于所述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建立与对应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之间的通讯连接。
在步骤S103确定了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后,根据二者编码与网络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二者之间的连接。
经过上述步骤后,能够实现客户端与互联网数据中心之间的就近匹配,客户端会优先匹配连接与其属于同一区域IDC编码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然后匹配连接与其属于同一城市IDC编码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然后匹配连接与其属于同一国家IDC编码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最后连接与其属于同一大洲的互联网数据中心。这样能够实现跨区域流量的最小化,并且在利用大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时,有利于获得并控制单个区域的大数据流量,当然这种在最小区域内的匹配接口方式能够保证很好的物理隔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的网络访问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200,对客户端和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预编码。
预编码是按照地域规则进行的,并且客户端与互联网数据中心采用相同的规则进行编码。
编码分为区域级IDC,是指IDC与客户端位于同一区域、具有同一编码,例如A地的某互联网数据中心编码为81,而位于A地同一区域的客户端也被编码为81。这表明二者属于同一区域,在进行访问时,客户端访问属于同一区域的IDC也将具有最短的物理链路,这无疑能够带来跨区域流量的节省、同时有利于该区域地大数据统计,并且还能够很好地实现数据的区域物理隔离。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区域级IDC的范围是1,采用连续编号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客户端是指前台服务器、接口机等需要与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接口的设备。
区域级IDC的上一级是城市级IDC,在同一个城市中具有多个区域,在某些区域内具有IDC,而在某些区域内不具有IDC,整体上具有IDC的区域会小于或等于具有客户端的区域,这会导致客户端的地域区间编码多于IDC编码数量,而二者的匹配也会出现问题。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城市级IDC的范围为20,例如A城市的IDC编码为21-40,其中具有5个区域IDC,采用连续编码的方式,其中的IDC编码分别为21、22、23、24、25,而其中的客户端编号具有超过5个区域,除了与IDC对应的21-25区域外,还具有额外的26-32区域。
城市级IDC的上一级是国家级IDC,在同一国家具有多个城市,在某些城市具有IDC,某些城市不具有IDC。与城市级IDC类似,具有IDC的城市会小于或等于具有客户端的城市,这会导致客户端的城市区间编码多于IDC编码数量,而二者的匹配也会出现问题。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例如A国被分配的编码区间为1-1000,而B国被分配的编码区间为1001-2000。
国家级IDC的上一级是大洲级IDC,与国家级IDC类似,在同一大洲具有多个国家,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IDC编码分段。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例如A大洲被分配的编码区间为1-10000,而B大洲被分配的编码区间为10001-20000。
这些编码一经预设即不再变动,编码区间的预设最大值为65535,理论上能够满足最大的覆盖要求。
作为所述领域技术人员也能够知晓,此处选择的1、20、1000、10000仅仅是优选实施例中的设定范围,并不排除使用其他范围。
S201,获取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
在该步骤中,客户端将获取一个地域区间编码,这个地域区间编码是根据客户端所处的地域区间预先分配,并且与该地域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相对应的。在本步骤中,分配的即S200所预设的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客户端位于A地的机房内,A地预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1-20。A地具有的1个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为1,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1。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客户端位于B地的机房内,B地预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21-40。B地具有的1个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分别为21,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2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客户端位于C地的机房内,C地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41-60。C地具有的1个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分别为41,42,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4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客户端位于D地的机房内,D地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61-80。D地具有的3个互联网数据中心,按照连续分配规则,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分别为61、62、63,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与机房的位置关系,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42。
S202,计算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
计算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IDC地域区间编码是基于二者的地域位置匹配相关度进行的。因为在对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和IDC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分配时,二者满足如下关系:
同IDC范围区间内满足:
Server IDC=CLient IDC。
如图4所示,在满足服务器IDC与客户端IDC相同的情况下,表明IDC服务器与客户端服务器处于同一IDC机房,此时,还包括同一IDC机房中机架号(SET)的匹配。
同一IDC中设置有一系列的机架,例如IDC=21,而SERVER SET=1、2、3,CLIENTSET=1、3、5,这种编号情况是:服务器设置在机架编号为1、2、3的机架上,而客户端服务器设置在编号为1、3、5的机架上。在此情况下,分配规则包括:IDC相等,且SET相等,IDC相等,SET不相等。
IDC相等,且SET相等,给CLIENT分配IDC和SET完全相等的SERVER,此时CLIENT服务器与IDC服务器处于同一机架上。
IDC相等,SET不相等,给CLIENT分配同一IDC机房中随机机架号(SET)的SERVER。
如此能够保证客户端服务器与IDC服务器之间的最近地理位置匹配。
不同IDC范围区间满足:
Floor(Server IDC-1)/区间范围+1=Floor(CLient IDC-1)/区间范围+1
Server IDC是指IDC服务器分配的IDC,CLient IDC是指IDC客户端分配的IDC,Floor(*)是指向下取整数函数。
在分配过程中,IDC区间的分配方式正如在步骤S200中所定义的:
区域级IDC区间范围 1
城市级IDC区间范围 20
国家级IDC区间范围 1000
大洲级IDC区间范围 10000
在该步骤中,客户端会根据分配原理采用算法来根据CLient IDC来计算与之相关的Server IDC。
按照预设的算法计算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地域区间编码,因为在对客户端的区间编码进行分配时,区间编码是按照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对应分配的。因此,根据客户端的区间编码可以计算得到与之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
客户端在计算与其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时,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Server IDC Area=floor(CLient IDC-1)/区间范围+1
