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3709A - 上行发送波形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上行发送波形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3709A
CN108023709A CN201610974392.0A CN201610974392A CN108023709A CN 108023709 A CN108023709 A CN 108023709A CN 201610974392 A CN201610974392 A CN 201610974392A CN 108023709 A CN108023709 A CN 108023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waveform
transmission waveform
pusch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743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3709B (zh
Inventor
刘仁茂
肖芳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6109743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23709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RU2019116864A priority patent/RU2731677C1/ru
Priority to MX2019005079A priority patent/MX2019005079A/es
Priority to AU2017352946A priority patent/AU2017352946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7/109064 priority patent/WO2018082600A1/zh
Priority to DK17867703.5T priority patent/DK3537677T3/da
Priority to US16/346,093 priority patent/US11601311B2/en
Priority to EP17867703.5A priority patent/EP3537677B1/en
Publication of CN108023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3709A/zh
Priority to CL2019001165A priority patent/CL2019001165A1/es
Priority to CONC2019/0005700A priority patent/CO2019005700A2/es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3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3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4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er for adjusting OFDM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g. transmission tim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22Selective call receivers
    • H04W88/023Selective call receivers with message or information receiving cap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配置单元,被设置为对用户设备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进行配置;以及发送单元,被设置为向所述UE发送与所述配置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配置单元采用以下任意方式来进行配置:物理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和相应的方法。

Description

上行发送波形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上行发送波形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2016年3月,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RAN#71次全会上,NTT DOCOMO提出了一个关于5G技术标准的新的研究项目(参见非专利文献:RP-160671:New SID Proposal: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并获批准。该研究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个新的无线(New Radio:NR)接入技术以满足5G的所有使用场景、需求和部署环境。NR主要有三个使用场景:增强的移动宽带通信(Enhanced mobilebroadband:eMBB)、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和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按照该研究项目的规划,NR的标准化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标准化工作将于2018年中期完成;第二阶段的标准化工作将于2019年底完成。第一阶段的标准规范要前向兼容于第二阶段的标准规范,而第二阶段的标准规范要建立在第一阶段的标准规范之上,并满足5G NR技术标准的所有要求。
2016年10月,在里斯本举行的3GPP RAN1#86bis次会议上,RAN1工作组就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和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用于NR的上行传输达成共识。而且,NR U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必须强制支持以上两种传输波形。然而,现有的LTE UE的上行链路只支持DFT-S-OFDM一种传输波形,因此,eNB接收UE发来的数据时只按DFT-S-OFDM波形接收。当上行链路支持两种波形时,eNB接收物理信道前,必须知道UE是采用何种波形发送,否则,eNB难以完成上行链路的接收。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配置单元,被设置为对用户设备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进行配置;以及发送单元,被设置为向所述UE发送与所述配置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配置单元采用以下任意方式来进行配置:物理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波形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和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置单元被设置为:通过物理层信令来配置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指示UE的上行传输所采用的发送波形的信息,或者包括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资源分配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置单元被设置为:通过MAC RAR消息来配置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所述MAC RAR消息包括上行调度许可,所述上行调度许可指示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置单元被设置为:当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置单元被设置为:预先规定UE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PUSCH的发送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置单元被设置为:在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置单元被设置为:从用户设备UE接收随机接入消息1,以确定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置单元被设置为:预先确定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各个资源池中的资源在进行上行发送时所采用的发送波形。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中的方法,包括:对用户设备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进行配置;以及向所述UE发送与所述配置有关的信息;其中,采用以下任意方式来进行配置:物理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波形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和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物理层信令来配置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指示UE的上行传输所采用的发送波形的信息,或者包括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资源分配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MAC RAR消息来配置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所述MACRAR消息包括上行调度许可,所述上行调度许可指示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先规定UE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PUSCH的发送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用户设备UE接收随机接入消息1,以确定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先确定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各个资源池中的资源在进行上行发送时所采用的发送波形。