其中CLient IDC表示预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Server IDC Area表示与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所在的区间编号,floor(*)表示向下取整函数。区间范围按照从小到大的区间范围分为:区域级IDC区间范围、城市级IDC区间范围、国家级IDC区间范围、大洲级IDC区间范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客户端位于A地的机房内,A地预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1-20。A地具有的1个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分别为1,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1。按照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1,即CLient IDC=1,首先使用区域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根据公式可以获得Server IDCArea=(1-1)/1+1=1,即,计算得到的区域级IDC中与该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为1。接下来只需确定计算得到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确定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若不存在,则使用更高一级的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和查找。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客户端位于B地的机房内,B地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21-40。B地具有的1个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分别为21,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22。按照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22,即CLientIDC=22,首先使用区域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根据公式可以获得Server IDC Area=(22-1)/1+1=22,即,计算得到与该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为22。接下来需要确定计算得到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确定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如果不存在,则使用比区域级IDC区间范围高一级的城市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然后重复计算和确定的过程。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区域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获得的Server IDC Area=22并无匹配项目,于是使用比区域级IDC区间范围高一级的城市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根据公式可以获得Server IDC Area=floor(22-1)/20+1=2,其表示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编号为2,即处于21-40区间内,接下来在该范围内查询确定唯一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只有编号为21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因此,将该互联网数据中心确定为与客户端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客户端位于C地的机房内,C地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41-60。C地具有的3个互联网数据中心,按照连续分配规则,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分别为41、42,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与机房的位置关系,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42。首先使用区域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根据公式可以获得Server IDC Area=(42-1)/1+1=42,即,计算得到与该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为42。接下来需要确定计算得到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确定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如果不存在,则使用比区域级IDC区间范围高一级的城市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然后重复计算和确定的过程。在本实施例中,由区域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获得的Server IDC Area=42,并且查询获得具有与此对应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42,无需进行更高级别的IDC区间范围比较。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客户端位于D地的机房内,D地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为61-80。D地具有的3个互联网数据中心,按照连续分配规则,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DC编号分别为61、62、63,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与机房的位置关系,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为72。
首先使用区域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根据公式可以获得Server IDC Area=(72-1)/1+1=72,即,计算得到与该客户端被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为72。接下来需要确定计算得到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确定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如果不存在,则使用比区域级IDC区间范围高一级的城市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然后重复计算和确定的过程。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区域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获得的Server IDC Area=72并无匹配项目,于是使用比区域级IDC区间范围高一级的城市级IDC区间范围进行计算,根据公式可以获得Server IDC Area=floor(72-1)/20+1=4,其表示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编号为4,即处于61-80区间内,接下来在该范围内查询确定唯一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的编码。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具有编号为61、62、63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并且这三个互联网数据中心均为满足要求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接下来需要在满足要求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中进行选择。
可见,上述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子步骤:
S2021,选定地域区间范围;
S2022,在所述地域区间范围内,根据第一预定算法计算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
S2023,判断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是否存在;若存在,则进行根据所述计算的结果,确定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的步骤;若不存在,选定当前地域区间范围的上一级地域区间范围,并重复进行所述计算和判断。
第一预定算法包括:判断当前地域区间范围是否为最小区间范围;若是,则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等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若否,根据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和当前地域区间范围计算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处的地域区间。
在该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在所有地域区间范围内均不存在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若出现该情况,则在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中随机选取。
S203,根据所述计算的结果,确定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
在步骤S202的计算过程中,通过计算可以获得与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IDC地域区间编码,而为了建立客户端与IDC之间的联系,需要确定一个IDC地域区间编码,并根据该IDC地域区间编码建立IDC与客户端之间的连接。根据IDC地域区间编码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之间的相关情况,存在几种具体的情况:
一、具有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完全相关的IDC地域区间编码,此时将IDC地域区间编码确定为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编码。
完全相关是指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与IDC地域区间编码完全相同,例如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为65,而IDC地域区间编码也为65。
二、具有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区域相关的IDC地域区间编码,此时在符合条件的所有区域相关IDC地域区间编码中确定一个编码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
区域相关是指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与IDC地域区间编码处于一个区域内,例如,例如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为65,而IDC地域区间编码为61-80,其间具有编号为61、62、63的IDC。此时编号为61、62、63的IDC均符合条件,需要在这三个IDC中确定一个来作为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IDC地域区间编码。
区域相关是分等级的,还可能包含国家级区域和大洲级区域的相关。
可见,该步骤包括判断所述计算的结果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还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处的地域区间;如果所述计算的结果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则将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匹配;如果所述计算的结果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处的地域区间,则在所述区间内根据第二预定算法随机选取已有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并将该编码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匹配。
所述第二预定算法包括:获取所述区间内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生成所述区间内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对应的权重;随机生成一权重值,对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进行随机排序,并按顺序从所述权重中减去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对应的权重,并判断结果是否小于零,若小于零,选取该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
S204,基于所述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建立与对应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之间的通讯连接。
在步骤S203确定了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后,根据二者编码与网络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二者之间的连接。
经过上述步骤后,能够实现客户端与互联网数据中心之间的就近匹配,客户端会优先匹配连接与其属于同一区域IDC编码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然后匹配连接与其属于同一城市IDC编码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然后匹配连接与其属于同一国家IDC编码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最后连接与其属于同一大洲的互联网数据中心。这样能够实现跨区域流量的最小化,并且在利用大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时,有利于获得并控制单个区域的大数据流量,当然这种在最小区域内的匹配接口方式能够保证很好的物理隔离。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装置,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如下模块:
预编码模块,用于对客户端和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地域区间预编码。
预编码是按照地域规则进行的,并且客户端与互联网数据中心采用相同的规则进行编码。
编码分为区域级IDC,是指IDC与客户端位于同一区域、具有同一编码,例如A地的某互联网数据中心编码为81,而位于A地同一区域的客户端也被编码为81。这表明二者属于同一区域,在进行访问时,客户端访问属于同一区域的IDC也将具有最短的物理链路,这无疑能够带来跨区域流量的节省、同时有利于该区域地大数据统计,并且还能够很好地实现数据的区域物理隔离。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区域级IDC的范围是1,采用连续编号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客户端是指前台服务器、接口服务器等需要与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接口的设备。
区域级IDC的上一级是城市级IDC,在同一个城市中具有多个区域,在某些区域内具有IDC,而在某些区域内不具有IDC,整体上具有IDC的区域会小于或等于具有客户端的区域,这会导致客户端的地域区间编码多于IDC编码数量,而二者的匹配也会出现问题。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城市级IDC的范围为20,例如A城市的IDC编码为21-40,其中具有5个区域IDC,采用连续编码的方式,其中的IDC编码分别为21、22、23、24、25,而其中的客户端编号具有超过5个区域,除了与IDC对应的21-25区域外,还具有额外的26-32区域。
城市级IDC的上一级是国家级IDC,在同一国家具有多个城市,在某些城市具有IDC,某些城市不具有IDC。与城市级IDC类似,具有IDC的城市会小于或等于具有客户端的城市,这会导致客户端的城市区间编码多于IDC编码数量,而二者的匹配也会出现问题。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例如A国被分配的编码区间为1-1000,而B国被分配的编码区间为1001-2000。
国家级IDC的上一级是大洲级IDC,与国家级IDC类似,在同一大洲具有多个国家,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IDC编码分段。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例如A大洲被分配的编码区间为1-10000,而B大洲被分配的编码区间为10001-20000。
这些编码一经预设即不再变动,编码区间的预设最大值为65535,理论上能够满足最大的覆盖要求。
区间编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
在该模块中,客户端将获取一个地域区间编码,这个地域区间编码是根据客户端所处的地域区间预先分配,并且与该地域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相对应的。在本步骤中,分配的即S200所预设的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计算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IDC地域区间编码是基于二者的地域位置匹配相关度进行的。因为在对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和IDC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分配时,二者满足如下关系:
同IDC范围区间内满足:
Server IDC=CLient IDC。
不同IDC范围区间满足:
Floor(Server IDC-1)/区间范围+1=Floor(CLient IDC-1)/区间范围+1
Server IDC是指IDC服务器分配的IDC,CLient IDC是指IDC客户端分配的IDC,Floor(*)是指向下取整数函数。
在分配过程中,IDC区间的分配方式正如在步骤S200中所定义的:
区域级IDC区间范围 1
城市级IDC区间范围 20
国家级IDC区间范围 1000
大洲级IDC区间范围 10000
在该步骤中,客户端会根据分配原理采用算法来根据CLient IDC来计算与之相关的Server IDC。
按照预设的算法计算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地域区间编码,因为在对客户端的区间编码进行分配时,区间编码是按照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对应分配的。因此,根据客户端的区间编码可以计算得到与之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
客户端在计算与其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时,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Server IDC Area=floor(CLient IDC-1)/区间范围+1
其中CLient IDC表示预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Server IDC Area表示与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所在的区间编号,floor(*)表示向下取整函数。区间范围按照从小到大的区间范围分为:区域级IDC区间范围、城市级IDC区间范围、国家级IDC区间范围、大洲级IDC区间范围。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计算模块包括如下子模块:
区间范围选定子模块,用于选定地域区间范围;
算法实现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地域区间范围内,根据第一预定算法计算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