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接收单元,被设置为从基站接收关于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的配置信息;以及提取单元,被设置为从所接收的信息中提取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的配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采用以下任意方式来接收所述配置信息:物理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波形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和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是通过物理层信令来配置的,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指示UE的上行传输所采用的发送波形的信息,或者包括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资源分配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是通过MAC RAR消息来配置的,所述MAC RAR消息包括上行调度许可,所述上行调度许可指示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来重新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UE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PUSCH的发送波形是预先规定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来重新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UE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1,以确定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各个资源池中的资源在进行上行发送时所采用的发送波形是预先确定的。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UE中的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关于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的配置信息;以及从所接收的信息中提取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的配置;其中,采用以下任意方式来接收所述配置信息:物理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波形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和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是通过物理层信令来配置的,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指示UE的上行传输所采用的发送波形的信息,或者包括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资源分配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是通过MAC RAR消息来配置的,所述MAC RAR消息包括上行调度许可,所述上行调度许可指示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来重新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UE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PUSCH的发送波形是预先规定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来重新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UE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1,以确定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各个资源池中的资源在进行上行发送时所采用的发送波形是预先确定的。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由基站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本公开不应局限于下文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另外,为了简便起见,省略了对与本公开没有直接关联的公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以防止对本公开的理解造成混淆。
下面描述本申请涉及的部分术语,如未特别说明,本申请涉及的术语采用此处定义。此外,本申请以LTE、eLTE和NR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并不限于所述LTE、eLTE和NR,也可以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例如6G无线通信系统。
在本申请中,物理上行信道是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和/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NR定义的用于承载UE上行数据和/或信令的物理上行数据信道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在本申请中,用户设备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是指上行通信信号的生成方式,可以包括DFT-S-OFDM和CP-OFDM,或NR定义的用于生成上行通信信号的其它生成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100的框图。如图1所示,基站100包括配置单元110和发送单元12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基站100还可以包括实现其功能所必需的其他功能单元,如各种处理器、存储器、射频信号处理单元、基带信号处理单元和其它物理下行信道发射处理单元等等。然而为了简便,省略了这些公知元件的详细描述。
配置单元110对用户设备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进行配置。例如,配置单元110采用以下任意方式来进行配置:物理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单元120向UE发送与所述配置有关的信息。
在本申请中,发送波形可以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和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或者其他定义的用于生成上行通信信号的其它生成方式。
备选地,配置单元110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来配置UE 200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DCI可以包括指示UE 200的上行传输所采用的发送波形的信息,或者包括用于UE 200的上行传输的资源分配信息。
备选地,配置单元110可以通过MAC RAR消息来配置UE 200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所述MAC RAR消息包括上行调度许可,所述上行调度许可指示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进一步地,配置单元110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通过UE 200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 200的PUSCH的发送波形。
备选地,配置单元110预先规定UE 200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PUSCH的发送波形。进一步地,配置单元110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通过UE 200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 200的PUSCH的发送波形。
备选地,配置单元110可以从用户设备UE 200接收随机接入消息1,以确定UE 200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
备选地,配置单元110可以预先确定用于UE 200的上行传输的各个资源池中的资源在进行上行发送时所采用的发送波形。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UE 200的框图。如图2所示,UE200包括接收单元210和提取单元22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UE 200还可以包括实现其功能所必需的其他功能单元,如各种处理器、存储器、射频信号处理单元、基带信号处理单元和其它物理上行信道发射处理单元等等。然而为了简便,省略了这些公知元件的详细描述。
接收单元210从基站接收关于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的配置信息。提取单元220从所接收的信息中提取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的配置。其中,接收单元210可以采用以下任意方式来接收配置信息:物理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在本申请中,发送波形可以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和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或者其他定义的用于生成上行通信信号的其它生成方式。
备选地,UE 200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是通过物理层信令来配置的,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DCI可以包括指示UE 200的上行传输所采用的发送波形的信息,或者包括用于UE 200的上行传输的资源分配信息。
备选地,UE 200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是通过MAC RAR消息来配置的,所述MACRAR消息包括上行调度许可,所述上行调度许可指示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当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UE 200的PUSCH的发送波形通过UE 200专用的RRC信令来重新配置。
备选地,UE 200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PUSCH的发送波形是预先规定的。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UE 200的PUSCH的发送波形通过UE 200专用的RRC信令来重新配置。
备选地,可以通过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1来确定UE 200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
备选地,用于UE 200的上行传输的各个资源池中的资源在进行上行发送时所采用的发送波形是预先确定的。
下面,通过若干具体实施例来描述基站100和UE 200的操作。
实施例1
在此实施例中,基站100利用物理层信令来配置或区分UE发送物理上行信道所采用的波形。
方式一
基站100的配置单元110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动态地指示UE发送物理上行信道所采用的波形。该物理上行信道主要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Sharing Channel)。PUSCH是指LTE/LTE-A规范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或NR定义的用于承载UE上行数据和/或信令的物理上行信道。
UE 200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信令是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来调度的。PDCCH是指LTE/LTE-A规范中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NR定义的用于调度承载UE上行数据和/或信令的物理上行信道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例如,在LTE/LTE-A中,DCI格式0和4可以用于调度PUSCH。在NR中,可以定义新的DCI格式用于PUSCH的调度。可以在DCI格式中定义1比特的信息字段用于指示UE发送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例如采用DFT-S-OFDM还是CP-OFDM)。比方说,“1”表示DFT-S-OFDM,“0”表示CP-OFDM。这样,通过用于调度PUSCH的DCI就可以动态地指出所调度的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是DFT-S-OFDM还是CP-OFDM。
UE 200可以通过接收单元210来接收PDCCH中用于调度PUSCH的DCI,并通过提取单元220来提取基站100的发送单元120所发送的关于该DCI所调度的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的指示信息。随后,UE200采用基站100所指示的发送波形(DFT-S-OFDM或CP-OFDM)发送PUSCH。
方式二
基站100可以隐式地通过为承载UE上行数据和/或信令的物理上行信道所分配的资源来动态地指示UE发送物理上行信道所采用的波形。该物理上行信道主要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USCH是指LTE/LTE-A规范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或NR定义的用于承载UE上行数据和/或信令的物理上行信道。
UE 200发送的上行数据和/或信令是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来调度的。PDCCH是指LTE/LTE-A规范中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NR定义的用于调度承载UE上行数据和/或信令的物理上行信道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在LTE/LTE-A中,基站100通过DCI格式0和4为PUSCH分配资源。在NR中,可以定义新的DCI格式为PUSCH分配资源。分配的资源以资源块RB或资源块对来表述。对于LTE/LTE-A而言,资源块是指时频二维的一个区域,即在频域上的连续12个子载波以及时域上的7个连续的OFDM符号;而一个资源块对含有2个资源块,即在频域上的连续12个子载波以及时域上的14个连续的OFDM符号。对NR而言,所述资源块可以指NR标准中定义的资源分配单位。
基站100通过公共的RRC信令在上行系统带宽内为不同的上行发送波形配置不同的工作频带。例如:上行系统带宽为100个RB,基站100将0至49号RBs配置为DFT-S-OFDM发送波形,而将50至99号RBs配置为CP-OFDM发送波形。上述公共的RRC信令可以是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和/或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和/或NR中定义的其它的公共RRC信令。
基站100通过PDCCH为PUSCH分配资源,通过所分配的资源可以隐式地告诉UE所调度到的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例如:基站100为PUSCH分配的资源位于0至49号资源块之间,则隐式地告知UE将采用DFT-S-OFDM波形发送PUSCH,否则,如果基站100为PUSCH分配的资源位于50至99号资源块之间,则隐式地告知UE将采用CP-OFDM波形发送PUSCH。
UE 200的接收单元210通过公共的RRC信令接收eNB在上行系统带宽内为不同的上行发送波形配置不同的工作频带的配置信息。例如:上行系统带宽为100个RBs,eNB将0至49号RBs配置为DFT-S-OFDM发送波形,而将50至99号RBs配置为CP-OFDM发送波形。上述公共的RRC信令可以是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和/或系统信息块(SIB:Systeminformation Block)和/或NR中定义的其它的公共RRC信令。
UE 200通过接收PDCCH,得到基站100为其PUSCH所分配的资源,UE 200由所分配到的资源可以隐式地得知本次发送PUSCH将采用的发送波形。例如:UE 200得到基站100为PUSCH所分配到的资源位于0至49号资源块之间,则隐式地得知本次发送PUSCH将采用DFT-S-OFDM波形发送,否则,如果UE 200得到基站100为PUSCH分配的资源位于50至99号资源块之间,则隐式地得知本次发送PUSCH将采用CP-OFDM波形发送。
实施例2
在此实施例中,基站100通过MAC RAR设置随机接入消息3(msg3)及其后续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发送波形。
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基站100可通过UE 200专用的RRC信令重配PUSCH的发送波形。PUSCH指LTE/LTE-A规范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或NR定义的用于承载UE 200上行数据和/或信令的物理上行信道。
UE 200由空闲状态进入RRC连接状态,需要进行随机接入的过程。随机接入过程主要由消息1(msg1)、消息2(msg2)、消息3(msg3)和消息4(msg4)组成。msg1是UE 200在上行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的前导信号,msg2是基站100在下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msg3是UE 200在上行链路上第一个由基站100调度的上行传输,msg3消息由PUSCH承载。msg4是基站100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消息,用于解决随机接入过程的不同UE 200间的冲突问题。
由上述可知,msg3是UE 200由空闲状态进入RRC连接状态过程中的第一个由基站100调度的上行传输。基站100接收msg3前需要知道UE 200发送msg3所采用的发送波形(例如是用DFT-S-OFDM发送还是用CP-OFDM发送)。基站100可以在MAC RAR的上行调度许可(UL-grant)中设置1比特的信息字段来指示UE 200发送msg3和/或其后续的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例如,“1”指DFT-S-OFDM,“0”指CP-OFDM。备选地,可在随机接入响应的消息头(或消息子头)中增加1比特的信息字段来指示UE 200发送msg3所采用的发送波形。例如,“1”指DFT-S-OFDM,“0”指CP-OFDM。
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基站100可以根据UE 200的信道状况和/或网络的流量和/或其它影响UE 200上行发送波形的因素,通过UE 200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200的上行发送波形。
以UE 200进入初始接入过程为例。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前,基站100通过MACRAR的UL-grant来配置UE 200发送msg3和/或其后PUSCH的发送波形。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基站100判断是否需要重新配置UE 200 PUSCH的发送波形。如果需要,则通过UE200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PUSCH的发送波形;如果不需要,基站100将不会重配UE 200PUSCH的发送波形,即UE 200将继续采用MAC RAR所配置的发送波形发送UE 200的PUSCH。
备选地,基站100可以只通过MAC RAR设置随机接入消息3(msg3)及其后续所有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发送波形,而不会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通过UE 200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 200PUSCH的发送波形。
备选地,预先规定(或定义)UE 200在进入RRC连接状态前,采用某一种固定的发送波形发送msg3和/或其后续的PUSCH。例如,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前,预先规定只采用DFT-SOFDM波形来发送msg3和/或其后续的PUSCH。而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基站100可以根据UE 200的信道状况和/或网络的流量和/或其它影响UE200上行发送波形的因素,通过UE 200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 200的上行发送波形。
UE 200通过MAC RAR获取随机接入消息3(msg3)及其后续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发送波形的配置信息。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UE 200通过专用的RRC信令获取关于PUSCH发送波形的配置信息。PUSCH指LTE/LTE-A规范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或NR定义的用于承载UE 200上行数据和/或信令的物理上行信道。
UE 200由空闲状态进入RRC连接状态,需要进行随机接入的过程。随机接入过程主要由消息1(msg1)、消息2(msg2)、消息3(msg3)和消息4(msg4)组成。msg1是UE 200在上行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的前导信号,msg2是基站100在下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msg3是UE 200在上行链路上第一个由基站100调度的上行传输,msg3消息由PUSCH承载。msg4是基站100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消息,用于解决随机接入过程不同的UE 200间的冲突问题。
由上述可知,msg3是UE 200由空闲状态进入RRC连接状态过程中的第一个由基站100调度的上行传输。UE 200发送msg3前需要知道UE200该采用哪种波形发送msg3(例如是用DFT-S-OFDM发送还是用CP-OFDM发送)。UE 200通过接收基站100在MAC RAR的上行调度许可(UL-grant)中设置1比特的信息字段来获取UE 200发送msg3和/或其后续的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例如,接收到的该信息域为“1”则表示UE 200须采用DFT-S-OFDM波形发送msg3和/或其后续的PUSCH,如果接收到的该信息字段为“0”则表示UE 200须采用CP-OFDM波形发送msg3和/或其后续的PUSCH。
备选地,UE 200可通过接收基站100在随机接入响应的消息头(或消息子头)中配置的1比特信息字段来获取UE 200发送msg3和/或其后续的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例如,接收到的该信息字段为“1”则表示UE 200须采用DFT-S-OFDM波形发送msg3和/或其后续的PUSCH,如果接收到的该信息字段为“0”则表示UE 200须采用CP-OFDM波形发送msg3和/或其后续的PUSCH。
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UE 200可以通过专用的RRC信令接收基站100对UE200上行发送波形的重配信息,以获取UE 200发送PUSCH所需采用的发送波形。