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是否存在;若存在,则启动匹配模块;若不存在,选定当前地域区间范围的上一级地域区间范围,并启动所述算法实现子模块和判断子模块。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模块还包括随机选取子模块,用于在所有地域区间范围内均不存在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则在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中随机选取。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定算法包括:判断当前地域区间范围是否为最小区间范围;若是,则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等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若否,根据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和当前地域区间范围计算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处的地域区间。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的结果,确定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
在步骤计算模块中,通过计算可以获得与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IDC地域区间编码,而为了建立客户端与IDC之间的联系,需要确定一个IDC地域区间编码,并根据该IDC地域区间编码建立IDC与客户端之间的连接。根据IDC地域区间编码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之间的相关情况,存在几种具体的情况:
一、具有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完全相关的IDC地域区间编码,此时将IDC地域区间编码确定为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编码。
完全相关是指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与IDC地域区间编码完全相同,例如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为65,而IDC地域区间编码也为65。
二、具有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区域相关的IDC地域区间编码,此时在符合条件的所有区域相关IDC地域区间编码中确定一个编码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
区域相关是指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与IDC地域区间编码处于一个区域内,例如,例如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为65,而IDC地域区间编码为61-80,其间具有编号为61、62、63的IDC。此时编号为61、62、63的IDC均符合条件,需要在这三个IDC中确定一个来作为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IDC地域区间编码。
区域相关是分等级的,还可能包含国家级区域和大洲级区域的相关。
可见,该步骤包括判断所述计算的结果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还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处的地域区间;如果所述计算的结果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则将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匹配;如果所述计算的结果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处的地域区间,则在所述区间内根据第二预定算法随机选取已有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并将该编码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匹配。
所述第二预定算法包括:获取所述区间内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生成所述区间内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对应的权重;随机生成一权重值,对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进行随机排序,并按顺序从所述权重中减去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对应的权重,并判断结果是否小于零,若小于零,选取该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匹配模块包括如下子模块:
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计算的结果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还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处的地域区间;
直接匹配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计算的结果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时,将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匹配;
区间随机选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计算的结果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处的地域区间时,在所述区间内根据第二预定算法随机选取已有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并将该编码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匹配。
第二预定算法还可以表达为:
W1=rand()%总权重之和
For(遍历符合条件的所有IP)
if(W1–Weiht(IP)<0)选该IP
elseW1=W1-Weiht(IP)
在总权重中生成一个随机权重;对于符合条件的编码地址进行遍历,用随机权重减去当前编码地址权重,如果结果小于零则选择则编码地址,否则使用当前结果作为新的随机权重进行一下一轮比较。
通讯连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建立与对应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之间的通讯连接。
在匹配模块确定了与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后,根据二者编码与网络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二者之间的连接。
基于上述装置,能够实现客户端与互联网数据中心之间的就近匹配,客户端会优先匹配连接与其属于同一区域IDC编码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然后匹配连接与其属于同一城市IDC编码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然后匹配连接与其属于同一国家IDC编码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最后连接与其属于同一大洲的互联网数据中心。这样能够实现跨区域流量的最小化,并且在利用大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时,有利于获得并控制单个区域的大数据流量,当然这种在最小区域内的匹配接口方式能够保证很好的物理隔离。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客户端,客户端包含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装置。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客户端是指前台服务器、接口机等需要与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接口的设备。
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装置包含预编码模块,用于对客户端和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地域区间预编码。预编码是按照地域规则进行的,并且客户端与互联网数据中心采用相同的规则进行编码。编码分为区域级IDC,是指IDC与客户端位于同一区域、具有同一编码。
包含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装置的客户端能够实现与其地域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上述装置应用于客户端中时,其可与互联网数据中心通信。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装置也可以软件的形式运行于(客户端)上。图8示出了包含上述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装置的一种通用计算机系统结构。上述计算机系统可包括总线、处理器1、存储器2、通信接口3、输入设备4和输出设备5。处理器1、存储器2、通信接口3、输入设备4和输出设备5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其中:总线可包括一通路,在计算机系统各个部件之间传送信息。处理器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通用中央处理器(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微处理器等,也可以是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W),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发明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处理器1可包括主处理器,还可包括基带芯片、调制解调器等。存储器2中保存有执行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程序,还可以保存有操作系统和其他关键业务。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更具体的,存储器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磁盘存储器、flash等等。输入设备4可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和信息的装置,例如键盘、鼠标、摄像头、扫描仪、光笔、语音输入装置、触摸屏、计步器或重力感应器等。输出设备5可包括允许输出信息给用户的装置,例如显示屏、打印机、扬声器等。通信接口3可包括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以便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无线局域网(WLAN)等。处理器1执行存储器2中所存放的程序,以及调用其他设备,可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资源管理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W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客户端获取所述客户端所处地域区间的地域区间编码;所述客户端为需要与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接口的设备;