备选地,UE 200可以只通过MAC RAR获取基站100为UE 200所配置的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msg3)和/或其后续所有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发送波形的配置信息,而不会在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通过UE 200专用的RRC信令获取UE 200的PUSCH发送波形的重配置信息。
备选地,可以预先规定(或定义)UE 200在进入RRC连接状态前,采用某一种固定的发送波形发送msg3和/或其后续的PUSCH。例如,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前,预先规定只采用DFT-SOFDM波形来发送msg3和/或其后续的PUSCH,而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UE200可以通过UE 200专用的RRC信令获取UE 200的PUSCH发送波形的重配置信息。
实施例3
在此实施例中,由UE 200来选择其用于msg3和/或其后续的PUSCH的发送波形,并通过msg1的前导信号(preamble)来通知基站100。
如上文指出,UE 200由空闲状态进入RRC连接状态,需要进行随机接入的过程。随机接入过程主要由消息1(msg1)、消息2(msg2)、消息3(msg3)和消息4(msg4)组成。msg1是UE200在上行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的前导信号,msg2是基站100在下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msg3是UE 200在上行链路上第一个由基站100调度的上行传输,msg3消息由PUSCH承载。msg4是基站100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消息,用于解决随机接入过程不同UE200间的冲突问题。
由上述可知,msg3是UE 200由空闲状态进入RRC连接状态过程中的第一个由基站100调度的上行传输。基站100接收msg3前需要知道UE 200发送msg3所采用的发送波形(例如是用DFT-S-OFDM发送还是用CP-OFDM发送)。UE 200可以通过msg1的前导信号来通知基站100其发送msg3和/或后续的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例如:在标准中,可以将preamble分为2个preamble组。其中1组preamble(组1)用于指示UE 200将采用DFT-S-OFDM波形发送msg3和/或后续的PUSCH。而用另外1组preamble(组2)用于指示UE 200将采用CP-OFDM波形发送msg3和/或后续的PUSCH。如果UE 200想采用DFT-S-OFDM波形发送msg3和/或后续的PUSCH,则UE 200从组1中随机选择一个preamble进行msg1的发送;如果UE 200想采用CP-OFDM波形发送msg3和/或后续的PUSCH,则UE 200从组2中随机选择一个preamble进行msg1的发送。
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基站100可以根据UE 200的信道状况和/或网络的流量和/或其它影响UE 200上行发送波形的因素,通过UE200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200的上行发送波形。
备选地,UE 200可以只通过preamble来选择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msg3)和/或后续所有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发送波形,而不会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再通过基站100由UE 200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 200 PUSCH的发送波形。
基站100通过检测msg1的preamble来获取UE 200用于msg3和/或其后续的PUSCH的发送波形信息。所述PUSCH指LTE/LTE-A规范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或NR定义的用于承载UE 200上行数据和/或信令的物理上行信道。
UE 200由空闲状态进入RRC连接状态,需要进行随机接入的过程。随机接入主要由消息1(msg1)、消息2(msg2)、消息3(msg3)和消息4(msg4)组成。msg1是UE 200在上行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的前导信号,msg2是基站100在下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msg3是UE 200在上行链路上第一个由基站100调度的上行传输,msg3消息由PUSCH承载。msg4是基站100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消息,用于解决随机接入过程不同UE 200间的冲突问题。
由上述可知,msg3是UE 200由空闲状态进入RRC连接状态过程中的第一个由基站100调度的上行传输。基站100接收msg3前需要知道UE 200发送msg3所采用的发送波形(例如是用DFT-S-OFDM发送还是用CP-OFDM发送)。基站100可以通过检测msg1的前导信号(preamble)来获取UE 200用于发送msg3和/或后续的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信息。例如:在标准中,可以将preamble分为2个preamble组。其中1组preamble(组1)用于指示UE 200将采用DFT-S-OFDM波形发送msg3和/或后续的PUSCH。而用另外1组preamble(组2)用于指示UE200将采用CP-OFDM波形发送msg3和/或后续的PUSCH。如果基站100在组1中检测到UE 200发送的preamble,则基站100知道该UE 200将采用DFT-S-OFDM波形发送msg3和/或后续的PUSCH;如果基站100在组2中检测到UE 200发送的preamble,则基站100知道该UE 200将采用CP-OFDM波形发送msg3和/或后续的PUSCH。
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UE 200可以通过UE 200专用的RRC信令获取UE 200的PUSCH发送波形的重置信息。
备选地,基站100可以只通过检测preamble来获取UE 200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msg3)和/或后续所有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发送波形信息。而不会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再通过基站100由UE 200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 200 PUSCH的发送波形。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主要解决无授权上行传输的UE 200的上行发送波形的确定。
无授权上行传输方式是由UE 200随机选择上行传输资源或采用基站100预先配置的资源直接发送上行数据,而不需要基站100的调度。甚至,UE 200不需要执行随机接入过程。这种传输方式一般适用于上行小数据的发送。即,一旦UE 200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而且,该数据包小于某一阈值时,则UE 200将直接选择上行资源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不需要请求基站100的调度。
无授权上行传输方式的实现是基于资源池进行的。无授权上行传输的上行发送资源池可以是基于竞争的资源池,也可以是非竞争的资源池。基于竞争的资源池用于UE 200从该资源池中随机选择上行发送资源用于UE 200上行数据的发送。而非竞争的资源池用于基站从该资源池中为UE 200预先配置用于UE 200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资源。
对于无授权上行传输方式,可以基于资源池预先定义资源池中的资源在进行上行发送时所采用的发送波形。例如,预先定义4个资源池:1号资源池、2号资源池、3号资源池和4号资源池。1和2号资源池为基于竞争的资源池;3和4号资源池为基于非竞争的资源池。1和3号资源池中的资源采用DFT-S-OFDM波形来发送UE 200的上行数据和/或信令;2和4号资源池中的资源采用CP-OFDM波形来发送UE 200的上行数据和/或信令。
这样,当UE 200想采用DFT-S-OFDM波形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信令时,则UE 200从1号资源池中随机地选择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和/或信令的发送;而当UE 200想采用CP-OFDM波形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信令时,则UE 200从2号资源池中随机地选择资源进行上行数据和/或信令的发送。当基站100想让UE 200采用DFT-S-OFDM波形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信令时,则从3号资源池中为UE 200预先配置资源用于UE 200上行数据和/或信令的发送;当基站100想让UE 200采用CP-OFDM波形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信令时,则从4号资源池中为UE 200预先配置资源用于UE 200上行数据和/或信令的发送。
当基站100想从1和3号资源池中接收UE 200的上行数据和/或信令时,则采用DFT-S-OFDM波形来接收UE 200发送的上行数据和/或信令;而当基站100从2和4号资源池中接收UE 200的上行数据和/或信令时,则采用CP-OFDM波形来接收UE 200发送的上行数据和/或信令。
如果无授权上行传输的UE 200在发送上行数据时还会在不同的物理信道上发送前导信号和/或上行控制信令,则上述无授权上行传输的上行资源池可以是前导信号资源池和/或上行控制信令资源池和/或上行数据资源池。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4个资源池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还可以采用其它数量的资源池来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由基站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方法300在步骤S310处开始。
在步骤S320处,对用户设备UE 200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进行配置。
在步骤S330处,向所述UE发送与所述配置有关的信息。
在本申请中,可以采用以下任意方式来进行配置:物理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波形可以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和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或者其他定义的用于生成上行通信信号的其它生成方式。
备选地,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来配置UE 200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DCI可以包括指示UE 200的上行传输所采用的发送波形的信息,或者包括用于UE 200的上行传输的资源分配信息。
备选地,可以通过MAC RAR消息来配置UE 200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所述MACRAR消息包括上行调度许可,所述上行调度许可指示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进一步地,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通过UE 200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 200的PUSCH的发送波形。
备选地,可以预先规定UE 200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PUSCH的发送波形。进一步地,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通过UE 200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 200的PUSCH的发送波形。备选地,可以从用户设备UE 200接收随机接入消息1,以确定UE 200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备选地,可以预先确定用于UE 200的上行传输的各个资源池中的资源在进行上行发送时所采用的发送波形。
最后,方法300在步骤S340处结束。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方法400在步骤S410处开始。
在步骤S420处,从基站接收关于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的配置信息。
在步骤S430处,从所接收的信息中提取用于UE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的配置。
在本申请中,可以采用以下任意方式来进行配置:物理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波形可以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和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或者其他定义的用于生成上行通信信号的其它生成方式。
备选地,UE 200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来配置,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DCI可以包括指示UE 200的上行传输所采用的发送波形的信息,或者包括用于UE 200的上行传输的资源分配信息。
备选地,UE 200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可以通过MAC RAR消息来配置,所述MACRAR消息包括上行调度许可,所述上行调度许可指示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进一步地,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UE 200的PUSCH的发送波形通过UE 200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
备选地,UE 200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PUSCH的发送波形可以预先规定。进一步地,在UE 200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通过UE 200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 200的PUSCH的发送波形。备选地,用户设备UE 200可以向基站100发送随机接入消息1,从而基站100能够根据所接收的随机接入消息1确定UE 200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备选地,用于UE 200的上行传输的各个资源池中的资源在进行上行发送时所采用的发送波形可以预先确定。
最后,方法400在步骤S440处结束。
上文已经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方法和涉及的设备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示出的方法仅是示例性的。本申请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上面示出的步骤和顺序。上面示出的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可以包括更多的模块,例如还可以包括可以开发的或者将来开发的可用于基站、或UE的模块等等。上文中示出的各种标识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作为这些标识的示例的具体信元。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示实施例的教导可以进行许多变化和修改。
应该理解,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两者的结合来实现。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基站和用户设备内部的各种组件可以通过多种器件来实现,这些器件包括但不限于:模拟电路器件、数字电路器件、数字信号处理(DSP)电路、可编程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等。
在本申请中,“基站”是指具有较大发射功率和较广覆盖面积的移动通信数据和控制交换中心,包括资源分配调度、数据接收发送等功能。“用户设备”是指用户移动终端,例如包括移动电话、笔记本等可以与基站或者微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
此外,这里所公开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上实现。更具体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是如下的一种产品:具有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编码有计算机程序逻辑,当在计算设备上执行时,该计算机程序逻辑提供相关的操作以实现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当在计算系统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计算机程序逻辑使得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操作(方法)。本申请的这种设置典型地提供为设置或编码在例如光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硬盘等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软件、代码和/或其他数据结构、或者诸如一个或多个ROM或RAM或PROM芯片上的固件或微代码的其他介质、或一个或多个模块中的可下载的软件图像、共享数据库等。软件或固件或这种配置可安装在计算设备上,以使得计算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
此外,上述每个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基站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每个功能模块或各个特征可以由电路实现或执行,所述电路通常为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设计用于执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各个功能的电路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通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或分立的硬件组件、或以上器件的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所述处理器可以是现有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上述通用处理器或每个电路可以由数字电路配置,或者可以由逻辑电路配置。此外,当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能够替代目前的集成电路的先进技术时,本申请也可以使用利用该先进技术得到的集成电路。
尽管以上已经结合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示出了本申请,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替换和改变。因此,本申请不应由上述实施例来限定,而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运行在根据本申请的设备上的程序可以是通过控制中央处理单元(CPU)来使计算机实现本申请的实施例功能的程序。该程序或由该程序处理的信息可以临时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HDD)、非易失性存储器(如闪速存储器)、或其他存储器系统中。
用于实现本申请各实施例功能的程序可以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可以通过使计算机系统读取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程序并执行这些程序来实现相应的功能。此处的所谓“计算机系统”可以是嵌入在该设备中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操作系统或硬件(如外围设备)。“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是半导体记录介质、光学记录介质、磁性记录介质、短时动态存储程序的记录介质、或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记录介质。
用在上述实施例中的设备的各种特征或功能模块可以通过电路(例如,单片或多片集成电路)来实现或执行。设计用于执行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功能的电路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上述器件的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现有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上述电路可以是数字电路,也可以是模拟电路。因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替代现有集成电路的新的集成电路技术的情况下,本申请也可以使用这些新的集成电路技术来实现。
如上,已经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也包括不偏离本申请主旨的任何没计改动。另外,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申请进行多种改动,通过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手段所得到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内。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有相同效果的组件可以相互替代。

Claims (40)

1.一种基站,包括:
配置单元,被设置为对用户设备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进行配置;以及