所述客户端计算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计算公式为:Server IDC Area=floor(CLient IDC-1)/区间范围+1;其中,CLient IDC表示预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Server IDC Area表示与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所在的区间编号,floor (*)表示向下取整函数;所述计算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包括:选定地域区间范围;在所述地域区间范围内,根据第一预定算法计算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述第一预定算法包括:判断当前地域区间范围是否为最小区间范围;若是,则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等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若否,根据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和当前地域区间范围计算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处的地域区间;判断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是否存在;若存在,则进行根据所述计算的结果,确定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若不存在,选定当前地域区间范围的上一级地域区间范围为当前的地域区间范围;重复步骤:在所述地域区间范围内,根据第一预定算法计算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判断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是否存在;
基于所述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所述客户端建立与对应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之间的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步骤之前还包括:对客户端和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地域区间预编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在所有地域区间范围内均不存在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则在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中随机选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计算的结果,确定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包括:
判断所述计算的结果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还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处的地域区间;
如果所述计算的结果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则将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匹配;
如果所述计算的结果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处的地域区间,则在所述区间内根据第二预定算法随机选取已有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并将该编码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算法包括:
获取所述区间内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
生成所述区间内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对应的权重;
随机生成一权重值,对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进行随机排序,并按顺序从所述权重中减去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对应的权重,并判断结果是否小于零,若小于零,选取该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
6.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承载于客户端,所述客户端为需要与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接口的设备;所述装置包括如下模块:
区间编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客户端所处地域区间的地域区间编码;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计算公式为:Server IDC Area=floor(CLient IDC-1)/区间范围+1;其中,CLientIDC表示预分配的地域区间编码的连续区间范围;Server IDC Area表示与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所在的区间编号,floor (*)表示向下取整函数;所述计算模块包括如下子模块:区间范围选定子模块,用于选定地域区间范围;算法实现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地域区间范围内,根据第一预定算法计算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述第一预定算法包括:判断当前地域区间范围是否为最小区间范围;若是,则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等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若否,根据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和当前地域区间范围计算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处的地域区间;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是否存在;若存在,则利用匹配模块;若不存在,利用所述区间范围选定子模块选定当前地域区间范围的上一级地域区间范围为当前的地域区间范围;所述算法实现子模块,重复用于在所述地域区间范围内,根据第一预定算法计算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述第一判断子模块,重复用于判断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是否存在;
所述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的结果,确定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
通讯连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相匹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地域区间编码,建立与对应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之间的通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预编码模块,用于对客户端和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地域区间预编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还包括随机选取子模块,用于在所有地域区间范围内均不存在与所述地域区间编码相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则在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中随机选取。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模块包括如下子模块:
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计算的结果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还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处的地域区间;
直接匹配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计算的结果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时,将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匹配;
区间随机选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计算的结果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处的地域区间时,在所述区间内根据第二预定算法随机选取已有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并将该编码与所述客户端地域区间编码进行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算法包括:
获取所述区间内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
生成所述区间内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对应的权重;
随机生成一权重值,对所述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进行随机排序,并按顺序从所述权重中减去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所对应的权重,并判断结果是否小于零,若小于零,选取该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域区间编码。
11.一种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包含权利要求6-10之一所述的装置。
CN201610944215.8A 2016-11-02 2016-11-02 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方法、装置及客户端 Active CN108023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4215.8A CN108023857B (zh) 2016-11-02 2016-11-02 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方法、装置及客户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4215.8A CN108023857B (zh) 2016-11-02 2016-11-02 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方法、装置及客户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3857A CN108023857A (zh) 2018-05-11
CN108023857B true CN108023857B (zh) 2021-02-12

Family

ID=62070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44215.8A Active CN108023857B (zh) 2016-11-02 2016-11-02 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方法、装置及客户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238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0323B (zh) * 2018-05-17 2021-01-22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dc调度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0545312B (zh) * 2019-08-12 2020-05-08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监控系统跨区互联检测方法与装置
CN110809051B (zh) * 2019-11-11 2020-11-13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343093B (zh) * 2020-02-28 2021-07-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5815A (zh) * 2010-12-17 2011-05-11 北京世纪互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获取访客本地域名解析服务器的系统
CN103248715A (zh) * 2012-02-07 2013-08-14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cdn的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717270A (zh) * 2013-12-17 2015-06-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实现服务接入的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5847399A (zh) * 2016-04-25 2016-08-1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服务器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5959405A (zh) * 2016-06-24 2016-09-21 北京兰云科技有限公司 Cdn视频调度系统、方法以及cdn调度服务器和客户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5815A (zh) * 2010-12-17 2011-05-11 北京世纪互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获取访客本地域名解析服务器的系统
CN103248715A (zh) * 2012-02-07 2013-08-14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cdn的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717270A (zh) * 2013-12-17 2015-06-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实现服务接入的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5847399A (zh) * 2016-04-25 2016-08-1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服务器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5959405A (zh) * 2016-06-24 2016-09-21 北京兰云科技有限公司 Cdn视频调度系统、方法以及cdn调度服务器和客户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3857A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3857B (zh) 一种地域区间匹配网络访问方法、装置及客户端
CN110198332B (zh) 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2112981A (zh) 通信网络中的虚拟机的动态分布
CN105335229A (zh) 一种业务资源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3259869B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数据存储的集中信息管理方法
CN106780064A (zh) 一种区域划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0198267B (zh) 一种流量调度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WO2016145137A1 (en) Scaling the lte control plane for future mobile access
WO2017207049A1 (en) A node of a network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for resource distribution
CN110933181B (zh) 一种路由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N108366133B (zh) 一种ts服务器调度方法、调度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187312A (zh) 批量终端设备进行网络通信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CN112243036B (zh) PaaS服务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07770296A (zh) 分配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47465B (zh) 一种选择网络数据中心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97542A (zh) 一种支持构件在线伸缩的云操作系统总线及均衡方法
CN117081983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862134B (zh) 一种ip地址的租约时间配置方法和系统及dhcp客户端
CN103269519B (zh) 一种集中式基站架构中的处理资源分配方法与系统
JP2020137073A (ja)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配置装置及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配置プログラム
CN107295042B (zh) 一种为用户分配数据中心的方法和设备
US10264061B2 (en) User service access allo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14338690A (zh) 服务器选择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173396A (zh) 终端联网时间的确定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378140B2 (en) Least disruptive cache assig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