发送单元,被设置为向所述UE发送与所述配置有关的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单元采用以下任意方式来进行配置:物理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发送波形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和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配置单元被设置为:通过物理层信令来配置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指示UE的上行传输所采用的发送波形的信息,或者包括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资源分配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配置单元被设置为:通过MAC RAR消息来配置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所述MAC RAR消息包括上行调度许可,所述上行调度许可指示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配置单元被设置为:当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配置单元被设置为:预先规定UE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PUSCH的发送波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配置单元被设置为:在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配置单元被设置为:从用户设备UE接收随机接入消息1,以确定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配置单元被设置为:预先确定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各个资源池中的资源在进行上行发送时所采用的发送波形。
11.一种基站中的方法,包括:
对用户设备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进行配置;以及
向所述UE发送与所述配置有关的信息;
其中,采用以下任意方式来进行配置:物理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波形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和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物理层信令来配置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指示UE的上行传输所采用的发送波形的信息,或者包括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资源分配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MAC RAR消息来配置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所述MAC RAR消息包括上行调度许可,所述上行调度许可指示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预先规定UE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PUSCH的发送波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重新配置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用户设备UE接收随机接入消息1,以确定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预先确定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各个资源池中的资源在进行上行发送时所采用的发送波形。
21.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
接收单元,被设置为从基站接收关于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的配置信息;以及
提取单元,被设置为从所接收的信息中提取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的配置;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采用以下任意方式来接收所述配置信息:物理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UE,其中,所述发送波形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和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UE,其中,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是通过物理层信令来配置的,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UE,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指示UE的上行传输所采用的发送波形的信息,或者包括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资源分配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UE,其中,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是通过MAC RAR消息来配置的,所述MAC RAR消息包括上行调度许可,所述上行调度许可指示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UE,其中,当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来重新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UE,其中,UE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PUSCH的发送波形是预先规定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UE,其中,在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来重新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UE,其中,UE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1,以确定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UE,其中,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各个资源池中的资源在进行上行发送时所采用的发送波形是预先确定的。
31.一种用户设备UE中的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关于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的配置信息;以及
从所接收的信息中提取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的配置;
其中,采用以下任意方式来接收所述配置信息:物理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波形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和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是通过物理层信令来配置的,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指示UE的上行传输所采用的发送波形的信息,或者包括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资源分配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UE用于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是通过MAC RAR消息来配置的,所述MAC RAR消息包括上行调度许可,所述上行调度许可指示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所采用的发送波形。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来重新配置。
37.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UE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和/或后续的PUSCH的发送波形是预先规定的。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UE的PUSCH的发送波形通过UE专用的RRC信令来重新配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UE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1,以确定UE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波形。
40.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UE的上行传输的各个资源池中的资源在进行上行发送时所采用的发送波形是预先确定的。
CN201610974392.0A 2016-11-04 2016-11-04 上行发送波形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08023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4392.0A CN108023709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上行发送波形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17867703.5A EP3537677B1 (en) 2016-11-04 2017-11-02 Uplink transmission waveform configur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AU2017352946A AU2017352946B2 (en) 2016-11-04 2017-11-02 Uplink transmission waveform configur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PCT/CN2017/109064 WO2018082600A1 (zh) 2016-11-04 2017-11-02 上行发送波形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DK17867703.5T DK3537677T3 (da) 2016-11-04 2017-11-02 Fremgangsmåde til konfiguration af uplink transmissionsbølgeform, basisstation og brugerudstyr
US16/346,093 US11601311B2 (en) 2016-11-04 2017-11-02 Uplink transmission waveform configur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RU2019116864A RU2731677C1 (ru) 2016-11-04 2017-11-02 Способ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я формы сигнала передачи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MX2019005079A MX2019005079A (es) 2016-11-04 2017-11-02 Metodo de configuracion de la forma de onda de envio de enlace ascendente, estacion base y equipo de usuario.
CL2019001165A CL2019001165A1 (es) 2016-11-04 2019-04-26 Método de configuración de la forma de onda de envío de enlace ascendente, estación base y equipo de usuario.
CONC2019/0005700A CO2019005700A2 (es) 2016-11-04 2019-05-30 Método de configuración de la forma de onda de envío de enlace ascendente, estación base y equipo de usuario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4392.0A CN108023709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上行发送波形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3709A true CN108023709A (zh) 2018-05-11
CN108023709B CN108023709B (zh) 2022-03-15

Family

ID=62075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74392.0A Active CN108023709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上行发送波形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601311B2 (zh)
EP (1) EP3537677B1 (zh)
CN (1) CN108023709B (zh)
AU (1) AU2017352946B2 (zh)
CL (1) CL2019001165A1 (zh)
CO (1) CO2019005700A2 (zh)
DK (1) DK3537677T3 (zh)
MX (1) MX2019005079A (zh)
RU (1) RU2731677C1 (zh)
WO (1) WO2018082600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2815A (zh) * 2017-05-02 2020-02-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0192584A1 (en) * 2019-03-26 2020-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veform configuration and indic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WO2020198924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北京欧珀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中的消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9402A (zh) * 2019-08-16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3133702A1 (zh) * 2022-01-11 2023-07-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WO2023137636A1 (en) * 2022-01-19 2023-07-27 Tc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Limited Coverage enhancement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s
WO2023159370A1 (en) * 2022-02-23 2023-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waveform switching for msg3 pusc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8978B (zh) * 2016-11-11 2022-04-2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设备
US11582780B2 (en) 2016-11-23 2023-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608632B1 (ko) * 2016-11-23 2023-12-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MX2019007409A (es) * 2016-12-20 2019-11-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odo y dispositivo para configurar parametro de la comunicacion.
CN112714470B (zh) * 2017-01-04 2022-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US11196520B2 (en) 2017-05-14 2021-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Joint encoding waveform and slot information
JP2021010043A (ja) * 2017-09-28 2021-0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CN111066359A (zh) * 2018-02-08 2020-04-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接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KR102618497B1 (ko) 2018-06-01 2023-1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차량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230389087A1 (en) * 2022-05-25 2023-1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veform switch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24065539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波形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7714A (zh) * 2008-04-24 2009-10-28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信息反馈的子带判决方法、基站、用户设备以及通信系统
CN102239733A (zh) * 2008-12-08 2011-11-09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50108A (zh) * 2009-10-08 2012-07-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级lte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
US20120236736A1 (en) * 2011-03-18 2012-09-20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with a System on an Adjacent Frequency Band Having a Time-Dependent Configuration
CN103283283A (zh) * 2010-12-28 2013-09-04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节能基站和方法
CN103684675A (zh) * 2012-09-24 2014-03-26 夏普株式会社 针对窄带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
US20140153452A1 (en) * 2011-07-28 2014-06-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for same
US20150181589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nfiguring uplink channels i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s
WO2016004634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for enb, ue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N105556888A (zh) * 2013-09-23 2016-05-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Lte-u上行链路波形和可变多子帧调度
CN105612714A (zh) * 2013-10-03 2016-05-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共享频谱中的lte/lte-a通信的虚拟载波
WO2016130175A1 (en) * 2015-02-11 2016-08-18 Intel IP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unified flexible 5g air interface
US20160270070A1 (en) * 2015-03-15 2016-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9007A1 (en) * 2003-10-28 2005-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ffs of mobile station-to-mobile station packet data cal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RU2452139C1 (ru) * 2006-08-21 2012-05-27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множественного доступа с ортогональн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US8295243B2 (en) 2006-08-21 2012-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an 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80058B2 (en) * 2007-06-21 2012-05-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cryption of the scheduled uplink message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EP2282575A1 (en) * 2009-08-04 2011-02-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4202115B (zh) * 2014-05-09 2019-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高阶编码的调制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EP3018938B1 (en) 2014-11-07 2020-09-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System for LTE licensed assisted access in unlicensed bands
CN105991257B (zh) * 2015-01-23 2020-10-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基于滤波器组的信号生成、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US11412503B2 (en) * 2016-08-12 2022-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channel-referenc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 control channel
CN107770870B (zh) 2016-08-22 2020-06-1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资源指示、确定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接收侧设备
CN109618402B (zh) 2016-09-24 2022-06-2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e、基站中的发射功率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US10602507B2 (en) * 2016-09-29 2020-03-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uplink communication waveform selection
US11140715B2 (en) * 2016-10-26 2021-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veform-dependent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US10575258B2 (en) * 2016-10-27 2020-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MX2019005083A (es) * 2016-11-01 2019-08-12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ario y metodo de radiocomunicaciones.
JP2020017774A (ja) * 2016-11-02 2020-01-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6876238B2 (ja) * 2016-11-02 2021-05-26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2600602A (zh) * 2016-11-03 2021-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与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1582780B2 (en) 2016-11-23 2023-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BR112020020298A2 (pt) 2018-04-05 2021-01-12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estação base e método de radiocomunicação
EP3708610B1 (en) 2018-07-12 2021-09-22 Lg Chem, Ltd. Plasticizer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yclohexane polyester-based material, and resi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7714A (zh) * 2008-04-24 2009-10-28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信息反馈的子带判决方法、基站、用户设备以及通信系统
CN102239733A (zh) * 2008-12-08 2011-11-09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50108A (zh) * 2009-10-08 2012-07-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级lte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
CN103283283A (zh) * 2010-12-28 2013-09-04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节能基站和方法
US20120236736A1 (en) * 2011-03-18 2012-09-20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with a System on an Adjacent Frequency Band Having a Time-Dependent Configuration
US20140153452A1 (en) * 2011-07-28 2014-06-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for same
CN103684675A (zh) * 2012-09-24 2014-03-26 夏普株式会社 针对窄带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
CN105556888A (zh) * 2013-09-23 2016-05-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Lte-u上行链路波形和可变多子帧调度
CN105612714A (zh) * 2013-10-03 2016-05-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共享频谱中的lte/lte-a通信的虚拟载波
US20150181589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nfiguring uplink channels i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s
WO2016004634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for enb, ue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O2016130175A1 (en) * 2015-02-11 2016-08-18 Intel IP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unified flexible 5g air interface
US20160270070A1 (en) * 2015-03-15 2016-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Non-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ase1_waveform_proposal_cpofdm_plus_dfts_ofdm"", 《3GPP》 *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Multiplexing of DFTs-OFDM and OFDM in uplink"", 《3GPP》 *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Multiplexing of DFTs-OFDM and OFDM in uplink", 《3GPP TSG-RAN WG1 #86 R1-1610114》 *
QUALCOMM等: ""WF on waveforms for NR uplink"", 《3GPP》 *
RANA AHMED等: ""Coexistence of UF-OFDM and CP-OFDM"", 《IEEE》 *
UTSAW KUMAR: "A Waveform for 5G: Guard Interval DFT-s-OFDM", 《IEEE XPLORE》 *
张晓飞: "LTE上行链路信道估计技术研究", 《CNKI中国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
许梦: ""3GPP_LTE上行随机接入的研究"", 《CNKI》 *
陈磊: "正交波束成形空分多址系统中下行信息_干扰比分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2815A (zh) * 2017-05-02 2020-02-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0192584A1 (en) * 2019-03-26 2020-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veform configuration and indic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CN113574924A (zh) * 2019-03-26 2021-10-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配置和指示
WO2020198924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北京欧珀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中的消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55948A (zh) * 2019-03-29 2020-12-08 北京欧珀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中的消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9402A (zh) * 2019-08-16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399402B (zh) * 2019-08-16 2023-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3133702A1 (zh) * 2022-01-11 2023-07-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WO2023137636A1 (en) * 2022-01-19 2023-07-27 Tc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Limited Coverage enhancement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s
WO2023159370A1 (en) * 2022-02-23 2023-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waveform switching for msg3 pus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37677B1 (en) 2022-08-03
EP3537677A4 (en) 2020-07-01
MX2019005079A (es) 2019-10-02
CO2019005700A2 (es) 2019-07-31
DK3537677T3 (da) 2022-10-17
AU2017352946B2 (en) 2021-06-10
RU2731677C1 (ru) 2020-09-07
EP3537677A1 (en) 2019-09-11
CL2019001165A1 (es) 2019-07-05
WO2018082600A1 (zh) 2018-05-11
CN108023709B (zh) 2022-03-15
AU2017352946A1 (en) 2019-06-20
AU2017352946A8 (en) 2019-08-01
US20190297619A1 (en) 2019-09-26
US11601311B2 (en)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3709A (zh) 上行发送波形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13692059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6686691B (zh)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rar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7117991A1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基站
RU2693288C2 (ru) Пер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втор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и осуществляемые на них способы отправки и приема, соответственно, указания типа подкадра
EP419560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ai network model support capabil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i network model support capability, and storage medium,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20210099987A1 (en) Allocat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hat provide low latency services
CN107534516A (zh) 用于使用盲解码和截断子帧接收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设备
EP3496500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CN106535333B (zh)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495222A (zh) 一种ra-rnti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113886A (zh) 用于以选择的先听后说(lbt)方法执行lbt的第一无线电节点和其中的方法
EP3146663B1 (en) Radio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via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spectra
CN108141811A (zh) 用于低复杂度用户设备和/或覆盖增强模式的用户设备的寻呼
RU2713411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пилот-сигнала
CN107438971A (zh) 适用于mtc设备的pdcch初始化
CN106576025B (zh) 增强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
CN10939134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WO2020085996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random access
WO2019157912A1 (zh) 一种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终端
WO2016070425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基站
CN107852712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CN106301719A (zh) 多用户重叠编码传输的资源指示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10475317A (zh) Pdcch的监控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06034018A (zh) 一种载波复用的方法和站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1

Address after: Japan's Osaka City. The area of Sakai Sakai Cho 1 GA 590-8522

Applicant after: Sharp Corp.

Applicant after: FG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 Takumicho, Sakai Ward, Sakai City,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harp Corp.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5

Address after: Japan's Osaka City. Sakai Sakai district town 1 times

Patentee after: Sharp Corp.

Address before: Japan's Osaka City. The area of Sakai Sakai Cho 1 GA 590-8522

Patentee before: Sharp Corp.

Patentee before: FG Innovation Co.,Ltd.